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课程标准
空气调节工程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c332f7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f.png)
空气调节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空气调节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了解空气调节工程在现代建筑、工业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目标包括:理解空气调节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掌握空气调节工程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了解空气调节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分析空气调节工程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能够进行空气调节工程的计算和设计;能够操作和维护空气调节工程设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空气调节工程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气调节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首先,介绍空气调节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让学生了解空气调节工程的基本知识。
然后,讲解空气调节工程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让学生掌握空气调节工程的关键技术。
最后,介绍空气调节工程在现代建筑、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空气调节工程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空气调节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气调节工程的知识。
再次,采用实验法,进行空气调节工程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调节工程的魅力。
最后,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首先,教材《空气调节工程》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其次,参考书《空气调节工程设计与实践》为学生提供实际案例和设计方法。
再次,多媒体资料包括PPT、视频和图片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空气调节工程的相关内容。
最后,实验设备包括风扇、空调等,用于进行空气调节工程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调节工程的魅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空气调节工程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上海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上海](https://img.taocdn.com/s3/m/42ec4ad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8.png)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上海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列举常见的空气调节方法,了解空气调节在生活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空气调节系统,并进行实际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对空气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节能减排的责任感,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常用空气调节方法、空气调节设备的选用和维护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介绍空气调节的定义、目的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空气调节的重要性。
2.常用空气调节方法:讲解空调、通风、除湿等常见的空气调节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空气调节设备的选用和维护:介绍空气调节设备的类型、性能和选用原则,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空气调节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空气调节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空气调节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空气调节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空气调节第四版教学设计 (2)
![空气调节第四版教学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8e14e31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6b.png)
空气调节第四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空气调节教学,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1.了解空气调节基本原理和常见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掌握空调的安装、维修和保养方法;3.能够了解空气调节节能技术;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气调节基本原理讲解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几个基本术语。
2. 空气调节常见设备介绍空调、新风系统、新风机组、风管、排风扇等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其它组成部件的功能。
3. 空调的安装、维修和保养方法1.空调的安装流程和注意事项;2.空调故障诊断和排查方法;3.空调系统的保养和维护方法。
4. 空气调节节能技术介绍空气调节节能技术的概念、应用范围和示范案例,分享空气质量监测和质量治理的方法。
5. 空气调节创新思维和实践案例本章将启示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空气调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教材介绍为主,辅以教学资料,安排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
四、教学重难点1.了解空气调节基本原理;2.掌握空调的安装、维修和保养方法;3.了解空气调节节能技术;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本次教学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将会考核学生对于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空调安装和维修、节能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计划1.第一课时:空气调节基本原理–讲解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几个基本术语。
2.第二课时:空气调节常见设备–介绍空调、新风系统、新风机组、风管、排风扇等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其它组成部件的功能。
3.第三课时:空调的安装、维修和保养方法–空调的安装流程和注意事项;–空调故障诊断和排查方法;–空调系统的保养和维护方法。
4.第四课时:空气调节节能技术–介绍空气调节节能技术的概念、应用范围和示范案例,分享空气质量监测和质量治理的方法。
5.第五课时:空气调节创新思维和实践案例–本章将启示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空气调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d2322f183c4bb4cf6ecd155.png)
《空气调节》课程教学大纲《空气调节》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主要讲授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焓湿图、空调负荷计算与送风量、空气的热湿处理、空气调节系统、空调房间的空气分布、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空气的净化与质量控制、空调系统的消声、防振与空调建筑的防火排烟、空调系统的测定与调整等内容,并对空调技术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有基础的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基本的空气调节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空气调节技术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融会贯通、学会学习的能力。
2.掌握空气调节相关计算方法,如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和焓湿图的应用、冷、热湿负荷的计算方法及空调房间送风量的确定、新风量的确定方法、空气量的平衡计算、房间气流分布的计算方法等内容,具备分析计算空调工程方案的能力。
3.利用数学和工程知识,初步具备空调工程的设计能力,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1、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空气调节》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讨论、计算设计为主,课堂答疑、课后作业为辅。
课堂教学将采用启发式教学,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2、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空气调节实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加强学生对湿空气的状态参数及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掌握湿空气焓湿图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职业精神。
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学会设备操作、报告撰写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处理、归纳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2)、通过该实验课的基本训练,使学生了解干湿球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掌握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湿空气焓湿图的应用。
空气调节仲恺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仲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eec9a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1d.png)
空气调节仲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掌握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2. 使学生掌握空调系统的工作流程,了解其调节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方面的作用。
3. 帮助学生了解空调系统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如家庭、商场、办公室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空调系统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正确使用和维护空调设备。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等形式,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空气调节技术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空调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并学会节能减排。
3. 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让他们在选择空调设备时,能够综合考虑性能、价格、能耗等因素。
本课程针对仲恺地区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实践性与实用性,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空调调节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关注环保和节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空气调节基本原理:讲解空调系统的制冷和制热原理,以及空气湿度、洁净度的调节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空气调节原理- 内容列举:制冷原理、制热原理、湿度调节、洁净度调节2. 空调系统组成及功能:介绍空调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空调系统组成与设备- 内容列举: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控制系统3. 空调系统工作流程:讲解空调系统从制冷到制热的整个工作流程,分析各环节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空调系统工作流程- 内容列举:制冷循环、制热循环、自动调节与控制4. 空调系统在不同场合的应用:介绍空调系统在家庭、商场、办公室等不同场合的应用,分析其优缺点。
- 教材章节:第五章 空调系统应用实例- 内容列举:家用空调、商用空调、中央空调5. 空调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教授学生正确使用空调设备的方法,以及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技巧。
空气调节第四版教学设计
![空气调节第四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0298b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5.png)
空气调节第四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常见器材、以及熟悉空气调节系统的操作流程,最终能够独立地对空气调节系统进行维护和使用。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将分为三部分进行:1. 空气调节原理1.1 空气调节的基本概念 1.2 空气调节的分类及应用场合 1.3 空气调节的物理基础 1.4 空气调节系统的构成2. 空气调节器材2.1 常见空气调节器材的分类及功能 2.2 空气调节器材的安装及维护 2.3 空气调节器材的故障处理3. 空气调节系统的操作流程3.1 空气调节系统的基本操作 3.2 空气调节系统的调试方法 3.3 空气调节系统的日常维护三、教学方法本教学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式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常见器材,以及熟悉空气调节系统的操作流程。
2. 实验式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掌握空气调节器材的安装、维护和故障处理。
3. 讨论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让学生深入探讨空气调节的应用场合和不同空气调节器材的优缺点。
四、教学评估本教学的评估将采用以下方式:1. 实验报告学生需提交空气调节器材的安装、维护和故障处理的实验报告,教师将根据报告进行评分。
2.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将被纳入评估范围,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提问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
3. 考试在教学结束后,将进行一次考试,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
考试结果也将作为评估学生的一个重要依据。
五、教学参考资料•《空气调节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空气调节器材选型与应用》(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空气净化技术》(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六、教学日程安排本教学将持续8周,具体安排如下:日期教学内容第一周空气调节原理1第二周空气调节原理2、空气调节器材1第三周空气调节器材2、空气调节器材3第四周空气调节器材4、空气调节器材5第五周空气调节器材实验1第六周空气调节器材实验2第七周空气调节系统的操作流程1第八周空气调节系统的操作流程2、考试答辩在安排每周的教学内容时,本教学将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既要有理论讲解,也要有实践操作。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b38916e1eb91a37f1115c79.png)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空气调节课程英文名称:Air conditioning课程编码:9132010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6总学分:3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先修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开课院系:理学院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属于学科基础课,是架设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能够更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方向,能提高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并为学习专业课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空气调节》是武汉工程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它是为培养复合型高技术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验和实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空气调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空调系统的设计能力和运用手册、规范、图册、样本及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以及空调系统运行调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对空调技术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有所了解。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达到:第一章了解空气调节的任务、作用及空调系统的组成第二章掌握湿空气的基本性质及焓湿图的应用;第三章掌握空调冷、热负荷及湿负荷的计算方法,掌握用焓湿图计算送风量的方法,了解冷、热负荷的估算方法;第四章理解空气热湿处理的原理和途径,掌握用喷水室和表面式换热器处理空气的热工计算方法;第五章了解空气热湿处理设备及净化处理设备第六章掌握空调系统的分类的规律,掌握各常规空调系统的特点,会对实际所见的空调系统进行分类,并掌握常规空调系统的热工计算;第八章了解各种气流组织的流型及其特点;掌握典型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及风管的水力计算;第九章掌握各种空调水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冷热源、管路系统和水系统的定压及其设备,循环水泵的选择计算方法,以及水系统的布置和水力计算;五、实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实验一:实验名称:空气调节系统测试实验实验内容:1.全封闭式全空气空调系统的测试2.混合式全空气空调系统的测试实验要求:通过两种循环测试,计算系统的风量、冷却盘管提供的冷量及风机温升的热量,并在h—d图上分别表示两种循环的处理过程。
2024《空气调节》课程教学大纲
![2024《空气调节》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c0d9ff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5.png)
学大纲•课程概述与目标•空气调节基础知识•舒适性空气调节系统设计与实践•工艺性空气调节系统设计与实践•空调系统能耗分析与节能优化措施•实验环节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概述与目标空气调节定义及重要性空气调节定义空气调节是指对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清洁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度和生产工艺要求的过程。
空气调节重要性空气调节对于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0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实践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01知识目标掌握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设备类型及其性能特点,了解相关标准和规范。
0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空气调节系统设计、选型、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包括空气调节基础知识、负荷计算、系统类型及选择、设备选型与布置、管道设计与施工、系统调试与运行管理等。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考核方式与标准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考核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能力表现、素质体现等方面,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
空气调节基础知识热力学基础回顾热力学系统基本概念包括系统、边界、环境等定义,理解热力学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能量守恒原理,了解热量和功的转换关系,及其在空气调节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理解熵增原理,分析不可逆过程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探讨提高空气调节系统效率的途径。
湿空气性质及处理过程湿空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湿空气的组成、状态参数(温度、湿度、焓等)及其相互关系。
湿空气的焓湿图掌握焓湿图的基本原理,能够利用焓湿图分析湿空气处理过程。
空气处理设备及过程熟悉常见的空气处理设备(如冷却器、加湿器、除湿器等),理解其工作原理及在空气调节系统中的应用。
空气调节技术课程标准
![空气调节技术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e2eb81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0.png)
空气调节技术课程标准《空气调节技术》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机械制图与CAD、金工实训、机械基础、热工理论与流体力学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制冷技术。
后续课程:中央空调运行管理、制冷空调装置安装操作维修、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1.2设计思路通过对空调工程设计和安装市场及行业专家的调查发现,空调工程设计与安装人员必须具备工程方案比较选择、准确计算空调冷热负荷、计算空调过程、熟悉设备性能特点、正确选择空调设备装置、设计空调水系统和风系统、按施工规范安装空调设备、绘制工程施工图以及熟悉掌握空调工程业务等方面的知识技能。
目前本专业使用的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比较注重学生的设计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对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计算及风系统侧重比较多,而对空调冷热源、水系统的具体内容较少,这样一来导致学生能熟练风系统,而对水系统和空调冷热源掌握不够,施工图纸绘制不够完善,从而导致与工程实际需求脱节。
为了满足空调工程设计及安装公司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将空调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知识技能要求通过空气调节技术这门课程为载体进行综合,并有效整合相关课程的资源,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空调工程综合设计能力,解决学习教学与工作实际之间脱节的矛盾,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因此,在本专业专科层次有必要开设空气调节技术这门课程。
该门课程目标与内容选择,要求:(1)、突出中央空调工程设计能力。
(2)、课程内容结合工程公司实际任务要求,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体现培养层次。
采用项目化教学,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学习。
(3)、深入学习舒适性中央空调工程的设计,通过舒适性空调工程的设计,是学生掌握一般空调工程设计的方法和要点,熟悉空调工程设计规范,从而达到熟练设计并完成任务的目的。
该门课程采取项目课程形式,首先组织空调工程公司的技术专家及业内人士对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ac9f75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d.png)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空气调节的基本概念,掌握空调系统的原理与组成;2. 使学生掌握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室内环境参数对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的影响;3.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空调设备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空气调节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空调系统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空气调节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室内空气质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理科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合作与探究。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空气调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空气调节基本概念:讲解空调的定义、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2. 空调系统的原理与组成:介绍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原理,以及主要组成部分;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3. 室内环境参数对健康的影响:分析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教材章节:第二章。
4. 空调设备类型及适用场景:介绍分体式、中央空调等不同类型空调设备的特点及适用场景;教材章节:第三章。
5. 空气调节方案设计:教授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空调系统方案;教材章节:第四章。
6.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开展空气调节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教材章节:第五章。
空气调节 教学大纲
![空气调节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d7243eccc17552706220873.png)
空气调节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00129Z10课程名称(中/英文):空气调节/ Air Conditioning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程学时/学分:32 /2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制冷原理与设备适用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1]赵荣义主编.空气调节第四版.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空气调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空调的设计能力以及空调系统运行调节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了解空调系统和设备的测试方法,对空调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及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空调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湿空气的物性及其焓湿图,空调负荷及送风量的计算方法,用喷水室处理空气,新风量的确定,普通式集中空调系统及风机盘管系统,空气分布器及气流分布形式,室内热湿负荷或室外空气状态变化时的运行调节,空调系统状态参数测定方法。
能力:从应用的角度设计适宜的空调调节系统,并将空气调节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掌握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方法,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建立设计-建筑-环境一体的观念,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辩论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空调设计到应用的思维模式,提升理解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基本素质。
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根据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特点,确定适合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笔试、口试、答辩、测验、论文等)、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多种类型(作品、课堂实训、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竞赛等)等全过程的考核;成绩评定加大过程考核及阶段性考核成绩比例(原则上六、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完整版)《空气调节》教学大纲解读
![(完整版)《空气调节》教学大纲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ee552f4e87101f69f319591.png)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英文名称:Air conditioning 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40学时实验学时:4学时上机学时:4学时先修课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建筑热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学要求:空气调节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系统地掌握空气调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空调系统的设计能力,掌握通风空调系统运行调节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空调系统绿色指标的评价方法。
并对空调技术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设备有所了解。
1.了解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和焓湿图的应用。
2.熟悉冷(热),湿负荷计算方法和送风量的确定。
3.了解各种空调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熟悉室内气体流动规律,掌握气流组织计算方法。
5.掌握空调系统工况分析能力.了解消声、减振、节能,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6.掌握空调系统全年能耗统计分析及其能耗模拟计算方法,节能分析方法。
7.了解空调系统绿色指标的评价方法。
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空气调节的任务和作用,空调系统的组成,空调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基本要求:了解空气调节的任务和作用,空调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掌握室内空气环境指标。
重点:掌握室内空气环境指标.空气调节的技术手段。
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空调技术的要求.难点:对空气调节的技术手段的理解。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
第一章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和焓湿图(4学时)1.湿空气的主要状态参数:压力、温度、相对温度、含湿量、水汽分压力、密度和比容.2.湿空气的焓湿图及其应用:焓湿图的构成与绘制,空气状态变化过程在焓湿图上的表示方法,两种不同状态空气混合过程的计算。
3.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
基本要求:深刻理解和掌握湿空气的基本热工性质,主要状态参数的概念与计算。
掌握焓湿图及其应用,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的含义。
重点:掌握湿空气的基本热工性质,主要状态参数的概念与计算。
广州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广州空气调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b33f7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7.png)
广州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空气调节的基本概念,掌握广州地区气候特点对空气调节的影响;2. 学生能够描述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其主要部件及其功能;3. 学生能够阐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掌握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地区室内空气质量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空气调节系统,并进行模拟实验;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和分析广州空气质量数据,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空气调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室内空气质量;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3. 学生能够关注气候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高社会责任感,倡导绿色生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让学生掌握空气调节相关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但需要引导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实际收获。
二、教学内容1. 空气调节基本概念:气温、湿度、空气流动速度等;2. 广州气候特点及其对空气调节的影响:高温多湿、季节性气候变化;3. 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制冷循环、制热循环、空气处理过程;4. 空调设备主要部件及其功能: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等;5. 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PM2.5、甲醛、苯等有害物质;6.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通风、空气净化、绿化等;7. 实践活动:设计简单的空气调节系统,进行模拟实验;8.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广州空气质量数据,分析气候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空气调节基本概念、广州气候特点;第二课时:空调系统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及功能;第三课时: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改善方法;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及数据收集与分析。
广州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广州空气调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88205a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f.png)
广州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广州气候特点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2.使学生掌握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和关键参数;3. 引导学生了解空气调节设备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空气质量改善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广州空气质量数据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空气调节系统的实践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感,认识到空气质量对生活的影响;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3. 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改变生活、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本课程将结合广州气候特点,以实际案例为引导,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广州气候特点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气候类型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季节性气候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2. 空气调节基本原理- 空气调节的定义与作用- 热力学在空气调节中的应用- 空气调节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3. 空气调节关键参数- 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与评价4. 空气调节设备与应用- 常见空气调节设备的功能与原理- 空气调节设备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5. 空气质量改善策略- 室内空气质量改善方法- 广州地区室外空气质量改善措施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设计简单的空气调节系统- 分析广州空气质量数据,提出改善措施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参考教材相关章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空气调节相关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总结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cf0c1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4.png)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总结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掌握空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空气调节系统,了解其适用场合和优缺点。
3. 学生掌握如何通过空气调节系统实现室内空气质量改善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空气调节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空气质量问题。
2. 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学会使用基本的空气调节设备,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空气调节技术的研究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关注室内空气质量问题。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科学课程,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本课程在设计时以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为原则,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空气调节基本原理:讲解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制冷和制热过程,以及空气处理单元的组成和功能。
2. 空气调节系统类型:介绍家用、商用及工业用不同类型的空气调节系统,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3. 室内空气质量改善:教授如何通过空调系统实现室内空气质量改善,包括空气过滤、加湿和除湿等方法。
4. 空气调节设备操作:实践操作课程,让学生学会使用空调、新风系统等设备,并了解设备维护与保养。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空气调节基本原理学习,涉及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
第二周:不同类型空气调节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西安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西安空气调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4ae99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b.png)
西安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西安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空气调节的重要性,认识常见的空气调节设备,掌握基本的空气调节操作技能。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西安的气候特点和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常见的空气调节设备及其功能;使学生了解空气调节在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进行空气调节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空气调节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西安的气候特点,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空气调节设备的应用。
第一部分,西安的气候特点,主要让学生了解西安的气候特点,理解西安为什么需要空气调节。
第二部分,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主要让学生了解空气调节是如何进行的,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的调节原理。
第三部分,空气调节设备的应用,主要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空气调节设备,如空调、加湿器、除湿器等,了解其功能和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讲授法用于讲解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的应用;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具体的空气调节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空气调节的操作实践。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教学,使教学更生动有趣;实验设备用于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提问等;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共进行10次课,每次课1.5小时,每周一次。
教学地点安排在教室。
深圳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深圳空气调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45f84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c.png)
深圳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空气调节的基本概念,掌握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2. 学生了解深圳地区的气候特点,认识到空气调节在深圳地区的重要性。
3. 学生掌握空调设备的分类及适用场合,了解各种空调设备的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深圳地区的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空调设备。
2. 学生能够操作空调设备,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日常维护。
3. 学生能够通过计算,评估空调系统的能耗,提出节能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环境科学的兴趣,关注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 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节能减排的良好习惯。
3. 学生通过学习空气调节知识,增强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培养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空气调节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对实践操作有浓厚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深圳地区气候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节能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空气调节基本概念:讲解空调的定义、作用及分类,使学生了解空调系统的基本构成。
2. 深圳气候特点:分析深圳的气候类型,探讨空调在深圳地区的重要性。
3. 空调工作原理:详细讲解制冷剂、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主要部件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4. 空调设备分类及选用:介绍家用、商用空调设备的种类,以及适用场合和性能比较。
5. 空调操作与维护:教授空调的正确操作方法,以及日常维护和简单故障排查技巧。
6. 空调能耗评估与节能措施:讲解空调能耗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提出节能措施,降低能耗。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空气调节基本概念,深圳气候特点第二课时:空调工作原理第三课时:空调设备分类及选用第四课时:空调操作与维护第五课时:空调能耗评估与节能措施教材章节:《科学》课本第六册第三章“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第四节“生活中的能量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调节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概述
1.课程的性质
《空气调节技术》是我院制冷与空调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以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制冷原理与设备等前期课程为基础,结合工程实例对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设备选择,管道布置,施工安装,维护管理等进行全面了解。
2.课程的定位
《空气调节技术》是制冷与空调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它在制冷空调专业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将相关专业课程融会贯通的综合性课程,是“学校学习”向“岗位工作”转换的纽带,也是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的重要桥梁。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空气的热湿处理方案,管道的设计,设备的选型计算,送回风口的选择与设计,以及除尘与减震,防火与排烟等空调工程所涉及到的所有相关问题。
前续课程:《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制冷原理与设备》等。
后续课程:《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实践》、《制冷工艺设计》。
三、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以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为载体的项目课程学习,学习应熟练掌握空调工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中央空调工程系统结构及组织部分,熟悉空调工程设计规范及原则,
掌握空调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具有质量、绿色、节能、效益等意识,善于沟通和合作。
通过实际项目的学习实践,是学生掌握空调工程设计岗位的相关技能和知识,从而达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效果,实现培养空调工程行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职业技能培养目标
●能够正确选择空调工程方案。
●能够熟练地计算出空调冷热湿负荷。
●能够准确地计算空调过程,正确选择空调设备。
●能够进行空调风系统、水系统的设计。
●熟悉空调冷热源的性能,根据空调工程方案,能够选择合适的设备。
●熟悉空调工程设计规划。
●具有质量、绿色、节能、效益等意识。
四、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五、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过程设计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本课程的关键是仿真教学,应选用典型、系统的空调系统为载体,教学过程以过程设计为主线,强调过程设计任务的完成为教学目标。
3、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示范、多媒体、仿真工作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中央空调工程设计知识和技能。
4、充分结合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发展趋势进行教学,课程教学要贴近生产现场,要充分营造职业岗位情景的真实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变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2.实训条件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和产学合作企业资源,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实现“工学结合”,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
3.考核方法
理论环节考试要求
1.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大纲规定的考试知识点和考试要求来确定的。
考试命题覆盖考试知识点所指定的章节,没有指定的章节内容原则上不考。
2.试题难易比例:较容易题45%,中等难度题45%,较难题10%。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序和能力层次不是同一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切勿混淆。
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重点要求占70%;一般要求占30%
3.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分析和计算题等。
4.教材及参考资料
(1)选用教材:
《空气调节技术》付小平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参考资料
《空气调节》吕景泉.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12
《空气调节》李代森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空调通风工程识图与施工》李峥嵘等.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空气调节》薛殿华.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设计》马最良等.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家用中央空调设计与实例》陈焰华,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洁净厂房的设计与施工》,陈霖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朱天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暖通空调》,《制冷技术》主页等
六.其他说明
(1)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尽量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录像资料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
(2)在教学中尽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引导文法等,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在教学过程中,要结空气调节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认真指导。
(4)教学中可以遵循企业的生产规范。
(5)本标准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扩展知识模块,为优秀的学生搭建施展自己的舞台。
(6)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教学的需要以及教学条件,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教学。
(7)在教学中要把握课程的难易及技术的更新,可随时添加删减相关的新技术,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