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和考试分析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范例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3a17fecc58f5f61fb636660d.png)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范例(命题思路、参考答案)2011-02-05 19:30 星期六一、语言运用1、在“家电”的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想方式,另选一种“家电”,写一段讽喻人类的文字。
台灯——总以为自己比别的灯亮,其实只不过是有人给它戴了一顶帽子。
空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改变温度,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
命题思路:新课标对写作的教学建议“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家电”和人类存在着相似点,学生通过想象可以寻觅二者的相似之处。
这样的语言实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并通过写作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电脑——似乎可以无所不能,却只能在别人的敲击之下才能找到自己的灵魂。
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不管想要炫耀什么,却要完全听从别人的摆布。
2、根据具体语境,选填相应的诗句。
其中正确的一项是()作为水乡的宁波,自古多桥,而因桥赋诗的例子也很多。
宁波老桥的桥型设计多样:明代陆铨的“”,描述的是一座石拱桥;明代俞士吉的“”描写的则是一座石梁桥。
而宁波老桥的功用和文化也值得今人细细品味:清代童华的“”体现了桥在交通方面的功用,南宋陆游的“”展现了民间水乡的社戏风情。
现今,已正式通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将会把宁波的“桥文化”演绎到极致。
a.东风忽送笙歌进,一片楼台泛水来b.行尽平原临水口,溪流迸出石桥斜c.天接空青双去鸟,桥分平野独归人d.每来花屿流霞出,亦立虹桥烟卷后A.d b a cB.b d c a C .b c d a D.d c b a命题思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基于新课标对古代诗词的这一建议,积累诗词仅仅是第一步,感悟诗词才是进一步深化,运用诗词才是终极目的。
既然运用古代诗词,就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本题旨在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会运用诗词。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a23e06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17.png)
一般作用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除生动形象外,还富有人情味 句式工整,节奏明朗等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 巧妙地运用双关,形象地表现了 既生动形象,又委婉含蓄 描写了何环境,渲染了何气氛,烘托了何心情 以动衬静,更显静谧,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等 更鲜明突出,立体丰满,具体丰富。 更加鲜明
五、结合自我, 实际表述
3.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 较难题的比例为8:1:1。
4. 试卷分值分配
❖ 基础知识及运用部分2013年为29分, 2014-2015年 均为25分;古诗文阅读部分2013年总分为21分, 20142015年变为25分, 文言文阅读题和古诗词赏析题分值略 有变动, (2013年文言文阅读题为16分, 古诗赏析题为5 分;2014-2015年古诗文名句默写已从“基础知识与运 用”板块中分离出来, 归入“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板块, 分值为8分, 古诗词阅读为5分, 文言文阅读为12分); 现代文阅读连续三年为40分, 两篇阅读均为课外阅读; 作文分值保持不变, 为60分。
6.名著阅读题 在2013年和2015年都有几 个不同的小题。如写出作品出处、作者、
人物的典型事例、概括寓意、结合选段 谈自己的体会等。但2014年却以选择题 的形式出现。试题设计由浅入深,难易
适中,落实识记、概括及阐述的能力层 次的考查。试题能够体现“名著阅读”在 读中“了解”的基本要求,难度不大,但 得满分却不易,没有通读作品全文者难 以答到位,这样设题可以让“名著阅读” 的考查落到实处。文学(文化)名著阅
2、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主要考察同音字、形近字, 必须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 虑。
3、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 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 合逻辑。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8f299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9.png)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篇一:初中语文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初中语文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本次语文单元作业,难易适中。
基础知识紧扣课本,考查拼音识字书写、成语理解、名句运用与默写和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来源于课外,浅显易懂,可读性强,且文质兼美,寓教育于其中。
作文以半命题形式,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能抒发真情实感。
同时,强化书写质量,设置书写等级分。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基础知识部分的读音与字形题答得比较理想;名句默写从总体看掌握得尚好,但部分学生存在着会背却不会准确书写的现象,别字现象较普遍;少数学生的文言基础不够扎实,基本的字、词都没有掌握;语言的表达应用是一个难点,得分率不高;第二篇阅读涉及到电脑名词,带有选择性,故而对电脑知识了解不多的学生失分较多;此外,阅读题还存在审题不明,概括不全面,语言不够简练的现象。
三、改进措施1、书写是语文的基本功,也是语文试卷考查的重要元素,但许多考生的卷面书写问题突出。
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清晰,不工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需要进一步强化书写。
2、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大检查力度,充分利用好基础训练习题,争取基础题不失分。
3、学以致用,将课本中涉及到的语言现象及时加以训练,加强语言的表达应用。
4、扩大阅读,指导阅读方法及相应的答题技巧,提高紧扣文本概括信息及语言的规范表达等能力。
5、加强写作练习,训练学生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多改,以表达真情实感为中心要务,进而要求生动形象。
篇二:初中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初中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这次段考,七至九年级的试卷都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
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但也有几分的超纲题,让学生一筹莫展。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2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语境填空成语的运用、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写话几个方面。
七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1aeff1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b.png)
七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报告试卷分析是七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报告,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报告范文一一、试卷评价七年级语文试卷总体上体现了命题者对语文教材的准确审视、对教材的全面把握与理解,关注了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卷首寄语是对学生答题的提醒,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起到了提醒、鼓励的目的。
由易到难,难易适中,能全面考察学生一学期来的学习情况。
附加题为古文阅读,体现了新形势下的课改理念。
给同学们指明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假期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书本、网络、电视等途径查漏补缺,力争上游。
二、答题情况本卷共130分,有附加题及卷面分各五分。
最高分107分,最低分20分,优秀率2.7%,及格率65%。
学生普遍答完了,大多数同学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认真。
能看出学生对这次考试的重视程度。
分析看80%同学基础知识还是可以的,其中一部分同学在积累和运用部分能答满分。
但也有个别同学基础上没有认真下苦功。
学生普遍失分主要在阅读方面,尤其是在古文阅读和古诗阅读上,可见平时我们注重的太少。
写作方面全分50分。
差异明显。
好的文章观点鲜明、言辞流畅、旁征博引,字迹也漂亮、工整;而差的主题确立有误,甚至还有的学生根本没有主题;而且发现许多学生的“文体观念”很淡薄,基本技能缺失;还有不少学生似乎在考前死背一些范文,作文中雷同的、模仿的层出不穷,这种作文得分也较低。
积累和运用:第1题考察注音;第2题考察汉子书写;第3题考察成语运用;这三道题目相对简单,学生完成情况很好。
第4小题考察关联词、标点及病句修改,第5小题考察诗文背诵情况,学生有失分现象,表现在平时没有下功夫。
第6小题考察名著阅读,作文农村孩子,阅读面相对狭窄,有50%的同学没有答对。
综合性学习:总分7分,题目比较简单,是训练过的题目。
所以学生答得不错。
阅读:它包括三个方面:现代文阅读(课内、课外各一篇)、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说明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284920217375a417866f8f89.png)
四、中考试题的选材应体现时代性及人文性。
五、命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1、随意借鉴或挪用别人试卷,并在此基础上随意添加修改 更换题目,导致评价失衡或者信度、效度偏低。 2、没有命题大纲或者不遵循教学大纲,过偏于知识或者能 力,导致命题大而无当甚至误导教学。 3、试卷语言表达欠科学甚至不科学,题干表述不清甚至错 误,被选项设置简单草率或者选项重复,主观题的命制大而 空或者不着边际。 4、答案设置欠准确或不准确,答案语言表述模糊不清或者 逻辑混乱,答案设置容易被猜中或者因为考点重复而答题无 效,答案设置不全面或者因为审定前未经检测出现漏洞,命 题错误导致没有答案。 5、态度草率,不细致不严谨,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小错误。
13、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 活谈谈。(5分)(内容评价) 14、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 落在“我的梦里”?(3分)(词句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评价
命题流程
1、选文的要求:
现代文阅读材料采用 与所选教材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
⑸ 避考查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概念性知识
1、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简要分 析它的作用。 2、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 一种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考试的现代文阅读强调淡化 文体差异,强调阅读技巧,将重心放在信息筛选、 理解分析、概括提炼、体验探究等能力考查方面, 真正体现阅读的特质。避免以写作手法、表达方 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论证结构 等概念来区别不同的文体阅读。避免对这些文体 术语进行直接考查,
字词点
【注】用词准确生动的,体现文意情感的词语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报告范文6篇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报告范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01508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0.png)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报告范文6篇篇一:《古诗词分析》1. 散文部分在试卷中,古诗词部分的分值较高,主要涉及到古代诗人的作品及其背景知识。
学生需要具备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对古诗词内容、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分析,进行解题。
2. 诗歌鉴赏此部分考查学生对于不同类型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包括对诗歌节奏、韵律、意境的感悟与理解。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和品味,学生可以展现出自己对于诗歌的审美情趣与文学素养。
篇二:《现代文阅读》1. 文言文理解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同时,学生还需能够熟练运用文言文词汇、语法结构,解答相关问题。
2. 现代文阅读对于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现代文的主旨、观点,提炼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分析与评价。
通过对文中细节和语言表达的理解,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篇三:《作文能力检测》1. 题目分析试卷中的作文部分通常设置多种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给题目进行观点表达、立意构思、文体运用等方面的写作。
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自主构思文章内容,确定文体和结构。
2. 作文写作作文的写作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合理组织文段结构,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形成完整的文章结构和逻辑。
篇四:《古文阅读理解》1. 古文文言文理解考查学生对于古代文言文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古文文言文,并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提取主旨。
2. 古文鉴赏学生需要通过对古文的鉴赏,理解其中的意象、意境,把握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运用鉴赏方法和技巧进行解题,展现对于古文的审美能力与理解深度。
篇五:《文学常识知识考查》1. 文学常识试卷中的文学常识考查部分主要测试学生对于文学常识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程度,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要求学生能够辨析文学名著、名家作品,掌握文学发展历程和重要文化内涵。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https://img.taocdn.com/s3/m/f01f524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2.png)
4
初中语文试题的难度控 制
初中语文试题的难度控制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路程,在坎坷中 奔跑,在挫折里涅槃。B.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请再累赘重复的往事能 爬上三千尺的高岗。C. 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把诗人的一腔激情 表现得淋漓尽致。D.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积 淀丰厚
初中语文试题的题型与内容
4. 写作题
写作题是初中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可以分为命题作 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类型。例如
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情感真挚,内容充实,有具 体细节描写
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论证有力,逻辑严密
答题难度
及时反馈与调整: 在考试结束后,应 对试题进行评估和 反馈,总结经验教 训,以便对未来的 试题进行适当调整
5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技 巧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技巧
注重细节:对于试题的文字表述、标点符号等细节应予以充分重视,保证试题的准确 性和规范性
创新题型与内容:可以尝试创新题型和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 的思维活力
阅读下面材料:阅读下面材料 按要求写一篇作文。一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坐在他旁 边的一位老人也在守着一篓鱼。一段时间过去了,年轻人的钓竿像是在弹奏美妙的乐 曲一样往上升起,而老人的鱼篓里却一条鱼也没有。年轻人很惊奇,问老人:"您为什 么一条鱼也钓不到?"老人笑了笑说:"鱼儿也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f0da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8.png)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作为学生,每逢考试季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试卷。
其中,语文试卷无疑是让很多学生感到压力最大的一种。
语文试卷不仅考查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还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因此,对初中语文试卷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提高成绩。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初中语文试卷的题型。
一般来说,初中语文试卷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作文题。
选择题考查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填空题则更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题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作文题则考察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些题型相互配合,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其次,初中语文试卷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多样。
试卷中涉及了诗歌、散文、小说、文言文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还包括了古代诗词、现代散文等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
这些内容既有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又有现代文学的精彩,既有经典名篇,又有当代作家的作品。
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理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
再者,初中语文试卷还注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把握文章的语境和内涵。
而作文题则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话题,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合理组织文章结构,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写出流畅、生动的文章。
这些要求不仅考验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初中语文试卷还注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试卷中的一些题目要求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运用,比如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阅读材料,进行推理和判断,或者要求学生进行材料的综合整合,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些要求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对初中语文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试卷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da752d03d8ce2f00662387.png)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探析中考语文评价改革风向标——以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为分析对象2009 年是课改实验区中考的第六年。
根据“课标”“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的基本评价理念,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在前五年探索之路上守正出新,整体上遵循了稳中求变,继承中有发展的基本原则,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致力于在具体情境和实践问题中综合地考查学生应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体现出浓郁的文化性、时代性、区域性的特色。
本文以矩阵抽样法从全国各省市中考试卷中抽取44套试卷为样本卷,根据试卷的测试框架从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三个部分进行具体分析,力图展现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特色,借以预测2010 年中考语文评价的改革发展方向。
一、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部分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积累,设题呈综合化趋势,测试内容不再是语文知识的简单再现和重复,而是着力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变化很有可能从而引领中考语文测试内容及测试形式进一步变革的态势。
主要包括语言积累、语言运用、文学文化常识、诗文默写等四部分的内容。
(一)语言积累语言积累部分出现新的题型测试形式。
包括字音、字形、近义词语辨析和熟语/ 成语等四部分内容。
在44套样本卷中,只有吉林长春卷、吉林卷和上海卷等3套试卷把字音、字形的考查渗透在现代文阅读中,没有单独设题。
试题赋分在2分-9分之间,占总分的比例在3.3%-6.0%之间。
题量在1题-4题之间,18.2%的试卷设置1题,45.5%的试卷设置2题,25.0%的试卷设置了3 题,只有贵州贵阳卷和四川乐山卷设置了4 题。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考试作文研究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考试作文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c072a31eff9aef8941e0662.png)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考试作文研究目前初中学生考试作文存在很多带共性的问题,分数不容乐观,也没有高分作文,看不到好作文,整体作文水平低下。
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一是对题目的理解不够全面,审题不清,思路狭窄,不能很好地挖掘材料的内涵,点题扣题生硬。
例如部分学生写家乡的四季,写某个景点从早到晚的变化,写参观游览所见所感,虽也没有离题,但没有抓住作文命题意图,缺少情境再现之美,很少有学生去关注和挖掘这些情境之美。
二是选材不够新颖,情节虚假,立意不够高远。
老是选择那些司空见惯的家庭琐事,老掉牙的故事,胡编乱造故事情节,感情也是假大空。
如作文题材都写到一些给贫困学生捐款去春游,妈妈给我送伞打伞,老师要调走了,学生要读书大人在外乞讨等等,学生感情表达也是虚情假意,无病呻吟,难以打动人。
三是作文结构零乱,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看不到章法。
很多学生开篇就是把作文引文重抄了一遍,没有自己独特的开头,再就是开头落于俗套,千篇一律。
中间部分写事结尾匆匆点题。
没有精心设计情节和细节,没有高潮段落,结尾呼应开头点明主旨等力度不够。
四是作文语言重叙述轻描写,没有抓住细节,不够生动感人,没有画面感,没有美感,语言表达不流畅,不严谨,缺乏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细致的描写,没有真情实感。
虽然部分学生在开头结尾的润色方面稍有起色,但缺乏生活素材的积累,缺乏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暴露出的问题就是语言平铺直叙,缺乏感染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我们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应做到如下几点:1、要强化作文审题基本功训练。
作文考试不设审题障碍并不等于不要审题。
从中考作文试题命题趋势来看,不论是写个体或是写群体,都对写作的内容或范围作适当限制,防止少数考生将事先准备的“范文”生搬硬套、走抄袭宿构等投机取巧的捷径。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考试原则,确保准确考查出学生真实的写作水平和个性。
所以,考场作文一旦发生偏题离题现象,文字表达再好,也很难被评为二、三类卷。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1bb41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5.png)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对试题的总体认识:本次考试的语文卷由教研室统一命制。
试卷的结构主要分为“语言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块;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
命题者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考虑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大面积提高初中教育教学的质量,试卷的导向性较好。
二、对各板块的分析(一)第一板块:知识积累1、按原文填空,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诗文填写诗句。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本中的诗文的掌握情况,正确率比较低。
因为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导致两道题错误率偏高,还有错别字现象也比较严重。
比如“沿溯阻绝”的“溯”,和“牧人驱犊返”的“犊”。
2、修改病句题,学生对于这类题型接触较少,平时训练少,所以出现错误较多。
3、补写这道题,这道题学生丢分的也比较多。
(二)第二板块:文言文阅读这两段文言文是课本中的内容《三峡》和课外阅读。
由于选自课内,解释加点字、翻译句子、理解填空得分率较高。
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得过于简单。
(三)、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这是选自课外的两段记叙文。
由于学生阅历较浅,对生活的认识、理解、感悟不深。
这道题学生失分较多。
(四)第四板块:作文作文有《为------点赞》半命题作文和《这才是最宝贵的》全命题作文两个,让学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有利于学生的发挥。
这样的题目,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三.建议与策略:1、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本次考试中,部分学生字词、默写等失分仍然较多,说明学生未认真、系统地去掌握。
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继续重视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计划地采用分散与集中的办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78ee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6.png)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报告1. 引言本文对一份初中语文试卷进行了分析。
试卷由多道选择题和阅读理解题组成,旨在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分析试卷的难易程度、题型分布和题目命制等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整体表现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2. 试卷难易程度分析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份试卷整体来说,难度适中,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困难。
选择题部分的题目设置较为灵活,涵盖了词语理解、句子理解和篇章理解等方面。
阅读理解题相对较长,但题目难度适中,可以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推理能力。
通过这样的设计,试卷能够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语文水平。
3. 题型分布分析语文试卷的题型分布也是评估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试卷的题型分布相对均衡,分别包括了词语填空、选词填空、句子改错、阅读理解等多种题型。
这样的设计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词汇和语法的基本掌握,还需要学生具备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试卷中的每个题型都有一定的比重,使得试卷能够客观地评估学生的语文水平。
4. 题目命制分析试卷的题目命制是评价试卷质量的重要方面之一。
本试卷的题目命制相对合理,题目的难度与学生年级相匹配,涉及的内容也与课程要求相符。
词语填空和选词填空题目设计合理,涵盖了常见的词汇和短语,并且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考察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句子改错题目能够考察学生对语法规则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阅读理解题目的文章内容也与学生年级的教材相符,能够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推理能力。
5. 学生表现分析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表现。
根据试卷得分情况,可以得出学生的整体水平。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不同题型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在不同方面需要加强的地方。
例如,如果学生在词语填空和选词填空题目上得分较低,可能需要加强词汇的积累和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如果学生在阅读理解题目上得分较低,可能需要加强阅读理解和推理能力的训练。
2024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2024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c6266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a.png)
2024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____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引言:____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是一场全面测评学生语文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考试。
通过对本次考试的质量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试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对____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一、试卷整体质量概述本次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整体质量较高,考察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试卷的命题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很好地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
试卷整体难度适中,既考察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试题命制情况分析本次考试的试题命制充分考虑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能够有效检测学生的语文素养。
试题选择了多种形式,如选择题、阅读题、作文题等,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1. 选择题本次考试的选择题设计灵活多样,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试题中融入了一些小故事或情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解答题目。
然而,在试题命制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依赖记忆性的题目,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
2. 阅读题阅读题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实际应用场景,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题目中穿插了一些生活常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探究欲望。
但是,在阅读理解题的设计上,可以适当加大题目的难度和深度,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
3. 作文题本次考试的作文题目选材新颖,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试题要求明确,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表达。
然而,在作文题的评分标准上,可以更加明确和具体,以便更好地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评价和指导。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通过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1. 选择题答题情况大部分学生对选择题的答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基本掌握了相应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
![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https://img.taocdn.com/s3/m/bcc8c262af1ffc4ffe47acff.png)
某 班要 举 行 一 次 名 著 阅读 专题 要 不同种类考试的试题命制上 , 我们要 显然 , 语 情境 中考 查 不如 在话 语 交流会 , 求每 位 学生在 规 定的 书 目 在词 深 度 把握 基 于课 程 改 革 的 评 价 新 理 情境 中考 查 , 话 题 中的一 个 念 ,以便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 的音 形义 统 整在一 起 , 仅让 学 生掌 话 题 准备材 料 。假如 你 是该 班 学 生 , 不
把名著阅读 的要 要 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 、感悟 和运 民族特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忍不 正地走进 中外名著 , 可有 效地 检测 学 生 的阅 用 ;语 文基 础 知识 、文 学文 化 常识 ” 拔 的毅 力 , 险为 夷 , “ 化 转危 为安 。我们 求 落到 实处 , 要考查学生对诗歌 、 散文 、 小说 、 戏剧 坚信 , 有各族人 民并肩 X s , 读情 况 。 i 6u 6h “ 言 的实 际 运 用 ” 题 类 型 较 语 试 等文 学样 式 的了解 、 对课 文 涉及 的重 同舟共 济 , 众志成城 , 就一 定能战胜一
一 一
一
、
( 08年 中 ( 我最熟悉的一个故事 2 ) 容 主要体现在 字词句 、 古诗 文 、 语文 写 出相 应 的汉 字 。 南通 市 20 此 题 把 名 著 阅 读 放 在具 体情 景 基 础知 识 、 文学文 化 常识 的积 累 与运 考 语 文试题 ) 在 几千年 的历 史长河 中, 中华 民 中 ,要求 围绕 话题 写 出交 流材 料 , 内 用 以及语言 的实际运用等方面 。 例如 族 虽 历 经 c gs g n an a ,饱 受 容 必 须 涉及 具 体 书 名 的书籍 的 有关 “ 字词 ” 要考 查识 字与 写 字 、 语 的辨 词 如 人 , 析 、词 义 的理解 与运 用 等 ;古诗 文 ” m 6nan “ ,但每一 次都能以我们 内容 ( 情 节 、 物 等 )引 导 学 生 真
初中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初中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95eafb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a.png)
初中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总结一、引言语文学科是初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试题命制的科学性好的试题命制是考试质量的基础保障。
针对初中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命制的科学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知识点的覆盖广度初中语文学科知识点繁多,试题命制需要全面覆盖和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根据试卷的分析,本次期末考试试题在知识点的选择上较为全面,能够考察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
2. 难易程度的合理性试题的难易程度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合理安排。
通过对试卷难易程度的分析,本次期末考试试题整体难度适中,有利于大多数学生发挥自己的水平。
3. 题型的多样性试题题型的多样性可以有效地考察学生的不同能力。
本次期末考试试题覆盖了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题等多种题型,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学生答卷情况学生答卷情况是评估考试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学生答卷情况上来看,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 疏忽细节问题部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着对题干的疏忽,导致细节错误的发生。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和细致入微的思考。
2. 表达流畅性不足部分学生在作文题中表达流畅性不足,语句缺乏连贯性。
这一问题可能与学生缺乏写作练习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关,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
3. 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阅读理解题是考察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但部分学生在答题时出现了困难。
这表明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训练不够充分,需要在教学中增加大量的阅读理解训练。
四、评价与建议基于对初中语文期末考试质量的分析,我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强化,确保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的扎实性。
初中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中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87f2c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d.png)
初中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初中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篇一」一、命题范围本次考试是全区统一命题,考试范围是九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内容。
试卷以“注重双基,突出交流表达,侧重综合能力”为宗旨,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的考查。
二、试题结构试卷类型有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书写占四分。
试卷的内容涵盖全面,有积累,有理解,有运用。
既有知识的检测,又有能力的测评。
纵观本试题,覆盖面广,题量适当,题型丰富,是一份较为全面的检查学生阅读与运用的好试卷。
三、成绩及答题分析本卷共120分。
两班最高分为109分。
(一)进步方面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在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能力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关于这些语文最基本知识的学习、训练,要继续坚持。
(二)不足之处1、基础知识不扎实,默写诗句不能全对。
字词选择和病句选择选错,语言应用题失分多,概括提炼不简练。
2、文言文阅读比较简单,但是有的句子翻译还是不准确,关键词不能准确解释,句译不流畅。
3现代文阅读理解失分很多。
学生的表达能力虽较以往有所提高,但就整体而言,还不能令人满意。
4、作文分数普遍不高。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称之为“半壁江山”。
但由于学生个人的阅历、视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所以写作水平也不一,再加上老师赋分的差异,以致得分差距较大,这些学生基本上是字数不够,或书写潦草,或内容偏离主题,牛头不对马嘴的,或语言平铺直叙,记流水账似的,等等。
四、教学反思与努力方向1、注重积累,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知识,注重语文积累,尤其是对常见字词和古诗文的积累,重视常见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2、关注经典名著的引导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努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古诗文阅读要特别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渗透文言语法教学,加强朗读和语感训练,体验情境,体味意境,品味韵味,培育语文意识和语文素养。
4、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式的改变,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79864227d3240c8447ef31.png)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张榜中学程桂芳一、更加注重运用知识积累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这是新课标的要求,自然也是我市中考语文命题的热点。
每次的语文考试都十分注意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的关系,如对常用字的认读与书写、近义词语的辨析、成语使用正误的判定、语序编排与调整、古诗文默写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古诗文默写题。
古代经典诗文是语文积累的重要内容。
从手头资料来看,考查古诗文默写是重中之重。
从考查方式来看,全部以直接填空形式考查诗文默写进一步减少,90%以上的试卷都涉及了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其在特定语言情境中的具体应用,比如“花、鸟本是能引起人们美好感受的事物,但在杜甫《春望》诗中,一句‘,’却借花、鸟传达出作者深深的忧国和思乡之情。
”这样的考查方式,体现出在课标指导下的中考正在向着考查能力与素质这一方向迈进。
从这些试题来看,各地中考命题者已逐渐达成了一种共识:语文知识积累不能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必须能够正确理解运用,这样的积累才有意义。
这样的要求,也符合课标对于语文课程性质与教育理念的定义。
据此我们预计,以后每年我市中考试卷上,以简单填空形式出现,单纯考查知识记忆的题目将进一步减少,结合内容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考查题目将进一步增多。
二:交际表达紧密联系生活课标要求初中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依据这一要求,中考试卷的交际表达类试题从数量到分值比重与往年相比都有所增加,大多数都以问答形式或者以综合实践题目来考查交际表达能力。
从题目设置来看,考查有如下特点:规定了具体的交际情境;主题大多贴近学生生活或者结合热点时事、热点人物,以便考生答题时“有话可说”;注重人文修养,要求语言文明、得体;在切合题目主题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培养,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许多题目都有“用自己的话”“自己的看法”之类的提示性话语。
三:综合实践整合课程资源“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测试分析探析中考语文评价改革风向标——以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为分析对象2009 年是课改实验区中考的第六年。
根据“课标”“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的基本评价理念,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在前五年探索之路上守正出新,整体上遵循了稳中求变,继承中有发展的基本原则,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致力于在具体情境和实践问题中综合地考查学生使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体现出浓郁的文化性、时代性、区域性的特色。
本文以矩阵抽样法从全国各省市中测试卷中抽取44套试卷为样本卷,根据试卷的测试框架从积累和运用、阅读和鉴赏、交流和表达三个部分进行具体分析,力图展现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特色,借以预测2010 年中考语文评价的改革发展方向。
一、积累和运用积累和运用部分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积累,设题呈综合化趋势,测试内容不再是语文知识的简单再现和重复,而是着力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变化很有可能从而引领中考语文测试内容及测试形式进一步变革的态势。
主要包括语言积累、语言运用、文学文化常识、诗文默写等四部分的内容。
(一)语言积累语言积累部分出现新的题型测试形式。
包括字音、字形、近义词语辨析和熟语/ 成语等四部分内容。
在44套样本卷中,只有吉林长春卷、吉林卷和上海卷等3套试卷把字音、字形的考查渗透在现代文阅读中,没有单独设题。
试题赋分在2分-9分之间,占总分的比例在3.3%-6.0%之间。
题量在1题-4题之间,18.2%的试卷设置1题,45.5%的试卷设置2题,25.0%的试卷设置了3 题,只有贵州贵阳卷和四川乐山卷设置了4 题。
题型仍以选择题为主,设置选择题的试卷共25套,占样本卷总数的56.8%,设置填空题的共16套,占样本卷总数的36.4%。
字音的考查重点多是多音多义字、形声字、难读字、习惯性误读字和一些常用字。
其中以形声字为最多,达63.3% ,其中又以声旁部分表音的字为最多;其次是难读字和多音多义字。
在难读字的测试中,有26 个(61.9%)汉字源自教材,课本注释中的读音值得引起重视。
字音考查频率较高的有:锲而不舍(qi è)、嗤笑(ch ī )、忍俊不禁(j ī n )、广袤(m à 0 )、孜孜不倦(z ī)等。
2008 年在少数省市出现的异读字,在2009 年的字音测试中消失。
字形的考查重点是错别字,根据造成别字情况的不同,可将这些别字分为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
字形考查频率较高的汉字有:迫不及待、籍/ 藉既/ 即、因地制宜、通宵达旦等。
部分省市采用了新的视角来关注汉字,例如宁夏卷“ 中国汉字具有三美:形美以感目,如‘月’和;音美以感耳,如‘哗’和;意美以感心,如‘信’和。
” 反映出命题者对字形考查新的思考。
只有5 套试卷考查了近义词。
和往年相比,除了考查近义词辨析的省市在减少,近义词辨析考查范围也在缩小,2009 年的辨析没有涉及虚词,只保留了实词和成语。
对词语/ 成语的考查仍然侧重词语/ 成语本身的语词色彩、使用对象和结合语境辨别正误。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省市考查了时代新潮词语,例如“弯道超车”“牛人”等,体现出“课标”所要求的语文和生活的结合。
近五年来重复出现过的成语只有:获益匪浅、因材施教、妙笔生花、栩栩如生等。
(二)语言运用语言运用部分试题的综合性程度有所增加,仍以开放性试题为主。
包括语法知识(语法句法、修辞运用和标点使用)、情境写话/语句仿写和信息提取等内容。
44 套样本卷中只有湖北宜昌卷、吉林长春卷、上海卷等3套试卷没有设置语言运用试题。
试题赋分在2分-10分之间,和2008年的1分-16分相比,范围缩小了将近一半。
从语言运用试题占试卷总分的比例看,最高比例为8.3% (湖南长沙卷、河北卷、青海卷),最低比例为数值为1.3% (福建厦门卷)。
题量分布于1题-4题之间,主要集中在1题(占36.3%)和2题(占41.5%)之间。
题型上,主观题居多,使用客观题的仅有9套试卷。
考查语法知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实际运用一直是语言运用试题的重要测试内容之一,2009年样本卷中有29套试卷考查了语法知识。
考查重点是语句结构、修辞的使用和标点的使用。
其中23 套试卷考查了病句的辨析和修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独病句的修改,一是对语段的病句的修改。
2009 年中考命题趋向于第二种形式,即在语段中含有病句,要求考生进行辨析、修改,如江苏常州卷和江苏镇江卷。
此外,继2008 年之后,2009 年北京卷又出现了语句衔接题,考查了在对语法句法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基础上的语言感知能力。
涉及到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排比等。
考查修辞的试题主要有补写对联、比喻句等形式。
而考查标点使用的样本卷共有5 套,占样本卷的12.2% 。
情境写话/语句仿写试题通过不同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在具体情境下、准确生动形象地运用语言描述客观事物或表达主观情感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一、解读材料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情境,理解材料所涉主题,提取有效信息,找出关键问题;二、恰当使用修辞等表达方式的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材料中的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并且能够运用这种修辞造句;三、调动积累、发挥想象的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充分调动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不仅做到“形似”,而且做到“神似”。
信息提取试题对信息提取的考查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概括材料,提炼信息,考查提取信息和语言概括的能力;二是从材料中发掘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考查探究能力。
其测试材料不仅来源广泛,而且在形式上异彩纷呈,不拘一格。
总体而言,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时事和热点问题:庆祝建国60周年、甲流、限塑令、国学热、食品安全、金融危机;第二,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这类题材的材料或以动态的活动如新闻报道的方式,或以静态的描述如图片或表格的方式。
第三,学习生活中所涉及的语文和其他学科相关问题。
以各门学科中的知识背景为素材,调动语文元素,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不仅发挥了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作用,也能够增强试题的综合性。
(三)文学文化常识“课标”对文学常识的要求是“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从能力层级要求上看,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再现知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部分主要从作家、作品和文体常识的角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考查。
44 套样本卷中只有12套试卷设置了文学常识题。
文学常识的赋分在1分-10分之间不等,分值最低的是吉林卷为1分,分值最高的是山东临沂卷为10分。
文学常识的题量较少,在设有文学常识题的12套样本卷中,重庆卷和山东临沂卷有2题,其余10套试卷都只设置了1题。
2009年部分省市试卷以名著阅读题的考查形式取代了文学常识题,部分省市在积累和运用部分,以选择题的方式来考查名著阅读,而取消了文学常识题。
其测试内容主要是课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大多集中在名家名篇。
2009 年文学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等表层信息的识记能力,即学生对固定知识点的再现能力;考查考生对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内容的识记能力;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文学知识的能力。
其考查形式日益多样化。
一是针对文学常识内容做单一的考查。
如内蒙古包头卷,考查作家生活年代及其代表作品,并未涉及到作品的思想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其它方面,外延性较小;二是依据名句名篇考查,把文学常识的考查渗透于诗文默写形式之中,将二者融为一体。
这种测试形式,考查了学生的灵活使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语言积累的水平做比较全面的测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今后的命题趋向;三是和名著阅读相结合。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本身就有联姻关系,也可作为一种测试趋势。
(四)诗文默写诗文默写包括现代诗文和古代诗文,以古代诗文为主。
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文学修养的途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展现。
2009 年各地试卷仍然非常重视诗文默写的考查,除湖北宜昌卷外,其他样本卷皆设有诗文默写题。
试题赋分5分-18分不等,90.0%的样本卷赋分集中在6分-12分。
分值最小的是北京卷和山东潍坊卷,赋分相对较高的有上海卷、吉林长春卷和广东深圳卷。
题量在3题-11题不等,81.9%的样本卷诗文默写题量集中在5题-8题。
2009 年诗文默写的考查仍然集中于名家名篇,杜绝难、偏、怪的诗文内容的考查。
2009 年43 套试卷290 道诗文默写题中,有235 道题来源于“课标”推荐篇目、此外还来源于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和课外琅琅上口的名篇名句。
这就给诗文默写的出题范围以非常具体的规定,使教师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2009 年的中测试卷,单纯默写诗文的试卷已经很少,只有广东卷和北京卷。
大多把默写和理解、迁移结合起来,最典型的是山西太原卷,对古典诗词主题意境的理解贯穿整道试题,用来综合考查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默写篇目中出现次数较高的作家依次是杜甫(23次)、李白(15次)、范仲淹(14)次、苏轼(13次)、白居易(12次)、王维(11次)、陶渊明(10次)、刘禹锡(10次)。
这些作家大多是集中在唐诗繁荣的唐代和宋词昌盛的宋代,而且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家。
出现次数较高的篇目依次是《论语》(16次)、《行路难》(10次)、《钱塘湖春行》(9次)、《望岳》(9次)等。
对现代诗文的考查涉及到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余光中的《乡愁》和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这几篇都是课本中现代诗歌的传统篇目。
二、阅读和鉴赏阅读和鉴赏部分从古诗词曲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名著阅读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阅读材料选择的共性和特质;根据对测试内容和测试材料的分析,力求发现规律,展现特点。
(一)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分为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曲阅读。
从赋分比例来看,古诗文阅读试题在中测试卷中的比重继续保持稳定的状态。
和前两年一样,2009年的样本卷皆设有古诗文阅读试题,且赋分大多占全卷总分的10.0%-15.0%。
测试内容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和基本内容的理解。
其中,文言文阅读部分更注重对基础知识和文意理解的考查,而古诗词曲阅读部分则更侧重于对诗词的赏析。
开放性的试题居多,注重学生个体的感悟和理解,充分体现课标“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的理念。
古诗文阅读中出现了诗、词、曲、传记、散文等体裁,测试材料遍布先秦至明清各个时代。
其中,文言文阅读测试材料的取材集中在先秦、两宋和明三个时代,而古诗词曲阅读则偏重于唐宋两代,以诗为主。
较之于2008年,样本卷单设古诗词曲阅读试题的试卷明显增多,由10套增至21套,占样本卷总数比例由23.0%提升至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