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作用强度和死亡情况,初步评价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毒效应特征、靶器官、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和对 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3.为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研究和其它毒理学试验的接触剂量设计、观察指标选择 提供依据。4.为探讨毒作用机制提供初步资料。 30. 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1. 毒性反应与人近似、2. 易于饲养管理、3. 试验操作较简单的动物种属,4. 优先选 择容易得到、5. 价格较低廉的品系。 31. 染毒途径 (尽量模拟人接触受试物的途径和方式,且考虑化学物的性质和用途)① 经口(胃肠道)染毒: 灌胃、喂饲、吞咽胶囊② 经呼吸道染毒③ 经皮肤染毒④ 注射染毒 32. 中毒效应观察:① 中毒表现 ② 体重③ 死亡和死亡时间 ④ 病理检查和其它指标 33. LD50 在新药评价的意义(1)LD50 可用于评价药物对机体的毒性大小。比较不同药物毒性的大小,可标准 化药物毒作用强度。LD50 越大,其对机体的毒性越小,反之亦然。(2)计算药物的治疗指数、药效剂量和 毒性剂量的距离。(3)为重复给药毒理学试验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4)比较不同接触途径的 LD50 值, 获得生物利用度信息。(5)推测人类致死剂量和中毒体征,为临床毒副反应的监测提供线索。 34. LD50 的局限性(1)LD50 值在新药或化学物评价时能提供的有效信息较少,仅反映急性致死性毒性大小, 实用性有限。(2)LD50 值波动性很大,性别、年龄、环境条件都能够对 LD50 的大小产生影响。(3)人和 动物的药物敏感性差别很大。(4)经典急性毒性试验消耗的动物数量大。(5)新药开发在很多情况仅需 要粗略估计急性毒性,不必给出 LD50 的精确数据。 35. 短期重复剂量毒性:指实验动物或人连续接触外源化学物 14~30 天所产生的中毒效应。 36. 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 toxicity)指实验动物或人连续较长期(约为 1/10 的生命周期)接触外源化学物出 现的中毒效应。 37.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指实验动物长期接触外源化学物出现的毒性效应。
后欧洲、日本、台湾沙利度胺—短肢畸形儿 52. 母体毒性与发育毒性关系:1.母体毒性和致畸作用在一定暴露水平下都不出现。2.母体毒性和胚胎毒性同时
出现。3.有母体毒性,无致畸作用。4.无母体毒性,有致畸作用。
第九章
53. 管理毒理学:是将毒理学的原理、技术和研究成果应用于外源化学物的管理以防止外源化学物对人体健康 和环境产生潜在危害的学科。范围:1.收集、处理和评价流行病学和实验毒理学数据。2.利用毒理学对外源 化学物毒作用规律的研究成果,进行保护健康和环境的决策。支持发展标准测试方案和新测试方法,促进 决策程序的科学化。
第七章
41. 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指能引起动物和人类肿瘤、增加其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化学物 42. 化学致癌作用(chemical carcinogensis):化学致癌物在体内引起肿瘤的过程 43. 化学致癌作用过程:1.引发阶段 2. 促长阶段(最佳预防期)3. 进展阶段 44. 化学致癌物分类:1.遗传毒性致癌物:直接致癌物 :不经过代谢活化就具有活性、前致癌物 :必须经过代
无害。 10. 毒性参数包括上限参数(急性毒性试验中以死亡为终点的各项参数)和下限参数(急性、短期、亚慢性和
慢性毒性试验获得的观察到有害作用最低水平、最大无有害作用剂量)。1. 致死剂量(1)绝对致死剂量或 浓度(LD100 或 LC100)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2)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 (LD50 或 LC50)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剂量或浓度。(3)最小致死剂量(MLD,LD01 或 MLC, LC01)指在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4)最大非致死剂量或浓度 (MTD 或 LD0)指在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3. 研究方法(一)实验研究:体内外试验(二)人群调查 :1. 流行病学调查 2. 受控的临床研究又称志愿者试 验 3. 中毒的临床观察
4. 毒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1. 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 2. 加深对毒物危害的认识 3.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5. 毒物(poison)指在一定条件下,较少的剂量可损伤机体的物质。 6. 毒性(toxicity)指化学物能够损害机体的固有能力。 7. 毒效应(toxic effect,又称为毒作用)指毒物或药物使机体产生的有害生物学变化 8. 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指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外源化学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检测指标 9. 选择毒性(selective toxicity)指一种化学物仅对某种生物或组织器官有损害效应,而对其它生物或组织器官
第三章
20. 化学结构与毒性关系 1.取代基不同毒性不同 2.异构体和立体构型的影响 3.同系物的碳原子数和结构的影响 21. 理化性质与毒性关系 1. 脂/水分配系数 2.大小与比重 3. 挥发性 4. 电离度和荷电性 22. 化学物的联合类型与作用 1.非交互作用(1)相加作用 2)独立作用。2.交互作用(1)协同作用(2)拮抗
谢活化才具有致癌性 、近致癌物 :在活化过程中接近终致癌物的中间产物 、终致癌物:经过代谢转化最后 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 2.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促癌剂、细胞毒物、激素 、免疫抑制剂 、固态物质 3. 暂未 确定遗传毒性的致癌物 45. 观察化学毒物致癌作用的基本方法 1.短期试验:致突变试验 、细胞转化试验 、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 2.哺 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 :3.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46. WHO 判定致癌试验的阳性标准:1.对照组也出现的肿瘤,试验组发生率增加 2.试验组出现对照组没有的肿 瘤 3.试验组肿瘤发生早于对照组 4.与对照组比,试验组动物的平均肿瘤数增加
56.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内容: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和局部毒性试验。第二阶段:重复剂量毒性试验、遗传 毒性试验和发育毒性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和代谢试验/毒物动力学试验。第四 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第六章
39. DNA 突变后果:1.生殖细胞突变(流产死胎、胚胎综合症、生育功能障碍、遗传性疾病、基因负荷)2.体细 胞突变(肿瘤、衰老、动脉粥样硬化、流产死胎、致畸)
40. 常用的致突变试验:1.基因突变试验: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试验 ) 、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2. 染色体畸变试验: 染色体分析 、微核试验 3.DNA 损伤试验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 、程序外 DNA 合 成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SCGE)
毒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
1. 毒理学(toxicology)是研究外源性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环境生态系统的损害效应、作用 机制以及防治措施的综合性学科
2. 毒理学研究领域(一)描述毒理学(任务是毒性鉴定,发现和描述毒性)(二)机制毒理学 (描述毒性机 制)应用:1. 研制解毒剂 (氰化物中毒治疗)2. 验证在人类、实验动物都发现的毒效应(有机磷农药中毒) 3. 排除发生在实验动物而与人类可能无关的毒 效应 (糖精)4.研发、生产较为安全的药物,指导临床合理 治疗疾病 (沙利度胺) 5. 老药新用治疗中毒(PAS-Na) 6. 促进基础学科研究的发展(三)管理毒理学(保 障人类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的目的)
27. 毒性评价或安全性评价方面基本目的 1.受试者的毒作用表现和性质 2.剂量-反应(效应)研究 3.确定毒作用 靶器官 4.确定损害的可逆性
第五章
28. 急性毒性:是指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 24 小时内多次接触某外源化学物后引起的毒性效应,包括死亡效应。 29. 急性毒性实验目的:1.对外源化学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评价其急性毒性大小。2.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
第二章
11. 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是指外源化学物经消化道吸收后在进入体循环之前,首先经过门脉循环进入肝 脏,在肝脏生物转化酶的作用下发生生物转化,而后才进入体循环。
12. 胃肠道吸收的其他因素有胃肠道内容物的种类和数量、胃肠的蠕动、排空速度及胃肠道菌丛 13. 经肺吸收有肺泡通气量与血流量和肺泡通气量与血流量比值 14. 经皮肤吸收外 1 源化学物的脂溶性、水溶性及分子量大小有关 2 气温 3 温度 4 皮肤损伤 15. 毒物动力学是采用数学模型和速率论的理论,描述外源化学物数量在机体内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过程中随
时间变化规律,是毒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16. 毒动学主要参数 1 表示外源化学物吸收程度和速度:吸收速率常数(Ka)、峰时间(Tm)、峰浓度(Cm)、
曲线下面积(AUC)和生物利用度(F); 2 代表外源化学物的分布情况:表观分布容积(Vd);3 反映外 源化学物消除的特点:消除速率常数(Ke)、清除率(CL)和 t1/2。 17. 典型的生物转化过程分为: 第一阶段为Ⅰ相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第二阶段为Ⅱ相反应, 是一种发生在Ⅰ相反应产物与内源性分子之间的结合反应,即形成结合物的过程。 18. Ⅰ相反应及其相关酶 1.氧化反应:(1)细胞色素 P450 酶系(2)黄素加单氧酶(3)醇脱氢酶、醛脱氢酶 (4)胺类氧化酶(5)过氧化物酶 2.还有反应:还原酶 3.水解反应 19. Ⅱ相反应及其相关酶 1.葡萄糖醛酸基结合反应: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UDPGT 2. 硫酸基结合反 应 3.乙酰基结合反应 4. 氨基酸结合反应 5.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பைடு நூலகம்54. 毒理学安全性:无危险或危险性可为社会接受(在指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不会引起健康有害 作用)
55.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是应用规定的毒理学程序与方法,通过毒理学动物实验和暴露人群的观察,检测评价 某种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及潜在健康危害,对该物质能否投放市场作出取舍的决定,或提出人类的健康安全 接触条件,即对人类使用这种物质的安全性作出评价的过程。
38. 短期重复剂量、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1. 了解长期暴露受试物的毒性效应谱、毒作用特点、靶器 官和机制。 2. 了解长期暴露受试物毒作用的可逆性。3. 探讨重复暴露受试物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 系,初步确定 NOAEL 和 LOAEL,为制定人类暴露的安全限量提供建议值。4. 亚慢性毒性试验可为慢性毒性 试验提供合适的观察参数。5. 观察不同动物对受试物的毒效应差异,为把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科学依据。
第八章
47. 生殖毒性:是指外源化学物对生殖过程的影响及损伤作用。 48. 生殖毒理学:是指研究外源化学物损害生殖过程的机制、规律及其毒作用对后代影响的科学。 49. 发育毒性:是指某些理化因素或母亲健康状态对从胚胎或胎仔发育到出生后青春期前的子代发育造成的有
害作用。 50. 生殖与发育毒性特点:1.损害作用多种多样 2.生殖发育过程较为敏感 3.亲代和子代都受损 51. 历史:1945 日本核辐射胎儿患小头畸形、智力低下。1953 日本甲基汞中毒—1955 先天水俣病患儿。1960
作用(3)加强作用 23. 终毒物 指与内源性靶分子反应或严重改变生物学微环境,导致机体结构和(或)功能改变而产生毒作用的
物质。类型:亲电物、自由基、亲和物、氧化还原性反应物
第四章
24. 描述毒理学试验基本原则:1.外源化学物对实验动物引起的作用可外推至人(假设:1 人是最敏感的动物 2 人、实验动物的生理学过程及化学代谢是与体重或体表面积有关的)2.实验动物高水平外源化学物暴露是观 察其对人产生潜在危险的靠谱方法。3.选择成年健康的动物和可能的人暴露途径。
25. 整体动物实验的 3R 原则及理论 (replacement 替代、reduction 减少、refinement 优化)1 给予实验动物人 道主义的管理和处理 2.使实验动物痛觉和不适感减少至最低 3.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实验动物
26. 人体观察的伦理原则:1.维护受试者利益(1.动物实验是人体观察的基础 2.人体观察安全可靠 3.保护特殊人 权的权利 4.人体观察必须在有关专家的参与、指导下进行)2.促进医学和社会发展 3.知情同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