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总结--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及吸收概述
基础医学院2014级生理学习小组曹冲
2016.02
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消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这些生理的完成有利于整个胃肠道协调的生理活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
脂质的消化与吸收
脂质消化主要场所:小肠上段。
含有胆汁酸盐的胆汁、含脂质消化酶的胰液分泌后进入十二指肠。 脂质消化的过程:
食物中的脂类------→微团---------→产物 脂质的乳化:
脂质不溶于水,不能与消化酶充分接触。胆汁酸盐具有较强的乳化作用,能降低脂-水相间的表面张力,将脂质乳化成细小微团,使脂质消化酶吸附在乳化微团的脂-水界面,极大地增加消化酶与脂质接触面积,促进脂质消化。 消化酶作用:
消化酶包括:胰脂酶、辅脂酶、磷脂酶A2、胆固醇酯酶。
甘油三酯---------------2-甘油一酯 + 2 FFA (游离脂肪酸)
磷 脂---------------溶血磷脂 + FFA
胆固醇酯---------------胆固醇 + FFA
胆汁 乳化
胰液 消化酶
辅脂酶
磷脂酶A2
胰脂酶
胆固醇酯酶
乳化作用
乳化后的脂肪
胃
甘油三酯
脂肪酶
水
单酰甘油+游离脂肪酸
微粒 胆盐
黏膜细胞 1-2um
20-50um
油相
胶粒相
粘性-各向
同性相
脂质的吸收
脂质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
脂质吸收过程:
中链、短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乳化后即可吸收——>肠粘膜细胞内水解为脂肪酸及甘油——>门静脉入血
长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在肠道分解为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再吸收——>肠粘膜细胞内再合成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胆固醇等结合成乳糜微粒——>淋巴入血
C. 脂肪吸收
食用油
微团肝脂肪酶
胆汁
非极性脂肪
短链游离脂肪酸
胆盐
肠腔内葡萄糖
MG
TG
TG
复合物
载脂蛋白
乳糜微粒
血清到达全身血液
(Cf. legends for Plate 10.14B)
进入静脉血胆固醇
磷脂
脂溶性维生素
蛋白质的消化主要场所:胃、小肠。
蛋白质在胃中被水解多肽和氨基酸
胃中的消化酶:胃蛋白酶(由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也可以自身激活)
蛋白质在小肠被水解成小肽和氨基酸
胰液中的蛋白酶:内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外肽酶(羧基肽酶、氨基肽酶)
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和寡肽后,通过主动转运机制被吸收。
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
1.通过转运蛋白完成氨基酸和小肽的吸收
2.通过谷氨酰基循环完成氨基酸的吸收
未消化吸收蛋白质在大肠下段发生腐败作用:1.肠道细菌通过脱氨基作用产生胺类;2.肠道细菌通过脱氨基作用产生氨;3.腐败作用产生其他有毒物质。
糖类的消化主要场所:口腔、小肠。
消化酶:
α-淀粉酶:水解淀粉分子内的α-1,4-糖苷键
α-糖苷酶:水解没有分支的麦芽糖和麦芽三糖
α-极限糊精酶:水解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
蔗糖酶:水解蔗糖
乳糖酶:水解乳糖
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
糖类被消化成单糖后才能在小肠被吸收。小肠黏膜细胞依赖特定载体摄入葡萄糖,是一个主动耗能的过程,同时伴有钠离子的转运。这类葡萄糖转运体称为钠离子依赖型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它们主要存在于小肠黏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葡萄糖被小肠黏膜细胞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血循环,供身体各组织利用。
单糖吸收过程:
小肠肠腔-----→肠黏膜上皮细胞------→门静脉-----→肝脏-----→体循环-----→各种组织细胞
SGLT GLUT
小肠的组织学特点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几乎都在小肠中进行是由于小肠特定的组织学和解剖学结构。
1.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导管进入肠腔内。这些
消化液使食糜变成乳状,再经消化液中各种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小肠还具有分泌功能,小肠的分泌功能主要是由小肠壁粘膜内的腺体(十二指肠腺和肠腺)完成的。小肠液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含有多种消化酶、脱落的肠上皮细胞以及微生物等。所含有的各种消化酶中,有肠激活酶、淀粉酶、肽酶、脂肪酶以及蔗糖酶、麦芽糖酶和乳糖酶等,这些酶对于将各种营养成分进一步分解为最终可吸收的产物具有重要作用。
2.小肠运动形式主要有:①紧张性收缩,它是其他运动形式有效进
行的基础,使小肠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并使肠腔内保持一定压力,有利于消化和吸收。②分节运动,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分节运动的意义在于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为消化和吸收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分节运动还能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③蠕动,其作用是将食糜向远端推送一段,以便开始新的分节运动。
小肠的肌层是由内环行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组成。这两层平滑肌决定了小肠的运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