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

合集下载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提高锻炼、解读信息的能力,学会整合不同的学科知识。

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和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难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自主学习】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1、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1)汉字①地位:是中华文明的。

②作用: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补充:__________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____________,标志着人类进入____________。

(2)史书典籍①地位: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②特点:规模之大、,为世界所仅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原因是: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①含义:即和。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增强、对。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一个衰微的过程(1)内因:。

(2)外因:。

2、只有在和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相适应,与相协调,既保持,又体现。

【自主探究】探究一:1、探讨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东方走过了怎样的历程?2、思考:与我们中华文化一样源远流长的文化还有哪些呢?探究二:材料:“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世纪坛序请问材料说明了什么?探究三: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面对现实,“睁眼看世界”。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走过的独特历程。

2、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3、理解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最好见证。

4、阐释“弘扬中华文化,再创辉煌”的意义。

【学习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

【学习难点】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预习案】一、古代辉煌的历程1、殷周时期:思想、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3、秦朝: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的意义。

4、汉代:促进了至尊地位。

5、隋唐时期: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了时代。

6、宋元明: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产生了。

7、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的冲击。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①地位:是中华文明的。

②作用: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史书典籍①地位: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②特点:规模之大、,为世界所仅有。

探究一:材料一:考古学家在六千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上发现了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历朝历代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

材料二:相传我国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

结合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什么作用?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一个衰微的过程(1)内因:。

(2)外因:。

2、只有在和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装订线【课堂小结】见幻灯片。

3、续写中华文化壮丽的篇章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相适应,与相协调,既保持,体现。

高中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2.过程与方法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复兴中华文化难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情景导入:音乐铺垫,孕育情感教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继承性,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

下面就让我们伴随着一首非常优美的中国古典音乐《茉莉花》,来进入我们中华文化的学习。

请同学们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一下中国的四大国粹。

设计意图:是通过情景导入课题,激发探究兴趣。

同时把学生的思绪带进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之中,使迅速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课件展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地图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课堂上展示他们通过到图书馆查询、互联网查询等方式收集的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图片及多媒体资料,阅读教材P62-63思考问题:大家觉得中华文明与其他三大文明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小组代表展示课件并回答:唯有中华文明一直都没有中断,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教师小结:古代文明中,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唯有中华文明远远而流长。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3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3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3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走过的光辉历程;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及其重要见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了解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及原因;认识到该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2.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文化特有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感悟中华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三、教学方法讲授、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训练相结合四、教学过程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1.结合课本思考探究一与探究二你的感悟是:2.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自己独特的的辉煌历程殷周(起源)——春秋(初步形成)——秦(促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明清(面临冲击)(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消亡,有的衰落,有的融入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1)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作用: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史书典籍存传的原因:(阅读课本了解)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1)原因:汉字的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

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设计

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设计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1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1.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知道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知道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3.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文化。

预习内容一、古代辉煌的历程上溯殷周时期,、“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代,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博采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时代。

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产生了。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的冲击。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和。

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随着中国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的奋斗密切相关。

实践证明,只有在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

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的繁荣兴盛。

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耕耘。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相适应、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

合作探究探究一:各个朝代留给我们的中华文化你能说一说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吗?探究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1.你知道哪些史书典籍?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导学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导学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年级学科:高二政治 学习内容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测 试 题 测 试 导 学 主编: 参编: 审编: 编号: 课时数 1 第( 三 ) (章)第( 六 )小节(课)第( 1 )课时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了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理解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 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的态度是: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 2.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 3.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基本途径是: ; 。 、 。
1、古代中华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经济、政治原因:经济是基础,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纵观我 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其繁荣时期无不是国家经济发展较快、政治稳定、民族统一的时期。 (2)文化原因: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扬,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 原因。 (3)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在这 种兼收并蓄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得到充实。 (4)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和升华。 2、如何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含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是相对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古埃及文化、 古印度文化的断代而言的,中华文明史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①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 成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 史资料;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下节详细介绍) 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中间虽经战乱和外敌入侵, 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民和东亚各国人民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但近代以来, 随着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当 今,我们还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 、 “分化”和争夺下一代的挑战。 (1)上述材料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li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公开课导学案

li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公开课导学案

第六课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使用要求:1、根据自主探究通读教材,勾画好课本内容,并标记处疑难问题。

2、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案,并根据训练题巩固提升。

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历史。

2、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了解文化衰微的原因,深入思考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过程与方法】1、结合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字完整流传下来的事例,说明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结合实例分析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3、结合历史事实,说明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以及如何实现中华文化复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自信心,自觉担负起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责任。

【学习重难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一、导课同学们,在第一、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从普遍性的角度学习了“文化”,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从中华文化的角度来探究“文化”。

材料引出本课。

材料: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的文明材料一:公元前539年,古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入侵,至此灭亡。

此后,古代两河流域再也没有出现过独立完整的国家。

材料二:古埃及的金字塔、亚历山大灯塔、阿蒙神庙、几何学、历法等成就非凡。

其文化因受到外域民族的入侵而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

材料三:古印度的宗教、哲学异常发达,造就了“印度河流域的古代”。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化逐渐雅利安化。

材料四: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

这一奇迹足以把中华文化同其他文化区别开来,如此悠久的历史本身就包含了中华文化的许多特质。

中华文化和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化的区别是什么?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有什么特征?二、自主探究使用说明:学生阅读课本,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掌握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主要组成部分;(3)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展示等方式,深入探究中华文化的内涵;(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3)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作用,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概述(1)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主要组成部分。

2. 语言文字(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2)汉语的特点和魅力;(3)中国传统文学的成就。

3. 艺术瑰宝(1)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雕塑的特点;(2)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的魅力;(3)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中华文化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 课堂讲解(1)讲解中华文化的概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2)讲解中华语言文字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热爱汉语;(3)讲解中华艺术的瑰宝,引导学生欣赏和传承传统文化。

4.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中华文化艺术创作,如绘画、书法、舞蹈等;(2)举办中华文化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1)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和实践活动成果;3. 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4. 学生对中华文化自豪感和热爱之情的体现。

五、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中华文化相关视频;2. 图书资料:中华文化概述、语言文字、艺术瑰宝等方面的书籍;3. 网络资源:中华文化的网络资料和图片;4.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12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12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12★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2.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主干知识1. 是中化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

3.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

4.只有在的领导下和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又体现。

★知识归类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误区警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存留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所以不能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仅仅归为汉字和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中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民族的语言.艺术.传统习俗,如音乐.舞蹈.戏曲.祭祀.婚丧礼仪.中医药技术和陶瓷制造,都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六课第一框课后练习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年9月28日,中国(曲阜)祭孔大典在曲阜举行,孔子的思想历经两千年仍被传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下列对中华文化能源远流长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字的使用B.史书典籍的传承C.社会制度的更替D.其特有的包容性3.一个小儿醒目地立在象征祖祠的屋顶下,这边是汉字的“字”,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导天地.祖宗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2. 通过学习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古代文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

2. 中华文化的特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琴棋书画、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2. 采用案例教学,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华文化。

3. 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增强课堂互动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中华文化:分别讲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3. 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中华文化知识,互相学习。

4. 总结课堂: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中华文化的小短文。

2. 调查身边的朋友或家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程度,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拍摄照片并附上简短的解说。

六、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统节日、习俗礼仪、传统手工艺、现代文化创新等。

2. 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中外文化交流、中华文化在全球化的作用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利用案例教学,讲解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如孔子学院、中华美食、中国电影等。

3. 开展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疑问。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影响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中华文化全球化的兴趣。

学案4: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案4: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历史。

2.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知识梳理(一)古代辉煌的历程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1)上溯到周时期,天命神权、“”,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峰起、,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3)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意义。

(4)汉代,确立了至尊的地位。

(5)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进入了的全盛时代。

(6)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

(7)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的冲击。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与是很有说服力的。

(1)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

数千年来,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趋没落和近代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的过程。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实现的伟大复兴。

3.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耕耘。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

【精讲点拨】1.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2.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1)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陕西省安康市汉滨高级中学XX年高中政治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及原因。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三、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发展时期文化思想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殷商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春秋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秦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意义汉独尊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隋唐中国古代文化高度发展进入气势恢宏的时代宋元明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明清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上述图表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举例说明中华文化的辉煌表现。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汉字①地位:是中华文明的。

②作用: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史书典籍①地位: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②特点:规模之大、,为世界所仅有。

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中华文化的衰微表现和原因内因:。

外因:。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只有在和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续写中华文化壮丽的篇四、课堂探究学案合作探究一、汉字的内涵总是在不断的丰富。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种带有时代文化色彩的语言——网络语言,正悄悄的出现在生活中,并被年轻人所热情演绎着。

诸如“886”“521”“7456”“菜鸟”“玉米”“美眉”等,以及很多90后热衷的火星文。

【学案】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案】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重点、难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及原因。
2、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导学过程
修订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目标提示(约2分钟)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及原因。
2、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课程背景,情境创设,问题导入等
自学检测(约10分钟)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源远流长的见证(表现、重要标志)――汉字与史学典籍
(1)汉字
①地位:是中华文明的。
②作用: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史书典籍
①地位: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②特点:规模之大,为世界所仅有。
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 )
①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重大作用
②中国自华夏以来,留有丰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教师将准备好的检测题进行课堂十分钟检测,以测促学,对部分重点题型和易错题适当的评价。
反思小结(约5分钟)
学生自主表达,开发思维,归纳整理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
教师可进行再引导,再补充,以达到条理化,并鼓励提出新的见解,拓宽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延伸。
作业延伸(约1分钟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第一章:中华文化的起源1.1 讲解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1.2 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3 分析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2.1 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2.2 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2.3 分析中国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1 讲解中华文化在历史上的传承方式3.2 介绍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与发展3.3 分析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第四章:中华文化的多样性4.1 讲解中华文化中的多样性表现4.2 介绍中华文化中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4.3 分析中华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第五章:中华文化的影响与传承5.1 讲解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影响和贡献5.2 介绍中华文化在不同地区的传承和发展5.3 分析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第六章:汉字与汉语6.1 讲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6.2 介绍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6.3 分析汉字与汉语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第七章:中国传统艺术7.1 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和特点7.2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绘画、书法、戏剧等艺术形式7.3 分析中国传统艺术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第八章: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8.1 讲解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历程8.2 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8.3 分析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对后世的影响第九章:中国哲学与宗教9.1 讲解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和思想9.2 介绍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9.3 分析中国哲学与宗教在中华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第十章:中华文化的新时代发展10.1 讲解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10.2 介绍中华文化在新时期的创新与传承10.3 分析中华文化新时代发展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华文化的起源难点解析: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的分析。

二、中国古代文明难点解析:中国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的分析。

三、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难点解析: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重要性的分析。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认识到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a. 语言文字b. 科学技术c. 文学艺术d. 哲学宗教e. 社会风俗3. 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4. 中华文化的影响与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定义、特点及组成部分。

2.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定义、特点、组成部分及其历史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华文化事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包括语言文字、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社会风俗。

3. 分析:分析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是如何传承和发展的。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这五个章节教案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和热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并能举例说明。

3. 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并分析其影响。

4.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书籍:《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 网络资源:关于中华文化的图片、视频、文章等3. 参考资料:有关中华文化的学术论文、书籍等4.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第二课时:讲解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科学技术)3. 第三课时:讲解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4. 第四课时:讲解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社会风俗)5. 第五课时:分析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6. 第六课时:讨论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及传承7. 第七课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案

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班级 姓名 学号 使用日期得分:【学习目标】1、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

2、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文字和史学典籍)的作用、意义。

3、理解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学习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学习难点】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巨大的凝聚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本P62—66,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完成学案知识梳理部分,10分钟后提问抽查。

1、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什么?3、如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夯实基础】一、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

2、中华文化的见证: 和 。

(1)汉字的作用及意义:①文字是文化的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 ,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 进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④ 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 。

(2)史书典籍的意义及特点: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 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我国历史上编纂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过程的原因?内因:中国 。

外因:西方 。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只有在 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是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

(3)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又体现 。

当堂训练(15分钟,闭卷独立完成 )必做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1、★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 )A.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B.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C.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2、★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③维新运动出 ④务运动出现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为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比较多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著名作家王蒙在“2007文化高峰论坛”上发言指出: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汉字拉丁化的倾向也尤为严重。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

第六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2、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文字和史学典籍)的作用、意义;3、理解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具体问题】一、古代辉煌的历程:(读书填写)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2、中华文化的见证:(1)、汉字的作用及意义?(2)史书典籍的意义及特点: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过程的原因?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发展时期 殷周 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 隋唐时期 宋元明 明清 文化思想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限时训练】试一试,你一定行!1、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A.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B.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C.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2、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④洋务运动出现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为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比较多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著名作家王蒙在“2007文化高峰论坛”上发言指出: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汉字拉丁化的倾向也尤为严重。

王蒙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据此回答4~5题。

4、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汉字拉丁化的倾向也尤为严重。

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①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普及英语是对外开放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②汉字拉丁化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具体表现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应尊重本民族的文化④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引进的成分越少越好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5、针对上述现象,王蒙之所以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起源,掌握中国古代文明的演变过程。

2. 认识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秦、汉等历史时期。

2. 中华文明的起源:三皇五帝、尧舜禹传说、夏商周更迭等。

3. 中华文明的特点:农耕文明、礼仪之邦、家族观念、儒家思想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分析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组织学生进行文化遗址考察,增强对中华文明的直观认识。

第二章:汉字与古代文学教学目标:1. 掌握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结构特点,了解汉字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欣赏古代文学作品,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

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金文、小篆等。

2. 汉字的结构特点:六书、偏旁部首等。

3. 古代文学作品欣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学习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通过实物展示、软件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

2. 教授汉字的结构特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方法。

3. 组织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

第三章:中国古代科技与医学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水平,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 掌握中国古代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成就,了解中医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四大发明、天文历法、数学等。

2. 中国古代医学:中医理论、经络学说、中药学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了解四大发明等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 教授中医的基本原理和成就,让学生了解中医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3. 组织学生参观中医诊所或药店,亲身体验中医的治疗方法。

第四章:中国传统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和种类,认识中国传统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

第六课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学科课型编者:审核:备课时间:编号: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文字的作用、意义。

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全面、辨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重要标识和重要见证。

教学难点:如何在中共的领导下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随着中国的日渐没落和西方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的奋斗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只有
在的领导和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篇章。
二、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尝试提炼课文纲要。
参考提纲: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古代辉煌的历程。
班级:姓名:
(―)单项选择题
1•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是()
A、史书典籍B、法律典章C、文字D、科学技术
2•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檗凤凰。文明圣火, 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表明中华文化()
1、 完成课文各项活动设计,体会课文概要。
2、是非辨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应归功于汉字的发明史和史学典籍存流。
3、核心讨论:中华文化具有其独具的特色,但它与西方文化不相容。
课堂基础巩固。
一、最佳选择题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 文化思想雏形的时期是( )
(5)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面临西方的
冲击。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其特征的见证,和是很
有说服力。
(2)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人文明时代。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性,即和。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学习重点: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重要标识和重要见证。
学习疑点
如何在中共的领导下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和获取有关人类古代文明源流、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汉字、史学典
籍等方面的材料,并通过分析、整理,加深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特点的理解。
一、课前自主阅读,完成以下练习: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 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包容性。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 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续写中华文化的新篇章。 课堂教学: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班级: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中华文化一脉相
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能力目标:
(1)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过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A.单一性B.排他性C.包容性D,相似性
5.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就必须( )
A、加快引进西方文化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全盘肯定中华传统文化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二、非选择题
6.2004〜20.05年,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法兰西文化先后在法国和中国相会。中国文化以“各 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态度走向法兰西。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 点?这一特点在文化交流中有何重要性?
课后拓展:
能力升级
5、中华文明是世界上
A.最辉煌、传播范围最广的文明B、最古老、对世界的影响最深刻的文明
C.最早形成的文明之一D、从未中断的古老文明之
6•随着的建立,中华文化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文化开放的氛围
浓郁,进人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儒家学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至尊地位
B、秦朝
C、汉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生活拓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由朝鲜传入的佛教,是文化变革的媒介, 在日本起了与基督教在欧洲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中所起的完全相同的作用。学者、 教师、 工
匠和僧侣从大陆渡海而来,随身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宗教信仰。而那些游历“天朝” 的日本人, 作为热情的皈依者, 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 他们对变革的推动, 最终导致 了大化改新。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古代辉煌的历程
(1)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和“”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3)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汉代, 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人了气度恢弘的 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有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 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
材料二 关于唐文化圈问题,有的日本学者认为,它的形成是由于构成国家的主要民族。采 取军事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形式,对领域外的其他民族国家,建立一种君臣关系。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你怎样看待材料二中关于唐文化圈形成的观点?
学后记: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自主测评
A•明清时期B.殷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D.隋唐时期
2.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人文明时代的是()
A、甲骨文B、文字的发明
C、火的发明D、电的发明
3.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具有说服力的是()
①科学技术 ②汉字 ③文学艺术 ④史学典籍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
4•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A、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B、异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C、特殊的地域及自然环境D、封闭守旧的民族精神
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其主要原因有( ) ①中华文化从来受到外域文化的冲击 ②中华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③中华文化具有求 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具发展历程相比,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A、具有相对稳定性B、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源远流长,从未中断D、关注人文价值
8.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西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
及文明,地中海的古希腊文明,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有 的消亡,有的融人了其他文明。这些古老文明遭遇如此命运的最主要原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