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静女》教案设计
《静女》优秀教学设计(7篇)
《静女》优秀教学设计(7篇)《静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分析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掌握《静女》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吸收有益的成份。
教学重点理清诗歌的。
叙事情节,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分析,学习《静女》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布置任务单;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诗意导入由荷尔德林的诗“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导入,引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学生感受诗歌魅力,走进《诗经》。
诗意导入,渲染诗歌魅力。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欲望。
活动一:温故知新走进《诗经》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存诗305篇。
2、按表现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学生回顾《诗经》常识。
普及《诗经》知识点。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活动二:诵读涵咏感知诗意1、听范读、学生自由朗读2、字音、字义、通假字讲解3、全诗梳理理解字词,疏通诗歌大意。
教师明确知识要点让学生了解《静女》的基本内容。
活动三:品读鉴赏探寻诗情1、《静女》描绘了几个镜头?明确:相约、相赠、相悦2、《静女》刻画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明确:女子:娴静美丽、活泼可爱……男子:憨厚淳朴、痴情有爱……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细节和心理描写;(3)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4、归纳主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讨理解《静女》,探寻诗情。
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静女》让学生走进《静女》,真正感受诗歌。
《静女》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
《静女》公开课教案(7篇)
《静女》公开课教案(7篇)《静女》语文教案篇一本教案尝试构建自主互动创新的课堂结构,探索语文传统课堂教学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古诗文教学新模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静女》,进一步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赋和比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
◆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氛围。
学生以“话剧”形式,再现情诗含蓄、朦胧、蕴藉的意境,引起同学情感共鸣。
以小组自主研究和讨论为辅。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投影仪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红箫茅草柳树与月亮模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滚滚红尘中不衰的话题。
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
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
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氓》讲的是爱情悲剧。
悲剧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关,但也与女子的盲目轻率,不够庄重失去理智不无关系。
可贵的是,这个女子已经觉醒,虽然伤害已经造成,但总比一错再错,死到临头仍浑不觉死要强得多。
飞蛾扑火的故事是不值得赞美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静女》,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二、整体感知《邶风静女》:1、学生齐读诗歌,教师疏通字词:俟:(sì)等待。
娈(luán):美好。
怿(yì):喜爱。
荑(tí):茅草芽。
洵(xún):诚然,实在。
其: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说”通“悦”。
“归”通“馈”,赠送。
2、学生自由朗读,背诵全诗。
3、师:《静女》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甲:《静女》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一次令人心跳的甜蜜约会,表现了男青年对女友的一往情深。
诗经二首教案静女
诗经二首教案静女教案标题:诗经二首教案 - 静女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诗经》中的两首诗歌《静女》的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请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古代的宫廷,身边环绕着美丽的花园和宫殿。
2. 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你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他们会有怎样的生活和情感?探究: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首《静女》中的诗歌。
2. 背景介绍: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所研究的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包括作者、创作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3.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要素,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 学生讨论:学生们可以就诗歌中的某个情节、意象或者修辞手法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观点。
拓展:1.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就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口头表达,可以通过小组展示、班级讨论等形式进行。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或者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总结:1. 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讨论和表达,总结他们对《静女》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们可以思考这两首诗歌对他们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将其中的情感和思想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评估:1. 学生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和个人表达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品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包括短文或者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教学资源:1. 《诗经》中的《静女》两首诗歌的文本。
2. 相关的背景材料和文学鉴赏资料。
3. 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的记录工具。
4. 学生写作作品的评估表格。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诗经》中的诗歌进行研究和鉴赏,拓宽他们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可以尝试将《静女》中的情感和思想运用到其他文学作品中进行比较和对比,培养他们的文学批判能力。
《诗经·静女》教案
《诗经·静女》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诗经·静女》,使学生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诗经·静女》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经·静女》的字词解释。
2. 《诗经·静女》的文学特点及意义。
3. 品味《诗经·静女》中的美。
三、教学难点:1. 《诗经·静女》的古文翻译。
2. 理解《诗经·静女》中所蕴含的古代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诗经·静女》的字词、句式、文学特点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经·静女》的内涵、意境等。
3. 诵读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经·静女》的韵律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诗经·静女》:解释字词,翻译诗句,分析诗歌结构、意境等。
3.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探讨《诗经·静女》的内涵、主题及艺术特色。
4. 诵读指导:教学生正确朗读《诗经·静女》,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推荐相关阅读资料。
六、课后作业:1. 熟读《诗经·静女》,理解诗歌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3. 调查身边同学对《诗经》的了解程度,汇总结果,提出建议。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诵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诗经·静女》的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诗经二首静女教案
诗经二首静女教案【导语】《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前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其中《静女》是《诗经》中的一首爱情之诗,表达了静女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本文以《静女》这首诗为基础,设计了一节课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教学目标】1. 了解《静女》这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2. 理解并分析《静女》这首诗的语言、结构和意境;3.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1. 学习《静女》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2. 分析《静女》这首诗的语言、结构和意境。
【教学准备】1. 《诗经》;2. 课件。
【教学过程】Step 1 环境营造(5分钟)准备一段轻柔的音乐,让学生放松身心,进入诗歌的世界。
Step 2 引入课题(5分钟)1. 展示《静女》这首诗的全文,让学生感受一下这首诗的韵味;2.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谈谈他们对《静女》这个题目的猜测。
Step 3 了解背景(10分钟)1. 通过导师讲解的方式介绍《静女》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2. 引导学生回答背景问题,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Step 4 分析诗的内容(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静女》这首诗的内容展开讨论,寻找诗中一些关键词汇;2. 整理发言: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整理成文,然后在课上发言;3. 全班讨论:通过小组发言的方式,梳理《静女》这首诗的内容。
Step 5 分析诗的语言、结构和意境(20分钟)1. 导师讲解:通过PPT展示的方式,导师讲解《静女》这首诗的语言、结构和意境,引导学生思考;2. 学生练习: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静女》这首诗中的一些典型的语言、结构和意境,并给出解释;3. 学生展示: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展示,并与全班讨论。
Step 6 欣赏诗的音乐表演(10分钟)1. 选取一段古琴演奏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2. 学生分组,自行选择节拍模仿古琴演奏,模仿《静女》的意境来表演;3. 选取一两个小组进行展示。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章节名称:第一章《静女采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静女采薇》全文。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静女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学生能够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静女采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1. 《静女采薇》的诗意理解和背诵。
2. 《诗经》的文化背景知识。
教学难点:1. 《静女采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 《诗经》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诗经》相关资料。
3. 《静女采薇》全文打印。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激发学生对《诗经》的兴趣。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静女采薇》全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讲解《静女采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教师分析《静女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静女其姝”、“采薇采薇”等,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三、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静女采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静女采薇》的诗意和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静女采薇》的理解和记忆。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静女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薇亦作止”、“曰归曰归”等,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三、拓展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其他《诗经》中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诗经》的多样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经》诗歌,并简要介绍其内容和特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静女采薇》的诗意和修辞手法,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诗经》的美丽。
《静女》教案设计
《静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静女》诗歌;(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女友的真挚感情,理解真爱的内涵;(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注重感情的美好与纯洁;(3)学会珍惜身边的人,用心去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情感理解;3.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3. 诗歌的审美鉴赏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原文和注释;2.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展示《静女》诗歌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景物描写;(2)激发兴趣:提问学生对爱情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真谛。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2)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 教师讲解:(1)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经历;(2)解析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修辞手法;(3)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诗歌鉴赏练习;(2)选取几首类似风格的诗歌,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珍惜身边的人。
7. 作业布置:(1)背诵《静女》诗歌;(2)写一篇关于爱情主题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静女》教案
《静女》教案第一篇:《静女》教案《诗经》二首《静女》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3、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大家的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了很多的诗歌,而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其实,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了《诗经》,大家还记得哪些诗歌是出自《诗经》的吗?(《采薇》、《关雎》、《蒹葭》,课件出示重点诗句)今天我们也将学习《诗经》中另外两首诗歌,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经》。
二、介绍《诗经》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
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铺陈(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联想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 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为“四书” 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三、导入《静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静女教案《静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静女教案《静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勤劳的小编沉默帮家人们收集的6篇《静女》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静女》教学设计篇一学生分析:一般特征: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朦胧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
入门能力: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审美力,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一首情节跳跃、人物朦胧的诗歌;由于《诗经》年代久远,阅读上会有一定困难,幸好诗歌篇幅短小,借助注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
学习风格:学生对于爱情的话题会有发表意见的热情,所以本课的学习不宜教师讲授,而用讨论法来研究人物形象、了解诗歌特点。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2、欣赏纯洁健康的爱情。
三、知识与技能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2、积累文言字词;3、理解诗歌的主旨,读懂人物形象;4、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和诗歌叙事的跳跃性。
二、过程与方法1、朗读感知课文;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3、在探究中了解“诗无达诂”的诗歌特点。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多角度理解诗歌;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情节的跳跃性和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经》;梳理文意。
1、介绍《诗经》。
(略)2、听朗读,纠正字词读音。
3、据课文注解梳理文意。
4、请学生整理字词。
再朗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分析人物性格: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1、探讨男主角的形象。
学生讨论交流。
(参考:“搔首踟蹰”,心急难耐,又无计可施,是个憨厚淳朴的小伙子。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个痴情的小伙子。
)2、探讨女主角的形象。
(1)讨论:为什么女主角“爱而不见”?这使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女子?(参考: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有“迟到”的内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让读者琢磨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暇想。
《诗经·静女》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诗经·静女》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静女》全文。
(2)理解《诗经·静女》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经·静女》。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爱情的美好纯洁。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诗经·静女》。
(2)理解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古代词汇的理解。
(2)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和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诗经》中的爱情诗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经·静女》。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
5.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诗经·静女》的基本内容,了解了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学生朗读《诗经·静女》。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 深入探讨(1)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讨论诗歌在爱情主题上的表现。
3.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练习。
(2)教师点评并指导。
4.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了《诗经·静女》,掌握了诗歌的鉴赏方法。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经·静女》。
《静女》公开课教案3篇
《静女》公开课教案3篇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把握《诗经》的根本学问。
2、积存文言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娴熟背诵。
3、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共性鲜亮的人物形象。
4、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把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合作探究,情感沟通,理解文意,分析形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了解古人真挚的爱情,陶冶高尚的情操;2、初步培育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1、把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共性鲜亮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共性鲜亮的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模糊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并且他们已具备肯定的阅读审美力。
由于《诗经》年月长远,阅读上会有肯定困难,但诗歌篇幅短小,借助解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
依据本诗的特点,主要采纳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和争论法。
讲授是为了开启学生思维,让学生对诗中的文言学问点有清楚的熟悉。
通过反复诵读,培育学生的语感,熟识课文内容。
提问和争论使师生互动,激发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到达本课的教学目的。
另外为了与高考内容接轨,在教学中特意设计了与课文学习相关的高考考点链接,以及高考古诗文考题题型练习,让学生既能把握本课学习内容,又对高考学问点考察内容及题型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一、导语:(幻灯片出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同学们知道以上诗句分别出自哪首诗吗?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关雎》写的是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行得的惆怅,迷惘;《采葛》写出了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中的两首氓静女诗篇;(2)理解两首诗篇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和寓意;(3)分析两首诗篇在《诗经》中的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篇;(2)学会欣赏《诗经》中的优秀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关注人性、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篇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2. 两首诗篇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和寓意;3. 两首诗篇在《诗经》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诗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2. 诗篇寓意深刻的内涵解读;3.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诗篇所传达的价值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两首诗篇的深入研究,了解诗篇的背景、作者、语言特点等;2. 学生准备:预习两首诗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文化常识;3. 教学资源:PPT、教材、参考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经》的地位和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篇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篇,体会语言美;(2)学生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解读诗篇中的字词和句子;(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课堂讲解,解答疑难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诗篇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和寓意;(3)教师讲解两首诗篇在《诗经》中的地位和影响。
4.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与两首诗篇相关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寓意;(3)全班交流,分享案例分析心得。
5.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朗读两首诗篇,体会语言美;(2)学生表演诗篇中的场景,感受诗篇的魅力;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静女》优秀教学设计 3篇
《静女》优秀教学设计篇9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和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4.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5.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1.感受《静女》表现的感情以及所表达的爱情共性。
2.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
三、教学难点1.《诗经》的艺术特色。
2.《静女》人物艺术形象的把握。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三种主要的情感:亲情、友情和爱情。
爱情,在不同的时代是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爱情的古老诗歌——《静女》,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二)温故知新——《诗经》师:上课前,老师有叫同学们预习课文。
那现在请同学们告诉老师《静女》是出自哪里的?生:《诗经》。
师:我们以前就接触过《诗经》,现在一起来复习一下《诗经》的有关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选集。
内容分类:“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赋(铺陈)、比(比喻)、兴(起兴)。
两者统称为“诗经六义”。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三)整体感知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并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二二式节奏,如:静女/其姝)、重音、情感。
2.矫正读音,播放课文录音。
3.全班齐读课文。
4.提示学生自学诗歌中的文言字词。
(四)小组合作探究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朱熹说《邶风静女》是“淫奔期会之诗”。
思考:《静女》是“思无邪”还是“淫奔期会之诗”?(提示:可从主题、地点、人物、细节等方面进行探讨)1.从主题、地点、人物进行探究主题:约会(“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地点:城隅(“俟我于城隅”)人物:静女和“我”2.从静女和“我”的形象进行探究静女的形象:美丽文雅、聪明调皮(娴静可爱、顽皮活泼、小鸟依人)。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2. 教材版本:人教版3. 学科领域:语文4. 课时安排:2课时5. 教学对象:八年级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静女》诗;(2)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静女》诗;(2)理解诗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中古代词汇的理解;(2)诗中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及两首《静女》诗的作者;(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中的古代词汇;(3)学生思考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中的意境,想象画面;(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的欣赏感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
五、课后作业1. 抄写两首《静女》诗,注意字词的正确书写;2. 结合诗中的意境,创作一幅画作,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3.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分析,下周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学生在字词书写、画作创作、诗歌欣赏分析等方面的完成情况。
《诗经·静女》教案
《诗经·静女》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诗经·静女》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诗经》的起源、作者、篇目和特点强调《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关注《诗经·静女》的主题和情感表达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诗经》的背景和特点利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诗经·静女》的主题和情感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对《诗经·静女》的理解和感受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诗经·静女》的诗意和意境分析《诗经·静女》的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2.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诗经·静女》的诗句和词语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节奏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逐句解析诗句和词语利用比喻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修辞运用对比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节奏第三章:文化背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经·静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诗经·静女》在古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3.2 教学内容介绍《诗经·静女》所属的时期和地域特点分析古代社会中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探讨《诗经·静女》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诗经·静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利用图片展示法,展示古代社会的生活场景和风俗习惯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经·静女》在古代社会中的具体应用第四章:情感理解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诗经·静女》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理解《诗经·静女》中的爱情主题4.2 教学内容分析《诗经·静女》中的情感描写和情感变化探讨《诗经·静女》中的爱情主题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诗经·静女》中汲取情感智慧和审美启示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分析《诗经·静女》中的情感描写和情感变化利用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情感运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对《诗经·静女》的情感理解和审美体验第五章:创意表达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创意表达的方式,展示对《诗经·静女》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创意表达方式展示对《诗经·静女》的理解和感受提供多种创意表达的方式和技巧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表达作品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创意表达的方式和技巧利用示范法,展示创意表达的示例运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合作完成创意表达作品第六章:比较研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比较研究,深入理解《诗经·静女》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6.2 教学内容选取其他《诗经》中的爱情诗进行比较分析《诗经·静女》在表达爱情方面的独特之处探讨《诗经·静女》与其他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6.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诗歌的表达方式利用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运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比较研究的成果第七章:实践拓展7.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所学的《诗经·静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7.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诗经·静女》中的情感智慧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提供实践拓展的活动建议和指导鼓励学生分享实践拓展的成果和体验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实践拓展的活动建议和指导利用示范法,展示实践拓展的示例运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合作完成实践拓展的活动第八章:评价与反馈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8.2 教学内容提供评价标准和反馈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8.3 教学方法利用自评表和互评表,收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评价和反馈的结果和改进建议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9.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诗经·静女》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提出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建议9.3 教学方法运用讨论法,提出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建议第十章:课后作业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诗经·静女》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10.2 教学内容布置与《诗经·静女》相关的课后作业提供作业指导和完成建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10.3 教学方法采用布置法,布置与《诗经·静女》相关的课后作业利用问答法,提供作业指导和完成建议运用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诗经·静女》的兴趣。
《静女》教案设计
《静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静女》诗;(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3)分析诗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爱情、生活的热爱和追求;(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内容的准确把握;(2)诗中典故和生僻词语的理解;(3)诗的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领悟;(2)作者情感的表达和时代背景的了解;(3)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徐再思及其作品《静女》;(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结合诗文注释,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3)让学生思考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的结构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1)让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诗歌进行评价;(3)教师示范鉴赏,为学生提供参考。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爱情、生活的热爱和追求;(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表现;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诗文的背诵、词语理解和诗句赏析等情况;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在单元测试中的成绩,了解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文内容、注释和图片等;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诗歌鉴赏资料,帮助学生拓展视野;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诗人徐再思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简介。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中的两首诗歌;(2)理解《诗经》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3)分析《诗经》两首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经》两首诗歌;(2)学会欣赏《诗经》中的韵律美、形象美和情感美;(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的魅力,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2)理解《诗经》中描绘的氓静女形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学会从诗歌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中的两首诗歌;2. 理解《诗经》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3. 分析《诗经》两首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经》的语言特点和韵律美;2. 氓静女形象的分析与解读;3. 《诗经》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经》文本、注释、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诗经》中的两首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信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和重要性;1.2 引导学生关注《诗经》中的氓静女形象。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2.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4.1 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歌中的情感美;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文化传承5.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诗经》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5.2 学生思考如何将《诗经》的智慧应用于现代生活。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6.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7. 作业布置7.1 学生抄写并背诵两首诗歌;7.2 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
静女教案(通用5篇)
静女教案(通用5篇)静女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培养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中的作用的能力。
2、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诵读,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难点:通过分析《静女》中赋、比、兴的用法,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__。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在流行歌当中现在爱情大多是通过歌唱出来的,如“爱你没商量”、“死了都、、、要爱”等等。
同样是爱情,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就是选自《诗经》的《静女》。
二、《诗经》介绍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
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提示: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三、课文解读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字音:踟蹰、(chí chú)姝、(shū) 俟、(sì) 彤、(tóng)管、炜、(wěi)洵、(xún)归、(kuì)荑、(tí)说怿、(yì)娈、(lu án) (播放PPT)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的节奏:提示: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
《诗经·两首氓静女》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诗经》的背景及文学价值。
激发学生对《诗经·两首氓静女》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简介《诗经》的起源、编撰时间及特点。
阐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引出本课将要学习的《诗经·两首氓静女》。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章:《诗经·两首氓静女》诗文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诗经·两首氓静女》的诗意。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情感表达。
2.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诗经·两首氓静女》的诗文。
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探讨诗中的主题思想及情感表达。
2.3 教学方法:采用逐句讲解、讨论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三章:诗中的氓与静女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氓”与“静女”的形象。
分析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3.2 教学内容:分析诗中“氓”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探讨“静女”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寓意。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四章:诗中的爱情主题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爱情主题。
分析诗中爱情主题的表现手法。
4.2 教学内容:探讨诗中所表现的爱情故事及其特点。
分析诗中爱情主题的表达手法。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5.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诗经》其他作品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提出与《诗经》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拓展学习。
5.3 教学方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六章:对比分析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经·两首氓静女》。
6.2 教学内容:将《诗经·两首氓静女》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
分析不同诗歌之间的相似之处与差异。
6.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比较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七章:诗歌创作与欣赏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两首《静女》教案设计
诗经两首《静女》教案设计一、教材简析
本篇选于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4课。
二、学生分析
学生为高一同学。
对语文学科整体兴趣浓厚,学科基础较扎实。
三、设计理念
依据新课程标准,立足文本,以学生为本,注重基础知识,以互动方法促进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四、教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目标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字词,熟记通假字
3、理解诗歌含意,并熟练背诵
4、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六、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含意,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体会诗歌中主人公甜蜜的爱情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素材
八、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特色
(一)新课导入,引起兴趣
从古到今,爱情就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古今中外有许多感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及文学作品,同学们能不能列举出你印象最深的爱情诗句呢?
列举: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几千年来的诗歌,我们仍可以感受到诗歌情感的炽热,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静女》,体味诗歌中古老而又年轻的爱情。
【多媒体出示课题】
(二)介绍《诗经》体制
1、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又叫《诗三百》或《诗》,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歌多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章法上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3、风雅颂和赋比兴合起来称为诗经六义。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喻他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三)朗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重音,情感,二二式节奏。
如:静女/其姝
2、矫正读音,归纳通假字,疏通课文
3、全班齐读课文
(四) 分析诠释,质疑问难
1、大家刚刚读了课文,哪位同学说说,这首诗歌写了是什么内容?
——青年男女约会
2、从那里看出他们在约会呢?
——静女其姝,俟我于诚隅
3、那这对青年男女是不是第一次约会阿?为什么呢?
——不是;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女孩子故意隐藏起来,让男孩子找不到他,可见他们感情应该很深厚。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女孩子放牧时会摘些野草给男孩子,说明他们见面之前就已经是情人了。
(五)合作研读,探讨分析
这首诗歌男女主人公形象鲜明,大家讨论一下,你所感受到的静女和男子的形象。
——讨论,发言,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能反映主人公性格的诗句。
(六)总结板书
1、青年之急
女:美丽、聪明、调皮男:憨厚、痴情
2、青年之恋
3、青年之诚
(七)课外拓展,走进生活
1、把《静女》改写为现代诗
2、背诵课文及通假字
《诗经两首·静女》归纳练习题一、通假字
1.爱而不见爱:见:
2.说怿女美说:
女
3.自牧归荑归:
4.匪女之为美匪:女:
二、实词
1.静女其姝静女:
其姝:
2.俟我于城隅俟:
城隅:
3.搔首踟蹰踟蹰:
4. 静女其娈娈:
5. 贻我彤管贻:
6. 彤管有炜彤管:
炜:
7. 说怿女美说怿:
8. 自牧归荑牧:荑:
9. 洵美且异洵:
三、翻译全诗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译: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译: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译: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译: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译: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
《诗经两首·静女》归纳练习答案一、通假字
1.爱而不见爱:通“薆”隐藏,遮掩。
见:通“现”,出现。
一说是看见。
2.说怿女美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女:通“汝“,你。
3.自牧归荑归:通“馈”,赠送。
4.匪女之为美匪:通“非”。
女:通“汝“,你。
二、实词
1.静女其姝静女:文雅的姑娘。
其姝:姝,美丽。
其,形容词词头。
下面“静女其娈”的“其”
用法相同。
2.俟我于城隅俟:等待,等候。
城隅:城上的角楼。
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3.搔首踟蹰踟蹰: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4. 静女其娈娈:美好。
5. 贻我彤管贻:赠送。
6. 彤管有炜彤管:红色的管萧。
管,有人说是茅草。
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7. 说怿女美说怿:喜爱。
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8. 自牧归荑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荑:初生的茅草。
9. 洵美且异洵:的确,确实。
三、翻译全诗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译:美丽姑娘真可爱,她约我到城头来。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译: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译: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只小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译: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译: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