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地下气体及其特征

合集下载

水利工程施工 第六章 地下建筑工程

水利工程施工 第六章 地下建筑工程

2.2 爆破开挖轮廓控制
2.3 钻孔爆破循环作业
第六章地下建筑工程
一. 平洞与大断面洞室开挖-平洞/先拱后墙/先墙后拱/ 先加固后开挖 二. 新奥法施工与TBM-支护原理/支护形式/TBM 三. 案例:大型地下工程-奥林匹克地下体育场/那不勒 斯地铁/广州地铁 一.地下工程施工 1.特点 施工于地下,场地受限制,干扰大,施工组织 复 杂,安全问题突出,受不良地质条件影响极大 2.工作项目 洞室开挖,出渣,临时支撑,衬砌支护, 洞室灌浆,质量检查 3.危险 塌方,涌水,流砂,地热,有害气体
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顺序 钻孔爆破法开挖 (重点) 掘进机开挖 衬砌施工 喷锚支护 (难点) 地下工程施工辅助作业
1 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顺序
1.1 1.2 1.3 1.4 平洞施工工作面 平洞施工的程序 (重点) 大断面洞室的施工程序 竖井的施工程序 (难点)
二.围岩分类
根据洞室围岩性质,判断围岩是否稳定,确定山岩压力,提出支护设计 方案和确定施工方法。目前我国地下工程施工设计中经常采用的围岩分类主 要有六种: (1)水工技术规范中的围岩分类。SDJ 212—83 (水工建筑物地下工程施工技 术规范》围岩分类;SDJ134—84《水工隧洞设计规范》围岩分类。 (2)国家标准中的围岩分类。GBJ86—8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冶金、煤炭工业系统多采用该规范中围岩分类法。 (3)普氏分类法。普罗托奇雅可诺夫根据岩石坚固系数t和岩体弱化系数A,对 围岩进行分类,坚固岩体中大多采用普氏分类法。 (4)比耶涅夫斯基岩体地质力学分类。该分类法的优点是综合考虑岩石的单轴 抗压强度、RQD、节理状态、节理间距、地下水等五个综合因素,确定围岩 等级,再根据节理产状进行修正,最后确定将围岩分成五个等级,具有工程 意 (5)巴顿分类。挪威著名人士N.巴顿根据岩石质量对围岩进行定量评价、分类。 我国很多工程多采用巴顿围岩分类法。 (6)水电地下工程围岩分类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洞室围岩变形破坏基本类型、 形式、岩体完整性、岩石强度、岩体结构和地下水等综合因素影响,定性评 价围岩分类,然后再根据围岩稳定性及其变形破坏等有关要素指标对围岩进 行定量分类。不同的是对水文地质的影响考虑更进一步,对地下水渗透量、 涌水状态、压力水头值都深入研究。

1矿井空气

1矿井空气

1 矿井空气矿井的空气主要来自地面空气,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会发生一些物理、化学的变化,所以,矿井空气的组分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和地面空气都有较大的差异。

1.1矿井空气组分1.1.1地面空气组分地面空气是干空气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

干空气一般由以下几种主要气体混合而成。

其组分如表1-1 所示。

表1-l 地面干空气组分在混合气体中,除水蒸气外,还有尘埃和烟雾等杂质。

水蒸气的浓度随地区和季节而变化。

1.1.2矿井空气组分地面空气进入矿井后,因发生一些物理、化学的变化,使其组分发生较大变化。

1.1.2.1物理变化(1)气体混人:沼气、碳氧化合物、硫化氢、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等气体混入井下空气中。

(2)固体混入:井下各种作业所产生的微细矿尘、岩尘和其他杂尘悬浮在井下空气中。

(3)气象变化:主要由于井下空气的温度、气压和湿度的变化引起井下空气的体积和浓度变化。

井下空气物理变化的结果,不仅使井下空气成分种类增多,而且各种成分的浓度亦发生变化。

1.1.2.2化学变化(1)井下物质的氧化:煤、坑木、硫化物矿物等的氧化产生碳氧化合物、硫化物等气体。

(2)爆破作业:矿井内实施爆破作业,爆破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等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和数量与炸药的性质、爆炸条件及介质有关。

(3)井下火区:井下火区氧化和含硫矿物缓慢地氧化,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等。

(4)充电硐室电解:井下充电硐室充电过程中,液体电解产生氢气。

化学变化的结果,不仅使井下空气的成分种类和浓度发生变化,而且各种化学变化都要消耗空气中的氧气而产生二氧化碳,使井下空气中的氧含量削减,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综上所述,地面空气进入井下,由于发生一些物理、比学变化,使得空气组分发生变化,其组分种类通常包括:O2、CH4、CO2、CO、H S、S0 、N 、NO 、H 、NH 、水蒸气和浮尘等十几种。

井2 2 2 x 2 3下空气的主要成分见表1-2。

水文地质学 第6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水文地质学 第6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1、大气降水入渗机制
❖ “活塞式”入渗
—— 均匀砂土层
❖ “捷径式”下渗
t1
——空隙大小极悬殊
t2
活塞式与捷径式区别:
① 捷径式下渗,新水可以 超过老水,优先达含水 层;
② 捷径式下渗,不必包气 带达到饱和即可补给下 方含水层。
捷径式下渗图
6.1.1 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2、降水补给的影响因素 ▪ P = R + E +ΔS + G ▪ 气候因素(P,E):
④ 井孔灌注。
6.2 地下水的排泄
❖ 地下水排泄的研究包括: ▪ 排泄方式、排泄机制、影响因素、排泄量的确定
❖ 排泄方式: ▪ 泉(点状排泄) ▪ 向地表水体泄流(河流—线状)、向相邻含水层的排泄 ▪ 蒸发蒸腾(面状排泄) ▪ 人工排泄
❖ 前三种排泄方式称为径流排泄,与蒸发排泄的区别:
▪ 径流排泄—水分(盐分)呈液态排出,盐随水去 ▪ 蒸发排泄—水分呈气态排出,盐分积累下来,水去盐留
▪ 天然: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及相邻含水层的补给等 ▪ 人类活动有关的:灌溉水入渗、水库渗漏及人工回灌
6.1.1 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讨论:入渗机制?影响因素??补给量的确定???
1、大气降水入渗机制
▪ 包气带是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的枢纽,包气带的岩性结 构和含水量状况对降水人渗补给起着决定性作用
2、下寒武为隔水层,仅断层带局部 导水;中寒武是较好的含水层;上寒 武基本上可看作隔水层。
3、奥陶系厚层灰岩中,地表水系不 发育;泉数量不多而涌水量大,为110L/s,个别大于10L/s;大多出露于 与其他地层交接处,说明富水性强, 是本区最好的含水层。 4、个别地段的断裂带出露泉而流量为 1-10L/s,说明断层有一定导水能力。

矿井空气

矿井空气
主要危害:当空气中氢气浓度为4~74%时有爆炸危险.
主要来源:井下蓄电池充电时可放出氢气;有些中等变质的煤层中也有氢气涌出.
二,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安全浓度标准
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危害极大,因此,《规程》对常见有害气体的安全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
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最高容许浓度
有害气体名称
主要危害:硫化氢剧毒,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阻碍生物氧化过程,使人体缺氧.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较低时主要以腐蚀刺激作用为主,浓度较高时能引起人体迅速昏迷或死亡.0.005~0.01%,1~2小时后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0.015~0.02%
主要来源:有机物腐烂;含硫矿物的水解;矿物氧化和燃烧;从老空区和旧巷积水中放出.
卡他度分为:干卡他度,湿卡他度
干卡他度:反映了气温和风速对气候条件的影响,但没有反映空气湿度的影响.为了测出温度,湿度和风速三者的综合作用效果,
K d=41.868F/t W/m2
湿卡他度(Kw):是在卡他计贮液球上包裹上一层湿纱布时测得的卡他度,其实测和计算方法完全与干卡他度相同.
三,矿井气候条件的安全标准
二,衡量矿井气候条件的指标
1.干球温度干球温度是我国现行的评价矿井气候条件的指标之一.
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出矿井气候条件的好坏.指标比较简单,使用方便.但这个指标只反映了气温对矿井气候条件的影响,而没有反映出气候条件对人体热平衡的综合作用.
2.湿球温度
湿球温度这个指标可以反映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比干球温度要合理些.但这个指标仍没有反映风速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
.08%,40分钟引起头痛眩晕和恶心,0.32%,5~10分钟引起头痛,眩晕,30分钟引起昏迷,死亡.

呼图壁地下储气库构造气体地球化学特征

呼图壁地下储气库构造气体地球化学特征
1 区域概况
呼 图 壁 地 下 储 气 库 位 于 新 疆 昌 吉 州 呼 图 壁 县 ,地 理 位 置 处 于 天 山 北 麓 中 段 ,准 噶 尔 盆 地 南 缘(图 1),海拔 360~460m,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 74℃,年降水量 1829mm,年 蒸发量 1i9267mm(方伟等,2017)。研究区域位于呼图壁活动背斜,呼图壁背斜为 NWW 向展 布的长轴断背斜,长轴 40km,短轴 8km,两 翼 倾 角 6°~15°,在 地 表 表 现 为 一 轻 微 隆 起,地 下 7~8km 侏 罗 纪 煤 系 地 层 中 的 滑 脱 面 向 上 扩 展,形 成 断 坡,断 坡 顶 端 形 成 呼 图 壁 背 斜 (邓 起 东 等,1999)。呼图壁背斜形成于构造活动强度最大的喜马拉 雅运动 晚期,可能 为更新世以 来 约 1Ma(仵宗涛等,2017)。该背斜属于逆断裂扩展或断裂弯曲型背斜,控制背斜形成和发展 的逆 断裂仍处于地下 “盲”状态,断裂尚未抵达地表面(陈立春,2011)。呼 图壁背斜 作为 1个 极小 的构造单元,其 整 体 沉 降 幅 度 受 天 山 隆 升 的 构 造 背 景 影 响,储 气 库 库 区 的 整 体 沉 降 变 形 约 -3mm/a(李杰等,2016)。
1)中 国 地 震 局 地 壳 应 力 研 究 所 ,地 壳 动 力 学 重 点 实 验 室 ,北 京 100085 2)防 灾 科 技 学 院 ,三 河 065201
摘 要 动力加卸载过程中的断层气体运移和富集特征,是评价地 下 介 质 受 力 状 态 和 构 造 活 动 程
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呼图壁地下储气库为研究气体地球化学变化特征与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提供了
〔收 稿 日 期 〕 2018-02-11收 稿 ,2018-06-24改 回 。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 务 专 项 (ZDJ2017-27)和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41703009)

课件矿井通风PPT课件

课件矿井通风PPT课件

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m 撤人/处理
甲烷 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 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 必须停工/撤人/
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0%
采取措施/处理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 必须停止用电
瓦斯浓度达到1.0%时,
钻打眼
第一节 煤矿井下空气成分
四 井下空气成分容许浓度及超限处理
名称
浓度%
超限处理
停工区内瓦斯浓度达到3.0%, 必须在24h内封
不能立即处理
闭完毕。
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 瓦斯浓度达到1.0%时
严禁爆破
甲烷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 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积 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
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 中瓦斯浓度超过0.75%时
附近20m内必须 停工,撤人,断
第一节 煤矿井下空气成分
二 井下各种空气成分的来源
名称
来源
一氧化碳 爆破作业/火灾/沼气、煤尘爆炸/煤炭自燃
二氧化氮
爆破时产生的一种气体
二氧化硫 含硫煤层或岩层在空气中氧化自燃/在含 硫煤层中爆破时生成/煤岩体中放出
硫化氢 有机物的腐烂/含硫矿物的水解/爆破工作/ 从老空区和旧巷积水中放出等
第一节 煤矿井下空气成分
电,处理
必须立即查明原 因,进行处理
第一节 煤矿井下空气成分
五 矿井空气成分的检测 检测方法:人工检测和仪器自动检测; 1人工检测方法有取样化验分析法(即用气相色
谱仪或气体分析仪)和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仪
第一节 煤矿井下空气成分
五 矿井空气成分的检测 a气相色谱仪检测原理 气相色谱仪器以气体为流动相。当某一种被分析的多 组份混合样品被注入注样器且瞬间汽化以后,样品 由流动相气体载气所携带,经过装有固定相的色谱 柱时,由于组份分子与色谱柱内部固定相分子间要 发生吸附、脱附溶解等过程,那些性能结构相近的 组份,因各自的分子在两相间反复多次分配,发生 很大的分离效果,且由于每种样品组份吸附、脱附 的作用力不同,所反应的时间也不同,最终结果使 混合样品中的组份得到完全地分离。被分离的组份 顺序进入检测器系统,由检测器转换为电信号送至 记录仪或积分仪绘出色谱图。

第六章地下水形成作用

第六章地下水形成作用

B、岩浆岩、变质岩含钙矿物的风化溶解。
7、镁离子(Mg2+)
(1)特点:地下水中分布广,含量低,通常不作为地下水的主 要离子。 溶解度比Ca2+高,但一般含量比Ca2+低,这是因为 Mg2+容易被植物吸收,同时参与次生矿物的组成。

在富含铁镁矿物的超基性岩石发育地区,有时可以见 到含Mg2+高的地下水。
第六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
水质确定,水的用途:
工业原料,矿泉水,地下水元素的分散晕---找矿(盐矿,
油田及金属矿床)或污染源
研究角度:
水文地质学的分支——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内容是 地下水中化学元素分散、迁移与富集的规律。
不能从纯化学、孤立、静止地研究地下水的化学成
分及其形成,而必须从水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角度,揭 示地下水化学演变的内在依据及规律。
(2)来源: 白云岩、变质岩、基性岩浆岩(如辉石、橄榄石等)的 风化产物。如
(Mg, Fe)2SiO4十2H20十2C02→MgCO3十FeCO3十Si(OH)4 MgCO3十H20十CO2→ Mg2+十2HCO3-
三、地下水中的其它成分
1、次要离子:如 H+、Fe2+、Fe3+、Mn2+、NH4+、 OH-、N02-、NO3- 、CO32-、SiO32-及P043-等。 2、微量组分:Br、I、F、B、Sr等。 3、胶体:Fe(OH)3、A1(OH)3,及H2SiO3等。
变温带地温受气温的影响呈周期性的昼夜、季节和年变化。 随着深度的增加,变化幅度减小。 常温带:温度变化幅度趋于零的温度相对稳定深度带。 常温带的最大深度为30-40m,在气温变化较小的海洋性 气候地区,常温带深度较小,可为10m左右。

第一篇第六章流体力学基础知识

第一篇第六章流体力学基础知识

第六章流体力学基础知识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平衡和宏观运动规律,以及流体与所接触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学特点,用以分析解决工程设计和使用中的实用问题。

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流体的特征是具有流动性,即其抗剪和抗张的能力很小;无固定形状,随容器的形状而变化;在外力作用下其内部发生相对运动。

石油工业中处理的物料多数是流体。

运用流体力学的一般原理,研究设备中流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对生产过程的影响,为石油工业诸学科提供理论基础,这就是流体力学的主要内容。

例如,了解、研究流体速度、压力、密度等在设备内的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处于流体中的物体,如推动流体运动的部件(搅拌桨叶等),悬浮颗粒(或液滴、气泡)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研究流体运动的规律,首先需要了解影响流体运动的基本因素。

这既包括流体本身的属性,也包括能容纳并使其流动的设备(如管道、塔器、容器、换热器、泵、鼓风机、压缩机等)的特性。

因此,不同的流动问题受不同的复杂因素的支配。

本章仅对石油工业中常遇到的流体力学问题加以概括地说明。

第一节流体运动概述在石油工业生产中所处理的原料及产品,大多数是流体。

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制造产品时往往把它们依次输送到各设备内,进行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制成的产品又常需要输送到储罐内储存。

过程进行的好坏,动力的消耗及设备的投资都与流体的流动状态密切相关。

一、流体的物理属性流体的物理性质是流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内因。

对于流体运动有影响的物性,主要有密度、粘性、压缩性、表面张力等。

为了论述流体的上述宏观特性,这里先阐明流体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假定——流体是连续介质。

1、连续介质假定流体是由运动的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着相当大的空隙,大量分子作随机运动,因而导致流体的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是不连续的,而且具有随机性。

但在流体力学中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时,考察的是由大量分子所组成的流体质点的宏观运动规律,不着眼于个别分子的微观运动状况;注重的是整个设备(流场)范围内的变化,而不是分子平均自由程那样微小距离上的差异。

《水文地质学》第6章 盆地水动力和古水动力-xin

《水文地质学》第6章 盆地水动力和古水动力-xin

第6章地下水动力环境第一节基本概念1.静岩压力(lithostatic pressure)概念:静岩压力是指由上覆沉积物的基质和孔隙空间流体的总重量所引起的压力,也可称作上覆岩层压力。

静岩压力随上覆沉积物的增厚而加大,通常用pr =σ+p来表示。

即:静岩压力(pr )等于颗粒产生的有效压力(σ)与孔隙流体产生的流体压力(p)之和。

正是在有效压力的作用下,沉积物不断被压实而变得致密。

计算公式:pr =Hρrg式中pr————静岩压力H——上覆沉积物的厚度ρr————上覆沉积物的平均总体密度g——重力加速度2 静岩压力梯度概念:静岩压力梯度指当上覆沉积物每增加单位厚度时所增加的压力,用Pa/m 表示。

若上覆沉积物的平均总体密度为2.3×103Kg/m3,则静岩压力梯度为2.3×104Pa/m 。

3 静水压力(hydrostatic pressure )概念:静水压力是指由静水柱重量所引起的压力。

石油地质学中静水压力通常的含义是由“连通在地层孔隙中的水柱所产生的压力”。

计算公式:p w =H ρw g式中p w ——静水压力H——水覆水柱的高度p w ——水的密度g——重力加速度4 静水压力梯度概念:静水压力梯度是指当上覆水柱增加单位高度时所增加的压力,通常也用每增加1m水柱高时增加的压力,用Pa/m 单位表示。

若取水的密度取1×103Kg/m3,则静水压力梯度约为0.1×105Pa/m。

5 地层压力(formation pressure)概念:地层压力是指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里的流体上的压力,又称孔隙流体压力,或称孔隙压力如果孔隙中流体是水,则正常的地层压力等于静水压力值。

6 异常地层压力(abnormal pressure)概念:异常地层压力是指高于或低于静水压力值的地层压力.异常高压(surpressure):高于静水压力值的地层压力.异常低压(subpressure):低于静水压力值的地层压力.最初人们是从防止钻井事故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异常压力的,并常常把它看作是一种偶然的和特殊的地质现象。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第6章 采场岩层移动与控制关键层)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第6章  采场岩层移动与控制关键层)

煤矿绿色开采的内涵
• 煤矿绿色开采及绿色开采技术,在基本概念 上是从广义资源的角度上来认识和对待煤、 瓦斯、水、土地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各种资 源。
基本出发点:从开采的角度防止或尽可能减 轻开采煤炭对环境和其他资源的不良影响; 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 会效益。
煤矿绿色开采的特点之一
• 从广义资源的角度论,在矿区范围内的煤 炭、地下水、煤层内所涵的瓦斯、土地、 煤矸石以及在煤层附近的其他矿床都应该 是经营这个矿区的开发对象,都应该被加 以利用。
从而形成采场覆岩移动的“横三区”与“竖三 带”。
沿走向剖面,测点先向采空区方向移动,然后 又转向工作面推进方向移动,最后基本恢复到 原来位置。
图6-9
开采后上覆岩层沿走向方向 水平与垂直移动轨迹图
沿倾向剖面,测点基本上沿着与层面成垂 直的方向向下移动。
图6-10 观测点在沿煤层倾斜剖面上的移动
1.采动覆岩移动破坏的分带
大量的观测表明,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采空 区情况下,根据采空区覆岩破坏程度,可以分为 “三带”,即: 冒落带 “两带”或“导水裂隙 裂隙带 带” 弯曲下沉带(整体移动带)
2.覆岩内部岩体移动特征
图6-8
上覆岩层移动实测曲线
根据岩层移动特点,将上覆岩层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划 分三个区:即 A-煤壁支撑影响区;B-离层区;C- 重新压实区。
第二节
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
一、关键层的概念
• 采场老顶岩层“砌体梁”结构模型是针对
开采过程中的矿山压力控制而提出来的。 • 1996年,在采场老顶岩层“砌体梁”理论 基础上,钱鸣高院士提出了岩层控制的关 键层理论。 • 关键层理论提出目的:研究开采层状矿体 中厚硬岩层对岩层中节理裂隙的分布、对 瓦斯抽放、对突水防治以及对开采沉陷控 制等的影响。因此它是绿色采矿的基础理 论之一。

第六章热液矿床各论(地下水热液矿床)

第六章热液矿床各论(地下水热液矿床)

第六章热液矿床各论三地下水热液矿床(一)概述一、1、地下水热液矿床:与岩浆活动无直接关系,在地壳浅部和表层的地热异常区,由地热或地热增温率导致的岩层内同生水或循环地下水活动性增强,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形成的含矿溶液,称为地下水含矿热液,当地下水含矿热液运移到有利构造和围岩中,通过充填和交代的成矿方式形成的矿床称为地下水热液矿床。

2、工业意义:主要金属矿产有Pb、Zn、Hg、Sb、As、Au、Ag、U、Ni、Mo等;非金属矿产有水晶、冰洲石、石棉、蛇纹石、重晶石等,有些矿床可以称为大型、超大型矿床(MVT 型铅锌矿床、贵州万山汞矿床)(二)地下水含矿热液的形成作用1、侧分泌作用:热液可能是大气降水、原生水、或结晶时的释放水。

热液流经围岩时,成矿组份从附近围岩中析出进入热液,形成含矿气水热液,矿质被热液带到附近有利空间沉淀成矿。

2、压实热液作用:岩石在压实过程中,岩层中的孔隙水受压而被释放出来。

如原为海相沉积物在成岩、压实过程中,可释放出以卤化物为主的热卤水。

在这些热液的作用下,可形成后生的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如某些泥质岩中的铅锌矿脉可能是这种成因造成的。

3、下渗水环流热液作用:下渗水沿断裂、裂隙带循环,通过加温,使围岩中有用组份活化转移,进入热液,并在有利的岩性条件下富集。

4、热泉堆积作用:一般发生在年轻和正在进行矿化的地区。

热泉水基本上是大气降水,一般含有较高的Hg、As、F等元素,随着温度下降,有用组分沉淀堆积可形成矿床,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汞矿床就是一例。

(三)地下水热液矿床的特征其总体特征与岩浆热液矿床大体相似,但还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矿床及其附近一般无岩浆岩体出露,即使有,也与矿床无直接直接关系;(2)矿化明显受一定地层、岩性(岩相)控制,矿床常产于一定层位中,矿体常集中在某些岩性段:ⅰ)海相、泻湖相碳酸盐岩(多与白云质碳酸盐岩和礁相杂岩);ⅱ)红色碎屑岩系中的浅色带及接触带;ⅲ)黑色页岩;(3)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主要是褶皱、断裂、裂隙、及岩层的层间构造带,矿体多为两向至三向延长过渡的凸镜状、囊状或脉状矿体,在空间上沿一定层位呈带状分布;(4)矿石成分简单,与围岩成分基本相似,金属矿物常为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辉锑矿、辰砂、雄黄、雌黄、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等,矿物颗粒较大,并呈带状分布,有时晶体生长完好;(5)围岩蚀变弱,主要为低温蚀变,如硅化、碳酸盐化、粘土化、重晶石化等;(6)成矿温压低(T50-200℃,P<3×107-5×107Pa,D<1.5km),同位素变化大(δ34S 变化范围-12.2-+36.1‰),矿石年龄可大于围岩,也可小于围岩。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气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气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气体一、气体的定义与性质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流动并迅速扩散。

在常温常压下,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小,因此气体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可压缩性。

二、气体的分类1. 按照来源分类:- 自然界气体:如大气中的氧气、氮气等。

- 人造气体:如工业生产中的合成气、笑气等。

2. 按照化学性质分类:- 单质气体:如氢气、氧气、氯气等。

- 化合物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 混合物气体:如空气,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

三、气体的物理性质1. 体积与压力:- 气体体积:气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 气体压力: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撞击力。

2. 温度与密度:- 气体温度:衡量气体分子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气体密度:单位体积内气体的质量。

3. 气体的扩散与溶解:- 扩散:不同种类气体相互接触时,分子会自发地混合。

- 溶解:气体分子在液体中的分散过程。

四、气体的化学性质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气体获得电子的能力。

- 还原:气体失去电子的能力。

2. 酸碱性:- 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氯化氢等。

- 碱性气体:如氨气等。

3. 反应活性:- 气体的反应活性受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影响。

五、气体的实验室制备1. 制备方法:- 物理方法:如加热、压缩等。

- 化学方法:如化学反应产生气体。

2. 收集方法:- 水置换法:利用气体不溶于水的性质收集气体。

- 空气置换法:利用气体的密度差异收集气体。

六、气体的储存与运输1. 储存方法:- 压缩气体:将气体压缩至高压容器中储存。

- 液化气体:通过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使气体转变为液态储存。

2. 运输方法:- 管道输送:适用于长距离、大规模的气体运输。

- 罐车运输:适用于小规模或短途的气体运输。

七、气体的应用1. 工业应用:- 氧气用于钢铁冶炼、医疗急救等。

-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化工原料等。

2. 医疗应用:- 氧气用于治疗缺氧症状。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知识
点整理
本文档整理了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的知识点。

知识点一:物质的三态
-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三态转化:固体熔化成液体叫熔化,液体凝固成固体叫凝固,液体蒸发成气体叫蒸发,气体凝结成液体叫凝结,液体凝固成固体叫冷凝,气体熔化成液体叫液化。

知识点二:空气的组成
- 空气是由氧气、氮气、水蒸气和其他气体组成的。

- 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大约为1/5,氮气的比例大约为4/5。

知识点三:空气的性质
- 空气具有质量和体积。

- 空气可以被压缩和膨胀。

- 空气可以传导声音和电力,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导声性。

- 空气可以对物体产生浮力。

知识点四:氧气的作用
- 氧气是人们呼吸的空气成分之一,维持生命活动。

-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使物体燃烧变得旺盛。

- 氧气可以帮助物体进行腐蚀,损坏物体。

以上是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拓展培训-认识矿井中气体-

拓展培训-认识矿井中气体-
领导行业 传播科技
领导行业 传播科技
四、灾变后的气体
所谓灾变后的气体,就是指煤矿井下的可燃性气体,在经燃烧或爆炸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 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氧气、甲烷、氢气、水蒸气和重烃气体
领导行业 传播科技
领导行业 传播科技
五、气体定律
1、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当温度不变时,一定量气体的体积和它的压力成反比。 2、盖.吕萨克定律:当压力不变时,一定量的气体的体积与绝对温度成正比。 3、查理定律:当体积不变时,一定量气体的压力与绝对温度成正比。 4、化合体积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气体体积间之比,以及生成的气体体 积之比皆为简单整数比。 5、亚佛加得罗定律:在温度和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所有相等体积的气体均含有相同的摩尔数。 6、道尔顿分压定律:互不起化学反应的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压力之和。 7、格雷思定律:不同气体的扩散速度是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升重1.251克,对空气比重为0.967微溶于 水。不助燃不供人呼吸,一般情况下对人无害。但在废巷道或火区密闭区,可能积有大量的 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使氧气量相对减少,可使人因缺氧而窒息。
氩气与氮气相同也是惰性气体,它和任何物质都不起化学作用。分析含量与氮气计算在一起。
领导行业 传播科技
领导行业 传播科技
领导行业 传播科技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升重1.429克,对空气比重为1.105微溶于水。 煤矿井下工必须有充足的氧气供给,氧气含量的降低会使人感到不适,甚至窒息死亡。根据 煤矿安全规程第100条规定: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得低于20%。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略有酸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升重1.977克,对空气比重为 1.519,易溶于水。不燃烧、不助燃。二氧化碳对人的呼吸起刺激作用,空气中其含量大时, 使人产生中度,会引起缺氧症。

氮气 地下体积

氮气 地下体积

氮气地下体积氮气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占据了大气的约78%。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空气中。

虽然氮气在地球大气中的体积较大,但它在地下的存在形式却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应用。

地下氮气主要存在于土壤和岩石中的气孔中,以及地下水中的溶解气体形式。

土壤中的氮气主要来自于大气中的氮气通过微生物的固氮作用转化而来。

固氮作用是指某些微生物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或硝酸盐的过程。

这些微生物通过与植物共生或寄生的方式,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

地下水中的氮气主要来自于大气中的氮气通过降水的形式进入地下水中。

当降水渗入土壤或岩石中时,会与土壤颗粒或岩石表面的气孔相接触,氮气会溶解在水中形成溶解气体。

这些溶解气体会随着地下水的流动而被输送到不同的地理位置,对地下水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地下氮气的存在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地下氮气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氮气,将其转化为蛋白质等有机物质,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其次,地下氮气的存在还能影响土壤的肥力和质量。

土壤中的氮气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增加土壤的肥力。

此外,地下氮气的存在还能影响地下水的质量。

过量的氮气会导致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除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地下氮气还有一些特殊的应用。

例如,在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氮气常被用作保护气体,用于保护易受氧化或易燃物质。

此外,氮气还可以用于制造氮气冷冻器和液氮冷冻器,用于冷冻和冷藏食品等物品。

地下氮气虽然在地球大气中占据了很大的体积,但在地下的存在形式却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应用。

地下氮气通过固氮作用和溶解形式,为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养分和影响。

同时,地下氮气也有一些特殊的应用,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

对于地下氮气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利用地下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非煤矿山员工安全知识读本组—矿井空气及气候条件

非煤矿山员工安全知识读本组—矿井空气及气候条件

非煤矿山员工安全知识读本组—矿井空气及气候条件1.井下空气矿井空气来源于地面空气,地面空气主要由氧、氮、二氧化碳等气体所组成,其中氧气占20.%%,氮气占79.00%,二氧化碳占0.04%,此外还有微量稀有气体、水蒸气、灰尘和微生物等。

地面空气进人矿井后,当其成分与地面空气成分相同或近似,符合安全卫生标准时,称为矿内新鲜空气。

由于井下生产过程,产生了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使矿内空气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

其表现为: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并混入了矿尘和有毒有害气体(如C0,N02、H2S,S02等),空气的温度、湿度和压力也发生了变化等。

这种充满在矿内巷道中的各种气体、矿尘和杂质的混合物,统称为矿内污浊空气。

矿内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氮和二氧化碳。

而氮为惰性气体,在井下变化很小。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规定,矿内空气中含氧量不得低于20%;有人工作或可能有人到达的井巷,二氧化碳不得大于0.5%,总回风流中,二氧化碳不超过1%。

2.矿内气候条件1)矿内空气的湿度、含湿量矿内空气与地面空气一样,都是由于空气和水蒸气混合而成的湿空气,衡量矿内空气所含水蒸气量的参数有湿度和含湿量。

影响湿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第一,地面湿度季节的变化。

阴雨季节湿度较大;夏季相对湿度较低,但气温较高,绝对湿度较大;冬季相对湿度较大,但气温较低,绝对湿度并不太高。

地面湿度除受季节影响外,还与地理位置有关。

第二,当矿井涌水量较大或滴水较多,由于水珠易于蒸发,则井下比较潮湿。

矿井湿度变化规律为:冬天地面空气温度较低,相对湿度高,进人矿井后,温度不断升高,相对湿度不断下降,沿途不断吸收井壁水分,于是出现在进风段空气干燥现象。

夏天则相反,地面空气温度高,相对湿度低,进人矿井后,温度逐渐降低,相对湿度不断升高,可能出现过饱和状态,致使其中部分水蒸气凝结成水珠,进风段显得很潮湿。

这就是人们所见进风段冬干夏湿的现象。

当然,在进风段有滴水时,即使是冬天仍是潮湿的。

井下空气

井下空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井下空气于地面空气,地面空气主要由氧、氮、二氧化碳等气体所组成,其中氧气占20.96%,氮气占79.00%,二氧化碳占0.04%,此外还有微量稀有气体、水蒸气、灰尘和微生物等。

地面空气进入矿井后,当其成分与地面空气成分相同或近似,符合安全卫生标准时,称为矿内新鲜空气。

由于井下生产过程产生了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使矿内空气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

其表现为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并混入了矿尘和有毒有害气体(如CO、NO2、H2S、SO2 等),空气的温度、湿度和压力也发生了变化等。

这种充满在矿内巷道中的各种气体、矿尘和杂质的混合物,统称为矿内污浊空气。

矿内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氮和二氧化碳。

而氮为惰性气体,在井下变化很小。

一、氧(O2)氧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相对密度为1.11。

氧能与很多元素起氧化反应,能帮助物质燃烧和供人和动物呼吸,是空气中不可缺少的气体。

当氧与其他元素化合时,一般是发生放热反应,放热量决定于参与反应物质的量和成分,而与反应速度无关。

当反应速度缓慢时,所放出的热量往往被周围物质所吸收,而无显著的热力变化现象。

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过程所需的氧量,取决于人的体质、神经与肌肉的紧张程度。

休息时需氧量为0. 25L/min,工作和行走时为1~3L/min。

空气中的氧减少了,人们的呼吸就会感到困难,严重时会因缺氧而死亡。

当空气中的氧减少到17%时,人们从事紧张的工作会感到心跳和呼吸困难;氧减少到15%时,会失去劳动能力;减少到10%~12% 时,会失去理智,时间稍长对生命就有严重威胁;到6%~9%时,会失去知觉,若不急救就会死亡。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规定,矿内空气中含氧量不得低于20%。

二、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相对密度为1.52,是一种较重的气体,很难与空气均匀混合,故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时,带动了氡的迁移。
氡的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6.2 氡气及其特性
6. 氡与地震
地震孕育是与地壳活动紧密联系。震源体、区域构造活动场中 应力的积累会导致岩土的变形与破坏(首先,弹性变形,然后微 破裂,最张望发展到宏观破裂并发生地震)。 岩土的变形不仅会改变介质的受力状态,而且还会引起岩土空 隙的变化,水流条件的改变,可引起岩土中氡射气量变化,引起 水-岩相互作用发生变化,同时,浓度不等的氡水间发生混合。 岩土变形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促使岩石破裂而发生振动, 振动又进一步促进岩土的射气作用,甚至可能促使深部物质上涌, 把深部的氡带到浅部的含水层来。
放射成因
放射性元素衰变生成
火山喷发成因 火山喷发物带出
He,Ar等 CO2 , CO , NH3 , NH4 , Cl , HCl , Cl2,S,N2等
6.1 地下气体的成因与组成
2、同一种气体具有多种成因
水中H2的浓度,一般是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但在较大的地震前表 现出几倍至几十倍于下沉背景的起伏,异常是非常显著的。 H2的动态 不稳定,但随着井深的增大其相对起伏幅度变弱。 CO2的来源多样。地下水中的CO2溶解度较高,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 大,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正常情况下,井水中CO2的动态也不平稳, 但随着井孔深度的增大起伏相对变小,震前的CO2异常多表现为上升型 异常。 H2S是地下水中的常见气体,尤其是较深层封闭的含水层中。 H2S的 化学性质活泼,易溶于水,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H4是深层地下水中可见的气体,特别是赋存于油气田中,一般认为 CH4是生物化学成因的气体。
第六章 地下气体及其特征
6.1 地下气体的成因与组成 6.2 氡气及其特征 6.3 汞气及其特征
6.2 氡气及其特性
1. Rn的物理化学特性
Rn是无色、无臭的惰性气体,原子序数为86,比重 0.0096g/cm3,是Ra衰变的产物。 Rn自身也衰变,其半衰期为3.825天。
2. Rn的射气特性
含有Ra的岩石,具有向周围空间扩散氡气的能力,这种能 力称为岩石的射气作用。
6.1 地下气体的成因与组成
2. 二氧化碳(CO2)
来源:
大气——但含量较低,工业化城区含量高。
生物——土壤有机质残骸的发酵作用与植物的呼吸作用 变质——地球深部高温高压下变质生成:
400℃ CaCO3======CaO+CO2
人为——工业发展造成(温室效应) 作用:
地下水中CO2越多,其溶解碳酸盐岩和对结晶岩进行风化作用的能
第六章 地下气体及其特征
6.1 地下气体的成因与组成 6.2 氡气及其特征 6.3 汞气及其特征
6.1 地下气体的成因与组成
地下气体是多种气体的混合气体。地壳中最为常
见的气体有N2,O2,CO2,Ar,H2,He,CH4,H2S
等。
一、气体存在形式: 赋存与活动于岩土空隙中 地下水中的气体 有时吸附于固体颗粒表面 有的以包裹体形式赋存于矿物晶体骨架之间
6.3 汞气及其特性
汞蒸气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可以沿着地壳中的破碎带 与岩石中的空隙向四周扩散,形成汞气晕。因此,断裂带 特别是深大断裂带上,无论在岩土还是地下水中汞的含量 明显偏高。 汞化合物在地下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加上岩土颗粒对汞 有较强的吸附力,因此地下水中汞的含量很低,每升水中 只含零点几μg至几μg,常称为超微量元素。
正常动态产生明显影响。采用氡射气(溶解氡、逸出氡)作 为地震前兆观测项目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第六章 地下气体及其特征
6.1 地下气体的成因与组成 6.2 氡气及其特征 6.3 汞气及其特征
6.3 汞气及其特性
一、汞(Hg)的基本性质
一般情况下呈液态存在的金属元素。它在门捷列夫元素 周期表中的序数为第80,原子量为200.59。 汞的密度为13.59g/cm3,熔点为-38.87℃,沸点为 356.58℃,即-38.87℃下呈固态,356.58℃下呈气态。 汞蒸气是单原子分子(Hg),汞在化合物中表现为0, +1,+2三种价态,互相间保持如下平衡关系:
三、地下水中的气体成分
1. 氧(O2)、氮(N2)
(1)来源:
O2 主要来源于大气; N2 三个来源:大气、生物成因、变质成因。
(2)判别:
O2与N2共存---来源于大气并处于氧化环境 N2单独存在---来源于大气并处于还原环境 大气中惰性气体(Ar, Kr, Xe)与N2的比值: (Ar, Kr, Xe)/ N2 = 0.0118,则N2是大气起源 (Ar, Kr, Xe)/ N2 < 0.0118,则N2有生物或变质起源
6.2 氡气及其特性
岩石的射气作用可用三个参数来说明:
射气强度:1克岩石在1秒钟内析出的自由氡射气量。
射气能力:1克岩石在其建立放射平衡( Ra与Rn之间) 的时间内析出的总射气量。 在岩石的空隙中,氡以自由氡、吸附氡、封闭氡等形 式存在。所以,总射气量包括以上几种。 射气系数:在单位时间内,析出到岩石空隙中的自由 氡量与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形成的总射气量的比值。 不同的 岩石其射气系数不同,如下表:
6.2 氡气及其特性
不同类型岩石的射气系数
土壤类型 泥炭土 灰化土 中粒灰化砂质粘土 砂质粘黑土 砂质灰黑土 红土 Kra 0.53 0.24---0.36 0.18 0.40 0.22 0.47---0.62
不同类型岩石的射气系数
岩石类型 片麻岩和花岗片麻岩 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 花岗伟晶岩 石英斑岩 粗面流纹岩 样品数 13 11 2 2 27 Kmin 0.20 0.05 - - - Kmax 0.26 0.24 - - - K平均 0.22 0.17 0.28 0.04 0.15
随着水温度升高,氡的溶解系数减小。所以,相同条件下,冷水含氡量 高于热水。 此外,氡溶解系数随矿化度升高而减小。
6.2 氡气及其特性
4. 氡的积累与衰变
当地下水与岩石接触后,岩石中镭衰变所产生的氡便开始在水
中积累。水中氡的积累浓度由公式Ct = Cmax ·(1-e―λt ) 决定。
Ct :水与岩石接触,经历t时间后水中氡的浓度(Bg/L); Cmax:岩石提供的最大氡浓度(Bg/L); t :水与岩石接触的时间(天); λ:氡的衰变常数= 0.1813天; e :自然对数的底; 1-e―λt : 氡的积累函数.
当深层水沿井筒向运移时,由于温度与压力等变化,部分溶 解气将转化成游离气,到井水面,可向大气释放,因此可以在井 口利用适当的集气装置收集气样后进行测试。
二、气体迁移形式:
赋存与活动于岩土空隙中
地下水中的气体
有时吸附于固体颗粒表面 有的以包裹体形式赋存于矿物晶体骨架之间
6.1 地下气体的成因与组成
力越强。
6.1 地下气体的成因与组成
3. 硫化氢(H2S)、甲烷(CH4)
H2S来源:
硫酸盐还原:
硫化矿物分解: 火山喷发 H2S和CH4的存在表明还原环境 。
H2S一般出现在深层地下水中,油田水中含量很高,常以此作为寻
找石油的间接标志。
6.1 地下气体的成因与组成
三、 地下气体基本特性
1、不同成因的气体具有不同的组成特征
6.2 氡气及其特性
(3)水的携带作用:由于氡溶解于水中,因而地下水就成为
氡射气迁移的载体,其运动速度往往比扩散作用快得多。 (4)伴生气体的压力作用:氡是一种微量气体元素,在大多
数情况下,可在其它浓度大的土壤气体如O2 、 N2 、 CO2扩散
压力的推动下进行迁移。 (5)地热作用:由于地热梯度的存在,气体在向冷的部位迁
6.2 氡气及其特性
氡的衰变规律公式: Ct = Co ·e―λt
Ct : t 天后,水中氡的浓度;
Co : 水脱离岩石时的氡的浓度; e―λt : 氡的衰变函数值。
t
e―λt
5
10
15
20
25
30
40
50
0.4039 0.1632 0.0659 0.0266 0.0108 0.0043 0.0007 0.0001
6.1 地下气体的成因与组成
地下水中气体的存在形式:
可以在地下水中以溶解气形式存在,随地下水的运动而 流动;也可以游离气形式独立存在,且可相互转化。
地下水与地下气之间,一般处于不断溶解与不断逸出的状态平衡之 中,这一平衡取决于所处的温度与压力条件。 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溶解度降低,即地下水中的气 体将由水中分离出来,有条件时会逸出水面;但环境压力升高时气体 的溶解度升高,即水中游离的气体或大气中的气体,将会进一步被溶 解于水中,使水中气体的含量升高。
火 成 岩
沉 积 岩
石英岩 砂岩 泥质岩 泥灰岩 灰岩
8 14 5 4 19
0.13 0.01 - - 0.01
0.30 0.12 - - 0.25
0.20 0.11 0.21 0.13 0.11
6.2 氡气及其特性
3. 氡的溶解特性
氡可溶于水中,在地下水中,主要以溶解氡和气氡的形式存在。
氡在液体中的浓度( Rn液/V液)与气体中的浓度( Rn气/V气)成
成因类型 大气成因 生物成因 化学成因 生成的作用 大气圈中的空气渗入地下而生 主要气体成分 N2,O2为主 CH4 , CO2 , H2S ,重烃, N2 , H2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与矿物盐类而生 等 CO2,H2S,H2,CH4,CO ,N2,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生成 HCl,HF,NH3,SO2等 岩石在常温常压下化学反应生成 Cl,S,CO2等
迁移的主要形式。
6.2 氡气及其特性
氡的迁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作用:
(1)扩散作用:氡射气的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向浓度小的方向 移动。氡在岩石中的扩散取决于岩石的空隙度、透水性、湿度、 结构、温度等。当上述条件或某些条件改变,氡射气的扩散性 必然发生改变。 (2)对流作用:在氡射气的迁移作用中,对流作用仅次于扩 散作用。当岩层中存在着压力差时,氡射气可从压力高的部位 向压力低的部位迁移。因此,氡射气从深部向地表迁移主要靠 对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