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与通信仿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matlab题目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matlab题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Matlab仿真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通信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2)掌握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3)熟悉Matlab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Matlab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2)具备分析通信系统性能和优化通信系统参数的能力;(3)学会撰写实验报告和进行学术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2)增强学生对通信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Matlab仿真方法和实际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指标和调制解调技术。
2.Matlab仿真方法:介绍Matlab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如信号处理、调制解调、信道建模等。
3.实际应用:分析通信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移动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Matlab仿真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系统的原理和应用;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通信原理》等权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Matlab通信系统仿真》等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掌握Matlab仿真方法;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4.实验设备:配置通信系统仿真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Matlab通信仿真设计任务书
教研室审查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院(系、部、中心)意见: 月 日
主管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南京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
程
名
称
Matlab 应用基础 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 K 通信 081/082
院(系、部、中心) 专 班 起 指 止 导 日 教 业 级
期 2010/-2010/ 师 潘 子 宇
1.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让学生综合运用信号与线性系统,通信原理,以及 matlab 语言等综合应用知识。基本熟悉软件 开发流程、要点以及注意事项。通过进行实际设计和编程,以加深对通信系统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 学生利用 matlab 在通信领域进行实践的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实践应用流程 模式的理解。
4.主要参考文献 1、《Matlab 程序设计教程》,刘卫国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年。 2、《Matlab 教程》,张志涌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年。 3、《MATLAB5.X 程序设计语言》 楼顺天 于卫 闫华梁 等 4、王立宁等编,《Matlab 与通信仿真》,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年 1 月;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起 止 日 期 2010 年 月 日 工 作 内 容
熟悉有关信号处理的理论,计算课程设计题目中的有关参 数。
月 日
确定软件流程框图,进行程序代码的编写和调试。
月
日
调试程序,记录和分析有关数据和结果。
6.成绩考核办法
预设计报告和设计总结报告的综合成绩占 30%,实际动手能力占 50%,创新能力占 10%,态度和纪律 占 10%,成绩按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3.课程设计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图纸、实物样品等要求〕 题目一: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 建立如图所示的仿真模型in 模型的增益,观察 x-y 波形的变化。 (2) 用两个 Output 模块代图所示的 XYGraph 模块。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在 对话框内,把时间和输出选作返回变量,分别填以变量名 t 和[y1,y2]。进行 仿真并用绘图命令画出 t-y1、t-y2 和 y1-y2。 题目二:利用 Simulink 仿真 x(t ) =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matlab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 matlab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工程中使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理解Matlab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场景,掌握Matlab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以及熟悉通信系统的仿真流程。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需要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通信系统仿真实验,熟练使用Matlab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该培养对通信工程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Matlab的基本使用方法、通信系统的仿真原理和实例演示。
首先,我们将介绍Matlab的界面布局和基本语法,让学生能够快速上手。
然后,我们将讲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如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Matlab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
最后,我们将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完成一些简单的通信系统仿真实验,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我们将采用讲授法,为学生讲解Matlab的基本使用方法和通信系统的原理。
然后,我们将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仿真过程。
此外,我们还将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首先,我们将使用教材《通信工程导论》作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其次,我们将提供一些参考书籍,如《Matlab入门与提高》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
此外,我们还将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资料,如PPT演示文稿和视频教程,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最后,我们将准备实验设备,如计算机和通信实验箱,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matlab的数字基带通信系统仿真
基于matlab的数字基带通信系统仿真1.课程设计的目的(1)增加对仿真软件的认识,学会对各种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方法(2)加深理解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的概念(3)初步掌握系统的设计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2.设计方案论证2.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在数字传输系统中,其传输的对象通常是二进制数字信号,它可能是来自计算机、电传打字机或其它数字设备的各种数字脉冲,也可能是来自数字终端的脉冲编码调制(PCM)信号。
这些二进制数字信号的频带范围通常从直流和低频开始,直到某一频率m f ,我们称这种信号为数字基带信号。
在某些有线信道中,特别是在传输距离不太远的情况下,数字基带信号可以不经过调制和解调过程在信道中直接传送,这种不使用调制和解调设备而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通信系统,我们称它为基带传输系统。
而在另外一些信道,特别是无线信道和光信道中,数字基带信号则必须经过调制过程,将信号频谱搬移到高频处才能在信道中传输,相应地,在接收端必须经过解调过程,才能恢复数字基带信号。
我们把这种包括了调制和解调过程的传输系统称为数字载波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模型如图 1所示,它主要包括码型变换器、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均衡器和取样判决器等部分。
图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型1.2 数字基带信号1.2.1数字基带信号波形对不同的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应根据不同的信道特性及系统指标要求,选择不同的数字脉冲波形。
原则上可选择任意形状的脉冲作为基带信号波形,如矩形脉冲、三角波、高斯脉冲及升余弦脉冲等。
但实际系统常用的数字波形是矩形脉冲,这是由于矩形脉冲纤数字传输系统中的线路传输码型。
此外,CMI 码和曼彻斯特码一样都是将一位二进制码用一组两位二进制码表示,因此称其为1B2B 码。
(5)4B/3T 码4B/3T 码是1B/1T 码的改进型它把4 个二进制码元变换为3个三进制码元。
显然,在相同信息速率的条件下,4B/3T 码的码元传输速率要比1B/1T 码的低,因而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
使用MATLAB进行通信系统设计和仿真
使用MATLAB进行通信系统设计和仿真引言: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使人们能够传递信息和数据。
为了确保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系统设计和仿真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使用MATLAB这一强大的工具来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一、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通信系统由多个组件组成,包括发射机、传输媒介和接收机。
发射机负责将输入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并将其发送到传输媒介上。
传输媒介将信号传输到接收机,接收机负责还原信号以供使用。
二、MATLAB在设计通信系统中的应用1. 信号生成与调制使用MATLAB,可以轻松生成各种信号,包括正弦波、方波、脉冲信号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调制,例如将低频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以实现更高的传输效率。
2. 信号传输与路径损耗建模MATLAB提供了各种工具和函数,可以模拟信号在传输媒介上的传播过程。
通过加入路径损耗模型和噪声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模拟实际通信环境中的传输过程。
这些模拟结果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和优化通信系统的性能。
3. 调制解调与信道编码MATLAB提供了用于调制解调和信道编码的函数和工具箱。
通过选择适当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方案,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通过使用MATLAB进行仿真,我们可以评估不同方案的性能,从而选择出最优的设计。
4. 多天线技术与信道建模多天线技术可显著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MATLAB提供了用于多天线系统仿真的工具箱,其中包括多天线信道建模、空分复用和波束成形等功能。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多天线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并优化系统设计。
5. 频谱分析与功率谱密度估计频谱分析是评估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MATLAB提供了各种频谱分析函数和工具,可以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并计算功率谱密度估计。
这些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的频率分布特性,并进行性能优化。
6. 误码率分析与性能评估对于数字通信系统而言,误码率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Matlab与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MATLAB与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指导老师: 张水英、汪泓班级:07通信(1)班学号:E07680104姓名:林哲妮目录目的和要求 (1)实验环境 (1)具体内容及要求 (1)实验内容题目一 (4)题目内容流程图程序代码仿真框图各个参数设置结果运行结果分析题目二 (8)题目内容流程图程序代码仿真框图各个参数设置结果运行结果分析题目三 (17)题目内容流程图程序代码仿真框图各个参数设置结果运行结果分析题目四 (33)题目内容流程图程序代码仿真框图各个参数设置结果运行结果分析心得与体会 (52)目的和要求通过课程设计,巩固本学期相关课程MATLAB与通信仿真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和通信系统仿真的技能。
在强调基本原理的同时,更突出设计过程的锻炼。
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MATLAB和simulink仿真使用的基础上,学会通信仿真系统的基本设计与调试。
并结合通信原理的知识,对通信仿真系统进行性能分析。
实验环境PC机、Matlab/Simulink具体内容及要求基于MATLAB编程语言和SIMULINK通信模块库,研究如下问题:(1)研究BFSK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无突发干扰)的误码率性能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2)研究BFSK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有突发干扰)的误码率性能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分析突发干扰的持续时间对误码率性能的影响。
(3)研究BFSK+信道编码(取BCH码和汉明码)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无突发干扰)的误码率性能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码率对误码率性能的影响。
比较不同信道编码方式的编码增益性能。
(4)研究BFSK+信道编码(取BCH码和汉明码)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有突发干扰)的误码率性能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分析突发干扰的持续时间对误码率性能的影响。
分析不同码率对误码率性能的影响。
比较不同信道编码方式的编码增益性能。
题目一题目内容:研究BFSK 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无突发干扰)的误码率性能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流程图是不是程序代码:clc clearecho on %x 表示信噪比x=0:15; % y 表示信号的误码比特率,它的长度与x 相同 y=x; % BFSK 调治的频率间隔等于24kHz FrequencySeparation=24000; %信源产生信号的bit 率等于10kbit/s BitRate=10000; % 仿真时间设置为10秒SimulatonTime=10; % BFSK 调质信号每一个符号的抽样数等于2 SamplesPerSymbol=2;开始 读懂题目,确定仿真框图 确定参数编写程序代码 运行程序,得出结果图 得出的结果是理想的结果? 修改参数 得出最终结果for i=1:length(x)%信道的信噪比依次取X中的元素SNR=x(i); %运行仿真程序,得到的误码率保存在工作区变量BitErrorRate中sim('shiyanyi1');%计算BitErrorRate的均值作为本次仿真的误码率 y(i)=mean(BitErrorRate);end% 准备一个空白的空间% hold off;figure% 绘制x和y的关系曲线图,纵坐标采用对数表示semilogy(x,y,'-*'); %对y取对数画图xlabel('信噪比'); %写X坐标ylabel('误码率'); %写y坐标title('BFSK在无突发干扰下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 %写标题grid on; %画网格图仿真框图各个参数设置Random Integer GeneratorM-FSK Modulator BasebandAWGN ChannelTo Workspace运行结果结果分析:BFSK在无突发干扰下误码率随着信噪比的增大而减小题目二题目内容:研究BFSK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有突发干扰)的误码率性能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分析突发干扰的持续时间对误码率性能的影响。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背景通信系统是现代信息社会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其设计和性能分析对于信息传输和交换具有重要意义。
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科学计算软件,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中。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Matlab软件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帮助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仿真方法,提高其工程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Matlab编程基础及其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3.掌握通信系统常用信号处理技术;4.能够利用Matlab软件对通信系统进行仿真设计和性能分析。
三、课程设计内容1.通信系统基础知识介绍1.1 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1.2 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Matlab编程基础2.1 Matlab语言基础2.2 Matlab基本操作和常用函数3.通信系统仿真设计3.1 通信系统信号生成和处理3.2 信道模型和噪声分析4.通信系统性能分析4.1 误码率性能分析4.2 信噪比分析4.3 频谱分析5.通信系统仿真设计案例分析5.1 数字调制与解调仿真设计5.2 OFDM系统性能分析5.3 MIMO系统仿真设计及性能分析四、课程实践环节1.使用Matlab进行通信系统仿真设计的基本操作演练;2.利用Matlab开发和验证通信系统中的基本算法;3.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结果验证;4.辅助课程设计项目的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通信系统仿真设计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程设计评价1.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1.1 学生对通信系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1.2 学生Matlab编程能力的提升情况1.3 学生通信系统仿真设计能力的提高情况2.课程设计效果的评价2.1 课程内容是否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2.2 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环节的实际效果2.3 课程设计是否对学生的就业和科研有帮助六、课程设计具体步骤1.明确课程设计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2.准备教学资源和实践环节所需的软硬件设备;3.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课程设计内容和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4.组织学生参与通信系统的相关理论学习和Matlab编程基础课程;5.根据课程设计内容和步骤进行实践操作演练;6.指导学生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和性能分析实践;7.进行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环节,辅助学生加深对通信系统仿真设计的理解和掌握;8.评价课程设计效果,总结经验和改进措施。
通信仿真课程设计-matlab-simulink
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报告班级:信息工程1班姓名:_________ 寇路军________学号:201620101133指导教师:_________ 周玲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9 年3月23日.Z目录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2)一. 绪论 (2)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2)三.模拟调制系统的设计 (3)3.1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基本原理 (3)3.22PSK 信号的调制 (3)3.2.1模拟调制的方法 (3)3.32PSK 信号的解调 (4)3.42PSK 的“倒n现象”或“反向工作” (5)3.5功率谱密度 (5)四.数字调制技术设计 (7)4.12PSK 的仿真 (7)4.1.1仿真原理图 (7)4.1.2仿真数据 (7)4.1.3输出结果 (9)总结 (10)参考文献 (11)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报告一. 绪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通信系统在社会上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手机,,Internet,ATM 机等通信设备都离不开通信系统。
随着通信系统与我们生活越来越密切,使用越来越广泛,对社会对通信系统的性能也越高。
另外,随着人们对通信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
不得不缩短通信系统的开发周期以及提高系统性能。
针对这两方面的要求,必需要通过强大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技术和工具才能实现。
自从现代以来,计算机科技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实现了可视化的仿真软件。
通信系统仿真,在目前的通信系统工程设计当中。
已成为了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它表现出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为我们更好地研究通信系统性能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本论文主要针对模拟调制系统中的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技术进行设计和基于Simulink 进行仿真。
通过系统仿真验证理论中的结论。
本论文设计的目的之一是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熟悉Matlab 软件。
Simulink 是MATLAB 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
基于matlab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信号传输、调制解调、多址技术等核心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MATLAB软件进行移动通信系统的仿真,分析不同参数对通信性能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移动通信标准及其特点,如GSM、CDMA、4G/5G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MATLAB编程实现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移动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培养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移动通信方案,提升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移动通信原理,增强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进行仿真实验,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关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其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实一体化课程,结合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信息和通信基础知识,对移动通信有一定了解,但对MATLAB软件操作相对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和分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移动通信原理概述:包括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系统组成、基本原理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信号传输与调制解调技术:涉及信号传输特性、调制解调原理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
- 数字调制技术:包括ASK、FSK、PSK、QAM等调制方式。
- 解调技术:包括同步解调、非同步解调等。
3. 多址技术:介绍FDMA、TDMA、CDMA等多址技术原理及其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三章。
matlab通信仿真课程设计
《matlab通信仿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2009年11月课程设计题目1:调幅广播系统的仿真设计模拟幅度调制是无线电最早期的远距离传输技术。
在幅度调制中,以声音信号控制高频率正弦信号的幅度,并将幅度变化的高频率正弦信号放大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成为电磁波辐射。
波动的电信号要能够有效地从天线发送出去,或者有效地从天线将信号接收回来,需要天线的等效长度至少达到波长的1/4。
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后其波长约在15~1500km 之间,实际中不可能制造出这样长度和范围的天线进行有效信号收发。
因此需要将声音这样的低频信号从低频率段搬移到较高频率段上去,以便通过较短的天线发射出去。
人耳可闻的声音信号通过话筒转化为波动的电信号,其频率范围为20~20KHz 。
大量实验发现,人耳对语音的频率敏感区域约为300~3400Hz ,为了节约频率带宽资源,国际标准中将电话通信的传输频带规定为300~3400Hz 。
调幅广播除了传输声音以外,还要播送音乐节目,这就需要更宽的频带。
一般而言,调幅广播的传输频率范围约为100~6000Hz 。
任务一:调幅广播系统的仿真。
采用接收滤波器Analog Filter Design 模块,在同一示波器上观察调幅信号在未加入噪声和加入噪声后经过滤波器后的波形。
采用另外两个相同的接收滤波器模块,分别对纯信号和纯噪声滤波,利用统计模块计算输出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继而计算输出信噪比,用Disply 显示结果。
实例1:对中波调幅广播传输系统进行仿真,模型参数指标如下。
1.基带信号:音频,最大幅度为1。
基带测试信号频率在100~6000Hz 内可调。
2.载波:给定幅度的正弦波,为简单起见,初相位设为0,频率为550~1605Hz 内可调。
3.接收机选频放大滤波器带宽为12KHz ,中心频率为1000kHz 。
4.在信道中加入噪声。
当调制度为0.3时,设计接收机选频滤波器输出信噪比为20dB ,要求计算信道中应该加入噪声的方差,并能够测量接收机选频滤波器实际输出信噪比。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是一个涉及到通信系统原理和MATLAB编程的设计项目。
在这个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MATLAB的使用技巧,最终完成一个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课程设计流程和内容:
1. 引言和背景知识: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的数学知识,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等概念。
2. MATLAB基础知识:介绍MATLAB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函数,包括矩阵操作、图形绘制、信号处理等。
3. 信号传输模型:学生需要根据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信号传输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包括信号的生成、调制、传输和解调等过程。
4. 信道模型:学生需要根据通信系统的信道特性,设计一个适当的信道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包括信道的噪声、衰落等特性。
5. 信号检测和解码:学生需要设计一个信号检测和解码的算法,以实现对传输信号的恢复和解码。
6. 性能评估和优化:学生可以通过改变信道模型、调制方式、编码方式等参数,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化。
7. 结果分析和报告撰写:学生需要分析仿真结果并撰写一个综合性的报告,包括系统设计和实验结果等内容。
在这个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MATLAB的使用技巧。
通过完成这个设计项目,学生可以加深对通信系统的理解,并提升MATLAB编程和仿真分析的能力。
通信原理matlab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matlab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调制解调、信号传输、信道编码等基本知识点;2. 学会运用MATLAB软件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和分析;3. 掌握通信系统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MATLAB进行验证。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MATLAB软件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模型;2. 学会利用MATLAB进行数据处理、图像绘制和结果分析;3.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原理课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通信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通信原理课程的实践环节,旨在通过MATLAB软件的运用,加深学生对通信原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特点:学生已经掌握了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MATLAB编程基础,但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通信原理基本概念回顾:信号与系统、傅里叶变换、采样定理等;2. 调制解调技术:模拟调制(AM、FM、PM),数字调制(ASK、FSK、PSK、QAM);3. 信号传输与信道:信号传输特性、信道模型、信道编码;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误码率、信噪比、带宽等性能指标;5. MATLAB软件操作与仿真:基本命令、数据类型、图形绘制、程序设计;6. MATLAB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设计调制解调器、信道编码器、信号分析仪等;7. 实践项目:分组进行通信系统仿真,分析并优化系统性能。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通信原理基本概念回顾,MATLAB软件基本操作;第二周:调制解调技术,实践项目一(调制解调器设计);第三周:信号传输与信道,实践项目二(信道编码器设计);第四周: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实践项目三(信号分析仪设计);第五周:总结与成果展示。
matlab信道仿真课程设计
matlab信道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熟悉其在信道仿真中的应用;2. 理解并掌握信道模型的基本原理,包括信道冲激响应、信道衰落等;3. 学会使用Matlab进行信道仿真的编程与调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Matlab软件构建并实现不同类型的信道模型;2.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信道参数,进行仿真实验;3. 能够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提出优化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信道仿真,提高其在通信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其综合素质,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课堂讲解、上机实践、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旨在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实现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Matlab软件入门:Matlab基本操作与常用命令,数据类型与结构,脚本与函数编写;2. 信道模型原理:介绍信道的基本概念,信道冲激响应,信道衰落类型(如瑞利衰落、对数正态衰落等);3. Matlab信道仿真编程:基于Matlab的信道仿真流程,编程技巧与调试方法;- 信道建模:构建不同类型的信道模型,如AWGN信道、多径信道等;- 参数设置:调整信道参数,如路径损耗、多径时延等;- 仿真实验:进行信道仿真实验,观察与分析仿真结果;4. 信道仿真结果分析:分析仿真结果,探讨信道特性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5. 优化方案设计:针对仿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信道优化方案;6. 教学案例分析:结合教材中的实际案例,分析信道仿真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
Matlab与通信仿真课程设计
实验一单边带调幅系统的建模仿真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边带调幅系统的工作原理2.掌握单边带调幅系统的Matlab和Simulink建模过程二、实验内容1、Matlab设计一个单边带发信机、带通信道和相应的接收机,参数要求如下。
(1)输入话音信号为一个话音信号,采样率8000Hz。
话音输入后首先进行预滤波,预滤波器是一个频率范围在[300,3400]Hz的带通滤波器。
其目的是将话音频谱限制在3400Hz以下。
单边带调制的载波频率设计为10KHz,调制输出上边带。
要求观测单边带调制前后的信号功率谱。
(2)信道是一个带限高斯噪声信道,其通带频率范围是[10000,13500]Hz。
要求能够根据信噪比SNR要求加入高斯噪声。
(3)接收机采用相干解调方式。
为了模拟载波频率误差对解调话音音质的影响,设本地载波频率为9.8KHz,与发信机载波频率相差200Hz。
解调滤波器设计为300Hz到3400Hz的带通滤波器。
程序框图:设计思想:程序分为三部分:一:SSB调制模块首先从计算机中读入音频信号,作为原信号,读入完成后,对源信号进行参数采集和与滤波处理。
进行与滤波之后,对信号进行希尔伯特变换,将原来的信号和载波相乘,将希尔伯特变换后的信号和载波进行希尔伯特变换后的信号相乘之后两者想减,得到SSB调制后的信号。
二:信道加噪声模块通过信道,通过设置信道的信噪比来加入相应的噪声三:解调模块:将SSB调制后的信号通过信道加入噪声以后得到新的信号,并将信号和本地载波相乘进行想干解调,得到输出信号,并通过语句输出到相应的目录下。
2、用Simulink方式设计一个单边带传输系统并通过声卡输出接收机解调的结果声音。
系统参数参照实例5.9,系统仿真参数设置为50KH系统设计:总体仿真框图信号输入:clc;clear;[wavs,fs]=wavread('GDGvoice8000.wav');t_end=1/fs*length(wavs);t=(1/fs:1/fs:t_end)';source=[t wavs];通过workspace编写程序对模块进行信号输入,程序如上系统参数设置:首先将系统的仿真步进时长设置为1/50000,即仿真采样频率为50Khz,对信号进行预滤波,这里采用butter带通滤波器频率设置为【300 3400】hz。
基于matlab的FM通信系统仿真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报告
成绩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基于matlab的FM通信系统仿真设计与实现学生:丽君学生学号: 1008030317 系别: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届别: 14届指导教师:马立宪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制2013年5月基于matlab的FM通信系统仿真设计与实现学生:丽君指导教师:马立宪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1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1.1 课程设计的任务(1)熟悉MATLAB文件中M文件的使用方法,包括函数、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2)加深对FM信号调制原理的理解。
(3)画出基于MATLAB的FM通信系统仿真设计与实现设计的原理图。
1.2 课程设计的要求(1) 学会MATLAB软件的安装。
(2)在做完FM调制仿真之后,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学会对所面对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能从多个层面进行比较。
(3) 熟练并且掌握对MATLAB软件的使用,学会输入程序并且加以运行。
1.3 课程设计的研究基础通信的目的是传输信号。
通信系统的作用是将信息从信息源发送到一个或者多个目的地。
模拟信号是时间和幅值上都连续的信号。
调制是用原始信号即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信号的某一参数,是指随着原始信号幅度的变化而变化。
而FM频率调制是高频载波信号的频率随着原始信号幅度变化而变化。
解调是将已调制的信号恢复成原始信号即基带调制信号。
以下是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图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1)信息源信息源(简称信源)的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电信号。
根据消息的种类不同,信息源可以分为模拟信号源和数字信号源,模拟信号源输出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源输出数字信号(本次课程设计是模拟信号源)。
(2)发送设备发送设备的作用是产生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即使发送信号的特性与信道特性相匹配,具有抗信道干扰能力,并且具有足够的功率以满足远距离传输的需要。
因此,发送设备涵盖的容很多,包含变换、放大、滤波、编码、调制的过程。
(3)信道信道是一种物理媒介,用于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发送到接收端。
matlab仿真课程设计移动通信
matlab仿真课程设计移动通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Matlab仿真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能够利用Matlab进行无线通信系统的仿真和分析。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熟悉Matlab软件的使用和仿真基本操作。
3.掌握利用Matlab进行无线通信系统仿真的一般方法。
4.能够运用Matlab进行无线通信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5.能够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6.能够撰写简单的Matlab脚本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移动通信基本原理、Matlab软件的使用、无线通信系统仿真方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移动通信基本原理: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发展历程。
2.Matlab软件的使用:讲解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编程方法和常用功能。
3.无线通信系统仿真:介绍无线通信系统的建模方法、仿真原理及其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
4.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通信系统案例,运用Matlab进行仿真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移动通信基本原理、Matlab软件使用和无线通信系统仿真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案例,引导学生运用Matlab进行仿真和分析。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Matlab仿真教程》、《移动通信原理》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技术文档和案例分析。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教程等,以便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
4.实验设备:提供Matlab软件、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实验器材。
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电子信息课程设计题目: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班级:2008级电子(X)班学号:姓名:电子信息课程设计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一、设计目的:学习Matlab/Simulink的功能及基本用法,对给定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
二、基本知识:Simulink是用来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软件包,依托于MATLAB丰富的仿真资源,可应用于任何使用数学方式进行描述的动态系统,其最大优点是易学、易用,只需用鼠标拖动模块框图就能迅速建立起系统的框图模型。
三、设计内容:1、基本练习:(1)启动*****K:先启动MATLAB,在命令窗口中键入:simulink,回车;或点击窗口上的*****K图标按钮。
图(1)建立simulink (2)点击File\new\Model或白纸图标,打开一个创建新模型的窗口。
(3)移动模块到新建的窗口,并按需要排布。
(4)连接模块:将光标指向起始模块的输出口,光标变为“+”,然后拖动鼠标到目标模块的输入口;或者,先单击起始模块,按下Ctrl键再单击目标模块。
(5)在连线中插入模块:只需将模块拖动到连线上。
(6)连线的分支与改变:用鼠标单击要分支的连线,光标变为“+”,然后拖动到目标模块;单击并拖动连线可改变连线的路径。
(7)信号的组合:用Mux模块可将多个标量信号组合成一个失量信号,送到另一模块(如示波器Scope)。
(8)生成标签信号:双击需要加入标签的信号线,会出现标签编辑框,键入标签文本即可。
或点击Edit\Signal Properties。
传递:选择信号线并双击,在标签编辑框中键入,并在该尖括号内键入信号标签即可。
四、建立模型1. 建立仿真模型(1)在simulink library browser 中查找元器件,并放置在创建的新模型的窗口中,连接元器件,得到如下的仿真模型。
基于matlab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MATLAB工具进行通信系统仿真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熟悉MATLAB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MATLAB进行通信系统仿真和分析。
–具备解决实际移动通信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和通信行业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移动通信概述: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移动通信系统:讲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3.MATLAB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介绍MATLAB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包括仿真和分析方法。
4.案例研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挑战。
•第1周:移动通信概述•第2周:移动通信系统•第3周:MATLAB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1)•第4周:MATLAB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2)•第5周:案例研究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2.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挑战。
4.实验法:引导学生运用MATLAB进行通信系统仿真和分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移动通信原理教材,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4.实验设备:提供MATLAB软件和相关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仿真实验。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设计课程设计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Matlab在通信系统仿真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运用Matlab进行通信系统仿真的能力。
1.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
2.掌握Matlab的基本语法和操作。
3.熟悉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4.能够运用Matlab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仿真。
5.能够分析仿真结果,对通信系统进行性能评估。
6.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并实现通信系统仿真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通信技术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Matlab基本语法与操作、通信系统基本原理、通信系统仿真方法和实践。
1.Matlab基本语法与操作:Matlab简介、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函数、编程技巧等。
2.通信系统基本原理: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信号与系统、信息论基础等。
3.通信系统仿真方法:系统建模、仿真原理、仿真工具等。
4.通信系统仿真实践:模拟通信系统仿真、数字通信系统仿真、信道编码与解码仿真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原理、概念和实例,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和Matlab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案例,引导学生运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亲手操作Matlab进行通信系统仿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如《Matlab通信系统仿真与应用》等。
2.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和原理。
3.实验设备:计算机、Matlab软件、通信实验箱等,供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单边带调幅系统的建模仿真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边带调幅系统的工作原理2.掌握单边带调幅系统的Matlab和Simulink建模过程二、实验内容1、Matlab设计一个单边带发信机、带通信道和相应的接收机,参数要求如下。
(1)输入话音信号为一个话音信号,采样率8000Hz。
话音输入后首先进行预滤波,预滤波器是一个频率范围在[300,3400]Hz的带通滤波器。
其目的是将话音频谱限制在3400Hz以下。
单边带调制的载波频率设计为10KHz,调制输出上边带。
要求观测单边带调制前后的信号功率谱。
(2)信道是一个带限高斯噪声信道,其通带频率范围是[10000,13500]Hz。
要求能够根据信噪比SNR要求加入高斯噪声。
(3)接收机采用相干解调方式。
为了模拟载波频率误差对解调话音音质的影响,设本地载波频率为9.8KHz,与发信机载波频率相差200Hz。
解调滤波器设计为300Hz到3400Hz的带通滤波器。
程序框图:设计思想:程序分为三部分:一:SSB调制模块首先从计算机中读入音频信号,作为原信号,读入完成后,对源信号进行参数采集和与滤波处理。
进行与滤波之后,对信号进行希尔伯特变换,将原来的信号和载波相乘,将希尔伯特变换后的信号和载波进行希尔伯特变换后的信号相乘之后两者想减,得到SSB调制后的信号。
二:信道加噪声模块通过信道,通过设置信道的信噪比来加入相应的噪声三:解调模块:将SSB调制后的信号通过信道加入噪声以后得到新的信号,并将信号和本地载波相乘进行想干解调,得到输出信号,并通过语句输出到相应的目录下。
2、用Simulink方式设计一个单边带传输系统并通过声卡输出接收机解调的结果声音。
系统参数参照实例5.9,系统仿真参数设置为50KH系统设计:总体仿真框图信号输入:clc;clear;[wavs,fs]=wavread('GDGvoice8000.wav');t_end=1/fs*length(wavs);t=(1/fs:1/fs:t_end)';source=[t wavs];通过workspace编写程序对模块进行信号输入,程序如上系统参数设置:首先将系统的仿真步进时长设置为1/50000,即仿真采样频率为50Khz,对信号进行预滤波,这里采用butter带通滤波器频率设置为【300 3400】hz。
由于希尔伯特变换需要输入信号离散,所以将信号滤波之后进入一个零阶保持器,将信号离散化,保持器采样时间与系统采样时间相同。
同样的,由于本地载波也需要希尔伯特变换,所以对本地载波也要进行离散化变化参数设置同上。
本地载波频率设置为(10KHz)初相位设置为pi/2(为了得到cos 信号),经过希尔伯特变化后进入一个实部和虚部的分离器,然后将二者实部虚部分别相乘之后再相加就可以得到SSB调制信号。
因为输出时需要的是离散化的信号,所以要将乘法器的采样时间设置为1/50000.。
得到调制信号之后就可以进行信道的加入噪声,将信号经过高斯白噪声信道(SNR可以自由设置,越大则对调制信号的影响越小)这里设置为50。
然后对信号进行想干解调,为了能对比结果将想干解调的本地载波设置与源信号的本地载波有所差距,这里设置为9800Hz。
最后通过一个与前一个相同的带通滤波器,最后将解调后的信号输出。
输出:wavwrite(demod_out,50000,'linkSSbDemod_OUT.wav');这里输出也同样利用编程将信号输出到指定目录下,同时保存文件名为linkSSbDemod_OUT.wav 音频文件显示结果(1)能观察音频信号和SSB加载后的信号输入音频信号SSB加载后的信号(2)能观察音频信号频谱和SSB加载后的信号频谱(3)解调结果放到.wav音频文件,改变信道信噪比听解调的结果当高斯白信道噪声为50时,解调后声音会有少量的噪声,但是基本清楚,当信噪比增加时信号会越来越清楚,当信噪比减小时,噪声会盖过源信号的声音,到达很小时就只能听到噪声。
实验总结:经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单边带调幅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单边带系统的matlab和Simulink建模的过程,虽然现在还对这些不太懂,但还是学到了一些。
实验二数字通信系统的建模仿真一、实验目的1.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建模过程2.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过程,并掌握对建模的好坏进行分析二、实验内容设计框图:框图解析:实验中要求用仿真模块来产生二进制数据源,得到数据源后和本地伪随机码相乘来实现对源信号的扩频,完成之后对信号进行极性变换,然后通过BPsk调制经过信道加入噪声之后,再和本地的载波信号相乘实现对信号的解扩之后进行解调得到一个新的信号,并且可以和原始信号进行比较,计算调制解调过程中产生的误码。
实验结果:1)建立一个直接序列扩频体制(默认M序列)观察收发数据波形;并用频谱仪观察原信号、直接序列扩频后的信号频谱、加噪声的信号频谱、解扩后的信号频谱;测试误码率系统设计参数设置:本地二进制产生码源频率设置为100hz,本地M序列产生器设置为2000hz,极性转换设置为2,经过相乘器扩频后到达调制信道,Bpsk每一个码源采样个数设置为400,因为此处的频率是2000.经过高斯白噪声信道加入噪声,SNR可以自由设置(此处设置为20)。
和本地一个频率为300hz,采样时间为2000的单频正弦波相加后进入解调信道之后得到解调后的信号与原信号相比,计算误码率。
实验中各个测量点的图谱如下所示:图一扩频前图二扩频后图三加入噪声图四解扩后图五解调后图六误码率从上面刘附图可以看出,原始信号经过扩频后频率范围增加,再加入信道噪声和干扰后,在图像波形中出现脉冲干扰,因为这里的SNR设置的比较大(20),所以这里的误码率接近为零,当减小SNR的时候,信道噪声增加,误码率就会增加,除此之外,信道时延的大小对误码率的影响也很大。
2)对比以Gold序列、m序列(已做)以及随机整数发生器Random Integer Generator作为直接序列扩频码源的传输性能,观察波形、频谱(扩频后、加噪声后、解扩后、解调后)、误码率,比较分析传输性能这里系统设计大致与1)中的系统相同,只是将本地载波序列的产生模块作调整,m序列已经完成,首先介绍GOLD序列2.1)GOLD序列Gold Sequence Generator用于产生gold的序列,其他参数与M序列时相同,只要将Gold模块的采样时间改为1/2000就好了。
得到结果如下:扩频前扩频后加入噪声解扩后解调后误码率2.2)随机数序列Random Integer Generator模块产生随机数,其他参数也相同,随机数产生序列改为二进制码,采样时间设置为1/2000.运行后结果如下:扩频前扩频后加入噪声解扩后解调后误码率比较上面三个不同的伪随机模块产生方法很明显的看出,Gold序列扩频后的信号毛刺很多,而且表面不是很光滑,解扩后的效果也受到影响,幅度变化比其他两者都要明显,输出后信号的是真更高。
随机数虽然表面有毛刺,但是轮廓上比较光滑,相对Gold序列效果还是相对比较好的。
三者当中GOLD序列相对最好,扩频解扩后得到的信号与原信号相差不大,效果最好。
3、建立并测试一个直接序列扩频体制的码分多址传输系统观察两路CDMA码源的收发数据波形;观察误码率;观察频谱(各自扩频后、加噪声后、各自解扩后、各自解调后)。
码分多址和单序列的区别在于,码分多址是在一个信道上面传递两个以上的信号,因此这里的程序设计框图的设计和之前的单序列扩频的相同,基本设计思想也相同,只是在之前的基础之上加了一路信号。
系统的设计如下所示:框图中的两个CDMA子系统就是单扩频序列中扩频和调制的部分,后面的模块和单扩频中的模块是一样的。
五个频谱图的观测点分别是扩频后的两路信号,加了噪声的一路信号和解调后的两路信号,这里运行后对所有的结果进行对比。
系统参数设置因为是基于单序列扩频的基础之上,所以各个模块的参数设置单序列扩频是一样的,有所区别的是,这里是在一个信道上同时传递两路信号。
此外,为了区别对比两路信号,将两路信号的产生种子数设置为61和67,这样在显示接收到的信号时就会有不同的波形出现。
3.1)M序列作为伪随机序列扩频后对比解调后对比加噪声的扩频信号接收到的信号4、对比以Gold序列、m序列以及随机整数发生器Random Integer Generator作为直接序列扩频码源的码分多址传输系统M序列已经完成,GOLD序列和随机整数序列,总体的设计相同,只是将扩频序列稍作改动1.gold序列扩频后对比解调后对比加入噪声接收到的两路信号2.伪随机整数序列扩频后对比解调后对比加入噪声之后的信号接收到的两路信号结果分析:首先看扩频之后的两路信号,可以看出,gold序列作为随即发生器时,产生的频谱波形整体上的光滑度比随机整数和M序列都要差得多。
其次,看解调之后,解调之后三个频谱图看着都很相近,没有很大的区别。
加入信道噪声之后,可以看出Gold和随机整数的表面都有很明显的毛刺出现,说明噪声对二者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最后看结果图片,每个接收到的波形都有不同程度上的误码。
5)调频扩频传输系统仿真模型系统模型框图参数设置:数据率为100bps,数据调制采用2FSK调制方式,频率间隔为100hz,调频频点为32个,调频频率间隔为50hz。
所以讲二进制数据源采样时间设置为0.01s,然后经过Mfsk模块,参数设置为:调制码元为2,频率间隔100hz,每个符号采样点为40.pN序列模块采样时间设置为1/250s,并且设置按帧输出,每帧5个码片。
调频的MFSK则设置为调制元数32,频率间隔为50hz,每个符号采样点数为80.扩频经过高斯白噪声信道并且加入150hz的单品正弦波作为干扰源。
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是1调频扩频前的信号2加入信道噪声的信号3调频解跳后的信号4跳频扩频后的信号总结和心得体会:经过本次实验,了解了通信系统的建模过程和仿真系统并学会了对其的分析,总的来说学的不深,但学会了一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