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论姜夔词的艺术特点
![论姜夔词的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622a95202768e9951e73854.png)
论姜夔词的艺术特点摘要:本文以《扬州慢》为中心论述姜夔词的艺术特色,从序和文的结合、以虚处传神、善用虚笔的手法、化用前人诗句和诗意及音节谐婉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姜夔词艺术风格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他的社会身份是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
青年时代,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
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都极为推重,虽终生布衣,名声却震耀一世。
陈廷焯评:“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
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及“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
”①黄升道“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②他开创了清雅词派,对南宋后期词人及至清代浙西词派都有很大的影响。
姜夔现存词仅八十四首,却得此殊荣。
值得我们研究。
下面我就从以《扬州慢》为例,来论述姜夔词的艺术特点: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一、序与词的完美结合姜词在形式上的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
苏轼之后,词题序已成为常例,但姜词的小序却有新的发展,它不仅起交代创作缘起的辅助作用,小序自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如同韵味隽永的小品文,与歌词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白石词除一些小令外,大多有精美的小序。
序与词是一个整体,一散一韵。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这段是词的序。
白石的序有两类:一类与词的内容完全不相干:如《长亭怨慢》中借瘐信《枯树赋》作序以寄托思念。
简述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简述姜夔词的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f6292c8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10.png)
简述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姜夔词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独特的词境和表现手法: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其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别出心裁。
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
同时,他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2. 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姜夔的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然而,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3. 清空高洁、极富想象的词风:姜夔词清空高洁,极富想象,语言灵动自然。
他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张炎所下的断语“清空”二字来概括。
这种清空既不同于传统婉约派的绵丽软媚,也不同于豪放派末流的粗犷叫嚣,也不同于苏轼以旷达为主要特色的那种清空。
他的词更善于以诗人的笔法入词,且更多地以“骚”的手法入词,对客观对象不作更多的质实描写,而对灵气飘忽的心境则极善捕捉与表达。
4. 丰富的情感表达:姜夔的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他的词主要有两种情感,一是他对国事的悲慨,另一个则是他对过去那一段爱情的怀念。
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
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几率生活。
综上所述,姜夔的词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成就,他的词境、表现手法、词风和情感表达都展现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
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Word 文档 (2)
![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Word 文档 (2)](https://img.taocdn.com/s3/m/71826cafd1f34693daef3e74.png)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是南宋时期艺术成就很高的词人。
姜夔被当时名家誉为“翰墨人品”如“晋宋雅士”,他的确人品清高,词作典雅,所作词时有香草美人之托,黍离麦秀之悲。
姜夔的词较突出的是爱情词和詠物词,其言情詠物,自成风貌。
他有丰富而深刻的爱情经历,写出了刻骨铭心的爱情词。
他继承了詠物诗词的优良传统,又刻意创新,写出了别开生面的詠物词。
姜夔的词文笔精巧,声情并茂,作品博用典故,设色幽冷,擅长自度词谱,曲律配合悲情,艺术成就甚高。
姜夔的词在婉约词中具有较显著的创新面貌。
与不同风格和气度的词家如温庭筠、晏殊、柳永、周邦彦、辛弃疾等相比,可以看到姜夔词的独特风格:清虚骚雅,幽冷深婉。
後世对姜夔多作推崇和仿效,他在词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他把婉约词引向典雅的境界,对後世特别是清代词的创作影响深远。
《暗香》写出自己环境和心情上的巨大变迁。
从旧时自己在梅香月影下吹笛,玉人摘花的欢乐写起,陡然转折到自己而今渐老,甚至连嗅到梅香,看到月影,也引起一种生疏的感觉。
接下下片里,他刻画了玉人离别以后的孤独,想到古人还能折梅寄远,但现在因为路遥雪积,却不可能这样做,只能以今天独自在梅花下寂寞苦忆昔日的梅花下的欢愉了。
可是梅花不久也要飘零,无论是花还是人,几时才能重见呢?结尾表达了诗人无从决绝的缠绵情绪。
词坛中,还是整个两宋词史乃至我国古诗词发展长河中来看,姜夔都是一位颇具分量的词人。
就其所产生的影响而言,他不仅得到了同时代人的认可与推崇,而且无论是放置在南宋深深影响了后世张炎、王沂孙、周密诸人的词学理论和词作风格。
这种影响还超越了有宋一代,对清代浙派词的词作和理论有着强烈的辐射作用,而后者也是在姜夔的影响下,力主清空醇雅,从而带动了整个词坛,形成了清初词坛“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
幽韵冷香_清虚淡雅_论姜夔的咏物词_张雷宇
![幽韵冷香_清虚淡雅_论姜夔的咏物词_张雷宇](https://img.taocdn.com/s3/m/c66bd78b8762caaedd33d4f4.png)
收稿日期:2007-03-06 作者简介:张雷宇(1974-),男,文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幽韵冷香,清虚淡雅——论姜夔的咏物词张雷宇(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浙江杭州 310028)摘 要:作为南宋词坛较早大量写作咏物词的词人,姜夔对咏物词倾注了浓郁的深情与毕生的心血。
本文将姜夔的咏物词作置于咏物词的发展流变中加以考察。
姜夔在词作中融入江湖漂零之感、对失落恋情的追忆之思、对国事衰微的忧虑之情,从而使其咏物词作较之前人有了新的特质。
姜夔咏物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为立意深远、含蓄蕴藉;字琢句炼、音节谐婉;虚处落笔、追求神似;幽韵冷香、清虚淡雅。
姜夔的咏物词受到后代词人的激赏,并为南宋遗民词人树立了一种新的创作范式。
关键词:宋代文学;姜夔;咏物词中图分类号:I20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5X (2007)02-0100-06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
他以词名世,在南宋词坛上与辛弃疾、吴文英诸人齐名。
他引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笔法入词,以改造南宋词坛上周邦彦余风的软媚无力,开创了清雅词派。
清人王鸣盛云:“北宋词人原只有艳冶、豪荡两派,洎姜夔、张炎、周密、王沂孙方开清空一派,五百年来,以此为正宗。
”[1]3549作为南宋词坛较早大量写作咏物词的词人,姜夔对咏物词倾注了浓郁的深情与毕生的心血。
咏物词在其现存84首词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如果严格按照咏物词的标准来划分,其创作的咏物词约有25首,占词作总数的三分之一稍弱。
姜夔咏物词多数以咏花为题材,其中尤以咏梅为最。
除梅之外,其吟咏的物类还有荷花、柳、腊花、黄木香、茉莉、牡丹、芍药、蟋蟀等。
刘熙载《词概》云:“(姜夔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1]3694这一评语形象生动、颇中肯綮地指出了其词的特点。
姜夔的咏物词集中体现了其词作的艺术特色。
论姜夔词语言的风格及特征
![论姜夔词语言的风格及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b0575ca49649b6648d7479e.png)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论姜夔词语言的风格及特征党霞 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摘 要:姜夔是一位在南宋词坛上词风“独树一帜”的词学家。
以姜夔为代表的词派称之为“骚雅派”,也称“姜派”,其词风“清空”、“骚雅”,为后人所推崇,这种清空骚雅的格调在词的语言上充分体现出来,使词温婉典雅之外又别具一格。
本文着重于姜夔词的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以炼字、用典、音律以及以唐诗入词方面入手来理解姜夔词。
关键词:姜夔;语言风格;特点作者简介:党霞(1994-),女,汉族,陕西省汉中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13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58-02姜夔词集名《白石道人歌曲》,且历代刻本多名以《白石词》,因此习惯称之为姜白石。
张炎《词源》对白石词推崇备至:“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跃,“野云孤飞”当指“清”,指意象之清雅;“去留无迹”当指“空”,指境界之空灵。
“骚雅”应该就是《离骚》与《小雅》的结合,即志洁行芳之词品、比兴寄托之手法与温柔敦厚之情感的结合。
读白石词如品白石人,语言中透露给人一种孤芳高洁,凄婉幽冷之感。
其词“清空”、“骚雅”体现在多个方面。
姜夔看到南宋词坛以周邦彦软媚词风为主流的弊端,姜夔学习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
以拗、折、瘦、硬为追求,字句给人一种刚劲感觉,形成一种深远清苦的意境,使词温婉之外又不失清劲;针对晚唐以来恋情词的绮靡媚俗,姜夔从文字本身入手,字斟句酌、反复锤炼,以健笔写柔情,显得劲峭有力,这集中表现在他对冷色调字的锤炼。
在姜夔的词作中,大量运用冷色调的字词,如“冷”、“清”、“寒”等多种冷色调的字词,给人一种:“烟波江上,满目浩然,徒使人愁”的感叹。
姜夔的恋情词总体上呈现出的是一种感伤、清雅的特点。
将缠绵悱恻的爱情通过孤冷的笔墨表现出来,将读者带入孤独忧伤的情绪之中。
姜夔词的风格
![姜夔词的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7b47c6d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b.png)
姜夔词的风格姜夔(约公元1155年-约公元1221年),字茂叔,号东篱,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词人。
他的词作以豪放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
姜夔的词风格独特,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和艺术风格。
1. 豪放自然姜夔的词作以豪放自然为主要特点。
他不拘泥于古典文学传统,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其词作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现实感和亲切感。
他能够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深刻而真实的情感,给人以直击心灵的感觉。
例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写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首词通过对天上牵牛织女相会之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爱情之美妙与伟大。
姜夔运用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比喻,使词作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
2. 情感真挚姜夔的词作情感真挚,能够深入人心。
他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出对生活、对人民、对国家的深深思念和关怀。
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描绘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震撼。
例如《长相思·一重山》中写道: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这首词以简洁而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姜夔通过描绘山水之间的距离与孤寂,表达了作者内心深深地牵挂与思念之情。
3. 意境深远姜夔的词作意境深远,常常通过景物描写、比喻和象征手法来塑造丰富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
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衬托人物情感,使其词作更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词通过对秋夕夜晚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深秋的凉意和宁静。
姜夔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恬静而富有诗意的意境之中。
总而言之,姜夔的词作风格独特,以豪放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为主要特点。
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还反映出了社会背景和时代风貌。
姜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略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略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ca77569f50e2524de5187eaa.png)
略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辛弃疾去世后的南宋词坛,出现了两代词人,一为江湖词人群,一为遗民词人群,从而形成了两大创作阵营,一为辛派后劲,一为姜夔的追随者,其中追随姜夔者主要是以其“雅词”为典范,注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姜夔对后世词风的影响,下面我们就略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姜夔(约1155-1221)江西鄱阳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他多才多艺,是南宋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音乐家,而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姜夔词流传到今天,有80多首,名为《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在词史上的地位或许还不能和温庭绮、柳永、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人相媲美,但他的词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他本人正是这种风格的主要代表和创始人。
人们论及姜夔,虽然在总体评价上不如温柳苏周辛等大家,但在一些具体方面则有着其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姜夔词的题材主要是恋情、咏物和亡国之痛,并没有什么拓展,他的主要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虽经周邦彦雅化却仍然不够。
姜夔的词风因为求雅,同时也求“刚”一点,“生”一点,极力摆脱晚唐,五代到北宋以来那种浮浊、柔媚、甜熟的词风,则往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如《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此词虽是怀念合肥恋人,但并未写艳遇的旖旎风情,而只有魂牵梦绕、铭心刻骨的忆恋。
其中“淮南皓月冷千山”一句,更创造出词史上少见的冷境。
意境清幽,情味含蓄深婉。
姜夔接受辛弃疾的影响,也移诗法入词。
但姜夔移诗法入词,不是要进一步扩大词的表现功能,而是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
他禀承周邦彦字炼句琢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而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姜夔词
![姜夔词](https://img.taocdn.com/s3/m/728c62cda1c7aa00b52acbf0.png)
一、姜夔生平及其伤痕心理
1、 “如鸿孤飞”的生活经历
(自幼丧父、随姊寄居、寄人篱下的清客生活)
——构成姜夔有关身世的伤痕心理 2、 “深于情,伤于情”的情感经历
(“合肥情事”、小红之恋、婚事的晚境凄凉)
——构成姜夔有关恋情的伤痕心理 3、 “国势日非”、 “国运日淡” ——构成姜夔有关时世的伤痕心理
四、姜夔词的词法
1、化质实为虚笔,讲究韵味的捕捉, 追求整体的格趣,扬弃形似而专求神味, 达到“无迹可求”的清空境界。 2、嫁接柔与刚、婉约与豪放的两种风 格,以健笔写柔情。
3、章法追求“陡健”,善于“提空”。 如凌空提问,将往事一笔带过,而在问句 以下着力描写今日尽吊古伤今之情, “无穷哀感,都在虚处”。
三、姜夔词的风格取向
姜夔词向以“清空骚雅”著称,前者 偏重外在写法,后者偏重内在蕴涵。 所谓“清空”,就是用笔灵动,虚处 落墨,不着实处,重视烘托陪衬。 所谓“骚雅”,就是有比兴寄托,含 蓄蕴藉,余韵悠长。
1、“清空”的风格取向
姜夔词追求“冷韵”,表现出多不直 写、实写,而以虚笔映衬、暗示,以一种 特殊的心理氛围来“隐现”,从而造成一 种格调奇高的清空意境。
4、句法和字法方面,善于“自铸新语” (不同于苏、周、辛的点化诗句);善于 炼字,善用去声字,善用虚字,两句之中 有伸缩、吞吐、进退的关系,造成转折、 跌宕之美。
五、姜夔词的语言艺术
1、姜词一方面继承了周邦彦词炼字琢句的 技巧,一方面又移诗法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趋 向雅化和刚化。姜词以江西诗派的瘦硬之笔救周 邦彦一派的软媚,又以晚唐诗的绵邈风神救苏辛 词派粗犷的流弊,语言清刚醇雅,峭拔凝练。善 于用典,灵活多变,常能变熟为生,化俗为雅, 转实为虚。善于用虚字,转折有力,吞吐有致, 流走自如而又传神入微。 2、姜词着力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 写意传神,于顿宕中显神韵,于空灵中见充实, 于清癯中寓丰腴。造语铸辞冷峻、峭拔而又空灵, 无迹可寻。
姜夔(1155—1221)
![姜夔(1155—1221)](https://img.taocdn.com/s3/m/3d58a56c48d7c1c708a14543.png)
漫谈姜夔身世
1 2 3 4 5 6
姜夔热 清客 情感 朋友 音乐和书法 随想
1 姜夔热
最近几年,海内外悄悄地兴起了一股研究姜夔的热潮。 合肥的一群离退休老人不甘寂寞,硬是把姜夔的研究 弄得有声有色,又是出书,又是举办研讨会,还成立 了自己的民间群众组织——姜夔研究干事会。 姜夔当然有姜夔的特色,姜夔也有姜夔的fans(拥趸 念 顿 的三声)。 姜夔,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大家、音乐家,随着 近年来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他的评价也越来越客 观,越来越公正。 作为南宋婉约词的一员,姜夔的“清空”词风影响了 南宋 晚期 和 清代 浙派 词人, 他还得到诸如“如盛唐之有李杜”(清陈锐《褒碧斋 词话》)、“词中之圣”(《七家词选》)这样的美
3 情感
姜夔的这部分词大多都是广为流传的名篇, 如《踏莎行/燕燕轻盈》、《琵琶仙/双桨来时》、 《淡黄柳》、《长亭怨慢》、《摸鱼儿》、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江梅引》等。 对姜夔一直挑剔有加的 王国维,说他唯一欣赏 的一句白石词,便是《踏莎行/燕燕轻盈》里的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清朝著名的评论家 陈廷焯 则说,白石词里最 沉痛的,是“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 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三)内容分析: 上片写梦中相见迷离恍惚。 词一开始即借“莺莺燕燕” 字面称往日的情人,从称
呼中流露出一种卿卿我我的缠绵情意。
这里还有第二重含义,即比喻其人体态“轻盈”如燕,声音“娇
软”如莺。这“燕燕轻盈,莺莺娇软”本以为是现实中的旖旎风
光, 读下句方知乃是词人 梦中所见 的情境。 下片写梦后相思,情深入骨。过片写别后睹物思人,旧情难忘。 “别后书辞”,是指情人寄来的书信,检阅犹新; “别时针线”,是指情人为自己所做衣服,仍有遗香。
试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试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45bb8c5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4.png)
试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姜夔词,是唐代著名词人姜夔的词作品,主要分布在《吟窗杂录》、《野叟诗话》、《宇
文恭配书》等书中,其作品大多以言情诗为基础,细节丰富,想象力超凡,语言优美悦耳,可以说完美地诠释了中国古典写景词的艺术特色。
首先,姜夔词讲求情感多样且实实在在。
许久因雅清风格的情感诠释而饱受诟病的写景词,在姜夔词里得以解决。
他在充沛的情感里融入理性,使诗歌真正体现了共情、热情、坚守
节操、虔诚奉献及亲情忠贞等更为深远的人情内涵,从而使诗歌变得更加精致而生动。
其次,姜夔词有大量的晦涩古文。
姜夔词中,晦涩古文成为一种特色,他精心挑选有代表
性的古文,编排以更具技巧性,以此体现更深刻的意蕴及表达。
他使用古文,希望令读者
有所思虑,既能带给读者惊喜及满足,也可以引发大家思考。
再次,他的写景方式优美且细腻。
姜夔词以优美的言辞写景,而且把景物与人物深度结合,进而使景物更生动、更完美。
他将景色和人物、情感结合起来,细密生动地勾勒出一画景
物的画面,这种形象、客观的描绘,令景物与人物变得真实而可信。
此外,他的用字简洁生动,字句相互照应,形成节奏感,使得这些词作变得更加优美,贴
切表达出姜夔词的意境。
他展现的用字的无限可能性,让人叹为观止,简洁生动的词句,
表现出姜夔词真正的精髓所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姜夔词具有情感多样、大量晦涩古文、优美细腻的写景方式以
及简洁生动的词句特色,这让他在古典写景词艺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古典词作
的一大财富。
浅析姜夔词的艺术风格
![浅析姜夔词的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b64999c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c.png)
浅析姜夔词的艺术风格
姜夔是唐代后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
飘逸、明快、感性为主要特点,富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下面从诗歌的语言特点、主题内容、修辞手法等方面来浅析姜夔词
的艺术风格。
一、语言特点
姜夔词语言优美、自然,以朴实简洁为主要特点,讲究格律、
韵律、音节和修辞技巧转换。
其词的语言风格显得灵动、流畅且避
免厚重、繁琐之感,透露出一股青春的意境。
比如《减字木兰花》
中“分明世态尽轻肥,看取男儿泪几滴;白毛新燕脂香力,跳过明
月夜行云”一句,语言清淡明快,留有余地,使人产生想像和联想。
二、主题内容
姜夔的词主题涉及爱情、生活、自然、思乡等方面。
以情思、
游乐、怀古为主要内容,表现出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万象
的感叹。
比如《浪淘沙·北客行》这首词的主题就是对思乡的怀念
和热爱。
能以一首小词描绘自己的思乡之情,感情饱满却不流俗,
蕴含着淡淡的忧伤情感。
三、修辞手法
姜夔修辞手法的特点是临场灵活、多姿多彩,常常用一些幽默的、富有画面感的词汇和形象,让人们产生视觉的感受,使读者可
以在情感的共鸣中更好地理解文本。
比如《菩萨蛮·书愤》中“奉
法宝,傍莲花,分明是道家仙洞;拄杖子,排迷草,故事当年旧
社。
”一句,通过形象的词汇和动态的画面,将小说中的情节描述
得淋漓尽致,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总之,姜夔词以清秀、俊俏、意味深长、抒发哀婉、离奇玄异
而著称于世,其词风格新颖而又刚柔相济,深受后人的追捧和喜爱。
论姜夔诗词中的意象
![论姜夔诗词中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411e9ba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6.png)
讨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姜夔诗词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
参考内容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浩瀚星海中,姜夔是一位独特的存在。他的作品,尤其是词 作,表现出了新颖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创新性不仅体现在其作品的艺术形 式和表现手法上,更体现在其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上。
首先,姜夔的诗词在表现手法上具有明显的创新性。他的作品中,联觉思维被 广泛应用。他擅长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以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 这种手法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色彩,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 感受作者的情感
关键词:姜夔,诗词,意象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magery in the poetry of Jiang Kuitang. By delving into the natural imagery, cultural imagery, and emotional imagery in Jiang Kuitang's poetry, we analyze the unique artistic techniques and profound ideological connotations in his works, demonstrating the beautiful imagery presented in his works.
论姜夔诗词中的意象
01 摘要
03 正文
目录02 关键词:姜夔 来自4 一、自然意象目录05 二、人文意象
07 参考内容
06 三、情意意象
摘要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姜夔诗词中的意象。通过深入挖掘姜夔诗词中的自然意象、 人文意象和情意意象,分析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其作品 中所呈现的优美意象。
论姜夔词的艺术特点
![论姜夔词的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954b94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a.png)
论姜夔词的艺术特点
姜夔词是一种优秀的词体艺术,是中国古代文艺史上重要的晚唐时期创作,代
表着中国表现主义文学时期的发展状态。
它作为一种独特的古典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思想的局限性与独特性。
姜夔词的主要艺术特征之一是词体运用技巧独到,它像宋词一样采用相片文章
形式,紧紧握住四个字短句,形成七言前后映衬,虚实交错,素雅文风,用字巧妙,给人以深刻的思辨欢愉,它的文体别具特色具有古典韵味。
另外,姜夔词极富内涵,它用短小而富义的词语,表现出一种沉重的理念,传
达出一种忧闷的情绪。
例如《黄河大合歌》中的“空山松子悲,青林苦竹春”,表达的是一种凄凉的悲歌,点明了政治现实中的巨大痛苦,勾勒出一副弥漫着深幽哀愁的景象,此景令人震怖而感伤。
总之,姜夔词艺术在突出词体、富有寓意的基础上,采用简短的词语,用鲜明
的色彩、新颖的视角,以充满美感的情思表现了很多感伤深的情节,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美丽的景象,从而成为中国文艺史上一座重要的宝藏。
姜夔的词作风格
![姜夔的词作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40dc621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a.png)
姜夔的词作风格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
姜夔少年丧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所以他也没有机会进入仕途,布衣终生。
姜夔书影绘像南宋宋理宗时期的文学家陈郁著有《藏一话腴》一书,这本书多记南北两宋时期人物轶事,还有对诗作的评价,亦或发表一下自己对世事的看法。
这本书对姜夔的记载是:气貌若不胜衣,而余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
图史翰墨之藏,汗牛充栋,襟期洒落,为晋宋词人。
陈郁和姜夔是同时代的人,由此可以确信,陈郁的记载是真实可靠的。
姜夔著名词作《扬州慢》·词意图姜夔好学、好客,尤其在音乐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可以说姜夔对诗词歌赋、音律书画,无一不熟谙精通,是一个身兼多种才艺的人。
他尤其以填词制曲见长,深得当时名家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萧德藻等人的欣赏。
他有一本音乐专著《白石道人歌曲》,内存祀神曲《越九歌》10首,旁注律吕字谱;词调17首,旁注俗字谱;自度曲17首(内旧曲词2首,范成大曲1首),旁缀工尺谱;琴歌《古怨》1首,旁缀减字谱。
这是我国古典音乐史上流传至今唯一完整的宋代乐谱文献资料,被视为中国古典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弥足珍贵。
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书影姜夔在曲词与音乐方面取得的成就与她的身份完全是不相匹配的,有时候,我们会感觉他一定是南宋高级音乐机构的主管,亦或是优游的学者型官员,其实他一生过得相当清贫。
姜夔科举屡试不第,终生布衣,他为了维持生计,不得已只能在显贵之家做人家的门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清客”),依靠写词谱曲博得达官贵人的赏识,说白了就是依靠自己的才华领取微薄的收入。
当然做清客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出国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之外,陪主家喝酒打牌,娱乐消遣,还要左右逢源,看主人的脸色,清客是一种寓居的、寄人篱下的生活。
正如清代人在笔记中对清客有过这样的记载的:一笔好字不错,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醉,四季衣服不当,五子围棋不悔,六出昆曲不推,七字歪诗不迟,八张马吊不查,九品头衔不选,十分和气不俗。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情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情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0df3dff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a.png)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情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坛上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情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时作者二十余岁,正值青春年华,却目睹了扬州因金兵南侵而破败的景象,心生无限感慨,遂创作此词。
一、作品原文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停留一会儿。
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
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
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
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
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2、注释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
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浅谈姜夔词“骚雅”的特质
![浅谈姜夔词“骚雅”的特质](https://img.taocdn.com/s3/m/b5a5b93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0.png)
撷英篇姜夔(约1151-约1221),字尧章,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曾寓居白石洞下,友人称其“白石道人”。
姜夔的一生,有一点值得思考,那就是他政治失意,终生布衣,作为清客文人,羁旅天涯,过着漂泊困顿的生活,以清客的身份先后旅食于萧德藻、范成大、张鉴等人门下,卒后贫不能殡,得友人助葬于钱塘门外。
“骚雅”是张炎在《词源》中提出的一大词的审美理想。
其《词源》云:“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使人读之神观飞越”。
对于姜夔本人来说,“骚雅”之词多是一种雅淡之意趣,走的是托物言志、因俗为雅的道路,并且姜恪守法度,即“比兴引托”的手法以及其高超的音乐才能。
首先看其词的“比”、“兴”、“引”、“托”的手法。
“比”、“兴”为《诗经》六义之二,诗中用比兴的手法已成寻常,而姜夔以诗法为词法,所凭借的主要手段为比兴,其词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量运用比兴来寄托家国之慨。
而姜词的比兴较之一般诗词的“以彼物比此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有所不同,姜夔词的比兴主要体现在言外之意上,即具有言在于此,而意在于彼的特征,这无不和时代政治背景密切相联系,南宋朝廷的苟安,使词人在沉痛中更加悲惋。
“引”在这里是指引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的作词手法,而“托”是指姜词末尾以景托情,画龙点睛的手法,如《暗香》和《疏影》。
《暗香》与《疏影》是词人冒雪访范成大期间,应主人之邀而作的两首咏梅词,词调取名于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爱梅是中国文人高雅情趣的集中表现,尤以南宋发展到极致,白石咏梅词颇多。
1.先言比兴《暗香》《疏影》历来被认为是寄托深意之作,虽然所寄托的内涵各家理解各有迥异,但以政治寄托为多。
《暗香》咏梅主要从爱梅、赏梅视觉忆昔伤今,沿盛衰脉络的起伏回环叙写,融入身世感叹。
上片由旧时的月下赏梅,与佳人采梅,说道今日文采已减,但西湖梅香,让诗人幽情涌动;下片言江南水乡,叹寄梅无路,忆浪漫故事,喻时光匆匆。
姜夔的历史评价
![姜夔的历史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b547d31360cba1aa911da0c.png)
姜夔的历史评价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清空高洁,极富想象,语言灵动自然,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他的词调音乐无论在艺术上及思想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并具有独创性。
姜夔是与辛弃疾并峙的词坛领袖,有词中老杜之说。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
综合评价姜夔是与辛弃疾并峙的词坛领袖,在文学史上有杰出的地位。
浙西派词人把他奉为宋词中的第一作家,比为词中老杜。
自从柳永变雅为俗以来,词坛上一直是雅俗并存。
无论是苏、辛,还是周秦,都既有雅调,也有俗词。
姜夔则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醇雅。
这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因而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在辛弃疾之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
各家评价张炎: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汪森: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
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
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
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平、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
周济: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
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
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
刘熙载: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
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
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
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陈廷焯: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
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朱彝尊:词莫善于姜夔,宗之者张辑、卢祖皋、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陈允平、张翥、杨基,皆具夔之一体,基之后,得其门者寡矣。
王国维: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论姜夔词的美学意蕴摘要:姜夔是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论姜夔词的美学意蕴摘要:姜夔是](https://img.taocdn.com/s3/m/fcba411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d.png)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论姜夔词的美学意蕴摘要:姜夔是南宋词坛的一代巨匠,也是继苏轼后一位难得的全才。
他善书法,精通音乐,在诗词理论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词,成就最高,被张宗橚誉为“文中之昌黎,诗中之杜少陵”、朱彝尊称说“词莫善于姜夔”。
他的词清新空灵,幽远高妙,浑厚骚雅。
他喜用健笔来写柔情,更把音乐和词融于一炉,韵律感极强,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蕴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
他的词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坛一代宗师的地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词坛文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 姜夔词美学意蕴浑厚骚雅清空On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Jiangkui’s PoetrySummary : Jiangkui is a literary master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also in the literary circles of Su Shih's. He good calligraphy, good music, poetry theoretically have high attainments, and in particular word, the highest achievement was hailed as "text of Changli, wrote the Dushaoling", "word Mok good Jiangkui." His words fresh ink, music Gaomiao, simple and honest show Nga. He wrote Sun Hei in Kin-to, but the music and words into a furnace, a sense of rhythm comes, giving the impression that the enjoyment of the us, combined with the rich aesthetic subjects. His words with unique aesthetic subjects and laid him in the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word Tan generation master attracted batch after batch of the literary circles words, the far-reaching impact on future generations.Keyword : Jiangkui Poetry; Aesthetic Connotation;S impicityand honesty; Refinement ; Empty and clear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故称姜白石。
试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试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536a2ed9b14e852458fb57c0.png)
试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作者:潘祖畅来源:《科教创新》2012年第11期摘要:词素以温婉为宗,姜白石却独辟蹊径,自“极热”一端取道“极冷”,不趋时俗,终成为南宋词坛大家。
王国维《人间词话》批评白石有格无情,事实上白石冷中有情,寓热于冷,并非真正无情者也。
关键词:姜夔王国维冷与热《人间词话》卷上四十三则谓: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
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
并认为幼安佳处在于有性情,有境界,以其有性情有境界不可学,近人皆祖南宋。
按此条不仅批评了清代浙西与常州两派,而且也宣布了王氏的论词宗旨。
鉴于清代浙西主张“清空醇雅”的南宋姜派词风,王观堂先生以姜夔为靶子,并对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姜夔为人狷洁清高,襟怀洒落,且精通音律。
他的词有优游湖光山色的优雅,又有身世飘零的感喟;风格清虚潇洒,高远峭拔,如孤飞野云,又如瘦石幽花。
姜词里尤其喜欢用冷的词语入词,在其词作中,总有一种清新空旷的冷,一种不会给人压力的冷,在这种冷里面,能感觉到一种高蹈出尘的山林气息。
可以这样说,以冷的字词或冷的感觉入词,这本身就是姜夔性格所向,也是其审美取向。
姜夔表现冷的词句有如:淮南好月冷千山,明明归去无人管。
又: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又: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又:波心荡,冷月无声。
又:马上单衣寒恻恻。
又: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又: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
以上只是略举几例,姜夔写冷的词句远不止这些。
由以上的例子见出,姜夔钟爱于用冷的字词,在姜夔词里,即便没有用冷的字词,但整首词里,读者也会感觉到一种孤高幽冷的气氛。
也正因为姜白石的这种审美趣味和性格特征,其词格调自高,不落凡俗,冷与格调高绝构成姜词的一大特色,这一点被后世评论家一再肯定,连大力撘伐姜词的王国维都对之给予肯定。
然而,姜词是否因为其营造了一种冷的感觉而真正无情呢?是不是一如王观堂先生所云的那样有格而无情?下面我们再以姜夔的词为例,请看《点绛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姜夔词的风格
![姜夔词的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ba936012fc4ffe473268ab03.png)
概 念
清 空
以清钢瘦硬的语言
力矫婉约末流的媚软。
以空灵精巧的意境 补救辛派后劲的粗疏。
清 空 溯 源
张炎《词源》:“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 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沈祥龙《论词随笔》:“清者,不染尘
埃之谓;空者,不着色相之谓。”
踏 莎 行
天》
化实为虚
空 幻 的 构 思
借景抒情: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点绛唇》
借梦写心: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 窗幽梦手同携?《江梅引》 借古伤今: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 风词笔。
《暗香》
鉴 赏 清 空
· 三 部 曲
其1
找寻清寒的语词。 (清、冷、寒、孤) 品味清冷的意象。 (梅、月、云) 细究空幻构思。 (借景、借梦、借古)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xiàn]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初 步 感 知
[háng]
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
清 寒 的 语 词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翠楼吟》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扬州慢》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淡黄柳》
• 寒32
冷14
凉19
清19
• 空18 孤10 幽 19 。
常用的物象:
清 冷 的 意 象
梅28、月30、云24、水23.
•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翠楼吟》
• 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甚日归 来,梅花零乱春夜。
《探春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摘要:词素以温婉为宗,姜白石却独辟蹊径,自“极热”一端取道“极冷”,不趋时俗,终成为南宋词坛大家。
王国维《人间词话》批评白石有格无情,事实上白石冷中有情,寓热于冷,并非真正无情者也。
关键词:姜夔王国维冷与热
《人间词话》卷上四十三则谓: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
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
并认为幼安佳处在于有性情,有境界,以其有性情有境界不可学,近人皆祖南宋。
按此条不仅批评了清代浙西与常州两派,而且也宣布了王氏的论词宗旨。
鉴于清代浙西主张“清空醇雅”的南宋姜派词风,王观堂先生以姜夔为靶子,并对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姜夔为人狷洁清高,襟怀洒落,且精通音律。
他的词有优游湖光山色的优雅,又有身世飘零的感喟;风格清虚潇洒,高远峭拔,如孤飞野云,又如瘦石幽花。
姜词里尤其喜欢用冷的词语入词,在其词作中,总有一种清新空旷的冷,一种不会给人压力的冷,在这种冷里面,能感觉到一种高蹈出尘的山林气息。
可以这样说,以冷的字词或冷的感觉入词,这本身就是姜夔性格所向,也是其审美取向。
姜夔表现冷的词句有如:淮南好月冷千山,明明归去无人管。
又: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又: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又:波心荡,冷月无声。
又:马上单衣寒恻恻。
又: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又: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
以上只是略举几例,姜夔写冷的词句远不止这些。
由以上的例子见出,姜夔钟爱于用冷的字词,在姜夔词里,即便没有用冷的字词,但整首词里,读者也会感觉到一种孤高幽冷的气氛。
也正因为姜白石的这种审美趣味和性格特征,其词格调自高,不落凡俗,冷与格调高绝构成姜词的一大特色,这一点被后世评论家一再肯定,连大力撘伐姜词的王国维都对之给予肯定。
然而,姜词是否因为其营造了一种冷的感觉而真正无情呢?是不是一如王观堂先生所云的那样有格而无情?下面我们再
以姜夔的词为例,请看《点绛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燕雁暗示传递消息,这一句显然写了燕雁的无情,没有回答作者意欲得知的消息。
下一句“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作者则赋予了自然景物以人类的情感,进而物与人化,给人以国破家亡的凄凉之美。
最后一句“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作者可能用残柳暗示歌女,进而喻指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而不思进取,终日歌舞升平,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同意。
反观第一句,在姜夔的处境之下,极有可能是设问燕雁,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北宋河山?整首词饱含深情、情感沉郁迂回、细腻感人。
但尽管如此,姜夔选择了一种冷的感觉写出来,看似无情,认真阅读文本,自然冷中见热,而非王观堂先生所谓的无情。
又如《鹧鸪天》: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相思有梦,却被山鸟啼叫惊醒了,倒还不如在丹青画幅里见到思念的情人,以免欢喜背后更多失落。
后一句“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人间别久不成悲,对于挚爱的人久别而不能相见,从而断绝念想,以时间疗伤,这或许本身就是最大的悲哀。
最后一句“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在元宵夜里,两地相思的人异地沉吟,现实的环境让两人不能相见,当初为什么种下这一段让人痛心的情感呢?这究竟孰是孰非?以上这首词,非情真者不能道,情真而非情深者不能道,句句冷而句句热,认真体会,几令人不忍卒读。
谁说白石无情?白石之情至深至厚,怎么能算无情呢?唯有一点是肯定的,姜词把厚厚的情感包裹起来,不以沉痛出之,转而冷言冷语,使其情感更趋雅厚,不流于叫嚣与哭诉,和前此诸家大有所别。
下面在《中国文学史》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姜夔的时代是一个令人回信失望的时代,作为江湖游士,他的前途命运更是渺茫暗淡。
加上他一生贫病交加,对凄凉寒苦有着深刻的感受,所以他总是以一种忧郁凄凉的也眼光来看待世界,就像中唐诗人贾岛爱静、爱瘦、爱冷,也爱这些情调的象征一样,姜夔也偏爱冷香、冷云、冷月、冷枫、暗柳、暗雨等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以此来营造幽冷悲凉的词境。
以上文字是对姜夔词风最好的概述了,姜夔处在一个伤心的时
代,同时也是一个伤心之人,后人有把姜夔同陆游相比,谓其为南宋伤心人物。
姜夔的这种词风,不是无情,而是力求雅化,用中国文学史一书的原话讲来说,就是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所写的情感雅化,赋予其高雅的情趣与超尘脱俗的韵味。
从姜夔存世的八十多首次来看,有近二十首写合肥恋人,《踏莎行》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其中怀念的合肥恋人,作者并没有写写旖旎风情,而只有魂牵梦萦与刻骨铭心的忆恋。
最后一句“淮南好月冷千山,明明归去无人管”更是,则更是创造了词学史少有的冷境。
另外,姜夔的咏物词往往寄托遥深,如《齐天乐》咏蟋蟀,全词情调哀苦,渗透着词人身世凄凉的感受,但很难坐实一句写其自己,“猴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似乎寄托着徽宗、钦宗的蒙难。
全词情感凄绝,几令人不忍卒读。
姜夔并非无情,相反,姜夔的情感深沉厚重,这种深沉厚重的情感是冷静后的沉思,有忧伤有凄凉,好比午后清茶,耐人回味,络上了宋人理性与哲思的痕迹。
也正因为如此,姜夔能站在一定的距离去审视生活与现实,在一己心灵的天平上,融理性于感性,以冷色调为我们呈现了宋词的另一种可能。
参考文献:
[1]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9.5
[3]况周颐.蕙风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8
[4]龙榆生.中国韵文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5]崔海正主编.北宋词研究史稿[m].济南:齐鲁书社.2006.8
[6]朱惠国、刘明正.明清词研究史稿[m].济南:齐鲁书
社.2006.8
[7]崔海正主编.唐五代词研究史稿[m].济南:齐鲁书社.2006.8
[8]莫立民.近代词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12
[9]沙先一、张晖.清词的传承与开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