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一、概述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重要机制是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部分β-内酰胺酶,避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水解而失活。
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简称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是临床治疗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
我国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种类和规格繁多,临床工作者对该类制剂的特点了解参差不齐,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比较突出。
二、主要β-内酰胺酶及产酶菌流行情况β-内酰胺酶是由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大类酶。
β-内酰胺酶种类繁多,有多种分类方法,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β-内酰胺酶的底物、生化特性及是否被酶抑制剂所抑制的功能分类法(Bush分类法),其将β-内酰胺酶分为青霉素酶、广谱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碳青霉烯酶等;二、是根据β-内酰胺酶末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法(Ambler分类法),将β-内酰胺酶分为丝氨酸酶(包括A类、C类酶和D 类酶)及金属酶(B类酶)。
目前引用较多的是1995年Bush等基于上述二种方法建立的分类方法,2019年Bush等又将该分类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表1)。
其中临床意义最大的是下列三类β-内酰胺酶:表1 常见β-内酰胺酶分类及特点,常见酶抑制剂抑酶活性1、ESBLs主要属2be\2br\2ber类酶,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其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水解能力弱。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
根据编码基因的同源性,ESBLs可分为TEM型、SHV型、CTX-M 型、OXA型和其他型共5大类型。
2、AmpC酶属C类酶,通常由染色体介导,可以被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导。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抗生素(Antibiotics)•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小剂量的情况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性。
•在临床应用上,大多数抗生素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用于治疗大多数细菌感染性疾病。
•除了抗感染的作用外,某些抗生素,还具有抗肿瘤活性,用于肿瘤的化学治疗;•有些抗生素还具有免疫抑制和刺激植物生长作用。
所以抗生素不仅用于医疗,而且还应用于农业、畜牧和食品工业方面。
β-内酰胺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生素 结构分类第一节β-内酰胺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s)β-内酰胺抗生素的结构特征由四个原子环组成的β-内酰胺环青霉素类(Penicillins)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N SHXACOOHRCONHOCephalosporinsX = H- or CH 3COO-34567812碳青霉烯(Carbapenem)N O 1234 567 Carbapenem青霉烯(Penem)NS O1234567Penem氧青霉烷(Oxypenam)N OO1234567Oxypenam单环的β-内酰胺(Monobactam)N O1234Monobactam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NHOS HO OH H N H OPenicillins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β-内酰胺环和五元的氢化噻唑环骈合而成,二个环的张力都比较大β-内酰胺环中羰基和氮原子的孤对电子不能共轭,易受到亲核性或亲电性试剂的进攻如β-内酰胺酶)的作用下 NHO S HO OH H NH O NH O S H O OH H N H H OOH-CO 2NH O SOH H N H HO HgCl 2NH O CHO COOH SH NH 2OH - or Enzyme Penicillonic Acid Penilloic AcidPenilloaldehyde +Penicillamine如β-内酰胺酶)的作用下NHO S HO OH H NH O如β-内酰胺酶)的作用下NHO S HOOH H N H O OH - or EnzymeBenzylpenicillin 遇到胺和醇时NHOS HO OH H N H O NHOS HO OHH N H H ONHOS HO OHH N H H O NHR ORRNH2ROHAmide of Penicilloic AcidEster of Penicilloic AcidBenzylpenicillin 在酸性条件下NHO S HO OH H NH O NH O S OH H N H H O NH OCHONH O CHO HOOC -CO 2Penilloic Acid Penilloaldehyde +H + or HgCl 2Penaldic Acd在稀酸溶液中(pH 4.0)室温条件下NHOS HO OHH N H O H+H +N S OHH N H H O SOH N H O O O N Penillic AcidH +pH=4.0HOOC NHO CHO COOH SH NH 2Penilloaldehyde +Penicillamineβ-内酰胺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外源性过敏原内源性过敏原Benzylpenicillin的过敏原青霉噻唑基Penicillins类抗生素之间能发生强烈的交叉过敏反应β-内酰胺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耐酸的半合成青霉素广谱的半合成青霉素耐酸的半合成青霉素NHOS H OOH H NH ORPhenethillin R = C 6H 5OCH(CH 3)-Propicillin R = C 6H 5OCH(C 2H 5)-Azidocillin R = C 6H 5OCH(N 3)-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N HOSH OOH HNH ONO耐酶半合成青霉素的设计原理较大的空间位阻,阻止了化合物与酶活性中心的结合限制酰胺侧链R与羧基间的单键旋转降低了Penicillin分子与酶活性中心作用的适应性苯唑西林钠的研究•Oxacillin甲氧西林和苯唑西林结构比较NHOSHOOHHNH ONONHOS H OOHHNHOOCH 3OCH 3NHOSH OOHH NH ON ONONOOHSOHN HHOpH 3.8, Cu +(Rearrangement)Oxacillin 在弱酸条件,微量铜离子的催化下,发生分子重排,生成苯唑青霉烯酸。
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抗生素基本常识
三 . D一 内酰 胺 类 药 效 掌 特 点
1 本 类 药 物 多数 为浓 度 非 依 赖 . 性抗 生 素 。 因 此使 用 方法 上 应该 明
确 药 效 和 达 到 最低 浓 度 所 维 持 有 时
饲 料 转 化 率 和 动 物 生 产 效 能 。为 防
止 产 生 耐 药 菌 株 和 药 物 残 留 ,对 人
4 0l 投稿信 箱s d 2 0 @2 3 n t y k 07 6 .e
菌很 快 恢 复 生 长 。 因 此 疗 程 非 常 重 要 不要 因为临 床好 转就 很快 停 药,
兽 导 21 第 期I 医 刊 o 年 8 用药指南I 2
这样 有时 会 导致 反弹 耽 搁治 疗 。 5 本 类药物 半衰 期普 遍较 短 ,需 .
生素治疗疾 病的新时代。 因此本 类 家禽 i N床应用较 广 ; 5 ()抗假单胞 氧头 孢—— 家 禽临 床不 应用 。
家 禽临床 不应用 ; 6 ()主要作 用革 少 应用 。
原 虫 、病 毒 引起 的疾 病 以 及 肿瘤 等 ,
而 且 还 可 添 加 在 饲 料 中 作 饲 料 添 加 剂 ,用 以 促 进 动 物 生 长 繁 殖 ,提 高
划分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下。
()第一 代 : 1 头孢 氨苄 、头 孢唑 啉 、 头 孢 拉 定 、头 孢 羟 氨 苄 — — 未 ()第 二 代 : 孢呋 辛 、头孢 克 2 头 罗— — 家禽 临床 不应 用 。 ()第三 代 : 孢噻 肟 、头孢 他 3 头
啶 、头 孢 唑 肟 、头 孢 哌 酮 、 头 孢 三 嗪 、头孢 磺啶 、 孢地 嗪 、头孢 克肟 、 头
类 健 康 带 来 威 胁 ,我 国 已 明确 规 定
苄星青霉素的功能主治
苄星青霉素的功能主治一、苄星青霉素的概述苄星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呋喃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它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苄星青霉素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卓越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
二、苄星青霉素的功能主治苄星青霉素作为一种抗生素,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1.治疗呼吸道感染:–炎症性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
–肺炎:包括普通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等。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感染等。
2.治疗泌尿道感染:–急性和慢性尿路感染:包括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等。
–细菌性前列腺炎。
3.治疗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深部组织感染:如深部蜂窝织炎等。
–表皮组织感染:如疖、脓疱疮等。
–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织炎、蜂窝组织感染等。
4.治疗骨和关节感染:–骨髓炎。
–普通细菌性关节炎。
5.治疗盆腔感染:–盆腔炎:包括急性和慢性阶段。
–阑尾炎。
6.治疗其他感染性疾病:–外耳道炎。
–鼻窦炎和扁桃体周围脓肿。
–阴道炎、附件炎和输卵管炎等妇科感染。
7.感染性疾病的预防:–阻止医院感染的传播。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三、苄星青霉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苄星青霉素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大量临床实践的证明。
它可以迅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有效控制感染的进展。
同时,苄星青霉素对细菌的杀菌作用也比较强,可有效消灭细菌。
在使用苄星青霉素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感染类型来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疗程。
一般情况下,苄星青霉素使用安全,不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但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适症状,如头痛、恶心、食欲不振等。
此外,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可能的药物过敏反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四、苄星青霉素的注意事项•在使用苄星青霉素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疗程。
•对于已知对苄星青霉素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该药物。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苄星青霉素。
•不同剂型的苄星青霉素可能有一定的差异,请按照医生开具的具体剂型进行使用。
抗生素临床应用现状论文
抗生素临床应用现状论文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疾病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被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
因此,了解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现状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抗生素的分类及作用机制1.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常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来发挥抗菌作用。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3.环丙沙星类抗生素环丙沙星类抗生素属于广谱抗生素,能够作用于细菌DNA酶,导致DNA断裂,从而杀死细菌。
二、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现状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强,某些细菌已经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现象,使得感染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1.合理使用抗生素为了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医生在临床给药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菌的敏感性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抗生素及其使用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抗生素。
2.联合用药策略针对一些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情况,可以采用联合用药的策略,即同时应用两种或多种抗生素,以增加杀菌效果,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3.加强耐药监测对于常见的细菌耐药性情况,医疗机构应建立耐药监测系统,定期对各类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策略。
三、未来发展趋势1.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研人员正在开发新型抗生素,以应对目前细菌耐药性问题。
这些新型抗生素可能具有更强的杀菌作用,更低的毒副作用,对于治疗感染疾病将具有重要意义。
2.抗菌药物的定制化治疗未来,个体化医疗将成为发展趋势,抗生素的定制化治疗有望得到广泛应用。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细菌耐药性等因素,为患者量身定制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中,多学科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医生、药剂师、微生物学家等专业人士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策略,防止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0 年版)一、概述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重要机制是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部分β-内酰胺酶,避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水解而失活。
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简称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是临床治疗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
我国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种类和规格繁多,临床工作者对该类制剂的特点了解参差不齐,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比较突出。
二、主要β-内酰胺酶及产酶菌流行情况β-内酰胺酶是由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大类酶。
β-内酰胺酶种类繁多,有多种分类方法,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β-内酰胺酶的底物、生化特性及是否被酶抑制剂所抑制的功能分类法( Bush 分类法),其将β-内酰胺酶分为青霉素酶、广谱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头孢菌素酶( AmpC 酶)和碳青霉烯酶等;二、是根据β-内酰胺酶末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法(Ambler 分类法),将β-内酰胺酶分为丝氨酸酶(包括 A 类、C 类酶和D 类酶)及金属酶( B 类酶)。
目前引用较多的是 1995 年 Bush 等基于上述二种方法建立的分类方法,2019 年Bush 等又将该分类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表1)。
其中临床意义最大的是下列三类β-内酰胺酶:表 1 常见β-内酰胺酶分类及特点,常见酶抑制剂抑酶活性1、ESBLs 主要属 2be\2br\2ber 类酶,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其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水解能力弱。
ESBLs 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
根据编码基因的同源性,ESBLs 可分为 TEM 型、SHV 型、CTX-M 型、OXA 型和其他型共 5 大类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者 , 时不能应用[。 暂 3
多 数患 者 在 应 用 B 体 阻 滞 剂 时会 出现 程 度 不 同 的 心 受
率减慢 、 血压下降及头晕 、 周身 乏力等 情况 , 这实 际上是 B
如 果 出 现心 功 能 恶 化 , 除 外 以下 原 因 : 长 期 应 用 B 需 ① 受 体 阻 滞剂 过 程 中心 力 衰 竭 加 重 。此 时 应 查 找 引起 心 力 衰 竭 的其 他诱 因 , 如感 染 、 累 、 否 利 尿 剂 及 A E 减 量 、 劳 是 C I 电 解 质 紊 乱 等 原 因 , 对 诱 因 进 行 治 疗 并 增 加 利 尿 剂 及 针
和 AC I 基 础 上 及 早 应 用 B 体 阻 滞 剂 , 严 格 遵 守 初 E 的 受 并
得 到 改 善 , 室 射 血 分 数 增 加 , 功 能 会 逐 渐 好 转 。但 是 , 左 心
如果在应用 口 体阻滞剂过程 中, 受 出现 2度 及 以上 房 室 传
导 阻 滞 、 重 心 动 过缓 、 缩 压< 9 、 力衰 竭 明 显 严 收 O mm Hg 心 加 重 等情 况 经 上 述 综 合 治疗 及 将 口 体 阻 滞 剂 减 量后 仍 不 受
・
24 1 ・ຫໍສະໝຸດ 山西 医药 杂志 2 1 0 0年 3月第 3 9卷 第 3期 下半 月 S a x Me , r h2 1 , 1 3 , . h e o d h n i dJ Mac 0 0 Vo. 9 No 3t es c n
则 应 延 缓加 量 时 间 , 酌 情 减 少用 药 剂 量 , 出现 液 体潴 留 或 如 及 心 功 能恶 化 表 现 , 应 先 加 大 利 尿 剂 及 血 管 紧 张 素 转 换 则 酶 抑 制 剂 ( E ) 量 。待 情 况 好 转 后 继 续 将 口受 体 阻 滞 AC I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及应用
β-内酰胺环——抗菌活性的关键
β-内酰胺环
D-丙氨酰-D-丙氨酸
共性
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除了对革兰阳性菌、格兰阴性菌有作用外,还对部分厌氧菌有抗菌作用,具有抗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临床 效果好等优点。
作用机制
1.抑制转肽酶活性。 2.增加细菌细胞壁自溶酶活性。
(二)半合成青霉素
3.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匹氨西林、阿莫西林。 • ①耐酸,不耐酶。 • ②对G-杆菌有效,可用于伤寒、副伤寒、百日咳、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等G-杆菌所致的呼
吸道感染、尿路感染。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羧苄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替卡西林。 5.抗G-菌青霉素:美西林、匹美西林、替莫西林。 • ①口服无效。 • ②主要用于产酶肠杆菌所致的尿路、软组织、呼吸道感染。
2 Part Two 头孢菌素类
顶头孢 头孢菌素C 第一代 第二代
1945
1955
1962 1970
1976
• 第一代: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来星、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先锋霉素 1234569)、头孢硫脒。
• 第二代: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先锋8号)、头孢尼西、头孢丙烯、头孢替安。 • 第三代:头孢克肟、头孢噻肟(先锋7号)、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他美酯、头孢地嗪、
a.孔道蛋白数量和质量的改变。 b.主动外排系统加强。
β-
内 酰 胺 类 抗 生 素 的 结 构 式
目录
CONTENTS
01 青 霉 素 类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02 头孢菌素类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03 头 霉 素 类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04 氧 头 孢 烯 类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合理应用
测 定 ,选 用 最为 有效 的抗 菌 药物 。
2 1严格 掌握 抗菌 药物 的临床应 用 指征 : 断为细 菌 . 诊 性 感染 者 , 方有 指征 应用 抗菌 药 物 , 门诊 急诊 中的病 3 根据药动学及药效学原理合理用药 毒I上 生 呼吸道感 染不应 使用 青霉素 类及 头孢菌 素类 。 抗 菌 药物 的 作用对 象 为 病 原微 生物 ,抗菌 药物
的合理 应用 ,同时探讨 目前临床分 离菌对 p一内酰胺 西林 一克拉 维 酸适 用于 因产 p一 内酰胺 酶 而对 p— Md .C 杂 。i h i 志 类抗 生素 的耐 药 f 生及耐 药菌 的抗 菌治 疗 。
内酰胺 类耐 药 的细菌 感 染 。 2 3 根据 病 原菌 的种 类及 对 抗菌 药 的敏感 性选 用 抗 .
编 ・ 委
2 遵 循 抗 菌药 物 临床 应用 指导 原 则 》合理 应用 抗 菌药
菌 药 : 类感 染 陛疾 病及各 部位 感染 的常见 病原菌 不 各 同 , 急性 咽炎 、 桃体 炎 的主要 致病 菌为 化 脓性 链 如 扁
为提 高 细菌 f 生感染 的抗 菌 治疗 水 平 ,保 障患 者 球 菌 , 急性 单纯 性 尿路 感染 多 由大肠 埃希 菌 引起 , 而 用 药 安全 及减 少 细菌 耐药 性 的产 生 ,卫生 部 、 国家 基 于各 类感 染 的常 见病 原 菌及 对 药物 的敏 感性 ,临 中 医药管 理局 和总 后卫 生 部共 同委托 中华 医学 会 、 床 可进 行经 验 治疗 ,如急 性化 脓性 扁 桃体 炎 首选 青 中华 医 院管理 学 会和 中 国药学 会 ,组 织有 关 专家 制 霉 素治疗 。 多数 感 染 的病 原菌复 杂 , 抗菌 药 的敏 但 对
头孢菌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头孢菌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头孢菌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它们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头孢菌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一、作用机制头孢菌素的作用机制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似,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具体来说,头孢菌素能够抑制细菌的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合成,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导致细菌的死亡。
头孢菌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横向肽链的形成:头孢菌素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即横向肽链的形成。
细菌细胞壁的横向肽链是由多肽链交联而成的,头孢菌素通过抑制肽链交联酶的活性,阻断了横向肽链的形成,使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受到抑制。
2. 破坏细菌细胞壁的稳定性:头孢菌素还能够破坏细菌细胞壁的稳定性,使其变得脆弱易碎。
细菌细胞壁的稳定性对于细菌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头孢菌素的作用使细菌细胞壁受到破坏,导致细菌的死亡。
3.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酶:头孢菌素还能够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酶的活性,进一步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酶是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头孢菌素的作用使得这些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抑制了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二、临床应用头孢菌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腹部感染等。
其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静脉注射:头孢菌素通常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以便迅速达到治疗浓度。
对于严重感染、重症患者或手术后的感染预防,静脉注射头孢菌素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2. 口服给药:对于轻度或中度感染,头孢菌素也可以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
口服头孢菌素的优点是方便患者自行使用,减少了对医院资源的占用。
3. 配伍应用:头孢菌素可以与其他抗生素药物进行配伍应用,以增强抗菌效果。
例如,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可以提高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
β内酰胺类抗菌药使用及注意事项
7094%
8188% 5-23 % 30%
25%
HD可清除
肾功下降者无 需调量
Ccr<30ml/min 减量;NS溶解
1.0g 1.0/ 0.5g 0.5g 1.0g 0.5g/ 1.0g 0.5g
2.5h 1.52.3h 1.7h 4.5h 2h 2.8h
1-2g bid 2-6g/d 分2-3次 2-6g/d 分2-3次 1-2g/d 分2次 1-2g bid 1-2g/d 分2次
51-94% (48h) 84-87% (24h) 80% (24h) 23%(24h) 85% 99% HD可清除, CAPD不能 HD可清除
肾功下降者需 减量 Ccr<80ml/min 需调量 严重肾功障碍 需调药 Ccr<60ml/min 需调量 肾功下降者需 减量
Im(深部) 20% ivgtt Iv ivgtt
苯唑西林 氯唑西林
甲氧西林 氨苄西林类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替卡西林 美洛西林 哌拉西林
4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
药品
规格
半衰 期
30min
给药 频率
2-4次/d
给药剂 量
200-2000 万U/d 4-8g/d
给药 途径
Im ivgtt Im Iv ivgtt Im iv ivgtt
肾功下降者 需减量
1.0g
肾功下降者 需减量
氟氧头孢 氟吗宁
1.0g
401-2g/d, 70min 分2次
Iv ivgtt
85%
肾功下降者 需减量
11
药品
头孢曲松钠 罗氏芬
规格 半衰 期
1.0g 8h
内酰胺类抗生素
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抗菌药物,它们的发现和研究对抗菌药物的开发和应用产生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基本特征、抗菌机制以及广泛应用进行介绍。
基本特征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含有内酰胺环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包括过氧化氢酶抑制剂、磺胺剂、头孢菌素等。
它们的结构特征是由内酰胺环和侧链组成,内酰胺环通常是四元环或五元环,而侧链则根据不同的化学结构可分为各种类型。
内酰胺环是内酰胺类抗生素中发挥生物活性的结构要素之一,它们与靶菌细胞壁中的靶酶结合,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与其他类别的抗生素相比,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特征是:1) 它们的作用谱广泛;2) 抗菌效果较为显著;3) 安全性较高;4) 抗菌谱容易变化。
抗菌机制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结合靶菌细胞壁中的靶酶,抑制该酶对靶菌细胞壁的合成。
这些靶酶通常是细菌细胞外壁的各种酶类,包括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脂肪酶、转移酶等。
通过结合这些靶酶,内酰胺类抗生素影响了靶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抑制了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抑菌作用是通过与靶菌细胞壁中的靶酶结合来发挥的。
它们的作用方式通常分为两类: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2)破坏细菌细胞壁。
这两种作用方式都会影响到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应用范围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它们可以治疗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
此外,内酰胺类抗生素还被用于手术和各种创伤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足之处是它们的抗菌谱容易变化,这让医生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
此外,由于最近多年社会公众对抗生素滥用和过度使用的关注度增加,医生也需要更加注意在用药时避免出现过度使用和滥用的情况,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
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抗菌药物,它们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谱和安全性较高等特征,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
β内酰胺类,大环内l类抗生素应用
糖肽类抗生素
• 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 • 抑制转肽酶和转糖酶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 仅对G+菌有效 • 对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耐药性的增长是 目前面临的问题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 • • 红霉素(erythromycin) 红霉素(erythromycin)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罗红霉素(dirithromycin) 罗红霉素(dirithromycin)
代表酶(基因型 代表酶 基因型) 基因型
D B
头孢菌素酶 染色体 AmpC PC1 青霉素酶 质粒 TEM-1、2,SHV-1 广谱酶 质粒 、 , 超广谱酶(ESBLs) 质粒 TEM-3-29, SHV-2-6 超广谱酶 耐酶抑制剂广谱酶 质粒 TEM-30-61, TRC-1 PSE-1, CARB-3 羧苄酶 质粒 头孢菌素酶 染色体 Cxase 非金属碳青霉烯酶 染色体 IMI-1,NMC-A,Sme-1 OXA-1,PSE-2 氯唑西林酶 质粒 青霉素酶 染色体 SAR-2 Zinc-Lam 金属酶 染色体 L1,IMP-1-8,VIM-1-3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基本特点
第一代 大多数G+ G-, 如葡萄、肺炎 、链、淋球菌 等;大肠、变 形、肺炎等G菌感染有效; 绿脓杆菌等感 染疗效差。 第二代 对G–作用大于一代 ;对β-内酰胺酶 稳定性大于一代; 对G+菌小于一代; 适用于大肠、变形 、厌氧菌,肾功能 不良、青霉素过敏 者感染。 第三代 对G–抗均谱大于一 、二代;对G–作用 大于一、二代;对 β-内酰胺酶稳定性 大于一、二代;对 G+菌小于一、二代 ;主要用于绿脓、 拟杆菌等G–菌感染 。 第四代 对G+ G-厌氧菌抗菌谱大 于三代;对G+ G-厌氧菌 抗作用大于三代;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大于三 代;iv、im均有较高血 浓度;主要用于MRSA、 肺炎球菌、阴沟杆菌、 绿脓杆菌等感染。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摘要抗生素一般是指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常以极小的浓度,对其他微生物产生抑制或杀灭作用,随着抗生素研究的发展,目前,抗生素的来源已经由微生物扩大到动植物并可利用化学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制取。
抗生素不仅用于细菌感染,还可用于治疗肿瘤以及由原虫、病毒和立克次体所引起的疾病,本文通过介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来说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生素;化学结构;头孢IAbstractAntibiotics are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chemical substances produced by some microorganisms in the process of metabolism. These substances often to the minimal concentration and on other microorganisms produce inhibitory or killing effect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in the study of antibiotics, at present, sources of antibiotics has by microbial expanded to animals and plants and can be prepared by chemical synthesis or semi synthesis method. Antibiotics not only for bacterial infection, can also be used for cancer treatment and caused by protozoa, viral and rickettsial diseases.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beta lactam antibiotics to illustrate the mechanism of beta lactam antibiotic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use of beta lactam antibiotics.Key words: Antibiotics; chemical structure; CephalosporinI I目录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Ⅱ)1. 前言 (1)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2.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2)2.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构效关系 (4)3. 结语 (5)参考文献 (6)I I I1.前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中含有四个原子组成的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
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解析
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解析阿莫西林(Amoxicilli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于青霉素类药物。
它具有优良的抗菌活性,对许多细菌感染起到了重要的治疗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包括其药代动力学、抗菌机制、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方面。
一、药代动力学阿莫西林口服后能迅速吸收,吸收率高达90%以上。
它在体内广泛分布,包括肺、肝、肾、胆汁、骨骼、尿液等组织和体液中均可检测到其药物浓度。
阿莫西林的半衰期约为1-1.5小时,且主要通过肾脏代谢和排泄,因此适用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
二、抗菌机制阿莫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它能与细菌的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的特异性PBP(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从而阻断了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和修复,导致细菌死亡。
阿莫西林对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也相对较强,因此对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三、适应症阿莫西林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对于耐药性相对较低的细菌感染,阿莫西林是一种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
此外,阿莫西林也可以与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联合使用,形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Amoxicillin/Clavulanate potassium)复方制剂,用于治疗β-内酰胺酶阳性菌引起的感染。
四、不良反应阿莫西林一般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较少。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此外,长期或高剂量使用阿莫西林还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异常等。
因此,在使用阿莫西林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剂量选择和监测。
总结起来,阿莫西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具有优良的抗菌活性。
它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并且对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和发展现状发表时间:2013-07-19T11:56:42.1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5期供稿作者:陈晨[导读] 在应用于临床实践的80多年来,青霉素以其低毒性、抗菌广、价格低等优势仍在抗菌治疗及抗生素市场中占据主导。
陈晨 (济南军区总医院第二门诊部山东济南 250014)【摘要】以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为代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效、安全性高、广谱抗菌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地位,不仅是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时至今日仍然是G+球菌感染时的首选抗生素。
本文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及长久以来其发展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综述【中图分类号】R97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368-02 药物化学机构内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即被成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以化学结构中β-内酰胺环与其他杂环连接与否、杂环结构情况可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为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非典型β-内酰胺类药物等。
尽管,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新型杀菌作用极强的抗生素不断被研制成功并生产,但是耐药菌株由于临床中对抗生素的滥用耐药性不断升高,给临床中感染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发展在应用于临床实践的80多年来,青霉素以其低毒性、抗菌广、价格低等优势仍在抗菌治疗及抗生素市场中占据主导。
上世纪50年代头孢菌素被发现并开始用于治疗,头孢类为7-ACA衍生物,稳定性较青霉素明显增高,具有杀菌能力强、耐青霉素酶、抗菌谱广、过敏反应率低等特点。
继头孢菌素之后,硫霉素、克拉维酸等也相继问世并用于临床,而后,以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为代表的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也相继应用于临床抗感染治疗[1]。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合制剂通过与细菌内β-内酰胺酶的竞争性或非竞争性结合使之失去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
基础医学院
13级临床本科8班
柳智雨201350471 摘要
抗菌药物是防治为生物感染的重要物品。
微生物感染,大部分疗效是通过抗菌药物治疗获得的;一般也可通过药物来预防感染,但是如果不合理使用,则难以达到防治目的,而且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可知的危害。
医疗工作中应对基础学科和密切相关的边缘学科做到融会贯通,使之相互依托,以求起到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协同作用。
抗菌药物是枪炮、弹药,医疗工作者是指挥官,能否打胜仗、能否治好病人,两者都是关键。
本篇综述就从多方面讨论一下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
正文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药物,可涉及到各个科室。
抗菌药物的分类依据不同其名称也不同。
根据来源可将抗菌药物分成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物;根据抗菌效果可以分成抑菌剂和杀菌剂等;本文主要是按照药物的化学结构分类来介绍代表药或最常用药在临床上的应用的。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含核糖体、质粒、线粒体等)及核质。
不同抗菌药物分别可作用于不同环节,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发生作用,影响其功能和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基本机制就是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2.损伤细胞膜,3.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4.抑制细菌核酸合成,5.其他机制例如抑制细菌核酸代谢。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式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非典型β-内酰胺类。
此类抗生素通过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感染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其抗菌效能与本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对细菌细胞壁及胞质膜的通透能力以及作用靶位PBPs的亲和力有关。
药效特征呈时间依赖性,治疗的关键在于维持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
1.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高效、低毒、价格便宜等特点,目前仍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生素之一。
【适应症】青霉素V对酸稳定,可口服。
抗菌效果较青霉素差,适用于敏感格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轻症感染。
耐酶青霉素类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仿,但对青霉素酶稳定,主要适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
广谱青霉素类使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胃肠道感染等。
其中氨苄西林为肠球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过敏问题】此类药物易发生过敏反应,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以及过敏性疾病史,必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
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并
立即给病人注射肾上腺素,并给予吸氧、应用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
【联合用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呈现协同作用,但不可同瓶滴注。
现在青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可以连用,扩大抗菌谱。
2.头孢菌素类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生素。
根据其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肾毒性的不同,分为四代。
Ⅰ代头孢菌素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阳性球菌。
常用注射剂有头孢唑林等,常用口服制剂有头孢拉定等。
注射剂主要适用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Ⅱ代头孢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增强;临床常用注射剂有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口服制剂有头孢克洛、头孢呋辛脂和头孢丙烯。
主要用于治疗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等中的敏感株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头孢呋辛是Ⅱ代头孢中应用较好的品种。
除了上述应用外,头孢呋辛尚可用于对磺胺类药物、青霉素或氨苄西林耐药的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的脑膜炎的治疗。
Ⅲ代头孢是国内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菌药物,品种多、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是其特点,但各个品种其作用特点也有所不同。
常用的品种有:头孢噻圬、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
适用于敏感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如下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腹腔感染、肾盂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等。
治疗腹腔、盆腔感染时需要和抗厌氧菌药如甲硝唑合用。
Ⅳ代头孢主要用于抗革兰阴性菌。
此类药物与Ⅲ代头孢相比更易透过革兰阴性菌外膜,菌体内浓度高对革兰阴性杆菌活性增强,特别是抗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活性增强。
临床常用品种是头孢吡肟。
【过敏问题】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有一定的交叉反应。
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慎用头孢菌素类;发生过青霉素过敏休克的患者,禁用头孢菌素类。
因此,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以及过敏性疾病史。
参考文献
[1]孙淑娟.抗菌药物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
[2]潘贤仪.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学.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8
[3]刘丽萍.抗菌药临床合理应用.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
[4]陈玉芹,李秀青.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研究. 中国医药学刊,2007,5
[5]Reese RE,郭仁宣,苏东明. 抗生素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