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结晶的方法
重结晶正确操作方法
重结晶正确操作方法重结晶是一种化学实验方法,用于提纯化合物或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所需的化合物。
下面是重结晶的正确操作方法。
1. 材料准备:a. 需要重结晶的化合物:确保起始物质的纯度较高,以确保重结晶的效果。
b. 溶剂:选择适当的溶剂来溶解化合物,使其在加热时易于溶解,并在冷却时易于结晶。
c. 辅助设备:包括烧杯、试管、窷板、漏斗、玻璃棒、纸滤、过滤瓶等。
2. 溶解:a. 将需要重结晶的化合物称取并放入一个干净的烧杯中。
b. 慢慢加入适量的溶剂,使用玻璃棒搅拌,直到化合物完全溶解为止。
注意不要加入过多的溶剂。
3. 过滤:a. 使用纸滤将溶液过滤到一个干净的容器中,以去除杂质和杂质颗粒。
b. 如果溶液看起来浑浊,可以重复过滤步骤,以确保溶液清澈透明。
4. 结晶:a. 将过滤后的溶液转移到一个玻璃容器中,可以是烧杯、试管或结晶皿。
b. 通过三种方法之一使溶液快速结晶:i. 冷却结晶:将溶液放在冷冻室中或用冰水冷却,使溶液迅速冷却,促进结晶。
ii. 挥发结晶:将溶液在室温下放置,以便使溶剂挥发,逐渐使溶液浓缩,导致结晶。
iii. 溶剂交换结晶:将溶剂逐渐更换成溶质不溶的溶剂,从而导致结晶。
5. 醇精炼:a. 如果结晶出来的产物仍然含有杂质,可以通过醇精炼进一步提高纯度。
b. 将结晶产物转移到一个小量的适当溶剂(常用醇类)中,在搅拌的过程中加热,使结晶彻底溶解。
c. 然后快速冷却溶液,产生新的结晶。
通过这种方式,结晶和解决杂质被拘留在醇精炼过程中。
6. 过滤:a. 将产生的结晶用纸滤或漏斗过滤,以分离出纯净的结晶产物。
b. 用干净的溶剂冲洗结晶,以去除溶剂和杂质的残留。
7. 干燥:a. 将过滤出的结晶产物放在一个适当容器中,并用适当的方法干燥产物,例如在通风橱中或真空下干燥。
b. 目的是将残留的溶剂去除并得到干燥的结晶产物。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正确地进行重结晶实验,提纯化合物或分离所需化合物。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例如温度、搅拌速度、溶剂选择等,以确保实验的成功。
重结晶的三种方法
重结晶的三种方法重结晶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它可以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提纯化合物、减少杂质等。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用的重结晶方法:溶剂结晶、蒸馏结晶和慢结晶。
一、溶剂结晶溶剂结晶是最常用的重结晶方法之一。
它的原理是在溶液中加入一种合适的溶剂,使所需分离的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较低,从而通过结晶分离出来。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所需分离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而定,一般选择的溶剂应该是易挥发、毒性低、价格便宜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所需分离的化合物加入一个干燥的容器中。
2. 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并加热搅拌,使化合物充分溶解。
3. 在搅拌的同时,将溶液慢慢冷却至室温或低于室温,使化合物逐渐结晶。
4. 将结晶物用过滤器过滤,用纯净的溶剂洗涤结晶物,最后用干燥剂吸附溶剂,使结晶物变得干燥。
二、蒸馏结晶蒸馏结晶是一种利用蒸馏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来进行结晶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在蒸馏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溶剂的挥发度增加,达到一定温度时,化合物开始结晶。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易挥发的化合物。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所需分离的化合物放入蒸馏瓶中。
2. 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并将蒸馏瓶加热至沸腾。
3. 在沸腾的同时,使用温度计监测温度,当温度达到化合物的结晶温度时,化合物开始结晶。
4. 关闭加热源,让溶液冷却至室温或低于室温,使化合物逐渐结晶。
5. 将结晶物用过滤器过滤,用纯净的溶剂洗涤结晶物,最后用干燥剂吸附溶剂,使结晶物变得干燥。
三、慢结晶慢结晶是一种利用溶液中化合物浓度的变化来进行结晶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化合物,然后慢慢降低温度,使化合物逐渐结晶。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溶解度较低的化合物。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所需分离的化合物加入一个干燥的容器中。
2. 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并加热搅拌,使化合物充分溶解。
3. 在搅拌的同时,将溶液慢慢冷却至室温或低于室温,使化合物逐渐结晶。
4. 将结晶物用过滤器过滤,用纯净的溶剂洗涤结晶物,最后用干燥剂吸附溶剂,使结晶物变得干燥。
重结晶的三种方法
重结晶的三种方法重结晶是一种常用的纯化技术,可以去除化合物中的杂质,提高其纯度。
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重结晶方法有三种:溶剂结晶法、蒸馏结晶法和慢降温结晶法。
一、溶剂结晶法溶剂结晶法是指将待纯化的化合物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加热至溶解,然后缓慢冷却,使其结晶析出。
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合物溶解度很大的情况,且溶剂和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相似。
常用的溶剂有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
溶剂结晶法的步骤如下:1.将待纯化的化合物加入少量的溶剂中,加热至溶解。
2.继续加入适量的溶剂,直到化合物溶解度达到饱和。
3.将溶液缓慢冷却,使化合物结晶析出。
4.将结晶物过滤、洗涤并干燥。
二、蒸馏结晶法蒸馏结晶法是指将待纯化的化合物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加热至溶解,然后进行蒸馏,得到高纯度的化合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合物溶解度较小,但蒸馏后易于结晶的情况。
蒸馏结晶法的步骤如下:1.将待纯化的化合物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加热至溶解。
2.进行蒸馏,使溶液在蒸馏过程中结晶。
3.将结晶物过滤、洗涤并干燥。
三、慢降温结晶法慢降温结晶法是指将待纯化的化合物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加热至溶解,然后缓慢降温,使其结晶析出。
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合物溶解度小,但易于结晶的情况。
慢降温结晶法的步骤如下:1.将待纯化的化合物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加热至溶解。
2.将溶液缓慢降温,使化合物结晶析出。
3.将结晶物过滤、洗涤并干燥。
总的来说,重结晶是一种有效的纯化技术,可以提高化合物的纯度。
在实验中,应根据化合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重结晶方法,以获得最佳的纯化效果。
精制-重结晶法
四、热过滤
方法一:常压过滤 用漏斗趁热过滤(预先加热漏斗,叠菊花滤纸,准备锥形瓶接收滤液,减 少溶剂挥发用的表面皿)。 方法二:减压过滤 可把布氏漏斗预先烘热,然后便可趁热过滤。可避免晶体析出而损失。
上述两种方法在过滤时,应先用溶剂润湿滤纸,以免结晶析出而阻塞滤纸 孔。滤纸没有贴紧(可用双层的)、动作迟缓导致结晶在布氏漏斗中析出、 抽气压力太大导致滤液被吸入泵中、过滤完毕没有立即卸压导致大量溶剂 被抽进泵中。
重结晶是利用固体混合物中目标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明显差异,在较高温度下溶解度 大,降低温度时溶解度小,从而能实现分离提纯。
例如: A和B在某溶剂中的溶解度都是1g/100mL,100度 10g/100mL,若一个混合物样品中含有9gA和1.5gB, 将这个样品用100mL溶剂在100度下溶解,A和B可以 完全溶解于溶剂中。将其冷却到20度,则有8gA和1gB 从溶液中析出。过滤,剩余溶液(通常称为母液)中 还溶有1gA和0.5gB。
三、热溶解
2)可以在溶剂沸点温度时溶解固体,但必须注意实际操 作温度是多少,否则会因实际操作时,被提纯物晶体 大量析出。但对某些晶体析出不敏感的被提纯物,可 考虑在溶剂沸点时溶解成饱和溶液,故因具体情况决 定,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本次实验在100℃时配成饱 和溶液,而热过滤操作温度不可能是100℃,可能是 80℃?也可能是90℃?那么在考虑加多少溶剂时,应 同时考虑热过滤的实际操作温度。 3)为了避免溶剂挥发及可燃性溶剂着火或有毒溶剂中毒, 应在单口瓶上装置回流冷凝管,添加溶剂可从冷凝管 的上端加入。 4)若溶液中含有色杂质,则应加活性炭脱色,应特别注 意活性炭的使用。降温后加入活性炭,再次升温回流。
五、结晶
(1)将滤液在室温或保温下静置使之缓缓冷却(如滤液 已析出晶体,可加热使之溶解),析出晶体,再用冷 水充分冷却。必要时,可进一步用冰水或冰盐水等冷 却(视具体情况而定,若使用的溶剂在冰水或冰盐水 中能析出结晶,就不能采用此步骤)。
重结晶的操作方法是
重结晶的操作方法是重结晶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物质的方法,特别适用于从溶液中分离固体物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重结晶的操作方法。
重结晶的操作步骤如下:1. 选择适当的溶剂:选择合适的溶剂是重结晶的关键。
溶剂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能够在加热时溶解物质,但在冷却时不溶解或很少溶解物质;与待结晶物质有较大的溶解度差别;对待结晶物质和杂质有选择性溶解作用。
2. 准备溶液:将待结晶物质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并加热搅拌使其溶解,直到溶液变为均一状态。
可以使用磁力搅拌器或玻璃棒来搅拌。
溶解过程中,可以加热以提高溶解度,但不要超过溶剂的沸点。
3. 过滤悬浊物:将溶液过滤以去除悬浊物和杂质。
可以使用玻璃纤维滤纸或过滤漏斗过滤。
滤液应该是清澈透明的。
4. 结晶:将滤液转移到宽口容器中,如烧杯或结晶皿。
然后,开始冷却溶液。
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快速冷却或慢速冷却。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将溶液放置在冰水浴中,搅拌溶液以促进结晶的开始。
逐渐减小冷却速度,可以获得大块结晶。
5. 继续结晶:如果结晶较少或太细小,可以通过加入小晶种或通过缓慢蒸发溶剂的方法继续结晶。
小晶种是先在少量溶剂中制备的结晶,可在结晶容器中添加以帮助更多结晶发生。
6. 分离结晶物:当结晶完成后,使用过滤或离心的方法将结晶物分离。
可以使用玻璃纤维滤纸或过滤漏斗将结晶物过滤出来。
过滤后的结晶物可以用几滴纯溶剂冲洗,以去除残留的溶剂和杂质。
7. 干燥结晶物:将分离得到的湿结晶物置于滤纸或玻璃板上,让其自然晾干或在低温下加热干燥,以去除残留的水分。
注意,不要使用高温加热,以免破坏结晶物。
8. 称重记录:将干燥后的结晶物称重,并记录重量。
根据结晶物的质量和收率,可以评估结晶的纯度和回收率。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重结晶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操作,戴好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避免接触有毒和腐蚀性物质。
此外,确保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干燥,以避免杂质的污染。
重结晶是一种常用的纯化物质的方法,通过控制溶剂、冷却速度等条件,可以获得高纯度的结晶物。
重结晶
重结晶recrystallization(一)重结晶的原理: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选择一个合适的溶剂,将含有杂质的固体物质溶解在热的溶剂中,形成热饱和溶液,趁热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于低温处放置,使主要成分在低温时析出结晶,可溶性杂质仍留在母液中,产品纯度相对提高。
如果固体有机物中所含杂质较多或要求更高的纯度,可多次重复此操作,使产品达到所要求的纯度,此法称之为多次重结晶。
一般重结晶只能纯化杂质在5%以下的固体有机物,如果杂质含量过高,往往需先经过其他方法初步提纯,如萃取、水蒸汽蒸馏、减压蒸馏、柱层析等,然后再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二)重结晶溶剂的选择:进行重结晶时,选择理想的溶剂是一个关键,按“相似相溶”的原理,对于已知化合物可先从手册中查出在各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最后要通过实验来确定使用哪种溶剂。
(1)所选溶剂必须具备的条件:a.不与被提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b.温度高时能溶解较多量的被提纯物,低温时只能溶解很少量,c.对杂质的溶解度在低温时或非常大或非常小,d.沸点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易挥发除去,e.能给出好的结晶,f.毒性小,价格便宜,易得。
(2)选择溶剂的方法:a.单一溶剂:取0.1g固体粉末于一小试管中,加入1ml溶剂,震荡,观察溶解情况,如冷时或温热时能全溶解,则不能用,溶解度太大。
取0.1g固体粉末加入1ml溶剂中,不溶,如加热还不溶,逐步加大溶剂量至4ml,加热至沸,仍不溶,则不能用,溶解度太小。
取0.1g固体粉末,能溶在1-4ml沸腾的溶剂中,冷却时结晶能自行析出或经摩擦或加入晶种能析出相当多的量,则此溶剂可以使用。
b.混合溶剂:某些有机化合物在许多溶剂中不是溶解度太大就是太小,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溶剂时,可考虑使用混合溶剂。
混合溶剂两者必须能混溶,如乙醇-水、丙酮-水、乙酸-水、乙醚-甲醇、乙醚-石油醚、苯-石油醚等。
样品易溶于其中一种溶剂,难溶于另一种溶剂,往往使用混合能得到较理想的结果。
重结晶的方法
重结晶的方法重结晶的方法有两种:蒸发结晶,即加热,使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此方法适用于溶解度低的溶质;降温结晶,即加热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此方法适用于溶解度高的溶质。
重结晶是将物质溶于溶剂或熔融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融体中结晶的过程。
重结晶可以使不纯净的物质获得纯化,或使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彼此分离。
利用重结晶可提纯固体物质。
某些金属或合金重结晶后可使晶粒细化,或改变晶体结晶,从而改变其性能。
重结晶方法就是一种利用结晶过程中相同物质溶解度的差别而将液态物质拆分纯化的方法。
液态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度存有密切关系,通常就是温度增高溶解度减小。
若把液态熔化在冷的溶剂中并使达至饱和状态,加热时即为由于溶解度减少,溶液变为过饱和而划出结晶。
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使被提纯物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不溶于溶剂的杂质可过滤除去),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一般只适用于纯化杂质含量在5%以下的固体化合物。
重结晶的原理固体混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是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若把溶解在热的溶剂中达到饱和,冷却时即由于溶解度降低,溶液变成过度饱和而析出晶体。
其由于不同的物质常会形成不同的晶格结构,相同晶格结构的物质与不同晶格结构的物质一同结晶的几率很低;相同晶格结构的物质又以半径相近的更易一同结晶。
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中析出。
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若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极小,则配成饱和溶液后被过滤除去),从而达到提纯目的。
也可利用此方法分离光学异构物。
向冷的饱和状态或过饱和的外消旋溶液中,重新加入一种纯光活性异构体的晶种,缔造出等距的环境。
当加热至一定的温度时,稍微过量的与晶种相同的异构体就可以优先结晶。
洗出晶体后,在剩的母液中再重新加入水和消旋体制变成的热饱和溶液,再加热至一定的温度,这时另一个稍微短缺的异构体就可以结晶出。
2024年关于重结晶问题的探讨与总结样本(二篇)
2024年关于重结晶问题的探讨与总结样本重结晶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在化学实验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重结晶的原理与方法,并总结其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标准。
一、重结晶的原理与方法1. 重结晶的原理:重结晶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在适当的条件下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出来,从而实现分离和纯化的目的。
2. 重结晶的方法:常见的重结晶方法主要有溶剂结晶法、溶剂对冷却法、溶剂对蒸发法、溶剂对稀释法等。
(1)溶剂结晶法:溶剂结晶是将溶质溶解于适宜的溶剂中,通过加热使其溶解,然后缓慢冷却使溶质结晶出来。
(2)溶剂对冷却法:溶剂对冷却法是通过在有机溶剂或水中逐渐加入溶质,使其溶解,然后通过冷却使溶质结晶。
(3)溶剂对蒸发法:溶剂对蒸发法是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将溶剂加热蒸发,使溶质结晶。
(4)溶剂对稀释法:溶剂对稀释法是将溶质溶解在少量溶剂中,然后逐渐加入大量的稀释剂,使溶质逐渐饱和并结晶。
二、重结晶应用中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溶剂:合适的溶剂应具备以下特点:有足够的溶解度、结晶温度适宜、易于去除、无毒无害。
2. 控制结晶速度:结晶速度过快往往会导致产物杂质含量较高,因此应尽量控制结晶速度,采取缓慢冷却或逐渐加入稀释剂的方法。
3. 过滤与洗涤:重结晶之后,需要将结晶物进行过滤和洗涤,以去除溶剂和杂质。
过滤时应注意,采用合适的滤纸和滤料,过滤速度要适当。
4. 干燥与纯化:过滤后的结晶物需要进行适当的干燥和纯化处理。
干燥时要避免过高的温度和过长的时间,以免影响产物的纯度。
5. 重结晶的重复结晶:如果重结晶后产物仍有杂质,可以再次进行重结晶,以进一步提高产物的纯度。
三、总结与展望重结晶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其原理简单,并且成本较低,因此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重结晶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多个因素,如溶剂的选择、结晶速度的控制、过滤和洗涤的操作等。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史上最全重结晶经验和方法
史上最全重结晶经验和方法2015-01-27爱玛特试剂一、溶剂的选择原则和经验1、常用溶剂: DMF、氯苯、二甲苯、甲苯、乙腈、乙醇、THF、氯仿、乙酸乙酯、环己烷、丁酮、丙酮、石油醚。
2、比较常用溶剂:DMSO、六甲基磷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苯、环己酮、丁酮、环己酮、二氯苯、吡啶、乙酸、二氧六环、乙二醇单甲醚、1,2-二氯乙烷、乙醚、正辛烷。
3、一个好的溶剂在沸点附近对待结晶物质溶解度高而在低温下溶解度又很小。
DMF、苯、二氧六环、环己烷在低温下接近凝固点,溶解能力很差,是理想溶剂。
乙腈、氯苯、二甲苯、甲苯、丁酮、乙醇也是理想溶剂。
4、溶剂的沸点最好比被结晶物质的熔点低50℃。
否则易产生溶质液化分层现象。
5、溶剂的沸点越高,沸腾时溶解力越强,对于高熔点物质,最好选高沸点溶剂。
6、含有羟基、氨基而且熔点不太高的物质尽量不选择含氧溶剂。
因为溶质与溶剂形成分子间氢键后很难析出。
7、含有氧、氮的物质尽量不选择醇做溶剂,原因同上。
8、溶质和溶剂极性不要相差太悬殊。
水>甲酸>甲醇>乙酸>乙醇>异丙醇>乙腈>DMSO>DMF>丙酮>HMPA>CH2Cl2>吡啶>氯仿>氯苯>THF>二氧六环>乙醚>苯>甲苯>CCl4>正辛烷>环己烷>石油醚。
二、重结晶操作1、筛选溶剂: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麦粒大小)待结晶物,加入0.5 mL根据上述规律所选择溶剂,加热沸腾几分钟,看溶质是否溶解。
若溶解,用自来水冲试管外测,看是否有晶体析出。
初学者常把不溶杂质当成待结晶物!如果长时间加热仍有不溶物,可以静置试管片刻并用冷水冷却试管(勿摇动)。
如果有物质在上层清液中析出,表示还可以增加一些溶解。
若稍微浑浊,表示溶剂溶解度太小;若没有任何变化,说明不溶的固体是一种东西,已溶物质又非常易溶,不易析出。
重结晶方法
重结晶方法重结晶技术一、溶剂的选择原则和经验1、常用溶剂: DMF、氯苯、二甲苯、甲苯、乙腈、乙醇、THF、氯仿、乙酸乙酯、环己烷、丁酮、丙酮、石油醚。
2、比较常用溶剂:DMSO、六甲基磷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苯、环己酮、丁酮、环己酮、二氯苯、吡啶、乙酸、二氧六环、乙二醇单甲醚、1,2-二氯乙烷、**、正辛烷。
3、一个好的溶剂在沸点附近对待结晶物质溶解度高而在低温下溶解度又很小。
DMF、苯、二氧六环、环己烷在低温下接近凝固点,溶解能力很差,是理想溶剂。
乙腈、氯苯、二甲苯、甲苯、丁酮、乙醇也是理想溶剂。
4、溶剂的沸点最好比被结晶物质的熔点低50℃。
否则易产生溶质液化分层现象。
4、溶剂的沸点越高,沸腾时溶解力越强,对于高熔点物质,最好选高沸点溶剂。
5、含有羟基、氨基而且熔点不太高的物质尽量不选择含氧溶剂。
因为溶质与溶剂形成分子间氢键后很难析出。
6、含有氧、氮的物质尽量不选择醇做溶剂,原因同上。
7、溶质和溶剂极性不要相差太悬殊。
水>甲酸>甲醇>乙酸>乙醇>异丙醇>乙腈>DMSO>DMF>丙酮>HMPA>CH2Cl2>吡啶>氯仿>氯苯>THF>二氧六环>**>苯>甲苯>CCl4>正辛烷>环己烷>石油醚。
二、重结晶操作1、筛选溶剂: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麦粒大小)待结晶物,加入0.5 mL根据上述规律所选择溶剂,加热沸腾几分钟,看溶质是否溶解。
若溶解,用自来水冲试管外测,看是否有晶体析出。
初学者常把不溶杂质当成待结晶物!如果长时间加热仍有不溶物,可以静置试管片刻并用冷水冷却试管(勿摇动)。
如果有物质在上层清液中析出,表示还可以增加一些溶解。
若稍微浑浊,表示溶剂溶解度太小;若没有任何变化,说明不溶的固体是一种东西,已溶物质又非常易溶,不易析出。
2、常规操作:在锥形瓶或圆底烧瓶中加入溶质和一定溶剂,装上球冷,加热10分钟,若仍有不溶物,继续从冷凝管上口补加溶剂至完全溶解再补加过量30%溶剂。
史上最全重结晶经验和方法
史上最全重结晶经验和方法重结晶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用于纯化化合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史上最全的重结晶经验和方法。
一、准备工作1.选择适当的溶剂:溶剂的选择是重结晶的关键。
应选择与待分离物溶解度适中的溶剂。
在选择溶剂时,应考虑溶解度、热稳定性、毒性等因素。
2.准备结晶容器:选择干净的结晶容器,如结晶皿或烧杯。
并确保容器没有任何杂质。
3.准备过滤设备:准备合适的过滤膜或滤纸,用于过滤结晶物。
二、晶体生长1.溶解物质:将待分离物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加热搅拌至溶解。
如果有需要,可以通过加热溶解提高溶解度。
2.冷却慢慢:将溶解液慢慢冷却,可以通过将容器放置在水冰混合物中加快冷却速度。
慢慢冷却有助于晶体生长,以获得大块、纯净的结晶物。
3.搅拌过程中逐渐加入溶剂:在晶体生长过程中,逐渐加入一些溶剂可以增加晶体尺寸和产量。
三、晶体收集1.过滤晶体:冷却后,晶体会沉淀在溶液中。
将溶液过滤,用滤纸或过滤膜过滤掉溶剂中的杂质,留下纯净的结晶物。
2.洗涤晶体:将过滤得到的结晶物以少量的溶剂进行洗涤,以去除残留的杂质,并获得更纯净的产物。
3.干燥晶体:将洗涤得到的结晶物在适当条件下干燥,以去除溶剂,获得干净的结晶产物。
四、解决晶体的问题1.解决晶体溶解度问题:如果晶体不易溶解,可以适当调整溶剂的浓度、温度或添加助溶剂来促进溶解。
若溶解度过高,可以适当加入结晶种子或通过加热溶解来增加溶解度。
2.解决晶体尺寸问题:如果晶体尺寸过小,可以通过慢慢冷却、加入溶剂或调整pH值等方法来增加晶体尺寸。
3.解决晶体产量问题:如果晶体产量较低,可以尝试增大溶剂的量或调整溶剂的比例。
五、注意事项1.防止结晶盖合:在冷却过程中,应避免结晶物质在容器底部堆积过多,可以采用搅拌或轻轻振荡容器来防止结晶体粘附在容器底部。
2.避免过度冷却:应避免过度冷却导致晶体结构紊乱,影响晶体形态和纯度。
3.注意安全:在重结晶实验中要注意安全,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接触有毒、腐蚀性物质和高温溶剂。
重结晶方法要点总结
重结晶方法要点总结基本原理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是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或者相反,从而达到分离、提纯之目的。
一、结晶和重结晶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将需要纯化的化学试剂溶解于沸腾或将进沸腾的适宜溶剂中;2、将热溶液趁热抽滤,以出去不溶的杂质;3、将滤液冷却,使结晶析出;4、滤出结晶,必要时用适宜的溶剂洗涤结晶。
二、在实验结晶和重结晶的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溶解预纯化的化学试剂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加热易燃、易爆溶剂时,应在没有明火的环境中操作,并应避免直接加热。
因为在通常的情况下,溶解度曲线在接近溶剂沸点时陡峭地升高,故在结晶和重结晶时应将溶剂加热到沸点。
为使结晶和重结晶收率高,溶剂的量尽可能少,故在开始加入的溶剂的量不足以将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全部溶解,在加热的过程中可以小心的补加溶剂,直到沸腾时固体物质全部溶解为止。
补加溶剂时要注意,溶液如被冷却到其沸点以下,防爆沸石就不在有效,需要添加新的沸石。
2、为了定量地评价结晶和重结晶地操作,以及为了便于重复,固体和溶剂都应予以称量和计量。
3、在使用混合溶剂进行结晶和重结晶时,最好将欲纯化的化学试剂溶于少量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然后趁热慢慢地分小份加入溶解度较小的第二种溶剂,直到它触及溶液的部位有沉淀生成但旋即又溶解为止。
如果溶液的总体积太小,则可多加一些溶解度大的溶剂,然后重复以上操作。
有时也可用相反的程序,将欲纯化的化学试剂悬浮于溶解度小的溶剂中,慢慢加入溶解度大的溶剂,直至溶解,然后再滴入少许溶解度小的溶剂加以冷却。
4、如有必要可在欲纯化的化学试剂溶解后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用量约相当于欲纯化的物质重量的1/50-1/20),或加入滤纸浆、硅藻土等使溶液澄清。
加入脱色剂之前要先将溶剂稍微冷却,因为加入的脱色剂可能会自动引发原先抑制的沸腾,从而发生激烈的、爆炸性的暴沸。
重结晶的概念
重结晶是一种常用的物质纯化和晶体制备方法,它通过溶解、结晶和再溶解等步骤,从混杂物中分离出纯净的晶体物质。
重结晶的过程可以消除原始物质中的杂质,同时获得单一的晶体相,有助于提高物质的纯度、结晶度和结晶品质。
重结晶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溶解:将原料物质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在加热或搅拌的条件下,使其充分溶解。
2.结晶:通过控制温度和溶剂的蒸发量,使溶液中过饱和度逐渐增加,导致其中的溶质逐渐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形成晶体。
3.晶体收集:将生成的晶体通过过滤、离心或其他分离技术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4.洗涤:用适当的洗涤剂清洗晶体,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未结晶的物质。
5.干燥:将洗涤后的晶体在适当温度下进行干燥,以去除残留的溶剂和水分,使晶体完全干燥。
通过上述步骤,重结晶能够获得高纯度、高结晶度和单一相的晶体物质。
重结晶在化学、材料科学和制药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用于物质的分离纯化、晶体的制备和晶体学研究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重结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物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操作条件,以确保结晶成功和纯度的提高。
同时,重结晶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室操作的安全。
工业重结晶方法
工业重结晶方法
工业重结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电子、医药、食品等领域。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高压处理将溶液或熔体中的晶体重新结晶,从而得到纯度更高、晶体形态更规整的单晶或多晶。
工业重结晶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有溶剂结晶、熔融结晶、气相结晶、水热合成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物质和工艺需求,但其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即通过合适的条件使晶体重新排列形成更为理想的晶体结构。
工业重结晶方法的应用范围广泛,例如在制药工业中,通过重结晶可以获得更高纯度的活性成分,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功效;在电子行业中,通过重结晶可以制备更为完美的单晶硅,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在食品行业中,重结晶可以提高食品的口感和质量,延长其保质期等。
然而,工业重结晶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点,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溶剂、如何控制结晶速率和晶体尺寸等问题。
因此,未来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进来不断提高工业重结晶方法的效率和精度,以满足不断提升的工业化学需求。
- 1 -。
重结晶经验
重结晶原理: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是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若把固体溶解在热的溶剂中达到饱和,冷却时即由于溶解度降低,溶液变成过饱和而析出晶体。
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
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若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极小,则配成饱和溶液后被过滤除去),从而达到提纯目的。
利用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可以对含有杂质的化合物进行纯化。
所谓杂质是指含量较少的一些物质,它们包括不溶性的机械杂质和可溶性的杂质两类。
在实际操作中是先在加热情况下使被纯化的物质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饱和溶液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机械杂质,然后使滤液冷却,此时被纯化的物质已经是过饱和,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而对于可溶性杂质来说,远未达到饱和状态,仍留在母液中。
过滤使晶体与母液分离,便得到较纯净的晶体物质。
这种操作过程就叫做重结晶。
如果一次结晶达不到纯化的目的,可以进行第二次重结晶,有时甚至需要进行多次结晶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化合物。
重结晶纯化物质的重结晶操作1、筛选溶剂: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麦粒大小)待结晶物,加入0.5 mL根据上述规律所选择溶剂,加热沸腾几分钟,看溶质是否溶解。
若溶解,用自来水冲试管外测,看是否有晶体析出。
初学者常把不溶杂质当成待结晶物!如果长时间加热仍有不溶物,可以静置试管片刻并用冷水冷却试管(勿摇动)。
如果有物质在上层清液中析出,表示还可以增加一些溶解。
若稍微浑浊,表示溶剂溶解度太小;若没有任何变化,说明不溶的固体是一种东西,已溶物质又非常易溶,不易析出。
2、常规操作:在锥形瓶或圆底烧瓶中加入溶质和一定溶剂,装上球冷,加热10分钟,若仍有不溶物,继续从冷凝管上口补加溶剂至完全溶解再补加过量30%溶剂。
用折叠滤纸(折叠滤纸和三角漏斗要提前预热)趁热过滤入锥形瓶。
滤液自然冷却后用布氏漏斗抽滤(用滤液反过来冲洗锥形瓶!)。
如果物质在室温溶解度很小,滤饼可以用少量冷的溶剂淋洗(先撤掉减压,加少量溶剂润湿滤饼,再减压抽干。
高中化学三种结晶方法
高中化学三种结晶方法
高中化学中的三种结晶方法包括蒸发结晶、冷却结晶和重结晶。
1. 蒸发结晶:通过蒸发溶剂使溶液饱和析出晶体。
在蒸发过程中,随着溶剂的蒸发,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开始结晶析出。
这个方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如氯化钠。
2. 冷却结晶:通过降低温度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从而析出晶体。
这个方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如硝酸钾。
通过降低温度,溶质的溶解度减小,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质开始结晶析出。
3. 重结晶:通过多次结晶操作,使溶质得到提纯。
重结晶的方法包括热滤法和冰析法。
热滤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然后趁热过滤,使晶体留在滤纸上,而溶液则被回收到容器中。
冰析法是在冷却条件下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然后过滤,使晶体留在滤纸上,而溶液则被回收到容器中。
这三种结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物质的溶解性特点、物质的性质等因素。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得到一定形状的晶体。
重结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重结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 重结晶方法原则与“相似相溶“背道而驰,大极性的东西,用中等极性的溶剂结晶;小极性的东西,用大极性的溶剂。
这样,有一半以上的情况是适合的。
2. 溶剂筛选2.1 纯溶剂法:先试石油醚(正己烷),乙醚、乙酸乙酯、乙醇、水,再试:丙酮、甲醇、乙腈、苯、氯仿、乙酸、吡啶等。
如果还不行,就只好混合了。
2.2 混合溶剂法:用过量热的良溶剂溶解,加热,缓慢加入不良溶剂至有浑浊,静置冷却到析出固体。
实验室常用的配伍是乙酸乙酯和石油醚。
2.3 溶剂筛选操作方法: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麦粒大小)待结晶物,加入0.5mL根据上述规律所选择溶剂,加热沸腾几分钟,看溶质是否溶解。
若溶解,用自来水冲试管外测,看是否有晶体析出。
如果长时间加热仍有不溶物,可以静置试管片刻并用冷水冷却试管(勿摇动)。
如果有物质在上层清液中析出,表示还可以增加一些溶解。
若稍微浑浊,表示溶剂溶解度太小;若没有任何变化,说明不溶的固体是一种东西,已溶物质又非常易溶,不易析出。
3. 重结晶常规操作3.1加热法:在锥形瓶或圆底烧瓶中加入溶质和一定溶剂, 装上球冷, 加热10分钟,若仍有不溶物, 继续从冷凝管上口补加溶剂至完全溶解再补加过量30%溶剂。
滴加不良溶剂, 至出现混浊(必要的时候加入晶种)撤除加热, 自然冷却到室温(不要极速冷冻降温)或者更低阿温度,过滤得固体。
3.2 常温法:用可溶溶剂使固体正好溶解,再缓慢滴加不良溶剂, 至固体缓慢析出。
3.3减少溶剂降温法:用低沸点溶剂(常用的是乙醚)使固体刚溶解, 用水泵抽真空, 使溶剂缓慢减少,同时温度会降低, 固体慢慢析出。
3.4 用溶解度高的较低沸点溶剂溶解固体,然后加入溶解度低的较高沸点溶剂(固体此时尚未析出),在减压下旋干,溶解度高的溶剂由于沸点低首先蒸发出来,固体慢慢析出。
(例:二氯甲烷/正己烷)4.重结晶经验4.1 溶剂的沸点最好比被结晶物质的熔点低50℃。
否则易产生溶质液化分层现象。
简述重结晶的方法及具体操作
简述重结晶的方法及具体操作一、重结晶的方法重结晶是溶液中所含溶质在过饱和或过量状态时,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较小时采用的一种物质分离的方法。
重结晶法主要用于从溶液中结晶出固体。
操作时先加热,使溶液的温度达到沸点以上,再在热溶液中加入晶种,加热溶解后过滤,然后将滤液降温至室温。
析出晶体后,补足溶液至结晶析出完全,抽滤,洗涤,干燥,称量,即可得到产品。
一般采用两个重结晶的方法。
例如,在100份水中加入2~5g重晶,使晶体的沉淀完全,抽滤,用少量的水洗涤后,在80 ℃下烘干。
二、重结晶的操作过程1、自然冷却分层用较慢的冷却速度( 5分钟以上)将析出的母液进行分层。
(1)转底盘法:用三层漏斗夹住试样层,从一端放入热溶液中,经一定时间后将溶液放出。
使溶液由底部往上部移动,形成一个浓缩层;当该层厚度增大到一定值时,便不能继续向上移动,这时形成的便是固体。
如此反复多次,直到与母液分开为止。
(2)转圆盘法:用一个转底盘将热溶液夹住,在旋转圆盘的过程中,试样被带起到一定高度,溶液便逐渐浓缩。
上述两法可任选一种。
(3)摇动法:用手持玻棒在热溶液中轻轻地来回滚动,使母液均匀受热,待有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取出晶体,用水冲洗滤渣后再烘干。
当然,重结晶实验只是几种分离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不限于此,但本实验条件下用于粗盐的精制,及其它有关问题的解决。
另外,一般都利用热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故除上述条件外,有时也应注意热饱和溶液的浓度问题。
2、重结晶的原理当溶液中存在不挥发性杂质时,往往造成在一定温度下,不挥发性杂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可溶性杂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因此,溶液将从不挥发性杂质过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而可溶性杂质则不会析出,因此溶液就会达到饱和,不再析出晶体。
这种现象称为溶质的过饱和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过饱和度愈大,溶液中可以析出的晶体愈多;过饱和度愈小,晶体愈少。
如果结晶所需的热量大于可以从溶液中逸出的那部分热量,而温度又高于可以使溶质结晶的过饱和度时,还会发生“过饱和现象”,这时虽然加热到较高温度,仍不能析出晶体,这种情况叫做“过饱和”,溶液中可能析出的晶体就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首页 | 登录百科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添加到搜藏返回百度百科首页编辑词条重结晶重结晶(recrystallization)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
又称再结晶。
重结晶可以使不纯净的物质获得纯化,或使混合在一起的盐类彼此分离。
重结晶的效果与溶剂选择大有关系,最好选择对主要化合物是可溶性的,对杂质是微溶或不溶的溶剂,滤去杂质后,将溶液浓缩、冷却,即得纯制的物质。
混合在一起的两种盐类,如果它们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差别很大,例如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急剧增加,而温度升高对氯化钠溶解度影响很小。
则可在较高温度下将混合物溶液蒸发、浓缩,首先析出的是氯化钠晶体,除去氯化钠以后的母液在浓缩和冷却后,可得纯硝酸钾。
重结晶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才能获得较好的纯化效果。
结晶与重结晶知识集结晶在结晶和重结晶纯化化学试剂的操作中,溶剂的选择是关系到纯化质量和回收率的关键问题。
选择适宜的溶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选择的溶剂应不与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脂肪族卤代烃类化合物不宜用作碱性化合物结晶和重结晶的溶剂;醇类化合物不宜用作酯类化合物结晶和重结晶的溶剂,也不宜用作氨基酸盐酸盐结晶和重结晶的溶剂。
2. 选择的溶剂对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在热时应具有较大的溶解能力,而在较低温度时对欲纯化的化学试剂的溶解能力大大减小。
3. 选择的溶剂对欲纯化的化学试剂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或是溶解度甚大,在欲纯化的化学试剂结晶和重结晶时留在母液中,在结晶和重结晶时不随晶体一同析出;或是溶解度甚小,在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加热溶解时,很少在热溶剂溶解,在热过滤时被除去。
4. 选择的溶剂沸点不宜太高,以免该溶剂在结晶和重结晶时附着在晶体表面不容易除尽。
用于结晶和重结晶的常用溶剂有:水、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冰醋酸、二氧六环、四氯化碳、苯、石油醚等。
此外,甲苯、硝基甲烷、乙醚、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等也常使用。
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的溶解能力大,当找不到其它适用的溶剂时,可以试用。
但往往不易从溶剂中析出结晶,且沸点较高,晶体上吸附的溶剂不易除去,是其缺点。
乙醚虽是常用的溶剂,但是若有其它适用的溶剂时,最好不用乙醚,因为一方面由于乙醚易燃、易爆,使用时危险性特别大,应特别小心;另一方面由于乙醚易沿壁爬行挥发而使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在瓶壁上析出,以致影响结晶的纯度。
在选择溶剂时必须了解欲纯化的化学试剂的结构,因为溶质往往易溶于与其结构相近的溶剂中―“相似相溶”原理。
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而难溶于非极性溶剂中;相反,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而难溶于极性溶剂中。
这个溶解度的规律对实验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如:欲纯化的化学试剂是个非极性化合物,实验中已知其在异丙醇中的溶解度太小,异丙醇不宜作其结晶和重结晶的溶剂,这时一般不必再实验极性更强的溶剂,如甲醇、水等,应实验极性较小的溶剂,如丙酮、二氧六环、苯、石油醚等。
适用溶剂的最终选择,只能用试验的方法来决定。
下表可供选择溶剂时参考。
若不能选择出一种单一的溶剂对欲纯化的化学试剂进行结晶和重结晶,则可应用混合溶剂。
混合溶剂一般是由两种可以以任何比例互溶的溶剂组成,其中一种溶剂较易溶解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另一种溶剂较难溶解欲纯化的化学试剂。
一般常用的混合溶剂有:乙醇和水、乙醇和乙醚、乙醇和丙酮、乙醇和氯仿、二氧六环和水、乙醚和石油醚、氯仿和石油醚等等,最佳复合溶剂的选择必须通过预试验来确定。
重结晶技术众所周知,重结晶是有机合成中一项非常基本,但是又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原理简单、使用方便,但是真的要做好重结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尤其是溶剂的选择,以及在出现乳化现象时的处理等等都有很深的学问,这里转一个关于重结晶技术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原理: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是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若把固体溶解在热的溶剂中达到饱和,冷却时即由于溶解度降低,溶液变成过饱和而析出晶体。
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
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若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极小,则配成饱和溶液后被过滤除去),从而达到提纯目的。
2、关于可以应用重结晶法的讨论:假设一固体混合物由9.5克被提纯物A和0.5克杂质B组成,选择某溶剂进行重结晶,室温时A、B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分别为SA和SB,通常存在下列三种情况:(1)室温下杂质较易溶解(SB>SA)。
设在室温下SB=2.5克/100ml,SA=0. 5克/100ml,如果A在此沸腾溶剂中的溶解度为9.5克/100ml,则使用100ml溶剂即可使混合物在沸腾时全溶。
若将此滤液冷却至室温时可析出A9g(不考虑操作上的损失)而B仍留在母液中,A 损失很小,即被提纯物回收率达到94%。
如果A在此沸腾溶剂中的溶解度为47.5克/100ml,则只要使用20ml溶剂即可使混合物在沸腾时全溶,这时滤液可析出A9.4克,B仍可留在母液中,被提纯物的回收率高达99%。
由此可见,如果杂质在冷时的溶解度大而产物在冷时的溶解度小,或溶剂对产物的溶解性能随温度的变化大,这两方面都有利于提高回收率。
(2)杂质较难溶解(SB chang),回收率极大的降低。
(3)两者溶解度相等(SA=SB)。
设在室温下皆为2.5克/100ml,若也用100 ml溶剂重结晶,仍可得到纯A7克。
但如果这时杂质含量很多,则用重结晶分离产物就比较困难。
在A和B含量相等时,重结晶就不能用来分离产物了。
从上述讨论总可以看出,在任何情况下,杂志的含量过多都是不利的(杂质太多还会影响结晶速度,甚至妨碍结晶的生成)。
一般重结晶只适用于纯化杂质含量在5%以下的固体有机混合物。
3、选择溶剂的条件:(1)不与被提纯物质起化学反应(2)在较高温度时能溶解多量的被提纯物质;而在室温或更低温度时,只能溶解很少量的该种物质(3)对杂质的溶解非常大或者非常小(前一种情况是使杂质留在母液中不随被提纯物晶体一同析出;后一种情况是使杂质在热过滤时被滤去)(4)容易挥发(溶剂的沸点较低),易与结晶分离除去(5)能给出较好的晶体(6)无毒或毒性很小,便于操作(7)价廉易得(8)适当时候可以选用混合溶剂选择好溶剂后进行溶解:4、溶解通过试验结果或查阅溶解度数据计算被提取物所需溶剂的量,在将被提取物晶体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较需要量稍少的适宜溶剂,加热到微微沸腾一段时间后,若未完全溶解,可再添加溶剂,每次加溶剂后需再加热使溶液沸腾,直至被提取物晶体完全溶解(但应注意,在补加溶剂后,发现未溶解固体不减少,应考虑是不溶性杂质,此时就不要再补加溶剂,以免溶剂过量)。
注意事项:(1)溶剂量的多少,因同时考虑两个因素。
容极少则收率高,但可能给热过滤带来麻烦,并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容极多,显然会影响回收率。
故两者应综合考虑。
一般可比需要量多加20%左右的溶剂(有人认为一般可比需要量多20—100%的溶剂)。
(2)可以在溶剂沸点温度时溶解固体,但必须注意实际操作温度是多少,否则会因实际操作时,被提纯物晶体大量析出。
但对某些晶体析出不敏感的被提纯物,可考虑在溶剂沸点时溶解成饱和溶液,故因具体情况决定,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本次实验在100℃时配成饱和溶液,而热过滤操作温度不可能是100℃,可能是80℃?也可能是90℃?那么在考虑加多少溶剂时,应同时考虑热过滤的实际操作温度。
(3)为了避免溶剂挥发及可燃性溶剂着火或有毒溶剂中毒,应在锥形瓶上装置回流冷凝管,添加溶剂可从冷凝管的上端加入。
(4)若溶液中含有色杂质,则应加活性炭脱色,应特别注意活性炭的使用。
5、乗热过滤\\n(1)若为易燃溶剂,则应防止着火或防止溶剂挥发。
(2)应注意滤纸的折叠方法及操作要领(包括漏斗的预热、滤纸的热水润湿等);应洗净抽滤瓶,注意和滤纸的大小、滤纸的人润湿等操作,开始不要减压太甚,以免将滤纸抽破(在热溶剂中,滤纸强度大大下降)。
6、结晶(1)将滤液在室温或保温下静置使之缓缓冷却(如滤液已析出晶体,可加热使之溶解),析出晶体,再用冷水充分冷却。
必要时,可进一步用冰水或冰盐水等冷却(视具体情况而定,若使用的溶剂在冰水或冰盐水中能析出结晶,就不能采用此步骤)。
(2)有时由于滤液中有焦油状物质或胶状物存在,使结晶不易析出,或有时因形成过饱和溶液也不析出晶体,在这种情况下,可用玻棒摩擦器壁以形成粗糙面,使溶质分子成定向排列而形成结晶的过程较在平滑面上迅速和容易;或者投入晶种(同一物资的晶体,若无此物质的晶体,可用玻棒蘸一些溶液稍干后即会析出晶体),供给定型晶核,使晶体迅速形成。
(3)有时被提纯化合物呈油状析出,虽然该油状物经长时间静置或足够冷却后也可固化,但这样的固体往往含有较多的杂质(杂质在油状物中常较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其次,析出的固体中还包含一部分母液),纯度不高。
用大量溶剂稀释,虽可防止油状物生成,但将使产物大量损失。
这时可将析出油状物的溶液重新加热溶解,然后慢慢冷却。
一当油状物析出时便剧烈搅拌混合物,使油状物在均匀分散的状况下固化,但最好是重新选择溶剂,使其得到晶形产物。
7、抽气过滤(减压过滤)(1)装置中各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介绍。
(2)减压过滤程序介绍:剪裁合符规格的滤纸放入漏斗中→用少量溶剂润湿滤纸→开启水泵并关闭安全瓶上的活塞,将滤纸吸紧→打开安全瓶上的活塞,再关闭水泵→借助玻棒,将待分离物分批倒入漏斗中,并用少量滤液洗出粘附在容器上的晶体,一并倒入漏斗中→再次开启水泵并关闭安全瓶上的活塞进行减压过滤直至漏斗颈口无液滴为止→打开安全瓶上的活塞,再关闭水泵→用少量溶剂润湿晶体→再次开启水泵并关闭安全瓶上的活塞进行减压过滤直至漏斗颈口无液滴为止(必要时可用玻塞挤压晶体,此操作一般进行1—2次)。
如重结晶溶剂沸点较高,在用原溶剂至少洗涤一次后,可用低沸点的溶剂洗涤,使最后的结晶产物易于干燥(要注意该溶剂必须是能和第一种溶剂互溶而对晶体是不容或微溶的)。
抽滤所得母液若有用,可移至其它容器内,再作回收溶剂及纯度较低的产物。
8、结晶的干燥在测定熔点前,晶体必须充分干燥,否则测定的熔点会偏低。
固体干燥的方法很多,要根据重结晶所用溶剂及结晶的性质来选择:(1)空气凉干(不吸潮的低熔点物质在空气中干燥是最简单的干燥方法)。
(2)烘干(对空气和温度稳定的物质可在烘箱中干燥,烘箱温度应比被干燥物质的熔点低20—50℃。
(3)用滤纸吸干(此方法易将滤纸纤维污染到固体物上)(4)置于干燥器中干燥试验三重结晶提纯法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能熟练掌握用水、有机溶剂及混合溶剂重结晶纯化固体有机物质的各项具体的操作方法,其中包括以下几点:(1)样品的溶解,突出用易燃的有机溶剂时溶解样品应采用仪器装置及安会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