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急诊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
急诊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
急诊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同时也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
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中接触到有害物质、病菌等因素而导致身体损害的现象。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护士面临着可能被传染疾病、被暴力伤害、被化学品等危害的风险。
因此,防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急诊护士需要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物质。
同时,护士还需要配戴好口罩和护目镜,避免被感染病原体的飞沫。
在面对化学品等有害物质时,护士还需要佩戴呼吸器等防护设备,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其次,急诊护士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范措施。
在接触患者后,护士应及时清洗双手,避免将病原体传染给其他患者或家属。
此外,护士还需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被暴力伤害。
在处理暴力事件时,护士需要保持冷静、果断,及时报警求助,并配合医院安保人员处置。
最后,急诊护士需要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及时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和职业暴露情况。
有了充分的防护和有效的应对措施,急诊护士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 1 -。
急诊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
急诊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
急诊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护士们在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这些病原体可能会对护士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急诊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中接触到病原体、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从而导致健康危害的情况。
急诊护理职业暴露主要包括血液暴露、体液暴露、呼吸道暴露等。
血液暴露是指护士在处理患者血液时被针头刺伤、切口、撕裂等,体液暴露是指护士在处理患者体液时被溅到眼睛、口腔、鼻腔等,呼吸道暴露是指护士在处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时被吸入。
为了防止职业暴露,急诊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护士需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
其次,护士需要正确使用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头等,避免针头刺伤等意外发生。
此外,护士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如果护士发生了职业暴露,应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对于血液暴露,应该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并用消毒液消毒;对于体液暴露,应该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受污染部位,并用消毒液消毒;对于呼吸道暴露,应该立即戴上口罩,并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
急诊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们需要认真履行职业
防护措施,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同时也需要掌握应急处理方法,保护自己的健康。
急诊科护士的安全防护与事故处理
急诊科护士的安全防护与事故处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增加,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急诊科作为医院中最为繁忙和高风险的部门之一,承担着救治病患、处理突发情况等重要任务。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下,急诊科护士的安全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急诊科护士的安全防护与事故处理。
一、急诊科护士的安全防护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急诊科护士应始终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疾病、避免被体液、药物等有害物质污染。
护士们应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状况,并及时更换损坏或过期的装备。
2.合理使用医疗器械在急诊科工作中,护士需要经常使用各种医疗器械。
为了确保安全,护士们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同时,护士需要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以保持其正常运作和安全可靠。
3.高风险病患的防护急诊科常常接诊一些具有高传染性或危险性的病患,如传染病患者、自残或外伤患者等。
对于这些病患,护士们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比如隔离措施、流行病学调查、个体防护等,以保障自身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二、急诊科护士的事故处理1.急救技能与培训急诊科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急救技能,以便在突发状况下能够快速反应并提供必要的救治。
因此,护士们应接受相关急救培训,并定期进行复习和巩固。
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护士们应积极参与模拟演练和实际急救操作,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2.事故报告和总结在工作中,护士们可能会遇到意外事故或事故隐患。
对于任何一起事故,护士们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记录和处理。
同时,护士们还应及时进行事故的总结和反思,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并提升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
3.心理援助和支持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强度大、压力高,很容易导致心理和精神上的困扰。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医院应提供相关心理援助和支持机制,为护士们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有效处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和压力。
急诊科出诊护士职业暴露防护
急诊科出诊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摘要:护士在接诊过程中产生的因血液及体液污染的医疗垃圾没有及时正确的进行处理以及接诊救护车辆没有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都有可能使接诊护士由于职业暴露而产生血源性感染。
所以,对护士职业暴露进行防护尤其重要。
由于我院急诊科包括随救护车出诊接诊病人,因为是急诊出诊,所以接诊的病人普遍具有突发、病情急的性质,更有一些情况不明的病人需要进行抢救,在我院接诊病人相对多的就是外伤病人及孕产妇。
外伤病人由于出血多,皮肤粘膜破损,病人全身多处都是血液,而孕产妇由于在待产过程中及产后也会出血,更有一些产后大出血的病人,所以出诊护士在救护车上为病人治疗及护理过程中难免接触病人血液,另外在接诊过程中,由于病情危急,需要在救护车上进行输液、输氧,由于路途颠簸,一不小心很有可能被输液针头刺伤皮肤或其它原因产生皮肤破损,从而产生职业暴露。
[1]那么,何为职业暴露呢?简单说,职业暴露,就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之为职业暴露。
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由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比较多,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通过血源性感染产生的感染性职业暴露,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如何使我院急诊科护士更好的做好防护措施。
出诊护士在出诊过程中,如果不小心产生了职业暴露,若此时破损的皮肤和粘膜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此时若病原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可造成经血液传播疾病感染的发生。
由于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获得免疫性缺陷症(HIV)等血源性感染性疾病在人群中感染率的升高,另外这些血源性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均存在“潜伏期”(即“窗口期”),所以出诊护士在出诊过程中因职业暴露而产生的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越来越大。
另外由于在接诊过程中产生的因血液及体液污染的医疗垃圾没有及时正确的进行处理以及接诊救护车辆没有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也有可能使接诊护士由于职业暴露而产生血源性感染。
急诊科常见职业暴露与个人防护方法
急诊科常见职业暴露与个人防护方法在急诊科工作,医护人员经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职业暴露风险。
这些职业暴露不仅可能导致员工健康受损,还可能使疾病得以传播给其他患者。
因此,了解和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诊科常见的职业暴露风险,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医护人员有效地保护自己。
一、针刺伤与血液暴露针刺伤和血液暴露是急诊科医护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暴露风险之一。
这些暴露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如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等。
为了预防职业暴露,医护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1.正确使用针头保护装置:在处理针头时,务必正确使用针头保护装置,以避免不必要的针刺伤。
在使用完针头后,应立即将其置于安全容器中,并及时销毁。
2.佩戴防护手套:医护人员在处理患者血液和体液时,应佩戴防护手套,以减少直接接触的风险。
使用一次性手套后,应立即弃置并洗手。
3.接种疫苗: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能够有效预防医护人员感染乙肝病毒。
此外,对于其他传染性疾病的疫苗,也应根据工作环境和风险进行相应接种。
二、化学品接触在急诊科工作中,医护人员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药品和消毒剂。
这些化学品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如引起过敏反应、呼吸系统疾病等。
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化学品的伤害,医护人员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佩戴防护眼镜和口罩:接触化学品时,应佩戴防护眼镜和口罩,以避免化学品溅入眼睛或吸入呼吸道。
2.正确储存和处理化学品:将化学品储存在指定的区域,确保容器完好无损,避免泄漏和飞溅。
在处理化学品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并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
3.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与化学品接触有关的健康问题。
三、传染病暴露急诊科医护人员经常接触到各种传染病患者,如结核病、流感和肺炎等。
为了避免感染并防止传播疾病,医护人员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正确佩戴口罩:佩戴适当的医用口罩能够有效阻止病菌的传播。
在处理有呼吸道症状患者时,特别需要注意佩戴口罩。
浅谈急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浅谈急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摘要:护理人员常因争分夺秒的抢救,加上预防措施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存在较高的职业暴露[1]。
将导致护理人员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及损害,因而,加强管理,落实防护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防护意识,将有效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急诊科护理人员因从事临床护理活动暴露在有害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中,其直接或间接地对护理人员健康构成损害。
急诊护理人员感染途径多,加之急诊工作环境不佳,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容易造成健康损害[2]。
1 职业暴露概述1.1 职业暴露的概念职业暴露(Occupational Exposure),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叫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是指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2 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2.1 生物性危险因素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的生物性危险因素主要有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和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它们广泛存在于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中,可以通过与患者的直接和间接接触而感染,它们通过血液传播一次即可造成感染。
国内调查显示80%以上的护理人员发生过针头刺伤,被HI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会有0.3%的感染机会;HB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会有6%~30%的感染危险;被HC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会有3%~10%的感染危险。
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统计局显示,在卫生行业及相关部门工作时被HAV、HBV、HCV及其他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的人数呈上升趋势[3]。
2.2心理因素急诊科工作复杂性、突变性、紧张性、应急性等特点,加之急诊科工作环境差,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不愿到急诊科工作。
浅谈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浅谈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方法对我科近5年来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近年来,常见职业暴露的因素主要包括损伤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心理性因素、医院暴力的危害因素等,加强防护措施后,发生职业暴露事件明显减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大幅提高,不良防护行为明显下降,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处理率也大大提高。
结论充分认识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同时要做好相应防护工作,强化防护意识,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感染管理,做好安全防护,有效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改善防护不利的现状,切实保护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是预防职业暴露的关键。
标签:急診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急诊科接治的多是突发性、急、危、重症患者,一切医疗护理过程均以”急”为中心,由于急诊科工作和环境的特殊性,在急诊工作中的护士职业带来的危害,引起护士与管理者的重视。
通过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作探讨,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改善职业环境,把职业暴露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1危害因素1.1损伤性因素急诊科护士由于工作节奏紧张,工作量大,被锐利器械损伤的机率比其他科室的护士高得多。
另外,不良的个人操作习惯,如:针头使用后双手重新套上针帽、徒手掰安瓿等,都可能造成锐器及针刺伤,而锐器及针刺伤是传播血源性疾病的主要途径。
急诊护士抢救患者时争分夺秒,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患者。
因此,针刺伤对急诊护士来说,危害性更大[1]。
1.2物理性因素急诊科护士经常搬运、转运患者,搬运患者频繁,腰部受力较多,易导致腰背痛、关节伤,加上护理工作量大,抢救时需长时间站立,频繁的走动,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比较高,其次,急诊科工作环境:人流量大,以及各种抢救设备的声音,加上患者的呻吟声,护士长期处于强噪声的环境中,易造成情绪不稳定,易激怒,并导致头痛、头晕、耳鸣、血压升高等[2]。
急诊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急诊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一、为维护急诊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急诊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传染病,医务人员预防传染病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急诊车接送传染病病人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急诊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有可能接触传染病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穿防护服、戴手套。
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及急救车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衣或防水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四、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五、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六、医务人员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七、医务人员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经科室负责人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处理,登记的内容包括:传染病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传染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丛性情况。
根据暴露源情况由院感科指导下一步处理,并定期检测随访。
急诊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
急诊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
急诊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是一项极其重要的问题,因为急诊护士经常需要与感染性病人接触,可能会暴露于各种传染病的风险中。
以下是一些急诊护理职业暴露和防护的重要问题:
1. 暴露的类型:急诊护士可能会暴露于各种传染病,包括HIV、结核病、乙肝、丙肝、肺结核、流感等。
这些病毒和细菌可以通过血液、口腔分泌物、尿液等途径传播。
2. 预防措施:急诊护士需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包括佩戴手套、口罩和防护衣等,以防止暴露于潜在的感染源。
此外,他们还应该遵循正确的卫生规范,包括经常洗手和消毒工具。
3. 暴露后的处理:如果急诊护士认为自己已经暴露于传染病的风险中,他们需要立即进行处理。
这可能包括洗手、清洗伤口或其他受污染的部位、接种疫苗或进行抗病毒治疗等。
4. 职业安全:急诊护士还需要了解他们的职业安全问题,并遵循相关规定。
这可能包括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装备、参加职业培训和更新知识等。
总之,急诊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急诊护士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及时处理暴露的风险。
同时,他们还需要注意职业安全,以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 1 -。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和防护
手术室:16% 监护室:6%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感染机率
由污染的针头和锐器伤造成的感染,疾 病传播的机率为: HBV:6%-30% HCV:0.5%-6% HIV:0.21%-0.5%
现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医务人员接触致病因子的频率高于普通 人群,发生的院内感染是普通人群的2倍。 2.针刺伤与锐器伤在临床发生率极高,健 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 针刺伤所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我院职业暴露情况
2010年职业暴露情况:职业暴露19人次,其中护士 13人次(三年以内的低年资护士10名),医生6 人次(为外科医生)。 2011年职业暴露情况:职业暴露26人次,其中护士 20人次(三年以内的低年资护士14名) ﹑医生3 人次(为外科医生),检验员3人次。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什么是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 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 生命的一种情况。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职业暴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核泄漏事件,致使截至3月24日, 福岛核电站17名工作人员遭受过量辐射
出艾滋病病毒, 使9位抢救他的医生身陷 险境,目前这9位医生都要接受为期一年的 医学观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事件2 某医院一名外科医生,在为HIV初筛阳性 的病人做手术时,由于忽视了眼部的防护, 血液飞溅入眼内,直接侵袭眼部粘膜,此 医生惶恐至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感性认识
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病毒,形象地说,在一个标 点符号里足以容下2.3亿个病毒。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荟萃知识]
专业精制
29
标准预防认定: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 隔离预防,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 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 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暴露源为体液、血 液或者含有体液、 血液的医疗器械、 物品
暴露源为体液、血 液或者含有体液、 血液的医疗器械、 物品
暴露类型
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 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 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 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 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 伤。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和防护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胡晓莹
专业精制
1
教学目标
掌握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标准预防的措施,针 刺伤的预防原则,安全操作及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熟悉职业暴露的分级,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了解职业暴露的原因。
专业精制
2
主要内容
职业暴露的相关概念 职业暴露的分级 职业暴露的原因 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及措施 针刺伤的预防与安全操作 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 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 显可见的血液。
专业精制
11
感性认识
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病毒,形象地说,在一个标 点符号里足以容下2.3亿个病毒。
每毫升含HBV病毒血液中就有一亿个感染剂量. 感染HIV只需1.4毫微升血液,HBV只需0.01ml血
液。
专业精制
专业精制
19
现状
1.医务人员接触致病因子的频率高于普通 人群,发生的院内感染是普通人群的2倍。 2.针刺伤与锐器伤在临床发生率极高,健 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 针刺伤所致。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关键词】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
在急诊科的护士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
如果在护理操作和抢救病人过程中,不注意个人防护,那么发生职业暴露的机率就很大。
通过各种措施加强防护,保证护士的安全和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面对的重要课题,现就职业暴露的因素和防护进行阐述,以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制定措施,减少职业损伤。
1 常见的职业暴露因素分类1.1 物理性因素锐器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在抢救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各种锐器,而我国是HBV、HCV感染高发区,锐器伤发生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较高。
此外,急诊科护士在应用除颤仪、洗胃机抢救病人时,如操作不慎或设备老化,可引起电击伤、电灼伤的危险。
1.2 化学性因素日趋增多的化疗药物大多具有细胞毒性,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也具有杀伤或抑制作用。
在化疗操作中,注射器稀释药物,排气、换水、拔针等操作都能造成皮肤接触或吸入化疗药物,具有致癌、致畸等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
1.3 生物型因素主要是指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我国每年发生的传染性疾病,多数是呼吸道传播。
急诊科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会经常接触各种抢救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被污染的机率相当高,HBV、HCV、HIV是最具威胁的,给急诊科护士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1.4 社会心理因素急诊科护士由于长期处于危重患者、意外伤害以及死亡的包围中,工作紧张、心理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得不到患者家属的理解,甚至遭到谩骂和危险,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和工作行为。
2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2.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损伤。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尽量减少或避免因不重视、不细心所致的伤害。
急诊科护理工作上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急诊科护理工作上的职业暴露与防护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护对策,减少其发生。
方法:对我科在2006年和2007年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比较。
结果:加强防护措施后,2007年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明显少于2006年。
结论:强化防护意识,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提升急诊护士的综合素质,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力措施。
标签:急诊科;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急诊科是救治危重患者及参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场所,护士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或防护不当,面临的职业暴露的机会将明显增多,特别在HIV、HBV、HCV 等传染病日益猖獗的今天,任何疏漏都可造成感染。
因此,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是一项十分重要与急迫的工作。
本文对我科2006年和2007年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切实有效的防护对策,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我科所有护理人员共85名,2006年1月~2008年1月每月发放调查表85份,共回收2 040份,有效回收率为97%。
1.2调查方法采用自拟的职业暴露相关因素调查表,内容包括发生职业暴露的类型、发生原因、处理、对危险因素的了解及防护措施等。
2结果根据收集的资料显示,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和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06年和2007年急诊科职业暴露情况对比分析表(n)从上表可以看出,通过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2007年职业暴露发生人次有所下降,由于操作不規范和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的事件减少,发生职业暴露后,进行规范处理的人次增加幅度较大,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和预防知识的掌握有了很大地提高。
3防护对策3.1强化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3.1.1接触病人时做好隔离措施备各型非无菌手套,供急诊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在进行可能接触到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使用。
浅谈急诊科护理工作上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浅谈急诊科护理工作上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摘要:医务人员在诊疗服务过程中,往往由于意识不强及患方诊疗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其职业安全受到危害。
急诊科是救治危重患者及参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场所,是医院工作的前沿,护士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或防护不当,面临的职业暴露的机会将明显增多,很可能会伤及身心健康,职业感染几率高。
因此,增强工作中的职业防护意识,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以有效的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保证职业安全。
本文主要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护对策,减少其发生。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措施Abstract:Medical staff in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ervices,often due to lack of consciousness and the pati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leading to occupational safety hazards.Emergency department is the treatmen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participate in dealing with all kinds of emergencies,is the forefront of hospital work,nurses if you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personal protection or improper protection,the opportunity to face occupational exposure will increase significantly,it is likely to hur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High occupational risk of infection.Therefore,to enhance the work of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awareness,to take appropriate protective measures,stri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rating procedures,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of occupational hazards,to ensure occupational safety.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the cause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of nursing staff in emergency department,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measures to reduce its occurrence.Key words: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occupational exposure;protective measures前言:急诊科是医院接诊、抢救急症患者的窗口及转运站,担负着极其重要的医疗任务。
急诊护士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课件
这些暴露不仅对护士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引 03 发血源性感染和传播性疾病。
目的与意义
01 提高急诊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 发生。
02 增强护士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
02 为急诊护士提供实用的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提 高其应对职业暴露的能力。
02
急诊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
02 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评估了目前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的效果,以及这 些措施在减少职业暴露风险方面的贡献。
03 暴露的危害
详细阐述了职业暴露对急诊护士身体健康和心理 健康的潜在危害,包括感染疾病、慢性病、心理 压力等方面的风险。
对未来的展望
技术进步
展望未来技术发展在 职业安全防护领域的 运用,如新型防护装 备、智能化监控系统 等。
应戴口罩。
隔离衣
在接触疑似或确诊传 染病患者时,应穿隔 离衣,以减少交叉感
染的风险。
护目镜
在进行可能产生飞沫 或溅起的操作时,应 戴护目镜,以保护眼
睛不受污染。
培训与教育
定期开展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培 训,提高急诊护士的安全意识和
应对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常见职业暴露的 预防措施、应急处理流程以及正
确使用防护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方法等。
生物因素暴露
总结词
生物因素暴露是急诊护士面临的主要职业风险之一,主 要来自患者的血液、体液和排泄物等。
详细描述
在急诊科,护士经常接触各种急症患者,这些患者可能 携带各种病毒和细菌,如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 此外,患者的血液、体液和排泄物也可能含有这些病原 体,导致护士在处理患者时发生感染。
培训形式可采用讲座、模拟演练、 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确保培训
急诊室护士的自我防护
急诊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急诊室是医院中最容易暴露于病原体的部门之一,因此急诊室护士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关于急诊室护士的自我防护的详细介绍,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正确佩戴和脱离以及实施好手卫生等。
一、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1.口罩:急诊室护士要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口罩。
常见的有普通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
在遇到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时,应佩戴N95口罩,以提供更好的防护效果。
2.护目镜或面屏:急诊室护士可能会面临飞沫飞溅的情况,因此需要佩戴护目镜或面屏,以保护眼睛免受感染。
3.手套:急诊室护士需要经常接触患者和医疗器械,因此需要戴上一次性手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使用完毕后及时更换,避免重复使用。
4.防护服:急诊室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可能会暴露于血液、体液或其他有害物质。
因此必须穿戴符合标准的防护服,以保护身体的安全。
二、正确佩戴和脱离个人防护装备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时,要先进行手卫生。
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确保双手的清洁。
2.佩戴口罩时,应将手套佩戴好,并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将口罩的金属条贴近鼻梁,以确保口罩的密封性。
佩戴好口罩后,不要再触碰口罩的外层。
3.佩戴护目镜或面屏时,要确保完全覆盖眼睛,并且与口罩的上边缘相连,以防止病原体通过眼部侵入。
4.佩戴手套时,要检查是否有破损或裂口,确保手套的完好性。
并将手套的袖口与防护服的袖口相连,以防止有害物质的进入。
5.脱离个人防护装备时,要注意顺序并避免污染。
首先脱下手套,将手套从内侧向外翻,避免接触外部表面。
接着脱下防护服,注意避免与表面接触,不要碰触到自己的皮肤。
最后脱下口罩、护目镜或面屏,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避免将病原体传播。
三、实施好手卫生手卫生是急诊室护士最基本的自我防护之一,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以下是正确的手卫生步骤:1.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确保双手的湿润。
2.搓手时要注意每个手指的每个部位,包括指尖、指关节、手背和手腕等。
急诊护理人员在职业暴露中的风险与防护
急诊护理人员在职业暴露中的风险与防护急诊护理人员是医院中最常见的职业之一,他们在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疾病和病人,因此容易处于职业暴露的风险之下。
职业暴露指的是在工作中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中,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情况。
本文将从急诊护理人员在职业暴露中的风险和防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急诊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主要包括传染病、化学品、放射性物质和身体创伤等。
在急诊科工作中,护理人员经常会接触到各种传染病患者,如感冒、流感、结核等。
这些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护理人员容易在工作中被感染。
此外,急诊护理人员还会接触到各种化学药品,如消毒液、药物等,这些化学品对人体健康也会造成危害。
此外,在急诊科还经常接触到放射性物质,如X光、CT等,长期接触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最后,在急诊科工作中,护理人员还会面临各种意外伤害的风险,如被针头刺伤、手术刀伤等。
为了减少急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职业暴露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急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加强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具,减少接触传染性疾病的机会。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其次,急诊科应建立健全的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包括建立相关的暴露管理和调查机制,明确各类职业暴露事件的处理流程,及时对暴露事件进行处理和处置。
此外,在急诊科工作中还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总之,急诊护理人员在职业暴露中存在着多种风险,如传染病、化学品、放射性物质和意外伤害等。
为了减少这些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包括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健全的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和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培训和教育。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人们对急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问题的重视,进一步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保障水平。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及进展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及进展由于急诊科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及特殊性,急诊护士长期暴露于多种危险因素之下。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为此,本文着重研究了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问题并提出了相关防护对策。
标签: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防护1、引言现在职业安全已成为各行各业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尤其是护理人员[1]。
而对于急诊科的护士来说,职业安全问题刻不容缓需要得到全社会人的关注和支持。
医院的急诊科是对外开放的窗口,病人的病情难以预料病情复杂,危、重多变;各类突发急危事件决定了急救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给急诊医护理人员带来一定的身心影响。
而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问题显得尤其显著。
2、职业暴露概述所谓护士职业暴露,就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过程中,破损的皮肤、黏膜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或被含有病原体的体液、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从而感染某种可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2]。
根据职业暴露的不同情况,分为不同的等级,通常根据严重程度以及污染情况分为一二三三个等级。
若暴露的量和时间都比较小则认为是一级;若暴露量较大或者受到损伤则定性为二级;当皮肤被暴露源割伤甚至损伤的情况下,一般就定性为三级。
根据级别不同,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比如一二级可以简单处理,注意操作规范,当发生三级的情况下,就要一定的医学处理了[3]。
据统计,医务人员接触致病因子的频率高于普通人群,发生的院内感染是普通人群的2倍。
针刺伤与锐器伤在临床发生率极高,健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
而由污染的针头和锐器伤造成的感染,疾病传播的机率为:HBV:6%-30% ;HCV:0.5%-6% ;HIV:0.21%-0.5%。
根据危害的来源我们又可把危害分为: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以及心理危害。
2.1 物理性危害如锐器伤,锐器伤害是最常见的,最常见的是注射器针刺伤,其次为手术缝针、刀片、玻璃类器械刺伤等[4];再者就是负重伤,由于搬运重物或患者,不正确的弯腰、超时站立均可造成护士肌肉骨骼损伤,尤其是脊柱、关节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年你所接触的大量病人以及你数以百次可能的被血液 感染的潜在危险,其严重后果是什么?你想过吗?
发生频率
每30秒钟,在你和你的同行中便会发生一次职 业暴露。
每30秒钟,便有一名医护人员被污染的针头扎 伤。 每30秒钟一次也就是每年将有近百万次针头扎 伤事故发生。 自有医护工作以来,医护人员就不经意地暴露 在这些病原菌地威胁之下。
2011年职业暴露情况:职业暴露26人次,其中护士
20人次(三年以内的低年资护士14名) ﹑医生3 人次(为外科医生),检验员3人次。
方式: 针头误伤 血液体液溅至眼结膜 手术器械或病人骨头误伤
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
1.防护意识淡漠 2.防范措施不规范 3.操作不规范 4.医疗废物处置不当
职业暴露事件
门诊就诊
如果暴露源为传染病阳性,尽快就诊,听取医生的建议:
HBV暴露后应尽早监测抗体,并依据免疫状态及抗体水平采取 相应的处理措施。
HCV暴露后3-4周内进行抗体检测,6-9个月复查以确定是否感 染HCV。
HIV感染后2周—3个月为窗口期,因此暴露后当时、暴露后1
个月、6个月进行连续监测以确定是否受感染。
器具,禁止使用过的头皮针插入瓶盖等;
医务人员如有伤口、皮炎等,不应参加血源性传播疾病病人的 直接护理工作;
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原则
局部处理 门诊就诊 书面上报
局部处理
刺激出血:反复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 血液。
冲洗伤口:用肥皂水和清水,黏膜用生理盐水。
伤口处理:70%酒精、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 毒并包扎。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和防护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胡晓莹
教学目标
掌握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标准预防的措施,针
刺伤的预防原则,安全操作及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熟悉职业暴露的分级,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了解职业暴露的原因。
主要内容
职业暴露的相关概念 职业暴露的分级 职业暴露的原因 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及措施 针刺伤的预防与安全操作 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医源性感染的历史
1924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白喉 1949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肝炎 1984年,美国首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HIV 1987年,意大利首例ICU护士感染HIV 2003年,美国报道实验室感染HIV+HCV
医源性感染历史
美国CDC报道,在已证实的54例职业暴露感染者 中,护士22名,实验室人员19名,医生6名,其 他7名。 英国2001年7月报道,1172名职业暴露医务人员 ,护士47%,医生38%,牙医3%,助手4%,刺络 医生1%,实验室人员2%,其他5%。
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破损的 皮肤粘膜时应戴手套。带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
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
医务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
隔离衣:防止被传染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等污染。
标准预防的措施
其他预防措施: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 设备应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医务人 员、患者、探视者与环境之间传播。对于需重复使
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确保在下一患者使用之前清洁
干净和消毒灭菌。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 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污染的物品应及时处理,避免接触患者的皮肤与粘 膜,以防污染其他物品,引起微生物传播。
这些危险动作,您停止了吗?
针刺伤预防原则
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 禁止将针等锐器物徒手传递; 禁止针等锐器物回帽,若必须回帽,应一手持注射 器,一手持血管钳夹住针头保护帽而覆帽,或单手
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病毒,形象地说,在一个标 点符号里足以容下2.3亿个病毒。
每毫升含HBV病毒血液中就有一亿个感染剂量. 感染HIV只需1.4毫微升血液,HBV只需0.01ml血 液。
你的世界
每年有数百万病人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和各种侵入性手术
治疗,也许你就是这项技术的执行者。
随着各项技术的执行,无形中也增加了由血液暴露引起 的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机会。
其他常见事件
1.医废收集人员在收取利器盒时,被锐器盒
盖上乱放的针头刺伤;
2.配液完毕,双手回套针头时被刺伤;
3.手术过程中器械传递时扎伤;
4.手术缝合时扎伤…
预防
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 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预防 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经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
标准预防认定: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 隔离预防,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 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 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什么是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
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
及生命的一种情况。
职业暴露
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核泄漏事件,致使截至3月24日, 福岛核电站17名工作人员遭受过量辐射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 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 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 职业暴露。
事件1 《羊城晚报》曾报道,广州有一个病人被检 出艾滋病病毒, 使9位抢救他的医生身陷 险境,目前这9位医生都要接受为期一年的 医学观察。
事件2
某医院一名外科医生,在为HIV初筛阳性
的病人做手术时,由于忽视了眼部的防护,
血液飞溅入眼内,直接侵袭眼部粘膜,此
医生惶恐至极…
事件3
某医生在为梅毒阳性病人做手术时,被手术
我国是否有因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而感染HIV的?
针刺伤的流行病学
人员分布 护士:49.7% 医生:12.6% 卫生员:10.4% 技术员:16.8% 学生:2.6% 其他:7.9%
针刺伤的流行病学
地点分布 病房:37% 急诊科:7%
手术室:16% 监护室:6%
感染机率
由污染的针头和锐器伤造成的感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医务人员的危险环境
医务人员的感染率最高,SARS后遗症——北京感染 SARS医务人员超1/3骨坏死
危害性
生物性职业暴露
化学性职业暴露 物理性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的分级
暴露源 一级 暴露 二级 暴露 三级 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 液或者含有体液、 血液的医疗器械、 物品 暴露源为体液、血 液或者含有体液、 血液的医疗器械、 物品 暴露源为体液、血 液或者含有体液、 血液的医疗器械、 物品
刀划伤,经过预防治疗,定期随访,梅毒检
测阴性,未被感染;事过不久,此名医生手 术时再次被梅毒阳性病人所用利器扎伤…
事件4 某护士为乙肝病人拔静脉输液针,因为知道此 病人是乙肝患者,所以非常小心… 拔完针后,由于害怕被扎伤,捏住输液器末端 将其提出病房,悬在空中的针头正好将路过的 另一名护士扎伤…
他常见:
暴露类型
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 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 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 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 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 伤。 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 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 显可见的血液。
感性认识
疾病传播的机率为:
HBV:6%-30%
HCV:0.5%-6% HIV:0.21%-0.5%
现状
1.医务人员接触致病因子的频率高于普通
人群,发生的院内感染是普通人群的2倍。
2.针刺伤与锐器伤在临床发生率极高,健
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
针刺伤所致。
我院职业暴露情况
2010年职业暴露情况:职业暴露19人次,其中护士 13人次(三年以内的低年资护士10名),医生6 人次(为外科医生)。
覆帽;
使用者必须将用后的针等锐器物放入防水耐刺的专 用锐器收集盒内。
安全操作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须戴手套,有可能 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
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 出血;
科室设置锐器盒应以方便随时丢弃为原则,禁止将锐利器具直 接传递给他人,禁止回套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禁止折毁锐利
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 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即既要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
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的措施
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医疗 护理活动前后,按照正确的洗手法认真洗净双手。
梅毒暴露后2个月后进行梅毒筛查。
上报感染管理科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进 行书面报告,并由科室相关负责人证明签字,将 此表上交感染管理科进行存档。
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