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中华传统农具总结交流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中华传统农具总结交流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传统农具的名称、用途和制作方法。
2.锻炼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手工技能。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认同感。
教学内容1.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传统农具的历史、分类和用途。
2.学生选取一个中华传统农具进行制作,并了解其制作方法和相关知识。
3.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感悟。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即走进中华传统农具,了解传统农具的历史和用途。
2.老师放映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中华传统农具的外形和使用方法。
3.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自主发言,分享自己对中华传统农具的了解和印象。
第二步:知识讲解1.老师讲解中华传统农具的分类和用途,并举例说明。
2.老师介绍中华传统农具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工艺和技术。
3.老师带领学生参观或观看相关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农具的真实面貌。
第三步:制作活动1.学生选择一个中华传统农具进行制作,并按照老师讲解的要求和步骤进行。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改良和制作,但要保持其原有的功能。
3.学生要认真记录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心得,做好完整的笔记和作品展示。
第四步:交流总结1.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成果。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笔记进行讲解,或者进行口头描述或演示。
3.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收获,并对其他同学的成果进行点评。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华传统农具的历史、分类和用途。
2.学生能够选择一个中华传统农具进行制作,并按照要求和步骤进行。
3.学生能够记录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心得,做好完整的笔记和作品展示。
4.学生能够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成果,并对其他同学的成果进行点评。
总结中华传统农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传统农具的历史和用途,增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基本知识,包括天气现象、天气预报和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和预测天气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让学生明白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天气的基本知识:天气现象、天气预报、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 观察天气:观察天气现象、记录天气数据。
3. 预测天气:学习简单的天气预测方法,进行天气预测实践。
4. 环境保护:讨论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天气、记录天气和预测天气的能力培养。
2. 教学难点:天气现象的观察与记录,简单的天气预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气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天气预报的资料、环境保护的宣传资料。
2. 学具:观察天气的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等)、记录天气的表格、天气预报的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天气的基本知识,包括天气现象、天气预报和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 观察:让学生观察当前的天气现象,并记录下来。
4. 记录:指导学生如何记录天气数据,并提供记录表格。
5. 预测:教授学生简单的天气预测方法,让学生进行天气预测实践。
6. 讨论:讨论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天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的基本知识2. 观察天气3. 记录天气4. 预测天气5. 环境保护七、作业设计1. 观察并记录未来一周的天气数据。
2. 根据观察到的天气现象,预测第二天的天气情况。
3. 写一篇关于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的小文章。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天气、记录天气和预测天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天气的基本知识,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预测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传统节日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意义及庆祝方式。
2.在传统节日的庆祝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
3.把所学的传统节日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意义以及庆祝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加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3.能够正确地朗诵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词、歌谣等。
三、教学内容1.传统节日知识1.春节:春联、贴窗花、烟花爆竹、团圆饭、压岁钱、拜年等。
2.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等。
3.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4.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故事传说等。
5.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2.传统节日技能1.制作春联:字顺、用笔、摆放、表达祝愿等。
2.制作窗花:剪纸、涂色、悬挂等。
3.包粽子:选材、包法、蒸煮、食用等。
4.制作花灯:绕丝、腰布、装饰、点亮等。
3.传统节日课文1.春节:《过年》、《佳节》等。
2.清明节:《清明上河图》、《清明》等。
3.端午节:《白蛇传》、《孟母三迁》等。
4.中秋节:《嫦娥奔月》、《宝葫芦的秘密》等。
5.元宵节:《西游记》、《马嵬坡》等。
四、教学方法1.观看视频、图片,启发学生想象,激发兴趣。
2.采用问答、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交流。
3.制作春联、窗花、粽子、花灯等,带领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活动中。
4.课后朗读经典诗词、歌谣,运用音频教学法帮助学生进行诵读。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传统节日知识学习1.教师给学生展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元宵节的图片或视频。
2.通过互动问答,让学生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意义以及庆祝方式。
3.通过图片展示或实物演示,具体介绍每个节日的食品、装饰品等。
第二课时:制作传统节日物品1.教师带领学生制作春联、窗花、粽子和花灯。
2.提供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互相合作互相学习,进行制作。
3.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讲解制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传统节日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传统节日活动,在班级内进行春节晚会、清明扫墓、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和元宵猜灯谜等。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合理安排课余生活1.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具体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课余时间,为什么需要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学生能够列举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好处。
•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生活计划表。
•学生能够培养创新能力,通过自主和合作两种方式,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2.1. 什么是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回顾一天的时间分配,认识到日常生活中课堂时间和课余时间的区别。
2.2. 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好处通过讨论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好处,如保持身心健康、提升学习兴趣、增强生活技能等。
2.3. 分享课余生活学生依照课堂安排,互相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了解大家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并通过同伴和教师的点评,相互交流策略、总结经验。
2.4. 生活计划表学生利用经验和知识,确定自己的合理生活计划表,从而更好地安排课余时间。
2.5. 小组活动本课程涉及两项小组活动,即自主学习棋艺和合作制作饰品。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不断尝试,倡导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3. 教学过程3.1. 学习课堂文化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3.2.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课余时间,以及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重要性。
3.3. 活动讨论通过活动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好处,并探讨如何度过课余时间。
3.4. 分享课余生活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了解大家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3.5. 制定生活计划表在学习了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好处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生活计划表。
3.6. 小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棋艺并与其他同学切磋,合作制作饰品。
4. 教学案例4.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图片展示、课堂规则和小组活动的相关材料。
4.2. 课堂内容4.2.1. 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课余时间以及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好处。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注生活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天气的形成及分类2.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3. 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4. 如何关注和应对天气变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天气现象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难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及如何关注和应对天气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天气预报视频、气象站参观预约。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天气预报收集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 讲解新课:讲解天气的形成、分类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关注和应对天气变化。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及关注天气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的形成及分类2.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3. 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4. 如何关注和应对天气变化七、作业设计1. 收集近一周的天气预报,分析天气变化趋势。
2. 列举三种天气现象,并说明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写一篇关于如何关注和应对天气变化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天气现象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关注生活,提高他们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实践活动,如让学生亲自制作天气预报,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天气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强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
总之,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天气意识,提高他们关注天气、关注生活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各种各样的天气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天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特点,掌握天气的基本分类。
2. 学会观察天气,并能用恰当的词汇描述天气现象。
3. 掌握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注生活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探究的精神。
教学内容:1. 天气的分类:晴、阴、多云、雨、雪、雾等。
2. 天气现象的描述:风力、温度、湿度等。
3. 天气符号的认识: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
4. 天气预报的解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天气的分类、天气现象的描述、天气符号的认识。
难点:学会观察天气,并能用恰当的词汇描述天气现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天气预报视频、天气符号卡片。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晴天还是阴天?为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喜好,教师总结:天气影响着我们的心情和活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天气的知识。
二、新课内容1. 天气的分类:a. 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天气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天气。
b.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天气现象,教师总结并板书天气分类。
2. 天气现象的描述:a. 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b.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种天气现象的特点。
c. 教师总结并板书天气现象的描述。
3. 天气符号的认识:a. 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天气符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会解读。
b.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c. 教师总结并板书天气符号的认识。
4. 天气预报的解读:a. 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天气预报的视频,引导学生学会解读天气预报。
b.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天气预报的基本内容。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认识二十四节气 全国通用
认识二十四节气教学目标: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气的认识、了解情况。
2.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节气相关问题的兴趣。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活动课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节气相关问题的兴趣。
教学准备:调查问卷,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节气歌》。
问:从刚才的视频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小结:其实,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都是和二十四节气紧密相关的。
我们以前曾学过一首《二十四节气歌》,你还记得吗?(出示:二十四节气歌)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进行问卷调查1.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今天我们就一起说一说节气这个话题。
(出示课题)你对二十四节气有多少了解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个调查。
2.统计、分析问卷。
我们来统计一下。
第一题:(预设:大家对节气的由来不是十分了解。
)第二题:(利用EXCEL表中的柱形图形,进行对比)观察这个条形图,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同学们对洋节的习俗比较了解,对我们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还缺乏了解。
)小结:其实,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二十四节气在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对我们的生活也有重大影响,值得我们去研究。
(出示:有价值)你对24节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呢?我们就先以清明为例来说一说:预设: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代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生动勾勒出“清明雨”的图景。
古诗词⑵扫墓、踏青、吃青团……风俗⑶多雨天气清明时节正是冷暖空气冲突激烈的时候,势力减弱的北方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常常在长江一带交锋,致使江南地区常常“乍暖还寒晴复雨”。
⑷“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瑞雪兆丰年)谚语⑸有没有听老人说:清明前吃什么眼睛会更明亮?(马兰头)(清明前的长江刀鱼鱼骨是软,特别鲜美,清明后就变硬)养生⑹农事(芒种: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秋天第三阶段 全国通用
《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活动目标:1、通过实地考察,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堂引向大自然,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包括动植物变化、天气变化等)。
2、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手段初步探究秋天天气与植物变化的原因,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益的自然常识,加强自我保健的意识。
3、在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观察、表达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体验丰收的喜悦,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通过实地考察,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堂引向大自然,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包括动植物变化、天气变化等)。
活动方案与实施过程:第三阶段:成果展示阶段(10月26日—11月1日)展板、诗歌朗诵、作品介绍等。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既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和检阅,又是学生展示自我才能、分享他人成功喜悦的大好时机,同时,通过思维的碰撞,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产生新的活动主题。
一、展示小报,走进秋天秋天是温柔的,她像一位母亲,孕育成熟了每一粒种子;秋天是多情因为她有那么多的产儿。
春天洒下的种子,秋天就能得到收获!秋天是多彩的,那黄叶绿树红花,无不向你展示着它的美丽与动人!这一个月以来同学们从书本、电脑……从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的脚步,荡漾在迷人的秋色里。
看!这些精美的小报,有绚丽的色彩,有逼真的画面,有诗一样的语言,真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秋天的收获,开展一个“爱在金秋”的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会。
下面请每个组上来汇报。
二、汇报交流,感悟秋天(一)第一组:秋天的诗词(秋之韵)1、生(组长):秋风送爽,我们迎来了一个瓜果飘香的季节,在这个五彩缤纷的季节里,我们小组透过上网收集以及节假日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各种方式,收集了描述秋天的词语共五十个,同学们你们是否听到过呢?2、生诗词接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代杜牧《山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3、二十四节气有关秋天的节气;4、课文里的秋天。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各种各样的天气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天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天气的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2.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天气现象的基本知识,如晴、阴、雨、雪、雾等。
2. 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3. 如何观察和描述天气。
4. 环保意识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天气的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对生活、生产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天气预报视频、气象图表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天气现象。
2. 新课导入:讲解天气现象的基本知识,如晴、阴、雨、雪、雾等。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现象,并描述天气特点。
4. 交流分享:学生分组汇报观察结果,讨论天气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5. 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注天气、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各种各样的天气2. 内容:晴、阴、雨、雪、雾等天气现象的特点及观察方法。
3. 插图:天气现象的简笔画。
七、作业设计1. 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天气变化,用图画或文字描述。
2. 查阅资料,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制作一份环保宣传海报,倡导低碳生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在交流分享环节,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3.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课后作业要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多样的天气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多样的天气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及其特点,掌握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预测天气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
教学内容:1. 天气现象及特点:晴、阴、多云、雨、雪、雾、霾等。
2. 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气温、湿度、气压、风力等。
3. 观察天气的方法和技巧。
4.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5. 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天气现象及其特点,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观察天气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天气预报软件、气象观测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
2. 讲解新课:介绍天气现象及其特点,讲解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气象观测,让学生亲身体验天气变化。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天气变化,制作天气预报。
板书设计:1. 多样的天气2. 天气现象及特点:晴、阴、多云、雨、雪、雾、霾等。
3. 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气温、湿度、气压、风力等。
4. 观察天气的方法和技巧。
5.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6. 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作业设计:1. 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天气变化,制作天气预报。
2. 写一篇关于天气对人类生活影响的短文。
3. 设计一个关于天气的实验或调查,并撰写报告。
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合适?2. 学生对天气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高?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4. 下一节课如何更好地衔接本节课的内容?5. 如何激发学生对天气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天气现象及其特点,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天气、预测天气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环保节约绿色生活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环保节约绿色生活一、活动目标1.了解环保与节能的概念,掌握环保及节能知识,爱护环境,降低浪费。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采取环保行动,关注环保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落实绿色生活。
3.加深学生对环保和节能的认识,提高学生环保和节能的意识,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实现环保理念。
二、活动内容1.环保小达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环保及节能,引导学生树立环保节能的意识。
活动步骤1.讲解环保与节能知识,例如:什么是环境污染,如何做好垃圾分类,绿色交通等。
2.让学生画出他们印象中的环保图片或写下自己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想法。
3.老师根据学生们的图片和看法,展开讲解学生提出的环保问题思想,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2.探究环保材料让学生了解环保材料,掌握选择环保材料的方法。
活动步骤1.讲解环保材料的概念和种类,例如木质、竹子、纸板等。
2.老师与学生分别准备两个物品,一个是环保材料制成的,一个是常规材料制成的。
3.学生要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感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中总结出选择环保材料的方法。
3.环保主题手工学生动手制作环保主题手工,突出循环再造、绿色环保的理念。
活动步骤1.学生自选材料,准备制作环保主题手工。
2.老师审查材料选择,引导学生选择应该选用的环保材料或对现有材料进行再次利用。
3.让学生完成自己的手工作品,并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4.环保经验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所做的环保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落实环保理念。
活动步骤1.老师讲解环保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落实环保行动。
2.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所做的环保行动,例如垃圾分类、减少浪费、骑电动车等。
3.分享录音收集,由同学们依次播放,鼓励大家做好环保行动。
5.绿色活动开展校园及社区绿色活动,形成循环往来的绿色环保理念。
活动步骤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的活动。
2.学生们一起参观校园内的花园,了解它的破旧情况,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垃圾清理。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小探秘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小探秘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了解不同节气的起源、意义和文化内涵。
2.通过培育观察、记录、比较、分析和判断等能力,理解节气与气候、农作物生长等方面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组织并参与校园实践活动、社区环境保护等活动,提高自我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并能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等方式理解节气与气候、农作物生长等方面的关系。
2.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校园实践活动、社区环境保护等方式提供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进一步提高自我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本节课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音视频、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包括不同节气的起源、意义和文化内涵。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节气与气候、农作物生长等方面的关系,并在导入环节中提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3.2 理论学习本节课的理论学习环节中,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网站等,了解不同的节气和每个节气的特点,了解节气的起源、意义、和文化内涵,并结合实际生活、气候、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因素,理解节气与气候、农作物生长等方面的关系。
同时,本节课要求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实践活动,可以通过量化记录气温、湿度、降雨情况等方式,正面反面呈现每个节气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每个节气的特点,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3.3 实践探究本节课的实践探究环节要求学生参与校园实践活动、社区环境保护等活动,提高自我动手能力,让学生直接参与亲身感受节气的变化,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做比较和总结,进一步理解节气与气候、农作物生长等方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阳历、阴历转换,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农历的奥妙,为学生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农业提供素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各种各样的天气 全国通用
各种各样的天气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①掌握自身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识。
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
㈡能力目标①掌握生活必需的基本技能。
②初步具有了解、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
③具备及时对天气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
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㈣行为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㈤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让学生体验解决生活中天气变化问题的过程。
②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天气变化的方法。
③让学生掌握应对各种危险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初步具备有关健康与安全的基础知识,对于天气,环境以及安全都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一部分是独生子,平时娇生惯养,所以他们的自我意识很明显,而且没有相应的生活常识,更没有生命的意识,所以,对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老师不应该批评而是应该引导。
那么针对这些不利因素,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小组合作的方法,比如,让他们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出汗了,要怎么办?”这个思考题,逐渐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再加上以自主探索,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辅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重点难点①我应该掌握在生活中有关天气变化的知识。
②我要具备认识自然天气变化的能力,对各种天气变化做出反应。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前交流:猜谜小白花,飞满天,下到地上象白面,下到水里看不见。
千根线来万根线,颗颗珍珠线上串,看得见来摸得着,掉在地上却不见。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评:同学们真聪明,相信在课堂上你们一定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活动2【导入】(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活动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师:同学们,请看教室外面,今天的天气好不好啊?是什么天气呢?除了晴天,你还知道哪些天气呢?和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
师:那么,天气除了可以用文字写出来,还能怎么表示呢?【出示天气图片】师:看图片,猜一猜它表示什么天气。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家务劳动我能行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家务劳动我能行一、活动目标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增强自我家务劳动能力,培养学生做事情的责任感和自主能力,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水平和生活品质。
二、活动内容1.意义传递为了让学生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老师可以通过PPT或者视频的形式对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进行简单介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操作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情况,制定家务劳动任务,例如:•扫地:包括教师后面桌子下的灰尘、墙角里的灰尘等•擦桌子:包括教室书桌及黑板布、橡皮、各种器材清洁•拖地:包括教室地面及走廊的地面清洁等注意:任务难易程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让学生满足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3.分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四五人,分配不同家务劳动任务,制定完成时间节点和完成质量标准。
每个小组需要确定组长,组长有责任带领小组进行任务,掌握进度,协调组内成员的配合完成任务。
4.总结分享每个小组在完成任务后,可以对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将总结分享给全体同学,可以让大家在分享中了解别的小组在家务劳动中的细节处理、技巧等工作经验,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更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三、活动评价为了确保活动效果,我们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参与家务劳动时贡献的时间、实际操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
2.小组贡献评价小组内成员的协作、沟通交流能力、工作分配等方面。
3.总结分享通过评价小组分享的总结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表现作出评价。
四、活动思考为了节省活动时间和提升活动效果,我们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怎样培养学生的家务劳动习惯?除了开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摆放一些特别贴合学生生活的生活小贴士,比如“做操之前,要先把床铺收拾好”、“吃东西之后要及时洗手”等贴士,来形成习惯养成。
2.如何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家务劳动的意义?可以让家长组织生活小会,让孩子们参与,让孩子们了解家务劳动的意义和在家中所承担的义务。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我知道 全国通用
《二十四节气,我知道》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以及不同的气节有不同的民俗。
2、掌握四季分明,理解季节变化的意义和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3、探索传统节气与明间习俗的联系,传承民俗文化,建立对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以及不同的气节有不同的民俗。
【教学具准备】教师:课件、二十四节气的资料图学生:学习任务单、日历、二十四节气资料、卡纸、固体胶、画笔等【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1、师:请认真听老师背诵诗句,听听老师的朗读里隐藏着什么密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师:听出什么秘密没有?(每一首诗句里都含有一个节气。
)3、(出示:世界地图,表明中国版块)我们国家地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人们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季节变换的时间,特意设定了节气。
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节气,大家一定很想认识、了解这些节气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二十四节气。
(出示课题:二十四节气,我知道)二、熟记二十四节气歌1、读一读:为了方便大家记住,古人将二十四节气编写了一首儿歌。
(出示二十四节气歌,指名读)2、动动手:你能从《节气歌》中,找到二十四节气,以及分别对应的日期。
请你对照2015年日历,找一找并填写到表格内。
想一想怎样能又快又准确地找到各个节气相对应的日期?(出示小组学习单,小组填写完成二十四节气查找对应日期)3、学生展示、交流小组学习成果。
4、学生交流:这些节气分别对应“节气歌”中的哪个字?请对照读一读。
5、教师出示二十四节气歌的后四句,帮助学生理解。
6、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请你再读一读二十四节气歌,还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吗?(小组讨论)①每行的第一个字分别是春夏秋冬。
②每一行的第一个字都是“立”。
这里的“立”指的是“开始”的意思。
③春分秋分,昼夜平均。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与养生 全国通用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霜降学习目标1.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特点;2.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养生知识;学习重点二十四节气节气的养生知识学习难点了解了二十四的传统饮食学习用具:教学课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霜降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从每年的阳历十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开始。
此时天气渐冷、开始降霜。
本节课我们将了解到霜降节气我们应该如何养生。
2、教师介绍养生方法,介绍这个节气适合实用的蔬菜水果和食谱。
3、师: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五时中(春、夏、长夏、秋、冬)为秋,在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在饮食进补中当以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哦。
4、师:同学们,了解完霜降节气的养生知识,我想问问大家,你知道霜降前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吗?(重阳节)对了,就是重阳节。
重阳节是我国的又一个传统节日。
我们有教师节、母亲节、有父亲节,但是重阳节这个节日是属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哦,所以重阳节也叫老人节。
在中国的传统风俗中,重阳节还是一个登高节,它与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登高成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标志。
那么你对重阳节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它的由来吗?它有什么传统食物呢?你又知道该如何制作吗?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可叫几个学生表达看法。
师:是的,几个同学都对重阳节有着较多了解。
这节课我们将着重学习重阳节的有关知识。
(二)讨论交流,分类学习1、重阳节的由来师: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2、重阳节的风俗师: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赏菊花、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等。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二十四节气第习俗与饮食全国通用
教案设计: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二十四节气习俗与饮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及意义。
(2)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了解各个节气中的习俗与饮食文化。
(3)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动手操作、团结协作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3)学会通过观察、实践,了解节气与习俗、饮食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及意义。
2. 各个节气中的习俗与饮食文化。
3. 节气与农业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意义及各个节气中的习俗与饮食文化。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动手操作、团结协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打印资料、节气图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及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节气与农业生产、生活的关系。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关于各个节气中的习俗与饮食文化的资料。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节气,整理、分析所搜集到的资料。
3. 合作交流(1)各组代表汇报所选择的节气及其习俗与饮食文化。
4. 实践操作(1)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节气图标。
(2)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节气与习俗、饮食的关系。
(1)让学生谈谈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二十四节气2. 节气习俗与饮食3. 节气与农业生产、生活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所学,为家庭设计一个节气饮食方案。
2. 写一篇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习俗与饮食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1. 本次实践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乐于合作?3. 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4.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导入新课环节是教学过程的重要起点。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了解传统 全国通用
《了解传统》——选题课【主题的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活动。
学生的选题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只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才能让学生在自由活跃宽松的氛围中关注生活的问题。
而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
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
但是孩子们恰恰对这些传统节日了解不深,要不就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要不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风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了解更少了。
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们开展《中国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从而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激励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活动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这些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现问题,围绕主题提出感兴趣、有效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掌握分析和筛选问题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提问及归纳筛选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热爱。
【教学重点及难点】1.基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有效指导,提升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提炼问题的能力。
2.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围绕主题提出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各种信息;2.PPT教学课件、卡纸条、大头笔等。
传统节日的图片和录像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谈话【设计意图: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经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谈谈你了解的节气3.看,老师带来了节日表(PPT出示),你知道哪些是中国传统节日?(生说)4.揭题:看来同学们都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探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对应的气候变化或者农耕特点,重点了解寒露节气的由来。
2、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并了解寒露节的特征、习俗、活动及农事和自我保健。
鼓励学生在节气时观察身变动植物的变化。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节气常识,提升学生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的理解。
同时树立学生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乐于从民间汲取传统文化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
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由于我国古代主要政治活动中心集中在黄河流,二十四节气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2、本课的重点在于带领学生在弄懂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基础上重点对于寒露节气内容的理解,知道节气的命名和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学习与寒露节气相关的诗词。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爸爸妈妈上班、下班,都会很有秩序,都会准确把握好时间,是因为现在有钟表。
可古时候没钟表,他们怎么记时呢?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呢?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
其实我们的祖先特别有智慧,祖先们没有时钟计时,怎么办?便在地上插上一根竹竿,依竿影来了解时间的变化。
(我们现在还在用的成语“日上三竿”,就是出自这里,表示时间已经不早了。
)他们每天观察竹竿的影子,发现到每天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而中午所看到的竿影也会有长短不同的变化,且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的变化,更好的用于指导生产、生活,我们的祖先历经千百年的观察和实践,创造出了二十四节气。
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
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
我
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二十四节气歌》。
(指名回答)春雨惊春淸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这首歌让我们能很容易记住这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
(二)、介绍节气歌: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首节气歌,老师把它作成了一个微视频,我们先来看一看:
视频: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早在古代老百姓就已经明白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道理,因此二十四节气的划定为安排和指导老百姓的农业生产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神奇的二十四节气是含量丰富的文化宝藏,是我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伟大成就,是华夏祖先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
两千多年来,在民间流传着许多风格各异的《节气歌》。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这首歌: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这首节气歌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你能明白吗?
不难看出,这首节气歌说出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每个节气的物候特征和农作物的播收时间。
是不是很有意思。
其实,这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而划定的,因为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中心。
除此之外,在各地还流传着许多适合当地的一些节气歌,比如:在四川地区,还流传着一首《节气百子歌》,……
我们看这首歌一下子就会明白,为什么叫百子歌了,是的,每句以“子”结尾,;从内容上看,它和刚刚我们听得节气歌有所不同,因为地域不同,物候及农作物都有不同,所以我们会发现这首歌描述了古代社会劳动人民的苦和乐,不仅文词典雅,巧嵌节气而且与当时物候丝丝入扣,浑然一体,非常的有意义。
《黄帝内经. 素问》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意思是说:天上覆盖与地上承载的,所有的物件全准备好了,人是最可宝贵的。
人凭借着自然之气而生长,按照“一年”四季的法则生长。
自然界一切生物都与四季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人也不能脱离天地气息而存在。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的机能活动无不受四季气候变化的影响。
所以我们的祖先还研究了它与季节、生肖、星座的关系,有着很深的学问,要想弄清楚他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还需要我们去学习很多的知识。
通过观看这段视频,你明白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
现在马上就到寒露了,今天我们不探讨这些内容,我们重点来探讨和学习了解一下二十四节气之寒露。
(三)、探究新知:
1、寒露的名称的由来
先看寒字:外面是“宀”,即房屋;中间是“人”;人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
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
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
本义:冷,寒冷。
再看露:露字是个形声字,从雨,路声。
本义: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水。
白~。
我们的祖先造字就很有意义的,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所以,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
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此时大部地区天气凉爽,雨水减少,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天气常是昼暖夜凉,秋熟作物将先后成熟。
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随寒气增长,万物逐渐萧落。
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我国古代将寒露
分为三候:“
2.什么是候?
我国把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年。
这里的时就是季节,四时即为四季。
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
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叫“候应”。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有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此节气中一候鸿雁来宾;”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3、寒露的习俗、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
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
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养生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
此时很多疾病的发生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另外,中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哮喘病复发、肺炎等疾病也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此时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
水果:梨、柿、香蕉等;蔬菜: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称:“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
冬应肾而养藏。
”著名医学家吴鹤皋也说:“顺于四时之气,调摄精神;亦上医治未病也。
”
这些都说明人体要依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而获得生存,同时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保持身体的协调平衡...
4、寒露的活动登高习俗: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
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徐州人登高习俗更盛,云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孩子们:
文人墨客:在寒露时节也留下了许多关于寒露的诗词,下面我们来看几首诗:5、说说你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