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声在本调为上声的轻声之前的变调问题
普通话的音变:轻声儿化变调
![普通话的音变:轻声儿化变调](https://img.taocdn.com/s3/m/ff983bc058f5f61fb736667f.png)
三、变调
普通话的音节在连续发出时,其中有一 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的音声调的影响, 从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叫 。 普通话的变调的基本类型:
(一)上声变调
(二)“一”、“不”变调
(三)去声变调
(四)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为什么汉语会出现变调? 首先是语音的美学要求,语音美是语言的 客观要求。另一个原因是语言常常要表达一 定的人类感情,而人的感情是有程度和发展 变化趋势的不同的,也就是说,句子要经常 有感情语气的变化。 与“变声”的辨析——
关于儿化韵
目前普通话儿化韵的地位其实并不很明确, 《汉 语拼音方案》中的39个韵母也不包括儿化韵,儿化韵 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反映,呈现着一种似有似无、 若隐若现的状态。 但是儿化韵又是北京语音中的一种重要现象,甚 至它在广大的北方话区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音、词 汇现象,尽管儿化词条并不完全一样。儿化韵本身所 具有的区别词义、词性,表“小”,表喜爱等特殊表 达功能,也使它在普通话里不但不会轻易消失,而且 有可能扩大使用面。 因此,重视对儿化韵运用的研究,确定普通话吸 收儿化词的比较明确的范围,十分必要。
普通话中多数轻声词语,同词汇、语法有密 切联系,并形成约定俗成的规约。 常见应读轻声的情况有:
①结构助词“的、地、得” 如:“我的、勇敢地、喝得(好)” ②时态助词“着、了、过” 如:“忙着、来了、看过” ③语气助词“吗、呢、吧” 如:“是吗、他呢、走吧” ④名词后缀“子、头” 。 如:“桌子、木头” ⑤用在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词“上、下、里、面、 边” 。 如:“墙上、地下、屋里、正面、南边”
儿化的作用(二)
画(动词)——画儿(名词) 尖(形容词)——尖儿(名词) 5.有些词儿化后意思变了。 如:眼(眼睛)——眼儿(“小洞”之义) 头(脑袋)——头儿(“负责人”之义)
普通话上声读音小常识
![普通话上声读音小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362ea60576c66137ee0619e2.png)
普通话上声读音小常识1. 上+ 阴、阳、去:上声读作2→1的小降调。
例如:表哥、改革、稿件、简单、友爱、祖国。
2. 上声+上声:前一个上声的调值与214变为35,与阳平调值相同。
例如:保险、表演、打扫、古典、景点、冷水、米粉、取暖、洗澡、友好、总理、总统。
3. 上声+上声+上声:①如果前两个字是双音节词,那么前两个字与阳平读音相同,第三个字仍读上声。
例如:苦井水、领导组、演讲者、洗澡水、小米饭。
②如果后两个字是双音节词,那么第二个字与阳平读音相同,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仍读上声。
例如:好领导、老厂长、领奖赏、小组长、有本领、找粉笔。
4. 上声在轻声前多数读半上:例如:“脊梁”:正确读音“jí liang”梁”读轻声),不读“jǐliáng”。
脊:读“jǐ”,梁:读“liáng”。
“脊”的读音是“上声”,上声在轻声前多数读半上。
(“上声”中的“上”在这里读作:shǎng )。
5.“一”的变调:“一”字的单字调是阴平,调值为55。
在阴平、阳平、上声前面时,调值由55变为51,与去声调值相同;在去声前面时,调值由55变为35,与阳平调值相同。
例如:6. “不”的变调:“不”的单字调是去声,调值为51。
在去声前面时,调值由51变为35,与阳平调值相同。
例如:不对、不够、不过、不去、不要。
在《现代汉语词典》的条目和一些拼音读物中,为简便起见,“一”注原调阴平,“不”注原调去声。
但我们在读变调的时候,要按变调来读。
7. 声调: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不同的声调可以区别不同的意义。
声调也叫字调,它是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
声调的实际读音叫做调值,区别不同的意义。
相同的调值归纳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类别,叫做调类。
普通话有高平、中升、降升、高降四钟调值,分为阴平、阳平、上升、去声四个调类。
在教学中,常常把这四个调类称作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记录声调,一般用五度标记法。
普通话声调的标记如下:《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分别用“....”四个符号来表示声调。
普通话的变调练习ppt课件
![普通话的变调练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2c25cb700abb68a982fb63.png)
偶然 管辖
以致 把握
典范 改变
反抗 采纳
妥善 广大
2
嘴巴 打算
上声+轻声 喜欢 眼睛 雅致 伙计 老婆 里头
早晨 暖和
脑袋 祖宗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上声字后面的轻声音节本调是上声, 前面的上声字变调有两种:阳平或半上。例如: 打手 讲讲 口里 打点 小姐 想想 马虎 嫂子 奶奶 领子 姐姐 椅子 (2)两个上声音节相连,前一个上声读成阳平,调值为 35。 例如: 水獭 皎洁 骚扰 把柄 允许 铁索 稳妥 鲁莽 总得 给予 语法 保养 母语 手指 领导 美好 理想 永远
5
2.“不”的变调 “不”的本调是去声,调值是51。它在单念、处于词尾 以及在非去声的前面读本调。如:“不”、“偏不”、“不好、不 说、不行”等。 “不”的变调有以下两种: (1)在去声前读阳平。例如: 不是 不必 不去 不断 不愧 不过 不幸 不利 不错 不用 不妙 不顾 (2)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例如: 好不好 差不多 来不及 靠不住 了不起 “一”、“不”变调还要注意在四音节词语中“一”和 “不”的连读,变调规律与双音节词语相同。例如: 两个“一”连读:一草一木 一举一动 一模一样 一心一意 一言一行 一丝一毫 两个“不”连读:不声不响 不明不白 不闻不问 不尴不尬 不上不下 不愠不火 “一”、“不”连读:一尘不染 一文不名 不可一世 6 不拘一格 不堪一击 一窍不通
8
(6) 叠音词和动词重叠的后一个音节。如: 妈妈 奶奶 星星 听听 说说 想想 (7) 代词、数词后边的“个”,如: 这个 那个 三个 (8) 数词“一”、否定词“不”夹在重迭的形容词或动词之间,一般读轻声。 如: 走一走 试一试 大不大 好不好 (9)以“气”、“匠”、“实”、“糊”、“量”、“活”结尾的双音词, 多数念轻声。例如: 福气 秀气 小气 石匠 铁匠 木匠 老实 壮实 扎实 模糊 迷糊 含糊 打量 思量 商量 忙活 快活 养活 2.习惯轻声词 (1) 大多数双音节单纯词的后一个音节,如: 葡萄 玻璃 哆嗦 萝卜 葫芦 胳膊 蘑菇 簸箕 嘟囔 喇叭 (2) 在口语中,习惯性地把后一个音节读成轻声,很难找到规律。如: 比方 凑合 合同 黄瓜 苗条 见识 清楚 脑袋 活泼 明白 队伍 舒服 9
基础13语流音变上声变调
![基础13语流音变上声变调](https://img.taocdn.com/s3/m/3da1f519a76e58fafab00365.png)
第十三章 语流音变 上声变调
一、上声变调规律
1、上声+ 非上声 老师 许多 朗读 2、上声+ 上声 半上(211)+非上声 导游 旅行 美丽 直上(24)+上声 百姓
粉笔
友好
海岛
窄小
舞蹈
保险
半上+ 轻声(原声调是非上声的轻声声的轻声)
半上:尾巴 喜欢 喇叭 枕头 口袋(“主意 指头”例外) 直上:等等 走走 把手 水里 想起 找补 三种情况例外:
例:我给你/把把脉。 柳厂长/手里/有两把/小铁锁。
综合练习
1、上声加上声 24+214 勇敢 转眼 总管 雨果 虎骨 洗脸 土改 理想 美好 党委 厂长 总理 组长 雨伞 2、上声加非上 上声读成半上的调值,即[21]或[211]如: (1)上声加阴平 语音 小说 满天 感恩 导师 体贴 打听 管家 展开 老公 主张 曙光 雪花 委托 (2)上声加阳平 理财 眼馋 党员 朴实 赏识 祖国 朗读 语言 导游 老人 理由 演员 整齐 署名 (3)上声加去声 碗筷 找事 转会 感谢 忍受 导购 反射 语气 许诺 准备 理事 体会 体恤 处置
3、上声加轻声 即上声音节后接轻声“音节+”这种组合的变调分为两种情况: (1)上声音节后接本调不是上声的轻声音节。上声音节变读为[21] 或[211]。如: 好的 老了 满了 斧头 准头 找头 老婆 晚上 老实 宝贝 里头 尾巴 我们 你们 (2)上声音节后接本调是上声的轻声音节。上声音节的变调有两 种情况: ①上声音节变读为[21]或[211]。如: 鼓捣 里脊 姐姐 奶奶 姥姥 婶婶 痒痒 椅子 矮子 本子 抖搂 显摆 耳朵 马虎 ②上声音节变读为(35]。如: 老鼠 老虎 指甲 小鬼 可以 想起 水里 眼里 嘴里 哪里 想想 管管 舔舔 走走
上声的变调和本调
![上声的变调和本调](https://img.taocdn.com/s3/m/6c806f01a8114431b90dd8ad.png)
上声的变调和本调1.上声在阴平前始终shǐzhōnɡ损失sǔnshī体积tǐjī统一tǒnɡyī武装wǔzhuānɡ小说xiǎoshuō许多xǔduō眼光yǎnɡuānɡ演出yǎnchū已经yǐjīnɡ有关yǒuɡuān 语音yǔyīn早期zǎo qī展开zhǎnkāi 指标zhǐbiāo主观zhǔɡuān主张zhǔzhān 转身zhuǎnshēn 总之zǒnɡzhī组织zǔzhī祖先zǔxiān2、上声在阳平前起源qǐyuán 请求qǐnɡqiú取得qǔdã使得shǐdã水平shuǐpínɡ死亡sǐwánɡ往来wǎnɡlái 委员wěiyuán 小学xiǎoxuã选择xuǎnzã眼前yǎnqián 演员yǎnyuán以及yǐjí以前yǐqián 以为yǐwãi有时yǒushí与其yǔqí语音yǔyīn早晨zǎochãn只得zhǐdã主题zhǔtí主席zhǔxí转移zhuǎnyí总结zǒnɡjiã组合zǔhã祖国zǔɡuï嘴唇zuǐchún3、上声在去声前起义qǐyì少量shǎoliànɡ少数shǎoshù审判shěnpàn 使用shǐyînɡ手段shǒuduàn 水分shuǐfēn水面shuǐmiàn损害sǔnhài 所谓suǒwâi 所在suǒzài 讨论tǎolùn 体会tǐhuì体育tǐyù统计tǒnɡjì稳定wěndìnɡ武器wǔqì喜爱xǐài显示xiǎnshì享受xiǎnɡshîu 小麦xiǎomài 写作xiězuî眼泪yǎnlâi 演奏yǎnzîu 氧气yǎnɡqì以后yǐhîu 以外yǐwài 引进yǐnjìn友谊yǒuyì有限yǒuxiàn 有效yǒu xiào宇宙yǔzhîu掌握zhǎnɡwî诊断zhěnduàn整顿zhěnɡdùn只要zhǐyào 指示zhǐshì种类zhǒnɡlâi 主任zhǔrân 转化zhuǎnhuà准备zhǔnbâi准确zhǔnquâ仔细zǐxì阻碍zǔ’ài 左右zuǒyîu4、三个上声连续(1)音节为2+1组合,调值是(35+35)+214。
现代汉语音变
![现代汉语音变](https://img.taocdn.com/s3/m/6d8fc91f6bd97f192279e98e.png)
5)多个上声音节相连时,要根据其词语组合情 况和逻辑重音的不同,做不同的处理。例如: 想买果脯 xiǎng mǎi guǒpǔ 永远美好 yǒngyuǎn měihǎo 小组长请你往北走。 xiǎozǔzhǎng qǐngnǐ wǎng běi zǒu。
(二) “一”、“不”的变调
“一”、“不”都是古清声母的入声字。普通 一 都是古清声母的入声字。 的单字调是阴平55调值 调值, 话“一”的单字调是阴平 调值,“不”的 单字调是去声51调值 在单念、 调值, 单字调是去声 调值,在单念、表序数或处 在词句末尾的时候,不变调。 在词句末尾的时候,不变调。 这两个字的变调取决于后一个连读音节的声 调。
二、“啊”的音变
“啊”是表达语气、感情的基本声音,用于 句首或单念时,读音是a;用于句尾时,作为 助词,由于受前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 读音常常发生变化。变化的规律如下:
1、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u(含ao、iao)时,读音变为 wa,汉字写作“啊”或“哇”。 在哪儿住啊? 真好啊! 大家跳啊! 2、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n时,读音变为na,汉字写 作“啊”或“哪”。 怎么办啊? 加油干啊! 要小心啊!
鬼脸 水果
3)上声音节在轻声前的变调情况
a、当轻声音节由上声字构成时,前面的上声音节的变调有两 种情况: 一是变读为半上,调值是21: 嫂子 sǎozi 碾子niǎnzi 姐姐jiějie 二是变读为阳平,调值是35: 等等děngdeng 讲讲 jiǎngjiang 想起xiǎngqi 小姐xiǎojie 把手bǎshou b、当轻声音节由非上声字构成,前面的上声音节变读为半上, 调值是21。例如: 阴平: 打听dǎting 眼睛yǎnjing 比方bǐfang 阳平: 本钱běnqian 老婆lǎopo 老爷lǎoye 去声: 脑袋nǎodai 寡妇guǎfu 本事běnshi
音变-变调、轻声
![音变-变调、轻声](https://img.taocdn.com/s3/m/23c70ad52e3f5727a4e9628f.png)
音变一.变调(一)上声的变调(1)上声在非上声前,变“半上”,丢掉后半段14上声的尾巴,调值从214-211。
例如:上声+阴平许昌禹州语音百般摆脱上声+阳平朗读语文祖国旅行导游上声+去声朗诵语调广大讨论稿件上声+轻声矮子奶奶尾巴老婆耳朵词语练习上声+阴平产生女兵脚跟垦荒卷烟雨衣九江史诗许多首先口腔北方小心主张指标上声+阳平语言品行美德选择总结果园铁锤典型打球坦白老年解决谴责羽毛口才上声+去声朗诵准确法制恳切想念好像努力脚步体育考试比较笔记品味坦率响亮上声+轻声指甲哑巴伙计打听讲究骨头口袋你们懂得起来点心暖和本事脊梁摆布(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调值变为35。
调值214-35。
例如:上声+上声口语演讲勇敢免检党委词语练习美好理想彼此采访饱满管理陕北引导了解保险脊髓尽管给予奖品可鄙(3)上声在轻声的前面变阳平。
例如:上声+轻声哪里打手老鼠老虎可以小姐想起捧起讲讲等等口里眼里走走晌午(4)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三个上声相连,如果后面没有其他音节,也不带什么语气,末尾音节一般不变调。
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当词语的结构是双音节+单音节时,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调值变为35,跟阳平的调值一样。
例如:展览馆管理组选举法水彩笔打靶场勇敢者演讲稿古典美跑马场当词语的结构是单音节+双音节,开头音节处在被强调的逻辑重音时,读作“半上”,调值变为211,当中音节则按两字组变调规律变为35.例如:撒火种冷处理耍笔杆小两口小老虎老保守小拇指纸雨伞很友好(二)“一”“不”的变调“一”“不”在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时,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读原调:“一”念阴平55,“不”念去声51.例如:第一;不,我不。
当它们处在其他音节前面时,声调往往发生变化。
(1)“一”的变调。
“一”有两种变调:去声前变阳平一栋一段一律一路一溜儿一例一贯一个一共一刻一致一阵一兆一瞬一事(2)非去声前变去声阴平前一发一端一天一忽一经一千一心一些一星一朝一生一身一应一杯一根阳平前一叠一同一头一条一年一连一盒一齐一行一直一时一如一人一无一旁上声前一统一体一览一口一举一己一起一本一种一准一场一手一水一早一总当“一”作为序数表示“第一”时不变调,例如:“一楼”的“一”不变调,表示“第一楼”或“第一层楼”,而变调表示“全楼”。
(一)上声的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https://img.taocdn.com/s3/m/78d5aad3240c844769eaeeb4.png)
四、音变(一)上声的变调1、上连上,变直上①。
如:美好水表处理歌咏比赛2、上连非上,变半上②。
“非上”包括阴平、阳平、去声、非上声改读的轻声、本来就是的轻声。
如:美观美元美丽美的水兵水牛水库水灵水呢水花小明小丽小心小的3、上声变的轻声前,变成直上或半上。
如:走走手里打起来马马虎虎小姐(变直上)奶奶椅子耳朵马虎痒痒指甲(变半上)4、多上相连划小节,小节内部再两边,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相连,按语音停顿情况把它们划分成一两个音节的小节,先在小节内部,按两个上声音节相连的规律来变,然后对小节线两边的两个音节按两个音节相连的情况去变(在分析变调时,直上作非上声——阳平处理。
)如:李| 厂长胆小| 鬼请你把| 演讲稿| 写好| 给我。
(二)“一、不”的变调“一、不”变调的规律是:“一、不”去前变阳平,非去声前读去声。
即根据后面的字是不是去声前后相反。
如:不屑一顾一丝不苟一窍不通一蹶不振一直不对注意:“一”在单念或作序数、作词尾以及在“一~二~”和“一无~~”结构的短语中不变调。
如:说一不二一九一一年一年级第一名唯一的办法一干二净一无是处(三)重叠形容词的变调1、AA式常用口语词在表示期望、祈使、亲切的语气时,第二字变读第一声并儿化。
如:小子,好好..干!一圈人全指望着你呢。
离我远远..的!别着急,慢慢..来。
表示严肃语气、陈述语气以及书面证词,不变调。
如:毛主席给小朋友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他整整..躺了一个月。
堂堂..中华男儿,岂容日寇欺凌!2、ABB式口语词第二、三字变读第一声。
如:湿漉漉白蒙蒙黑糊糊绿莹莹笑吟吟闹嚷嚷软绵绵暖洋洋明晃晃黑洞洞书画语词一般不变调。
如:赤裸裸恶狠狠金灿灿白皑皑红艳艳3、轻声词重叠成的AABB式口语词,第二字变读轻声,第三四字变读第一声。
如:亮亮堂堂舒舒服服模模糊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干干净净老老实实扭扭捏捏别别扭扭规规矩矩其中少数用在书面上也可以不变调。
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老实实干干净净非轻声词重叠成的AABB式词不变调。
上声的变调——精选推荐
![上声的变调——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1109a1e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4.png)
上声的变调普通话上声字除单念或在词尾、句尾时声调不变外,其他情况都要发生变化。
(1)上声调在非上声调(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丢掉后半段“14”上升的尾巴,调值由214变为半上211,变调调值描写为214-211。
例如:上声调在阴平前:鸟枪niǎoqiāng 扭亏nǐukuī苦瓜kǔguā法规fǎguī眼圈yǎnquān 水兵shuǐbīng上声调在阳平前:海螺hǎiluó搞活gǎohuó改革gǎigé考察kǎochá产值chǎnzhí体罚tǐfá上声调在去声前:野外yěwài 老化lǎohuà审定shěndìng有益yǒuyì典范dǐanfàn 彩照cǎizhào 上声调在轻音前:姐夫jiěfu 比方bǐfang 老实lǎoshi倒腾dǎoteng 老婆lǎopo 脑袋nǎodai底细dǐxi(2)上声相连时的变调①两个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调值由214变为35,变调调值描写为214-35。
例如:领导lǐngdǎo 懒散lǎnsǎn 手指shǒuzhǐ古典gǔdiǎn 旅馆lǚguǎn 粉笔fěnbǐ简短jiǎnduǎn 耳语ěryǔ把柄 bǎbǐng 靶场bǎchǎng打扰dǎrǎo 感慨gǎnkǎi②三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如果后面没有其他音节,也不带什么语气,末尾音节一般不变调,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根据词语结构的不同,有两种变调:当词语的结构是双音节+单音节(“双单格”)时,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变成阳平,调值变为35,跟阳平的调值一样。
例如:手写体shǒuxiětǐ展览馆zhǎnlǎnguǎn 胆小鬼dǎnxiǎoguǐ当词语的结构是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时,开头音节处在被强调的逻辑重音时,读作“半上”,调值变为211,当中音节则读作“阳平”,调值变为35。
播音主持实用变调了解
![播音主持实用变调了解](https://img.taocdn.com/s3/m/a7fb14f29e3143323968938b.png)
变调一、上声变调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只有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才有可能读原调。
1、上声在非上声前,调值由214变为211。
上声+阴平:火车警钟保温上声+阳平:祖国旅行改革上声+去声:讨论感谢挑战上声+轻声:奶奶耳朵伙计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阳平调值35,后一个不变。
懒散手指广场古典粉笔减少3、三个上声相连(1)当词语结构是双音节+单音节(双单格)时,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调值变为阳平35,末尾音节不变。
展览馆勇敢者水彩笔(2)当词语结构是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时,开头音节处在被强调的逻辑重音时,开头音节调值变为21,当中音节调值变为35,末尾音节不变。
纸老虎小拇指冷处理二、“一”、“不”变调1、“一”的单字调是阴平55,在单念或处在词句末尾时不变调,作序数时不变。
“一鼓作气”2、“一”在去声音节前调值变为阳平35。
一半,一定,一共3、“一”在非去声前,调值变为去声51。
阴平前:一般,一生阳平前:一直,一同,上声前:一起,一口4、“不”的单字调是去声51,在单念或处在词句末尾时不变调。
只有一种变调,就是在去声音节前调值变为阳平35。
不必,不要,不但,不错三、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轻声音节的读音不能独立存在。
轻声音节的调值有两种形式:1、当前面一个音节是非上声时,后面的轻声音节的调形是短促的低降调,调值为31,音长非常短。
阴平·轻声:桌子,先生,哥哥阳平·轻声:房子,萝卜,头发去声·轻声:丈夫,豆腐,漂亮2、当前面一个音节是上声时,后面的轻声音节的调形是短促的半高平调,调值为44,音长非常短。
上声·轻声:耳朵,口袋,姐姐,马虎3、通常读作轻声:(1)语气词:吧,啊,吗,呢等(2)助词:的,得,着,了,过(3)名词后缀:子,头(4)表示复数的“们”。
(5)方位词:家里,地上,东边(6)趋向动词:回来,走开,出去(7)夹在动词中的“一”和“不”:走一走,信不信(8)叠音词的末一个音节:太太,谢谢四、儿化儿化韵音变规则:使一个音节的主要元音带上卷舌色彩,卷舌到位,卷舌自然。
普通话学习中的上声变调问题
![普通话学习中的上声变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05bd08fc1c708a1284a4490.png)
普通话学习中的上声变调问题作者:孔瑛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12期普通话上声音节的调值为,由于其降升的曲折调型,加之音长较长,导致其在语流过程中不可能把调型发得很完整。
便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
正因为如此,上声及上声变调的已成为了普通话语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现有各教材的基本观点,关于上声变调的问题,似乎已成定论。
根据语流音变的基本规律,本人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在上声变调的学习中应重点把握的三个方面问题。
一、两个音节中的前一个上声音节的变调两个音节相连的上声变调,若最后一个音节也为上声,可暂时看作其不在语流过程中,故不引起变调,(下同)这种变调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上声加上声即两个上声音节相连。
前一个上声音节发生变调,读成阳平的调值,即,第二个音节可以看作不变调。
如:勇敢转眼总管雨果虎骨洗脸土改理想美好党委厂长总理组长雨伞现在大多数高校的普通话口语教材对两个上声相连的前一个上声的变调情况认识基本趋同,即认同前一个上声变调读成的调值,在实际的学习中,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变调,大家可以用词语对比进行变调的学习。
例如,“百米”和“白米”对比、“土改”和“涂改”对比等,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很自然也很容易地就能够理解和接受。
在学习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理解变调是概念。
“变调”即调值的改变,而不是调类的改变,前一个上声音节所改变的只是调值,从变读为,普通话中“阳平的调值是”和“上声音节变读为”,但它们的调值是完全不同的,它们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尤其应该纠正“上上相连,前上变阳平”这种认识。
2、上声加非上即上声音节的后面与阴平或阳平或去声相连。
上声读成半上的调值,即[21]或[211]如: (1)上声加阴平语音小说满天感恩导师体贴打听管家展开老公主张曙光雪花委托(2)上声加阳平理财眼馋党员朴实赏识祖国朗读语言导游老人理由演员整齐署名(3)上声加去声碗筷找事转会感谢忍受导购反射语气许诺准备理事体会体恤处置3、上声加轻声即上声音节后接轻声“音节+”这种组合的变调分为两种情况:(1)上声音节后接本调不是上声的轻声音节。
上声变调
![上声变调](https://img.taocdn.com/s3/m/ef7ca63df111f18583d05ad5.png)
上声变调上声单念或在词语末尾的时候,读单字调,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变调:1.上声在上声音节前,前一个上声音节调值一般由[214]变为[35](阳平):野草了解演讲友好领导上声音节的这种变调,实际上是异化音变。
两个上声相连,读起来拗口、不方便,因此前一个上声异化,调值读成[35]。
2.在非上声声调之前,上声音节调值由214变为21(半上)。
如:首都祖国海报解放上声的调型是降升调,有两个阶段,先降后升,过程较长。
在阴平、阳平、去声之前,由于连读和语速的影响,上声只降不升。
实际上只是读出了上声的前一个阶段。
3.在轻声音节前,上声有两种变调现象:(1)上声在非上声转化来的轻声前念半上。
例如:我的怎么仿佛两个尾巴里头(2)上声在上声转化来的轻声前念阳平或念半上。
例如:小鬼可以水里手脚等等(念阳平)老子耳朵椅子嫂嫂马虎(念半上)普通话三音节、四音节甚至更多音节连读时,如果其中包括上声音节,一般先分段,结构更紧密的为一段,最后再根据上述规律变调。
三个音节都是上声,变调就可能稍微复杂一些,一般可根据词语的内部结构情况来确定上声的变读。
常见的有三种形式:(1)三个音节为并列结构,不分主次轻重,变读为:阳平+阳平+上声。
水火土早午晚甲乙丙稳准狠(2)相连的三个上声音节,其内部结构是双单格,变读形式为:阳平+阳平+上声。
这种情况下,前两个上声音节的词语往往修饰或限制后一个上声音节,整个结构一般偏正结构。
例如:展览馆选举法跑马场表演奖(3)相连的三个上声音节,其内部结构是单双格,变读形式为:半上+阳平+上声。
这种情况下,第一个上声音节往往重读,整个结构一般是偏正结构。
例如:老古董纸老虎马导演小老虎老酒鬼一连串上声音节相连,先根据词语结构和语意适当分组,再按以上规律去读(这种情况有时要根据句子表达的需要而读,不一定死板地套规律。
)我很理解李导演。
请你给我买两把纸雨伞。
三声调音变训练
![三声调音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9975c11610661ed9ad51f379.png)
一i(前)一(za)
一i(后)-(ra)
几次啊
/ 真自私啊 / 今天星期四啊。
是啊 / 什么事啊 / 谁值日啊?
训练要领
“啊”的音变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自然运用。书面上 写成“啊”的,在读说时要注意按照规律变读。
训练方法
①“啊”音变基本训练:先将“啊”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适度夸
张延长,与后面的“啊”连读;然后自然念说。
4、故事练习: 猴吃西瓜
猴儿王找到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这个猴儿啊是从来也 没吃过西瓜。忽然,他想出一条妙计,于是就把所有的猴儿都 召集来了,对大家说:“今天我找到一个大西瓜,这个西瓜的 吃法嘛,我是全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你们的智慧,看你 们谁能说出西瓜的吃法,要是说对了,我可以多赏他一份儿; 要是说错了,我可要惩罚它!” 小毛猴一听,搔了搔腮说:“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儿!” 猴儿王刚想同意,“不对,我不同意小毛猴的意见!”一个短 尾巴猴儿说:“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我和我爸爸到我姑妈家去的 时候,吃过甜瓜,吃甜瓜是吃皮儿,我想西瓜是瓜,甜瓜也是 瓜,当然该吃皮儿啦!”
训练要领变读。
A B 你把/美好/理想/给领导/讲讲。 请你/给我/打点儿/洗脸水。
二、“一”、“不”的变调训练
“一”的本调是阴平,“不”的本调是去声。“一”、
“不”念本调的条件是:单独念,或在词句末尾;以及“一” 在表示日期或序数时念本调,“不”在非去声前念本调。 “一”的变调有三种,“不”的变调有两种,可以归纳记 忆。
如:脸蛋儿、有点儿、味儿、倍儿棒
二、基本规则
儿化发音的基本规则,取决于韵母的末尾音素是否便于卷舌。 (一)便于卷舌,是指韵母的末尾音素是舌位较低或较后的元 音(a、o、e、u)。儿化时原韵母不变,直接卷舌。如: 小花儿、豆芽儿、打杂儿、酒窝儿、大伙儿、 高个儿、打嗝儿、皮球儿、裤兜儿、白兔儿 (二)不便于卷舌,是指韵母的末尾音素是前、高元音(i、ü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和语调现象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和语调现象及其对外汉语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fe0845c8c281e53a5902ff2a.png)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和语调现象及其对外汉语教学本文从汉语语音中特有的声调系统入手,对变调的内涵以及变调的基本类型进行阐述,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比较难掌握的上声变调现象进行具体研究。
说明上声变调现象的普遍性,解释它基本的,常见的三种变调类型。
此外,还对留学生容易出现的语调问题进行探究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调变化,只不过不同的语言,实现语调变化的方式和方法都不尽相同。
最后,联系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关于上声变调问题和语调问题的教学方法。
标签:上声变调语调教学一、变调的内涵及其基本类型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由音高构成;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格式。
在汉藏语系中一些语言的音节是有声调的,而在包括印欧语系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语系的音节是没有固定的音高格式的。
可见声调并不是音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也不是每个语系所必备的。
但对于汉语来说,声调十分重要,同一个音节“[PA]”在汉语中可以念成四种音高格式,即汉语的四个声调,阴平[PA55](巴),阳平[PA35](拔)、上声[PA214](把)、去声[PA51](坝)。
它的音高格式有平,升、曲降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意义。
而这些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被称为调值,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汉语普通话四声的调值分别是: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聲(51)。
声调在汉语中因为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显得十分重要。
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时调值不同,这种声调的变化叫变调。
音节的变调大部分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形成的。
在汉语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以下几种:(一)“一、不”的变调(二)“七、八”的变调“七、八”放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为35,但也可以不变。
如:七岁、七块、八岁、八路(三)上声的变调二、上声的变调及其常见类型上声单念时调值是214,在语流的末尾或单用时调值不变,但在实际交际中因为常常与其他字词连用,因此上声可以纯粹地读为原调的情况几乎很少,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会发生变调现象,读为35或2l。
关于上声在本调为上声的轻声之前的变调问题
![关于上声在本调为上声的轻声之前的变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9e0928770bf78a64295488.png)
关于上声在本调为上声的轻声之前的变调问题[摘要]文章研究了普遍话上声在本调为上声的轻声之前的变调问题,着重阐明了上声在这种条件下的两种变调现象,并且深入地分析了两种变调现象中的有关规律。
普通话上声的变调问题,在现代汉语所讲的音变的变调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而上声在本调为上声的轻声之前的变调问题,又是上声变调中至关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到说普通话的准确性。
南方人一般把“椅子”说成“姨子”,把“借你的小椅子坐坐”说成“借你的小姨子坐坐”,遭人白眼,甚至唾骂,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这种变调规律而引起的。
笔者多年从事现代汉语教学,对此问题很难从现行的教材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从目前流行很广的几种现代汉语教材来看,对上声在本调为上声的轻声之前的变调问题,说法不一,莫衷一是。
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版)认为:“上声在本调是上声的轻声之前时,变为近似阳平”。
①这个说法显然是欠准确的,因为只有较少的一部分词语按此规律变调。
例如: 打手214 214→34 3②讲法214 214→34 3想想214 214→34 3但是,大多数词语都不能按此规律变调。
例如:椅子214 214 不能变为34 3(姨子) 厂子214 214 不能变为34 3(肠子) 李子214 214 不能变为34 3(梨子) 这一类词之所以不能这样变读,一是因为不符合语言实际,二是因为这样变读会改变词语的原意。
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只字未提这种变调现象,不知是忽略了还是有意回避。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指出:“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得象阳平(34);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有的变阳平,有的变‘半47上声’(21)。
”①这个观点是符合语言实际的。
可惜的是,他们只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变调现象,而没有进一步指明这两种变调现象的有关规律,也就是说,没有指明在什么情况下变为阳平,在什么情况下变为半上声,所举例子也没有很好分类,令人难以把握。
上声和去声的变调
![上声和去声的变调](https://img.taocdn.com/s3/m/24116e31eefdc8d376ee323d.png)
上声和去声的变调一、口语的变调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适用于不同语体——在书面语言中,在复音词和成语中是一种读法,在口语中当单音词用,或在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某些复音词中,其语调要发生变化。
例示如下:①差(书)chā:差别差价差额阴差阳错差强人意——(口)变调为chà(阴平变去声):差不多差一块就差你一个真差劲儿②逮(书)dài:逮逋力有未逮——(口)变调为dǎi(去声变上声):逮兔子不知道上哪儿逮他去③翘(书)qiáo:翘首以待翘楚连翘——(口)变调为qiào(阳平变去声):翘尾巴翘胡子④塞(书)sài:要塞边塞出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口)变调为sāi(去声变阴平):活塞瓶塞乱塞一气塞的严严实实认识:口语音节语调变化的情况大致为阴阳上声与去声的互相转变,大多情况下是阴平、阳平调变化为去声调。
二、不同语义环境中的变调由于与不同的字义紧密联系,不少多音字的声调即随机发生变化。
例示如下:⑤场(书)chǎng:场合场面场所冷场捧场——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áng(上声变阳平):场院圩场外场一场大雨一场好戏⑥处chǔ(有动作义):处分处罚处置处理处女——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ù(上声变去声):处长处所长处益处大处深处⑦创chuàng:首创创办创举创新——chuāng(去声变阴平):创伤创口创痍⑧供gōng:供应供养供求提供—— gòng(阴平变去声):供状招供供品供养(指祭祀)供奉供职供认⑨量liáng:量杯测量量身高丈量土地——liàng(阳平变去声):数量变量最大限量量体裁衣量入为出⑩难nán:难兄难弟(难得的兄弟,含贬义)困难(可读轻声)世上无难事——nàn(阳平变去声):难兄难弟(共患难的)排难解纷责难发难⑾宁níng:安宁宁静息事宁人——nìng(阳平变去声):宁可宁愿宁缺毋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⑿强qiáng:强制强渡强化强横博闻强识——qiǎng(阳平变上声):勉强牵强强迫强词夺理强颜欢笑认识:不同语义环境中的变调,大致情况也是阴平、阳平与去声调的互变,变为上声的情况相对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上声在本调为上声的轻声之前的变调问题
[摘要]文章研究了普遍话上声在本调为上声的轻声之前的变调问题,着重阐明了上声在这
种条件下的两种变调现象,并且深入地分析了两种变调现象中的有关规律。
普通话上声的变调问题,在现代汉语所讲的音变的变调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而上声在本调为上声的轻声之前的变调问题,又是上声变调中至关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到说普通话的准确性。
南方人一般把“椅子”说成“姨子”,把“借你的小椅子坐坐”说成“借你的小姨子坐坐”,遭人白眼,甚至唾骂,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这种变调规律而引起的。
笔者多年从事现代汉语教学,对此问题很难从现行的教材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从目前流行很广的几种现代汉语教材来看,对上声在本调为上声的轻声之前的变调问题,说法不一,莫衷一是。
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版)认为:“上声在本调是上声的轻声之前时,变为
近似阳平”。
①这个说法显然是欠准确的,因为只有较少的一部分词语按此规律变调。
例如: 打手214 214→34 3②
讲法214 214→34 3
想想214 214→34 3
但是,大多数词语都不能按此规律变调。
例如:椅子214 214 不能变为34 3(姨子) 厂子214 214 不能变为34 3(肠子) 李子214 214 不能变为34 3(梨子) 这一类词之所以不能这样变读,一是因为不符合语言实际,二是因为这样变读会改变词语的原意。
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只字未提这种变调现象,不知是忽略了还是有意回避。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指出:“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得象阳平(34);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有的变阳平,有的变‘半47上声’(21)。
”①这个观点是符合语言实际的。
可惜的是,他们只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变调现象,而没有进一步指明这两种变调现象的有关规律,也就是说,没有指明在什么情况下变为阳平,在什么情况下变为半上声,所举例子也没有很好分类,令人难以把握。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在词语的注音和注释方面是全国最具权威性的工具书。
笔者就“上声+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词条全面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该词典收集了这类词条一共171个。
从词典上只知道这些词条的后一个字音念成轻声,至于前面的上声如何变调,就无法知道了。
笔者就这171个词条的变调问题又作了全面的考察研究,另外还对该词典未收入但与这类词语有相同变调规律的一些词语也作了初步的考察研究,认为它们有如下变调规律。
一、前一个上声变为半上声。
这种变调现象有如下规律:
(一)x+子→21 4
这里要强调,“x”必须是上声字音,这个“子”必须是名词后缀,凡是属于这种情况的,前面的上声(即x)都一律变成半上(即调值为21),后面的“子”都一律念成轻声(调值为4),毫无例外。
值得指出的是,有的词语是临时组成的,在词典中未必能查到,比如随意给小孩起的小名儿,诸如“虎子、鲁子、狗子”等等,只要符合上述(-)的条件,均可放心按此规律变读。
(二)M+M→21 4
这是一种名词性的叠音词(有的是单纯词,有的是合成词),M为上声字,只要具备这些条件,前一个上声一律变读为半上声(即调值为21),后一个上声一律念成轻声(调值为4)。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类词条收集一共有8个,尽列如下:邑邑宝宝姐姐老老姥姥奶奶嫂嫂婶婶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对小孩说话一般喜欢用名词性的叠音词语(当然,小孩说话也喜欢用叠音词语),例如“饺饺、果果、狗狗、手手”等等。
这种临时组成的叠音词语
符合上述(二)的变读规律,理应按调值“21 4”变读,但经笔者的初步调查了解,社会上却存在两种变读现象。
一种是按调值“21 4”变读,这应该是常规现象,另一种是按调值“34 3”变读,这应该是非常规现象。
原因何在?笔者初步认为,这可能跟说话人的言语习惯、偏爱有关系。
国家普通话审音委员会规定异读词原有的几个读音中,只有一个读音是规范的,另外的读音是不规范的。
例如“亚运村”的“亚”是异读词,只有ya51是规范的读音,而另外一个读音ya214是不规范的,但是相当多的北京人(当然也包括一些其他地方的人)却偏爱把“亚”说ya214,这跟人们的言事习惯不无关系。
(三)“耳朵、马虎”也变读为“21 4”。
这类词《现代汉语词典》只收集“耳朵、马虎”两个。
前两类词语,都有明显的词形标志, 第一类有词缀“子”作为标志,第二类有叠音形式作为标志,这些词形标志给声调的变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识别条件。
而“耳朵、马虎”在词形上没有明显的标志,这给声调的变读增加了识别难度,但是,好在这类词只有两个(社会用语中是否还有类似的词语,有待调查收集),记忆起来也并不困难。
二、前一个上声变为近似阳平。
这种变调现象有如下规律:
(一)上声+轻声(原为上声)→34 3
这类词语前面的上声一律要变读为近似阳平(即调值为34),①后一个上声一律变读为轻声(调值为3)。
这类词语也没有明显的词形标志,与前面所提到的“耳朵、马虎”容易相混,但是我们可以采取“记少推多”的办法,只要记住“耳朵、马虎”是按调值“21 4”变读的,其他没有词形标志的则按调值“34 3”变读。
按调值“34 3”变读的这类词语,《现代汉
语词典》一共收集有21个,尽列如下:
把揽把手扯手打手打整捣鼓
点补鼓捣裹脚(名词) 裹腿缓醒
讲法老鼠哪里起火(名词) 显摆想法(名词) 小姐早起(名词) 指甲(口语中其调值多念55
2) 子口
(二)V+V→34 3
V为单音节动词,其声调为上声。
这类动词根据表达需要可以重叠,重叠时,根据变读为轻声的有关规律,后一个音节必须念成轻声(调值为3),而前面一个音节按照上声的变调规律,必须由上声变读为近似阳平(即调值为34)。
例如:想想214 214→34 3
这类能重叠的单音节动词也不少见,《现代汉语词典》只收其单音节形式,不收其重叠形式,但是其重叠式为语言表达所常用,是不能忽视的语言现象,使用时要留意它们的变调规律。
例如“讲讲、写写、走走、跑跑、打打、洗洗、抖抖”等等。
(三)M+里→34 3
M为单音节名词,其声调为上声,“里”为单纯方位词,凡属于这种情况的,前面的上声(即M)都一律变成近似阳平(即调值为34),后面的“里”一律念成轻声(调值为3)。
例如:手里214 214→34 3
这是一类临时组合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把它们收集进去(只分别收入“M”或“里”),但是在语言运用中,这种现象也常出现。
例如“鼓里、井里、眼里、嘴里、碗里、桶里、水里、土里”等等,也要留意它们的变调规律。
(四)V+起→34 3
V为单音节动词,其声调为上声,“起”为趋向动词,其声调原为上声。
凡是符合这些条件的,V一律要变读为近似阳平(即调值为34),“起”一律要变读为轻声(调值为3)。
例如:想起214 214→34 3
这也是一类临时组合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查不到它们,但是在语言运用中少
不了它们,诸如“讲起、写起、搞起、走起、跑起、吵起、咬起、剪起”等等,在语言运用中
也要注意它们的变调规律。
[参考文献]
[1] 邢福义.现代汉语(修订版)[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6
[2] 张斌.现代汉语[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
大学出版社,1997
[3]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版)[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96
[责任编辑: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