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民俗文化。人生礼俗

(2010-02-05 21:42:23)

转载

标签:

杂谈

心有宁兮

民俗,从广义上说,是指民众的风俗习惯。“风者,气也;俗者,习也”,“人居此地,习以成性,谓之俗焉。风有厚薄,俗有淳浇。明王之化,当移风使之雅,易俗使之正。是以上之化下,亦为之风焉;民习而行,亦为之俗焉” (刘昼《刘子新论·风俗章》)。总而言之,民俗是指由人类创造、使用、传承的全民文化,它是国情的重要构成部分。

宜昌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水道东连荆汉,西通巴蜀;陆路南接三湘,北往襄阳。本是著名的商埠,所辖的5县(秭归县、远安县、兴山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3市(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5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又分布于鄂渝交界的长江两岸,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15万余人,为汉族和土家族、回族、苗族、满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因此宜昌民俗不仅具有浓厚的楚、巴遗风和汉、土色彩,还具有强烈的多元性和流变性。尤其是解放以后,社会生活、经济状况、政治运动、自然环境等条件发生了极大变化,加以党和政府提倡移风易俗,民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有了许多变革和变化。

一、人生礼俗

人从呱呱坠地到颐养天年,要经历几个成长和生活的关键阶段。在这几个阶段,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以便昭示亲属和社会。这些仪式,都有一套特定的礼仪,习惯通称人生礼俗。它是民间礼仪习俗的一部分。

人的一生至少有四大礼仪:婚嫁礼、诞生礼、生日礼、丧葬礼。简称婚、生、寿、丧。这四大礼仪被看做是人生的四件大喜事,举行每项礼仪都隆重;其中又以婚嫁礼和丧葬礼尤为复杂和讲究。

婚嫁礼婚嫁礼是最热闹、喜庆、隆重和多变的。因为婚姻可以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使家族繁衍。宜昌同各地一样,在解放以前,婚姻的大权完全掌握在男女双方的父母手中,即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上至王公显族、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均依例举行,决不马虎。一般均要经过纳采(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姓名、生日、合八字)、纳吉(送订婚彩礼)、纳征(送聘礼)、请期(认定结婚日期)、迎亲(举行婚礼)等“六礼”;这是我国自周代以来就确立的婚姻礼仪程序,只是各地及具体族户人家在具体操办中其形式各有增减而已。就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宜昌婚嫁礼仪所保存的古俗较为完备、复杂。

宜昌将“迎亲”叫“娶新姑娘”。宜昌自古以来其礼仪就有:迎亲、接亲、伴郎(陪十兄弟)、伴娘(陪十姊妹)、吹亲、哭嫁、送亲、回煞、摆

下马宴、迎轿、摆阵、合席、吃合酒、开席、升花、迎菜、敬福酒、给利是钱、谢席、接纳、拜天地、揭盖头、闹洞房、抢床、交鈅匙、圆房、亮红、传菜、喝茶、拜姑娘、见大小、回门、吃回门酒、谢媒、省亲、住满月等繁复程序。这其中固然不免有封建、显摆等旧俗,但也有符合现代卫生和优生等合理要求的部分。例如:汉族女子在出嫁前开脸(即用线拔除脸上的汗毛)、同姓不纳婚,婚嫁出五服(即同血缘不通婚);迎亲日忌见红(即新娘子来例假)等。在宜昌的土家族迎亲中,其送情郎西兰卡普、陪十姐妹、哭嫁、背亲、抢床等民俗流传至今,成为婚嫁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宜昌的文艺工作者将这一“原生态民俗”搬上舞台剧《土里巴人》,使创作和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

解放后,宜昌封建包办婚姻的陋习被彻底废除。男女自由恋爱、自主婚姻。虽然还有许多民众,尤其是山区民众仍盛行传统式婚礼,但大多婚嫁的礼仪比以往简单多了;有的连名称也悄然改为“结婚庆典”或者“婚庆” 了。为了使婚庆浪漫、幽默风趣,礼仪中增添了当事人介绍恋爱经过、单位领导证婚等过去不曾有的程序;喝交杯酒、甚至当众拥抱、接吻等过去忌讳的场景也视为开放的标志和嬉闹的乐趣。诚然,宜昌还有以西式婚礼在教堂举行的。

诞生礼生儿育女是人生的又一件大事,它关系到家族的兴旺延续,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在旧中国,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需要大量劳力,战乱频繁也亟需军队生源。故添丁进口被摆到显赫位置。“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强调此意,成为婚生的一大戒律。宜昌民间,长期存在

生殖器崇拜和求子拜佛等宗教信仰以及重男轻女的封建习俗;时至今日,或多或少仍有孑遗。

在宜昌,诞生礼实际从孩子出生以前就开始了。有的乡村还流行催生礼,亲戚朋友得知将要临盆的消息以后,早早地就送来小孩所用的衣服、被褥以及产妇所需的米、面、鸡、蛋等滋补物品。

小孩出生的当天,要鸣放鞭炮,要给亲友把信、报喜、送红蛋;这习俗流传至今也屡屡可见。为了表示对小孩的重视,还依次为小孩举行洗三(即小孩出生的第三天用艾蒿熬水给孩子洗澡以辟邪求吉) 、洗九、送祝米、排八字、取名、记庚帖、做满月、剃胎头、做百日、出窝、抓周等礼仪活动。做百日时,一般要置办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如今妇女生育多在医院,小孩出生即沐浴或游泳,洗三、洗九等旧俗早已废弃。

对小孩的关注,最重要的是成年礼。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女子十八岁行加笄礼,一般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主持,宣布其所取的字号,并祝贺他们告别少年,步入成年。小孩直到举行了成年礼,才能独立参加社交活动,为家族和社会所接纳。有的地方,不单独举行成年礼,而以结婚标志进入成年。

解放以后,诞生礼已经渐渐地不太时兴了。但为小孩做满月或做百天在民间还仍然较盛行。青年男女都不再取字号,仅极少数喜爱书画或诗词的学人用用而已。上世纪90年代,宜昌各中学在教育部的通知下又开始推行集体成人仪式。

生日礼生日礼是指过生日的礼仪,又称“做生” 、“做寿” 。宜昌的旧俗是中青年一般不得做寿,要过了四十岁才做,这与现在青年人重视过生日大相径庭。解放以前,过生日一般不仅重视的是老者,而且看重整十的年头,并沿袭“男做虚,女做实”的惯例。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六十周岁,因为刚好满一轮干支纪年的轮回,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同时,花甲又为一生中第6个本命年,逢此寿诞,几乎人人都要宴请宾客的,以寄托企求长寿、健康、吉祥的愿望。尚有几个特别的年龄,七十七、八十八、九十九岁分别被称为“喜寿”、“米寿”、“白寿”,一般也会特别庆贺的,家庭中的晚辈要向老者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类的祝词。过生一般在家庭置办,偶尔也有到餐馆备酒宴的,称为“吃寿面”。如今新潮流行,西风东来,有青年人已用唱《生日快乐》歌曲、吹蜡烛、吃“生日蛋糕”取代;更有以送鲜花、贺卡、巧克力或发电子邮件祝贺的。在宜昌,寿诞中也有特别禁忌的。例如“男不做三,女不做四” ,即男人不做三十岁,女人不做四十岁的生日;还有就是三十六岁、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被视为年龄中的几道“坎”。民间向有“人人有个三十六,不是祸来就是福”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 的说法。岁数忌言七十三、八十四,其说与孔孟二圣的终年有关。传说孔子是七十三岁死的,孟子是八十四岁死的。因此人们以为这两个岁数是人生的一大关口;连圣人都难以逃避的,一般人更不用提了,所以都很忌讳。至于三十六岁的说法,则与本命年禁忌有关。如今,在这几个忌年也流行做生了,为的是避凶趋吉,以求顺利度过这几道年龄的关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