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诊治指南之欧阳家百创编

合集下载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之欧阳索引创编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之欧阳索引创编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欧阳家百(2021.03.07)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半身不遂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

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6)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

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之欧阳史创编

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之欧阳史创编

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目录3脑梗死(TCD编码:BNG080;ICD-10编码:I63.902)【概述】脑梗死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依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诊断】(一)病史1.易患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脏病、心律不齐。

2.诱因、起病形式:静态,低动力循环等,起病急缓,症状达高峰时间。

(二)症状1.颈动脉系统CI: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

2.椎基底动脉系统CI:眩晕、交叉瘫、四肢瘫、球麻痹、意识障碍等。

(三)体征1.颈动脉系统CI:三偏症状、视力障碍、血管杂音、体像障碍、尿失禁及/或尿潴留、精神症状。

失语、失读、失写、失认、椎体外系症状的有无。

2.椎基底动脉系统CI:眩晕、眼震、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瘫、四肢瘫、球麻痹、意识障碍等。

(四)其他物理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面色、全身系统检查。

2.原发病的检查:(1)心脏:大小、节律、杂音。

(2)大血管:搏动、血管杂音等。

(3)其它栓子来源:如骨折、后腹膜充气造影等。

(五)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血电解质、凝血五项、血沉、肝肾功能、高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血培养+药敏(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所致)等。

腰穿:不作为常规,但对于观察颅内压及鉴别诊断方面有时意义重大。

2.头颅CT:8小时内一般不能显示梗死灶,但可以鉴别缺血和出血病变;24小时后一般可以明确看到低密度区。

脑干、小脑病变显示欠清。

3.MRI:对于发现小灶梗死和脑干梗死有明显优势。

4.血管彩超及MRA。

5.TCD 。

6.其它:如心脏彩超,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六)诊断依据1.脑血栓形成:(1)发病年龄多较高;(2)多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史;(3)病前TIA发作;(4)多于静态起病;(5)症状多于数小时以上达高峰;(6)多数病人意识清,但偏瘫、失语等体征较明显;(7)CT早期正常,24-48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病变。

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之欧阳家百创编

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之欧阳家百创编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欧阳家百(2021.03.07)目录第一部分神经内科诊疗指南第一章偏头痛第二章短暂脑缺血发作第三章脑梗死第四章脑出血第五章蛛网膜下腔出血第六章急性脊髓炎第七章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第八章帕金森病第九章重症肌无力第十章癫痫第十一章面神经炎第十二章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第二部分神经内科技术操作规范腰椎穿刺术神经内科诊疗指南第一章偏头痛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双侧疼痛,常伴恶心或呕吐,对光或声音刺激敏感,少数典型者发作前可出现各种视觉、感觉、运动等先兆。

常有家族史。

在女性中多见,常在青春期起病,少数在成人期或儿童期起病。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多种类型:普通型、典型、基底动脉型、眼肌麻痹型、偏瘫型、视网膜、偏头痛等位症等。

【诊断】偏头痛诊断标准(国际头痛学会)一、无先兆的偏头痛1、至少5次下述2~4的发作2、头痛持续4~72小时(未经治疗或无效的治疗)3、头痛至少具有下列2个特征(1)一侧性(2)搏动性(3)中等强度或剧烈(影响日常生活)(4)上楼或其他类似的日常活动使之加重4、头痛中至少有下列的1项(1)恶心和或呕吐(2)畏光及畏声5、至少有下列之一(1)病史、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显示非继发性头痛(2)病史,及-或体检,和-或神经系统检查显示为继发性头痛,但被进一步检查所否定(3)有继发性头痛,但首次偏头痛发作与引起继发性头痛的疾病在时间上无关二、有先兆的偏头痛1、至少2次下述2的发作。

2、下列4项中至少有3项(1)有一次或多次完全可逆的先兆,先兆的症状表明局灶性大脑皮层和-或脑干功能障碍(2)至少1种先兆逐渐出现超过4分钟或多种先兆依次出现(3)先兆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1种以上先兆,时间可按比例延长)(4)先兆后头痛与先兆间隔不定,少于60分钟(也可在先兆前或与先兆同时)3、至少有下列之一(1)病史、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显示非继发性头痛。

脑梗塞住院病历之欧阳治创编

脑梗塞住院病历之欧阳治创编
(二)、初步诊断:脑梗塞后遗症、高血压、糖尿病
(三)、诊疗计划:
1、进一步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2、降血压、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
3、低盐、低糖、低脂饮食。
2016—11—8
今日查房:患者入院第3天,神志清,左侧肢体行走无力缓解,头晕症状减轻,血压:140/90mlHg,饮食尚可,二便如常,继续对症治疗。
皮肤黏膜:皮肤温度正常,未见黄疸、皮疹及出血点。
淋巴结:全身淋巴结未肿大。
头部:头型正常,头发花白、分布均匀,头部无疤痕。
眼பைடு நூலகம்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发射存在,视力正常。
耳:耳朵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听力正常。
口:口唇无发绀,牙齿无脱落,牙龈无充血及萎缩,扁桃体无肿大,声音无嘶哑。
叩:叩诊呈清音,肺下界位于右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肩胛线第9肋间,左侧肩胛线第10肋间,双肺下界移动度约4cm。
听:呼吸音清,无病理性呼吸音。
心脏:
视: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搏动范围直径约1.5cm。
触:心尖部无震颤、无心包摩擦感及抬举性搏动。
叩:心脏相对浊音界如下:
时间2021.03.10
创作:欧阳治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糖尿病史6年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本地,无疫区居住史,无吸烟及饮酒爱好。
婚育史:19岁结婚,育有两子一女,均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 格 检 查
体温:36.5℃ 脉搏:69次/分 呼吸:18次/分 血压150/90mlHg
一般状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偏胖,自由体位,查体合作。

脑梗塞病人的护理要点及培训要点之欧阳治创编

脑梗塞病人的护理要点及培训要点之欧阳治创编

脑梗塞病人的护理要点及培训要点概念:脑梗塞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

临床常见的主要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常见护理要点及培训重点包括:一、生活自理缺陷[相关因素] 偏瘫。

意识障碍。

体力不支,虚弱。

认知障碍。

[主要表现] 不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穿衣、修饰、沐浴、入厕和下床等。

依赖心理增强。

视力障碍,感知障碍。

[护理目标] 病人卧床期间感到清洁舒适,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病人能进行自理活动,如梳头、洗脸、入厕、穿衣等。

病人恢复到原来的日常生活自理水平。

[护理措施] 协助病人完成自理活动,鼓励病人寻求帮助。

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以方便病人随时取用。

信号灯放在病人手边,听到铃声立即予以答复。

恢复期鼓励病人独立完成生活自理活动,以增进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以适应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需要,提高生存质量。

卧床期间协助病人完成生活护理:穿衣/修饰自理缺陷:①指导病人穿衣时先穿患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②鼓励病人穿较宽松柔软的衣服,使穿脱方便和穿着舒服。

③穿不用系带的鞋。

④给病人换衣裤时,注意用屏风遮挡,并可适当摇高床头,需要时帮助病人。

卫生/沐浴自理缺陷:①帮助病人完成晨、晚间护理,协助病人洗脸、刷牙、漱口、梳头、剪指(趾)甲。

②洗澡时需有家属或陪护人员在场,给予适当的帮助。

③必要时给予床上擦浴,关好门窗,调节室温。

④出汗多时,及时擦洗,更换干净衣裤。

入厕自理缺陷:①入厕时需有人陪护,给予必要的帮助。

②手纸放在病人伸手可及之处,必要时帮助病人穿脱衣服。

③入厕时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④鼓励病人尽可能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⑤必要时给予便器,协助其在床上排便。

进食自理缺陷:①保持进行食场所安静、清洁,进食时避免更换床单、清扫床单等护理活动。

②给病人充足的进食时间,进食速度宜慢。

③有吞咽困难的病人,宜进半流质饮食或流质饮食。

④对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并每天口腔护理2 次。

脑梗死的诊疗指南之欧阳家百创编

脑梗死的诊疗指南之欧阳家百创编

脑梗死的诊疗指南欧阳家百(2021.03.07)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依据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通常将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常见的病因:脑血栓形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炎;脑栓塞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栓子;腔隙性脑梗死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微栓子等。

一、症状体征: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 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

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

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

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 天病情达到高峰。

1.主要临床症状:(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临床表现类型:根据脑梗死发生的速度、程度,病情是否稳定以及严重程度,将脑梗死分为以下5 种类型。

(1)完全型脑梗死:指脑缺血6h 内病情即达到高峰,常为完全性偏瘫,一般病情较重。

(2)进展型脑梗死:指缺血发作6h 后,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此类患者占40%以上。

造成进展原因很多,如血栓的扩展、其他血管或侧支血管阻塞、脑水肿、高血糖、高温、感染、心肺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多数是由于前两种原因引起。

(3)缓慢进展型脑梗死:起病2 周内症状仍在进展。

(4)稳定型脑梗死:发病后病情无明显变化者,倾向于稳定型脑卒中,一般认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24h 以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发作72h 以上者,病情稳定,可考虑稳定型脑卒中。

应如何做好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之欧阳歌谷创编

应如何做好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之欧阳歌谷创编

应如何做好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的肢体功能锻炼:①急性期:预防关节弯缩,变形及废用性肌萎缩。

Ⅰ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

如:指导病人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各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的屈、伸、外展、旋内、旋外及环绕活动,每日可进行2~3次,每次4~5分钟,不可用力过大,防止扭伤或骨折。

Ⅱ经常翻身变动体位。

指导病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

Ⅲ床上被动运动。

如:教会病人以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行,若病人健手力量达到5级,可教病人以手抓住床边护栏,健足插入患肢膝关节下向健侧或患侧翻身。

②恢复期:Ⅰ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运动训练。

如:捡豆子、拔算珠、手工艺制作、书法、跳舞等。

Ⅱ指导患者站立训练:如教病人收腹,挺胸,抬头,放松肩、颈部肌肉,不要耸肩或抬肩,腰部伸直,伸髋,双下肢尽量伸直。

Ⅲ指导患者行走训练。

如:伸髋曲膝、上下楼梯训练、重心转移训练等。

欧阳歌谷(2021.02.01)脑梗塞又名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由于脑血管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种由于脑血管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脑梗塞包括常见的脑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塞(简称脑血栓)和脑栓塞.指导意见: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对大面积梗死应及时应用脱水剂,以清除脑水肿.对一般梗死灶则宜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以防止再形成新的梗死以及加强侧支循环,以利于病灶的修复.急性期后应尽早开始神经功能的锻炼,降低致残率.一般时间为半个月至一个月内都算是急性期,急性期六小时以内的可溶栓治疗,其他的治疗手段还有改善微循环,脑保护,抗血小板,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生活护理:脑梗死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临床常见的主要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生活自理缺陷;②清理呼吸道无效;③肢体活动障碍;④活动无耐力;⑤语言沟通障碍;⑥焦虑;⑦有发生褥疮的可能;⑧有外伤的危险;⑨有误吸的危险;⑩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⑾潜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1、治疗急性脑梗塞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梗塞诊治指南之欧阳歌谷创作

脑梗塞诊治指南之欧阳歌谷创作

脑梗塞欧阳歌谷(2021.02.01)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分型】1、全前循环梗塞。

2、部分前循环梗塞。

3、后循环梗塞。

4、腔隙性梗塞。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直径不超过1.5厘米的小梗死灶。

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及脑干等部位。

这些部位的深穿支动脉阻塞,发生小范围的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坏死。

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造成脑内小动脉血管壁变性,管腔变窄,在某种血流动力学因素或血液万分变化的诱因下发生小动脉的闭塞。

我国是一个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国家,因此这一类型的脑梗死很常见。

【症状】1.脑栓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

多在活动中集骤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糊涂,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甚至脑疝和昏迷,常见痫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

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栓塞再发或继发出血。

2.约4/5的脑栓塞发生于前循环,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或局灶性癫痫发作等,偏瘫以面部和上肢较重。

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约占1/5,表现眩晕、复视、交叉瘫或四肢瘫、共济失调、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等。

栓子进入一侧或两侧大脑后动脉导致同向性偏盲或皮质盲,基底动脉主干栓塞导致突然昏迷、四肢瘫或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大多数病人伴有风心病、冠心病和严重心律失常等,或心脏手术、长骨骨折、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栓子来源,以及肺栓塞(气急、发绀、胸痛、咯血和胸膜摩擦音等),肾栓塞(腰痛、血尿等),肠系膜栓塞(腹痛,便血等),皮肤栓塞(出血点或瘀斑)等体征。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之欧阳治创编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之欧阳治创编

急性脑梗死诊疗规范一、评估和诊断: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等。

(一)病史和体征1.病史采集: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最为重要,若于睡眠中起病,应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间。

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血管及心脏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用、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

2.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后,立即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3.用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常用量表有:(1)NIHSS。

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量表。

⑵饮水实验。

(3)MRS评分。

⑷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二)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1.脑病变检查:(1)平扫CT:急诊平扫CT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颅内出血,并帮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如脑肿瘤),是疑似脑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多模式CT:灌注CT可区别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缺血,因此可识别缺血半暗带。

对指导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3)标准MRI: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方面明显优于平扫CT。

可识别亚临床缺血灶(4)多模式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水抑制成像和梯度回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

DWI在症状出现数分钟内就可发现缺血灶并可早期确定大小、部位与时间,对早期发现小梗死灶较标准MRI更敏感。

PWI可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

灌注不匹配(PWI显示低灌注区而无与之相应大小的弥散异常)提示可能存在缺血半暗带。

已超过静脉溶栓目前公认时间窗4.5 h的患者,可考虑进行CT灌注或MR灌注和弥散成像,测量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以选择潜在适合紧急再灌注治疗(如静脉/动脉溶栓及其他血管内介入方法)的患者。

这些影像技术能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更好的临床决策。

2.血管病变检查:颅内、外血管病变检查有助于了解卒中的发病机制及病因,指导选择治疗方法。

常用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MRA和CTA都可提供有关血管闭塞或狭窄的信息。

神经内科常见病症——脑梗死之欧阳育创编

神经内科常见病症——脑梗死之欧阳育创编

脑梗死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

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

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

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因而通常所说的‘脑梗死’实际上指的是脑血栓形成。

病因和发病机制由于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基础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因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是发生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

近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INTERSTROKE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风险中的90%可归咎于10个简单的危险因素,它们依次是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大多数危险因素都是可控的。

本病具体的病因及其作用机制如下所述。

血管壁本身的病变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且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

其可导致各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但以大中型管径(≥500μm)的动脉受累为主,国人的颅内动脉病变较颅外动脉病变更多见。

其次为脑动脉壁炎症,如结核、梅毒、结缔组织病等。

此外,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壁发育不良等也可引起脑梗死。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大血管的分叉处和弯曲处,故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动脉的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中下段等。

当这些部位的血管内膜上的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和纤维素等血液中有形成分随后黏附、聚集、沉积形成血栓,而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可阻塞远端动脉导致脑梗死。

脑动脉斑块也可造成管腔本身的明显狭窄或闭塞,引起灌注区域内的血液压力下降、血流速度减慢和血液黏度增加,进而产生局部脑区域供血减少或促进局部血栓形成出现脑梗死症状。

血液成分改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黏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口服避孕药等均可致血栓形成。

脑梗急救措施之欧阳文创编

脑梗急救措施之欧阳文创编

脑梗与脑溢血的区别2种疾病,一是梗塞是血管堵塞,出血是血管破裂.二是梗塞一般没有生命危险,出血多数处理不及时都有生命危险.三是梗塞多数有先期症状,出血一般都是突发性的.四是治疗时用药区别很大.一般脑梗塞是由于血栓阻于某部,使大脑某部暂时缺血而产生的症状,一般来说,通过治疗和锻炼,能恢复. 脑出血是指由于大脑局部,由于血压过高或别的原因,而导致血管破裂,从而造成颅内压力过大而出现的症状,比较急,一般留有后遗证.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脑梗急救措施脑梗塞发作比较突然,一旦发作往往会猝然晕倒、不省人事,伴随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等,如果不及时抢救,往往会危及生命,因而掌握脑梗塞急救措施,可有效挽救脑梗塞病人,以下为大家介绍简单的脑梗塞急救措施。

脑梗塞急救措施 1、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2、同时做好院前急救: 1、检查一下生命体征情况,如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要马上做心、肺复苏术。

2、病人意识清楚,可让病人仰卧,头部略向后,以开通气道,不需垫枕头,并要盖上棉毯以保暖。

3、失去意识的病人,应维持昏睡体位,以保持气道通畅,不要垫枕头。

4、脑脑梗塞病人呕吐时:脸朝向一侧,让其吐出;抢救者用干净的手帕缠在手指上伸进口内清除呕吐物,以防堵塞气道;装有假牙者,要取出假牙。

5、未得到医生许可,别让病人进食或饮水。

6、脑脑梗塞病人抽搐时:迅速清除病人周围有危险的东西;用手帕包着筷子放入病人口中,以防抽搐发作咬伤舌头。

无筷子时也可用手帕卷着,垫在上下牙之间。

7、急救车到时,要将病情准确地转告医生。

要点:发作的具体时间,有否呕吐,症状是否逐渐恶化,意识情况如何,头痛的程度,是否有手脚麻痹、语言障碍,是否在服用降血压药,有没有受伤等等。

另外,医生提醒,对脑梗塞患者不能进行摇晃、垫高枕头、前后弯动或捻头部、头部震动等不当急救措施。

脑梗塞临床路径之欧阳语创编

脑梗塞临床路径之欧阳语创编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临床路径(第一天):一、急性脑梗塞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局灶症状和体征者,伴或不伴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

2.头颅CT排除肿瘤脑内出血改变。

3.临床排除糖尿病、中毒等全身性疾病或颅内炎症、变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损害。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根据病情选择运动处方。

2.调控血压。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

5.防治并发症。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吸氧。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ICD10:I63.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第一诊断不符合或患者及家人不配合而要求转诊者及溶栓治疗者不入本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C-PR;(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MRA或DSA。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根据病情决定)。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康复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脑梗死鉴别诊断之欧阳理创编

脑梗死鉴别诊断之欧阳理创编

1. 脑出血发病更急,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神经系统局灶定位症状和体征,常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血压增高明显。

但大面积脑梗死和脑出血,轻型脑出血与一般脑血栓形成症状相似。


2.脑栓塞起病急骤,数秒钟或数分钟内症状达到高峰,常有心脏病史,特别是心房纤颤、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或其他栓子来源时应考虑脑栓塞。

3. 颅内占位某些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发病也较快,出现偏瘫等症状及体征,需与本病鉴别。

可行头颅CT或MRI鉴别。

1.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多有剧烈头痛,但不以头痛就诊。

以头痛为主诉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因无偏瘫
等神经系统局限体征,而被漏诊。

本病多在用力或情绪激动后突发剧烈头痛、呕吐、也具有脑膜刺激性头痛特点。

病因多为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和脑动脉硬化。

血性陈旧出血性脑脊液可以确诊。

2、脑肿瘤缓慢进展型,注意与脑肿瘤鉴别,原发脑肿瘤发病缓慢,脑转移肿瘤发病有时与急性脑血管病相似,应及时做脑CT扫描,如果脑肿瘤与脑梗死不能鉴别,最好做脑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脑梗死临床教学查房之欧阳体创编

脑梗死临床教学查房之欧阳体创编

###中医院康复科临床教学查房查房时间:查房医师:康复医学主治医师本次教学查房目的:1、掌握脑梗死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基本治疗。

2、示范神经系统查体。

3、了解脑梗死的预防。

4、掌握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实习医师汇报病史:患者,男性,60岁,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能2天”由门诊拟“脑梗死-急性期”收住入院。

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出现左侧下肢乏力、抬足无力,未予重视,于 5.3日午后症状有所加重,左下肢活动不能,就诊我院门诊考虑腔隙性脑梗死,给予“血塞通600mg静滴、口服阿托伐他定80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拜阿司匹林0.1 ”,随后逐渐出现左侧上肢活动不能、大小便失禁,为求进一步综合诊治今日住入我科。

刻下左侧肢体活动不能、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胸闷、心慌,大小便失禁,夜寐欠佳。

既往有“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病史数10余年,现服“赖诺普利10mg qd、非络地平5mg qd”,血压未正规监测;有“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一直服用“格列奇特”,血糖控制情况不能提供;否认有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有药物过敏史;查体:T:36.3℃;P88次/分;R21次/分;BP150/90mmHg神清,精神一般,形体适中,营养一般,被动体位,查体合作,对答切题,言语流利,口唇无紫绀。

皮肤黏膜未见黄染,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头颅圆整,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颈软,无抵抗,无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

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HR:88次/分,律齐,主动脉瓣膜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

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

肛门和外生殖器未检。

舌紫暗,苔薄白,脉细涩。

专科情况:两侧鼻唇沟对称,伸舌稍左偏,左侧上肢近端肌力1级、远端肌力2级,左侧下肢肌力1级。

左侧上肢伸肌张力Ⅰ+、屈肌张力0级,左下肢伸肌张力0级、屈肌张力Ⅰ+级。

左膝反射亢进,Babinski征:左侧(+)、右侧(-)。

脑梗塞护理常规之欧阳文创编

脑梗塞护理常规之欧阳文创编

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二、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三、一般护理1、休息轻者卧床休息、病情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对昏迷、偏瘫、精神症状、癫痫发作者,放置床档,防止坠床和自伤。

2、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安定情绪,消除顾虑,使其配合治疗。

3、饮食给予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轻度吞咽困难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进食宜慢以免呛咳。

昏迷、吞咽困难者视病情给予鼻饲。

4、保持呼吸道通畅。

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5、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预防并发症发生。

6、注意保护感觉障碍的肢体,禁止使用热水袋。

7、尿潴留者给予保留导尿、并观察尿量、性质、颜色等。

8、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9、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定时进行肢体按摩,被动运动,鼓励尽早主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及肢体痉挛畸形。

四、病情观察1、神经系统症状:对刺激的反应,说话,活动肢体的能力,控制大小便的能力。

2、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氧、血压、瞳孔的变化。

3、注意有无抽搐、呕吐、警惕脑疝发生。

4、皮肤的完整性。

5、吞咽功能评估。

6、有无呕吐、头痛、等并发症先兆7、用药情况及用药后反应。

8、昏迷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五、护理措施1.入院介绍2.根据病情和医嘱行等级护理。

3.卧床休息,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吸痰。

5.正确及时用药。

6.指导功能锻炼。

7.预防并发症(肺部、口腔、泌尿道感染):翻身拍背两小时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外阴冲洗,口腔护理。

8.防褥疮、防坠床、防误吸、窒息、防便秘。

六、健康教育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激动,消除紧张、恐惧、忧郁等不利因素。

2、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生活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切忌大便用力过度。

4、指导患者家属加强功能训练,如语言、肢体功能的训练等。

5、指导患者正规服药,勿擅自服药。

应如何做好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之欧阳德创编

应如何做好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之欧阳德创编

应如何做好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的肢体功能锻炼:①急性期:预防关节弯缩,变形及废用性肌萎缩。

Ⅰ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

如:指导病人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各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的屈、伸、外展、旋内、旋外及环绕活动,每日可进行2~3次,每次4~5分钟,不可用力过大,防止扭伤或骨折。

Ⅱ经常翻身变动体位。

指导病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

Ⅲ床上被动运动。

如:教会病人以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行,若病人健手力量达到5级,可教病人以手抓住床边护栏,健足插入患肢膝关节下向健侧或患侧翻身。

②恢复期:Ⅰ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运动训练。

如:捡豆子、拔算珠、手工艺制作、书法、跳舞等。

Ⅱ指导患者站立训练:如教病人收腹,挺胸,抬头,放松肩、颈部肌肉,不要耸肩或抬肩,腰部伸直,伸髋,双下肢尽量伸直。

Ⅲ指导患者行走训练。

如:伸髋曲膝、上下楼梯训练、重心转移训练等。

脑梗塞又名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由于脑血管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种由于脑血管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脑梗塞包括常见的脑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塞(简称脑血栓)和脑栓塞.指导意见: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对大面积梗死应及时应用脱水剂,以清除脑水肿.对一般梗死灶则宜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以防止再形成新的梗死以及加强侧支循环,以利于病灶的修复.急性期后应尽早开始神经功能的锻炼,降低致残率.一般时间为半个月至一个月内都算是急性期,急性期六小时以内的可溶栓治疗,其他的治疗手段还有改善微循环,脑保护,抗血小板,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生活护理:脑梗死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临床常见的主要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生活自理缺陷;②清理呼吸道无效;③肢体活动障碍;④活动无耐力;⑤语言沟通障碍;⑥焦虑;⑦有发生褥疮的可能;⑧有外伤的危险;⑨有误吸的危险;⑩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⑾潜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1、治疗急性脑梗塞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之欧阳法创编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之欧阳法创编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一、二、康复治疗标准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

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

一般的脑梗死,当天可以开展康复预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较严重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积极控制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康复预防治疗,一般在2周内,多于3~10天开始康复预防治疗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局差,合并症多。

一般说,3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半年后仍有恢复,1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治疗仍有益处。

二、康复住院时限轻症患者不超过1个月、中症患者不超过3个月;重症患者不超过6个月。

如患者已达到出院时间,但仍有较大康复价值或出现并发症需住院治疗,经申请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三、临床检查规范(一)一般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二)选择性检查1、脑脊液检查。

适应征: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情况,需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适应征:需了解是否有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供应情况时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

适应征;①需明确癫痫诊断时;②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及颅内感染诊断时;③出现意识障碍时;④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磁共振(MRI)检查适应征:①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②病情发生变化,有加重迹象时;③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④其它情况需要进行CT或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征: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征:疑有心、肺功能减退,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三)特需检查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功能性磁共振(FMRI)等特殊贵重检查。

脑梗塞后遗症的康复训练之欧阳术创编

脑梗塞后遗症的康复训练之欧阳术创编

一例脑梗塞后遗症的康复训练护理查房现病史患者余国正男,68岁,7月5日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面部及肢体麻木,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构语困难,疼痛阈值下降。

偶有头昏不适,门诊头颅CT 示右侧丘脑梗塞,拟脑梗塞收住我科。

查体神清T36.5°P88次/分 R22次/分BP140/90mmhg既往史高血压病史三年,脑梗塞病史一年张华脑梗塞后遗症的概念脑梗塞后遗症是指在脑梗塞发病一年后,如果还存在半身不遂或者语言障碍或口眼歪斜等症状,就叫做脑梗塞后遗症,该时期也叫做脑梗塞后遗症期,与恢复期相比,恢复速度及程度较慢。

脑梗塞后遗症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偏盲、失语。

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语困难、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呛食呛水、共济失调、头晕头痛等。

该患者变现为左侧面部及肢体麻木,左侧偏瘫,鼓颊和吹哨时,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构语困难,疼痛阈值下降。

叶曹煜脑梗塞后遗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脑血管内部出现血粘度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小板聚集等血液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病变,由两种病变共同作用结果形成的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导致脑局部的血流中断和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如果影响到由脑神经控制的运动神经系统,就会出现偏瘫、肢体障碍等相应的后遗症;如果影响到脑神经控制的语言中枢神经,就会导致语言障碍甚至失语等相应神经系统症状。

蒋嫩华护理诊断自理缺陷与肢体无力有关躯体移动障碍与脑血栓损伤神经引起偏瘫有关语言沟通障碍与语言中区功能受损有关知识缺乏与对病情及治疗不了解有关护理措施陈珊心理护理康复护理计划的实施决定于训练者的合作态度。

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很重要,应该让患者知道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各种功能锻炼可以得到很大改善,让大部分患者生活自理,耐心照顾,体贴患者基于温暖和关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每个康复阶段善于自我总结一级级的心态去争取获得最大限度的康复。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之欧阳数创编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之欧阳数创编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00)(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2)运动功能障碍(3)感觉功能障碍(4)言语功能障碍(5)吞咽功能障碍(6)认知功能障碍(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8)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9)日常生活功能障碍(10)脑神经麻痹2.影像学检查:CT、MRI发现的相应脑病病变(三)康复评定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注意评定患者的意识状态。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

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10~14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评定具体内容如下:(1)意识障碍的评定(2)运动功能的评定(3)感觉功能的评定(4)言语功能的评定(5)吞咽功能的评定(6)认知功能的评定(7)精神、情感、心理状态的评定(8)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评定(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体位摆放与处理(2)意识障碍处理(3)运动治疗(4)作业治疗(5)物理因子治疗(6)认知功能训练(7)言语治疗(8)吞咽治疗(9)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装配与训练(10)心理行为治疗(11)中医治疗(12)痉挛处理3.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感染的治疗(2)深静脉血栓的治疗(3)压疮的治疗(4)异位骨化的治疗(5)其他:如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塞
欧阳家百(2021.03.07)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分型】
1、全前循环梗塞。

2、部分前循环梗塞。

3、后循环梗塞。

4、腔隙性梗塞。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直径不超过1.5厘米的小梗死灶。

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及脑干等部位。

这些部位的深穿支动脉阻塞,发生小范围的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坏死。

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造成脑内小动脉血管壁变性,管腔变窄,在某种血流动力学因素或血液万分变化的诱因下发生小动脉的闭塞。

我国是一个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国家,因此这一类型的脑梗死很常见。

【症状】
1.脑栓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

多在活动中集骤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糊涂,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甚至脑疝和昏迷,常见痫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

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
提示栓塞再发或继发出血。

2.约4/5的脑栓塞发生于前循环,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或局灶性癫痫发作等,偏瘫以面部和上肢较重。

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约占1/5,表现眩晕、复视、交叉瘫或四肢瘫、共济失调、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等。

栓子进入一侧或两侧大脑后动脉导致同向性偏盲或皮质盲,基底动脉主干栓塞导致突然昏迷、四肢瘫或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大多数病人伴有风心病、冠心病和严重心律失常等,或心脏手术、长骨骨折、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栓子来源,以及肺栓塞(气急、发绀、胸痛、咯血和胸膜摩擦音等),肾栓塞(腰痛、血尿等),肠系膜栓塞(腹痛,便血等),皮肤栓塞(出血点或瘀斑)等体征。

【辅助检查】
(1)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摄片及监测血压等,可提供原发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病及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等。

(2) 头颅X线摄片有时可发现颈内动脉虹吸部有钙化影;梗死范围较广者可在发病2—3日后出现中线波移位,持续约2周。

(3)脑血管造影可发现动脉闭塞或狭窄的部位,脑水肿所致血管受压、移位和侧支循环等情况。

(4) 脑CT及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梗死的部位、大小、及其周围脑水肿情况和有无出血征象等,是最可靠的无创性诊断手段。

时间窗内准确确定梗塞的大小和部位。

常规CT在发病24小时内难以识别脑梗塞
(5)血液生化常规血流动力学及凝固功能检查
(6)脑血流超声波
【诊断标准】
1.脑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2)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3)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
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4)一般发病后1~2日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如有大面积梗塞意识情况发病时即会昏迷,渐行加重;(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6)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
血;(7) CT检查发现脑梗塞部位。

2.脑栓塞的诊断标准:(1)多为急骤发病;(2)多数无前驱症状;(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4)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
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5)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6)同
时伴有其它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治疗】
超急期:0-6小时治疗的黄金期;急性期:6-72小时;亚急及慢性期:>72小时。

一、一般治疗:
(1)脱水降颅压,扩容稳压,常选用静脉用药,最好用输液泵,
防止血压过低加重脑梗塞。

临床脱水药物常用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类固醇激素、白蛋白等。

控制血压:早期收缩压控制在120-180mmHg或舒张压控制在110-120mmHg,严密观察,如血压>220/120mmHg,应缓慢降压。

颅内压增高:卧床,避免头部过度扭曲,避免ICP过度增高的因素,如咳嗽,用力,发热,
癫痫,呼吸道不畅等;亚低温治疗1)调整血压,脑梗塞时要慎重使用降压药,如血压为150~160/100时不需要使用降压药。

血压降的过低可加重脑缺血。

急性特别是大面积脑梗塞时可出现脑水肿,是发病后1周内死亡的常见原因。

应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肾功能异常者可用甘油果糖和速尿。

(2)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困难者可给予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

(3)预防和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4)防止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肝素制剂。

(5)早期活动防止褥疮形成,每2小时翻身拍背和被动活动瘫痪肢体。

避免受压和褥疮形成。

二、溶栓治疗:即发病后3~6小时以内进行。

可静脉给药溶栓,也可动脉给药溶栓,动脉溶栓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严格掌握适应症,6-12小时内未见明显脑水肿,也考虑溶栓。

溶栓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溶栓治疗的主要危险性和副作用是颅内出血,心源性栓塞脑出血的机会更高。

溶栓后要用洛赛克避免消化道出血。

三、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必须作凝血检测。

主要的副作用是出血,其中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更安全。

四、抗血小板药物:
(1)阿司匹林,是经济、实惠、安全及最常规的抗血小板预防用药,最低有效剂量为50mg或75mg/天。

急性期可增加剂量至300mg/天。

用药过程不需要血液学方面的检测。

肠溶阿司匹林可
明显降低副作用。

(2)抵克立得,可作为治疗用药和预防用药,剂量及用法是125~250mg/天,进餐时口服。

用药过程中应检测血象、肝功能及出凝血等。

少数病人可能出现粒细胞减少、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等副作用,出血时间延长,溃疡病、血小板减少症及出血性疾病者慎用。

(3)氯吡格雷:该药75mg与抵克立得250mg的疗效相同。

五、降纤治疗:作用是增加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血栓形成,常用药物有降纤酶、东菱精纯克栓酶及蝮蛇抗栓酶等。

发病24小时内使用。

用药过程中应检测纤维蛋白原等。

六、血液稀释疗法:目的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补充血容量不足,常用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苷和706代血浆等。

七、脑保护剂:
(1)钙离子拮抗剂:阻止细胞内钙超载、防止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

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盐酸氟桂嗪和脑益嗪等。

(2)胞二磷胆碱:具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

(3)谷氨酸拮抗剂和GABA增强剂。

(4)其它:VitE、VitC和甘露醇也具有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的作用。

八、中医中药:中药有复方丹参、川穹嗪等。

同时辅以针灸及按摩等治疗。

九、康复治疗:一般在发病后3~7天便天始进行系统、规范及个体化的康复治疗。

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和新陈代谢,加速脑细胞再生过程和功能恢复,并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

【预防措施】
一、治疗各种原发病,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二、戒烟限酒。

三、抗凝治疗,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

四、定期心脏检查,改善心脏供血,防治冠心病。

五、特别注意心功能变化及心律失常,;
六、对突发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力减退、反应迟钝、遗忘、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尽早行头颅CT 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七、饮食禁忌,(一)忌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二)忌食刺激性食物;(三)忌烟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