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红寺堡开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初中思想品德
培训方案
培训目标:
新课程的全新理念,必然对课堂教学行为产生全面的影响。教师要在新理念指导下重构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加以继承、改造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本次培训,选择新课程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帮助老师提高课堂实效,有效地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理念与操作层面上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途径。通过培训,提升开发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培训内容:
专题一: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应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的分析、设计与达成
专题二: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新课程课堂教学贯彻“回归生活”理念的意义
专题三:关注过程体验,引发内在情感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培训要求:
问题探讨、达成共识
培训对象:
红寺堡开发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
*说明:这次培训只是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具体行为实施策略的讨论,意在引起广大教师对心课程的全面思考,为大家提供是一种观点,一种方法,而不是最终的结论。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自己的个体性特点,在新课程
实施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行为所做的各种探索都是积极有益的,应当加以提倡的。
新课程下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堂教学行为的探索与创新
专题一: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应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分析、设计与达成
目标明不明确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不是一堂有效的课。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它以明确要“教什么”和“学什么”来组织教学活动,向预期的目标迈进。也就是说通过教学目标要使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掌握哪些方法和技能,在思想上、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哪些培养和提高。
下面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分析
案例评析:形成初步认识,确定内容
二、成果共享
1、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2、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应包含的内容与要求
3、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的原则
4、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相关链接: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
(一)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自信、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
识。
●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
生活和行为习惯。
●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
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
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
些共同问题。
●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
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
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二)能力
●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初步认识和理解
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
行反思。
●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三)知识
●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专题二: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新课程课堂教学贯彻“回归生活”理念的意义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中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又必须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是有意义的。而在教学中贯彻“回归生活”的理念,需要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新环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