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概论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义的概念认为,民俗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以城乡民间生活为研究对象的;就民族而言,既研究文明民族的民间生活,也研究后进民族的民间生活。狭义民俗学对民俗概念的理解主要有四种:一是认为民俗是文化遗留物,是一个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所残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物。二是认为民俗是精神文化;三是民俗为民间文学;四是认为民俗为传统文化。

《民俗、神话与传说的标准辞典》可讲民俗的定义分为7类:第一类,民俗是旧时的残存遗风。此观点将民俗一词的含义界定为:“古时候大众信仰、风俗及传统的整个本体,它在文明社会内受教育较少的分子中一直残留到现在”;“民俗是不愿死的一种活化石。”

第二类,民俗是“俗民文化”的传统部分,包括原始民族的传统创造,或指说不出确实可信的发明人或制作人而一代代传承下来的那些人类文化。

第三类,民俗是指含义广泛的传统现象。民俗比其他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更能表现传统文化特色,其外延“包括舞蹈、歌谣、故事、传说和传统、信仰和迷信,以及任何地方的民族谚语”,还包括这个民族的文学。

第四类,民俗是已经退化了的宗教,民间宗教是民俗的主要内容。

第五类,民俗是指民间故事,是一种范围不能够予以明确界定、与神话和传说没有明显分别的故事。

第六类,民俗是一种主要靠口头流传的大众文学,包括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谚语及其他文学形式的东西。

第七类,民俗是“民俗文化”,是文明社会中受教育较少的平民所具有的文化表现,是民间传承的生活文化现象。

分歧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不同学者受到各国不同政治制度、生活环境、不同时代、学术观点和研究目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二是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所拥有的民俗事象千差万别,民俗学者对民俗概念的界定自然有着截然不同之处;三是这门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清晰和共同的认识,对民俗一词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还处于有待深化的过程之中。

共识性的东西。第一,民俗存在于民众之中,民众既是民俗的承受者和创造者,又是民俗的载体。第二,民俗是被民众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第三民俗的核心在于传承。

综上所述,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民俗是在民众中传承的社会文化传统,是被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2、民俗的分类

四分法和三分法,前者将民俗划分为经济民俗(物质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精神民俗)、游艺民俗(或语言民俗),后者将民俗分为心理的民俗、行为的民俗和语言的民俗三大类。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1、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民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首先,民俗是集体创造的。其次,民俗的流传、完善和创新是依靠集体的行为来完成的。民俗的模式性也称为类型性或社会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2、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

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是说一定地域、一定民族的民俗会随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相互往来而向外扩散

传播有两种方式:其一,民族迁徙。其二,由于采借方式而造成某一民俗向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扩散。

3、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变异性是指民俗文化在传承和播布过程中引起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

4、民俗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民族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二是指不同的民族由于各自的历史条件、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民俗。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来的地理特征和乡土气息。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不同,使各类民俗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地方色彩。

5、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

1、民俗的教化功能模式文化的塑造是人类行为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2、民俗的规范功能

社会规范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法律;第二层次是纪律;第三层次是道德;第四层次是民俗。但其中产生最早、约束最广的就是民俗文化中深层的规范

3、民俗的娱乐功能

4、民俗的审美功能6、社会调节和控制功能。

5、民俗的维系功能

四、民俗的形成

1、经济的原因经济基础对民俗的产生,起着最后的决定作用。

2、政治的原因

3、宗教的原因

4、地域的原因

五、民俗与旅游

1、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

(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地的经济效益

2、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

(1)旅游能促进民俗文化交流与传播

(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

(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3、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

(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2)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一、服饰民俗概述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物质文化,它是人类物质生产的产物;作为精神文化,它又是人们政治、宗教、哲学、伦理、审美等观念的结晶。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

第一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这时期服饰的特点是:服饰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还未形成,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很小,差异性主要因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

第二阶段,服饰除用遮身蔽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

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分的标志

第四阶段,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

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服饰的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即质、形、饰、色、画

(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2)求吉心理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五、有关西装和中山装的知识

(1)西装的由来西装最初来源于欧洲。西服的始祖:1690年,究斯特科尔领带的始祖:1705年,克拉巴特。长裤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1829年,庞塔龙。

诞生于休息室的现代西服:1853年,拉翁基·茄克。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诞生于清末,是“红帮裁缝”为知名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制作的。

鞋的由来

鞋的历史,已相当久远。古称鞋为靸或履。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即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3000多年前的《周易》已有履字。

第三讲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习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