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和磁》应用教案精编版
小学科学教案:《电和磁》教学设计
3.1《电和磁》(一)教材分析《电和磁》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安排是“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
主要围绕两个活动展开: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
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
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产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
同时,本课作为《能量》单元的起始课,要求适当渗透能量转换的思想,为本单元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课之前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对电路知识和磁铁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些都为学生本课研究电和磁现象奠定了基础。
多角度地了解电流产生了磁性,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愿望。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第一组:学生电源、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指南针第二组:长约150厘米的绝缘导线。
教学过程:一、影响指南针偏转的因素1、引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什么?(投影仪出示指南针)说明:当它静止的时,指南针能够指示南北方向。
因为指南针里面其实是一枚磁铁,可以叫它小磁针。
如果不用手碰它,你会发现小磁针不偏转。
2、讨论:不碰指南针,你有什么办法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吗?(1)根据学生的想法师演示验证:①出示一枚铁钉:把铁钉的两端分别靠近指南针的一端。
②出示一块磁铁:把磁铁的两端分别靠近指南针的一端。
(2)思考:我们发现铁和磁铁都能使小磁针偏转,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3、归纳:磁铁和铁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但是偏转的情况还是不同的。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电和磁》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电和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3电和磁》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掌握电磁铁的制作方法,以及电磁铁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对电和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电磁铁的制作和电磁铁性质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自主发现电磁铁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知道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掌握电磁铁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2.电磁铁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磁铁的制作过程和性质。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和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磁铁、铁钉、导线、电源等。
2.教学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
3.教学文档:教学设计、实验指导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和磁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电磁铁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磁铁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作电磁铁,并观察其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电磁铁的制作方法和性质。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磁铁的制作方法和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本章内容包括电流的形成、电磁铁、磁场的分布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初步认识电和磁,并在生活中发现和理解电和磁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来理解科学道理。
同时,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同时,学生对电和磁的概念理解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现象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流的形成,知道电磁铁的原理,能够制作简单的电磁铁。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磁场的分布,能够用磁场线来描述磁场。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流的形成和电磁铁的原理。
2.磁场的分布和磁场线的画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电和磁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池、导线、铁钉、磁铁、铁屑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教学课件和教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电流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的形成,引发学生对电流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电磁铁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电磁铁是如何产生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制作电磁铁,并观察电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电磁铁的知识,让学生回答,以巩固学生对电磁铁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磁场的分布,让学生了解磁场线的作用,并引导学生用磁场线来描述磁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电流的形成、电磁铁的原理以及磁场的分布。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电和磁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理解电和磁的应用。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
《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善于思考探究,能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感悟科学就在身边,只要做有心人,谁都能有所发现。
【教学重点】如何让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实验讨论和设计【教学难点】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
【教学准备】1.小组准备:一号新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灯泡、灯座、导线、指南针、长导线2.教师准备:演示用指南针1个、条形磁铁一块,铁钉一枚、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投影仪出示指南针:我们已经知道指南针的指针就是个小磁铁,在不碰到指南针的前提下,你有什么办法让小磁针动起来?2、磁铁和铁为什么能影响小磁针?。
(磁铁具有磁性,磁针能吸引铁质材料)3、出示一根铜导线:铜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吗?4、出示暗盒:将导线两端接入“暗盒”,观察导线靠近小磁针的变化。
5、揭秘暗盒的秘密:(观察“暗盒”中的装置,实际是一个点亮灯泡的简单电路)。
二、通电导线周围有磁性1、要想做这个实验,大家得先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基本电路,先试一试灯泡会不会亮。
出示幻灯片(实验要求:(1)双手拿住长导线,拉直靠近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
(2)闭合开关接通电流,小磁针的状态?并画出。
断开电流,小磁针的状态?)2、学生合作组装电路,师巡视。
3、交流: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接通电流,指南针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4、什么原因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呢?5、小组讨论,全班交流6、教师小结,电流产生了磁,以奥斯特故事揭题。
三、让小磁针偏转明显1、刚才实验中的小磁针偏转角度比较小,有没有办法增大磁力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呢?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预设:①增加电池②短路③加粗导线④出去绝缘层⑤增多导线4、小组协商选择进行实验,并画出通电后磁针的位置,与前面实验中的磁针位置进行比较。
新编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和磁》教学设计
《电和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电和磁》是《能量》单元第三课,自此课起我们进入电和磁两种重点学习的能量形式。
本课以电磁学开创性事件-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现象引入,让学生参与“重演”发现电生磁现象的过程。
本课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聚焦”,讲述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的科学史重要事件;第二部分“探索”主要有两个活动,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重演”奥斯特的实验,经历发现新现象、分析、解释的过程。
二是制作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将通电直导线替代为通电线圈开展电生磁实验,为后续的电磁铁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研讨”,在“探索”部分实验开展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的现象,从多个角度分析、思考指南针指针出现偏转的原因。
【学情分析】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身边常见的一些能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其中电能和磁能与生活密切相关,电和磁两者建立的联系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开本单元学习前,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磁铁》,在四年级学习了《电》,对二者有了知识的积累,但是时间已经久远,教师需要花一些时间调动学生的记忆,对磁铁、电路连接等作必要的复习回顾,在实验开展中指导电路连接等操作,学生能够完成实验。
在实验操作之外,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分析、推理,要依据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形成“电生磁”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电可以转换成磁。
科学探究目标1.模仿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2.能够运用通电线圈能使指南针偏转明显的性质,检测废电池是否带电。
科学态度目标1.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2.理解科学探究过程中合理进行推测、严谨开展实验、有根据地得出结论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推动社会发展、改变人类生活。
2.在检测废电池活动中体会重复使用、节约能源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亲历奥斯特“电生磁”实验,理解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和磁》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和磁》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内容。
这些内容既是对电磁学基础的介绍,也是对电和磁关系探究的深入。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电和磁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电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单元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的概念、电路的连接等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电磁学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电和磁关系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基本电磁学知识,学会使用电磁铁、制作简易发电机等实践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电磁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基本电磁学知识。
2.教学难点:电和磁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磁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演示、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磁铁、线圈、电池、铁钉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学习资源:相关电磁学知识的书籍、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电磁现象实例,如电磁起重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和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基本电磁学知识。
通过PPT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现象,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电和磁》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4.科学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中积极表达观点,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年级上册-教科版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电和磁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但仍有个别学生对某些概念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决定在课后设立一个答疑时间,鼓励学生们主动提问,及时解决他们的困惑。
首先,关于磁场的概念,虽然我通过磁感线模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感到困惑。我意识到,对于这部分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生活实例和直观演示来加深他们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利用更多身边的实例,如指南针、磁铁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
其次,在讲解电流的磁效应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奥斯特实验的理解程度不同。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我决定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个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电流产生的磁场,并引导他们运用安培定则来判断磁场方向。
(3)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突破方法:设计对比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总结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等因素对电磁铁磁性的影响。
(4)电磁感应现象:理解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较抽象。
-突破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结合动态图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磁通量变化与感应电流产生的联系。
(4)电磁感应: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磁场变化产生电流。
-举例:演示电磁感应实验,解释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
(5)电动机和发电机:工作原理,能量转换。
-举例:分析电动机和发电机中的能量转换过程。
(6)电磁波:电磁波的性质,应用。
【精编】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3.1、电和磁》教案(3).doc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 电和磁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第一组:1号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指南针第二组:长约150厘米的绝缘导线、胶带纸、小刀。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一、讨论影响指南针偏转的因素1.不碰指南针你有办法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吗?为什么它会影响指南针?(根据学生的想法师演示验证)2.归纳:磁铁和铁(补充镍、钴)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了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你们猜指南针怎样了呢?1.介绍实验方法:首先要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基本电路,先试一试灯泡会不会亮,然后双手拿住长一些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
观察: A.通电流之前,小磁针有没有变化?接通电流时指南针有没有变化?断开电流后又怎样了?B.试试导线其他不同的放法,观察现象有什么不同?2.生分组实验。
3.织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导线不同的放法,现象有什么不同?4.结: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小磁针发生了偏转现象。
三、分析小磁针偏转现象产生的原因1有心的奥斯特在发现磁针微微转动了一下后喜出望外。
但是因为偏转角度很小,而且不很规则,这一跳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但奥斯特的脑中却产生了一大堆问题,你现在是不是也有很多的问题啊?2.理并指向关键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呢?”(分组讨论)3.让学生尝试解释,然后分两个层次分析引导:①磁针偏转与电流有没有关系,你的理由是什么?(肯定下来)导线中有电流就偏转,断开没有电流就复位,说明磁针偏转肯定与电流有关。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电和磁》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发电机四部分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电和磁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认识电和磁现象的基础。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和磁现象,为深入学习电和磁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科学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电和磁这一抽象的科学领域,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索电和磁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发电机等基本电和磁现象,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发电机等基本电和磁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难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现象的内在联系以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和磁的奥秘。
2.实验教学: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和磁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练掌握电和磁的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电和磁的相关知识,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如指南针放入通电螺线管附近实验,引发学生对电和磁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科版2022-202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4.3《电和磁》教案
新教科版2022-202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4.3《电和磁》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制作以及磁场的分布等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现象和丰富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电和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系统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电和磁的内在联系。
此外,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学会制作电磁铁,掌握磁场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培养环保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制作、磁场的分布。
2.教学难点:电磁铁的制作,磁场的分布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流的磁效应。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4.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磁铁、铁钉、导线、电源等。
2.学具:学生实验套件、记录表格等。
3.课件:相关实验动画、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电和磁的相关现象,如电磁铁、电动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之间有什么联系?2.呈现(10分钟)介绍电流的磁效应,展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讲解电磁铁的制作原理,演示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作电磁铁,观察实验现象。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电和磁》-教科版
4.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电与磁现象的好奇心,激发探究热情,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科学态度;
5.团队合作:在小组合作实验中,提升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电与磁的基本概念:重点讲解电流的形成、磁场与磁极的特性,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这些基础概念。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解析上,我努力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磁场和电磁感应的原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我也认识到,对于某些学生来说,这些概念仍然难以消化。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引入更多直观的教具和动画,以便更形象地展示这些原理。
最后,我认为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本章节的知识点,但我也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和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探索电和磁的奥秘。
-电生磁现象:强调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现象。
-电磁感应:简要介绍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让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生活应用实例:通过实际案例,如电铃、电磁起重机等,使学生了解电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强调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举例解释:
-在讲解电流时,可通过展示电路图和实际操作电路,让学生直观感受电流的流动。
2.磁场、磁极和磁感线的认识;
3.电生磁现象实验:奥斯特实验;
4.电磁感应现象简介;
5.电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铃、电磁起重机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电和磁》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观察电与磁现象,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现象的能力;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教材分析: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闻名的发觉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觉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相识电可以产生磁。
增加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试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验对新现象进展分析、说明的思维过程。
其次,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试验。
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试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根底也为探究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试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说明。
探究使小磁针发生更大偏转的方法。
3.情感、看法、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觉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视察、擅长思索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怎样才能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说明。
教学打算:第一组:电池、导线假设干根、指南针、小灯泡等其次组:在第一组根底上增加长约40厘米的绝缘导线等教学过程:一、引课猜谜语形如钟表不是表,不报钟点和分秒。
中国古人独创它,东西南北巧引导。
二、闯关嬉戏(一)第一关:不碰指南针使小磁针发生偏转1.这是个指南针,什么状况下会影响指南针的指针发生偏转?为什么它会影响指南针?(依据学生的想法,请学生上来验证)2.归纳:磁铁和铁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
(二)其次关:用简洁电路中的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1.学生试验:将指南针平放在桌面上,等指南针静止后把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轻轻放在指南针的上方,与小磁针保持平行。
(留意尽量不要遇到小磁针)。
温馨提示:1)小组合作,连接好电路。
将指南针水平摆放在桌上,等磁针静止不动。
2)分工合作:两位同学拉线,让导线与磁针方向保持相同,另一位同学负责开关。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了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原理等内容。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认识电磁现象,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于电和磁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以及电磁现象的内在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认识电磁现象,学会使用简单的电磁实验仪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与磁之间的联系,电磁现象的内在规律。
2.教学难点:电磁现象的内在规律,发电机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阐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2.实验法:观察电磁现象,操作电磁实验仪器。
3.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电磁现象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磁铁、电流表、电压表、发电机模型等。
2.实验材料:铁钉、线圈、电池等。
3.课件:电与磁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电与磁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与磁之间的关系。
2.学生分享已知的电磁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呈现(10分钟)1.教师讲解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实验演示电磁铁的原理。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性变化,总结电磁铁的规律。
操练(10分钟)1.教师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发电机原理。
2.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发电机模型,观察发电现象。
巩固(10分钟)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电磁现象的理解。
2.学生互相讨论,总结电磁现象的规律。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电和磁》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电和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究电和磁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为后续学习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电磁铁的原理、电生磁的实验、磁生电的实验、电磁铁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活中的一些电磁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电磁铁的原理、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实验过程及原理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较强,但在总结规律和分析问题方面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原理,能设计简单的电磁铁。
2.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理解其原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铁的原理及制作。
2.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实验现象及原理。
3.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的原理和制作。
2.运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运用讲解法,讲解实验原理和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实验器材:电磁铁、铁钉、电线、电源、磁体等。
2.教师准备实验演示器材:电磁铁、铁钉、电线、电源、磁体等。
3.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4.安全防护用品:绝缘手套、绝缘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电磁铁的日常生活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引发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电磁铁的原理,展示电磁铁的制作过程,并提问学生关于电磁铁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总结电磁铁的原理。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电能和磁能》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电能和磁能》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一. 教材分析《电能和磁能》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能和磁能的概念,掌握电能和磁能的转化,以及了解电磁现象。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电能和磁能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电和磁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电和磁是两种不同的能量形式。
但是,对于电能和磁能的转化,以及电磁现象,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讲解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能和磁能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转化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能和磁能的概念,知道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能量形式。
2.让学生掌握电能和磁能的转化过程,了解电磁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电能和磁能的概念。
2.电能和磁能的转化过程。
3.电磁现象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能和磁能的转化过程,以及电磁现象。
2.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电能和磁能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转化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磁铁、电池、导线、铁钉等。
2.教学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能和磁能的转化。
实验如下:将电磁铁连接在电池上,将电磁铁靠近铁钉,观察铁钉被吸引的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铁钉会被吸引?这个过程中,电能转化为什么能?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电能和磁能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转化过程。
讲解内容包括:电能的定义、磁能的定义、电能和磁能的转化过程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电能和磁能的转化过程。
实验步骤如下:(1)将电磁铁连接在电池上,观察电磁铁的磁性。
(2)将电磁铁的磁性减弱,观察铁钉被吸引的情况。
(3)将电磁铁的磁性增强,观察铁钉被吸引的情况。
第3课:《电和磁》(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第3课:《电和磁》(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一、文本分析本课主要内容为电和磁的相关知识。
通过引入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电的种类和电路的搭建,以及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和磁场的概念。
同时,本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内容既涉及到实物观察、实验操作,又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受众面较广,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
学生的基础知识主要涉及到磁性物质和电的概念,对于电路和磁场的概念和应用的了解还需要加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内容。
三、教学目标1.了解电的种类和电路的搭建方法。
2.理解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和磁场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搭建方法。
2.使学生掌握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哪些电器,它们都是如何使用的。
2.教师引入本课的重点——电和磁,带领学生探究电和磁的联系与区别。
二、讲授新知(35分钟)1.电的种类(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直流电和交流电的概念和区别。
并让学生参与实验,自己搭建简单的直流电路。
2.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例和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以及针对不同磁性物质的情况,磁铁吸引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3.磁场的概念(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磁场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实践操作磁铁在不同位置下所吸引的铁粉情况,感受磁场的存在和作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布置相应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四、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体验所遇到的问题,看看是否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电的种类:—直流电—交流电2.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3.磁场的概念———————这里划线部分是可以电脑输入的,其它部分建议手写。
教科版(2024秋)科学六年级上册4.3电和磁(教案)
2. 添加插图和卡通:插入电磁铁的插图和卡通形象,增加趣味性。
3.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板书设计,如用磁铁贴上电磁铁的插图,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电磁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电磁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电磁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电磁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教科版(2024秋)科学 六年级上册 4.3 电和磁(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2024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的4.3节“电和磁”,主要内容涉及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制作和使用,以及电磁在生活中应用的初步了解。此节内容是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初步认识,是学习更复杂电磁现象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学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并了解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1.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关。
3. 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电磁炉、电磁锁等。
②词、句:
1.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磁场。
2. 电磁铁: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
3. 磁性强弱:电磁铁吸引铁磁性物质的能力。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策略上,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引导法,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但在课堂管理方面,仍有待提高。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分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在课堂展示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影响了其他学生的理解。
教科版科学六上3.1《电和磁》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3.1《电和磁》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掌握电和磁的性质和规律。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和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和磁的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电和磁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电和磁的深层次原理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较高,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知道电和磁的性质和规律。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让学生能运用电和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2.电和磁的性质和规律的实验探究。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安排多个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池、导线、磁铁、铁钉等。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3.教学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电和磁现象,如手机充电、磁铁吸引等,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电和磁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和磁的知识。
操练(15分钟)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如电池连接导线和灯泡,观察灯泡发光的现象;磁铁吸引铁钉等。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实验技能。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和磁的性质和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深入理解电和磁的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电动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和磁》应用教案精编版
六年级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
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
教学课题:电和磁
教材分析:《电和磁》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六年级课本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
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问题。
通过简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为问题提出了这节课要重新做科学家做过的实验。
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按照当时奥斯特所做的实验让学生亲历去操作实验。
分四层:1、复习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2、在简单电路中,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通上电看指南针的磁针有什么变化。
3、在电路短路中指南针的磁针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4、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让学生分析总结出电流能产生磁性。
第三部分是指导学生制作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两个层次。
1、做一个线圈靠近指南针,通上电看磁针有什么变化。
2、用线圈和指南针做一个检测器来检验废电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
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重点】认识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教学方法:谈话、观察、实验、探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打开课件)谈话: 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
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
(板书课题:电和磁)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 老师谈话导入:实验演示磁铁或铁靠近指南针时发生的现象。
2. 学生活动。
老师分组指导。
3. (学生观看课件)师引导:用导线靠近小磁针时会出现什么现象?提出问题: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4. 学生活动。
老师分组指导。
5、(学生观看课件)介绍如何组装一个完整的电路图,用有电流流过的导线放在小磁针上面,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思考:小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
6. 老师引导: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学生汇报。
7. 老师引导:你们刚才的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能想到其他明显的做法吗?
学生汇报。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制作一个线圈,让电流通过线圈,将线圈放在指南针的上面,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2、线圈怎么放置,磁针偏转的角度大些?
学生观看课件。
老师讲解注意事项:电路短路,电流很强。
看到实验现象,就要马上断开电路,以免电池消耗太快,影响实验结果。
线圈可以采用平放和竖放等方式,磁针可以放在线圈里面,也可以放在前后左右等位置,观察哪一种方法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3、学生活动。
老师分组指导。
4、学生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5、. 老师小结: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
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
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
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6、. 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明?
学生汇报方法。
学生检测。
学生汇报。
布置作业:课下搜集有关电和磁的其它应用。
板书设计:电和磁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电流越大,磁力越大。
指南针套在线圈中心磁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