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及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八年级平面镜成像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平面镜成像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平面镜成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镜及其成像特点
2.掌握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大小、方向的特点
3.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二、教学内容
1.平面镜成像的定义
2.平面镜成像的性质
3.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2.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四、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
2.组合教学
3.小组讨论
五、教学步骤
1.引入
通过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观察物体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产生对平面镜的认识和好奇心。

2.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定义
通过介绍平面镜与光线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定义。

3.掌握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大小、方向的特点
通过比较物体、镜子、成像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大小、方向的特点。

4.深入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5.复习概念
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查缺补漏。

六、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对平面镜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能够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并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实验和思维能力,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研究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研究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应用。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

另外,平面镜与生活联系紧密,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概念,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

因此,《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研究能力的好素材。

为今后做光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二、研究目标:根据义务教育阶段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加上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确定本节的三维研究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球面镜的作用。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重点培养设计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的能力。

2.研究用“等效代替”的方法确定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体会科学方法的神奇。

2.平面镜和球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很普遍,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从而激发研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三、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过程,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怀着浓厚的兴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非常巧妙,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原理讲解
详细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包括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反射特性等,帮助 学生理解成像的本质和规律。
目标明确
明确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够分析 和解决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问题。
实验操作,观察现象
实验准备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如平面镜、蜡烛、光屏等,确保实 验的顺利进行。
实验操作
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 像的位置、大小、形状等。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平面 镜成像的过程和规律。
总结归纳,巩固提高
总结归纳
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巩固提高
通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巩固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 释和解决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Part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是否 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主动思考 等。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了解 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学生积极性
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表情,观察他 们是否对实验和讨论表现出积极的态 度。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反映他们对学 习内容的兴趣和动力。
Part
04
学生活动与互动
分组讨论: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每组4-5人, 讨论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 应用实例,如镜子、玻璃 门、水面倒影等。
分享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 班分享讨论结果,并展示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 评,补充和拓展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平面镜成像》 导学案

《平面镜成像》 导学案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知道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难点(1)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理解虚像的概念。

三、知识回顾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四、新课导入同学们,当你站在镜子前,你会看到镜子里有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你”。

这个神奇的现象就是平面镜成像。

那么,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它的原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五、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是否垂直?2、猜想与假设(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3、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平面镜、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光屏、火柴。

(2)实验步骤:①将玻璃板垂直于桌面放置,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观察玻璃板后面的像。

②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直到看上去与玻璃板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标记此时蜡烛的位置。

③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④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步骤②和③。

⑤熄灭蜡烛,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4、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认真观察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5、分析与论证(1)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发现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比较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发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3)比较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发现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6、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优秀5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优秀5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优秀5篇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光是沿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3、作图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③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进行新课: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器材:蜡烛、纸、玻璃、尺步骤: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②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③能得出什么结论?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精选篇2)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物体与像重合,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这两个“替代”是实验的关键,也是设计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教学器材:学生用: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和纸三角教师用:魔术盒、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纸三角、火柴、烧杯、平面镜、课件魔术箱:以倾斜45°的平面镜将箱子分成前后两个空间,反射面须朝向观众,花藏在镜后.表演场地光线要暗,以免使平面镜反光而被识破.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魔术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设计“替代”方法进行探究做铺垫实验交流一.创设情景,激趣质疑:『魔术』老师给学生们展示空粉笔盒,故做着急:“没粉笔,怎么写板书?”老师:“我来变出一些粉笔”变魔术.老师:“大家猜想可能是怎么回事?”这里的主要道具是咱们每天都接触到的镜子,表面平的那种平面镜,老师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方法来变魔术的,那平面镜是怎样成像的呢?盒子的奥妙在哪儿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屏幕展示:教师在镜子前的照片宛若双胞胎的'照片或参考桂林山水、水面等图片。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平面镜成像特点3. 平面镜成像实验4. 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5. 平面镜成像习题讲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和现象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如穿衣镜、化妆镜等,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的作用。

2. 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结合PPT展示,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3. 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 应用实例:分析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镜子、眼镜等。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平面镜成像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掌握情况。

4. 习题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原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分享研究成果。

3.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有关光学方面的专家,为学生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更深入内容。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12篇)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1一、老师基本技能1.教学流程。

整节课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顺当完成预设的三维目标。

老师创设好玩的情景,激发学生思维质疑,提示并激励学生大胆猜想,小组探讨制定方案,小组协作试验探究,集思广益归纳结论,从物理走向生活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完整、清楚的脉络保证学生形成完整地思维体系。

2.教学手段。

“魔术”视频片断起到激发爱好、引发质疑的作用,“加菲猫”视频片断起到问题提示的作用。

ppt中视频、文字、图片都起到协助教学作用,丰富了课堂。

学生试验器材充分,为可能的探究都做好了打算。

3.教学语言。

一般话标准。

语调抑扬顿挫,生动,有感染力。

提出的问题简练,合理,逻辑性强,适时,能起到应有的启发、引导、过渡、总结、激励等作用。

4.板书梳理。

板书:“1.虚像定义—>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等距,垂直—>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美丽,简洁,娴熟,布局合理,由浅入深,能起到应有的提纲挈领作用。

5.教态表现。

老师举止大方,从容,酷爱学生,与学生沟通互动融洽。

二、学生实力培育1.视察实力。

先看近景“浇不灭的蜡烛”,再看远景“玻璃板后面浇不灭的蜡烛”,让学生看到是玻璃板在魔术中起了作用。

看“加菲猫照镜子”,最终却看到是一真一假加菲猫,一模一样的假的那只猫仿照真的那只猫的动作,仿佛中间有一个平面镜,让学生看到照镜子时像与物体的可能关系。

2.思索实力。

学生依据“加菲猫照镜子”、日常照镜子、简洁提示“大小?距离?左右?移动?”,尽可能猜想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

依据老师供应的平面镜与玻璃板,学生想如何找镜中的像,在尝试中选择合适的器材,并想为什么选择玻璃板。

此思索与活动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学生依据试验桌上的器材,想如何选则器材,探讨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比较之后,学生从不同的蜡烛中选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思索如何设计合理试验步骤。

3.动手实力。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现象,如照镜子,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思考。

2. 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实验演示:安排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 应用拓展:分析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实例,如化妆镜、穿衣镜等。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表现: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活跃度。

2. 实验效果:评估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启发和巩固作用。

3. 教学方法: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3. 思考如何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九、拓展阅读:1. 《光学基础知识》:了解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生活中的物理学》:探讨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教案:平面镜成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能够画出任一物体在平面镜前后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2.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利用平面镜成像方法和公式,画出物体在平面镜前后的位置、形状和大小;2.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公式。

四、教学过程:1.导入与激发兴趣(10分钟)1.导入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镜子里的自己?你曾经思考过为什么会看到像"奇迹"一样的倒影吗?2.导入实验:拿一个小镜子,站远一点,转过身看一下镜子里的自己。

你是怎么看到自己的?3.导入讨论:请同学们就刚刚的现象进行讨论,尝试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倒影。

2.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讲解平面镜的种类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

2.介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包括:虚实、等大、正倒、左右颠倒等。

3.解释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及其实质,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在平面镜成像中的应用。

3.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30分钟)1.通过实验的形式,展示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2.运用物理知识,解析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包括物距(s)、像距(s')、物高(h)、像高(h')之间的关系。

3.讲解平面镜成像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进行示例计算,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4.实验探究(30分钟)1.提供材料和仪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

2.实验目标:通过改变物距和观察像的位置和形态,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公式,并掌握绘制平面镜成像的方法。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道平面镜成虚像,理解虚像的概念。

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实验中养成认真观察、仔细记录的习惯。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的概念。

2.教学难点设计并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尤其是对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及像距和物距关系的探究。

理解虚像的概念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的图片,如平静湖面上的倒影、镜子中的自己、商场中的平面镜装饰等。

提问学生:当我们照镜子时,镜子里的像和我们自己有什么关系呢?像的大小、位置是怎样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镜成像。

(二)讲授新课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从像与物的大小、位置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

猜想与假设: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如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左右相反等。

设计实验:介绍实验器材: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火柴等。

讲解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既能反射光成像,又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情况)。

设计实验步骤: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垂直放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

然后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看起来这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此时未点燃的蜡烛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用刻度尺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平面镜成像特点3. 平面镜成像实验4. 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5. 练习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特点。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卡片、铅笔、直尺。

2. 实验材料:学生用书、实验报告册。

【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导入】1. 平面镜成像原理(1)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现象。

(2)利用教具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2. 平面镜成像特点(1)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虚像、物像等大、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强调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作业布置】2. 选择一道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穿衣镜中的反射,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包括光的反射定律和成像的具体过程。

3. 实验演示: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物像的位置、大小等特征。

4. 特点总结: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物像等大、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等。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1【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平面镜的作用及成像特点,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和交流评估。

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主要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分析讨论,逐步形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由于学生在小组实验中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系列过程,遇到困难时通过小组合作想办法解决困难,使学生体验到实验成功带来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及学情分析】平面镜学生很熟悉。

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本节课所提出的问题,并不需要学生立即回答,只是为了引起研究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必要的铺垫。

目的在于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印象,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牢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平面镜的作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3. 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2. 体验实验探究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有趣的平面镜成像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新课导入: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讲解平面镜成像的数学表达式。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穿衣镜、化妆镜等。

4. 实验演示:安排一个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成像现象。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6. 总结提升: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思考题答案,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材:平面镜、物体模型、白板、标记笔等。

2. 教学图片和视频:收集相关的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平面镜成像教案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图片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3)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

3.利用平面镜解决实际问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具与教法:平面镜、平板玻璃、支架一副、蜡烛、橫格纸、刻度尺等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新课引入多媒体课件播放“桂林山水”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师问:刚才我们所看到的景象美不美?这么美的景象里就应用了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出示一块平面镜。

教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镜子,它的表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

用它照自己的时候,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现在,请大家拿起桌上的镜子,用它照照自己,看一看,你在镜中的像有哪些特点?教师问:当我们远离或靠近镜子时,镜中的像是否会变化呢?教师:刚才,大家谈了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是不是都正确呢?是不是全面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先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小聪和小明的对提示。

大家互相讨论交流,设计好探究过程。

教师问: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平面镜?教师问:怎么确定像的位置多媒体课件演示探究过程。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A.像与物大小相等;B.像到镜面距离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C.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

演示:水中的蜡烛。

把一块玻璃立在桌面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平面镜的应用、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平面镜成像特点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7、7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3、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小组讨论:做教材第77页探究实验(如图)、1、把一根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有一个像2、再拿一根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看上去跟前面看到的那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分别记下玻璃板前后蜡烛的位置,并用刻度尺量出玻璃板前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且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教师点拨:1、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注意如下细节:选择玻璃板而非平面镜,而且玻璃板要薄、要垂直桌面、用来替代像的蜡烛不能被点燃、2、由于不容易确定蜡烛经过玻璃板成的像的位置和大小,此实验采用了“替代法”,用另一根与原蜡烛等大的蜡烛替代像,从而来研究物像的大小、距离等方面的知识、跟踪训练:1、身高1、75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3m、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他的像高等于1、75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 ,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填“A”或“B”)这一侧观察、(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学习指导二:平面镜成虚像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8页,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2、进入眼睛的光线好像来自平面镜后的像发出的,其实它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小组讨论:1、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把手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上方,手没有(填“有”或“没有”)灼痛感、2、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拿一白屏在后面来回移动,发现白屏上没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填“实像”或“虚像”)、3、点燃蜡烛,提问:为什么能看到燃烧的烛焰?再由此进行分析为什么觉得平面镜后有虚像?解:烛焰有光进入人眼;烛焰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觉得有虚像、教师点拨:1、人看到物体和看到像都是因为有光进入眼睛的结果、但是由于受到眼睛本身的生理限制,人眼都只能逆着进入人眼的光线觉得观察到了物体(或像)、后者正是平面镜反射成虚像的原因、2、对比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可知: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跟踪训练: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解:学习指导三:平面镜的应用自主预习:请举出四例说明平面镜的应用:(1)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口镜;(2)潜望镜;(3)太阳能电站;(4)照镜子、小组讨论:请对上述平面镜的四种应用进行分类、教师点拨:平面镜的应用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成像的特点而加以利用的,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够反射光线改变光路而加以利用的、跟踪训练: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八年级《平面镜成像》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平面镜成像》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难点
1.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的理解。
2.实验操作中的观察、数据分析及问题解决。
3.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运用多媒体演示平面镜成像实验,结合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降低学习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化妆镜、穿衣镜等,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兴趣。
2.基本概念:讲解平面镜、像、物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及特点。
-唤起学生对已有物理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即光线的反射规律。
-介绍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及特点。
2.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规律。
3.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实验探究过程中,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及其特点。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1目标:1.学问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受“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看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看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会物理现象的奇妙与和谐,获得“发觉”胜利的喜悦。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探究,使同学经受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进展初步的科学探究力量,领会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试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看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试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同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技巧性,开拓同学思路,对同学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育其发散思维力量。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觉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教学2、提出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老师不做任何示意,让同学充分想象)[同学争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1)、像与物等大;(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左右相反;3、制定方案与设计试验: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老师给同学思索空间,同学:思索、分析、争论、归纳]我们采纳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分析、概括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难点】器材的选用和方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首先我会让学生思考:我们照镜子时,我和镜子里的“我”有什么区别?由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一样。

那么我和镜子里的“我”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建立规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根据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绍与平面镜成像中光的几个术语: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

像:平面镜里可以观察到的物体【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有什么特点?【作出猜想】(1)物比像大。

(2)物与像等大。

(3)物比像小。

【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两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玻璃板,白纸。

(2)实验方案:在桌面上放白纸,纸上竖着放一块平面镜,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可看到镜中的像。

拿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蜡烛和像完全相同。

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测量几次。

【记录数据】环节三:巩固提高为什么在实验中只点燃一支蜡烛?答:一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二是便于观察。

环节四:小结作业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二预习目标:1、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猜想平面镜成的像有哪些特点。

2、尝试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方案。

《平面镜成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教案第1课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从展示生活中镜子里的像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与物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较为深入客观的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它们的准确关系,再通过对虚像的了解为后面的凸透镜成像教学做铺垫。

本节内容主要建立在前面学习的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是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对光学知识的延伸扩展,是光的反射的具体分析和应用。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光学知识,知道了光的反射规律,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出发,慢慢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光路原理,并利用其原理提炼出虚像的概念,这是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学生能够接受,但是要学生利用虚像的概念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是一个从抽象到形象的过程,对于抽象思维正在形成的初中生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这需要我们指导学生反复运用,逐步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现象的习惯和能力等科学素养的形成。

教学目标1.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

核心素养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乐于交流,敢于表达,感受物理思维的巧妙并获得成就感。

2.在实验和分析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虚像。

教学过程如图所示,平滑且能够反光的表面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平面镜。

图片并思考。

教师提问:如图所示,小鸭在平面镜中的像是什么样子的呢?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探究活动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薄玻璃板、支架、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一张、刻度尺、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授课教案课题第四章三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在具体情境中识别物、像、平面镜;能正确选用实验器材并说出器材的作用;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探究与记录数据;能全面表述平面镜成像特点;能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相关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做实验,经历确定虚像位置与比较像与物大小的过程,体验“等效替代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尝试用物理语言归纳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乐于交流,敢于表达,感受物理思维的巧妙并获得成就感;在实验和分析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并表述平面镜成像特点。

2、教学难点:领会“等效替代法”实验思想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启发法、归纳法、对比法教具学具教师:多媒体课件、旋转台、大平面镜、蜡烛、玻璃板、支架、磁扣(一对)、火柴学生:导学案、分组实验盒、小平面镜、三角板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提出问题:某同学发现了如图1所示的现象: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这是从镜中看钟表时的现象。

可采取再次从镜子中看这个图的方法,显示出它真正指示的时虽然每天照镜子,但镜中的钟表与原钟表所图1这是怎么回事?如何看到钟表真正指示的时间?还有哪些表面能起到与镜子类似的作用?还见过其它类似的现象吗?为什么从镜中看钟表、看字时会有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平面镜成像。

间。

一名同学上讲台,用一面大镜子显示出钟表真正指示的时间。

学生讨论后得出,平静的水面、光滑的金属表面、还有干净的大理石地面都可起到类似镜子的作用。

当从镜子中看汉字时,也变得怪怪的。

指示的时间不同了,未必每个学生都会注意到。

这样通过简单的小实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物理情境。

既顺利引入课题,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主动进行学习。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基本概念除了镜子,在物理学中把平静水面、玻璃表面这类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都叫平面镜。

镜前的真实物体称为“物”,你从镜中看到的“该物体”叫做“像”。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三幅图片中的物、平面镜、像。

以上的表面中,哪个与我们熟悉的镜子最接近?学生关注广义的平面镜及物、像的概念。

同学看PPT的图,迅速做出判断并回答。

玻璃,平面镜是由玻璃加工而成的,背面有涂层,但玻璃是透明的。

反馈学生是否能在除了镜子以外的情境中识别“物”、“像”、“平面镜”。

将玻璃与镜子进行对比,为后面的实验设计埋下伏笔。

二、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按照日常照镜子的知识和经验,对比像的位置、大小跟和物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呢?在猜想之前,先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照镜子。

对扮演“物”的同学下口令,“举左手、向后退、眨右眼等”等,扮演“像”的同学要配合进行表演,并说自己的具体动作,如举哪只手、眨哪只眼等。

2.将学生的不同猜想简要列在黑板上,标好序号。

表演过后,学生在笑声中进行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

学生猜想出“近大远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像镜的距离相同、像与物左右相反、成像大小由平面镜大小决定”等特点。

学生把自己支持的猜想的序号列在学案上。

通过表演,拓宽学生的思考面,提升思考的质量。

用支持各猜想观点的不同阵营的方法,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序地进行探究活动。

将序号列在学案上,一方面使学习留有痕迹,与重于后面的环节呼应,一方面节约时间。

3.哪个猜想对呢?要用实验来验证。

首先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吗?没错,与前面所学的小孔成像不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只能看到、接不到,如何比较它和原物的大小呢?同学们说得很好,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这要求替身物体与镜前物体必须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

在镜前放好物体后,学生拿一块白屏在镜子后面的各个位置都不能承接物体的像。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有学生提出,可以选取两个相同的物体,一个放在镜子前面,另一个放到镜后去和像比较大小。

学生用平面镜做实验发现无法成功。

障碍是只与前面所学的“小孔成像知识”进行对比。

实验的设计过程很重要。

通过搭建台阶,形成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师生共同把实验的难点“等效替代法”突破,培养学生能力。

下面请大家用平面镜做实验吧(学生的玻璃板事先从实验盒中取出)。

选什么器材替代平面镜,能实现既可以成像,又能透过去看到成像的位置?对,这是第二个等效替代!4、演示:在旋转台上铺好白纸。

把一个点燃的蜡烛放在镀膜玻璃板前,拿另外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的不同角度看上去它都和像重合,可比较大小;再把像的位置描出来,可测量距离。

要注意玻璃板必须与桌面垂直!要注意玻璃板所在位置只画一条线。

一次实验有偶然性,必须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再重复以上步骤。

5、下面请大家分组做实验,看现象、记数据,归纳结论。

能从平面镜的前面看到像,但通过平面镜无法看到替身物体。

因此无法把替身物体放到像的位置上。

学生想到可用玻璃替代平面镜!虽然它成像不是很清晰,但它透光性好。

能在观察到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镜后物体,这样就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问题。

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领会了实验操作要点。

下发玻璃板,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做实验,及时记录数据。

小组内讨论并交流、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平面镜成像特点,并记录在学案上。

通过演示,边操作边讲解,实验步骤与要点清晰可见。

学生经历了从迷惘到明朗的过程,对实验设计思想印象深刻。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

注重小组的展示和组长的点评,以拓展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三、分析结论6、归纳实验结论请小组派代表归纳结论并说明依据。

还有其他结论吗?请看这个画好的平面镜,在其前方放一个磁扣代表物,我把另一个磁扣放在这里代表对应的像,对吗?一言以蔽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最后不要忘了平面镜成虚像。

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说明成像大小与距离无关,成像大小应该由物体本身的大小决定。

说明靠感觉判断问题通常是不可靠的。

学生归纳出结论一:结论一:像与物大小相等。

依据是改变了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但玻璃板或平面镜后面的像总与物体完全重合。

结论二: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依据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学生分析第二个磁扣的位置错误。

学生归纳出第三条,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依据是在白纸上将像与物对应点连好线后,与镜面垂直。

还有学生归纳为“对称”。

你在实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又有哪些新的发现?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培养学生搜集证据,归纳总结并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汇报探究成果的习惯,在表达中使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四、成像原理为什么我们只有在镜子前方才能看到物体的像呢?只有物体上某点S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眼内,这点才能被看见。

所以在镜子前方,人眼才能接收到来自物体的反射光线。

用PPT进行演示:原来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决定的。

学生对着PPT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人看镜中的像实际上是反射光进入眼睛。

人误以为反射光是从镜子后面的像点发过来的,而镜子后面并不存在发出光线的这些点,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将人眼看见物体的条件进一步应用,并利用反射定律画出光路图进行分析平面镜成虚像,是前面学过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是提升能力的过程。

五、学以致用1、我们都知道“猴子捞月”的故事。

水里的“月亮”是真实的吗?它是怎么形成的?2、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 3.8×108 m,井水水深5 m,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多少?3、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知道哪些地方有平面镜?学生没想到之处用PPT进行引导4、归纳起来,平面镜的作用主要就是成像和改变光路5、揭密:为什么镜子里的钟表指示的时间走样了?学生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相互补充,直到用物理语言到位地表达。

学生说出自己见过或知道的平面镜,并说明作用。

学生分析潜望镜的原理与应用学生进行分析。

同时指时,如果指示的时间是12点,就不会有以上现象了。

用有趣的问题作载体,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学以致用,既纠正了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并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面镜成像,让我们一起梳理知识:若你想了解凹面镜与凸面镜的作用,还可以自学书上的“科学世界”。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上的收获,既包含知识,也包含方法,还可以包含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

也可以进行质疑。

将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形成清晰的主线。

反馈练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今天你到底学得如何?让针对制定的教学目标,我们一起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检测部分:1.身高1.6 m的同学站在学校的平面镜前1 m的地方,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当他向镜面移近0.5 m时,人与像之间的距是,此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填“变大”、“不变”、“变小”)。

2.“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池水深3 m,在高出水面12 m处有一盏灯,此灯在水中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m。

3.如图2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表的像,小明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得出此时钟表的指示的时间是______。

4.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选择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

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并检查通过率。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做导学案检测题部分。

核对答案,做错的同学分析思维障碍。

精选习题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和补救,提升学习效果。

图2板书设计2.3平面镜成像一、基本概念:平面镜、物、像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替代法2、像与物: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三、平面镜应用:1、改变光路2、成像课后反思后附本节课的学案平面镜成像学案问题:如图1,如何看到钟表真正指示的时间?看谁的方法多! 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图1【课堂活动】一、基本概念:物、像、平面镜 二、实验探究1.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位置、大小与物的位置、大小关系有什么特点?2.你支持的猜想:填写序号3.设计实验与选择实验器材:怎样确定像的位置? 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这种研究方法叫 法。

4.实验的操作要点:如何放置玻璃板? 沿哪个面画线? 5.数据处理6.分析与论证、交流小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你的其他发现四、平面镜的应用:【课堂检测】1.身高1.6 m的同学站在学校的平面镜前1m的地方,则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m;当他向镜面移近0.5 m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此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填“变大”、“不变”、“变小”)。

2.“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池水深3 m,在高出水面12 m处有一盏灯,此灯在水中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