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电影《莫扎特传》的叙事方式
浅析《莫扎特传》
浅析《莫扎特传》作者:霍海波来源:《电影评介》2011年第09期[摘要] 传记电影的特点就是强调真实性,但是有时考虑到观赏的戏剧效果,会在情节上有适当的放大及内容上的合理修饰。
影片《莫扎特传》凭借对人物出色的心理刻画和对情节新颖的叙述手法,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和认可。
对于当天真遇到世故,才华遇见世俗的时候,天才与庸才之间的各自取舍,把观众带入了对人类本性上的深层思考。
[关键词] 传记片莫扎特嫉妒天才在1985年的第57届奥斯卡电影颁奖典礼上,音乐传记片《莫扎特传》一举夺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在内的8项大奖,一时轰动了整个世界影坛,被人们称之为“莫扎特之夜”。
影片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描绘出了莫扎特短暂一生辉煌的音乐成就和与之绝世天才极为不相称的悲惨命运,大胆揭露了人类本性上的贪婪与丑恶。
莫扎特全名为“沃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本片《AMADEUS》便是取自中间一段,拉丁语意为“纯洁而有诗意”、“上帝的宠儿”。
莫扎特也的确称得上是上帝的宠儿,4岁学钢琴,5岁作曲,6岁全欧洲巡演,12岁时便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部歌剧。
可就这样一个天才,命途却多是坎坷,35岁就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留下了500多部被世人所称颂的作品。
很多人说是因为上帝太喜欢他了,不忍心看他在人世间多受苦难,从而早早地带回了天堂。
影片的一开始便伴随着急促、充满焦躁与不安的旋律把我们带入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这一切似乎就在预示着悲剧的到来。
一个面目丑陋的老头——萨埃里,只能选择用自杀来结束自己无法忍受的痛苦与折磨,他的痛苦是因为他亲手害死一个真正的天才,为自己的罪孽而深悔不已。
然而梦想一生都会受上帝宠爱的自己,在苟且偷生中目睹莫扎特的作品为世人所称颂流传时候,自己呕心沥血的作品却被人们渐渐地遗忘,这对他来说无疑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1】影片为我们描述的萨埃里像是一个商人,和上帝都做着交易的商人,他把自己的贞洁与忠诚献给上帝用来交换他梦昧以求的名和利,父亲的死亡对他来说也不过仅仅只是意味着是跟上帝交易换来的机会。
莫扎特传电影观后感
莫扎特传电影观后感《莫扎特传》是由为数不多的几部以古典音乐作为主题的传记电影之一。
这部电影讲述了音乐大师莫扎特的一生,他是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对音乐界影响深远。
电影以莫扎特早逝的命运为线索,展示了他天才般的创作才华和生活中的起伏。
整部电影的节奏非常紧凑,扣人心弦。
导演通过精心谋划的剧情安排和卓越的表演,让观众一直沉浸在音乐和故事情节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影片在展现了莫扎特音乐才华的同时,也反映了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对音乐的痴迷。
观众可以感受到莫扎特音乐才华的独特和非凡,同时也了解到他刻苦钻研音乐的精神和对艺术的追求。
电影中的精彩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中的每一位演员都充满了激情和奉献精神,特别是主演扮演莫扎特的演员,他的表演几乎达到了艺术的高度。
通过他的精湛演技,观众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莫扎特的天才和他对音乐的热爱。
他通过自己的表演,将莫扎特的音乐才华和艺术思想完美地呈现给观众。
影片的音乐也是其亮点之一。
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奇妙而壮丽,配合影片的剧情,营造了一种奇妙的艺术氛围。
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莫扎特独有的音乐风格和他对音乐的热情。
音乐在影片中起到了连接剧情、表达情感的关键作用,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力。
通过观看《莫扎特传》,我对莫扎特这位音乐天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莫扎特不仅是一个技巧娴熟的作曲家,更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天赋异禀的音乐家。
他的音乐作品涵盖了各个音乐类型,从交响乐到室内乐,从歌剧到合唱曲,每一种类型都体现了他的创作才华和对音乐艺术的独特见解。
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富有感染力,充满了情感和激情。
他的音乐流畅而富有变化,旋律优美而抓人心魄。
通过他的音乐,可以感受到他那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人特色。
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历久弥新,至今仍然广受欢迎。
莫扎特传电影带给我深思。
莫扎特的一生虽然充满了创作的辉煌和音乐的荣耀,但他的生活却并不幸福。
电影中描绘了他一生中的困苦和挫折,以及他对音乐艺术的坚持和追求。
《莫扎特传》主要情节
《莫扎特传》主要情节莫扎特传是一部描写音乐天才莫扎特一生的传记作品,该传记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基础,详细叙述了莫扎特的成长、创作和个人生活。
以下是主要情节的介绍:第一章:莫扎特的早年生活莫扎特于1756年出生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他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音乐家。
从小,莫扎特展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他能够在三岁时就开始演奏钢琴,并且能够完美地模仿各种乐曲。
他的父亲非常重视他的音乐天赋,并开始给他严格的音乐教育。
第二章:莫扎特的成名之路莫扎特的才华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他开始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并与众多作曲家和艺术家交流。
他在诸如维也纳和巴黎等音乐中心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得到了极高的赞誉。
莫扎特以他前卫的创作风格和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作曲家之一。
第三章:莫扎特的创作巅峰在这一阶段,莫扎特以写交响乐、歌剧和室内乐等曲风著称。
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创新和想象力,以及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描绘。
他的歌剧作品《费加罗的婚礼》和《魔笛》在当时掀起了轰动,并至今仍是受人喜爱的经典作品。
第四章:莫扎特的人生低谷尽管莫扎特在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的个人生活却饱受困扰。
他经历了财政上的困难和家庭的不和。
此外,他与爱尔兰歌手庞斯特尔夫人的关系也备受争议。
这些因素逐渐对莫扎特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并促使他开始沉溺于赌博和饮酒。
第五章:莫扎特的晚年和逝世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莫扎特变得越来越贫瘠和孤独。
他开始写一些更加激进和复杂的作品,但由于他的精神和身体健康状况的恶化,这些作品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1791年,莫扎特因病去世,享年仅35岁。
结语:莫扎特传通过对莫扎特一生的描写,展示了他作为音乐家和作曲家的非凡才华以及他在个人生活中所面对的挑战和困境。
莫扎特的音乐作品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他被誉为古典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莫扎特传的精彩叙述激发了人们对音乐创作和艺术追求的热情,同时也让读者对这位音乐天才的一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这两天二刷了米洛斯·福尔曼(Milos Forman)的《莫扎特传》(Amadeus,1984)。
大概三年前第一次接触时,只觉得这部电影是试图通过一个鲜明反差,毫不留情地描绘出凡人(萨里耶利)和天才(莫扎特)不可逾越的差距,以及天才由于其恃才放旷最终被心怀妒忌的小人谋害的故事。
第二次与和初看时的感觉颇有不同。
第一次看到的是以庸才们为背景的天才,这一次,却看到了以天才为背景的庸才们。
第一次看到的是莫扎特,这一次从萨里耶利看到了自己。
电影以一个声嘶力竭的诡异惨叫开头——是萨里耶利(Antonio Salieri)。
电影片头的配乐是莫扎特《第二十五交响曲》(K183,K173dB) 第一乐章,已是老年的萨里耶利在家中不断惨叫着,试图割喉自杀,被送来甜品的仆人发现及时抢救,最后被送到了精神病院。
莫扎特这部作品一开始的四个小节中,那种动荡不安的切分音便显现出《G 小调第25交响曲》带有了独特而鲜明的“狂飙”特征,在旋律的线条处理上,显现出巴洛克音乐的遗风,显得躁动和粗犷。
总揽这部交响曲的整个第一乐章,充满着激动不安、沉重紧张的情绪,这在莫扎特此前创作的数十首交响曲中是极其少见的,尤其是莫扎特对于尾声的处理,更加重的旋律的悲剧色彩。
磅礴躁动的狂飙风格,配上萨里耶利割喉倒在血泊中面目狰狞的画面,手忙脚乱抢救的场景,行色匆匆的路人,深冬飘雪的街道的剪影,让观者一头雾水的同时,电影就此全速前进了。
电影真正的情节由已经住在精神病院的萨里耶利向神父的忏悔展开。
通过对三十多年前事件的倒叙,萨里耶利讲述了曾经的自己是如何从光辉到落寞,从质疑到妒忌,再到崩溃,最终心生恶念“杀死”莫扎特的经过。
电影中的宫廷乐师萨里耶利,曾经是维也纳最受欢迎的作曲家。
他兢兢业业作曲教学,放弃享乐,他受到所有人的欢迎与爱戴——直到莫扎特的到来,将其彻底取代。
一次宫廷里的邂逅,萨里耶利扎扎实实见识到了自己与莫扎特的差距,更被其极端的粗鄙低俗所震惊。
影片《莫扎特传》的剧情简析
影片《莫扎特传》的剧情简析作者:路怡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7期摘要:《莫扎特传》是米洛斯.福尔曼指导的一部传记电影,影片用倒叙的方式,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讲述了天才音乐家莫扎特的一生。
伴随着影片剧情的发展,观众的心也随着剧中人物各自的命运上下起伏,获得了视听上的绝佳享受。
关键词:莫扎特;天才;庸才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126-01影片一开始以一首紧张欢快的音乐引入,一个满怀愧疚的高声呼喊:“莫扎特!莫扎特!”。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关于天才音乐家莫扎特的故事。
开场萨列里以自杀的方式出场,在一个漫天飘雪的冬天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也预示了萨列里这个人物悲剧的一生。
音乐渐渐消失,剧情也随之展开。
影片不断地对现实中正在回忆的老年萨列的视角来呈现,让观众以第三者的视角来回顾莫扎特的一生,观众不仅看到了莫扎特坎坷的一生,也看到了萨列里的极端自私。
影片开始是他们的音乐和家庭背景的对比,这也是矛盾的开始。
萨列里说莫扎特是他的偶像,他不止一次的表现出对莫扎特音乐才华的嫉妒。
故事从萨列里开始讲述,在萨列里父亲的意外死亡下,他终于有机会去维也纳学习音乐,也成为了有名的作曲家在宫廷里教陛下弹琴,他以为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直到他遇见莫扎特。
伴随着舒缓欢快的音乐,玩世不恭的莫扎特出现在了我们眼前,与未婚妻在酒会上嬉戏,当听到自己的作品正在演奏时,他认真的指挥,才华尽现。
剧中反复出现莫扎特的笑声,爽朗的笑声伴随了莫扎特自由不羁的一生。
莫扎特的音乐造诣非凡但在生活中却是个不修边幅的人。
在萨列里的挑唆之下,保守、刻板的维也纳主流音乐界视他为“异端”,处处为难他、打压他。
他的音乐显然不属于那个时代,才华无处施展,连自己的乐谱也遭到大量修改,作品无法在剧院上映。
生活日益窘迫,妻子也抱怨不断。
莫扎特的妻子擅自拿着莫扎特的原稿来找萨列里,希望得到他的推荐以得到宫廷的职位,萨列里读莫扎特的乐谱时,音乐以几个最精彩的音乐片段响起。
萨列里在电影《莫扎特传》戏里戏外
关键 词 : 萨 列里 《 莫 扎 特 传 》歌 剧
他 们所 留 F A 3 '  ̄ 大音 乐作 品 。 贡献
1 9 8 4年 9月 1 9日, 由彼得 ・ 谢弗 ( P e t e r s h a f f e r ) 创作剧本 , 并 由米洛斯 ・ 福 尔曼 ( Mi l o s F o I ' i n a I 1 )导演 的电影 《 莫 扎特传 》 f A 一
家莫 扎 特 生 命 的历 史 罪 人 。 二、 影 片 外 的 萨 列 里 安东 尼奥 ・ 萨列里( A n t o n i o S a l i e r i . 1 7 5 0 . 8 . 1 8 ~ 1 8 2 5 . 5 . 7 ) 生 于意 大利 ,接 触并 学 习 音 乐 的 童 年 是 在 威 尼 斯 的 小 镇 列 尼 纳 戈
和戏剧 冲突增 色不少 , 但是在我看来 , 这伤害 的不仅 是来看这部
描写 莫扎特 电影的观众 , 恰恰 相反 , 不尊重事 实 , 它伤害 的r L E 是 莫扎特本人 。影 片中的萨列 里是 个音乐才华平庸 却很贪嘴 的一 个家伙 、 是一个嫉妒变态甚 至仇视上帝 的狂徒 、 是夺 去天才 音乐
赫 ≯ 薅 誊 | 锺
。
■宅术j 台
★注 : 本文系 2 0 1 4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 立项 , 课题 名称 : 交叉学科理论 的古典音乐发展研 究 , 课题编号 : 2 0 1 4 B 0 5 4 。
萨列里在 电影《 莫扎特传 》 戏里戏外
国
摘
刘字 乾
隋
欣
要: 在第 5 7届 奥 斯 卡 颁 奖 盛 典 上 , 人物 传记 电影 《 莫扎 特 传》 拿 下了最 佳影 片 , 最 佳 编 剧 等 8尊 小金 人 以及众 多其他 奖项 , 卓越 的成 绩证 明 了其 电影 艺术 的成 功 。然 而影 片中所 讲 述的 是 萨 列 里 杀 害 了莫 扎 特 这 一 剧 情 并 不 准 确 , 且 有较强 误导 性 , 影 响 了观众 对萨 列里 的认 识 。 本 文 将 影 片对 萨 列 里 的 不 实 描 写 做 出 还 原 。让 我 们 正 确 认 识 萨 列 里 与 莫 扎 特 , 进 而准 确诠 释
《莫扎特传》观后感
《莫扎特传》观后感电影《莫扎特传》是一部展现音乐天才莫扎特一生的传记片。
通过对莫扎特生平的描绘,影片不仅展现了他非凡的音乐才华,更深入探讨了他的个人生活、创作过程和艺术追求。
观看这部电影,我被莫扎特的音乐才华和他对艺术的热情所震撼,也对他的人生态度和对艺术的追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电影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精彩的音乐,很好地展现了莫扎特的音乐才华。
莫扎特的音乐作品被广泛认为是古典音乐的巅峰之作,他的音乐充满了激情、情感和创造力。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听到他的交响乐、歌剧和钢琴曲,每一首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
特别是在电影的高潮部分,莫扎特的音乐震撼人心,令人陶醉其中。
通过电影,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莫扎特的音乐才华和他对音乐的热爱。
其次,电影中对莫扎特个人生活的描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莫扎特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挫折,他的音乐才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和赏识。
他的创作受到了社会和家庭的限制,他的个人生活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挣扎。
然而,莫扎特从未放弃,他坚持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不断努力创作。
他的坚持和勇气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外,电影还展现了莫扎特的创作过程和他对艺术的追求。
莫扎特的创作过程充满了激情和灵感,他能够迅速地将音乐构思转化为完整的作品。
他对音乐的追求不仅仅是为了名利和金钱,更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仅是音符的堆砌,更是他对生活、爱情和人性的思考。
通过电影,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莫扎特的创作过程和他对艺术的追求,也对他的音乐作品产生了更深的共鸣。
总的来说,电影《莫扎特传》通过对莫扎特一生的描绘,展现了他非凡的音乐才华、个人生活和对艺术的追求。
观看这部电影,我被莫扎特的音乐才华和他对艺术的热情所震撼,也对他的人生态度和对艺术的追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莫扎特的音乐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他的故事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追求梦想和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奋发向前。
莫扎特传观后感1500
莫扎特传观后感1500《莫扎特传》观后感《莫扎特传》是一部令人赞叹的音乐传记片。
影片以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一生为线索,生动地展示了他独特的音乐才华、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他与时代的纠葛。
观看这部影片,我不禁为莫扎特的天赋所折服,也深深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交融。
影片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精彩的音乐表演,展现了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上的天才和敏锐的洞察力。
无论是他在童年时期就能即兴创作的才能,还是他创作出如《安魂曲》、《唐璜》等经典作品的过程,都让人为莫扎特的创作天赋感到惊叹。
影片中呈现了莫扎特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和追求完美的态度,他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将音乐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莫扎特的人物形象也在影片中得到了深入描绘。
他天赋横溢,却常常陷入生活的困惑和纠结。
他是一个忠于音乐的人,却又受制于现实的束缚。
他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但又对社会的虚伪和做作感到厌倦。
他面对命运的安排,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忱,却也因此饱受痛苦的折磨。
莫扎特的人物形象不仅是一个音乐天才,更是一个对于人生和艺术的思考者。
影片展示了莫扎特与时代的纠葛。
他生活在一个贵族统治的社会,对于这种身份的束缚和限制感到愤懑。
他希望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音乐,但往往受到守旧观念和规矩的限制。
他的作品常常被贵族们用来炫耀身份地位,而莫扎特憎恨这种对音乐的商业化和平庸化的歪曲。
他与时代的矛盾和冲突,也成为了他一生创作的动力和灵感之源。
影片采用了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将莫扎特的一生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
从他的童年奇迹、音乐创作的高峰期,到他生活和事业的低谷,再到他最后的离世,每一个阶段都令人印象深刻。
通过这样的叙事方式,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莫扎特的音乐之路和他的成长轨迹。
在影片的制作中,音乐自然是一大亮点。
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伴随着整个影片的播放,不仅丰富了影片的内涵,更让观众沉浸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
每一首乐曲都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到莫扎特音乐的独特魅力。
音乐成为了影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莫扎特的生命和艺术紧密相连。
音乐人类学视阈下的电影《莫扎特传》
音乐人类学视阈下的电影《莫扎特传》[摘要]电影《莫扎特传》是传记电影中的经典作品。
影片以倒叙的方式,浓缩再现了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代表人物――天才音乐家莫扎特的人生经历。
影片全方位的精彩演绎,荣获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多项大奖。
本文从音乐人类学的视野出发,从三大方面:影片情节与莫扎特音乐特征的完美结合、影片人物性格刻画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及莫扎特音乐的历史作用在影片中的体现,来论述影片在电影音乐配乐上的精彩之笔。
[关键词]电影;莫扎特;萨列里;音乐人类学电影《莫扎特传》根据同名话剧改编,以传记电影的形式展现了一个天才音乐家莫扎特的浓缩人生。
电影以独特的叙述方式、精彩的音乐配乐、深度的人物剖析一举获得了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美工、最佳音响、最佳化妆、最佳服装设计、最佳改编剧本八项大奖。
影片中以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为主线,通过宫廷乐师萨列里的回忆,将莫扎特和萨列里的内心世界描绘得淋漓尽致。
萨列里自私、虚伪、卑鄙与莫扎特纯净不羁、明朗、乐观的性格冲撞带给人强烈的心灵震颤。
历史、文化、音乐、人性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高度的融合。
音乐人类学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目的是通过音乐理解人类的行为。
“在音乐人类学家的眼里,音乐无疑是最具有直感性的符号。
”①电影《莫扎特传》正是利用这一音乐人类学中最重要的因素,把音乐与特定时期的人类文化,乃至人类的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致使影片的内涵深刻,揭示出人性的光芒。
正如阮籍在《乐论》中所说:“圣人之作乐,将以顺天地之体,成万物之性也。
”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曾评价道:“我们不得不承认,影片《莫扎特传》的音乐性、前瞻性和现实性都是极具深度的,确实是一部高水平的、富于挑战性的影片。
”本文将从音乐人类学的视野出发,来探究这部优秀的传记电影与其电影音乐。
一、影片情节与莫扎特音乐特征的完美结合这部电影的最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一部音乐家的传记,电影的音乐就是真实存在的莫扎特永留人世的经典音乐。
2024年《莫扎特传》观后感
2024年《莫扎特传》观后感《莫扎特传》是一部以音乐天才莫扎特为主角的传记电影,作为一位音乐爱好者,我非常期待能够观看这部电影。
在观影结束后,我深深被这部电影所感动和启发。
首先,电影对莫扎特的生平和音乐功绩进行了精彩的展现。
莫扎特的音乐才华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凸显,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灵感和创造力,每一首都充满了情感和力量。
通过电影中的音乐表演和演员们的精彩演绎,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莫扎特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他对音乐的热爱。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令人陶醉,也令人感受到了他对音乐的追求与探索。
在电影的推动下,我对莫扎特的音乐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其次,电影展现了莫扎特的风格和个性。
莫扎特的天赋和才情让他成为了当时音乐界的瑰宝,但他的个性却并不受人喜欢。
电影中展示了莫扎特天真无邪的一面,他对音乐的痴迷和追求,但同时也展现出他的孩子气和自负。
他的个性和人生遭遇让观众对他产生了共鸣,感受到了一个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和内心的矛盾。
此外,电影也描绘了莫扎特和他家庭、朋友之间的关系。
莫扎特和他的父亲之间存在了很多的矛盾和纠纷,父子之间的关系既是爱又是恨。
他的妻子康斯坦丝对他的支持和理解让人感动,她对他的音乐事业始终不离不弃。
同时,电影也展现了莫扎特与其他音乐家和朋友之间的相处和互动,这些人物对莫扎特的人生和音乐事业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给电影增添了更多的人情味,使故事更加立体生动。
莫扎特的故事也让我思考了很多。
他的音乐才华和创作能力是如此出众,但他的人生却充满了坎坷和不幸。
他的短暂一生中,也经历了种种失望和痛苦。
然而,他从不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最终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音乐作品。
他的音乐才华让我对艺术和追求有了全新的认识,艺术家的道路不容易,但只有坚持和努力,才能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传递给观众。
《莫扎特传》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感悟和启发,不仅对莫扎特的音乐产生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电影莫扎特传观后感
电影莫扎特传观后感《莫扎特传》是一部讲述音乐天才莫扎特一生的电影。
作为一位世界级音乐家,莫扎特的音乐作品至今仍然广为人知,他的故事也一直以来吸引着无数观众和音乐爱好者。
电影《莫扎特传》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精彩的表演,生动地展现出了莫扎特的音乐天赋、人生经历以及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首先,电影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它对莫扎特的生平进行了全面而真实的描绘。
莫扎特的音乐才华非凡,但他的一生并不如他的音乐那般顺利。
电影通过展现他的家庭环境、童年经历以及他与父亲的关系,将我们带入了莫扎特的内心世界。
他的天赋使他在音乐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他也经历了诸多困扰和挫折。
电影中展现了莫扎特的人格魅力和他与家人以及朋友的关系。
他是一个充满活力、喜欢享受生活的人,他的音乐也充满了欢快和激情。
他与妻子康斯坦丝的爱情给他带来了快乐和支持,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家庭责任和生活的困扰。
他与好友萨耶蒂之间的友情也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线索,他们相互鼓励、支持,一起创作音乐。
这些关系展现了莫扎特作为一个音乐家和人的多重层面。
电影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莫过于莫扎特的音乐。
他的音乐被广泛地运用于影片的各个场景,通过音乐的旋律和情绪,电影将观众带入莫扎特的创作世界。
从他童年时的婴儿灵感到他成年后的众多交响乐和歌剧,观众可以感受到莫扎特音乐的魅力和他创作的独特风格。
电影通过展示莫扎特与作曲过程以及他对音乐的痴迷,向观众传递了莫扎特对音乐的真挚情感和创作的艰辛。
此外,电影还展现了莫扎特与维也纳宫廷的关系。
虽然维也纳宫廷对他的音乐给予了高度赞赏,但同时也对他施加了压力和限制。
莫扎特渴望自由创作,但却受制于宫廷的要求和期望。
他不愿意妥协自己的创作理念,一直在寻求独立和创新,这也是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所在。
除了莫扎特的故事,电影还通过维也纳音乐界的历史背景和众多角色的描绘,反映了18世纪音乐界的繁荣和变革。
观众可以看到那个时期的音乐会、剧院以及艺术家们的生活。
受限视角在剧作中的运用
受限视角在剧作中的运用摘要:受限视角又称为有限视角。
从全知视角转化为受限视角是现代叙事的一个重大特征。
和全知视角相比,受限视角与个体认知的契合度更高也更容易让受众产生代入感受限视角在剧作中的运用主要有三种:单人受限视角叙事,多人受限视角叠加叙事,多人受限视角分环节叙事。
关键词:受限视角;全知视角;剧作一、视角的两大类型(一)全知视角全知视角又称为上帝视角是一种传统的故事叙事角度。
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可以进入任何一个人物,任何一个事件,任何一个场景其特点是叙事自由,不设任何限制但它有个致命的缺陷当采用全知视角时,观众的代入感不足。
原因何在如果我们将上帝视角转化为镜头会发现其视线角度类似于大视野的俯角,即上帝视点。
用这样的角度去看,故事中的人物皆如蝼蚁。
这种在上的角度,拉开了人物和观众的距离很难让观众对故事中人物的境遇感同身受。
随着的这种传统而傲慢的叙事方式遭到冲击。
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期,产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
它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人性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复苏,文学领域开始出现了由全知视角到受限视角的转变,甚至出现了第一人称叙事第一人称视角是典型的受限视角。
如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出版的简爱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于1年出版的与六便士,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于1951年出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于194年出版的等,都是读者耳熟能详的第一人称叙事。
(二受限视角受限视角又称为有限视角。
深究受限视角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我们试着将受限视角转化为画面会发现,和上帝视点相比其视线高度和角度已从高处着陆和故事中的人物平视角度,能够引导读者和观众从他(她)的高度和角度看世界。
受限视角没法像全知视角一样上天入地,它的叙事是不自由的这是它的缺点但也是它的特性是它得以和受众产生共鸣的关键点。
个体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带有不同程度的偏颇,有时候甚至是错误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和全知视角相比,受限视角与个体的契合度更高,也更容易让受众产生代入感二、受限视角在剧作中的运用(一)单人受限视角叙事单个受限视角支撑全片叙事一般有两种情况。
电影莫扎特观后感
电影《莫扎特》观后感简介《莫扎特》是一部由导演米洛斯·福尔曼执导的传记电影,于1984年上映。
影片以音乐天才莫扎特的一生为主线,通过对他的艺术才华、生活经历以及内心世界的揭示,展现了一个伟大音乐家的光辉生涯。
剧情概述影片以莫扎特的童年开始,展示了他早期的音乐才能和父亲对其严苛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莫扎特的音乐天赋逐渐显现,他迅速成为欧洲顶级的作曲家和钢琴家。
然而,他的成功并没有带来幸福,他在个人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痛苦。
他的艺术才华受到了贵族和教会的青睐,但却遭受了无尽的压力和嘲笑。
与此同时,莫扎特与他的童年好友、同样是音乐家的安东尼奥·萨尔奇托建立了一段紧密的友谊。
他们一起探索音乐的奥秘,并相互取得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命运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考验,两人在后来的生活中渐行渐远。
影片最后讲述了莫扎特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在贫困中与世长辞,离世时只有36岁。
尽管他的生命很短暂,但他的音乐却永远流传。
影片亮点1.艺术表现力:影片通过优秀的演员表演和音乐表现力,展现了莫扎特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观众可以感受到莫扎特音乐中的激情、细腻和力量。
2.情感描写:影片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莫扎特的生平,更加注重展示他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渴望。
通过影片,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莫扎特这位音乐巨匠的情感世界。
3.历史背景:影片背景设定在18世纪的欧洲,通过还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贵族文化,使观众感受到了莫扎特时代的风貌和氛围。
观后感这部电影展现了莫扎特作为一个超凡音乐家的传奇一生。
他的音乐才华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尤其是片中的音乐表演场景,令人陶醉其中。
莫扎特的作品无疑是音乐史上的宝藏,每一个音符都流露出他对音乐的无穷热爱和创作的天赋。
影片也展现了莫扎特背后的故事,他的生活并不如表面看起来那样幸福。
他遭受了社会上的嘲笑和压力,同时也饱受经济困难和个人痛苦的折磨。
然而,这并没有消磨他对音乐的热情和追求。
莫扎特是个坚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他的坚韧和执着令人钦佩。
莫扎特传观后感800字
莫扎特传观后感800字莫扎特传是一部讲述莫扎特一生的传记电影,通过对这位音乐巨匠的生平与创作进行详细的描写,引发了我对音乐与艺术的思考。
影片展现了莫扎特无与伦比的天才才华、他对音乐的追求以及生平的坎坷经历。
观看此片让我深受启发,对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及其对人性和社会的影响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首先,莫扎特的音乐才华让我无法不感到震撼。
他被誉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交响曲、钢琴协奏曲、歌剧等广泛的音乐形式,且每一部作品都能完美地展现他的音乐天赋。
影片中的描写使我更加了解了莫扎特的音乐才华:他在童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才能,他通过对音乐的无止境探索和创作,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音乐作品。
他的音乐如同一场迷人的奇迹,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情感和卓越的技巧。
其次,莫扎特对音乐的追求让我深感敬佩。
他不满足于现有的音乐形式和传统,他试图突破常规,创造出独特而新颖的音乐语言。
影片中展现了他对音乐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他不断地推陈出新,挑战传统的创作方式和结构,为后世的音乐开启了新的篇章。
他的音乐作品让人们看到了音乐的无尽可能性,同时也启发了世人的创作激情和艺术追求。
莫扎特的一生并不顺利,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苦。
尽管他的音乐才华无人能及,但他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财富和声誉。
他被时代的束缚所困扰,无法得到完全的自由创作。
影片中揭示了这一点,他虽然被世人称为天才,但却常常身临困苦和贫困之中。
这也使我深刻认识到在艺术领域里,才华并不一定能确保成功和幸福,艺术家们需要面对各种社会和经济困境,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
莫扎特的音乐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人性的写照。
他的音乐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情感的深思。
影片中,他的音乐表现出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无限关怀和崇高愿望。
他通过音乐将人类情感与普遍的人性主题相结合,赋予了音乐以无尽的力量和深邃的内涵。
莫扎特的音乐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人类情感的美丽和力量,也激励着我们去追求自己内心的渴望。
励志电影《莫扎特传》
励志电影《莫扎特传》《莫扎特传》剧情简介:片讲述了伟大的音乐天才沃尔夫岗.阿巴迪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一生。
影片采用倒叙手法,由安东尼奥.萨利埃雷(Antonio Salieri)讲述。
他是一位宫廷乐师、莫扎特的天才使他既羡慕又震惊,心理上发生了变态,决定除掉莫扎特。
音乐在全片中具有叙述和点出主题的作用,将莫扎特的音乐和他的生平事件串连在一起,刻划了莫扎特与萨利埃雷在音乐上的冲突。
1782年,年仅26岁的莫扎特来到维也纳,其绝世才华立即倾倒了整个奥地利宫廷,同时也引起了宫廷首席乐师萨利埃利的嫉妒。
萨利埃利为人自负,自诩为维也纳音乐界第一人。
莫扎特的才华既令他惊叹,也使他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
心胸狭窄的萨利埃利由嫉转恨,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毁灭掉这个强大而可怕的“对手”。
莫扎特的音乐造诣超尘脱凡,在生活中却是个不修边幅,行为恣肆的人。
在萨利埃利的挑唆之下,保守、刻板的维也纳主流音乐界视他为“异端”,处处为他设坎施绊。
莫扎特的乐谱遭到大量删改,作品无法在剧院上演,生活日渐困窘。
莫扎特的父亲突然去世,这使莫扎特悲痛万分,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身体一落千丈。
萨利埃利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戴上莫扎特父亲生前用过的假面道具,敲开莫扎特的家门,要他谱写一篇《安魂曲》。
莫扎特在恐惧和疾病的双重折磨下夜以继日地工作。
《安魂曲》写成了,他自己也终于油枯灯尽,气绝身亡,死时年仅35岁。
萨利埃利的阴谋得逞之后,自感莫扎特的冤魂日夜索命不休,最后精神失常,被送进疯人院。
时光流逝,曾经烜赫一时的萨利埃利渐渐被人遗忘,莫扎特的作品却成为人类音乐殿堂里的瑰宝,在世间永远传唱。
天才人生华丽展示论文
天才人生的华丽展示摘要:电影《莫扎特传》巧妙安排拍摄选材,以独特的主观性叙事方式,运用精良的电影制作技术,向观众华丽展示了莫扎特这位音乐天才的传奇人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堪称人物传记片的巅峰之作。
这部在影片摆脱了传统人物传记片的拍摄套路,通过宫廷乐师萨列里回忆和忏悔往事方式,展现了莫扎特不平凡的一生,得到心灵的震撼。
同时营造出精致影片场景,使观众在莫扎特经典曲目中得到了完美的视听享受。
关键词:电影《莫扎特传》;主观性叙事;矛盾冲突上世纪公元1761年的某天,维也纳皇宫里面一个音乐小神童不小心摔倒,将他扶起的一位小公主。
顽皮的小神童淘气的说:“你愿意嫁给我吗?”。
三十年过后,当年那个聪慧的小神童落魄贫病,郁郁而终。
此后又过去两年,小公主在法国大革命的浪潮中被人们推上了断头台。
人们不仅感叹时代沉浮与人生命运的无常,即使是再伟大的电影大师也难以剪接出如此奇妙的蒙太奇。
故事中的小公主正是远嫁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玛丽公主,而那位音乐小神童是天才音乐家莫扎特。
提起音乐家莫扎特,恐怕没有人会感到陌生。
他是西方音乐历史中一个承前启后的旷世奇才。
由他创作的音乐传世之作,音乐的形式美达到了难以超越的巅峰,时至今日仍然无人可以望其项背。
电影《莫扎特传》拍摄于1984年,曾荣获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奖”在内的八项奖项。
如此殊荣堪称人物传记片的巅峰之作。
电影《莫扎特传》是围绕音乐天才莫扎特的传奇一生为题材的影片。
每一部伟大的影片必然包涵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部影片不仅仅深深打动了广大观众,而且从电影拍摄的专业角度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峰,以一种华丽的方式展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传奇人生。
一、拍摄选材的巧妙安排从观众心理分析,天才坎坷的人生本身就是一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剧本,对观众欣赏具有十分巨大的吸引力。
在这部影片中巧妙利用了人类的四种心理:一是,对天才传奇人生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好奇心理;二是,自我与天才差距的探究心理;三是,逾越正常现实生活轨迹的非理性解释心理;四是,神秘未知事物向往与膜拜的心理。
简述电影莫扎特传的观后感
简述电影莫扎特传的观后感《莫扎特传》是一部由米洛斯·福尔曼执导的电影,它以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一生为题材,通过生动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优秀的演员表演,向观众展现了一个音乐天才的传奇故事。
观看完《莫扎特传》后,我被电影所打动,深深感受到了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天赋、激情和不幸命运,同时也对音乐创作的艰辛和希望有了更深的认识。
电影以莫扎特的童年为起点,通过对他天生的音乐天赋和父亲的严格教育,让观众能够了解他是如何在音乐的早期阶段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创造力。
片中展示了莫扎特在儿童时期就开始经常演奏和创作音乐的情景,这部分情节让我对他的天赋以及对音乐的热爱感到震撼。
莫扎特成年后,展现了他的音乐生涯的高峰和低谷。
观众可以看到他的创作能力非凡,音乐作品层出不穷。
无论是轻快欢快的交响乐,还是深情动人的歌剧,莫扎特都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出他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他的音乐作品饱含着无限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这让我对莫扎特的音乐充满了敬意。
然而,莫扎特的一生并不如他的音乐一样辉煌。
电影中展示了他在经济上的困境和与宫廷贵族的关系等种种矛盾,这使得他一度沉沦并最终过早地离世。
莫扎特的创作生涯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未停止努力和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
他用一生追求音乐的美,创作了许多经典之作,更是将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对我来说,这部电影最令我深思的是莫扎特对音乐的热爱和奋斗精神。
尽管他面临了不少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未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和创作。
这让我深感自己在追求梦想时应该怀着积极向上的态度,永不停歇地追逐自己的目标。
此外,《莫扎特传》的艺术风格和音乐配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米洛斯·福尔曼运用了精致的摄影技术和布景设计,使得电影场景和画面具有浓郁的古典艺术氛围。
音乐方面,电影采用了莫扎特本人的经典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这些音乐与电影情节的结合让人感受到了作曲家独特的音乐风格。
总的来说,《莫扎特传》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出色的演员表演,成功地呈现了一个音乐天才的一生。
观音乐电影《莫扎特传》有感
观音乐电影《莫扎特传》有感观音乐电影《莫扎特传》有感1没有成为天才,我很遗憾。
有些人是AMADEUS,上帝的宠儿,好像不用费劲,就有一般人羡慕至极的才华。
我羡慕那些有才华的人,却嫉妒那些不费劲就有才华的人,是不费劲啊,莫扎特一碰钢琴,就不费力分分钟弹出杰作,有些人从小被逼着学钢琴吭哧吭哧的考级最后混了个小学音乐老师,这些人可能也压根没有雄心抱负往音乐发展对莫扎特不羡慕嫉妒恨,问题是有些想走向音乐道路吭哧吭哧努力了十年半载还不及莫扎特十分之一的人,我相信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对莫扎特咬牙切齿。
这种情感太正常了,这种又爱又恨的情感,这种欲得而不得的情感,就像尝试了各种减肥方法却不见其效的人看到吃很多零食很多甜品依然苗条的瘦子,就像尝试了各种护肤品皮肤依旧有各种痘痘雀斑黑头黑眼圈的人看到平时根本不做任何保养皮肤却光滑细腻的人,就像咬着笔杆挤牙膏也写不出字的人看到分分钟码出文章的人,就像在生活中挣扎来挣扎去当房奴当卡奴的人看到拼爹刷脸靠关系就过得比他好的人。
似乎很悲哀,这么跟别人比较,有些人轻轻松松就拥有你没有的'东西。
但是有一个词叫公平,有一个词叫代价。
我相信能量守恒。
比如在这个影片里,萨列里嫉妒莫扎特的音乐才华,但莫扎特没有萨列里殷实的生活;莫扎特生前得不到重用没有享受非凡的荣耀,死后他的作品流传至今,萨列里前半生他的作品受捧,后半生里却被世人满满遗忘。
我相信能量守恒,相信上帝给每个人的幸福值都是一样的。
这么一写太鸡汤了,也不为自己是平庸之人而感到悲伤了。
但尽管如此,我依然对上帝没有指定我为天才这件事而感到遗憾。
想到将自己死在历史里,留不下一点伟大的痕迹诸如音乐电影艺术品著作等,心里掠过淡淡的忧伤。
身为平庸之人,我只能多生几个孩子,留下DNA。
观音乐电影《莫扎特传》有感2人们总是向上帝祈祷得到一些恩赐,比如天才,比如优雅,但总是会惊奇的发现自己所祈祷的居然在另一个人身上得到了体现,便只能够埋怨上帝的不公了。
电影人物小传范文1000字
电影人物小传范文1000字《莫扎特传》剧情介绍:影片开始于奥地利宫廷乐师萨里埃利向神父忏悔,海报音乐家莫扎特的英年早逝与他不可饶恕的嫉妒和坑害有关。
42年前的1782年,萨里埃利从偏僻小镇到了维也纳,在约瑟夫二世的王宫里当了宫廷乐师。
谁知被莫扎特的乐曲迷得神魂颠倒,一次在主教家里终于见到仰慕已久的莫扎特,这位人称4岁写协奏曲,7岁写交响乐,11岁写大型歌剧的大音乐家原来是个放荡不羁,玩世不恭又十分傲慢的青年人。
约瑟夫二世热爱音乐,闻知莫扎特来到维也纳并接见了他,国王弹奏萨里埃利谱写的曲子表示欢迎莫扎特,并征求对这曲子的看法,莫扎特一面赞扬曲子,一面把曲子又弹了一遍,边弹边修改,使曲子变得更流畅和充满热情,惊叹之余使萨里埃利感到羞耻,为什么莫扎特有如此才华,自己却偏偏平庸。
由于国王的喜爱,莫扎特留在维也纳写歌剧。
他写的歌剧《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都是不朽之作,由于萨里埃里的作梗,借助国王的招牌,每剧上演不超过一星期,因此莫扎特的经济收入很少,生活贫穷。
莫扎特的妻子康丝坦丝受不了贫穷的折磨,带着莫扎特的手稿去见萨里埃利,求他为莫扎特谋一个皇家音乐教师的职位,萨里埃利翻见一迭厚厚的手稿,他惊呆了,手稿上没有一处修改的痕迹,所有的音符都是一气呵成的。
他既陶醉又痛苦,他抱怨上帝为什么把智慧和天赋都给了莫扎特,他愤怒地把刻有耶稣的十字架扔进了壁炉中。
萨里埃利一面假装是最关心莫扎特的人,一面在精神上折磨他,他装扮成神迷的黑衣人上门向莫扎特买乐曲,迫使他不停地交出作品换取报酬来维持生活,莫扎特的身体日趋虚弱。
莫扎特创作的歌剧《魔笛》在剧院上演了,莫扎特担任乐队的指挥,终于有一天在演出进行到一半时晕倒在地。
莫扎特卧病在床,萨里埃利要他写《安魂曲》,萨里埃利迫不及待地想像,在莫扎特的葬礼上由他演奏死者创作的安魂曲,他的名字将和音乐大师一起永世长存。
病床上的莫扎特极度虚弱无法执笔,萨里埃利建议由他执笔而莫扎特则口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7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2期Jul2012[摘要]电影《莫扎特传》由著名导演米洛斯·福尔曼拍摄,是传记电影中的经典之作。
其以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叙事方式巧妙地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冷峻、客观地向观众展现。
文章将从人物安排、叙事视角、冲突设置、叙述线索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传记电影《莫扎特传》的叙事方式。
[关键词]电影;人物安排;叙事视角;冲突[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7-0200-02传记电影《莫扎特传》的叙事方式马晓宇(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伍尔夫·阿曼达斯·莫扎特是18世纪欧洲最富盛名的音乐家,虽然他的一生仅仅持续了短短的35年,但他的作品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和所有喜爱音乐的人们。
同样,莫扎特短短的一生就像是其所写的一幕幕歌剧,丰富多彩、耐人寻味。
传记电影在众多电影类型中并不占据主流地位。
但传记电影又是低产量、高质量的代表,几乎每一部传记电影都是一部经典佳作。
以奥斯卡为例,《莫扎特传》、《甘地传》、《国王的演讲》等传记电影的纷纷获奖就充分说明传记电影是电影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莫扎特传》采用倒叙的方式,以莫扎特名字Amadeus(在拉丁语中是“上帝的宠儿”的意思)的深层含义为探讨。
以独特的叙事视角,通过宫廷乐师萨列里的回忆,用强烈的戏剧冲突将莫扎特的一生展现,并留给观众对“上帝的宠儿”这一命题的思考。
文章将具体分析传记电影《莫扎特传》的叙事方式。
一、人物安排一般来说,传记电影中主人公的表现方式是开门见山式的。
如果要描写谁,就直接从所描写的主人公入手,将其生平事迹再现,有时会加之些许符合情理的虚构。
然而,电影《莫扎特传》的人物安排却不是这样,电影安排了一个几乎与描写者(莫扎特)同等重要的角色即叙述者萨列里。
导演通过安排莫扎特与萨列里这两个具有对比性的人物,将一段远去的历史与人物再现。
莫扎特,替神谱写乐曲的孩子,他在音乐上是成熟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是不拘小节、放荡不羁的,心智远没有他在音乐上成熟。
萨列里,渴望替神谱写赞歌却没被赋予超凡的音乐天赋,其内心的复杂程度远超过莫扎特,对于莫扎特即崇拜又嫉妒,终在妒火的燃烧下扭曲了心灵,一步步将莫扎特推向地狱的深渊。
因此在电影中,莫扎特和萨列里自然而然地在观众眼中就产生了对比,萨列里是莫扎特的对手却也是莫扎特的知己。
正如纷纷人世所展现的一般规律一样,人生的变化无常往往体现在其不可思议的必然上,也许最了解自己的人,不是自己的朋友、亲人,而是自己的敌人。
所以,电影中最了解莫扎特的人就是他的对手萨列里。
只有萨列里才能看懂莫扎特所写下的上帝之音,也只有萨列里才了解莫扎特的弱点所在。
影片中,莫扎特的天才和命运,都是通过萨列里的视点来展现的,正是因为萨列里的权威性和他的敌对的立场,使得莫扎特的才华特征和他的命运显得格外逼真、动人且具有说服力。
莫扎特悲惨的一生由其对手平静的叙述或许是再好不过的安排。
这样,导演所展现的就不仅是一个关于“妒才”的故事,他所体现的是上天究竟该如何分配人类的才能,是对于众生平等这一观点的追问,谁才是“上帝的宠儿”的思考。
当然,除了萨列里外,另一个“别有用心”的人物安排就是莫扎特父亲的出场。
老莫扎特的出现无疑推动了影片情节的发展。
正是因为老莫扎特的死亡,才会引起莫扎特对于父亲的愧疚与怀念,也正是因为对于父亲的爱,莫扎特才会被萨列里利用最终油灯枯竭、耗尽生命,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一部永远未完成的对于父亲思念的作品《安魂曲》。
二、双重叙事视角1.萨列里的双重视角传记电影《莫扎特传》采取双重叙事视角将莫扎特的一生展现。
这是一种类似于小说的叙述方式,用一种倒叙的方式将故事中的人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者身份展现。
电影中的叙述者是与莫扎特同时期的宫廷乐师萨列里。
他既是故事的叙事者,又是故事的参与者,由此可以得知,导演为萨列里这个人物设置了两个视角。
第一个视角是祈求莫扎特原谅,在疯人院向牧师叙述他和莫扎特之间所有的故事的自杀未遂的萨列里,此时萨列里的视角是叙述者的视角,是一种由现在到过去的全知视角。
第二个视角则是电影所展现的回忆中的萨列里,在回忆中,萨列里进行着与莫扎特的恩怨纠葛。
因此,第二个视角也就是叙述者萨列里的经验视角。
在第二个视角中,萨列里同其余与莫扎特有过交集的人物一同以多个视角将莫扎特的形象全面、立体的描绘。
导演让萨列里成为故事的叙述者,以全知的视角向观众描述着有关莫扎特的全部故事,观众所知道的莫扎特都是从他的描述中得来的。
同样,导演也让萨列里成为表演者,以萨列里的经验视角将莫扎特的形象一层层地剥开。
于是,叙述中的萨列里,想象着莫扎特的样子,感受着莫扎特毫无修改的美妙旋律。
回忆中的萨列里,穿梭于各色人等的中间,猜想着哪一副的肉身之下才能拥有这样伟大的灵魂。
200··2.男性与女性视角在参与过去事件的发生中,除了萨列里这一强大的男性视角外,旁人的视角尤其是片中的女性视角也丰富描绘了莫扎特的形象。
在萨列里心仪的女学生心中,莫扎特是风流且才华横溢的;在妻子康斯坦的话中,莫扎特写的所有谱子均一气呵成,从来没有复稿;在监视莫扎特的女仆描述中,莫扎特尽管有时候花天酒地,但其工作的时间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通过以上的列举不难发现,除萨列里的经验视角外,其余回忆中的视角都是女性角色。
笔者认为,这也许是导演别有用意的安排。
很明显,这部戏并不是通常意义上以爱情为线索展开叙事的,而是以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的羡慕嫉妒恨为线索展开的。
所以,为了平衡女性角色与男性角色在这部片子中的比例,展现最真实的莫扎特的生活,导演用此种举重若轻的方法,将众多的女性视角引入,以此来丰满风流才子莫扎特的悲喜人生。
三、以冲突为基础的叙事所谓冲突,就是电影中的人物因为观念、性格、信仰或是对于某些事物的理解而产生的争执。
而电影中对于冲突的设置主要是在人物的对比中展现。
这里的冲突在笔者看来,可以理解为各种矛盾的爆发。
电影中的冲突主要有莫扎特自身的冲突、莫扎特与萨列里的冲突、莫扎特与父亲的冲突、莫扎特与社会上层力量的冲突这四个方面。
首先,莫扎特自身的冲突。
莫扎特本身的矛盾性在电影中并没有明显的表现。
电影中的莫扎特并没有觉得自己的性格、信仰与他所拥有的天赋相矛盾,也并没有因为自身的原因而感到痛苦。
电影中,莫扎特自身的冲突是通过萨列里和旁人的视角展现,在他们的眼中,莫扎特自身的冲突十分明显,他所拥有的上天之才与俗不可耐的生活习惯产生了强烈对比。
一副庸俗的肉身之上承载的是高贵的灵魂。
其次,莫扎特与萨列里的冲突。
这是电影中主要表现的一对冲突。
抛开人物本身所具有的现实性,这一对冲突在笔者看来,其实是有一定象征性并发人深省的。
虽然表面上看,电影讲述的是关于妒才的故事,但实质上,这部电影以萨列里之躯来发问,将所谓的众生平等体现在哪里、上帝对于才华的分配是什么、怎样的人才能成为上帝的宠儿等一系列的宗教式命题加以追问。
引起受众对所谓的公平与公正的思考。
在天才与庸才命运可笑的对比下,人们不禁要唏嘘,为何天才穷困潦倒、英年早逝,是谁杀死了天才,为何庸才可以拥有地位和权力。
在电影情节的发展中,正是由于莫扎特和萨列里的种种冲突,如对于音乐上的不同造诣、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与当时社会主流的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将故事一步步推进直至高潮的出现。
这是电影中的主要冲突。
再次莫扎特与父亲的冲突。
电影中莫扎特父亲的设置是根据历史进行的。
据史料记载,莫扎特尊敬并热爱自己的父亲,他与父亲的感情很是深厚,莫扎特的父亲对于莫扎特的成长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所以,在电影中设置父亲这一角色,并让其父就婚姻与生活问题与莫扎特产生冲突,从而将情节推向高潮。
电影中莫扎特父亲的死看似是一个人物的退场,实则莫扎特父亲的死才是导致电影中莫扎特命运悲剧的直接来源。
如果没有对父亲的深深愧疚与思念,莫扎特就不会陷入恐慌之中,就不会为了告慰父亲的灵魂直至自己油灯枯竭。
最后,莫扎特与社会上层力量的冲突。
这个冲突是造成莫扎特悲剧的主要原因。
作为身份如仆人一样的莫扎特,要想平静地生活在属于封建势力统治的时代,就必须遵守那个时代所有的法则。
但偏偏莫扎特是骄傲的,在音乐上他不允许任何人对于他的音乐有所质疑,也偏偏他的个性是乖张独特的,因为内心单纯,所以一颗只看到爱的灵魂经常会以一种看似低俗的形式来承载心中对于爱的诠释,于是有了在妓院发生的故事《费加罗的婚礼》,于是有了德文版的歌剧,然而,这些在当时都是被社会所不允许的。
于是,在历史的大环境下,莫扎特被社会谋杀了。
社会上层力量作为电影中的小插曲,以纯侧面的表现将关于莫扎特传的故事讲述。
四、双重叙事线索电影的叙述线索主要有两条,一条是莫扎特之死,一条是萨列里之疯。
莫扎特之死是明线,萨列里之疯是暗线。
明暗交织,构成了电影的主要叙事逻辑。
设想一个不是以爱情为线索的故事,该怎样吸引观众?笔者认为,导演福尔曼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在影片的一开始就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悬念,一个莫扎特死亡之谜的悬念。
自古人们就对生、死、爱这样的人生三大主题拥有着无限的迷恋。
导演在《莫扎特传》中选择了死亡这一主题并对死亡加以提炼,利用观众对于死亡之谜的追求,以最佳的方式将电影呈现,巧妙地在电影的开头对莫扎特之死,萨列里之疯加以暗示。
在电影的开篇中,萨列里自杀了,被送进了疯人院。
送他进疯人院的原因是因为他说,他杀死了莫扎特。
所以,这就给观众留下了悬念,大家想知道萨列里是怎样杀死莫扎特的,他为何要这样说。
于是,一个关于莫扎特之死的故事被自称为杀人犯的萨列里徐徐道来。
抛开电影中所呈现的既定形式,导演以莫扎特之死提起了观众的观影兴趣。
但作为传记电影,表现一个名人的一生,一般来说都是把这个人的一生完全呈现出来,所以只叙述莫扎特从生到死其实是一个很稀松平常的构思。
可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同时加入了萨列里之疯,正是因为萨列里之疯,观众才会产生兴趣,才会怀疑到底发生了什么会使莫扎特死去而让萨列里疯掉。
于是,对于莫扎特之死,观众充满了期待,甚至有时候会因为此悬念的设置而忽略了其本身所拥有的是非观,进而怀着猎奇的心理去观看某一部电影。
当然,这部片子虽然是通过设置悬念将观众带入故事,但整部片子的影调与风格都是沉重的,所以在观影过后,带给观众的思考也就耐人寻味。
莫扎特,一位天才的陨落,一个时代的悲哀。
传记电影《莫扎特传》巧妙地运用叙事方式,将一位音乐天才的悲剧故事向观众全方位展现,将“谁才是上帝的宠儿”这一命题提出并引人思考。
参考文献:[1]贾磊磊.电影语言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杨敬丛.解读电影《莫扎特传》中的人物形象[J].电影文学,2009,(5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