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后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后赤壁赋》导
学案(教师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4、《后赤壁赋》导学案(高二16-20班)(教师版)
主编人:莫文英审核人:伍雪玲终审人:饶志青使用年级:高二实验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前后两赋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赤壁赋》比较,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归纳积累文言知识;与《赤壁赋》比较讲解,通过抓关键字句加深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认识。
【教学难点】苏轼儒、佛、道思想在两赋中的反映。
【学法指导】: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
导入:时年45岁的苏东坡所写的赤壁二赋在我国文学史上传为美谈。文天祥《读赤壁赋》云:“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河漫游。”王世贞《前赤壁二首》“赋是双珠可夜明。”看来只有两篇赤壁赋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把握苏轼当年的所思所想。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苏轼在《前赤壁赋》中的未尽之意。
一、课前检测
1、关于作者
2、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
3、温故:
高一时我们学过苏轼的《赤壁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由此又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叹?
明确:该文描绘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清风、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观,有这些景观联想到曾经在赤壁出现过的曹操、周瑜等英雄人物,由衷感慨“而今安在”,揭示了人生短促而无常之悲,自己与英雄相比更显渺小,从而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文中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些美景。也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叹。)
二、自主学习
1、翻译与理解
【1】是岁
(这一年)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步自雪堂,(1)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
过黄泥之坂。霜露既.(已经)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环视)而乐.(意动用法,以……乐)之,行歌相答。已而
(过了一会儿)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
..
(傍
如此良夜何!(2)”客曰:“今者.(助词,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薄暮
..
晚),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可是)安所得
(从哪里得到)酒乎?”归而谋
...
诸妇。(2)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连词,表目的,为了)待子不时
(不确定的时
..
间,随时)之须.(通“需”,需要)。
▲(1)(句式:状语后置句)译:我从雪堂出发
(2)翻译: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将如何度过呢?
(3)翻译:回家后我和妻子商量
▲诵读后思考:
1、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夜游黄泥坂的时间及同行者为游赤壁做准备。
2、“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写出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明确:寥寥十六字,逼真地写出初冬月夜静谧温馨的气氛,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并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
3、第一段中,作者的心情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乐(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2)因何而乐——因景美。因何而更乐?—— ①有客②有肴(举网得鱼)③有酒(藏酒待不时之需)
【2】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1)江流有声,断岸..(绝壁,陡峭的崖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2)而.(表转折,可是)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于是)摄衣..(提起衣襟)而上,履巉岩...(登上险峻的山崖),披蒙茸,踞虎豹...
(坐在像虎豹一样的石头上),登虬龙,攀栖鹘之危.
(高)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3)划然长啸,草木震动,(4)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忧伤的样子)而.(表修饰)悲,肃然而恐,凛乎..(恐惧于)其.(那里,苏轼登高的地方)不可留也。反.(同“返”)而.
(表顺承)登舟,放乎.(相当于“于”,到)中流..(江中心),听.(听凭)其所止.(停留)而休.(休息)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 ⑴(句式:状语后置句)译: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玩。
(2)(句式:定语后置句)译:才相隔多少日子
(3)(句式:省略句)译:两位客人都不能跟上(我)了
(4)(句式:被动句)译:草木被震动
▲ 诵读后思考:
1、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
明确:对复游赤壁时所见景色做了具体的描写。
2、本段写了哪些场景?
明确: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冬夜美景)
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3、此段抒发作者的什么情感?
明确:月夜登山,划然长啸,抒泄贬谪黄州以来心中所积压的种种郁闷之情。
4、时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的感叹?
明确: A、由秋入冬,江山的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前赤壁(秋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特点:宁静清幽)
后赤壁(冬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特点:险峻、冷清、深
幽)
B、历史背景: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死者约60万,宋神宗抑郁而死,大宋王朝一蹶不振,美好河山满目凄凉。(国事堪忧)
C个人心境:作者平生第一次大起大落
(冷静空虚)。适.(刚好,恰好)有孤鹤,横江东.(名【3】时.(当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
(形容声词作状语,从东边)来。翅如车轮,玄.(黑色)裳.(古代的裙子)缟.(白绢)衣,戛然
..
(片刻,一会儿)客去,予亦音响亮悠长)长鸣,掠予舟而西.(名词作动词,向西行)也。须臾
..
(形容轻快地起舞),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⑴:“赤壁之游乐
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
..
(以前)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
..
(惊醒)。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子也邪?”(2)道士顾.(只是)笑,予亦惊寤
..
▲⑴(句式: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译:向我拱手作揖说
⑵翻译: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
▲诵读后思考:
第3段主要写什么?
明确:主要写江中见鹤,后梦见道士化鹤。
三、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