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的性质总结

合集下载

等差数列的性质总结

等差数列的性质总结

等差数列的性质总结1. 等差数列的定义:d a a n n =--1(d 为常数)(2≥n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a d nd n N =+-=-+∈; 首项:1a ;公差: d ;末项:n a .推广:d m n a a m n )(-+=. 从而mn a a d m n --=; 3.等差中项(1)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b a A +=或b a A +=2 (2)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 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d n a d n =+-2An Bn =+ (其中,A B 是常数,所以当0d ≠时,n S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21n +时,1n a +是项数为21n +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12121121212n n n n a a S n a +++++==+(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等于项数乘以中间项)5.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2)中项公式法: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 .(3)通项公式法: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b kn a n +=(其中b k ,是常数)。

(4)前n 项和公式法: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n S An Bn =+,(其中,A B 是常数)。

6. 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 7. 考点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d 、n 、n a 及n S ,其中1a 、d 称作为基本元素。

等差数列的性质2

等差数列的性质2

(3) 已知 a4+a5+a6+a7=56,a4a7=187,求a14及公差d.
a4+a7=28 ①
解 ①、 ② 得 又 a4a7=187 ② ,
解: a4+a5+a6+a7=56
a4= 17
a7= 11

a4= 11 a7= 17
∴d= _2或2, 从而a14= _3或31
练习
1.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依次为 a-6,2a -5, -3a +2,则 a 等于( B ) A . -1 B. 1 C .-2 D. 2
{an+bn},{an-bn},仍是等差数列,且公差分别为: d1+d2,d1-d2
等差数列的其它性质:
(2)若{an}、{bn}分别是公差为 d1、d2 的等差数列,则下 列{pan+qbn}(p、q 是常数)是公差为 pd1+qd2 的等差数列. 3. {an}的公差为 d, 则 d>0⇔{an}为 递增 数列; d<0⇔{an} 为 递减 数列;d=0⇔{an}为 常 数列.
【方法总结】
等差数列性质较多,利用数列性质
解题,方法灵活,计算简化,应多加思考,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能力.
a2 变式练习 4 数列{an}满足 a1= 2a, an+ 1= 2a- (n an 1 ∈ N ),其中 a 是不为零的常数,令 bn= . an - a
*
(1)数列{bn}构成什么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析] a3+ a6+ a9+ „+ a99= (a1+ 2d)+ (a4+ 2d)+ (a7+ 2d) + „„+ (a97+2d)=(a1+a4+a7+„+a97)+2d×33=50+(-4)×33=-82.

等差等比数列性质总结

等差等比数列性质总结

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总结(一)等差数列的公式及性质 1.定义:d a a n n =-+1(常数*∈N n ) 2.通项公式:*1(1)()n a a n d n N =+-∈推广:d m n a a m n )(-+=. 3.前n 项和11()(1)22n n n n a a n n S na d S +-=+=或 4、几何意义(1)当公差0d ≠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 (2)前n 和211(1)()222n n n d dS na d n a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5、 等差数列的性质:(1)当m n p q +=+时,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m n p a a a +=. 注:12132n n n a a a a a a --+=+=+=⋅⋅⋅。

(4)若{}n a 、{}n b 为等差数列,则{}{}12n n n a b a b λλλ++,都为等差数列。

(5) 在等差数列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即a n ,a n+m ,a n+2m ,…,为等差数 列,公差为md 。

(6){}n a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n S 是前n 项和,那么数列k k k k k S S S S S 232,,--,…成公差为k 2d 的等差数列。

(二)等比数列的公式及性质1.定义:1(0)n n na q q a a +=≠为常数, 2. 通项公式:11n n a a q -= 推广:n m n m a a q -=3. 等比中项: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211n n n a a a -+=⋅ 4.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n S 公式:5. 等比数列的性质(1) 若m+n=s+t (m, n, s, t ∈*N ),则n m s t a a a a ⋅=⋅.特别的,当n+m=2k 时,得2n m k a a a ⋅= 注:12132n n n a a a a a a --⋅=⋅=⋅⋅⋅(2) 数列{}n a ,{}n b 为等比数列,则数列,{}n k a ⋅,{}k n a ,{}n n k a b ⋅⋅,{}n nab (k 为非零常数)均为等比数列. 且公比分别为1/q ,q ,q k ,q 1·q 2,q 1/q 2.(3) 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每隔k(k ∈*N )项取出一项(23,,,,m m k m k m k a a a a +++⋅⋅⋅)仍为等比数列, 公比为q k(4) ①当1q >时, 110{}0{}{n n a a a a ><,则为递增数列,则为递减数列{}nk a②当1q <0<时,110{}0{}{n n a a a a ><,则为递减数列,则为递增数列③当q=1时,该数列为常数列(此时数列也为等差数列); ④当q<0时,该数列为摆动数列.(三)数列求和1、分组求和2、错位相减3、列项相消。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性质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性质总结大全

等差数列的性质总结1.等差数列的定义:d a a n n =--1(d 为常数)(2≥n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 , 首项:,公差:d,末项:推广: d m n a a m n )(-+=. 从而mn a a d m n --=;3.等差中项(1)如果,,成等差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差中项.即:2b a A +=或b a A +=2 (2)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d n a d n =+-2An Bn =+ (其中A 、B 是常数,所以当d ≠0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21n +时,1n a +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12121121212n n n n a a S n a +++++==+(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等于项数乘以中间项)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n a 是等差数列.(2) 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 .⑶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b kn a n +=(其中b k ,是常数)。

(4)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n S An Bn =+,(其中A 、B 是常数)。

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n a 是等差数列.7。

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及,其中、称作为基本元素。

等差数列性质公式总结

等差数列性质公式总结

等差数列性质公式总结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与它的前一项之差保持相等的数列。

等差数列具有许多性质和公式,本文将对这些性质和公式进行总结。

以下是对等差数列性质公式的详细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公式1. 等差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与它的前一项之差相等,这个差值称为公差d。

记作a1, a2, a3, ...,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

2. 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 = (a1 + an) * n / 2 或Sn = (2a1 + (n-1)d) * n / 2。

3. 首项与末项的关系:an = a1 + (n-1)d。

4. 公差与项数的关系:d = (an - a1) / (n-1)。

5. 首项与末项的平均值:(a1 + an) / 2 = a[(n+1) / 2],其中a是中项的下标。

6. 首项与末项的乘积:a1 * an = a[m + (n-m)/2] * a[m - (n-m)/2],其中m为项数之和。

7. 通项求和:已知a1,an和n,求等差数列的每一项之和Sn。

Sn = (a1 + an) * n / 2。

二、相邻项间的关系8. 任意两项的平均值:(an + a(n+1)) / 2 = a[(n+2) / 2]。

9. 任意三项的关系:a(n-1) + a(n+1) = 2an。

10. 任意四项的关系:a(n-2) + a(n-1) + a(n+1) + a(n+2) = 2(an + an+1)。

11. 连续奇(偶)数项之和:an + a(n-2) + ... + a3 + a1 =(n+1)a[(n+1)/2]。

12. 连续奇(偶)数项之和:an + a(n-2) + ... + a4 + a2 = na[n/2]。

13. 间隔和公式:a1 + a3 + a5 + ... + a(2n-1) = n^2。

14. 间隔和公式:a2 + a4 + a6 + ... + a(2n) = n(n+1)。

完整版)数列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数列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数列知识点归纳数列一、等差数列性质总结1.等差数列的定义式为:$a_n-a_{n-1}=d$(其中$d$为常数,$n\geq2$);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a_n=a_1+(n-1)d$(其中$a_1$为首项,$d$为公差)推广公式为:$a_n=a_m+(n-m)d$。

因此,$d=\frac{a_n-a_m}{n-m}$;3.等差数列中,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即$A=\frac{a+b}{2}$;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_n=\frac{n(a_1+a_n)}{2}=na_1+\frac{n(n-1)d}{2}=\frac{n[2a_1+(n-1)d]}{2}$。

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2n-1$时,$a_n$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且$S_{2n-1}=n\cdot a_n$;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若$a_n-a_{n-1}=d$或$a_{n+1}-a_n=d$(常数$n\in N^*$),则$\{a_n\}$是等差数列;2)等差中项:数列$\{a_n\}$是等差数列,当且仅当$2a_n=a_{n-1}+a_{n+1}$($n\geq2$,$n\in N^*$);3)数列$\{a_n\}$是等差数列,当且仅当$a_n=kn+b$(其中$k$、$b$为常数);4)数列$\{a_n\}$是等差数列,当且仅当$S_n=An^2+Bn$(其中$A$、$B$为常数);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定义法:若$a_n-a_{n-1}=d$或$a_{n+1}-a_n=d$(常数$n\in N^*$),则$\{a_n\}$是等差数列;等差中项性质法:$2a_n=a_{n-1}+a_{n+1}$($n\geq2$,$n\in N^+$)。

7.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a_1$、$d$、$n$、$a_n$及$S_n$,其中$a_1$、$d$称作为基本元素。

(完整版)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1. 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a1,公差为 d,则第 n 项的通项公式为 an = a1 + (n - 1) * d。

3.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a1,末项为 an,项数为 n,公差为 d,则前 n 项的和公式为 Sn = n * (a1 + an) / 2。

4. 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检查数列中连续两项的差是否相等,即是否满足等差数列的定义。

- 可以通过计算数列的前 n 项和是否满足 Sn = n * (a1 + an) / 2 来判断。

5. 求等差数列的公差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a1,第二项为 a2,则公差可以通过计算差值 d = a2 - a1 获得。

6. 求等差数列的项数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a1,末项为 an,公差为 d,则项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n = (an - a1 + d) / d。

7. 求等差数列的首项设等差数列的第一项为 a1,公差为 d,已知项数为 n,末项为an,则首项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1 = an - (n - 1) * d。

8. 求等差数列的末项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a1,公差为 d,已知项数为 n,末项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n = a1 + (n - 1) * d。

9. 等差数列的性质- 等差数列的任意三项成等差数列。

- 等差数列中的取任意几项可以组成一个等差数列。

- 等差数列的平均数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平均数。

10. 应用场景等差数列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 数学题中的数列问题,如求和、推导等。

- 统计学中的数据分析,如平均数、标准差等。

- 金融学中的投资计算,如等额本息还款、定期存款等。

- 工程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如温度变化、电压波动等。

以上是等差数列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数列在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

其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最常见的两种数列类型,它们都有着自身特定的性质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以及它们在数学中的应用。

一、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固定的数列。

设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则它的一般项可表示为aₙ = a₁ + (n-1)d,其中n为项数。

1.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通过首项和公差来表示。

假设首项为a₁,公差为d,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ₙ = a₁ + (n-1)d。

1.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项数和首项、末项之和的一半再乘以项数来表示。

设前n项和为Sₙ,则Sₙ = n * (a₁ + aₙ) / 2。

1.3 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具有以下性质:(1)相邻两项之差相等;(2)任意三项成等差数列;(3)n个连续的自然数之和为n²;(4)若等差数列的和等于某项的积,则这些项必为等差数列。

二、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固定的数列。

设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则它的一般项可表示为aₙ = a₁ * q^(n-1),其中n为项数。

2.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通过首项和公比来表示。

假设首项为a₁,公比为q,则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ₙ = a₁ * q^(n-1)。

2.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项数和首项、末项之差再除以公比再加1来表示。

设前n项和为Sₙ,则Sₙ = (a₁ * (q^n - 1)) / (q - 1)。

2.3 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具有以下性质:(1)相邻两项之比相等;(2)任意三项成等比数列;(3)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存在,则当n趋向无穷时,和趋向于无穷;(4)若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和存在,则公比q必定在0到1之间。

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等差数列及其性质

等差数列及其性质

等差数列及其性质等差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列,它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值都相等的数列。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等差数列的定义、公式以及一些重要的性质。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a+d,a+2d,a+3d,......,其中a为首项,d为公差。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推导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公差为d,共有n项,那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n = (n/2)(2a + (n-1)d)二、等差数列的性质1. 公差性质:等差数列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这个差值称为公差。

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2. 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通项公式为:an = a + (n-1)d,其中an为第n项的值。

3. 首项和末项: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末项为an,可以通过通项公式计算得到。

4. 等差中项:等差数列中两个相邻项的中间项称为等差中项,其值可以通过前一项和后一项之和再除以2来计算。

5. 等差数列的求和: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数列中前n 项的和。

这个公式是数列求和的一种常用方法。

6. 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每一项都可以通过前一项和公差来计算,这个性质使得等差数列在数学和应用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等差数列的应用举例等差数列在数学和应用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下面我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1. 成绩排名:某班级的数学成绩按照等差数列排名,第一名是90分,公差是2分,求第n名的成绩。

2. 人口增长:某城市每年的人口增长率按照等差数列递减,首年的增长率为4%,公差是0.5%,求第n年的增长率。

3. 购物优惠:某商场连续n天推出满减优惠,第一天满100元减20元,公差是5元,求第n天的满减金额。

四、结论等差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性质包括公差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

等差数列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成绩排名、人口增长、购物优惠等方面。

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等差数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学习等差数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相等。

即对于数列 {a1, a2, a3, ..., an},满足 ai - ai-1 = d,其中 d 为常数,称为公差。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通项公式是等差数列的核心,它表示第 n 项的值与 n 之间的关系。

对于等差数列 {a1, a2, a3, ..., an},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 an = a1 + (n-1)d,其中 a1 为首项,d 为公差。

3.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具有多个性质,包括:- 任意两项的差是公差,即 ai - aj = d;-任意三项可以构成一个等差数列;-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数列的前三项成等差数列;-等差数列中的任意k项组成的数列也是等差数列。

4.等差数列的和等差数列的和表示数列中前 n 项的和。

求和公式为 Sn = (n/2)(a1 + an),其中 Sn 表示前 n 项的和。

5.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推导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从数列中推导出前n项和的公式。

具体的推导过程为:-两个等差数列的和相减,得到每一项与公差的关系;-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将每一项与公差的关系代入前n项和的公式;-化简表达式,得到前n项和的公式。

6.等差数列的媒数等差数列的媒数是指两个等距离首项相同的等差数列之间的项。

媒数可以用公式表示为M=a1+(n-1)d/27.等差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在数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算术和几何等领域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中。

常见的应用包括:-财务问题中的等差数列:如每月定期存款、贷款还款等;-时间和距离的等差数列: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地理坐标系等;-数据分析中的等差数列: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总之,等差数列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通过掌握其定义、通项公式、性质、求和公式和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等差数列的知识。

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等差数列是数学中常见且重要的一个概念。

在数列中,如果相邻的两项之间的差值都相等,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有很多应用,例如在数学、物理、工程等领域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本文将对等差数列的定义、常见知识点以及一些定理进行总结。

1. 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设数列A的公差为d,首项为a₁,则数列A的通项公式为:aₙ = a₁ + (n-1) * d其中,aₙ为数列A的第n项,n为项数。

2. 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指数列前n项的和。

设数列A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数列的前n项和为Sn,那么有如下公式:Sn = (n/2)(a₁ + aₙ)其中,n为项数,aₙ为数列A的第n项。

3. 等差数列的性质(1) 通项公式的推导:设数列A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以得到递推公式:aₙ = aₙ₋₁ + d。

通过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ₙ = a₁ + (n-1) * d。

(2) 首项与末项求和:等差数列的首项与末项之和等于所有项之和的一半,即a₁ + aₙ = Sn/2。

(3) 任意三项求和:对于等差数列中的任意三项aᵢ、aₙ、aₙ,其和满足如下关系:aᵢ + aₙ + aₙ = 3a〈(i+j+k)/3〉,其中,a〈(i+j+k)/3〉表示等差数列中下标为⌈(i+j+k)/3⌉的项。

(4) 项数与公差求和:对于等差数列,项数与公差的乘积等于数列中所有项的和与项数之积减去首项,即n * d = Sn - a₁。

4. 等差数列的常见定理(1) 等差中项定理:在等差数列中,任意三项构成的两个连续子列之和相等。

即对于等差数列中的任意三项aᵢ、aₙ、aₙ,有aᵢ + aₙ =2a〈(i+j)/2〉。

(2) 等差数列的均值定理:等差数列的任意k项的和与这k项的平均值之积等于这k项中间项的平方,即aᵢ + aᵢ₊₁ + ... + aₙ = (j-i+1)a〈(i+j)/2〉。

(完整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性质总结大全

(完整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性质总结大全

等差数列的性质总结1.等差数列的定义:d a a n n =--1(d 为常数)(2≥n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 , 首项:1a ,公差:d ,末项:n a推广: d m n a a m n )(-+=. 从而mn a a d m n --=;3.等差中项 (1)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b a A +=或b a A +=2 (2)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d n a d n =+-2An Bn =+ (其中A 、B 是常数,所以当d ≠0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21n +时,1n a +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12121121212n n n n a a S n a +++++==+(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等于项数乘以中间项)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 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2) 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 .⑶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b kn a n +=(其中b k ,是常数)。

(4)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n S An Bn =+,(其中A 、B 是常数)。

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7.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d 、n 、n a 及n S ,其中1a 、d 称作为基本元素。

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总结

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总结

【说明】)d -a (dn d )1-n (a a 1m n +=+=,nS =d 2)1-n (n na 1´+【说明】d a -a a ac c c c 1-n n 1-n n ==7、偶奇n 偶奇n S S S 表示偶数项的和,则S 表示奇数项的和,S 项和,n 是前S += 当n 为偶数时,d 2n S -S 奇偶´=当n 为奇数时,n a S中n´=,中偶奇a S -S =,1-n 1n S S 偶奇+=【说明】当n 为偶数时,d 2n )a -a ()a -a ()a -a (S -S 123-n 2-n 1-n n 奇偶´=+¼¼++= 当n 为奇数时,中11-n n 231偶奇a d 21-n a )a -a ()a -a (a S -S =+=+¼¼++=,,1-n 1n 21-n )a a (2121n )a a (21S S 1-n 2n 1偶奇+=´++´+=n a S S -S S S 中n 偶奇偶奇==+ 8、设1-2n 1-n 2n n n n n n T Sb a项和,则n 的前}{b 、}{a 分别表示等差数列T 和S = 【说明】nn 中中1-2n 1-n 2b ab )1-n 2(a )1-n 2(T S == 【例】等差数列1515n n n n n n b a,求1-n 31n 5T S ,若T 和S 项和分别为n 的前}{b 、}{a +=9、1-d ,0a),则q p (p a ,q a qp qp==¹==+q--p a),则q p (p S ,q S qp qp=¹==+a),则q p (S S qp qp=¹=+= n )2d-a (n )2d (12´+´ 6、若、若数列数列}{a n是等差数列,则}{c n a 为等比数列,c>0+ïîí,q -1q a -a q -1)q -1(a n 11【说明】m 2k m k a a a a ++【说明】n 22n 1n n n 2a a a a a a S S -S +¼¼++++++【说明】q log a a log a log -a log c 1-n nc1-n c n c == 7、偶奇n 偶奇n S S S 表示偶数项的和,则S 表示奇数项的和,S 项和,n 是前S +=;若n 为偶数时,q a a 奇偶=;当n 为奇数时,q S a -S 偶1奇=;【说明】当n 为偶数时,q a a a a a a a a 1-n 41n 42奇偶=+¼¼+++¼¼++=; 当n 为奇数时,q a a a a a a S a -S 1-n 42n 53偶1奇=+¼¼+++¼¼++=; 8、设偶奇n 偶奇n T T T 表示偶数项的积,则T 表示奇数项的积,T 项积,n 是前T ×=当n 为偶数时,n 中奇中偶奇2n 奇偶a T ,a T T 为奇数时,n ;当q T T ===;【说明】当n 为偶数时,2n 1-n 42n42奇偶q a a a a a a T T =×¼¼×××¼¼××=;当n 为奇数时,中1-n 42n421偶奇a a a a a a a a T T =×¼¼×××¼¼××=;n中1-n 2n 1n 21奇a a a a a a a a T =¼¼××=×¼¼××=。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

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差,用符号语言表示为an+1-an=d。

等差数列的性质:(1)若公差d>0,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d =0,则为常数列;(2)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和相等,并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3)m,n∈N*,则am=an+(m-n)d;(4)若s,t,p,q∈N*,且s+t=p+q,则as+at=ap+aq,其中as,at,ap,aq是数列中的项,特别地,当s+t=2p时,有as+at=2ap;(5)若数列{an},{bn}均是等差数列,则数列{man+kbn}仍为等差数列,其中m,k均为常数。

(6)(7)从第二项开始起,每一项是与它相邻两项的等差中项,也是与它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即(8)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对等差数列定义的理解:①如果一个数列不是从第2项起,而是从第3项或某一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此数列不是等差数列,但可以说从第2项或某项开始是等差数列.②求公差d时,因为d是这个数列的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故有还有③公差d∈R,当d=0时,数列为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当d>0时,数列为递增数列;当d<0时,数列为递减数列;④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依据;⑤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只需证明a n+1-a n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即可。

等差数列求解与证明的基本方法:(1)学会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解题;(2)抓住首项与公差是解决等差数列问题的关键;(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涉及五个量:a1,d,n,a n,S n,知道其中任意三个就可以列方程组求出另外两个(俗称“知三求二’).。

等差数列的性质总结

等差数列的性质总结

等差数列的性质总结等差数列1、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A 称为a 与b 的等差中项.若2a cb +=,则称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2、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11n a a n d =+-.3、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a a n m d =+-;②()11n a a n d =--;③11n a a d n -=-;④11n a a n d-=+;⑤n m a a d n m -=-.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①()12n n n a a S +=;②()112n n n S na d -=+.等差数列的性质1、从等差数列中依次取出下标成等差数列的项构成的新数列依然成等差数列2、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 p q a a a =+.3、等差数列可以写成bn an s q pn a n n +=+=2,4、n n n n n s s s s s 232-,-,成等差数列5、三个数成等差数列,设三项为a-d ,a,a+d6、四个数成等差数列,设四项为a+3d,a+d,a-d,a-3d7、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 n ∈N ,则()21n n n S n a a +=+,且S S nd -=偶奇,1nn S a S a +=奇偶. ②若项数为()*21n n -∈N ,则()2121n n S n a -=-,且n S S a -=奇偶,1S nS n =-奇偶(其中n S na =奇,()1n S n a =-偶). 等比数列8、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G ,使a ,G ,b 成等比数列,则G 称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若2G ab =,则称G 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 9、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比是q ,则11n n a a q -=.10、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n m a a q -=;②()11n na a q --=;③11n na q a -=;④n mnma qa -=. 12、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的公式:()()()111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q =⎧⎪=-⎨-=≠⎪--⎩等比数列的性质11、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 p q a a a =⋅.1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 n ∈N ,则S q S =偶奇.②nn m n m S S q S +=+⋅.③n S ,2n n S S -,32n n S S -成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的方法:1、观察法,猜想加证明(数学归纳法)2、待定系数法,化为等差等比数列3、迭差迭加法4、已知sn求an,注意讨论n=1的情况5、迭商迭乘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的方法1、公式法2、化为等差等比数列3、迭差迭加法4、错位相减法5、拆项求和法6、分母有理化。

等差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等差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等差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等差数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它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数学分支,包括代数、统计、优化等。

本文将介绍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定义、性质及应用,以此对此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等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的数列,它的元素保持一定的差值相等,例如: 1,4,7,10...,元素之间的差值都为3.
二、等差数列的性质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公差为d,则Sn = n(a1 + an) / 2 = n(a1 + a1 + (n 1)d) / 2 = n(2a1 + (n 1)d) / 2
(2)等差数列的等比数列
如果一个数列所有元素都是正数,且满足等比数列的性质,则称这个数列为等比数列。

例如:2 ,4 ,8, 16...,元素之间的比值都为
2.
三、等差数列的应用
(1)数学问题
等差数列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很有用,可以用来计算总和、平均数和对数等。

(2)统计分析
等差数列也可以用于统计分析,可以用来判断数据的变化趋势,并进行回归分析。

(3)其他
等差数列也可以在其它领域有用。

例如,它可以用来帮助用户在购物时进行折扣,并可以帮助用户在预测股票价格变化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综上所述,等差数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它广泛应用在几乎所有数学分支,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可以被用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并可以用于统计分析和其他应用。

因此,掌握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
四、例题解析
例1:求等差数列首项为2,公差为3的前10项的和。
解析:根据列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代入已知条件,得到Sn = (2 + (2 + 3*(10-1))) * 10 / 2 = 55。
例2: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4,末项为49,公差为5,求该数列共有多少项。
解析:根据项数公式an = a1 + (n-1)d,代入已知条件,得到49 = 4 + (n-1)*5,解方程可得n = 10。
例3: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1,公差为2,求该数列的第15项的值。
解析:根据通项公式an = a1 + (n-1)d,代入已知条件,得到a15 = -1 + (15-1)*2 = 27。
通过以上例题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方法。等差数列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几何题、物理问题等方面。掌握等差数列的知识,对于理解数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在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数学学科自身的基础概念,也在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中具有广泛应用。本文将总结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关例题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的知识。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差恒定的一种数列。它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2.求项数:当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末项和公差时,可以通过项数公式an = a1 + (n-1)d来计算项数。
3.求前n项和:对于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末项和项数时,可以利用列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来求解前n项的和。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

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差,用符号语言表示为an+1-an=d。

等差数列的性质:(1)若公差d>0,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d =0,则为常数列;(2)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和相等,并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3)m,n∈N*,则am=an+(m-n)d;(4)若s,t,p,q∈N*,且s+t=p+q,则as+at=ap+aq,其中as,at,ap,aq是数列中的项,特别地,当s+t=2p时,有as+at=2ap;(5)若数列{an},{bn}均是等差数列,则数列{man+kbn}仍为等差数列,其中m,k均为常数。

(6)(7)从第二项开始起,每一项是与它相邻两项的等差中项,也是与它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即(8)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对等差数列定义的理解:①如果一个数列不是从第2项起,而是从第3项或某一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此数列不是等差数列,但可以说从第2项或某项开始是等差数列.②求公差d时,因为d是这个数列的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故有还有③公差d∈R,当d=0时,数列为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当d>0时,数列为递增数列;当d<0时,数列为递减数列;④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依据;⑤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只需证明a n+1-a n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即可。

等差数列求解与证明的基本方法:(1)学会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解题;(2)抓住首项与公差是解决等差数列问题的关键;(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涉及五个量:a1,d,n,a n,S n,知道其中任意三个就可以列方程组求出另外两个(俗称“知三求二’).。

数学知识点: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_知识点总结

数学知识点: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_知识点总结

数学知识点: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_知识点总结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差,用符号语言表示为an+1-an=d。

等差数列的性质:(1)若公差d>0,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常数列;(2)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和相等,并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3)m,n∈N*,则am=an+(m-n)d;(4)若s,t,p,q∈N*,且s+t=p+q,则as+at=ap+aq,其中as,at,ap,aq是数列中的项,特别地,当s+t=2p时,高一,有as+at=2ap;(5)若数列{an},{bn}均是等差数列,则数列{man+kbn}仍为等差数列,其中m,k 均为常数。

(6)从第二项开始起,每一项是与它相邻两项的等差中项,也是与它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即对等差数列定义的理解:①如果一个数列不是从第2项起,而是从第3项或某一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此数列不是等差数列,但可以说从第2项或某项开始是等差数列.②求公差d时,因为d是这个数列的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故有还有③公差d∈R,当d=0时,数列为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当d>0时,数列为递增数列;当d④ 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依据;⑤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只需证明an+1-an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即可。

等差数列求解与证明的基本方法:(1)学会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解题;(2)抓住首项与公差是解决等差数列问题的关键;(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涉及五个量:a1,d,n,an,Sn,知道其中任意三个就可以列方程组求出另外两个(俗称“知三求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差数列性质总结 1.等差数列的定义式:d a a n n =--1
(d 为常数)(2≥n );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11(1)()n a a n d dn a d n N =+-=+-∈ , 首项:1a ,公差:d ,末项:n a 推广: d m n a a m n )(-+=. 从而m n a a d m n --=
; 3.等差中项
(1)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b
a A +=或
b a A +=2
(2)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112(2,n N )n n n a a a n +⇔=+≥∈212+++=⇔n n n a a a
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
d n a d n =+-2An Bn =+ (其中A 、B 是常数,所以当d ≠0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
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21n +时,1n a +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 ()()()12121121212n n n n a a S n a +++++==+(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等于项数乘以中间项)
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 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
(2) 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 . ⑶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b kn a n +=(其中b k ,是常数)。

(4)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n S An Bn =+,(其中A 、B 是常数)。

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
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 等差中项性质法:-112(2n )n n n a a a n N ++=+≥∈,.
7.提醒: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d 、n 、n a 及n S ,其中1a 、d 称作为基本元素。

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

(2)设项技巧:
①一般可设通项1(1)n a a n d =+-
②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2,,,,2a d a d a a d a d --++…(公差为d ); ③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3,,,3a d a d a d a d --++,…(注意;公差为2d )
8.等差数列的性质:
(1)当公差0d ≠时,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 前n 和211(1)()222
n n n d d S na d n a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2)若公差0d >,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常数列。

(3)当m n p q +=+时,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m n p a a a +=.
注:12132n n n a a a a a a --+=+=+=⋅⋅⋅,
(4)若{}n a 、{}n b 为等差数列,则{}{}12n n n a b a b λλλ++,都为等差数列
(5) 若{n a }是等差数列,则232,,n n n n n S S S S S -- ,…也成等差数列
(6)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每隔k(k ∈*N )项取出一项(23,,,,m m k m k m k a a a a +++⋅⋅⋅)仍为等差数列
(7)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奇S 是奇数项的和,偶S 是偶数项项的和,n S 是前n 项的和。

当项数为偶数n 2时,
()121135212
n n n n a a S a a a a na --+=+++⋅⋅⋅+==奇 ()22246212
n n n n a a S a a a a na ++=+++⋅⋅⋅+==偶 ()11n n n n n S S na na n a a d ++-=-=-=偶奇
11n n n n
S na a S na a ++==偶
奇。

当项数为奇数12+n 时,则
21(21)(1)1n S S S S n a S n a n S S a S na S n +⎧=+=+=+⎧⎪⎪⇒⇒=⎨⎨-==+⎪⎪⎩⎩
偶n+1n+1奇偶奇n+1n+1奇偶偶奇
(其中a n+1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
(8){}n b 的前n 和分别为n A 、n B ,且
()n n A f n B =, 则2121
(21)(21)(21)n n n n n n a n a A f n b n b B ---===--.
(9)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m S n =,前m 项和n S m =,则前m+n 项和()m n S m n +=-+ a ,,n m m a n ==则a 0n m +=
(10)求n S 的最值
法一:因等差数列前n 项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故可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但要注意数列的特殊性*n N ∈。

法二:(1)“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非负项之和
即当,,001<>d a 由⎩⎨⎧≤≥+0
01n n a a 可得n S 达到最大值时的n 值. (2) “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小值是所有非正项之和。

即 当,,001><d a 由⎩⎨⎧≥≤+0
01n n a a 可得n S 达到最小值时的n 值. 或求{}n a 中正负分界项
注意:解决等差数列问题时,通常考虑两类方法:
①基本量法:即运用条件转化为关于1a 和d 的方程;
②巧妙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一般地运用性质可以化繁为简,减少运算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