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孤子系统设计
智能光孤子系统技术及应用
智能光孤子系统技术及应用1.光孤子是一种在光纤中传播的稳定、单一的时空孤波,其存在和传输特性在光纤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和光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光孤子的研究已经从基本的理论研究走向了实际应用。
智能光孤子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光纤通信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和调制技术,实现了对光孤子的有效控制和高速传输。
2. 智能光孤子系统技术智能光孤子系统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孤子生成技术孤子生成技术是智能光孤子系统的基础,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特定的调制技术,在光纤中产生具有特定形状和稳定性的光孤子。
目前常用的孤子生成技术有:光纤激光器、光子晶体和光开关等。
2.2 孤子控制技术孤子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对孤子传输过程中的参数进行实时调整,以保持孤子的稳定性和传输性能。
这些参数包括孤子的幅度、频率、相位和传播速度等。
常见的孤子控制技术有:光调制器、光衰减器和光开关等。
2.3 孤子信号处理技术孤子信号处理技术是指在孤子传输过程中,对孤子信号进行处理,以提高其传输性能和可靠性。
这些处理技术包括:孤子信号的编码、解码、放大和滤波等。
3. 智能光孤子系统应用智能光孤子系统在光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高速光纤通信智能光孤子系统可以实现高速、大容量的光纤通信,其传输速率可以达到数百Gbps,满足未来光纤通信的发展需求。
3.2 光分组交换通过采用智能光孤子系统,可以实现光分组交换,提高光纤网络的带宽利用率和交换效率。
3.3 光存储和光信号处理智能光孤子系统在光存储和光信号处理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实现高速、大容量的光存储和信号处理。
4. 结论随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光孤子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在高速光纤通信、光分组交换、光存储和光信号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智能光孤子系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在光通信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5. 智能光孤子系统的优势智能光孤子系统相较于传统的光通信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5.1 高传输速率智能光孤子系统可以实现极高的传输速率,远远超过传统的光通信系统。
非线性光纤光学 第五章-光孤子
2.光孤子
光孤子概述
孤子的历史 一个奇特的水波 约170年前,苏格兰海军工程师罗素 (J.Scott Russell)在一次偶然中观察 到一种奇特的水波。 1844 年,他的报告:“我看到两匹骏马拉着一条船沿运河迅速前进。 当船突然停止时,随船一起运动的船头处的水堆并没有停止下来。它激烈 地在船头翻动起来,随即突然离开船头,并以巨大的速度向前推进。 一个轮廓清晰又光滑的水堆,犹如一个大鼓包,沿着运河一直向前推进 在行进过程中其形状与速度没有明显变化。 我骑马跟踪注视,发现它保持着起始时约 30 英尺长,1-1.5 英尺高的浪头 ,约以每小时8-9英里的速度前进后来,在运河的拐弯处消失了”。 罗素称之为 孤立波 - Solitary wave。
调制不稳定性用于超短脉冲产生
通过用时域方法求解NLS方程,发现当输入的连续波有周期调制时, 此连续波逐渐演化为以原有调制周期为间隔的短脉冲序列。从实用的 角度考虑,调制不稳定性可用于产生短光脉冲序列,其重复频率可由 外部控制。 早在1989年,利用调制不稳定性就产生了重复频率为2THz的的130fs 脉冲,从此,这项技术就用于产生周期性超短脉冲序列,其重复频率 比从锁模激光器所得脉冲的重复频率要高得多。
第五章 光孤子
1.调制不稳定性
2.光孤子
3.其他类型孤子
4.孤子微扰
5.高阶效应
1.调制不稳定性
许多非线性系统都表现出一种不稳定性,它是由非线性和色散效应之 间的互作用导致的对稳态的调制。这种现象被称为调制不稳定性,在 流体力学、非线性光学和等离子体物理学等领域已早有研究。 光纤中的调制不稳定性需要反常色散条件,这种不稳定性表现为将连 续或准连续的辐射分裂成一列超短脉冲。
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补偿技术
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补偿技术————————————————————————————————作者:————————————————————————————————日期:2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补偿技术蒋玉兰(浙江华达集团富阳,31 1400)【摘要】本文叙述了光通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参数—色散,以及G65光纤通信系统的色散补偿技术。
文章还详细说明了各种补偿技术原理,并比较其优缺点。
最后强调说明色散补偿就是用来补偿光纤线路色散和非线性失真的技术。
1概述光纤通信的发展方向是高速率、大容量。
它从PDH 8 Mb/s, 34Mb/s,140Mb/s, 565Mb/s 发展到SDH 155Mb/s,622Mb/s,2.5Gb/s,10Gb/s。
现在又进展为波分复用WDM、密集型波分复用DWDM。
同时,光纤的结构从G652、G653、G654,发展到G655,以及G652C 类。
光纤的技术指标很多,其中色散是其主要的技术指标之一。
色散就是指不同颜色(不同频率)的光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而相互分离。
单模光纤主要色散是群时延色散,即波导色散和材料色散。
这些色散都会导致光脉冲展宽,导致信号传输时的畸变和接收误码率的增大。
对于新建工程新敷设高速率或WDM光缆线路,可以采用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CF),ITU一T将这种光纤定名为G655。
G655光纤在1 550 nm处有非零色散,但数值很小(0.1~10.0pb/nm·km)。
其色散值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
若采用色散管理技术,可以在很长距离上消除色散的积累。
同时,对WDM系统的四波混频现象也可压得很低,有利于抑制非线性效应的影响。
自从光纤通信商用开始,至今20余年,国内外已大量敷设了常规单模光纤(G652)的光缆,这类光缆工作在1550nm波段时,有18ps/nm·km的色散,成为影响中继距离的主要因素。
所以,对高速率长距离的系统必须要考虑色散补偿问题。
第08章光纤中的光孤子
图 8.2.1 光纤中脉冲被展宽
196
对于光线 1,其单位长度上的延时为 1
n1 n1 ,对于光线 2,通过单位长度的延时为 2 ,c c sin c c
为全反射临介角,要根据全反射条件有 sin c n2 n1 。最高模式与最低模式间的群延时差为:
m 2 1
0.629
2 D L
c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改变控制光纤长度 L ,可以控制光学孤子
的脉宽。这是与通常的锁模激光器完全不同的。这个式是表示是二阶光学孤子,在上述孤子激光器中,在 实验上观察到的是二阶光学孤子,脉宽可达到皮秒,甚至飞秒。 实验发现孤子激光器的输出出现光学孤子与宽脉冲的无规交替,所以存在孤子激光器的稳定问题。这 种不稳定性来源于控制光纤腔,由于附腔反射镜的振动、漂移等,造成工作参数的随机变化,使从光纤反 馈回主腔的脉冲激光与主腔振荡的脉冲激光发生相位, 破坏了同步。 可通过外加伺服系统控制附腔的腔长, 使孤子激光器稳定地运转。 实验发现当孤子激光器的光纤中的光功率 p p 时,第光纤中传输的光学孤子的能量,从高频向低 频转移,在光孤子频谱的低端出现一个小峰,此称光学孤子的自频移现象。频移量 与光纤中的平均功 率的平方成正比,所以 1 c 。研究自频移现象,有利于得到频率稳定的孤子激光器。
而对于反常色散介质,则有:
dn 0 ,从而 Vg V d
而在无色散介质中,则:
Vg V
195
光脉冲能量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为群速度,光脉冲行经单位长度所需时间称为群延时,
g
1 dk V g d
(8.2.8)
上式与(8.2.5)相比,展开式(8.2.3)的系数 k1 就等于单位长度上的群延时。如果 dk d 为常数,则群延时将 不随频率而变,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的形状保持不变,没有展宽。但是,一般来说, dk d 不为常数, 这就出现了群延时差,造成脉冲的展宽。总的延时差 由三部分组成
光孤子通信技术 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四 结语
结语
Marconi 公司推出的基于孤子的SmartPhotoniX UPL160系统在澳洲的商用已 充分显示光纤孤子的大规模商用已为期不远。
现常见的光孤子功率放大器主要有集中式放大器和分布式放大器两类。
系统构成
集中式放大器的代表是EDFA( erbium doped fiber amplifier,掺饵光纤放大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品质高、使用 方便等优点,EDFA的诞生是光纤通信领域的重大突破,对光纤通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分布式放大器的代表是SRS (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受激喇曼散射)放大器,当入射光功率较低时,散射主要来 源于光自身的散射效应;当不断提高入射光功率时,受激散射成为主导,形成了受激喇曼散射,具有单色性、相干性 和很高的方向性。
1981年,Hasegawa和Kodama提出将光纤中的孤子作为信息载体用于通信,构建一种新的光纤通信方案,称为光孤 子通信,它正是利用光纤色散与非线性相互作用平衡时实现的一种光纤通信方式。
光孤子形成原理如图所示。它完全摆脱了光纤色散对传输速率和通信容量的限制,其传输容量比当今最好的通信 系统高出1~2个数量级,中继距离可达几百km。它被认为是下一代最有发展前途的传输方式之一。
光孤子通信技术 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目录
1
技术背景
2
基本原理
3
系统构成
4
结语
一 技术背景
技术背景
随着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从出现到现在一共经历了五代。先后历经了 OM1、OM2、OM3、OM4、 到 OM5 光纤的优化升级,在传输容量和传输距离方面均取得了不断突破。由于特性和应用场景的需求,OM5 光纤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光孤子Soliton-西安邮电大学
受激喇曼散射(SRS)(1)
SRS:入射光波的一个光子被一个分子散射成为 另一个低频光子,同时分子完成振动态之间的跃 迁。 SRS是非线性光纤光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非线性过 程,它可使光纤成为宽带喇曼放大器和可调谐喇 曼激光器,也可使某信道中的能量转移到相邻信 道中,从而严重影响多信道光通信系统的性能。
散色分为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 弹性散色:被散射的光的频率保持不变; 非弹性散色:被散射的光频率会降低。拉曼
散射和布里渊散射
受激非弹性散射
1.概述 •受激非弹性散射:散射光频率下移,光场把部分 能量传递给介质。 •一个高能量光子(通常称为泵浦)被散射成一个 低能量的光子(斯托克斯光),同时产生能量为 两光子能量差的另一个能量子 •SBS参与的能量子为声学声子,只有后向散射 •SRS参与的能量子为光学声子,以前向散射为 主,但也有后向散射
SBS可描述为泵浦光、斯托克斯波和声波之间的参量互作 用。可看作是一个泵浦光子的湮灭,同时产生一个斯托克斯 光子和一个声学声子。
2、阈值功率
阈值功率Pth与光纤的衰减系数、光纤有效长度Leff、布里 渊增益系数gB和光纤的有效面积Aeff有关,可近似写为:
Pth 21Aeff / gB Leff
• 减小影响:增加信道间隔、适当加大色散、非等 间隔信道、减小光功率、 相邻信道正交偏振(破坏 相位匹配)
n
11.1.2 光的双折射和偏振
1. 光的双折射
当一束单色光入射到各向异性介质表面时,产生两束折射光,这 种现象称为光的双折射。双折射中的两束光,一束总是遵守折射定 律,称这束光为寻常光或光,另一束光则不然,一般情况下它是不 遵守折射定律的,称为非寻常光或e光。光和e光都是线偏振光,而 且光的振动画垂直于晶体的主截面,而e光的振动面在主截面内, 两者振动面相互垂直。若光折射率为,e光折射率为,则
孤子理论在光学传输中的应用研究分析
(1)孤子光波束的传输和扩散控制。在自由空间中,光波束的传输受到大气折射、散射、吸收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利用孤子光信号可以有效地抵抗这些干扰因素,进而提高光波束的传输距离和传输速度。同时,为了控制光波束的扩散程度,还需要设计合适的光学系统和调制器件。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孤子理论在光学传输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其基本概念、光纤通信和自由空间通信中的应用等方面。孤子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优化技术,在光学传输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人们实现更快速、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和通信。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孤子理论在光学通信领域将发挥更加广泛的应用和作用。
(2)孤子光波束的定位和跟踪。在自由空间通信中,需要对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跟踪。利用孤子光信号可以实现更高精度和更快速的定位和跟踪,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孤子光波束的编码和解码。在自由空间通信中,需要对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利用孤子光信号可以实现更高效的信号编码和解码,从而提高传输容量和数据安全性。
三、相关研究成果和前景展望
近年来,孤子理论在光学传输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和成果。一些学者提出了新的孤子光通信系统模型和算法,获得了更好的传输性能由空间通信中的优越性能。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孤子理论在光学传输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例如,可以将孤子理论与量子通信、光学计算等领域相结合,开展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同时,在应用前景方面,孤子光通信系统和自由空间通信系统将成为未来光学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提供更加快速、高效、可靠的通信服务。
孤子理论在光学传输中的应用研究分析
光学传输是一种常见的信息传输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在介质中的传输特性将信息传输到远处的目标位置。在光学传输中,为了获得更好的传输效果,需要进行各种优化技术,其中孤子理论是一种常用的优化方法。本文将探讨孤子理论在光学传输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和前景。
光孤子在光纤通信的应用-文献综述
光孤子在光纤通信的应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通信1202班摘要:光纤通信系统不断地发展,光孤子通信即将被使用在其中,这是新技术的一场革命。
论文即将涉及光纤通信的发展过程,并对光孤子关键技术的原理及其动态和发展进行论述。
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光孤子在光纤通信的应用。
关键词:光孤子;光纤通信1引言光纤通信应用越来越广泛,慢慢在有线网络的各个领域都有涉及,成为了通信网络发展的大趋势。
当前的光纤网络具有很多的优点,通信容量大,远距离传输损耗低,传输质量好,抗电磁干扰等等优点,我相信,全光网络很快即将到来。
信息传递会更方便。
在未来,我们的通信技术会更加完善。
我们所学习的光纤通信是经过漫长的发展才形成,从最初的烽火台传递信息,到近代19世纪Bell发明了最初的光电话,利用阳光和硒晶体,光电话通过200米的大气空间,最终传送了语音信号,实现了信息的传递。
之后虽然光通信技术进展缓慢,但在1960年激光器的发明,由此产生的强相干光为光通信提供了可靠的光源,随后光纤的出现大大促进光纤通信的发展。
2光孤子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不同技术的应用:波分复用,光放大器技术,光接入网,推动了光通信技术技术不断的演进。
我相信,作为最前沿的研究,光纤孤子通信即将成为第5代光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
光纤孤子即光孤子,在19世纪英国工程师S.Russell发现船在行驶过程中,它最前方水峰基本保持不变,从而提出了孤立波的概念,在1965年,美国科学家N.J.Zabusky在研究等离子体孤立波的碰撞过程中,发现孤立波相互碰撞后,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
依然保持形状和速度不变,并保持能量和动量守恒。
1973年的时候,“光孤子”首先被A.Hasegawa 和F.Tappert提出,1980年,F.Mollenaure等人最先从实验室中观测到了光纤中的时间光孤子,从此开始了光孤子通信的研究。
光孤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超短脉冲,光孤子在传播过程中,它的形状,幅度和速度都维持不变的脉冲状行波。
光孤子原理与技术
光孤子原理与技术徐 登学号:050769摘要:光纤通信问世以来,一直向着两个目标不断发展。
一是延长中继距离,二是提高传输速率。
光纤的吸收和散射导致光信号衰减,光纤的色散使光脉冲发生畸变,导致误码率增高,限制通信距离。
低损耗光纤的研制、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的应用似乎已经解决了中继距离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光纤传输问题呢?密集波分复用(DWDM )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光通信系统,极大地增加了光纤中可传输信息的容量。
随着波分复用信道数的增加,光纤中功率密度也大幅增加。
单通道速率的提高,光纤的非线性效应成为限制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
这时,非线性效应的限制的解决成为关键问题。
光孤子的传输能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主要论述了光孤子形成的基本理论,光孤子现象就是利用随光强而变化的自相位调制特性来补偿光纤中的群速度色散,从而使光脉冲波形在传输过程中维持不变,这样的脉冲就成为光孤子。
关键词:光孤子;GVD ;SPM ;1 光孤子形成原理1.1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E光在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是用非线性薛定谔方程描述的,其推导出发点是麦克斯维波动方程:22020E D t μ∂∇-=∂ 1-1 光纤纤芯的折射率可写为: 202()()n n i n E ωχω=++ 1-2其中电场可表示为00(,)(,)(,)exp[()]E r t A z t F x y i t z ωβ=-- 1-3F (x ,y )为光电场在截面上的分布函数,并满足下式:222()0t k F β∇+-= 1-4A(z ,t)能直接描述光波沿光轴方向的传播特性,故其成为主要研究对象。
将1-2~1-4带入1-1中,然后经过代换简化,可得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E ):22221122A A i i A A A z Tαβγ∂∂=-+-∂∂ 1-5 其中,α表示衰减系数,β2代表群速度色散,20effn cA ωγ=为非线性系数,等式中的Aeff 指纤芯的有效面积。
光孤子通信系统
目录绪论 (2)1.光孤子 (3)1.1形成机理 (3)1.1.1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E (3)1.1.2群速度色散GVD的描述 (4)1.1.3自相位调制SPM (5)1.1.4光孤子的形成——解NLSE (7)2.光孤子通信系统的及其关键技术 (9)2.1光孤子通信系统 (9)2.2系统的关键技术 (9)2.2.1适合光孤子传输的光纤技术 (9)2.2.2光孤子源技术 (10)2.2.3光孤子放大技术 (10)2.2.4光孤子开关技术 (10)3. 光孤子通信的优越性 (11)4.关于光孤子通信未来的展望 (11)参考文献 (13)绪论光纤通信中,限制传输距离和传输容量的主要原因是“损耗”和“色散”。
“色散”是使光信号的脉冲展宽,而光纤中还有一种非线性的特性,这种特性会使光信号的脉冲产生压缩效应。
光纤的非线性特性在光的强度变化时使频率发生变化,从而使传播速度变化。
在光纤中这种变化使光脉冲后沿的频率变高、传播速度变快;而前沿的频率变低、传播速度变慢。
这就造成脉冲后沿比前沿运动快,从而使脉冲受到压缩变窄。
如果有办法使光脉冲变宽和变窄这两种效应正好互相抵消,光脉冲就会像一个一个孤立的粒子那样形成光孤子,能在光纤传输中保持不变,实现超长距离、超大容量的通信。
光孤子是指经过长距离传输而保持形状不变的光脉冲,最早是由一名英国海军工程师于1834年偶然人首次提出了利用光纤非线形在反常色散区进行光孤子传输的设想。
1980年Bell试验室首次在试验室中观察到了光孤子。
光孤子理论的出现,对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因为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一直朝着两个方向努力,一是大容量传输,二是延长中继距离。
光孤子传输不变形的特点决定了它在通信领域里应用的前景。
普通的光纤通信必须每隔几十千米设一个中继站,经过对信号脉冲整形,放大、误码检查后再发射出去,而用光孤子通信则可不用中继站,只要对光纤损耗进行增益补偿,即可把光信号无畸变地传输到极远的地方。
光孤子通信
光孤子通信的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
光孤子 源技术
光孤子 放大技 术
光孤子 开关技 术
光孤子源技术
光孤子源是实现超高速光孤子通信的关键。根据理论分析,只有当 输出的光脉冲为严格的双曲正割形,且振幅满足一定条件时,光孤子才 能在光纤中稳定地传输,研究和开发的光孤子源种类繁多,有拉曼孤子 激光器、参量孤子激光器、掺饵光纤孤子激光器、增益开关半导体孤子 激光器和锁模半导体孤子激光器等。现在的光孤子通信试验系统大多采 用体积小、重复频率高的增益开关DFB半导体激光器或锁模半导体激光 器作光孤子源。它们的输出光脉冲是高斯形的,且功率较小,但经光纤 放大器放大后,可获得足以形成光孤子传输的峰值功率。理论和验均已 证明光孤子传输对波形要求并不严格。高斯光脉冲在色散光纤中传输时, 由于非线性自相位调制与色散效应共同作用,光脉冲中心部分可逐渐演 化为双曲正割形。
Hot Tip
基本原理
光孤子通信是一种全光非线性通信方案,其基本原理是光纤折射率 的非线性(自相位调制)效应导致对光脉冲的压缩可以与群速色散引起 的光脉冲展宽相平衡,在一定条件(光纤的反常色散区及脉冲光功率密 度足够大)下,光孤子能够长距离不变形地在光纤中传输。它完全摆脱 了光纤色散对传输速率和通信容量的限制,其传输容量比原来最好的通 信系统高出1~2个数量级,中继距离可达几百km。它被认为是下一代 最有发展前途的传输方式之一。 从光孤子传输理论分析,光孤子是理想的光脉冲,因为它很窄,其 脉冲宽度在皮秒级(ps)。这样,就可使邻近光脉冲间隔很小而不至于 发生脉冲重叠,产生干扰。利用光孤子进行通信,其传输容量极大,可 以说是几乎没有限制。传输速率将可能高达每秒兆比特。由此可见,光 孤子通信的能力何等巨大。
光孤子开关技术
光折变介质中部分相干光孤子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折变介质中部分相干光孤子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孤子是光学与光通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光学现象,是指在介质中存在着不改变其形状和速度的一类稳定的波包。
众所周知,在光通信中,非线性效应对于信号的
传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其中最基本的非线性现象就是自相位调制(SPM)效应。
而孤子所带来的稳定性质,使其成为了光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信号传输方式。
另一方面,光折变介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介质,很多光通信中的元器件、设备都可以利用光折变介质来实现。
而近些年来,部分相干光(PSC)在光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光通信设备的设计中,”短脉冲-长距离稳定传输”是一种新型的光通信方案,其中PSC的存在是其实现的必要条件。
因此,对于在光折变介质中的PSC的研究,对于实现这些新型光通信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
本文旨在研究在光折变介质中部分相干光孤子的产生、传输和稳定性质。
具体来说,将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 部分相干光在光折变介质中的传输特性和影响因素分析;
2. 光折变介质中PSC的特性及其与光孤子的关系;
3. 分析如何利用光折变介质中PSC实现光通信中的新型方案。
三、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于在光折变介质中部分相干光孤子的产生、传输和稳定性质进行研究。
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将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
四、研究意义:
通过对光折变介质中部分相干光孤子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在光通信中非线性效应的机理,同时可以为光通信设备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此外,本研究还可
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新型的光通信方法和技术。
光孤子通信系统设计
光孤子通信系统设计1.光孤子信号的产生及特点1.1光孤子信号的产生光纤通信中,限制传输距离和传输容量的主要原因是“损耗”和“色散”。
“损耗”使光信号在传输时能量不断减弱;而“色散”则是使光脉冲在传输中逐渐展宽。
所谓光脉冲,其实是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光波振荡组成的电磁波的集合。
光纤的色散使得不同频率的光波以不同的速度传播,这样,同时出发的光脉冲,由于频率不同,传输速度就不同,到达终点的时间也就不同,这便形成脉冲展宽,使得信号畸变失真。
现在随着光纤制造技术的发展,光纤的损耗已经降低到接近理论极限值的程度,色散问题就成为实现超长距离和超大容量光纤通信的主要问题。
光纤的色散是使光信号的脉冲展宽,而光纤中还有一种非线性的特性,这种特性会使光信号的脉冲产生压缩效应。
光纤的非线性特性在光的强度变化时使频率发生变化,从而使传播速度变化。
在光纤中这种变化使光脉冲后沿的频率变高、传播速度变快;而前沿的频率变低、传播速度变慢。
这就造成脉冲后沿比前沿运动快,从而使脉冲受到压缩变窄。
如果有办法使光脉冲变宽和变窄这两种效应正好互相抵消,光脉冲就会像一个一个孤立的粒子那样形成光孤子,能在光纤传输中保持不变,实现超长距离、超大容量的通信。
1.2光孤子信号的特点光孤子通信是一种全光非线性通信方案,其基本原理是光纤折射率的非线性(自相位调制)效应导致对光脉冲的压缩可以与群速色散引起的光脉冲展宽相平衡,在一定条件(光纤的反常色散区及脉冲光功率密度足够大)下,光孤子能够长距离不变形地在光纤中传输。
它完全摆脱了光纤色散对传输速率和通信容量的限制,其传输容量比当今最好的通信系统高出1~2个数量级,中继距离可达几百km。
它被认为是下一代最有发展前途的传输方式之一。
从光孤子传输理论分析,光孤子是理想的光脉冲,因为它很窄,其脉冲宽度在皮秒级。
这样,就可使邻近光脉冲间隔很小而不至于发生脉冲重叠,产生干扰。
利用光孤子进行通信,其传输容量极大,可以说是几乎没有限制。
光纤通信新技术之光孤子技术
**大学**学院光纤通信新技术——光孤子通信技术班级:姓名:学号:光纤通信新技术之光孤子通信技术《光纤通信》这门课程中“光纤通信新技术”这一章是由同学带头,大家共同讨论学习的,在此,我通过上课学习、与同学交流以及查阅书籍谈谈自己对“光纤通信新技术”中“光孤子通信”的了解和认识。
何为光孤子通信:光孤子是经光纤长距离传输后,其宽度保持不变的超短光脉冲(ps数量级)。
光孤子的形成是光纤的群速度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的结果。
利用光孤子作为载体的通信方式称为光孤子通信。
而在光纤通信技术领域中,限制传输距离及传输容量的主要因素是“损耗”和“色散”。
“损耗”使光信号在传输时能量不断减弱;而“色散”则是使光脉冲在传输中逐渐展宽。
所谓光脉冲,其实是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光波振荡组成的电磁波的集合。
光纤的色散使得不同频率的光波以不同的速度传播,这样,同时出发的光脉冲,由于频率不同,传输速度就不同,到达终点的时间也就不同,这便形成脉冲展宽,使得信号畸变失真。
现在随着光纤制造技术的发展,光纤的损耗已经降低到接近理论极限值的程度,色散问题就成为实现超长距离和超大容量光纤通信的主要问题。
利用光孤子传输信息的新一代光纤通信系统,从而做到全光通信,无需光、电转换,便可在越长距离、超大容量传输中大显身手,是光通信技术上的一场革命。
光孤子的形成及其原理:在之前课程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光纤传输时,假设光纤折射率n和入射光强(光功率)无关,始终保持不变。
这种假设在低功率条件下是正确的,获得了与实验良好一直的结果。
然而,在高功率条件下,折射率n随光强而变化,这种特性称为非线性效应。
在强光的作用下,光纤折射率n可以表示为:n=n0+n2E2式中,E为电厂强度,n0为E=0时的光纤折射率,约为1.45。
这种光纤折射率n随光强度E2而变化的特性称为克尔(Kerr)效应,n2=10−22(m/V)2,称为克尔系数。
设波长为λ,光强为E2的光脉冲在长度为L的光纤中传输,则光强感应的折射率变化为∆nt=n2Et2,由此引起的相位变化为:∆ϕt=ωc∆ntL=2πLλ∆n(t)这种使脉冲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相移的特性称为自相位调制(SPAM )。
光孤子通信原理与理论研究
第19卷 增刊西安矿业学院学报V ol.19Suppl. 1999年9月 JO U RNAL OF X I A N M I NI NG INST IT UT E Sept.1999光孤子通信原理与理论研究王亚民(西安科技学院基础课部,陕西西安 710054)摘 要:光孤子是光纤通信系统中最理想的信息载体,本文阐述了光孤子通信系统的原理,探讨了光孤子传输理论与其产生的物理机制,对实现全光传输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光孤子通信;NL S方程;暗孤子中图分类号:T N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127(1999)S0-184-041 孤立波与光孤立子早在1834年英国科学家Russell首次提出孤立波概念[1]。
直到60年后的1895年, Korlew ey de Vries才从理论上推导出描述孤立水波的KdV方程。
从数学上讲,它是某些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解。
孤立波在相互碰撞后不会畸变或消失,仍保持各自原来的形状和速度。
这种孤立波便称为孤立子。
在物理学中,有人从一些量子非线性波动方程中也发现了孤子。
这类孤立子是由非线性场所激发的、能量不弥散的、稳定的准粒子,具有一切物质的属性,如能量、动量、质量、电荷、自旋等特性,并在运动中或碰撞中也不受到破坏,遵守自然界的守恒定律,如能量、动量、质量守恒定律。
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的损耗和色散限制了系统传输距离和容量,为了解决增大光脉冲的传输距离和信息容量,寻找在传输过程中形状和速度均保持不变的光脉冲,在1973年美国理论物理学家A.Hasegaw a提出在光纤中实行光孤子(optical soliton)传输的新概念[2],并于1980年得到了实验物理学家L.F.Mollenaner等人实验的证实。
2 光通信与光孤子通信1966年英籍华人K.C.Kao首次利用无线电波导通信的原理[3],提出光纤用作通信的传输线的设想,当时最好的光纤损耗高达1000dB/km,只要设法消除玻璃中的各种杂质,减少光传输的吸收,制造出低损耗光纤。
全光非线性光孤子通信系统技术2
全光非线性光孤子通信系统技术3钟 卫 平(广东省惠州市电信局 惠州 516000)摘 要 近年来光孤子通信技术发展很快,各种新方案不断提出,各种系统设计与试验系统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光孤子通信向实用化迈进了一大步.文章综述了光孤子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光孤子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词 光孤子通信,掺铒光纤放大器,光孤子控制技术SYSTEM TECHN OLOG Y FOR ALL OPTICAL N ON L INEARSOL IT ON COMMUNICATIONZhong Weiping(B ureau of Huiz hou Telecom m unication,Huiz hou 516000)Abstract The technology for optical soliton telecommunication has been fast development in re2 cent years,and various new schemes are constantly being put forward.Important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system design and experimented techniques,resulting in a great advance towards the practical realization of optical soliton telecommunication.The latest progres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are reviewed.K ey w ords optical soliton communication,erbium2doped fiber amplifier(EDFA),soliton control technology1 引言目前的线性光纤通信系统,由于受损耗与色散以及沿路光电子中继设备电子响应速度的限制,系统的传输速率较低,且中继距离较短.当传输速率提高到10Gb/s以上数量级时,中继设备的价格愈益高昂,这对于通信系统传输的光纤化形成了一大障碍.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采用全光线路通信系统.这种系统可以用光放大器来代替光电子中继器,在光信号传输过程中,以光放大来补偿能量,并对光信号进行整形,以恢复与保持脉冲形状,这种系统的造价成本大为降低.光孤子通信就是这样一种全光线路系统.光纤中强度引起的折射率非线性自相位调制(SPM)效应(光学克尔效应),在反常色散区导致的光脉冲压缩可以抵消群速色散(GVD)效应所形成的光脉冲展宽,从而保持光脉冲传输过程中形状不变[1].而光纤损耗造成的脉冲能量的损失,则用每一段传输距离后的光放大器来补偿,保持其非线性效应作用的存在.利用这个原理,美国贝耳实验室的Mollenauer等人设计出的孤子通信试验系统[2].日本N TT则实现了以直路10Gb/s脉冲传输1000km的实验;英国B TRL已完成速率为215Gb/s传送10000km的实验;还有较复杂的系统做了更远距离、更高速率的孤子传输实验.这些系统的试验成功,为光孤子通信的实用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1998-12-14收到初稿,1999-04-14修回2 光孤子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与普通的线性光通信系统一样,光孤子通信系统也要有信号源、调制器件、传输媒介、中继器和检测器件等组成.其中传输媒介同样使用低损耗波长窗口1155μm的普通单模光纤(SMF)或色散位移光纤(DSF),中继器则采用色散补偿的全光系统,中继器也采用光放大器,特别是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引起了光通信领域的广泛关注.在近年的实验系统中,孤子源一般采用增益开关DFB-LD或外腔锁模LD.半导体LD 体积很小、结构简单、重复频率高,适用于高速率的光孤子源.半导体LD输出高斯型或高斯型光脉冲,可以通过外调制成Sech形脉冲,或在光纤中演化成渐近光孤子脉冲,因而这些LD 实际上是一种准光孤子源.由于LD功率不足或因插入滤波器与调制器件的插入损耗,使光脉冲的功率下降.目前均采用EDFA增益放大,以达到形成光孤子所需的光功率.增益开关激光器(GS-DFB-LD)的工作比较稳定,被认为是最实用并具有发展前景的光孤子源.LD 光孤子源的另一种类型,是美国、英国采用短外腔锁模1155μm LD(ML-EC-LD)激光器,外延腔长可使锁模所需的调制频率降低,阈值也相应降低.ML-EC-LD光孤子源大都使用LiNbO3外调制器使光脉冲形成准光孤子脉冲, 5—7db的插入损耗可以用EDFA来补偿.美、英、日等国在LD准光孤子源、LiNbO3外调制器、色散位移光纤与EDFA宽带低噪声光放大器,以及Pin-LD与M EM T等组成的光接收机的制作与试验方面均已达到传输速率10—80Gb/s的要求,可以讲,建立超高速光孤子通信技术基础已经成熟[3].3 光孤子通信系统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为推动超高速、超远距离,超大容量全光通信这一构思尽早成为现实,众多学者开展了实验研究,并用受激拉曼散射能量补偿方案实现了100Mb/s、6000km的长距离传输[4].当前人们普遍采用集中式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作为光孤子能量补充中继放大,实现了循环传输路径215Gb/s、14000km[5]和点对点10Gb/s、1000km[6]的实验结果,为光孤子通信实用化研究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随着EDFA在光孤子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又出现了新的障碍和挑战.311 “动态光孤子通信”控制技术1990年,Nakazawa等人提出了“动态光孤子通信”的概念[7].其理论依据是:N阶孤子具有保持光孤子振幅A在动态范围A-1/2≤N≤A+1/2内,与小损耗光纤传输相结合,对光孤子传输很有益;输入每段传输光纤始端的光孤子功率,应当是基阶孤子(N=1)标准功率的114—410倍,即形成二阶孤子(N=2)的功率范围,以便在传输到放大器的临界距离L c 后仍然能保持光孤子的特性,再经下一个EDFA放大以恢复其功率,进入下一段L c长的传输光纤,使入射光的峰值功率达到一阶孤子功率的3—4倍,在光脉冲经过较长的传输后,仍保持光孤子的性质.光孤子在传输过程中,因每段L c输入的初始峰值功率较大,脉宽先是变窄,然后经损耗光纤而逐渐展宽,在恢复到与输入脉宽大致相等的距离上用EDFA放大以恢复原来的功率.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输入的光孤子预先放大,以保证光孤子脉冲在动态的起伏变化中稳定地传输更大的距离.另外一种就是采用预加重动态光孤子通信.为了提高光放大器的间距,从补偿光纤损耗、压制色散波两方面来考虑,提高注入光孤子脉冲光功率和中继光放大器输出功率,使其路径平均功率等于无损耗时光孤子的阈值功率,以提高功率的预加重系数.通过预加重技术后,可以使放大器间隔为无预加重时的3倍以上,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由于注入脉冲的预加重,在系统开始端非线性效应较为显著,而在放大器前非线性较弱,因此在系统中传输的脉冲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光孤子,而只是一种动态非线性类光孤子脉冲.同样,从色散对光孤子脉冲的展宽来考虑,采取相同的措施,提高注入光脉冲功率和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使光脉冲的脉宽在进入光纤后就受到一非线性压缩,因而光孤子脉冲可以传输更长的距离L c后才展宽,直至恢复到初始脉宽,然后再经放大器放大.312 光孤子通信系统噪声控制技术光孤子与EDFA的结合,克服了光脉冲稳定传输的两个主要限制———色散和损耗,但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和限制:其放大自辐射噪声(ASE)又限制了光孤子通信系统中可能达到的最大通信能力,即所谓的G ordon-Haus极限问题[8].例如,EDFA的ASE对光孤子脉冲到达终端时间积累的影响和系统通信能力的限制及ASE噪声积累对系统信噪比的影响等.如再考虑光源的噪声和频率啁啾时,RL将进一步降低.因此能否控制系统噪声,增大放大器间隔就成了光孤子通信技术有无实用价值和能否走向商用的关键问题.对这一问题,近年来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其中之一是噪声的频域滤波传输技术[9,10].其基本思想是:在光孤子通信系统中的每个EDFA后接进一个光滤波器,当单个滤波器带宽远大于光孤子脉冲信号带宽,而全部滤波器级联的线性带宽远小于光孤子脉冲信号带宽的时候,就可以克服G ordon-Haus限制.由于仅在系统中接入无源光学滤波器,所以称这种控制方法为被动控制.这种系统,比不加滤波器约提高5倍.在系统噪声频域滤波控制技术中,光滤波器的引入,引起了附加损耗.为使光孤子脉冲仍能稳定传输,必须提高EDFA 的增益值,增益的提高又引起ASE噪声的增大,这种噪声又通过色散和非线性相互作用使光孤子频谱结构发生变化和平均频率发生漂移,降低了滤波器的作用.为使滤波器仍能起到滤波和噪声控制作用,可逐渐改变沿系统设置各滤波器的中心频率.这是一种改进后更为合理的频域滤波控制技术,称为移频引导滤波器.采用移频技术后,可使ASE噪声比不用滤波器时降低几千倍以上.移频滤波控制技术,不仅能压制EDFA的ASE噪声,而且也能控制像输入脉冲频率失配产生的色散波和其他各种扰动产生噪声的影响,使系统的传输特性更稳定,通信能力将大大提高.313 光孤子系统噪声的主动时域控制技术ASE噪声的频域传输控制,能使噪声能量、光孤子均方频率和到达时间抖动大大降低,通信能力(RL)提高几倍,突破了G ordon-Haus极限[12,13].而且这种方案系统结构简单,仅须在放大器后接入一无源光滤波器,并可方便地实现波分复用,使通信容量进一步提高,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控制技术方案.但是,这种技术方案并不能完全滤除噪声,总有一部分噪声要通过滤波器,这部分噪声积累在长途通信系统中仍是一种致命有害的因素.它将对通信系统性能产生有害影响.N TT提出了一种时域和频域复合控制技术.这种新的噪声控制技术是在沿着光孤子传输的路径上,每隔几个EDFA和一定的距离,接入一光调制器和滤波器,从链路传输的光孤子数据中提取出时钟信号,输入到光调制器,对光孤子脉冲进行周期性同步调制,使光孤子脉冲变窄,频谱展宽,频率漂移和系统噪声降低,脉冲位置得到校准和重新定时.等再通过滤波器滤除频谱侧翼时,又使光孤子脉冲幅度和脉宽的随机涨落大大降低,因而从根本上突破了噪声对通信系统能力G ordon-Haus 极限,例如采用频域噪声控制可使噪声引起的光孤子位置抖动降低50%,而当采用时域噪声控制时,孤子位置抖动就基本消失了.与单纯频域被动控制技术不同,时域控制是利用时钟信号对噪声进行控制的,即所谓主动传输控制.主动控制不仅能控制EDFA的ASE噪声,克服G ordon-Haus限制,而且也能降低通过滤波器的积累噪声和因光孤子相互作用产生的孤子位置抖动,扩大放大器之间的间隔,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光孤子系统噪声控制技术.314 “路径平均光孤子”控制技术贝耳实验室的Mollenauer等人提出了“路径平均孤子”的概念[11].他们的结果表明:光孤子经过多个EDFA放大进入光纤传输后,每段L b长的光纤路径平均光孤子功率近似等于无损耗光纤中的基阶标准光孤子的功率,两者非线性作用的积累也近似相等,在平衡色散展宽后的脉冲形状也一样.只要每次EDFA放大的光孤子在DSF中传输时使用光孤子的平均功率等于基阶光孤子的标准功率,就能保持光孤子在光纤中做到不变形传输.315 光孤子相互作用控制技术为了克服光孤子之间相互作用对光孤子通信系统通信的影响,已发现可以采用时域控制技术来压制光孤子之间的相互作用[14].在相邻光孤子传输相互碰撞前,接入一窄带光滤波器,可消除孤子幅值和脉宽的随机涨落,使光孤子脉冲传输稳定,实现无误码长距离传输.克服光孤子相互作用的另一种技术是带宽限制放大法,在补偿孤子能量每一个EDFA后接入一带通滤波器,但EDFA的附加增益和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需专门设定,以满足最大限度降低光孤子相互作用的要求.316 光孤子能量补偿技术能量补偿技术根据孤子得到能量的方式可以分为分布式传输放大与周期性集中式传输放大方案[8].分布式传输放大可利用以下3种方案:将传输光纤作能量补偿放大媒质,利用光纤非线性效应产生的受激拉曼增益补偿光纤的损耗;利用光纤非线性四波混频效应产生的参量放大增益补偿光纤的损耗;以及利用低浓度掺铒光纤(铒离子的浓度一般为015—215ppm)作为传输介质,同时利用其产生的受激放大增益补偿光纤损耗,实现光孤子脉冲的透明传输.周期性集中式传输放大方案可以分为2种:沿光纤系统每隔一定距离接入一个EDFA,利用平均孤子(或称为波导中心孤子)和动态孤子传输,实现光孤子脉冲的透明传输.受激拉曼散射是一种放大光孤子的有效方法,这种放大作用可分布于光孤子传输光纤的全过程.频率高于光孤子约13THz的泵浦波从中继站向两个方向耦合进入光纤,通过与光纤材料的分子振荡的作用,对载波频率ω0=ωp-ωk 的孤子产生放大,这里的ωp和ωk分别是泵浦波及分子振动的频率.拉曼放大的优点是有很宽的带宽(约10THz),可满足频分多路工作的要求.同时,向两个方向注入光纤的泵浦波功率在光纤中有均匀的分布,得到较均匀的增益.另一种方案是采用掺铒光纤放大器.在光纤线路中每隔L距离接入一段掺铒光纤,泵浦功率通过耦合器注入,放大作用发生在掺铒光纤段内,放大带宽在数nm,其优点是所需的泵浦功率低于拉曼放大.这两种能量补偿方法在实验上取得成功,为实际建立超长距离、超高速和超大容量的全光接力光孤子通信系统奠定了基础.在光孤子通信系统中,虽然无中继距离目前限制在100km以下,但中继设备只需泵浦源和耦合器(或加一段高浓度的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功率只是给光孤子补充能量,无需检出后再重新产生信号脉冲.这种全光型的中继设备较为便宜,而且可频分多路工作.光孤子通信系统中继设备的上述优点基本克服了线性光纤通信系统中继设备在性能提高和价格降低这两方面目前面临的困难,因而预示着光孤子通信系统将会逐渐取代现有的线性光纤通信系统,在未来的光纤通信工程中扮演主要角色.317 高阶光孤子脉冲脉宽压缩技术利用高阶(例如三阶)光孤子在前1/3周期脉宽变化规律,补充损耗产生脉冲加宽来提高系统的中继距离[15],例如对1155μm波长窗口的单模光纤中传输的三阶光孤子,当初始脉宽为100ps时,其周期距离为780km.实验结果表明,在8Gb/s的1155μm光纤通信系统中,当脉冲无频率漂移时,中继距离提高到约200km,所需的高阶光孤子的峰值功率仅为3mW,利用现有的半导体激光器即可达到要求.318 色散补偿与色散管理控制技术色散补偿技术是指在孤子通信系统中接入正常色散光纤,控制因系统噪声引起的孤子到达时间抖动的积累,结构简单方便,并可采用波分复用技术提高通信容量;另一种是在带宽限制放大控制方案的基础上,在终端接上正常色散光纤,但补偿量较小,以减弱色散展宽.这种双重控制可以达到最佳补偿效果;最后一种是在每一只光放大器前接一段正常色散光纤,采用周期性拉曼分散补偿(每段补偿量小),并接入滤波器作为辅助手段,减少因正色散补偿引起的波形畸变,可以达到理想的补偿效果,是一种简便而实用的传输控制方案.色散补偿控制方案中,输入信号功率按传输段参数设计.但无论是集中补偿或分散补偿,接入的正常色散光纤较短(小于1km),色散量较大,将引起较多的色散波,降低了系统的信噪比.在这基础上,有人提出一种新的色散补偿控制方案———色散管理孤子控制技术[16,17].它也是周期性分散补偿方案.一般正常色散补偿光纤较长,色散量较小,而沿系统平均色散还是负值,输入功率按全程平均色散值来设计.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孤子可以在局域正常光纤色散中传输,突破了传统认为的孤子只能在反常色散光纤中传输的概念.通过合理系统统计,可以得到较小的平均色散、较大的色散长度、较长的中继距离、较小的时间抖动积累,孤子在传输中显现周期性的压缩和展宽.利用色散管理孤子控制技术进行了现场直通传输试验,是一种简便、经济的系统技术,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4 结语光孤子传输是光孤子通信的核心问题,是实现超高速、超长距离、全光通信的基础.影响光孤子传输的因素很多,例如光纤损耗、放大器的自发辐射噪声、光孤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此,研究光孤子的各种特性显得特别重要.在实际光孤子通信系统的研究中,将采取已发展和探索出来的不同传输和控制技术,以克服影响光孤子传输的各种不利因素,设计出不同的传输系统.参考文献[1]钟卫平,李中辅,欧阳荣.物理,1993,22:339—345[2]Mollenauer L F,G ordon J P.Phys.Rev.Lett.,1980,45:1095—1098[3]Hasegawa A,K odama Y.S olitons in Optical Communica2tion.Oxford:Clarendon Press,1995.218—250[4]Smith K,Mollenauer L F.Opt.Lett.,1988,14:751—753[5]Mollenauer L F,Neubelt M J.Electron.Lett.,1991,27:2055—2056[6]Nakazawa M,Y amada E.Electron.Lett.,1991,27:1270—1272[7]Nakazawa M,Suzuki K.IEEE Quantum J.Electron.,1990,26:2095—2102[8]G ordon J P,Haus H A.Opt.Lett.,1986,11:665—667[9]Mecozzl A,Moores J D.Opt.Lett.,1991,11:1841—1842[10]Matsumoto M.Opt.Lett.,1993,18:897—899[11]Mollenauer L F.J.Lightwave Technology,1991,9:194—198[12]K odama Y.Opt.Lett.,1992,17:31—33[13]Matsumoto M.Opt.Lett.,1994,19:183—185[14]K odama Y.Electron.Lett.,1991,27:1931—19332;1993,29:226—228[15]Hasegawa A.Optical S olitons in Fibers.New Y ork:Springer-Verlag,1990[16]Suzuki M,Morita I.Electron.Lett.,1995,33:2027—2029[17]Nakazawa M,Kubota H.Electron.Lett.,1995,31:216—2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 13-3
1306030302
崔红梅
非线性的影响抵消色散的影响、医用两种效应的相互制约,就可以使光脉冲经过长距离传 输而不发生畸变,这就是光孤子通信。
3.1 光孤子信号的产生及特点
3.1.1 光孤子信号的产生
光纤通信中,限制传输距离和传输容量的主要原因是损耗和色散。损耗使光信号在传 输时能量不断衰减;而色散则是使光脉冲在传输中逐渐展宽。所谓光脉冲,其实是一系列 不同频率的光波震荡组成的电磁波的集合。光纤的色散使得不同的频率的光波以不同的速 度传播,这样,同时出发的光脉冲,由于频率不同,传输速度就不同,到达终点的时间也 就不同,这便形成脉冲展宽,使得信号畸变失真。现在随着光纤制造技术的发展,光纤的 损耗已经降低到接近理论极限值的程度,色散问题就成为实现超长距离和超大容量光纤通 信的主要问题。 光纤的色散是使光信号的脉冲展宽,而光纤中还有一种非线性的特性,这种特性会使 光信号的脉冲产生压缩效应。光纤的非线性特性在广德强度变化时频率发生变化,从而使 传播速度变化。在光纤中这种变化使光脉冲后沿的频率变高、传播速度变快;而前言的频 率变低、传播速度变慢。这就造成脉冲后沿比前沿运动快,从而使脉冲受到压缩变窄。 如果有办法使光脉冲变宽和变窄这两种效应正好相互抵消,光脉冲就会像一个孤立的 粒子那样形成光孤子,能在光纤传输中保持不变,实现超长距离、超大容量的通信。 发现孤子现象源于 1834 年,英国海军工程师 Scott Russell 注意到,在一条窄河道中, 迅速拉一条船前进,当船突然停下来时,就会在船头形成一个孤立的水波迅速离开船头, 并以 14~15km/h 的速度前进,而波的形状、幅度维持不变,前进了 2~3km 才消失,这就是 著名的孤立波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波,仅有一个波峰,可以在很长的传输距离内保持波形不 变。但直到 1964 年,人们才从孤立波中得到启发,引入了“孤子”概念。所谓孤子,就 是指粒子那样的孤立的波包,能始终保持波形和速度不变,具有在互相碰撞后,仍能保持 各自的形状和速度的特性,当这种现象出现在光波中时就成为光孤子。
2
光孤子通信系统设计
数量级,中继距离可达几百千米。它被认为是下一代最有发展前途的传输方式之一。光孤 子通信具有以下特点: (1)容量大:传输码率一般可达 20Gb/s,最高可达 100Gb/s 以上; (2)误码率低、抗干扰能力强:基阶光孤子在传输过程中保持不变及光孤子的绝热 性决定了光孤子传输的误码率大大低于常规光纤通信,甚至可实现误码率低于 10 -12 的无差 错光纤通信; (3)可以不用中继站:只要对光纤损耗进行增益补偿,即可将光信号无畸变地传输 极远距离,从而免去了光电转换、重新整形放大、检查误码、电光转换、再重新发送等复 杂过程。
3.1.2 光孤子信号的特点
光孤子通信是一种全光非线性通信方案,其基本原理是光纤折射率的非线性效应导致 对光脉冲的压缩可以与群素色散引起的光脉冲展宽相平衡,在一定条件(光纤的反常色散 区及脉冲光功率密度足够大)下,光孤子能够长距离不变形地在光纤中传输、它完全摆脱 了光纤色散对传输速率和通信容量的限制,其传输容量比当今最好的通信系统高出 1~2 个
光孤子通信系统设计
1 绪论
现在正处在信息时代,人类所产生的信息每几个月就要翻一番,大量的信息的传输正 在逐渐耗尽现有的带宽。光纤通信系统因其信道容量大、传输距离不受限制而备受青睐, 光孤子由于能保持性状无畸变地沿光纤传输,所以成为光纤通信的理想载波脉冲,利用光 孤子传输信息的新一代光纤通信系统,可以真正地做到全光通信,无需光、电转换,就可 以在超长距离、超大容量传输中大显身手。因此,光孤子通信系统被认为是第 5 代光纤通 信系统,是 21 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通信方式。
光孤子通信系统设计
目
录
1 绪论.........................................................................................................................1 2 任务概述.................................................................................................................1 2.1 设计题目........................................................................................................1 2.2 设计目的........................................................................................................1 2.3 设计内容........................................................................................................1 3 光孤子.....................................................................................................................1 3.1 光孤子信号的产生及特点........................................................................... 2 3.1.1 光孤子信号的产生.............................................................................. 2 3.1.2 光孤子信号的特点.............................................................................. 2 3.2 光孤子形成机理........................................................................................... 3 4 光孤子通信系统.....................................................................................................4 4.1 光孤子通信网络的构成及性能................................................................... 4 4.1.1 通信网络的构成.................................................................................. 4 4.1.2 通信网络的性能.................................................................................. 5 4.2 光孤子通信系统现状及应用前景............................................................... 5 4.2.1 光孤子通信系统现状.......................................................................... 5 4.2.2 光孤子通信系统的应用前景.............................................................. 6 5 心得体会.................................................................................................................6 参考文献.....................................................................................................................7
3
通信 13-3 之间的非线性效应——克尔效应,不同强度的脉冲分量相速度是不同的, 这样,在光脉冲传输的过程中将会产生不同的相移,结果会造成脉冲谱的变化。例如,通 过对于高斯脉冲的分析表明,自相位调制会导致脉冲前沿谱红移,后沿谱蓝移,对其它形 状脉冲的分析也有类似的结果。另外,相对在群速度色散(GVD)的反常色散区,脉冲的 高频( 蓝移)分量运动速度要高于低频(红移)分量,而自相位调制(SPM)效应所导致 的脉冲前沿谱红移又使脉冲前沿运动速度减慢和脉冲后沿由于谱蓝移而加快运动速度,进 而使得脉冲变窄,正好与群速度色散在反常色散区的脉冲展宽的趋势相对应。因此,当这 两种作用在数量上达到平衡时,光脉冲就会保持不变而成为光孤粒子,即光孤子。所以说, 光孤子的形成机理是光纤中群速度色散和自相位调制效应在反常色散区的精确平衡。
3.2 光孤子形成机理
光孤子是由光纤中两种最基本的物理现象, 即群速度色散 (GVD) 和自相位调制 (SPM) 共同作用形成的。损耗和色散是光纤最重要的传输特性,会使得光脉冲信号经过光线传输 后幅度减小,波形展宽,损耗限制了系统的传输距离,色散则限制了系统的传输容量。人 们可通过使用光纤放大器克服损耗的限制来增加传输距离,但是用光纤放大器产生的噪声 积累又会妨碍传输距离的增加。为了满足传输距离的要求,只有增大发送信号的光功率, 这样便产生了非线性效应,即当具有高强度的极窄单色光脉冲入射到光纤中时。光纤的折 射率 n 随入射光的光强而变化,由此导致在光脉冲中产生自相位调制,即脉冲前沿产生的 相位变化引起频率降低,脉冲后沿产生的相位变化引起频率升高,脉冲前沿比后沿传播得 慢,光纤的非线性使光脉冲在传输过程中变窄,并最终导致脉冲破裂。 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时存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在线性近拟中,常将光脉冲表示成一定 范围内一系列简谐波的叠加。由于各谐波分量相速度不同,因而光脉冲包络的传输通常以 群速度来表示 vg d d (β为光波波数, 为载波频率)。由该式可见,群速度是随着 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光脉冲中不同频率的分量则会以不同的速度进行传播,导致脉冲 的分散,这种现象称之为群速度色散(GVD)。研究的结果表明,=1310nm 处为零色散波 长,称之为反常色散区域,称之为正常色散区域。正常与反常色散区域光脉冲的传输特性 是不同的,在反常色散区域,光脉冲的高频分量(蓝移)较低频分量( 红移)传输得快, 而在正常色散区域,情况正好相反。由于传输情况不同,群速度色散效应不同,最终导致 了光脉冲的展宽。 自相位调制效应是光波在光纤中传输时光波本身引起的相移。其起源于光纤的折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