南京方言语气助词

南京方言语气助词
南京方言语气助词

南京方言中的文化现象探析

丁晓雨 090100002 班级:09文21

作为一个南京人,我对南京方言中的各种语气助词感到非常的亲切,总能让我感到浓浓的家乡味。已经有不少前辈对南京方言的语气助词做出了贡献性研究,我在这里就主要罗列一下研究发现及成果。

南京方言中的语气助词虽然不多,但用法相对固定:

一、“啊”“喃”“噢”

在一般问句句尾中,与普通话的“啊”字同义,可用“啊”“喃”,不区别意义。如:那你自己阿来啊?/那你自己阿来喃?一般说来,选择问句的前一句只用“喃”,后一句皆可,使用习惯多与南京话语调普遍是一种降调有关,问句在末尾处有一个升调,而一般不会在一个句子里有两个升调,所以一般只在选择问句的后一句用“啊”。如:是今天去喃,还是明天去喃?/是今天去喃,还是明天去啊?名词作问句时,只能用“喃”,如果换成“啊”,表达的

意思不同。如:刘顺喃?表示刘顺在哪儿。/刘顺啊?用在有人来访或来电时,还未见到对方或还未确定对方是谁的时候问的话。/你喃?表示征求你的意见。/你啊?有一种“原来是你啊”这样的意思。

但是,与“喃”不同的是,在普通话用ma吗作问句时,南京方言大多数使用的是“啊”,而不是“喃”,并且在南京方言中几乎没有“吗”这个语助词。南京方言的是非问句的格式为阿V,句末用“啊”而不用“吗”。如:你

阿知道啊?/阿是本来有的啊?

在表假设的意义中,相当于普通话“ne呐”。如:要是突然下雨了喃,那就……这种假设问句如果句末用“么”,则完全没有疑问的意味。在南京话用“喃”,却也并没有多少疑问的语气在其中,仅表达一种假设的可能性。在表示设想的句子中,普通话里用“呐”,南京方言中用“噢”,带有一种警示、嘱咐的口气。如:这个很危险噢!

在表示“还”“还不”的时候,普通话均用ne呐。而在南京方言中,在表示“还”时,大多用“啊”字,有时也可用“喃”,但缺少反问语气,多含鄙夷口吻。如:老朋友啊!还“老朋友”啊?/老朋友啊!“还老朋友”喃。在表示“还不”的时候,基本上用“喃”,如还没完喃。/还不用这么多喃。

表示申明有的时候,南京方言用“喃”字,这里的“喃”是降调,不拖沓,如:有三十万喃,阔地很喃!/听说还有个姓张的喃。

二、习惯性的“唠”字结尾

普通话中表起事和完事时使用“le勒”,南京话中可以用“唠”或“赖”,使用时区别不大,用“唠”的时候,感情不丰富,叙述平淡,用“赖”的时候,一般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如“下雨赖”表惊讶,没料到会下雨。“进来吧,吃饭赖”有较强的催促意。“我不高兴去赖”更突出不高兴的

意味。在说时间的时候,“现在九点赖”相对于“现在九点唠”来说,有表示时间太晚了的意思;用于动词词尾,南京方言中,基本上不是在句末,在动词后的语助词,都要用“唠”。如:我今天吃唠三碗饭。/他说唠这句话我就晓得不对唠。/这个时候漏唠消息就坏唠;对过去的叙述,一般普通话中这种过去时态词用“le勒”,而南京方言基本上是都是用“唠”字。如:商量地没得结果,大家就回去唠。后来我就去睡觉唠;表示设想或命令,带有一种警告、嘱咐的态度,有假设意,省略了后面的假设的结果。如:倒不要死掉唠!拉住唠,噢!也表示设想的结果,普通话一般用“le勒”,表示假设怎么样,就会发生什么结果,南京话只能用“唠”。假如换成“赖”,则是假设已经成立,结果已经显而易见或已经发生。如:只要风一吹,地面就干唠。再不走就晚唠。前一章所说“噢”字也有表警示、嘱咐的口气的设想,大概是在南京方言中,这种带有音的语助词都有这一语气在里面。

三、与普通话用法一致的语助词

普通话de得语助词,在南京方言口语中,一般发音同“地”[di]。多用于领格词尾,如:我地衣服/街上地人;形容词副词词尾,如:吃饭地时候/他肯定不成问题地;或代名词,如:卖菜地;事类,如:那天我也去听地;连接谓补短,如:他唱地好听着喃,看地见;等于跟、和等,如:八块地七块十五块。在事类后面的助词“地”,有时要加上语气,组成“地哎”连用,合音成。用法类似于英文的过去时,“地”有表“发生过”的意思。在现在的南京方言中,这种区分时态的感觉已经淡化,有例:那天我也去听地(哎)。/那天我也去听哎。一般来说,“地”表示过去,“哎”表示将来,但也有通过在前面增加实词“要”以表将来,即“那天我也要去听地(哎)。”

普通话me末,南京方言中基本用法相同,有时用“煞”,但现在一般少用,主要集中在城北一带。一般在表示“你应知”和暂顿的情况下使用。表示“你应知”时,可用煞sa或sha,但用在这类句中并不很多,且语气不同,“煞”字语气要更强硬一些。如:这个本来就不行末!/这也不是我的错sa!后一句就比前一句语气要重一些。在表示暂顿时用法与普通话相同。如:先末做这个,然后末做那个。/还有末——让我想想哦。

普通话ba吧,在南京方言里,用法一致,只是语音上,“吧”换成“啵”,有四种类型:劝令、是否问句、试定、假设短语。如:吃点儿啵!/我看未必啵?在现代的南京方言说话中,有时候也会用“吧”,但是用“啵”的时候,显得语气要更委婉一些。作为一种江淮官话,南京方言与普通话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音调调值,至于其他语音、词汇以及语法方面,相比南方方言都趋于简单以及同普通话的相似性。

南京方言中的语助词不多,基本上“地”“喃”“赖”“唠”“啵”“喃”这几个词就能涵盖。“喃”“啊”一般用在问句,“喃”和“啊”几乎可以互换,但“喃”偏向说话者已有答案的问句。“赖”“啵”“唠”三个词在语气上“啵”最缓和,“莱”最强硬。因为它们的用法比较固定,所以根据这些语助词,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说话者的语气来。

提示助词か的用法

提示助词「か」 (1)疑问词+か(は、が、を)~(动词作谓语) 疑问词+が+格助词(へ、で、と)~(动词作谓语) 表示不确定的意思。即吃不准是什么,是谁,有没有什么东西,做不做什么动作等。 例:A:箱の中に何かありますか。 B:はい、あります。 A:何がありますか。 B:買ったばかりのМDがあります。 解説: 问话人一开始并不知道盒子里有什么东西,所以用「何かありますか」的问话形式。这里的「か」就是表示“不确定,吃不准”的意思。回答的时候,先要告诉对方“有还是没有”。假如对方知道了盒子里有东西,但是却不知道盒子里的东西为何物时,用「何がありますか」的问话形式。最后再告诉问话人盒子装着的具体东西。 箱の中に何かありますか。 はい。買ったばかりのМDです。 解説: 这时一种间接的回答方式。虽然「あります」被省略了,但是「はい」不能被省略。并抢在说话人问「なにがありますか」之前直接把结果告诉了对方。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使用这种回答形式。 箱の中に何かありますか。 いいえ。何もありません。 这时全盘否定的说法。 A:いま、教室に誰かいますか。 B:はい、います。 A:誰がいますか。 B:会話の先生と二人の学生がいます。 店員:お客様、何かお捜しですか。 客A:ええ。 店員:どんなものですか。 客A:あの「生茶」です。 店員:はい、分かりました。どうぞ、生茶です。こちら様も何か。 客B:いいえ。私は何も欲しくありません。 A:あなたは子供のころ、誰かとけんかをしましたか。 B:ええ。ありますよ。 A:誰と喧嘩をしたことがありますか。 B:クラスメートです。 A:あなたはきのう、会社へ来ませんでしたね。どこかへ出かけましたか。 B:ええ、出かけました。 A:どこへ行きましたか。 B:急用があったので、実家へ帰りました。 A:久しぶりですね。どこかで夕食を食べましょうか。

客家方言中动词的翻译

客家方言中动词的翻译 摘要:客家是中国汉族民系中一个独特而又稳定的民系,以操客家方言为主要特征。客家方言保留了大量古词的音调,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方言对研究中国汉语言及世界语言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客家方言中丰富的动词出发,浅谈客家方言动词的英译。 关键词:客家方言;动词;翻译 一、引言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识别和区分民系的第一要素。是在一个地域流行的一方之言,是语言的地域性变体。汉民族人多地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封闭的小农经济使得各地人民之间很少交往,语言上也渐渐有了隔阂,形成了汉语中的一个个方言。[1] 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学者们有不同的分法,一般分为七大方言区,这就是: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 客家方言是客家民系共同使用的语言,又称“唐音”、“客方言”、“客话”或“客家话”。一般认为它是魏晋时代流传下来的,经过南北朝的发展,最终在唐代定型。由于客家人为避战乱南迁至山区,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客家方言也因此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相对于其他语言体系,客家代代相传、延续千年而被誉为中国古汉语”活化石”的客家方言,保留了更多唐宋以前的语音、语法结构和词汇内容,有着更多的“古风遗韵”,对研究中国古汉语乃至整个世界的语言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2]同时让世界了解客家文化,客家方言的翻译也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客家方言中最活跃也是最丰富的动词出发来研究客家方言中动词的翻译。 二、客家方言中单个动词的翻译 客家方言是客家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是我们祖先历代相传下来的精华。经历千年之久的客家方言是中华民族语言中的一朵奇葩, 客家方言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其影响仅次于普通话和粤方言。[3]对客家方言的翻译研究离不开对客家方言中动词的翻译研究。 1.客家方言中一些动词可以兼作形容词,对于这类动词,我们可以采用等值翻译法。例如: 客家方言中“滚”这个动词,翻译成普通话是“滚动”,那它相对应的英文翻译是“roll”;它也可以做形容词,表示“温度高”,“恼火”,相对应的英文翻译分别是“hot”,“angry”。因此下面的句子就可以这样翻译:该杯水顶滚(这杯水很热)This cup of water is very hot.渠该只崽顶调皮,今日舞得我顶滚。(他这个儿子很顽皮,今天搞得我很恼火。)His son is very naughty. He makes me very angry today. 我们再来看两个动词,一个是客家方言中的“杀”,在普通话和英语中都能找到对应词,分别是“杀死”和“kill”;他的另外一个用法是可以做形容词,表示“狠心”,英文翻译成“cruel”。以下涉及到这个词的句子可以这样翻译:渠该只人心顶杀,做阵妩得(他这个人心真狠,不好相交。)He is so cruel. It is not suitable to make friends with him.客家方言中“摆”这个动词和以上两个动词略有不同,它和普通话的“摆”完全对应。无论是在普通话中还是在客家方言中它都可以既作动词又作形容词。意思分别是“摆开,摆动” ,“摆阔气,摆架子”。那它们相对应的英文翻译是“shake”和“show off”.例如:该只妹子顶摆(这个姑娘喜欢打扮)The girl likes making up;老王当哩官,妩晓几摆子(老王当了官,非常摆架子。)Mr. Wang

南京话的演变和现状

南京话的演变和现状 南京话,又称南京官话,南京官话特指曾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以南京语音为标准的国音。现代南京话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11区、溧水县北部和句容市。南京话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明代及清代中叶之前中国的官方标准语一直是南京官话。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所传授、使用的中国语也是南京官话。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的中国话,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也以南京音为标准。长久以来,南京话以其清雅流畅、抑扬顿错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 公元前 南京自公元前495年筑城以来,迭经变迁;自东吴兴都起,成为江南之都;到晋朝五胡乱华后,京师南迁,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始成中华文化的中心。南京话也在历代的变迁中演化。 南朝 东晋定都南京,中原汉民带来雅言,流行于上层社会和知识阶层,又称“士音”。南京本地居民语言为吴语,又称“庶音”。雅言和吴语逐渐融合成为金陵雅音,为南朝宋、齐、梁、陈四代所袭。 自东晋起,南京音以古中原雅音的正统嫡传身份受到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推崇,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流传到周边国家。 明朝 明代建都南京,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话成为确立国家官话标准语的基础音系,这就是通行中国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话。明、清时代因作为汉语正音,南京话相对比较稳定。 民国 民国以来,南京城区语言的格局发生了较多变化。长久以来,南京话以其清雅流畅、抑扬顿错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即便到了清末,在上海滩依然有“申话不如京话好,南京土白更堪嘉”的说法。清末汉语拼音的创制者卢戆章,仍然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近百年来,南京城区语言的格局发生了较多变化。 影响 部分南京话字词图示 南京话音,明清的南京官话,加之六朝的金陵雅音,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形成了江淮官话中独立的南京小片方言,范围扩及苏南镇江、苏北、皖东滁州、马鞍山、芜湖等地。同时也对周边国家的语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在日本,六朝时期中国传入日本的语音主要是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从江户时代到明治初年,日本官立学校和民间私塾所教的中国语都是南京话,直至明治九年(1876年)日本官方才转而使用北京话。在中原经历北朝统治以后建立隋朝,在金、元以后建立明朝,南京话都以古中原雅音正统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标准音的主要依据,这深远地影响到直至今天

南京方言土话百句

南京方言土话百句 倒三不着两——指说话办事不着边际,不知轻重 焐蛆——天气热了,穿着太多,一般是善意的骂人话 韶老太——指喜欢说话且又罗嗦的人 异怪——恶心,肉麻 十达子(十达、十里八达)——喜欢跟人说话,话多,见什么人都喜欢搭讪 海里湖天——希里糊涂,不知轻重,愣头青 算活拉倒——算了,拉倒 夹生——斤斤计较,不好说话,难相处 啊要辣油啊?一点儿——吃馄饨时老板问“要不要放辣椒”,回答“放一点”,后被传为老外误听成“I LOVE YOU”。是个笑话,可以当作“我爱你”用 来斯——厉害,有两下子 莫里十孤——不知轻重,做事莽撞 吴二逮鬼——不怎么样的, 毛娃子——婴儿 犯闲——讨厌

脚巴子——脚 手力儿——手帕 指抹头——手指或脚趾 黑漆马污——颜色很黑或者指又黑又脏 刷刮——办事干净利落 多大事啊——没什么了不起的 不能急了——拿你(他)没办法了 杀(S)痒——过瘾,爽了 挑子——汤匙 唉哟,后(第一声)死了——盐放多了,太咸,或者是糖放多了,太甜 看这个天,阴私阳嗨的——这里指天气不好,阴沉沉的没有太阳。也可以 指一个人态度不理不睬不阴不阳 二五郎当的——没正经,或者傻了八叽的, 阿物——叔叔(最小的叔叔又称“老无”) 老靓——小姑(姑妈、阿姨都可以称“晾”) 活丑——办事办砸了,难看了

煞渴——过瘾,爽 盼兮——姑娘,女朋友,小蜜 杆子——很仗义的 放倒——打败,搞定 死走——叫人走开,滚蛋,不跟你说了 不对箍子——不对头,不上路子 希奇扒拉——不希奇,通常后面跟一句“猴子搬家” 搞得没得鸟身呢——搞得不得了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钉毛栗子——弯起手指在人头上敲,指给人厉害瞧瞧 毛竹片子炒肉丝——毛竹板子打屁股,通常指小孩子回家挨打 栀子花茉莉花——说话不着边际,天花乱坠,东一榔头西一棒 瞎糙——乱起哄 老奎——以前是骂人真傻,现在中学校园里流行“魁”,是指很厉害 摆——厉害,牛~

日语提示助词は的用法以及与が的区别

今天我要讲解的内容是日语中什么叫提示助词,提示助词又包括哪些呢?那就进入正题吧。 什么叫提示助词呢?提示助词是接在体言(名词、数词、代词)、用言(动词、い形容詞、な形容詞)、助词和其他词之后,用于突出提示句中的某一成分。句子后面会对该成分进行叙述和说明。常用到的提示助词包括「さえ、しか、でも、は、も」等。我们今天主要讲解的是提示助词「は」的各种用法。 提示助词「は」的用法整理: 1、用来提示主题,并对主题进行说明和判断。 例:わたしは学生です。(我是学生。) 例:山田さんは何を食べたいですか。(山田你想吃什么呢?) 2、用「~は~が~」的句型来说明主题的某种状态。 例:この服はデザインがいいですよね。(这件衣服的款式很好啊。) 例:昨日は大雨が降りました。(昨天下了大雨。) 3、构成「~は~が、~は~」的句型用来进行两种事物的比较。 例:わたしは中国料理が好きですが、タイ料理があまり好きではありません。 翻译:我喜欢吃中国料理,但不太喜欢吃泰国料理。 兄は体育が得意ですが、わたしは苦手です。(哥哥很擅长体育,但是我却不擅长。) 4、在表示强调、对比的时候,「は」可以代替后面的「を?が」,但是与其他助词「で、に、と、へ、から、まで」等叠加使用时,需要将「は」放在它们的后面来强调或对比。 例:昨日、ネットゲームはしませんでした。(此处は代替を) 翻译:昨天我没有玩网络游戏。 例:王さんは李さんとは同級生です。(王和李是同班同学。) 以上4点就是提示助词「は」的用法。但学到这里,大家可能对「は」?「が」的用法有些混淆了,所以需要特别强调一下二者的区别。具体如下: 1、提示主题用「は」、提示主语用「が」。(需要格外说明的是同一句话中,有时主题=主语,但有时候主题≠主语。) 例:象は鼻が長いです。(大象鼻子长。) 解释:此句中,主题是:象,主语是:鼻。(主题≠主语) 2、对主题进行说明判断时用「は」,陈述眼前看到的、听到的、实际感受到的事情用「が」,此时后面接的动词为自动词。 例:北海道の雪は多いです。(北海道的雪下得多。) 例:いま、雪が降っています。(现在,正在下雪。) 3、提示已知事物用「は」、提示未知事物用「が」。 例:鞄に傘があります。それは王さんのです。(书包里有伞,那是小王的。) 例:あのう、すみません、だれが山田さんですか。(打扰一下,请问谁是山田先生?) 4、用在表情感、好恶、能力等的句子时,主体用「は」、对象用「が」。

永新方言中来字的特殊用法

永新方言中“来”字的特殊用法 段福德1赖海燕2 (赣南教育学院江西赣州343100) 【摘要】:“来”字在永新方言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用法也十分灵活,除可以用作动词、助词外,还常用作副词与介词。本文着重描写“来”作副词和介词的语法、语义特点,并探讨其语法化途经。 Abstract: The Chinese character lai is rather frequently and flexibly used in Yongxin Dialect, usually as an adverb or preposition as well as a verb or auxiliary.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describe the grammatical and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of lai used as an adverb or preposition, and to explore its ways of grammaticalization. 【关键词】:永新话来副词介词语法语义语法化 Key words:Yongxin Dialect; lai; adverb; preposition; grammar; semantics; grammaticalization 永新县地处赣西边境,罗宵山脉中段,毗邻湘东,古有“楚尾吴头”之称。境内除个别乡镇说客家话外,其余都说赣语。永新方言中“来”字的使用频率相当高,用法也非常灵活,“来”字在永新方言中除可以用作动词、助词外,还常用作副词与介词。“来”字作动词与普通话相同,用作事态助词和语气词在其他方言中也习见,而副词与介词的用法比较特殊,根据笔者所掌握的材料,在赣方言其他地区还未发现有类似的情况。本文着重描写永新方言中“来”字用作副词和介词的语法语义特点,并探讨其语法化途经。 一“来”用作副词 “来”作副词,意为“将要”、“即将”,可以作状语和补语。 1.作状语,可位于句首,也可位于句中。如: ①来过年里,样样东西涨价。(将要过年了,样样东西涨价。) ②来开学个几工,火车浪好多人。(将近开学这几天,火车上好多人。) ③来毕业个时节,个个抓紧找工作。(快要毕业的时候,大家都抓紧找工作。) ④来吃饭里,做事个还唔回。(快到吃饭时候,做事的人还没回。) ⑤你个衫衣来干。(你的衣服快要干了。) ⑥咕个病人来死。(这个病人快要死了。) ⑦日头来落山。(太阳快要落山。) ⑧苹果来烂。(苹果快要烂了。) ⑨李老师来退休。(李老师即将退休。) ⑩我来笑勒。(我快要笑死了。) 2.作补语,“来”作补语一般存在于“V1+得/到+来+V2”这样的句式中,“来+V2“作V1的补语。 ①老张病到来死。(老张病得快要死了。) 1段福德(1968-)赣南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与方言。 2赖海燕(1965-)赣南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普通话及古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南京话

部分字词介绍 1、风的南京话读音?车的南京话读音?风是读fen;车是读cer 2、癔怪,曾见于《红楼梦》一书,南京话的两个意思分别是?癔里巴怪,又是什么意思?癔怪就是恶心、令人作呕、变态、色情的意思...癔里巴怪就是加强版,强调 部分南京话字词图示 3、公交车司机每到一个人少的小站会问:啊下……这两个字的意思是?南京话中…啊?字是哪个字的变音?要不要下;“还”的变音 4、你到哪过Ki啊……翻译成普通话为?你到哪里去啊? 5、罗嗦用一个经典的南京字代替是?韶(sao) 6、南京人说小婴儿用一个什么词?毛娃 7、南京人如何说碗,用拼音打出来?wer 8、你吃馄炖时最经典的一句问话是?哈要辣油啊? 9、伯伯,南京话如何念?白白10、哥哥,南京话如何念?国国(guoguo)11、你站着别走。请用正宗南京话回答。你站到表动!12、你喊奶奶,用一个字去喊,该如何念?来(第四声)13、对面。南京人更爱怎么说?张爱玲的书里也这么说过。对过(或者是“二面二”?老人们说“二面二”是面对面的意思...)14、宋楚瑜致辞通篇地道南京话:“我离开南京时还是"小三子”。小三子是什么意思?小孩?那应该是“小杆子”(2子的弟弟?)15、黑漆吗乌是什么意思?黑南京话怎么念?非常黑,黑漆漆一片;喝(he)16、二五是什么意思?二五郎当,意思是?神经病,脑子少根筋;和二五一样的意思,加重语气17、舌(shi 2声)搭子是什么意思?十里八达呢?跟谁都套近乎;十里八达就是跟谁都没完了韶18、小炮子是什么意思?烦嫌调皮的小孩,特指男生19、夹生的意思?不好说话、爱计较20、…孤苏?的意思?心里面一麻一麻的,不舒服21、…犯嫌?的意思?令人讨厌22、…胎气?是什么意思?大方23、…老巴子?的意思?家里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孩子24、… 刷括?的意思?干脆利落25、…搛菜?的意思?夹菜26、…磕膝头?的意思?膝盖27、…来斯?的意思?有本事、能干28、…直不弄冬?的意思?直,或者形容很直29、…脏乌?的意思?乱搞一气30、活丑,意思是?丢人31、兴得一头核子,核应该怎么念?意思是?huo;相当兴奋、兴奋过头hu,指长疖,果核也念hu子32、南京经典骂人话:“甩”的意思是?脑子少根筋、二五(现在这个字不算贬义词,往往会形容很搞笑的人)33、…啊是地呀?的意思?是不是啊?34、…算活拉倒?的意思?算了35、南京话…啊油--?是什么意思?有寒碜的意思,语气词36、南京话没有怎么说?么的37、你不买马就没的了……请问…马就?是哪三个字的速读?这句话的意思是?马上就;你不买马上就没有了38、水煮得要漫出来了用一个字去形容?浦39、“一塌带一抹”什么意思?非常40、猴子的猴字,南京话中有…猴到树上去?和…冻得猴猴的?等用法。请问这两个用法的含义分别是?用力爬到树上;冻得直打抖41、干么丝啊,南京话含义?干什么啊?42、窝赖,南京话含义。恶心43、喝人巴拉的,意思是?同样,吓这个字南京人怎么念?吓死人了;吓(he)44、胡里八涂,什么意思?糊

江阴方言土话集锦

江阴方言土话集锦 俗话说:江阴十八蛮。意思说江阴辖区方言就有十八种,虽此十八并不是精确的计数,但也是用相对夸张的数字来形容江阴的方言杂而多。 江阴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江阴方言独特的韵味。东临苏州的常熟、张家港(张家港有近半地区八十年代初从江阴县划过去的),南临无锡,西临常州,北临(长江北望)靖江、泰州,在过去若干年的民间交往中,各相邻地区之间的语言相互交融和影响,使得周边的乡音各有各的特色,与外县市相邻乡村的语言交流十分流畅,与本市的边远地区的语言交流上反而显得生疏了。以至于常有一些笑话流于人们中间。 江苏最难懂十大排名第六:江阴话 江阴话有29个声母,43个韵母,8个声调。江阴地方虽小,可方言差别很大,一股分东乡,西乡,东乡人讲话近常熟口音,“我”“你”“他”叫“俄”“嫩”“给”。而西乡人讲话近常州人口音,说“藕锅”“坭锅”“达锅”,而往南乡,如青阳这里又略带无锡口音,但是词汇带苏州常熟影响,叫“俄里”“嗯嗒”“伊嗒”了。 总体来讲,江阴话有生硬、刚腔、纷杂、舌齿音多后鼻音浓、一字多音字出现频繁、语意与真实意思随讲话人声调变化等特点。江阴人讲话大多数比较直率,并且喉咙特大(大多数)。 说起江阴话的生硬,是与吴侬软语味最重的苏州相比来说的,就连江阴人自己也常有“宁愿听苏州人吵架,不愿听江阴人讲话”的说法,何等生硬可想而知。比如:你要吃刀啦(你想吃什么?) 江阴话舌齿音多与后鼻音浓是长期养成的一种特有的发音规则,恐怕江阴本地人也很难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这一特点。如“全”、“线”、“显”、“鲜”的区别,“新”、“兴”的区别,“响”、“乡”、“象”、“祥”的区别,“粗”、“醋”、“除”的区别,等等。 说到江阴人的一字多音,我曾与几个土生土长的江阴人讲起,他们自己也没想到还真是这么回事,在不经意间就这么讲着、说着,谁也没去注意,但作为外地人想了解并学会江阴的本土话,就不得不重视这些发音了。如:“大蒜”、“大学”、“大小”三个词中均有一个“大”,但发间确截然不同的,分别是“dai”蒜、“da”学、“dou”小;“杏春桥”、“春三头(早春三月的意思)”二词中均有“春”字,但前者读“ceng”,后者读“qiong”;“人事局”、“人”二词中均有一个“人”字,但发音也不同,分别是“sen”事局、“nin”等。

高中语文语气助词

(一)用语气助词“者”和“也”帮助判断 1.“……者,……也”式。“者”表示提顿,引出谓语;“也”煞尾,帮助判断。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也”式。只用“也”煞尾,帮助判断。如: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3. “……者,……”式。只用“者”表提顿,引出谓语。如: 栗者,民之所种。(《论贵栗疏》) 4.“……者也”施。谓语后“者”“也”连用帮助判断。如: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黄州快哉亭记》) (二)用名词性谓语直接判断。如: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三)用副词“乃”、“即”、“则”、“皆”、“必”等加强判断的肯定语句。如: 若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夺项王天下者,比沛公也。(《鸿门宴》) (四)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如: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 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 (五)少数时代较晚的文言句中有用判断词“是”构成判断的。如: 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 (一)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用介词“为”引进动词行为的主动者,或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如:遂为里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为也?(《过秦论》)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 后序》)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三)用“见”。“见……于……”、“受……于……”表示被动。如:

提示助词ほど的用法[1]

提示助词「ほど」 (1)こ(そ、あ、ど)れ+ほど こ(そ、あ、ど)の+ほど 数量词+ほど 注意:没有副词(「少し?わずか」+「ほど」)的用法。 和「数量词+くらい(ぐらい)」的意思基本一样,表示大致的数量,但是,用「ほど」构成的句子,存在着“数量上偏多或程度上偏高”的语感。正因为如此,「ほど」不能接在表示数量少的斧子「少し?わずか」的后面以及用在明显表示数量少或程度轻的句子里。 例:A:新しいデジカメを買うには、どれほどかかりますか。 B:五万円ほどかかるだろう。 A:北海道では、冬、ゆきがどれほどつもりですか。 B:雪の多い時は、五~六メートルほど積もることがある。 A:君には日本語の歌のDVDを何枚

持っていますか、 B:200~300枚ほど持っていま す。 主人が友人に一度に一千万ほどのお 金を貸してあげた。 この車は省エネルギーで、1リット ルのガソリンで50キロほど走るそう です。 (2)AはBほど(は)~ない 将两个人为在程度上相差不太大,并具 有共同特点的“A”和“B”相比之后, 得出“A”不如“B”的结论。 例:ヘリコプターも飛行機も空を飛び ます。しかし、ヘリコプターは飛行機 ほど(は)速くないです。 今年の試験も去年の試験も難しかったですが、今年の試験は去年の試験 ほど難しくなかったと思います。 この辺ももとの所も静かだ。でも、この辺はもとの所ほどは静かではない。 彼は日本語が上手ですが、君ほどではない。

今日は寒いですが、昨日ほどではありません。 A:英語がお上手ですね。 B:いいえ、それほどでもありません。辨析:「~ほど(は)~ない」「~より~のほうが~」 1.「~より~のほうが~」可以和「~ほど(は)~ない」一样,将两个程度上相差不太大的A和B比较之后,得出“A”不如“B”的结论。这时他们的意思一摸一样。 例:ヘリコプターも飛行機も空を飛びます。しかし、ヘリコプターは飛行機ほど(は)速くないです。つまり、ヘリコプターより、飛行機のほうが速いです。 佐藤さんも鈴木さんも走るのが速いです。しかし、佐藤さんは鈴木さんほど速く走れません。つまり、佐藤さんより、鈴木さんのほうが速く走れません。 2.「~より~のほうが~」还可以用于

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

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 陕西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ti]”有两种主要功能:一是用作体助词,用来标记存现体、持续体、伴随体、实现体等体范畴,它与普通话中的“着”“得”“了”等体助词所反映的体范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但又不完全相同;二是用作结构助词,用来标记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构成一种“底”字结构。在本质上,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是一个同音形词。 标签:蒲城方言底体助词结构助词同音形词 一、引言 蒲城县是陕西省的一个行政县,属渭南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是黄土高原和渭河平原的交界地带。蒲城方言属于北方官话中原官话区关中方言片。蒲城方言中有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助词“底[ti]”,它不仅可以充当体助词,标记存现体、持续体、伴随体、实现体等体范畴,与普通话中的“着”“得”“了”等体助词所反映的体范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并且它还可以充当结构助词,与普通话中的结构助词“的”“地”有鲜明的对应关系,但又不完全对应。本文尝试详尽描写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并探讨其中所反映的语言规律。 二、助词“底”所表达的体范畴 蒲城方言中,助词“底”可以标记4种体范畴:存现体、持续体、伴随体、实现体。 (一)存现体 助词“底”标记动作行为支配对象的存在状态,形成“V底NP”结构。如: (1)墙上挂底画,桌子上摆底吃食。(墙上挂着画,桌子上摆着吃的东西。) (2)屋里放底桌子和椅子。(屋子里放着桌子和椅子。) (3)这搭埋底啥?这搭埋底宝!(这儿埋着什么?这儿埋着宝物!) 上述例句中,当“底”表示存现体时,虽然其修饰的动作行为动词都是可持续动词,但“底”所在的整个结构的功能①并不是强调“底”前面的“V”的持续状态,而是在强调“底”之后的“NP”的某种状态,如例(1)的“画”和“吃食”的存在状态,例(2)的“桌子”和“椅子”的存在状态,例(3)的“宝”的存在状态。因此我们说“底”标记一种存在范畴,和普通话中的助词“着”大体相似,这一点下文还要论及。 (二)持续体

江苏方言

江苏方言——终于找到个精准区分的了来源:杨润池的日志 在千余年以前,江苏曾经是吴语的天下,就像今天的山东或是河南一样一省有一通用语,然而走到今天,江苏方言非常之杂,大概有七个点可作为全省方言的代表点,即苏州、常州、南京、扬州、泰州、徐州、赣榆,在方言区的边缘地带,语言现象比较复杂,如丹阳(就是这个神奇的地方,居然会有同县用普通话交流的现象)、高淳、东海、泗洪、赣榆等。 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中,把江苏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海泗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在大多数人眼里江苏方言应该如上(以长江为分界线的高中生水平不在讨论范围),然而,《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把本省方言分为四区,与前书对照,第一区江淮方言区,第二区吴方言区,第三区通泰方言区,第四区北方方言区,《中国语言地图集》把第三区并入第一区,作为一个方言片,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争议。

由于《江苏省及上海市方言概况》年代久远,我手上仅有的扫描版画质十分拙劣并且还是黑白色,斗胆自己把中国方言地图集中的图给换了一下,图上深紫色区域包括:江都县东部,扬中,泰兴,泰州,姜堰,兴华,大丰,东台,海安,如皋,如东,以及南通,这一区域的方言十分特别,兼有吴语和淮语的特点,底层为吴语,与两边都不能通话(少数搭界吴语区可以慢速交流),在词汇上吴语淮语的都有,总的来说吴语多一些,占70%。 这一方言区内部有高度统一性,和外部完全不能通话,而内部除了右下角的南通,互相之间可以毫无任何障碍通话,这去除南通的部分,文化上叫泛泰文化圈,当地网民称自己是大泰如国,其中泰州泰兴东台三地在争首都权,泰兴网友在争首都失败后甚至喊出要建立泰兴人民共和国,吴语区淮语区都管他们叫省内泰国话。关于泰如地区的文化形成及历史原因我会在地理篇着重笔墨,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通泰区为何被中国方言地图集划为淮官呢?原来仅仅是根据全浊辅音的有无,这一划分显得相当草率,属于纸上谈兵型划分法,淮语和吴语有七大区分点,通泰只符合三项,下面上一张主语词汇表:

南京方言语气助词

南京方言中的文化现象探析 丁晓雨 090100002 班级:09文21 作为一个南京人,我对南京方言中的各种语气助词感到非常的亲切,总能让我感到浓浓的家乡味。已经有不少前辈对南京方言的语气助词做出了贡献性研究,我在这里就主要罗列一下研究发现及成果。 南京方言中的语气助词虽然不多,但用法相对固定: 一、“啊”“喃”“噢” 在一般问句句尾中,与普通话的“啊”字同义,可用“啊”“喃”,不区别意义。如:那你自己阿来啊?/那你自己阿来喃?一般说来,选择问句的前一句只用“喃”,后一句皆可,使用习惯多与南京话语调普遍是一种降调有关,问句在末尾处有一个升调,而一般不会在一个句子里有两个升调,所以一般只在选择问句的后一句用“啊”。如:是今天去喃,还是明天去喃?/是今天去喃,还是明天去啊?名词作问句时,只能用“喃”,如果换成“啊”,表达的 意思不同。如:刘顺喃?表示刘顺在哪儿。/刘顺啊?用在有人来访或来电时,还未见到对方或还未确定对方是谁的时候问的话。/你喃?表示征求你的意见。/你啊?有一种“原来是你啊”这样的意思。 但是,与“喃”不同的是,在普通话用ma吗作问句时,南京方言大多数使用的是“啊”,而不是“喃”,并且在南京方言中几乎没有“吗”这个语助词。南京方言的是非问句的格式为阿V,句末用“啊”而不用“吗”。如:你 阿知道啊?/阿是本来有的啊? 在表假设的意义中,相当于普通话“ne呐”。如:要是突然下雨了喃,那就……这种假设问句如果句末用“么”,则完全没有疑问的意味。在南京话用“喃”,却也并没有多少疑问的语气在其中,仅表达一种假设的可能性。在表示设想的句子中,普通话里用“呐”,南京方言中用“噢”,带有一种警示、嘱咐的口气。如:这个很危险噢! 在表示“还”“还不”的时候,普通话均用ne呐。而在南京方言中,在表示“还”时,大多用“啊”字,有时也可用“喃”,但缺少反问语气,多含鄙夷口吻。如:老朋友啊!还“老朋友”啊?/老朋友啊!“还老朋友”喃。在表示“还不”的时候,基本上用“喃”,如还没完喃。/还不用这么多喃。 表示申明有的时候,南京方言用“喃”字,这里的“喃”是降调,不拖沓,如:有三十万喃,阔地很喃!/听说还有个姓张的喃。 二、习惯性的“唠”字结尾 普通话中表起事和完事时使用“le勒”,南京话中可以用“唠”或“赖”,使用时区别不大,用“唠”的时候,感情不丰富,叙述平淡,用“赖”的时候,一般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如“下雨赖”表惊讶,没料到会下雨。“进来吧,吃饭赖”有较强的催促意。“我不高兴去赖”更突出不高兴的

语气助词练习题

语气助词练习题 啊吧吗嘛呢的 1、给我们看看,好? 2、太好了,我们怎么去? 3、你不想当汉语老师? 4、你要去上海? 5、你回国以后准备工作还是继续学习? 6、他正打电话。 7、我是昨天刚到。 8、坏了就坏了。明天我送你一个新的。 9、老师不是说了?明天八点考试。 10、你不用那么客气,我们是好朋友,这是应该的! 11、我送给你的新手表,你从来没戴过,是不是不喜欢? 12、我说的是真话,难道你不相信我? 13、你做的菜真想!我一定要多吃点儿。 14、太巧了,怎么在这儿遇到你?你什么时候来中国? 15、我的钱包? 16、这是我最想看的电影,票一定很难买? 17、您看我的西瓜多新鲜!又好吃又便宜,来一个怎么样? 18、你的生活很好。 19、明天休息,我想去爬山,你? 20、今天晚上咱们一起去喝酒。 21、你能帮我个忙? 22、他们还没做完工作。 23、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24、你怎么这么好?帮了我这么大的忙。 25、别担心,你妈妈的病一定会好。 26、爸爸太过分,连读书也不允许!

27、他去那么远的地方,很长时间都不能见面,我怎么能放心? 28、看起来,你这几年过得不错。 29、这里人很多,很乱,我听不清楚,请你说大声一点儿。 30、两斤苹果五块钱,一斤橘子二块二,你给七块钱。 31、怎么会是这样?你确定没有弄错? 32、有家乐福,很近,你完全可以走着去! 33、没想到你拍的照片还挺漂亮的! 34、假如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抱着这种想法,那世界就完蛋了。 35、我才不借给你,上个月借给你的都没还。 36、好。我这就去医院。 37、李老师请我们明天去他家玩儿,他家有一个花园,听说那个花园可漂 亮! 38、可能路上堵车。 39、这么短的时间就做出了这么一桌子菜,你还挺厉害的! 40、谁说我没有?我得到了一个机会,这就是礼物。 41、我正在收拾东西!房间有点儿乱。 42、祖父不停叫我多吃一点儿,我笑着说我会变成一头小猪。 43、儿童时代是短暂的,将来的日子还长。 44、所以,依我看来,学生汉语是有乐无苦的。 45、如果每个人都不想自己动手,人和动物是不是一样的? 46、我将很快回国与他团聚,这是多么地高兴,多么地开心! 47、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是在怎么样的情景中发生呢? 48、你一向说话爽快,今天是怎么回事? 49、怎么可能?我的孩子们都收拾东西去了,一会儿就会跟我走的。 50、我才不像你们那么会演戏!

提示助词は的用法

提示助词「は」 (1)名词、格助词+は 1.提示句子中的注意部分:接下来一个一个的陈述,即对注意进行解说。陈述句 中可能出现主语成分「が」,但是这个主语也是“主题”的构成部分。一般来说, 主题部分的人物,事情等都是人们一直的,但是,具体地是怎么样的人物,怎 样的事情却不为人知,所以,在主题的后面讲话人需要进行介绍。 例:A:佐藤さんを知っていますね。 B:はい、知っていますよ。私のいい友達ですよ。 A:そうですか。でも、佐藤さんは何をしている人ですか。 B:佐藤さんは学生です。大学の学生です。よく勉強している人です。そして、学生生活部長を担当しています。 A:この時計はとてもきれいですね。どこの時計ですか。 B:この時計はスイス製です。手作りです。値段がとても高いです。 A:今日は何曜日ですか。 B:今日は日曜日です。休みの日いです。天気もとてもいいです。 A:上海という名前を知っていますが、どんな場所ですか。 B:上海は国際都市と言われています。工業や商業などが発達していますが、空気が悪いです。そして道路が込んでいます。 A:佐藤さんは夕べ、どこへ行ったか知っていますか。 B:佐藤さんはクリスマスパーティーに行きました。奥さんと娘さんを連れてあげました。パーティーの間、奥さんと一緒にダンスをしました。そし て参加者たちに手品を披露しました。 2.用「Aは~が、Bは~」的形式提示宾语或其他成分,同时进行对比。 将原来句子中的宾语或对象语等特别地提示出来进行重点说明,同时和其他宾 语或对象语等进行对比。在实际生活会话中,有时常常省略被对比的另一成分。 A:あなたは豚肉も牛肉も食べますか。 B:いいえ、私は豚肉の肉は食べますが、牛の肉は食べません。 虽然句子中有三个「は」,但是整个句子的主题只有一个「私は」。其他另个「は」 都是提示宾语「を」的,同时进行前后对比。 例:新聞はときどき読みますが、雑誌は読みません。 このりんごは食べないほうがいいですよ。ちょっと腐っていますから。 A:デジカメは誰が持っていますか。 B:デジカメは佐藤さんが持っていますよ。 雪は降っていますが、風は吹いていません。 あのレストランは、味はいいですが、値段は安くありません。 ビールは好きですが、焼酎は好きではありません。 A:あなたは鈴木洋子という人に会ったことがありますか。 B:私は鈴木洋子という名前は知っていますが、会った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仕事は多くなりましたが、給料は全然上がっていません。 今は事件の真相が分からなくても、いつかは分るだろう。 欧米へは行けなくても、一度日本へは旅行に行きたいです。 彼女はその話を友だちにはしましたが、親にはいませんでした。

河北邯郸方言助词“了”的用法分析

河北邯郸方言助词“了”的用法分析 本文主要讨论邯郸方言助词“了”的三种用法:了a、了b和了c。了c有动词后缀性质;了b有表现时态的性质;了c一般用在是非问句中。三种用法分工明确又有少量的交叉重合。 标签:邯郸方言“了”用法分析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根据“了”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和功能的差异,将助词“了”分为“了1”和“了2”。“‘了1’用在动词后,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如果动词有宾语,了l用在宾语前。‘了2’用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有成句的作用。如动词有宾语,‘了2’用在宾语后。”① 助词“了”在普通话中读[le],在邯郸方言中,助词“了”有三种用法,分别对应的读音为[lau21],[len21](韵尾基本脱落)和[lei21]。为了方便,分别记为了a、了b和了c。了a的用法大体相当于北京话中的了1,了b的用法大体相当于北京话中的了2,了c的用法比较特殊,见后详细论述。在邯郸方言中,一般说来,了a有动词后缀性质,如:“我编了a个顺口溜,你一看就明白。”了b有表现时态的性质。如“天不早了b,该睡觉了b。”了c一般用在是非问句中,如“他给够钱了c不?”以上所述是邯郸方言和普通话助词“了”使用上大致的对应关系。但事实上,邯郸方言和普通话在助词“了”的用法上还存在着不少差异。现将邯郸方言中助词“了”的大体用法总结如下: 一、了a的用法 邯郸方言中了a、了b和了c的用法和它们的读音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交叉的情况不是很多。其中了a的用法,也就是“了”读[lau21]时,大体跟普通话中的“了1”相对应,一般用在谓词性成分之后。 (一)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这种性质状态有所变化,如: (1)他的病好了a没几天就又犯了。 (2)电灯泡闪了a一下。 (3)他的腰挺了a一个多小时。 (二)用在动词之后,宾语、补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如: (4)他编了a个顺口溜,你一看就会明白。(宾语之前) (5)先砸了a他的摊子再说。(宾语之前)

“乖乖隆地冬”——南京方言不得了.doc

“乖乖隆地冬”——南京方言不得了“乖乖隆地冬”、“烦不了”……前面说的几句话对于南京人来讲并不陌生,或许有些外地人也能听得懂,但有些老南京话,“木里是故”(音)、“拿翘”这类老南京话,可能连在南京出生的年轻人都没听过,南京话带着亲切的“儿化音”韵味儿,让听过它的人都念念不忘,有时还忍不住学几句,以做回家后的谈资。究竟南京话的源头、发展、魅力何在?记者专门寻访了几个精通此道的老南京人作了解答。朱皇帝时,南京话散掉了南京话的特点是带有亲切的“儿化音”。严格地讲,现在南京的年轻人所说的话已经不是地道的南京话了,因为他们的话多少带有点普通话的味道。记者从资料中得知,尽管地处江南,但由于南京是在苏皖两省交界地带,相比之下,江淮各地的方言对南京话的影响远比吴越方言要大。所以,在语言学中,南京话是应该属于北方方言系统中的江淮次方言。南京是历史名城,又是东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任何一方面的改变都有可能使南京的人口发生变化。人口的变动,自然会带来语言的交流和变化。南京白话老演员卜俊保告诉记者,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兴建规模宏大的南京城墙,曾征调了全国百十个州县的近20万民工前来参加建设。到了明永乐年间,当时居住在南京的40多万居民中几乎有一半的人口是从外地征调或强制迁来的,“从那以后,南京话就散掉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才引进、外地经商工作人员大量流入,南京居民中,真正世代居住南京的,实在只

占很少一部分。老南京话时时处在被外地话改造的状态中。幸而讲老南京话的市民大都聚集在秦淮区门东门西、城南及城西一带,还能勉强自成系统。但近几年来,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老城区改造工程的加快,老南京话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倘若再过若干年,人们恐怕只有在舞台才能听到正宗的老南京话了!外国人追捧南京白话用南京方言说相声,被称为“南京白话”,又名“南京相声”,流行于南京及其毗邻地区。南京还有两位赫赫有名的白话小子蔡冠宇和孙国卿两位小朋友,他们是表兄弟,在南京电视台《夺冠》栏目中一举夺得南京白话六连冠,在南京掀起一股南京白话热,记者联系到他们家长,孙国卿的母亲告诉记者:“两兄弟明年就要小升初了,蔡冠宇在小数报竞赛中夺得第一名,被南京外国语学校看中,两兄弟到现在还是喜欢‘南京白话’。” 据卜俊保介绍,南京白话是最正宗的老南京话,上世纪60年代时,南京秦淮区有两位说相声的同志苦于普通话不好,便商量用南京话说相声,他们创作的《老相识》,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中国曲艺杂志》也专门找两位同志刊登作品,在给他们的作品定曲种时,他们就以“南京白话”作为名称。卜俊保说,“南京白话和普通相声有区别,相声讲究抖包袱,包袱一定要扣好,一点都不能乱。而白话一开口就逗人乐,开场就起效果,不管是歇后语还是什么,观众都有同感。许多外地人也喜欢这门艺术,因为,南京话他们也听得懂”,“有些外国人,为了学习正宗的南京话,经常带着录音机和摄像机去看南京白话的演出。” 这些南京白话老演员们正在筹备“白局、白话研究会”,争取把这个

第八讲:助词、语气词

第七讲:助词、语气词 (三)助词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是助词。助词分为三小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2、时态助词:着了过 3、语气助词:啦的呢吗吧啊罢了 三类助词各有各的特点。 结构助词主要表示附加语与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必须写成三个字:定语后写“的”,状语后写“地”、补语前写“得”。如“伟大的人民”、“迅速地前进”、“看得远”、“写得工工整整”。其中“的”字可以附着于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叫作“的”字短语,我们将在短语部分讨论。“所”是个从古代汉语的辅助性代词虚化而来的特殊结构助词,用于及物动词之前,有时再加结构助词“的”,来充当定语,如“所研究的课题”、“所从未涉及的领域”等。 时态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和状态。“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如 ①现在正开着会。 ②他开着电视就睡着了。 “了”表示动作的完成: ①我下了第二节课找你。 ②他已经走了。 “过”表示曾有过某种经历: ①他去过昆明。 ②前几天冷过一阵子。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句子的语气。“啦”、“罢了”、“吧”、“的”常用于陈述句,“呢”、“吗”常用于疑问句,“啊”、?"呀"常用于感叹句。 助詞 爲了教學的方便,將詞綴也放在助詞裏一併討論。古代漢語的助詞有以下四類:(1)韻律助詞;(2)結構助詞;(3)構詞詞綴;(4)構形詞綴。 一、韻律助詞 漢語的節奏韻律是雙音節音步,這種節奏韻律傾向從很古的時候就有。受這種節奏韻律的影響,古代漢語不僅詞彙上産生了大量的同義連用和偏義複詞等韻律詞,而且也産生了一些主要起襯音或延聲作用的韻律助詞。所以人們通常將韻律助詞稱之爲襯字或湊足音節。雙音節節奏傾向在韻文中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