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蛋白质醋酸纤维膜电泳要点

合集下载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1. 点样面为不光滑面,勿用手触摸; 2. 点样量适中,垂直居中点样; 3. 点样端靠近电泳仪负极; 4. 膜条背面朝上放置,需与滤纸贴紧,拉直。
思考题
• 分析影响电泳的各个因素。
• 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针对本实验的各项操作提出改进意见。
阻力: F’ = 6πrηυ QE = 6πrην
当电泳达到平衡时,带电颗粒匀速运动: F = F’
ν Q = E 6πrη
• 迁移率: 即ν/E,表示单位电场强度时粒子运动的速度。 该值在
一定条件下决定于粒子本身的性质,即其所带电荷、大小和形状.
影响电泳速度的因素
• 样品本身:带电量、分子大小、形状
• 电场强度:电压
• 缓冲液:成分、pH、离子强度(0.02-0.2 M) • 支持介质:电渗作用、吸附作用 • 温度
正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负极
表面带负电荷 带正电荷的水层携带粒子向负极移动
如果样品应移向负极,则泳动速度加快; 如果样品应移向正极,则泳动速度减慢。
分类
电泳
显微电泳 自由电泳 等电聚焦电泳 (无支持体) 等速电泳 密度梯度电泳 滤纸电泳(常压及高压) 区带电泳 薄层电泳(薄膜及薄板) (有支持体) 凝胶电泳(琼脂、琼脂糖、淀粉胶、聚丙烯酰胺)
垂直板电泳槽
圆盘电泳槽
水平电泳槽
双向电泳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为支持物。 • 醋酸纤维素是纤维素的醋酸酯,将其溶于丙酮等有机
血清蛋白质的醋酸纤维素薄
膜电泳

血清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血清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取出膜,尽量沥净染色液,移入漂洗液中 浸洗脱色(一般更换2~3次),至背景颜色脱 净为止。
取出膜,用滤纸吸干即可。
17
医学ppt
操作步骤
血浆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图谱
电泳方向


γ
β
α2 α1
A
纤维蛋白原
18
医学ppt
操作步骤
7、透明 薄膜完全干燥后,浸入透明液中20min后,
取出平贴在玻璃板上(不要留有气泡),完全 干燥后即成透明的薄膜图谱,要作扫描或照相 用。可长期保存。
醋酸纤维素是纤维素的羟基乙酰化所形成
的纤维素醋酸酯,将它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 、
氯仿、氯乙烯、乙酸乙酯等)后,涂抹成均匀
的薄膜,干燥后就成为醋酸纤维素薄膜。该膜
具有均一的泡沫状结构,厚度约为120μm,通
透性好,对分子移动阻力少,是一种良好的电
泳支持物。
3
医学ppt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优点及应用
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区带清晰、灵敏度高、 便于摄影和保存等优点。
28
医学ppt
注意事项
1、最好选用同一批号、厚薄均匀、质量良好 的醋纤膜。
2、样品要新鲜。 3、点样要细窄、均匀、集中。 4、盐桥要平整。 5、电泳槽盖要密封。 6、室温不宜过高。
29
医学ppt
注意事项
7、选择合适的缓冲液离子强度。 8、两电泳槽内缓冲液面应在同一水平面。 9、要控制好电压、电流和电泳时间。 10、电泳槽内两极溶液要交替使用,操作时应
6、镊子
7、试管、试管架、吸量管 8、分光光度计
(定量用)
9
医学ppt
操作步骤
1、薄膜准备 ①将醋酸纤维素薄膜切成2×8cm的小条。 ②在薄膜粗面一端1.5cm处用铅笔轻轻画一横线。 ③在薄膜角上用铅笔作一标记。 ④将醋酸纤维素薄膜浸泡于缓冲液中20min。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人血清蛋白质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人血清蛋白质
3
3.醋酸纤维素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氯乙烯、乙 酸乙酯等)后,涂抹成均匀的薄膜则成为醋酸纤维素薄膜。 该膜具有均一的泡沫状的结构,厚度约为120 μm,有很 强的通透性,对分子移动阻力很小。该薄膜电泳具有微量、 快速、简便、分辨力高,对样品无拖尾和吸附现象等优点 4. 经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可将血清蛋白按电泳速度分为5条 区带,从正极端依次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 β球蛋白及γ球蛋白,经染色可计算出各蛋白质的百分含 量。
生物化学实验之三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分离人血清蛋白质
郑州轻工业学院 王章存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实验目的
• 了解电泳技术的一般原理 • 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操作
2
二、实验原理
1.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本身所带电荷相 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在一定pH条件下,不同的蛋白质由于具有不 同的等电点而带不同性质的电荷,因而在一定的 电场中它们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也不同,即它 们的电泳迁移率不同,因此,可使它们分离 2. 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 内在因素:蛋白所带净电荷的量、蛋白的大小和 形状 外界因素:电场强度、溶液的pH值、溶液的离子 强度和电渗现象
7
浸泡:将2×8 cm醋酸纤维薄膜迎着光辨别光泽面和无光泽面。在无光泽 面距短边一端1.5 cm处用铅笔轻轻画一条点样线,将之置于盛有缓冲液 的平皿中,浸泡30 min方可用于点样 点样:用镊子取出浸透的薄膜,夹在两层粗滤纸内吸干多余的缓冲液, 然后平铺在玻璃板上(无光泽面朝上)。在另一 载玻片上滴一滴血清, 点样器(用盖玻片的一边)在血清上蘸一下(可来回移动一次),再将 点样器轻印在加样线上,使血清渗透到薄膜内,形成均匀的直线
9
3.点样: 点样时,先将毛细血管插入血清中,封住上端, 在载玻片的一端均匀涂过,使样品连续、均匀、适量,把 载玻片在薄膜毛面上轻而温和地印一下。点样区距阴极端 1.5cm处(见图)。此步是实验的关键。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

生物化学实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一、实验目的掌握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在pH值小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正离子,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在pH值大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血清中含有数种蛋白质,它们所具有的可解离基团不同,在同一pH的溶液中,所带净电荷不同,故可利用电泳法将它们分离。

血清中含有白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等,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祖坟、立体构象、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迁移速度不同。

由表可知,血清中5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大部分低于pH值7.0,所以在剪下,分别用0.4mol/L NaOH溶液浸洗下来,进行比色,测定其相对含量。

也可以将染色后的薄膜直接用光密度计扫描,测定其相对含量。

肾病、弥漫性肝损害、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炎症、妊娠等都可以使白蛋白下降。

肾病时α1、α2、β球蛋白升高,γ-球蛋白降低。

肝硬化时α2、β-球蛋白降低,而α1、γ-球蛋白升高。

三、实验器材1、醋酸纤维薄膜(2cm*8cm,厚度120μm)2、人血清;3、烧杯及培养皿数只;4、点样器;5、竹镊子;6、玻璃棒;7、电吹风;8、试管六只;9、恒温水浴锅;10、电泳槽;11、直流稳压电泳仪;12、7220型分光光度计;13、剪刀四、实验试剂1、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取两个大烧杯,分别称取巴比妥钠和巴比妥溶解于500ml 蒸馏水中;2、染色液,可反复使用;3、漂洗液:取乙醇45ml ,冰醋酸10ml ,混匀;4、浸出液:0.4mol/L NaOH 溶液;5、透明液:取冰醋酸25ml 、无水乙醇75ml ,混匀。

五、实验操作1、准备和点样取一条醋酸纤维薄膜,浸入缓冲液中,完全浸透后,用镊子轻轻取出,将薄膜无光泽的一面向上,平放在干净滤纸上,再放一张干净滤纸吸取多余的缓冲液;用玻棒蘸取少量血清,涂在点样器上,然后轻轻于距纤维薄膜一端1.5cm 处接触,样品即呈一条状突于纤维膜上。

实验一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doc)

实验一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doc)

实验一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doc)一、实验目的:了解蛋白质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中的电泳特性,掌握电泳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是一种基于电场作用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它是将样品蛋白质通过电泳方式在薄膜上进行分离,通过比较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来判断不同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

血清蛋白质主要是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分子量范围从14 kDa到850 kDa 不等。

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中,蛋白质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电极方向迁移,带电的蛋白质分子在电场力和阻力的作用下进行不断运动,大分子运动缓慢,小分子运动快,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在电泳中迁移率不同,可以根据迁移率区分出不同的蛋白质成分并计算其分子量。

三、实验步骤:1.制备0.9%琼脂糖凝胶电泳缓冲液:取700ml去离子水,加入1.68g粉末琼脂糖,微弱的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添加1ml 1M Tris-HCl(pH6.8),0.2ml 10%(w/v)SDS,0.1 ml 10%(w/v)溴酚蓝溶液,搅拌均匀,得到电泳缓冲液。

2.制备凝胶:取0.9%琼脂糖凝胶电泳缓冲液120ml,加入3ml 10%(w/v)APS和0.2ml TEMED,充分混合,倒入成型板中,插入2个酯化的平板梳子,待凝胶完全固化后去除梳子。

3.制备血清样品:血清样品先离心5min,将上清离心液保存备用,调整浓度至3mg/ml,加入适量的样品缓冲液,并加入0.1%(w/v)溴酚蓝染料,离心去除蛋白质沉淀,取上清液。

4.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将凝胶放入电泳槽中,加入电泳缓冲液至凝胶表面,将样品用枪头均匀加到凝胶的对侧。

将电泳槽封好,接上电源,电压保持在120 V,电泳时间约为1.5小时。

电泳完成后取出凝胶。

5.染色:将凝胶放入染色液中,室温下摇晃染色1h,去除染色液,在清水中冲洗几次,静置清水中至少30min。

6.成像:将凝胶放在扫描仪上进行成像,选择合适的波长进行成像。

实验五.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共21页文档

实验五.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共21页文档
10
11
区带电泳(zone electrophoresis)是由于在支持物上 电泳时各组分因迁移速度不同分布成区带而得名。区带电泳 按其支持物性状(物理性状)不同可以分为四类:
1、滤纸和薄膜电泳:如醋酸薄膜电泳、聚酰胺薄膜电泳 2、粉末电泳:支持介质是淀粉、纤维素粉、硅胶粉等,粉 末与适当的溶剂调和,铺成平板。 3、细丝电泳:如尼龙丝、人造丝电泳。此为微量电泳。 4、凝胶电泳:最常用的支持介质有:聚丙烯酰胺、琼脂糖 凝胶,凝胶可制作成平板或柱子。
用镊子轻压,使它全部浸入缓冲液内,待膜完全浸透(约半 小时)后取出,夹在清洁的滤纸中间,轻轻吸去多余的缓冲 液,同时分辨出光泽面和无光泽面,并用铅笔在无光泽面上 作记号。
2、制作“滤纸桥”。 (二)点样:
将此血清涂在薄载玻片的一端截面上,然后轻轻与距纤 维薄膜一端2cm处接触,样品即呈一条带状渗透在纤维薄膜上。 切不可用力过大把薄膜弄破。将薄膜平贴在滤纸桥上,点样 端放在阴极,加盖密封平衡十分钟。
粒的泳动速度;当颗粒的泳动方向与电渗方向相反时,则降 低颗粒的泳动速度。
A
B
/////////////////////
/////////////////////
----
++++++++++

++++++++++
----+来自A支持物B支持物8
5、焦耳热:在电泳过程中,电流强度与释放出热量(Q) 之间的关系可列成如下公式:
13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
实验目的:掌握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蛋白质 的原理和方法。

血浆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血浆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血浆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1 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
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是一种实验室研究蛋白质结构,用来表征蛋白质特性和活性的主要技术,它是充分利用了蛋白质的电性质而研究的。

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采用0.5 mmol/L醋酸铵溶液,在醋酸诱导的恒电场作用下,蛋白质被扩散并移动到纤维膜的不同位置,最终被固定于纤维膜表面,从而得到不同蛋白质的离子谱条纹或痕迹。

2 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步骤
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步骤主要有四步:
(1)准备蛋白质样品。

这一步主要包括从物种中获取样品,分离和纯化蛋白质,并将其准备成细胞质、细胞培养液中蛋白质悬浮液或血浆蛋白质样品等。

(2)将蛋白质样品和电泳准备液一起加入到电泳槽中,在0.5 mmol/L醋酸铵溶液中进行电泳,并在空气中脱乳酶,这样蛋白质就可以移动到纤维薄膜上。

(3)在诱导的恒电场和低温条件下及时冷却,有利于蛋白质的固定。

(4)当电泳结束后,利用带有斑点和条纹的纤维薄膜将电泳图像向纸张上传送及处理,最终得到电泳图谱,即从电泳中获得蛋白质离
子谱数据,随后可用作分析和解析蛋白质、细胞等活动物质的机理和
功能。

3 应用
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在基础科学研究及
药物研究,病原体检测,生物变性研究,基因组研究,分子进化研究,IgA抗体和血清蛋白谱等领域。

它可以获得大量精确的蛋白质数据,用
于衡量及分类蛋白质的结构和活性,可以帮助揭示蛋白质与病原体、
免疫反应或细胞内信号转导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蛋白质醋酸纤维
薄膜电泳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是高精度优质的分析手段。

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薄膜法)

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薄膜法)

实验一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薄膜法)[目的]了解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操作方法及临床意义。

[原理]带电荷的蛋白质,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电性相反的电极泳动称为电泳。

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但大都在pH7以下,若将血清置于pH8.6的缓冲液中,则这些蛋白质均带负电,在电场中都向阳极移动。

由于各种蛋白质在同一pH环境中所带负电荷多少及分子大小不同,所以在电场中向阳极泳动速度也不同。

蛋白质分子小而带电荷多者,泳动速度快;反之,则泳动速度慢。

因此可将血清蛋白质依次分为清蛋白、a1-球蛋白、a2-球蛋白、b-球蛋白和g球蛋白五条区带,经染色可计算出各血清蛋白质含量的百分数。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及分辨率较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脂蛋白、同工酶的分离和测定。

[仪器与材料]1.仪器:电泳仪、电泳槽、分光光度计或光密度仪。

2.材料:醋酸纤维薄膜、培养皿、滤纸、镊子、点样器、直尺、铅笔、剪刀等。

[试剂]1.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m=0.06)。

称取巴比妥2.21克和巴比妥钠12.36克,溶于500毫升蒸馏水中,加热溶解。

待冷至室温后,再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毫升。

2.染色液。

称取丽春红S0.4克及三氯醋酸6克;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毫升。

3.漂洗液。

3%(V/V)醋酸溶液。

4.透明液。

取无水乙醇75毫升和冰醋酸25毫升混匀备用。

5.0.4mol/L氢氧化钠溶液。

6.40%(V/V)醋酸溶液。

[操作]1.薄膜的准备:取醋纤薄膜(2厘米*8厘米)在毛面的一端约1.5厘米处,用铅笔轻划一直线,表露点样位置并编号。

然后将此薄膜置于巴比妥缓冲液中浸泡,待充分浸透(即膜条无白斑时)后取出,用洁净滤纸轻轻吸去表面的多余缓冲液。

2.点样。

取少量血清置于普通玻璃板上,用点样器的钢口蘸取血清(约3~5ml),随后将钢口垂直“印”在点样线上,待血清渗入膜后移开点样器。

点样应注意,要适量、均匀和垂直,并避免弄破薄膜。

生物化学--实验五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定量分析

生物化学--实验五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定量分析

实验五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定量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血清蛋白电泳及其比色定量的基本原理、操作程序、技术要领和影响定量结果的主要因素及其排除2.熟悉血清蛋白醋纤膜电泳图谱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3.了解血清蛋白醋纤膜电泳图谱的透明和扫描定量分析。

【实验原理】血清中各组分蛋白质的等电点均低于pH8.6,将其放在醋纤薄膜载体上,置于有pH8.6的电极缓冲液通过的电场中作电泳时都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由于它们等电点不同,荷电量不等,分子大小各异,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被彼此分离。

电泳膜经染色、漂洗后,便呈现出五条不连续的区带蛋白电泳图谱,从正极端起,依次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

由于蛋白质含量与吸附的染料有一定正比关系,据此,剪下各条谱带,用碱液洗下蛋白质吸附的染料,进行比色分析,即可求出血清样品中各区带蛋白质的百分含量。

此外,也可对透明处理过的电泳图谱进行扫描分析,依据扫描曲线中各区带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亦可求算出各区带蛋白质的百分含量。

【实验准备】一、器材1.电泳仪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槽2.醋酸纤维薄膜(8.0×2.0 cm)3.721分光光度计4.万用电表5.加样器、无损伤薄膜镊、铅笔、滤纸、染液缸、漂洗缸、载玻片等6.试管(10cc)及试管架二、试剂1.pH为8.6,离子强度0.06的巴比妥电极缓冲液称取巴比妥钠12.76g,巴比妥1.66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即成。

2.氨基黑10B染色液取氨基黑10B 0.5g溶于50ml甲醇中,再加入冰醋酸10ml,蒸馏水40ml。

3.漂洗液用95%乙醇45ml加冰醋酸5ml、蒸馏水50ml混匀,室温贮存。

4.0.4mol/L NaOH溶液5.透明液:A液:15ml冰醋酸+85ml 95%乙醇;B液:25 ml冰醋酸+75ml 95%乙醇。

【实验操作】一、电泳详细操作步骤及要求见Ⅰ-03常规电泳技术训练。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别离血清蛋白目的和要求把握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原理及操作方式原理带电质点在电场中向着反向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其移动方向及速度取决于本身所带电荷的性质和数量、电场强度和溶液pH等因素。

蛋白质分子在溶液中的电泳是因其分子具有一些游离的可解离基团如-COOH、-NH2、-OH等,因此在某种pH值溶液中蛋白质分子带有必然的电荷。

混合蛋白样品中由于各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在同一pH溶液中所带的电荷性质及电荷数量不同,因此在电场中各类蛋白质泳动的方向和速度也不同,从而使蛋白质混合样品得以别离。

血清中含有白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等,其氨基酸组分、立体构象、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及形状等均有所不同。

由下表可见,血清中5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大多低于,在的缓冲液中都电离成负离子(羧基解离),故在电场中均向阳极移动。

蛋白质种类等电点(pI) 相对分子量(Mr)清/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 69 000200 000300 00090 000~150 000 156 000~300 000在必然范围内,蛋白质的含量与结合的染料量成正比,故可将各蛋白质区带剪下,别离用mol/L NaOH溶液浸洗下来,通过比色法或将染色后的薄膜直接用光密度计扫描,以测定特定电泳区带的蛋白质相对含量。

本实验采纳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是以醋酸纤维薄膜为支持物。

醋酸纤维素是将纤维素的羟基乙酰化后形成的纤维醋酸酯,将其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乙酸乙酯等)后于聚乙烯材料上涂成均匀的薄膜,待溶剂蒸发后即可。

该膜具有均一的泡沫状构造,有强渗透性、其厚度约为120 μm 。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分辨力高、对样品无拖尾和吸附现象等优势,目前已普遍应用于血清蛋白、血红蛋白、糖蛋白、脂蛋白、结合球蛋白和同工酶的别离及测定。

操作步骤㈠预备醋酸纤维薄膜的润湿和选择:将薄膜裁成8×2cm状,使其漂在缓冲液液面上(假设迅速湿润,整条薄膜一致而无白点,那么说明薄膜质地均匀,可用于电泳实验),然后用竹夹/镊子轻轻地将薄膜完全浸入缓冲液中,待薄膜完全渗透后利用(约。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一.实验原理1、电泳是指带电质点在电场中向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在一定pH条件下,不同的质点由于具有不同的等电点而带不同性质的电荷,因而在一定的电场中它们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也不同,即它们的电泳迁移率不同,因此,可使它们分离。

2、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外界因素:电场强度、溶液的pH值、溶液的离子强度和电渗现象。

3、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内在因素:质点所带净电荷的量、质点的大小和形状。

4、采用醋酸纤维薄膜作为支持物的电泳方法称为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分辨力高,对样品无拖尾和吸附现象等优点。

5、醋酸纤维素是纤维素的羟基乙酰化所形成的纤维素醋酸酯,将它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氯乙烯、乙酸乙酯等)后,涂抹成均匀的薄膜则成为醋酸纤维素薄膜。

该膜具有均一的泡沫状的结构,厚度约为120 μm,有很强的通透性,对分子移动阻力很小。

6、本实验以醋酸纤维素为电泳支持物,分离各种血清蛋白。

血清中含有清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和各种脂蛋白等。

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等电点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

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为支持物,正常人血清在pH8.6的缓冲体系中电泳,染色后可显示5条区带。

其中清蛋白的泳动速度最快,其余依次为α1-、α2-、β-及γ-球蛋白。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器材醋酸纤维素薄膜(3×8cm),培养皿,载玻片,电泳仪,电泳槽,粗滤纸,镊子✧材料新鲜血清(未溶血)✧试剂1、巴比妥缓冲液(pH 8.6,离子强度0.06):巴比妥1.66g, 巴比妥钠12.76g,加水至1000ml。

置4℃冰箱保存,备用。

(已配置)2、染色液:氨基黑10B 0.5g, 甲醇50ml, 冰醋酸10ml,蒸馏水40ml,混匀。

3、漂洗液:含95%乙醇45ml,冰醋酸5ml,蒸馏水50ml,混匀。

4、NaOH溶液:称取NaOH 16g,定容至1000ml。

实验四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实验四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 4. 染色
取出纤维薄膜——放于培养皿染色液中染 色10min.
• 5. 漂洗
取出纤维薄膜——放在漂洗液中漂洗数 次——漂洗到可见色带清晰的电泳图谱。
• 6. 定量测定
• 2 点样:
• 取出2块载玻片——分别滴一滴血清蛋 白A和血清蛋白B——然后用盖玻片的平边 取样(注意均匀)——然后轻轻的在纤维 薄膜的铅笔横线上点样(注意要轻)
• 3 电泳:
• 在电泳槽中搭建好滤纸桥——倒入缓冲 液(注意两边液面高度一致)——将纤维 薄膜架于桥上(点样端靠近负极,点样面 朝下)——接好导线——调节电泳仪参 数——电泳30min
•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是用醋酸纤维薄 膜作为支持物的电泳方法。
• 醋酸纤维薄膜由二乙酸纤维素制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它具有均一的泡沫样的结构,有强渗透 性,对分子移动无阻力,作为区带电泳 的支持物进行蛋白电泳有简便、快速、 样品用量少,应用范围广,分离清晰, 没有吸附现象等优点。
二 实验步骤
• 1. 浸泡
用镊子取醋酸纤维薄膜1张——分别 光泽面和粗糙面——然后在粗糙面离 边缘2cm处用铅笔轻轻的画一条与边 缘平行的直线(为了点样方便)—— 然后将薄膜放在巴比妥缓冲液中浸泡 20min——用镊子取出纤维薄膜——y 用滤纸吸干——平置于载玻片上(粗 糙面朝上)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实验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在临床上常用于分析血、尿等样品中的蛋白质,供临床上诊断肝、肾等疾病参考。

如肾病综合症患者,血浆蛋白中小分子量的白蛋白漏出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图谱中白蛋白区带明显变小变浅。

又如,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受损,肝脏合成血浆蛋白质的能力大大下降,使血浆白蛋白显著降低,γ 球蛋白相对显著增加。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图谱中可见不正常的球蛋白条带。

实验注意事项:
1. 电泳时,电压应控制在 110 ~ 140V ,不能过高,若电压
太高,产热量大,则蛋白质标本会破坏,并且电压高则带电颗粒移
动速度快,分离效果不理想。

2. 醋酸纤维素薄膜在电泳前,一定要在缓冲液中浸透,否则有
碍电泳分离,最好是浸泡过夜,效果最佳。

3. 点样时样品一定要点在无光泽面,否则很难吸入,点样量
不宜过多(血清样品最适宜3μl )。

其原因是醋酸纤维素薄膜承受
蛋白质有限。

量过多则分子量相近的物质相互争夺迁移而重叠,影响结果观察。

4. 电泳开始后,不能再取放薄膜,以防触电。

如必需进行,要先关闭电源。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注意事项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注意事项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注意事项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方法。

在进行该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样品处理:在进行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

首先,要避免样品的污染和氧化。

可以在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或谷胱甘肽,以保护样品中的蛋白质不受氧化的影响。

其次,要对样品进行蛋白质浓缩和去除杂质的处理。

常用的方法有超滤、离心和沉淀等。

最后,还需要对样品进行还原和变性处理,以使蛋白质在电泳中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

2. 电泳条件:在进行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时,需要设置合适的电泳条件。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电泳缓冲液。

一般情况下,选择pH值在8-9之间的缓冲液,如Tris缓冲液或甘氨酸缓冲液。

其次,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凝胶和凝胶浓度。

常用的凝胶有聚丙烯酰胺凝胶和聚丙烯酰胺-醋酸纤维薄膜复合凝胶。

最后,要控制好电泳的时间和电流。

一般情况下,电泳时间不宜过长,通常在1-2小时之间。

电流的选择要根据凝胶的尺寸和样品的性质来确定,一般在10-20 mA之间。

3. 样品加载:在进行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时,要注意样品的加载量。

加载量过多会导致蛋白质带宽增大,分离效果不好,加载量过少则会使蛋白质带宽变窄,某些蛋白质可能无法分离出来。

一般情况下,加载量应控制在10-20 μg之间。

4. 结果解读:在进行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后,需要正确解读实验结果。

首先,要注意对照组的设置。

可以设置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以确定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要根据蛋白质的迁移距离和带宽来判断蛋白质的分子量和分离效果。

在解读结果时,可以参考蛋白质分子量标准品的迁移距离和带宽。

最后,要注意分析结果的统计学处理。

可以使用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和显著性差异等。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方法。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样品处理、电泳条件、样品加载和结果解读等方面的问题。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报告引言:血清蛋白质是构成血浆中主要蛋白质的一类物质,对于人体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检测血清蛋白质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探究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原理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是一种基于电荷和大小的分离技术。

首先,将血清样品与醋酸盐缓冲液混合,并加载到预制的醋酸纤维素薄膜中。

然后,将电泳槽中的电源接通,利用电场作用使蛋白质在薄膜上移动。

不同的蛋白质根据其分子量和电荷大小的不同,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或阴极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醋酸纤维素薄膜剪成适当的大小,并在电泳槽中放置好阳极和阴极。

2. 样品制备:取适量的血清样品,加入醋酸盐缓冲液,并充分混合。

3. 样品加载:将样品缓冲液混合物加载到醋酸纤维素薄膜中,并确保完全覆盖薄膜表面。

4. 电泳条件设置:根据实验需要,设置适当的电场强度和电泳时间。

5. 开始电泳:将电泳槽连接电源,开启电源使电泳进行。

6. 实验结束:根据设定的电泳时间,关闭电源,取出醋酸纤维素薄膜。

三、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通过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可以观察到不同蛋白质在薄膜上的迁移情况。

根据迁移距离和迁移速度,可以初步判断不同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电荷大小。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薄膜上不同蛋白质的迁移位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鉴定。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还可以用于检测某些疾病的诊断。

例如,肝功能异常时,血清中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例会发生变化,通过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可以明确出现异常的蛋白质成分,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是,样品的制备和加载过程要尽量避免氧化、污染和杂质的引入,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在设置电泳条件时,应根据样品特性和实验目的进行合理选择,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结论: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检测血清蛋白质的方法。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一、目的: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操作,了解电泳技术的一般原理。

二、原理:带电质点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电泳现象早在19世纪初期就被人们发现了,并用于胶体化学中,但是电泳技术的广泛应用则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电泳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例如,纸电泳、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纤维素或淀粉粉末电泳、淀粉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

在电泳形式上更是丰富多样,有在溶液中进行的,有将支持物做成薄膜或薄层的,也有做成平板的或柱状的。

由于与光学系统和自动分部收集器相结合,又组成了等电聚焦仪,等速电泳仪等等,大大地发展和扩大了电泳技术的应用范围。

各种类型的电泳技术概括如表7-1:任何一种物质的质点,由于其本身在溶液中的解离或由于其表面对其他带电质点的吸附,会在电场中向一定的电极移动。

例如,氨基酸、蛋白质、酶、激素、核酸及其衍生物等物质都具有许多可解离的酸性和碱性基团,它们在溶液中会解离而带电。

一般说来,在碱性溶液中(即溶液的pH值大于等电点pI),分子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而在酸性溶液中,分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中向负极移动。

移动的速度取决于带电的多少和分子的大小。

不同的质点在同一电场中泳动速度不同,常用泳动度(或迁移率)来表示。

泳动度的定义是带电质点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泳动速度。

即:泳动度首先取决于带电质点的性质,即质点所带净电荷的量、质点的大小和质点的形状。

一般来说,质点所带净电荷越多,质点直径越小,越接近于球形,则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

泳动度除受质点本身性质的影响外,还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溶液的粘度等。

影响泳动速度的主要外界因素还有下列几种:(一)电场强度(电势梯度)电场强度是指每cm的电压降,它对泳动速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纸上电泳的支持物滤纸两端相距20cm,如电压降为200V,则电场强度为200V/20cm=10V·cm-1。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精品医学课件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精品医学课件
注意 1、薄膜条要绷紧,避免中间下垂 2、缓冲液与醋纤膜之间用滤纸搭桥 3、盖上电泳槽盖平衡 4、接通电源,调整电压到最大,调整 电流为0.5-1mA/条醋纤膜)
5、时间:30-40min
(四)显色与脱色
1、显 色 氨基黑10B(1-2min) 2、脱色
5%冰醋酸漂洗3次
注意:用干净镊子夹电泳槽中的膜 污染镊子用于显色与脱色
( isoelectric point, pI)
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 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 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 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3、血清蛋白质
1)依据电泳结果分类
清蛋白(69.000) 1-球蛋白(200.000) 2-球 蛋 白(300.000) -球蛋白(90.000-150.000) -球蛋白(156.000-950.000)
2)各血浆蛋白质的等电点
分类
pI
清蛋白
4.64
1-球蛋白 5.06 2-球蛋白
-球蛋白 5.12
-球蛋白
6.857.3
pH8.6
— — — — —
组成比例
56一62% 4一7% 9一11% 11一15% 12一16%
A
B
清蛋白 1 2

清蛋白 1 2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操作]
1.电泳介质 ——醋纤膜的准备
醋酸纤维素膜(2×8cm) 放入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
2.样品 ^
1)γ-球蛋白 前面分离提纯、浓缩
2)血清:对照
3、点样
粗糙面点样
1.5c m
注意:点样量 适度 过多:拖尾和扩散 过少:则无法检出
4、电泳
将点好祥的醋纤膜点样端放进电泳 槽架负极(黑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实验(4)
血浆蛋白 醋酸纤维膜电泳
实验目的

了解血浆蛋白质电泳分 离的基本原理、操作基本 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验原理
电泳法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带电颗 粒,将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
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的速 度取决于所带的电荷数量及质点 的大小和形状; 此外还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如, 电场强度、溶液的PH、离子强度 等。
2、血浆蛋白: 血浆中蛋白质的PI小于7.0,在 PH8.6 Buffer中解离成负离子,在 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以此种方法能将血浆蛋白分离 成:清蛋白、α1、α2、β、纤维蛋 白原和γ-球蛋白六条带
操 作
1、准备 (1)电泳仪的准备 (2)CAM准备 划线(毛面,距一端1.5cm, 铅笔划一横线) 放入巴比妥缓冲液中浸泡 20min,充分浸透源自1.5cm 杨8cm
2cm
2、点样 (1)无光泽面朝上,吸去多余Buffer, (2)用盖玻片蘸取少量血浆,垂直印 在划线处。 注意:不能超出边缘;不能重复点样; 必须与边缘平行
3、平衡:(5min) 无光泽面朝下,点样侧位于阴 4、电泳: 打开电源,U=160V或I=1.6mA t=45-50min;冬季1小时 5、染色:氨基黑10B 染色充分,5-10min 6、漂洗: 3-4个漂洗皿,洗去染料至背景无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