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 力的合成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的合成》教学案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的合成》教学案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的合成》教教案设计1 知识与能力 : ①理解协力与分力的观点 , 知道什么是力的合成 .②知道同向来线上方向同样和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2过程与方法 : ①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 : 提出猜想、实验考证、概括总结 .②用实验研究同向来线上两个力的合成方法3感情 . 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与因素,提升科学研究的素学习要点:知道同向来线上方向同样和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学习难点:协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代替性学习过程2.课前热身 1. 力的三因素:力的作用成效有讲堂商讨、、。

和阅读 P1311.协力与分力2.小组议论:议论:什么叫协力,什么叫分力?举举生活中的其余例子力的合成小组展现:思考:同向来线上如何求两个力的合成?如何设计实验,需要些什么器械?小组议论:小组展现:实验研究:同向来线上两个力的合成F1/N F2/N F/NF1 与 F2 同向大小:大小:大小:F1方向:与 F2反向方向:大小:大小:方向:方向:方向:小结:同向来线上,方向同样的两个力的协力,大小等于方向,即F=F1 F2同向来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协力,大小等于方向,即 F=F1 F2讲堂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训练反应1 .如图 7-47 ,两个同学分别用F1=200N,F2=300N的力共同拉动物体水平向右滑动,则物体遇到的协力为。

2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方大小分别为 Fl=8N,F2=15N,则它们协力向相反且在同向来线上,的大小为 N ,方向跟的方向同样.3.关于同向来线上两个力的协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两个力的协力必定大于此中较大的一个力B.两个力的协力可能小于此中较小的一个力C.两个力的协力必定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D.两个力的协力不可以为零4.力 F1 和 F2 是同向来线上的两个力 , 它们的协力大小为 30N,方向向左,已知 F1 的大小为 40N,关于 F2 的大小和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F2的大小必定是 70NB.F2的大小必定是10NC.F2的方向必定向右D.F2的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5.一台起重机用 59000 N 的拉力吊起质量为 5t 的货物,则货物所受的协力为多少牛,方向如何?( g 取 10N/kg )。

八年级物理 全册 力的合成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全册 力的合成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 力的合成[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效理念,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等概念。

2、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共点力的合成3、了解分力与合力的大小关系及角度关系。

4、理解分力、合力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等效替代。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等概念的辨析,认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2、通过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感受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及实验结果的互评,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2、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应用(二)教学难点1、实验探究实施与结果分析2、合力的范围[教学用具]力的合成实验板、图钉、橡皮筋、棉线、白纸、直尺、弹簧秤、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按小组顺序提出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或难点问题,包括自身想到的问题,并且让所有同学标记在自己的学案上,以备共同讨论交流展示。

师:我们按照学案上学习内容的顺序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1、生活中有很多事例:两个力 或者多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与某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相同。

如(课件呈现):既然它们是等效的,就应该可以等效替代。

什么是等效替代呢?生回答:当作用效果相同时,用一个力代替多个力,这就是等效替代。

结论:只要我们关注的效果相同,物体的受力就可以等效替代。

师:对于这里谈到的力我们物理上给了定义,即合力与分力。

F2、生自主展示: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那么 这个力 叫合力, 那几个力 叫分力。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叫力的合成。

思考:我们能否孤立地谈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为什么?生回答:不能。

因为合力与分力单独谈无意义。

——点拨3、两个力方向相同和相反,即夹角分别是0°和180°时两力的合力是多少? 生:方向相同时,21F F F +=合;方向相反时,12F F F -=合(大减小)——齐答4、师:若两个力成任意的一个夹角,如何求合力?请大家根据课前的预习进行探究实验,并完成学案上的问题。

力的合成-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力的合成-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力的合成-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合力和分力的概念;2.掌握力的合成的计算方法;3.熟练掌握力的合成的实验方法;4.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力的合成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教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二节;2.实验装置:三个弹簧测力计,三个挂钩,一条绳子。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物理现象引入力的合成,如拉力弦轮、多力作用引发物体的运动等。

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物体会发生运动?2. 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弯曲力、张力和支持力的概念,了解合力的概念和三角定则。

通过三角定则计算两个方向上的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的计算方法。

辅导学生掌握如何用图解法和三角定则计算力的合力。

3. 实验3.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的实验方法。

3.2 实验器材三个弹簧测力计,三个挂钩和一条绳子。

3.3 实验步骤和操作过程1.准备好三个弹簧测力计和三个挂钩,并将它们挂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2.将绳子固定在第一个测力计上,另一端绕过第二个挂钩,然后绕过第三个挂钩,最后把它拉直到与第三个测力计接触。

3.记录下每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4.按照实验器材的说明进行拆卸和清洗。

3.4 实验结果和解读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力的合成的计算方法,并应用力的合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总结力的合成的知识点,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的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力的合成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认识。

希望学生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来讲解力的合成,使学生对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趣味化、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教学效果良好。

但需要注意,讲解要简要精练,问题要引导到问题的核心点,合理安排时间,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知识点。

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 第2节 力的合成 教案

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 第2节 力的合成 教案

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二节力的合成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的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中应观察什么现象,并由此分析出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进而认识到观察物理现象应首先明确观察目的,并根据观察目的明确观察什么,观察的各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现象是如何说明所要观察的问题的.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确定合力的方向,能已知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及其中一个力,求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图示,培养学生欣赏线条美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理解分力、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橡皮筋、细线、大头针、木板、白纸、多媒体课件等.互动准备:将学生分为八大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鼓励他们回答问题,如果那个小组回答的问题最多(开始不管对错),课后给予相应的奖品鼓励,鼓励刺激同学们参与教学课堂活动。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展示:谚语“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提出问题1:是不是人多力量就一定大呢?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从物理学的角度辩证的领悟古人的智慧“人多力量大”——力的合成(板书课题)活动一、课前利用板凳组织一个实验转换图片展示于PPT上:(1)两位女同学先抬起一板凳.(2)一位男同学搬起同一板凳到相同的位置.提出问题:男同学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位女同学一起产生力作用效果有什么共同点呢?活动二、展示图片:很多人才能拖动的物体,一头大象就能拖动。

提出问题:一群人与大象作用效果是怎样关系呢?教师引导:既然一群人与大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两位女同学与男同学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每一个人的作用力与大象的作用力,两位女同学的作用力与男同学的作用力。

7.2力的合成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7.2力的合成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7.2 力的合成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合力、分力,认识合力的作用效果,知道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通过实验探究,获知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与反方向二力的合成情况。

核心素养1.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经历对图表的分析获得结论的过程,并能够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发现新的问题。

2.在关于力的合成的探究实验中,让学生经历从提出假设,到验证假设,直到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通过力的合成探究实验,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许多船帆作为驱动的动力能使船航行一个发动机作为驱动的动力同样能使船航行船的动力不同:发动机驱动的一个力。

大量船帆驱动的多个力。

作用效果相同:船在大海中航行。

也就是:一个发动机对船的作用效果与大量船帆对船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而同一片树叶,人只需用一个手指就可以推动三只蚂蚁能拖动树叶同样的作用效果:使树叶移动。

结论:三只蚂蚁对树叶的三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与一只手指对树叶的作用效一样许多船帆作为驱动的动力能使船航行一个发动机作为驱动的动力同样能使船航行同样的作用效果:使船在大海里航行结论:许多帆共同推动的驱动效果与一只发动机对轮船的驱动效果一样通过观察知道: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和受到另外一个力的作用有共同的作用效果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成。

二、新课讲解合力提问:通过以上的分析,同学们发现什么?像以上两组图片中的那样,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下列生活现象中,作用效果相同情况下,你能说出下列物体受到的力是合力还是分力呢?每个小孩施加的力是分力大人施加的力是合力F是F1F2的合力;F1F2是F的分力。

每匹小毛驴施加的力是分力一匹马施加的力是合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第一种情况:方向相同第二种情况:方向相反实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测量并记录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2.用一个力替代上面两个力,并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测量并记录这个力的大小和方向3.多次实验,找寻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方向的关系设计实验思考:怎样才能更容易确认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橡皮筋发生相同的形变”是否等同于“橡皮筋伸长了相同的长度”?“橡皮筋发生相同的形变”不仅要求伸长相同的长度,同时要求形变的方向相同。

沪科版-物理沪科八下教案7.2力的合成

沪科版-物理沪科八下教案7.2力的合成
项目
内容
课题
§7.2力的合成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效果
2、知道合力和分力都是从力的作成。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力目标经历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获得结论的过程
2、通过实验活动了解观察法的单独使用无法完成科学探究活动
3、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观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
当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时:F合=F1+F2
当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时:F合=F1+F2
(三)课堂小结
由学生归纳本节课学到什么?并评估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应用什么方法,以及一些不足之处。
(四)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及同步作业
板书
设计
§7.2力的合成
1、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说明等效替代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学生自主探究课本105实验,提示参照课堂小结: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图6-18;比较当两个力同向时的情况下,合力与这两个分力之间的大小与方向的关系。然后比较当两个力反向时的情况下合力与这两个分力之间的大小与方向的关系。要学生在数据收集与填写之后,分析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两种情况。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课本中图表的填写获得实验结论,教师起辅助作用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当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时:F合=F1+F2
当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时:F合=F1+F2
教学
反思
在这堂课的整体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情景创设----突破概念----提出问题----学生猜想----设计实验----讨论分析----归纳结论----运用推广,使学生“爱学”、“学会”,最终达到“会学”目标。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力的合成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力的合成教案

*第二节力的合成1.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况。

3.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重点:探究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

难点: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

情景导入引思导学两个人一起提一桶水时,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所用力的方式不同,图甲的方式是两人分开提物体,图乙的方式是两人靠近提物体。

根据你在日常生活的经验,哪一种方式比较省力。

自学探究梳理新知合力的认识自主阅读教材P131~132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课本中图7-11蚂蚁的合力和图7-12帆的合力给我们什么启示?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答:①数只蚂蚁才能挪动的一片树叶,仅一只甲壳虫就可以挪动它,那么,这只甲壳虫和数只蚂蚁的作用力在效果上是一样的。

②多个船帆才能驱动的航船,用一台发动机就可以驱动,这台发动机对航船的作用效果与多个帆的作用效果相同。

2.如图所示,两个小孩能推动一个木箱,一个大人也能推动该木箱。

由此可知:一个大人的作用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小孩共同作用时两个力产生的效果__相同__,大人的作用力相当于__合力__(选填“合力”或“分力”),每个小孩的作用力相当于__分力__(选填“合力”或“分力”),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__等效法__。

规律小结: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阅读课本P132~13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3.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__二力之和__,合力的方向是__与分力方向一致__。

4.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__二力之差__,合力的方向是__与较大分力方向一致。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6.2 力的合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6.2 力的合成

课题 6.2力的合成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合力的理解。

2、二力平衡的条件。

3、同一直线上二个力的合力的计算。

教学准备钩码、细绳、小车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或者提起一个物体时如果力气不够,这时再过来一个人帮忙则往往会达到目的,但是如果换一个力气比较大的人,他一个人也可以达到目的.这时我们就说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的效果与两个人相同,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二)进行新课1.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个人用力作用的效果与两个人共同用力作用而产生的效果相同.例1 两个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来.例2 一个人拉一辆车拉不动,再有一个人在后边推就可以把车推动,如果一个力气大的人一个人就可以拉动.例3 一根木头一人扛起来比较费劲,如果两个人一人扛一头则可以比较轻松的扛起来,但效果是相同的.合力:一个力(F)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和)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就叫那两个力(和)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教师实验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的情况(学生观察)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作业布置巩固加强本节课知识点,预习下节课知识点课堂总结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法则;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对二力平衡的理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七章第二节 力的合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七章第二节 力的合成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七章第二节力的合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七章第二节,主要涉及力的合成这一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合力的概念: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称为合力。

2. 掌握力的合成方法:矢量加法法则,即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学习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力的分解、求物体的受力平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力的概念,知道多个力共同作用时可以用合力来代替。

2. 掌握力的合成方法,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力的合成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将力的合成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方法的运用,以及实际问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灵活应用。

2. 教学重点: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力的合成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关于力的合成的生活实例,如两个人共同搬一块石头,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合成现象。

2. 概念讲解:介绍合力的概念,解释多个力共同作用时可以用合力来代替。

3. 方法讲解:讲解力的合成方法,即矢量加法法则,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力的合成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力的合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力的合成方法的掌握程度。

6. 应用拓展:讲解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力的分解、求物体的受力平衡等。

六、板书设计1. 合力的概念。

2. 力的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3N和4N,它们的夹角为60°,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

答案:合力大小为5N。

2. 题目: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分别为2N、3N和5N,求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

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 力的合成》教案

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 力的合成》教案

教案: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力的合成》一、教学内容1. 了解力的合成概念,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

2. 学习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3. 通过实例分析,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定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概念,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能够运用该定则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两个人一起拉一辆车,车不动,两人拉车的力相互抵消,引出力的合成概念。

2.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力的合成是指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而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两个力来代替。

3. 学习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通过多媒体展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图形,讲解定则的原理及应用。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拉扯绳子、推动物体等,让学生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力的合成与分解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力的合成与分解1. 概念:力的合成是指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而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两个力来代替。

2. 平行四边形定则:(1)原理: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用它们的向量首尾相接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

(2)应用:已知两个力的大小和夹角,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它们的合力。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6N和8N,夹角为30°,求它们的合力。

2. 答案:合力为10N,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7.2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7.2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7.2力的合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2节,主要讲述力的合成。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合力的概念,知道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 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能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合力。

3. 能运用力的合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力的概念,知道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能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合力。

3. 让学生能运用力的合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合力的概念,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难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力的合成图示。

学具:笔记本、笔、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所见到的力的合成现象,如两个人共同搬一个重物。

2. 讲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合力是多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

3. 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让学生学会如何求解合力。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求解合力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给定的力的合力。

6. 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板书设计:力的合成图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8. 作业设计:题目1:已知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它们的合力。

题目2:已知一个力的方向和大小,求与它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答案:题目1:合力的大小为____,方向为____。

题目2:与给定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的大小为____,方向为____。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力的合成方法和技巧。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力的合成在实际中的应用,如物体在重力、弹力作用下的运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一环节,因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理解力的合成概念的核心,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7.2力的合成-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7.2力的合成-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7.2 力的合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7.2节,主要讲解力的合成。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力的合成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力的合成方法,即平行四边形法则;3. 能够运用力的合成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合成概念,理解力的合成原理;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合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合成概念和原理,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

难点:力的合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力的合成模型。

学具:笔记本、课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2. 讲解力的合成概念: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与一个单独力作用于该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3. 讲解力的合成原理: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即两个力的向量相加,其结果力的向量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

4. 演示力的合成模型:用力的合成模型展示两个力的合成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合成原理。

5.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力的合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力的合成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几个力的合成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力的合成概念:两个或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与一个单独力作用于该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力的合成原理: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力的向量相加,其结果力的向量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

力的合成方法:1. 分析问题,确定需要合成的力;2. 将力的向量画在纸上,首尾相连,构成平行四边形;3. 测量对角线的长度,即为合力的大小;4. 确定合力的方向。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7.2《力的合成》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7.2《力的合成》优秀教学案例
4.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工程、体育、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力的合成原理。具体目标如下: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
2.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的合成原理,并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具体目标如下:
1.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认识力的合成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并能够运用该法则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
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力的合成效果,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中的力的合成现象。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力的合成概念。这样的情景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亮点二:问题导向
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去思考和探索力的合成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亮点三:小组合作
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解决问题。这样的小组合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亮点四:反思与评价
我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他们回顾学习内容,总结收获,并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7.2力的合成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7.2力的合成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教案:7.2 力的合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的物理教材,主要涉及力的合成这一概念。

具体章节为第七章第二节,内容包括:1. 了解力的合成概念,掌握力的合成方法。

2.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 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概念,掌握力的合成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方法的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力的合成概念的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力的合成演示仪。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绳子、测力计、小车等)、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力的合成演示仪,了解力的合成现象。

2. 讲解力的合成概念:通过示例,讲解力的合成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合成概念。

3. 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通过图形演示,让学生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力的合成:1. 概念:多个力共同作用时,可以合成为一个力。

2. 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互为逆过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6N和8N,它们的夹角为30°,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

答案:合力大小为10N。

2. 题目:一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这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3N、4N和5N,它们的夹角分别为30°、60°和90°,求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

答案:合力大小为6.8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力的合成现象。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力与运动第二节力的合成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力与运动第二节力的合成教案沪科版

第六章力与运动第二节力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二、重点与难点:1.合力的理解。

2.二力平衡的条件。

3.同一直线上二个力的合力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展示: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三个的因素,即:力的、和。

(二)、抛砖引玉:三国时期,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曹冲称象”:有人向曹操献了一头大象,曹操与众人一同观赏,因为大象生长在南方,北方人见了感觉希奇。

曹操问身边的人,这头象有多重呢?有人说,找杆秤称一称就知晓了。

但是上哪儿找能称大象的秤与提起大象的人呢!又有人建议说,把大象杀了,分成数块就可以称了。

但是,这样虽可以知道大象的重,但活大象却不存在了。

这时,曹操的小儿子曹冲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他向众人说明了他的办法,受到了称赞。

于是,他指挥众人将大象牵到船上,在船上刻下水面所到的位置,再将大象牵出,在船上放石块,直到船沉到原来所作的标记处为止,然后称出船上每一块石头的重,合起来就是大象的重了。

曹冲称象的方法,就是物理学的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即等效思维法(也叫等效替代法),简称等效法。

众多的石块“将船沉到原来所作的标记处”,说明,这些石块对船的作用效果与一头大象对船的作用效果,也就是大象的重力与船上石块的重力。

第六章以前我们已经使用过一种物理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它可以用来研究;。

(三)、合作探究探究1 :合力与分力1、观察分析课本P106“帆的合力”、“蚂蚁的合力”图片,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学交流讨论。

①众多船帆才能驱动的航船,用一台发动机就可以驱动,那么,对航船的作用效果与对船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②数只蚂蚁才能挪动的一片树叶,仅一只甲克虫就可以挪动它,那么,树叶的作用效果与对树叶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7.2力的合成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7.2力的合成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7.2 力的合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的7.2力的合成。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力的合成的概念,掌握力的合成方法。

2. 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两个力的合力。

3. 能够运用力的合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受力后的运动状态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的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两个力的合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运用,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力的合成问题。

2. 教学重点:力的合成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

2. 讲解力的合成的概念,介绍力的合成方法。

3. 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并用图示展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4. 举例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力的合成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决给定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力的合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合成概念2. 力的合成方法3.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4. 实际问题转化为力的合成问题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它们的合力。

答案: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两个力的平行四边形,从中找出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2. 题目: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10N,方向为北,另一个力的大小为15N,方向为东,求物体的合力及合力的方向。

答案: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两个力的平行四边形,从中找出合力的方向为东北,大小为25N。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7.2-力的合成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7.2-力的合成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7.2力的合成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希望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合成这一概念,并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中感受力的合成,从而达到理解力的合成这一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合成原理,并能够运用力的合成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力的合成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而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力的合成原理,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合成,我准备了多个力的合成实验,包括弹簧测力计实验、绳索拉力实验等。

同时,我也准备了相关的学具,如力的图示板、力的方向指示器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观察并记录不同力的合成结果。

然后,我再引导学生用力的图示板和力的方向指示器来表示不同力的合成。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希望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力的合成原理。

在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我着重讲解了力的合成原理,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是成功的,学生们在实验和观察中很好地理解了力的合成原理。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对于力的合成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的合成原理。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将力的合成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特别关注了学生的实践参与和体验。

我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力的合成原理。

因此,我在活动中设计了多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力的合成结果。

这一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合成效果,从而加深对力的合成原理的理解。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力的合成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力的合成-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力的合成-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力的合成-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合力的概念及求合力的方法;2.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求合力的过程;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意识到力是矢量;2.掌握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求合力的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用平行四边形规则和三角形规则计算合力,学生需要关注大小和方向之间的关系;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学生发散思维,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知识导入1.用轻柔轻缓的语调与学生们交流:“同学们,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什么是力?”2.等待一会,引导学生回答并解释:–“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大小、或者改变它的方向和速度”。

2.知识讲解1.引导学生体验力的方向:将图纸贴在板上,悬挂小球,在板上用钉子插在悬挂小球下面的钉上,测量从贴在板上到小球所在点的距离(视为起点),再从小球悬挂点到钉子的方向距离的大小(视为终点),直接量箭头的指向即为力的方向。

2.引出力的矢量特征:“有大小,有方向”,力是矢量;3.引出合力的概念:“两个或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造成的效果等于一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效果,这个力就是合力”;4.引出合力的求法: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3.知识巩固1.请全班学生按照视频中演示的方法,先配合老师一起完成课本上第10页例11的求解过程,了解什么是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2.随机抽取一张图,让学生在白板上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分别求解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3.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一些案例,让他们应用所学的知识自己独立思考与求解。

4.知识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些力合成的效果与这些力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分别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求出不同位置关系情况下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说明原因;2.用视频和板书分享所学知识在各个实际领域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合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什么是合力、分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3.能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确定合力的方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况。

【教学难点】
1.合力的概念;
2.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线上反方向的两个力的合成。

课前准备
铁架台、两个弹簧秤、大弹簧、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或提起一个物体时,如果力气不够,这时再过来一个人帮忙则往往会达到目的;但是如果换一个力气比较大的人,他一个人也可以达到目的。

这时我们就说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的效果与两个人相同,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合力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个人用力作用的效果与两个人共同用力作用而产生的效果相同。

1.两个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来。

2.一个人拉一辆车拉不动,再有一个人在后边推就可以把车推动;如果换一个力气大的人一个人就可以拉动。

3.一根木头一人扛起来比较费劲,如果两个人一人扛一头则可以比较轻松地扛起来,但效果是相同的。

4.众多船帆对大船产生的作用效果和发动机对大船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发动机所产生的推力就是许多船帆的推力的合力。

船帆的推力就是发动机的推力的分力。

5.数只蚂蚁挪动一片树叶的作用效果与一只甲壳虫挪动一片树叶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甲壳虫的力是蚂蚁的力的合力,蚂蚁的力是甲壳虫的力的分力。

总结:一个力(F)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F1和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就叫那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以上同学们举的实例都非常对,这里所说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学中我们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替代,在学习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观念十分重要。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探究点二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

如图所示,我们把大弹簧的下端固定在铁架台上,旁边立一个刻度尺。

现在,我们用一个弹簧秤拉着弹簧使其伸长,同时用另一个弹簧秤通过一根细绳也拉着弹簧使其伸长。

这时弹簧受到两个向上的拉力F1和F2,它们的大小分别由两个弹簧秤的示数表示出来。

读出F1和F2的大小,并记录大弹簧伸长到的位置。

现在,我们用一个力拉大弹簧,使它伸长到跟刚才相同的长度,读出这个拉力F多大?
实验发现:F=F1+F2。

通过实验可知,力F产生的效果跟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F是F1和F2的合力。

结论: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练习:(1)同一直线上两个向上的力分别是20N和40N,它们的合力为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

(2)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是200N,方向向下,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是80N,另一个力的大小为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__。

练习答案:
(1)60 向上
(2)120 向下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

如图所示,我们将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一个弹簧秤向下拉弹簧,拉力为F1。

用一根细绳拴在弹簧下端的钩上,用弹簧秤通过细绳向上拉,拉力为F2,此时弹簧伸长。

这时我们读出拉力F1和F2的大小,并记录弹簧伸长到的位置。

然后我们用一个力拉弹簧,使弹簧伸长到同样的位置,请同学读出这个拉力F的大小。

实验发现:F=F1-F2。

通过实验可知,拉力F的作用效果跟拉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力F是力F1和F2的合力。

结论: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练习:(1)水桶所受重力是300N,用竖直向上400N的力拉水桶,此时水桶受到合力大小为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____。

(2)耕地时,马的水平拉力是2000N,土地对犁的阻力是1700N,犁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答案:
(1)100 竖直向上
(2)300 与马的水平拉力方向相同
例:跳伞运动员背着打开的降落伞从空中竖直跳下,它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合力为10N,方向竖直向下。

已知运动员和伞具的总重为800N,求运动员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及方向。

三、板书设计
*第二节力的合成
一、合力
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向时:错误!
2.反向时:错误!
四、教学反思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本节课设计时我就是以这一理念为依托,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疑问去经历物理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整个过程,经历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及众多策略的最优化,体验到合作的重要和真正的自主学习,从而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作用,这又体现了“让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