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针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8例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62例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62例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62例李士夫【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3(000)008【总页数】2页(P673-674)【作者】李士夫【作者单位】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针灸科,重庆 4013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721.2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我们用针灸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62例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60~87岁,平均66.7岁;病程2~10天,平均4天;胸腹部21例,头面17部例,腰骶部9例,四肢l5例。

皮疹主要表现为带状分布,蔟集的丘疱疹、水疱。

22例较严重者出现大疱、血疱或脓疱。

出疹前1~5天,32例发疹部位疼痛明显或剧烈难忍,18例有阵发或持续的刺痛、胀痛、烧灼痛,12例局部有痒感或麻木感。

参考《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1]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

选取与皮损部位相应夹脊穴。

肋间神经痛取胸背部夹脊穴加支沟,腰骶部神经痛取腰骶部夹脊穴加阳陵泉,头面三叉神经痛取颈部夹脊穴加合谷。

夹脊穴取40~50mm毫针向脊柱方向斜刺,进针l寸,提插泻法。

皮损局部用1寸针朝疱疹皮损方向斜刺25~30º,病损部位围刺,针数多少根据患处面积大小而确定,一般每针间距1寸左右,进针后得气即可。

支沟、阳陵泉、合谷用40~50mm毫针直刺,进针1寸,提插,用泻法。

通电针20min。

每日针刺1次,7次为一疗程,如未愈休息1天,再治疗1个疗程,最长持续3个疗程。

治疗期间禁食辛辣、鱼虾等刺激性及易致过敏食物。

治愈:疼痛完全消失,皮疹消退。

有效:疼痛明显减轻,皮损消退75%以上或结痂。

好转:疼痛有所减轻,皮损消退50%~75%。

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或稍减轻。

治愈36例(58.0%),有效15例(24.2%),好转7例(11.3%),无效4例(6.5%),总有效率93.5%。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其具嗜神经和皮肤特性。

幼儿期感染后可以发生水痘或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或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减退时,均可诱发本病[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中医针灸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中医针灸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中医针灸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的中医针灸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7月收治68例PHN患者为例,按照掷硬币法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西药治疗、西药+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

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更优(P<0.05)。

结论:对PHN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可显著降低其疼痛程度,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可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中医针灸;安全性带状疱疹具有起病急的特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引起患者皮肤、神经功能出现损伤[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病率与年龄紧密相关,表现为持续性疼痛、锥刺等疼痛,其疼痛持续时间不一,若治疗不及时,患者长期遭受剧烈疼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3]。

为进一步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疼痛,本研究选取68例PHN患者,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有效性、疼痛程度、安全性的影响。

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我院收治68例PHN患者为例,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知晓此次研究内容,自愿接受该研究;(2)临床资料齐全;(3)无精神性疾病;(4)临床症状基本稳定。

排除标准:(1)妊娠期妇女;(2)恶性肿瘤者;(3)依从性差者。

按照掷硬币法分为2组各34例。

2组资料比较,P>0.05。

见表1。

2组资料比较组别例数性别(例)年龄(岁)病情时间(个月)男女观察组34191548.26±3.65 5.69±0.84对照组34221248.53±3.84 5.94±0.89t/χ2值0.5530.297 1.191P值0.4570.7670.2381.2方法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即给予消炎痛片(上海信谊,H31021016),1片/次,3次/d;维生素B(瑞阳制药,H37022585),2片/次,3次/d;维生素E(山东威高,H12020233),50mg/次,3次/d。

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0例

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0例

行 行针 ,在带 状疱 疹皮 损局 部延神 经走 行 的末 端逆
神 经走 行方 向针刺 行针起 到 收针 的 目的 。
滞而 发病 。 病位 虽在 皮肤 , 实则 病在 内而形 其外 。 故
治疗 应 以清肝 泻火 , 利湿 解毒 为主 。 胆泻 肝汤加 板 龙
1 . 龙 胆泻 肝汤 :龙胆 泻肝 汤加 板蓝 根 ,龙 胆草 .2 2
蓝根 均具备 以上功效 。 喇 治疗 本病 有 明显 的止痛 效果 ,特别 是 夹脊 穴的应 用在 治疗 过程 中有很 好 的
治疗 作用 , 也可 以有 效预 防后遗 痛 的产生 , 调畅 患 并 处气血 , 皮损 局 部 的 围刺 以活血 通 络 、 瘀 泻毒 ; 祛 支
沟为 手少 阳j 焦 经穴 , 陵泉为 足太 阴脾 经合 穴 , 三 阴 两
花 、 翘 、 花地丁等 , 连 紫 以清 热 解 毒 ; 秘 者 加 生 大 便
遗 症状 。且 时 间越 早 , 效果越 好 。
好 消息不容错过 , 风湿骨病 千年黑膏药 “ 雪莲透 骨消疼贴 ” 面 向全 国诚 招县 ( ) 理商 , 打 , 乡 代 拨
电话 19 9 0 1 0 7 - 6 5 7 2可免费享受试用 。 5 33 0 .3 6 0 6 1 1 1 1
皮损 局部 。 配穴 : 经郁 热加 太 冲 、 溪 、 肝 侠 阳陵泉 以清 利肝 胆 湿热 ; 经 湿 热加 大 都 、 阴交 、 海 以健 脾 脾 三 血 运湿 、 化瘀 止痛 ; 瘀血 阻络 则根 据皮 疹部位 不 同加 相
应 的穴 位 , 胁 部 加 期 门 、 胸 大包 ; 腹 部 加 章 门 、 腰 带 脉 。方 法 :颜 面部位 的带状 疱疹 在皮 损局 部 进行 围 刺, 还要 加 上配穴 阳 白, 阳 , 太 颧髂 。 颈项 、 背 、 腹 腰 胸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8例临床观察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8例临床观察
o d s 1 4 2 p a t i e n t s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n t o o r a l me d i c i n e p l u s a c u p u n c t u r e a c u p u n c t u r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6 8 c a s e s ;a c u p u n c t u r e
c a n t .Co n c l u s i o n O r a l me d i c i n e a n d a c u p u n c t u r e t r e a t me n t o f p o s t h e r p e t i c n e u r a l g i a e f f e c t i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a n d n o s i g n i ic f a n t a d —
g r o u p a n d t h e a c u p u n c t u r e ro g u p a n d w 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ro g u p , t h e t o t a l e f e c t i v e r a t e o f o r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w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i— f
g r o u p ,4 6 c a s e s ; me d i c i n e o r a l g r o u p 2 8 c a s e s ,c o mp a r e d t h r e e g r o u p s o f c l i n i c a l e ic f a c y .Re s u l t s T h e a c u p u n c t u r e t r e a t me n t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8例临床观察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8例临床观察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8例临床观察张玉芳王鹏辽宁省营口市中医院115000关键词:中药加针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累及神经及皮肤的常见病,临床以身体一侧出现带状分布的成簇小水疱,并伴有局部神经痛为特征。

但在中老年患者中经常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从1999年以来,我科一直采用中药口服加局部针灸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入选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均因明显疼痛而严重影响睡眠、举手等,经一般止痛药治疗无效者;年龄在45——78岁之间,平均年龄约63.28岁,愿意积极配合治疗的门诊病例。

有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者及各种原因中断治疗者不在入选之列。

将患者分为3组,药针组68例,男35例,女33例,病程在20天—18个月;针灸组46例,男22例,女24例,病程在24天—20个月;西药组28例,男15例,女13例,病程在18天—18个月。

二、治疗方法药针组采用中药口服加局部针灸治疗,中药内服以理气活血,疏肝止痛为主,方药以柴胡疏肝散与活络效灵丹加减,基本处方:柴胡15g、枳壳15g、当归15g、赤芍15g、陈皮15g、甘草10g、丹参30g、乳香5g、没药5g、元胡15g、郁金15g,余邪未尽加黄芩15g、栀子10g,正气不足加黄芪30g,气阴两伤加党参15g、当归15g,头部加川芎10g,下肢加牛膝15g,夜寐不安加远志15g、合欢皮15g,水煎服,日一付;针灸取穴以中医经络辨证取穴,根据受累神经局部取穴加背俞穴或华佗夹脊穴,或配合远端取穴,日一次。

针灸组以维生素B1、维生素B6各10mg,日三次口服,维生素B12每日1ml、肌注,配合针灸(同上)。

西药组口服药物同针灸组,再配合曲安奈得注射液10mg、2%利多卡因注射液4mL局部注射。

三、疗效判定标准及结果痊愈为疼痛基本消失,功能恢复;显效为疼痛明显减轻,偶有疼痛;有效为疼痛较前减轻,但仍有疼痛;无效为疼痛无改善,仍明显疼痛。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
治 愈 : 皮疹 消 退 , 阳 性体 征 消 失 , 无 疼 痛 后 遗 症 ; 显 效 :
V a r i c e l l a . z o s t e r V i r u s , vz v) 所致 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 。
临 床 上 以突 然 发 生 的 、沿 神 经 带 状 分 布 、单 侧 分 布 、密 集 成 群 的 疱 疹 为 特 点 ,疼 痛 明 显 ,愈 后 极 少 复 发 。本 病 传 染 性 很 小 , 带 状 疱 疹 患 者 不 能 直 接 传 播 带 状 疱 疹 病 毒 ,但 能 在 易感 人 群 中 造 成 水 痘 流 行 。其 传 播 途 径 仍 为 “ 皮 肤 一 空气 一 呼 吸 道 ” 。小 儿 感 染 vz v( 初 发 感 染 )临床 表 现 为 水 痘 ,成 人 表 现 为 带 状 疱 疹 。带 状 疱 疹 感 染 在 成 人 约 占 1 0 % ̄ 2 0 %,但 以老 年 人 及 免疫
湿 热 蕴 蒸 ,血 分 生 熟 , 侵 入 肌 肤 ,脉 络 发 病 。 幼 童 多 因 机 体
1 20 ca s e s wi t h h e r pe s z o s t e r we r e s e l e c t e d ,a nd r e c e i ve d a c upu nc ur t e a nd m oxi b us i on pl us TCM me d i c i ne . Re s ul t s : I n 1 20 c a s e s ,1 0 2 c a s e s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s t u d y c l i n i c a l e ic f a c y o f a c u p u n c ur t e a n d mo x i b u s i o n p l u s T C M me d i c i n e o n h e r p e s z o s t e r . Me t h o d s :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68例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68例临床观察

败 酱草 、 虎杖 ; 于上肢 者加 姜黄 ; 发 发于 下肢加 牛 膝 、 独 活; 大便 干结 者加 生 大黄 ; 不 能 寐 者 加夜 交 藤 、 枣 夜 酸 仁 。每 天水 煎服 1 , 2服 , 剂 分 每次 1 0 ; 0 ml 7~1 d为 1 0
疗程。
正 固本 。 治疗 组在水 疱 结 痂 天数 、 全 止 痛天 数 、 … 完 用
痛未 完全 消失 ; 无效 : 状 疱 疹基 本 消 退 , 带 皮肤 灼 热 疼
痛无 明显好 转 。
2 2 临 床 结 果 经 1 d治 疗 , 疗 组 3 . 0 治 6例 , 照 组 对 6 8例 为 2 0 0 4~2 0 0 9年 我 院 门诊 患 3 2例 , 临床症 状 、 征效果 如 表 1 体 。中药 治疗 组带 状疱
1 0例 , 四肢部 8例 。对 照组 3 2例 , 男性 2 例 , 性 1 1 女 1
例; 年龄 2 6 5~ 5岁 ; 疹 分 布 于头 面部 1 皮 9例 , 干 部 躯 9例 , 四肢部 4例 。两 组 年 龄 、 病程 、 疹 分 布 及 严 重 皮
程 度差 异无显 著性 ( 0 0 ) P> . 5 。
肢 可加 用姜黄 等 。对 老年 患 者 还应 重 视 益 气养 血 、 扶
1 g 泽 泻 1 g 车 前 子 1 g 黄 芩 9 , 子 9 , 丹 皮 5, 5, 5, g栀 g牡 1 g 大青 叶 1 g 板 蓝 根 1 g 野 牡 丹 根 3 g 延 胡 索 2, 5, 5, 0,
1g甘 草 1g 5, 0 。加 减 : 部 红 点 赤 肿 者 加 赤 芍 、 局 连翘 ; 皮 色暗黑 而痛 者加 桃 仁 、 花 ; 发 于 头 面者 加 菊 花 、 红 疹 蔓 荆子 ; 于胁肋部 者加 柴 胡 、 楝 子 ; 于 腹部 者 加 发 川 发

中医药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疼痛68例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疼痛68例疗效观察
岁 , 均 6. 平 4 8岁 ; 程 2~7天 , 均 5 5天 ; 损 位 病 平 . 皮 于 头面 、 部 者 2 颈 O例 , 干 部 者 3 躯 6例 , 肢 者 1 四 2
疱 停 止 再 发 的 天 数 ; 2) 痂 : 开 始 治 疗 到 水 疱 、 ( 结 指 血疱 全 部 干 燥 、 痂 的 天 数 ; 3) 痂 : 开 始 治 疗 结 ( 脱 指 到水 疱 、 疱 、 燥 结 痂 后 脱 落 的天 数 ;4) 痛 缓 血 干 ( 疼 解 : 开 始 治 疗 到 疼 痛 减 轻 的 平 均 天 数 ; 5 疼 痛 消 指 () 失 : 开 始 治 疗 疼 痛 消 失 的 平 均 天 数 ; 6 疱 疹 后 遗 指 ()
( 附表 ) 见
2 m , 日 3次 ; 肌 胞 注 射 液 2 , 肉 注 射 , 日 5 g每 聚 ml肌 每 1 次 ; t 0 mg 肌 肉 注 射 ,每 日 1 次 ; t1 Vi 10 , B Vi 2 B 5 0x , 肉 注射 , 日 1次 ; 格 氏 液 2 0 l 01 肌 g 每 林 5 m +阿 普
洛韦 0 2 g静 脉滴注 , 日2次 。局 部配 合外 用百 .5 , 每
2 治 疗 方 法
2 1 对 照 组 病 毒 灵 0 1 , 日 3 次 ; 炎 痛 . .g 每 消
3 2 疗 效标 准 痊 愈 : 床 症 状 消 失 , 发 热 、 . 临 无 疼 痛 , 者 自我 感 觉 好 ; 效 : 床 症 状 减 轻 ; 效 : 患 有 临 无 临 床 症 状 及 皮 损 未 消退 或 加 重 。 33 治 疗 结 果 两 组 临 床 症 状 治 疗 前 后 比 较 。 .
× c 最 大 为 6×2 c 8 m, 6 m。 随 机 分 为 试 验 组 和 对 照 组 。试 验 组 6 8例 中 , 4 男 3例 , 2 女 5例 ; 年龄 6 3~8 7

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田**,女,87岁,初诊日期:202*年8月10日。

主诉:右侧面部疼痛伴偶发头晕、头痛4天。

病史:患者于202*年7月26日上午8时许,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面部麻木伴偶发头晕头痛,当时无视物旋转、视物模糊、视一为二,无胸闷憋气、二便失禁等症,经休息后未见缓解,且呈进行性加重,至今日出现右面部疼痛,遂为进一步治疗今收入我病区。

入院时患者神清,精神可,语言清晰流利,右面部麻木伴疼痛,右侧口眼歪斜,偶发头晕头痛,纳可,寐欠安,二便调。

入院后,患者出现流涕,周身疼痛等感冒症状,随后右侧额头可见片状疱疹,随病情发展右侧额部及耳后出现簇状疱疹,疱疹周围可见红肿,睁眼无力,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请眼科、皮肤科会诊考虑带状疱疹性结膜炎。

既往史: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头颅右侧颞骨缺如。

辅助检查:颅脑MR:大致正常。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面神经麻痹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老年性白内障风湿性关节炎睡眠障碍中医诊断:抱头火丹证候诊断:风热化火证治疗原则: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为主,兼以清肝泻火,健脾化湿,活血化瘀。

针灸取穴:主穴:太阳、支沟、阳白四透、地仓、颊车、后溪、足临泣、阳陵泉、太冲;配穴:毫针于患侧上眼睑内侧面点刺放血2~3滴。

治疗过程:诸穴均采用常规刺法,每天1次,每次留针0.5h。

西药治疗原则:抗病毒治疗。

治疗结果:首次治疗后,患者灼热疼痛出现3次,每次持续5min,由左侧鼻翼向额、头项部放射,痛剧难忍,用力按压4~5min可缓解。

治疗5次后,疼痛基本缓解,头皮出现胀、麻木感。

继续治疗5次后疼痛、胀、麻木感消失。

面瘫渐渐恢复,28天左右患者面瘫痊愈,疱疹结痂后脱落,未遗留疼痛。

按语:本病属中医学“抱头火丹”范畴,多发于头面部,表现为皮肤红肿炽热、肿胀疼痛,甚则发生水疱,眼睑肿胀难睁。

本病多因素体血分有热,感受风热外邪,入里化火化毒,风助火势,袭于肌肤而发。

本病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中国带状疱疹指南》指出:典型的带状疱疹有前驱症状,可能发生头痛、畏光、不适,通常很少发热,皮肤感觉异常和不同程度的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8例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8例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40158投稿邮箱:sjzxyx12@ ·中医中药·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8例阴雨顺(吉林省梨树县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科,吉林 四平 136500)0 引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就是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遗留下来的疼痛,临床上认为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以后,其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且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是带状疱疹病毒破坏脊髓后角细胞所致,该病多发中医学称之为蛇丹痛。

西医治疗以镇痛药为主,长期服用副作用大,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疼痛,笔者在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

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针刺进行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令人满意。

现将结果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的我院门诊病人58例。

男30例、女28例,年龄45-76岁、平均61岁,病程6个月至3年、平均17个月。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表现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并排除三叉神经痛,肋软骨炎等疾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桃红四物汤加香附、乳香、没药,党参、黄芪、酸枣仁,1剂/d 水煎服,同时采用针剌治疗,1次/d ,取穴:疼痛部位相应脊髓节段夹脊穴、阿是穴、曲池、合谷、太冲、血海,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2次/d ,0.3 g/次,维生素B 1 20 mg ,3次/d 口服,甲钴胺0.5 mg ,3次/d 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药物。

1.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1994年版)制定。

痊愈:疼痛完全消失,皮疹破损处可留有少量色素沉着;显效:疼痛感及其他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疼痛感程轻度减轻,其他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1]。

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68例

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68例
“ 郁 发之 ” 意 , 其单 用 清 热 解 毒 之 品 苦寒 直 折 其 热 , 如 同 火 之 与 不 时使 用 辛 温 透散 之 品给 邪 以出 路 , 者 更利 于清 除 热 毒 。 后 因此 口 服龙 胆 泻 肝 汤合 川 芎 茶 调 散 治疗 带 状 疱 疹 疗 效 显 著 ,能 明显 地
【 】 赵 辨 .临床皮肤病学 [ 2 M]. 3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 出版社,
2 01 3 0—3 . 0 :0 01
本 病 中 医 学 属 “ 丹 ” “ 串疮 ” “ 腰 火 丹 ” 畴 。 感 受 蛇 、蛇 、缠 范 为
风火或湿毒之邪引起 , 与情志 、 饮食 、 起居失调等 因素有关 。情 志不遂则肝气郁结 ,郁而化火 ;饮食不节则脾失健运 ,湿浊内
[ 】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南京 : 3 M】 南京大
学 出版 社 ,94:4 19 14
生, 或起 居不慎 , 卫外功能失调 , 使风火 、 湿毒之邪郁 于肝胆 。 肝
( 收稿 日期 2 1 0 0—0 0 ) 2— 8
火脾湿郁于 内, 毒邪乘虚侵于外 , 经络瘀阻腰腹之间 , 气血凝滞 于肌肤之表 , 而发为本病。《 内经 》 诸痛痒疮 , 日“ 皆属于心” 又 ;

13 ・ 42
中 国 中医 急 症 2 1 0 0年 8月 第 1 9卷 第 8期 JT M. u .0 0,o. 9 N . E C A g 2 1 V 11 , o 8
2 结

显 著 。现 报 告如 下 。
2 1 两组临床 疗效 比较 .
对 照 组 ( <0 0 ) P ,5 。
泻肝 胆 实 火 而 除 湿热 ; 黄芩 、 栀 子协 助 龙 胆 草 清 泻肝 火 ; 焦 木通 、

梅花针叩刺拔罐法配合消疮散治疗带状疱疹68例疗效观察

梅花针叩刺拔罐法配合消疮散治疗带状疱疹68例疗效观察

梅花针叩刺拔罐法配合消疮散治疗带状疱疹68例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通过对68例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观察,探讨了梅花针叩刺拔罐法配合消疮散的疗效。

疗效观察显示,该治疗方法在缓解带状疱疹症状、加速疱疹愈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良好。

疗效分析表明,梅花针叩刺拔罐法结合消疮散可有效改善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临床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为带状疱疹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梅花针叩刺拔罐法配合消疮散对带状疱疹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梅花针,叩刺拔罐法,消疮散,带状疱疹,疗效观察,并发症,临床资料,治疗方法,疗效分析,临床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在带状疱疹发作时,患者会出现皮肤疱疹、疼痛、灼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但疗效有限且易复发。

梅花针叩刺拔罐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使用梅花针叩刺和拔罐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病灶的排毒和恢复。

消疮散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通过梅花针叩刺拔罐法配合消疮散治疗带状疱疹,可以有效调节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病灶的愈合和缓解症状。

本研究旨在观察梅花针叩刺拔罐法配合消疮散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为探索中医传统疗法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68例患者的疗效观察和分析,探讨该疗法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梅花针叩刺拔罐法配合消疮散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治疗带状疱疹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具体包括观察治疗前后病情变化、疱疹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以评价本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为患者缓解疼痛、促进愈合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火针加中药治疗带状疱疹65例

火针加中药治疗带状疱疹65例

尿失禁是脑卒 中常见 的后遗症 之一 ,现代 医学认 为 中风后尿失禁是 由于 大脑 、脑 干的排 尿 中枢及 其下行 纤 维不完全性双侧受损 ,对膀胱 的反射抑制作 用减弱所致 。
目前暂 无特 效药 物治疗 ,加 之多 为高龄 患者 ,基础疾 病
较 多 ,用药安 全性差 ,临床运 用较少 。中医学对 尿失 禁 早有认识 ,《 素问 ・ 宣 明五气篇 》 日: “ 膀胱 不利 为癃 。 不约为遗溺” 。隋唐时代 的 《 诸病源候论 》提 出 “ 小便不
E 2 7 G e l b e r D A, D o o d D C, L a v e n U, e t a 1 . C a u s e s o f u r i 2 n a r y i n c o n t i n e n c e a f t e r a c u t e h e m i s p h e r i e s t r o k e E J  ̄ . S t r o k e , 1 9 9 3 , 2 4 ( 3 ) : 3 7 8 - 3 8 2 .
火针 加 中药治疗 带状疱 疹 6 5例
李久军 李久民 宫春 明
( 1 河北钢铁公司黑 山铁 矿职工医院,黑山 0 6 7 4 1 2 ;2 河北省承德县 中医院,承德 0 6 7 4 0 0 )
摘 要 :目的 观察火针加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 临床 疗效。方 法 6 5例 患者用火针加 中药治疗 。结果 6 5例 中治愈 5 3例 ( 8 1 . 5 3 %) ,
好转 9例 ( 1 3 . 8 4 %) ,未愈 3例 ( 4 . 6 1 %) ,总有效率为 9 5 . 3 9 %。结论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火针 ;中药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r r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3 . 1 8 . 0 6 8

火针为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8例临床观察

火针为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8例临床观察
2 1 年 2月 01 第 2 卷 上半 月 第 3期 3
中国民康医学
Me ia o r a o h n s e pe at d c l u n fC i e e P o l g He l J l h
F b, 01 e 2 1 Vo . FH M No 3 123 .
火罐及夹脊穴 电针治疗方法。结 果 : 全部 6 8例中, 治愈 4 9例, 占全部病例的 7.% ; 21 好转 1 例 , 6 占全部病 例的 2.%; 35 无效 3例, 占全部病例 的 44 。总有效率 9.%。结 论 : .% 56 火针为 主治疗带状疱 疹后遗 神经痛 的方法起效快 , 疗效好 , 值得临床推广 。
皮肤。
留的神 经 组 织 内 的炎 症 、 肿 和 出血 及 瘢 痕 有 关 。 水 电针取相应脊髓节段的夹脊穴 , 针刺方 向稍斜 水痘 一 带状疱疹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 , 沿 向脊柱 , 以患 者 自觉 针 感 沿 神 经 走 行 至 患 处 为 佳 。 神 经纤 维 向中心 移 动 , 持久 地 潜 伏 于 脊髓 神 经 后 根 得 气后 , 华 佗 牌 S Z—I型 电子 针 疗 仪 , 用 密 用 D I 选 或 脑神经 节 的神经 元 内。当宿 主 的细胞 免疫 功 能减 波 。治疗 量 以患者耐 受为 度 , 每次 治疗 3 i。 0mn 退 时 , 经节 内的病 毒 即被激发 活化 , 受 累神经 节 神 使 疼痛剧烈者每 日治疗 1 , 次 待疼痛缓解后改为 发 炎或坏 死 , 产生 神经痛 。 隔 日治疗 1次 。6次 为 1 个疗 程 , 疗 2个 疗程 后观 治 ( 转第 3 5页 ) 下 5 察 疗效 。
【 关键词 】 神经痛; 带状疱疹; 火针
d i 1 . 9 9 ji n 17 0 6 . 0 0 . 5 o : 0 3 6 /.s . 6 2— 3 9 2 1 . 3 0 3 s 1

针灸中药并用治疗带状疱疹46例

针灸中药并用治疗带状疱疹46例

8 7 %; 好转 6 例, 占1 3 %; 总有效率为 1 0 0 %。结论 针灸中药并用治疗带状疱疹有明显的止痛效果, 有效防止后遗神经痛。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中药治疗; 针灸治疗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0 2 . 0 6 1 文章编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 0 2 — 0 3 3 3 02 -
必然 增高 , 所 以 许 多 患者 在 睡 眠或 晨 起 时 症状 加 重 , 睡 眠前将 腕关 节用 石膏托 或 支具 固定 在 略背 伸位 ,有
定痛 , 取该 二 穴 治 疗 体 现 了 针 灸 “ 经脉 所过 , 主 治 所
及” 的理 论 。鱼 际 、 劳宫穴通经祛湿 , 凉血活血 ; 诸 穴 合用 , 共奏 通 经活 络 、 活 血 止 痛 之 功效 。电 针 大 陵 、 内 关穴 能松 解腕 横韧 带 与 正 中神经 的瘢 痕 黏 连 , 缓 解 挛
迫 。 由于睡 眠时 腕关 节会 不 自觉 地屈 曲 , 腕 管 内压力
( 本文校对 : 韦丹
收稿 日期 : 2 0 1 2—0 8—2 0 )
针 灸 中药 并 用 治 疗 带 状 疱 疹 4 6例
郭 丽红 张 艳 丽
摘要: 目的 观察针灸中药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4 6例用针灸配合 中药治疗。结果 治愈 4 0例, 占
缩, 降低肌 腱 张力 , 降 低 腕 管 内压 力 过 高 , 从 而 解 除 正
中神 经受 压 。T D P照 射 改 善 腕管 内微 循 环 , 促 进 局 部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三棱针点刺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三棱针点刺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三棱针点刺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

刘代红,主治医师(山东省青岛市中医院邮编:266012)。

主治:带状疱疹。

处方:龙胆草15克,栀子12克,黄芩12克,柴胡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木通6克,生地15克,当归15克,甘草10克。

用法
(1)上方早期加大青叶、板蓝根,加强清热解毒的作用;晚期遗留神经痛者,加红花、莪术,加强活血祛瘀之效。

(2)外用金黄散及二味拔毒散凉茶调敷,有利于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止痛。

(3)局部三棱针点刺拔罐放血,隔1次。

疗效
本组60例。

1次治愈者23例,2次治愈者20例,3次治愈者12例,4次治愈者5例。

按语
本病的病因病机是由于情志内伤以致肝胆火旺,另因脾湿内蕴,外受毒邪而诱发。

毒邪化火与肝火湿热搏结,阻于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

一般中医疗法多采用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之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外用金黄散及二味拔毒散,清热利湿解毒,但不能立即收效。

金元时期张子和认为,“针刺放血,功邪最捷”,并十分推崇此术。

此法适用于痛证、热证、实证,而带状疱疹正属于痛证、热证、实证。

我科配合三棱针点刺放血拔罐,在初、中期能泻局部毒邪,在后期遗留神经痛时可活血化瘀,故收到立杆见影之效。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民间灯火灸治带状疱疹

民间灯火灸治带状疱疹

民间灯火灸治带状疱疹
*导读:运用民间灯火灸治疗带状疱疹68例,发现该疗法有简、便、廉、验、易掌握等特点,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共68例,其中男36……
运用民间灯火灸治疗带状疱疹68 例,发现该疗法有简、便、廉、验、易掌握等特点,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共68例,其中男36例,女32 例;年龄3085岁,60岁以上者40例,大部分为中老年患者;病程l~天,其中 3~7天者46例;病变在头颈部4例,肩及上肢8例,胸背26例,腰腹19例,臀及下肢11例。

二、治疗方法
治疗时,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医生用灯心草(药店有售)蘸油点燃直接点按在患者带状疱疹的两端,听到啪的一声即可。

1天1次,每次不能灸同一点,应稍隔开一点,以免连续刺激灼伤皮肤。

所有病例最多治疗5次。

三、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痊愈:疼痛消失,疱疹消退;显效:疼痛消失,尚有少部分疱疹,或疱疹消失尚留有轻度疼痛;好转:疼痛减轻,疱疹减少;无效:疼痛不减轻,疱疹不见减少或有增加。

疗效:痊愈44例,显效22例,好转2 例。

其中38例在3
日内痊愈,6例在5日内痊愈,痊愈率64.7%。

四、典型病例
患者,男,61岁。

病史:3天前无明显诱因感右胸胁部疼痛,自贴伤湿止痛膏于患部,未见好转,于就诊当日早上发现患部出现簇集性大小水疱,伴疼痛,夜卧不安,食欲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查体:右胸胁部由前向后有一15厘米8 厘米疱疹区,旱水疱样丘疹,周围皮肤红晕。

诊断为带状疱疹。

用灯火灸在患者带状疱疹两端各灸一下,1天1次,连灸3 天而愈。

农彩燕。

中药、针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8例

中药、针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8例

中药、针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8例【关键词】皮肤针;围针;火罐;中药;带状疱疹笔者自2005年10月-2010年6月,采用中药内服,结合围针、皮肤针叩刺后拔火罐治疗带状疱疹68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8例中,男33例,女35例;年龄20~40岁38例,60岁以上15例;病程2~3天37例,1周以上16例,10天以上5例。

疱疹位于胸胁部27例,腹部17例,背部13例,肩部8例,颜面部3例。

1.2 治疗方法1.2.1 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12g,栀子15g,黄芩12g,生地15g,当归15g,前仁12g,泽泻12g,木通12g,胆草15g,甘草3g。

发于胸胁部加玄胡12g,川楝子12g;发于腹部加苍术12g,牛膝12g;发于肩背部加蒲公英15g,大青叶15g;发于颜面部加野菊花15g,牛蒡子15g。

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

1.2.2 针灸、拔罐(1) 局部围针:在疱疹连结成块(成片)的周围,皮肤消毒后,用1寸毫针沿皮刺向成块疱疹的中心,每针相距1~2寸左右,以泻法取得针感后,留针20min。

(2)体针取穴: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

发于胸胁加期门,发于腹部加内关,发于肩部加大椎,发于背部加肝俞,发于颜面部加外关。

针用泻法,留针20min。

(3) 皮肤针、拔火罐:经过局部围针和体针治疗,取针后,以皮肤针在疱疹连结成块处,从神经根处向外叩刺,以患者自觉痛感稍减或微痒舒适为度。

疱疹破裂后,再以闪火法在局部拔罐,使疱液尽出。

1.3 治疗结果1.3.1 疗效标准疱疹完全消失,疼痛完全消失为治愈;疱疹大部分消失,疼痛大减为显效;疱疹部分消失,疼痛有所减轻为有效;疱疹无减少或增多,疼痛无缓解为无效。

1.3.2 治疗结果68例均治愈。

其中3天以内痊愈者32例,5天以内痊愈者27例,7天以内痊愈者9例。

2 典型病例患者,女,72岁。

2009年10月15日初诊。

患者于感冒2天后突发右侧胸胁部疱疹,沿神经排列,成簇,并有米粒大小水疱,疼痛剧烈,近衣被尤甚,夜不能寐。

中药针剂合中成药治疗带状疱疹60例

中药针剂合中成药治疗带状疱疹60例

日 3次 。外 用 阿昔 洛 韦软 膏外 擦 。
治 疗 7 1 天 为 1个 疗 程 ( 0岁 以 上 者 治 疗 l ~ O 6 O
天, 其余 年 龄患 者治 疗 7天 ) 观 察疗 效 。 ,
治 疗 结 果
[] 世 杰 , 1周 吕松 芬 . 神 丸 外 用 治 疗 带 状 疱 疹 7 例 .中 国 中西 六 6 医 结 合 杂 志 ,9 3 1 ( )3 7 1 9 ,3 6 :5 .
逐瘀 胶 囊 , 次 6粒 , 每 1日 2次 。外 用 六 神 丸 以食 醋 调 成糊 状外 敷 。
对照组 : 给予 阿昔 洛韦 片 0 2口服 , . 1日 5次 , 生 维
素 B 片 2 rg 口服 , 日 3次 ; 炎 痛 片 2 mg 口服 , 0 , a 1 消 5 , 1

般 资 料
毒 , 伤经 络 , 损 经气 不 宣 , 滞血 瘀 , 气 不通 则痛 , 常致 疼 痛 不休 或 刺痛 不 断 。治 疗 原 则 以解 毒 、 火 、 湿 、 清 利 祛风 、
通瘀 为 主 。清 开灵 注 射 液 和双 黄 连 粉 针 剂 均 具 有 清热 解 毒 和消炎 、 病毒 的作用 。血 府逐 瘀胶 囊 具有 活血 祛 抗
瘀 、 气 止 痛 的 功 效 , 时 能 缓 解 因 疼 痛 而 引起 的 烦 躁 、 行 同
参 与对 比的两组 均 为 门诊 带 状 疱 疹 患 者 ( 妇 、 孕 糖 尿病 、 对清 开灵 及双 黄连 过敏 者 除外 ) 均 符合 观察 的 人 , 选 标 准 。将 其 随机 分 为 两 组 。治疗 组 6 O例 , 2 男 3例 , 女 3 例 ; 均年 龄 6 . 7 平 8 7岁 。对 照组 6 O例 , 2 例 , 男 4 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针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8例
【关键词】皮肤针;围针;火罐;中药;带状疱疹
笔者自2005年10月-2010年6月,采用中药内服,结合围针、皮肤针叩刺后拔火罐治疗带状疱疹68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8例中,男33例,女35例;年龄20~40岁38例,60岁以上15例;病程2~3天37例,1周以上16例,10天以上5例。

疱疹位于胸胁部27例,腹部17例,背部13例,肩部8例,颜面部3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12g,栀子15g,黄芩12g,生地15g,当归15g,前仁12g,泽泻12g,木通12g,胆草15g,甘草3g。

发于胸胁部加玄胡12g,川楝子12g;发于腹部加苍术12g,牛膝12g;发于肩背部加蒲公英15g,大青叶15g;发于颜面部加野菊花15g,牛蒡子15g。

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

1.2.2 针灸、拔罐 (1) 局部围针:在疱疹连结成块(成片)的周围,皮肤消毒后,用1寸毫针沿皮刺向成块疱疹的中心,每针相距1~2寸左右,以泻法取得针感后,留针20min。

(2)体针取穴: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

发于胸胁加期门,发于腹部加内关,发于肩部加大椎,发于背部加肝俞,发于颜面部加外关。

针用泻法,留针20min。

(3) 皮肤针、拔火罐:经过局部围针和体针治疗,取针后,以皮肤针在疱疹连结成块处,从神经根处向外叩刺,以患者自觉痛感稍减或微痒舒适为度。

疱疹破裂后,再以闪火法在局部拔罐,使疱液尽出。

1.3 治疗结果
1.3.1 疗效标准疱疹完全消失,疼痛完全消失为治愈;疱疹大部分消失,疼痛大减为显效;疱疹部分消失,疼痛有所减轻为有效;疱疹无减少或增多,疼痛无缓解为无效。

1.3.2 治疗结果 68例均治愈。

其中3天以内痊愈者32例,5天以内痊愈者27例,7天以内痊愈者9例。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72岁。

2009年10月15日初诊。

患者于感冒2天后突发右侧胸胁部疱疹,沿神经排列,成簇,并有米粒大小水疱,疼痛剧烈,近衣被尤甚,夜不能寐。

在门诊经病毒唑输液治疗2天无效而来我科就诊。

就诊时痛苦面容,呻吟不断,舌红苔黄腻,脉弦。

用上法,
先局部围针,体针取穴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阴陵泉、期门,泻法,留针20min。

取针后,再用皮肤针沿神经分布,由根部向外叩刺,疱疹破裂后,拔罐,以消毒棉球擦干疱液,同时,内服中药:龙胆草15g,柴胡12g,栀子15g,黄芩12g,生地12g,当归15g,泽泻15g,前仁12g,木通12g,苍术15g,玄胡15g,川楝子15g,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服。

次日复诊,已无疱液,疱疹结痂,疼痛大减。

停用火罐,继用前法,3日痊愈。

随访6个月,无后遗神经痛。

3 体会
本病多由肝气郁结化火,邪客肝、胆两经,或脾、胃两经湿热内蕴,外溢肌肤,营卫壅滞,发为疱疹。

故宜清肝火、利湿热,龙胆泻肝汤为首选方剂。

龙胆草大苦大寒,为泻肝火、利湿热主药,黄芩、栀子协同,则清热解毒之力更强,配泽泻、苍术、前仁、木通共奏清热利湿之功,使湿热从水道排出。

肝经郁热,易耗伤阴血,加重疼痛,当归、生地养阴活血,为固本而设,玄胡、川楝子行气止痛是治标之举。

再以柴胡疏肝理气解郁,引诸药入肝胆。

故全方清肝火、利湿热,行气活血止痛之力颇强。

同时,局部围针和皮肤针叩刺可调和患处气血、消炎止痛,体针取穴清热解毒利湿,拔罐疗法可去肌肤郁热,解在表邪毒。

诸法合用,相互协同,治疗带状疱疹效果非常满意,尤其止痛结痂迅速,且不留后遗神经痛。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