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获取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教案
教案背景
1、模块:选修《网络技术应用》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利用网络获取信息
4、学时数:40分钟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与作用:教材以三个相互联系、层次递进的任务串为主线,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对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类型、特点、工作原理、发展趋势,以及使用方法和技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本节是必修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网络信息检索的拓展与加深,并为学生了解技术的本质作铺垫。
教材处理:1、教材中所给的关于“机器人”主题活动内容对于我校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且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实际相离较远,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作为主题活动内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2、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更新快,教材中所提供的网站资源已不具有相应的搜索功能,并且使用方法与技巧已有很大变化,在课堂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搜索具有搜索功能的网站后汇总,为以下任务的展开提供可靠的教学资源。
二、学情分析
基础分析: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浏览器,通过必修教材的学习学生已经
掌握了“关键词检索”与“目录检索”的方法与技巧,能自觉、主动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查找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信息,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障碍分析:本节理论性强,知识内容抽象、枯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网络内容丰富多彩,少部分学生自制力不强,会把注意力转移到与本节学习内容无关的网络内容上。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检索工具的产生背景及发展趋势;了解搜索引擎的类型、特点、工作过程和原理。
掌握常用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检索工具获取信息。
掌握一定的检索技巧,能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归纳与分析,总结出不同网络检索工具的特点。
在实践中体验不同信息检索工具的检索效果,充分认识到搜索技巧在搜索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自觉地使用信息检索工具检索学习和生活中所需要的信息,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利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进行信息检索的常用方法与技巧;
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检索工具获取信息。
难点:对“搜索引擎工作过程和原理”的理解;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检索工具获取信息。
五、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一定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基于此理念设计如下教法与学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3)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学生活动:明确任务——亲身实践——完成任务——交流结果——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创设情景——布置任务——讲授新知——引导点拨——组织评价
教学流程:引入新课——讲授新知——自主探索——协作探究——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六、教学过程
同学们,三年寒窗苦目的是高考,
新知,
在回忆
实践过
程中加
深对技
(3)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七、教学反思
1、,由于“任务”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通过完成任务来建构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并且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因此我在设计导入时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引出了本课,且根据这个热点问题设计了三个相互联系、循序渐进有梯度的任务链。学生根据三个任务的要求,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word格式整理
2、;讲授教学法虽然是传统教学中采用的模式,有时有许多弊端,但是根据本节内容、学生实际,教师的讲解对学生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搜索引擎技术涉及到数据库技术、自动标引技术、检索技术、自动分类技术等多种技术,非常深奥且抽象,因此我在多媒体课件辅助下通过讲解方式向学生传授新知,此种方法高效地解决了难点。
3、本节内容理论性强,教师在学习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要通过点拨、指导、帮助、交流、评价学生的活动结果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组内评价、组间的评价促使学生思维的活跃,处于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状态中。
4、本节课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明知设计的任务是为学生理解技术本质服务的,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的误区是:侧重学生的操作,忽视了学生对技术本质的理解。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很自然地上升到理性层面上,是教师必须下苦功研究的问题。
参考资料学习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