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笛卡尔积与二元关系4.2 关系的运算
第四章第四章二元关系二元关系 41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法
(6).A C B D A B C D,且当 A B B 时,逆命题成立。 或 A
x, y ( A B ) ( A C )
4.1 二元关系及其表示法
4.1.2 二元关系 • 定义4.5:若集合F中的全体元素为有序的n(n≥2) 元组,则称F为n元关系,特别地,当n=2时,称F 为二元关系,简称关系。 对于二元关系F,若 x, y F ,常记作 xFy,反之 xF y ;规定 为n元空关系,也是二元空关系,简称 空关系。 • 定义4.6:设A,B为两集合,A×B的集合子集R称 为A到B的二元关系,特别地,当A=B时,称R为A上 的二元关系。 例:A={a, b},B={c},则A×B的子集有 , {<a, c>},{<b, c>},{<a, c>, <b, c>},
M RS M R M S , M R S M R M S , M R S M RS M R M S , M S M S
11/57
4.2 关系的运算
• 2.关系的逆运算
由于关系是序偶的集合,除了集合的一般运算外, 还有一些特有的运算。 • 定义4.11:设R是A到B的关系,R的逆关系或逆是B 到A的关系,记为 R 1 ,定义为: R 1 { y, x | xRy} 显然对任意 x A, y B ,有 xRy yR 1 x; . M R 为R的关系矩阵,则 M R M R 1 IA IA, 1 ; 例: A={a, b, c, d},B={1,2,3},R={<a, 1>,<c, 2> ,<b, 2>,<d, 3>}, R 1 ={<1, a>,<2, c>,<2, b>,<3, d>}。
集合的笛卡尔积与关系运算
集合的笛卡尔积与关系运算在集合论中,笛卡尔积是指给定两个集合A和B,由A中的元素和B中的元素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所有有序对的集合,通常用A × B表示。
关系运算则是对集合中的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操作和比较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集合的笛卡尔积及其在关系运算中的应用。
一、集合的笛卡尔积集合A = {a,b,c},集合B = {1,2},那么A × B的元素可以表示为{(a, 1), (a, 2), (b, 1), (b, 2), (c, 1), (c, 2)}。
可以看出,A × B中的元素都是有序对,第一个元素来自集合A,第二个元素来自集合B。
如果集合A有m个元素,集合B有n个元素,那么A × B的元素个数为m × n。
集合的笛卡尔积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应用。
比如,在数据库中,两个表的笛卡尔积可以用来实现表之间的连接操作,以便获取更多的数据信息。
二、关系运算中的笛卡尔积在关系数据库中,笛卡尔积是一种常用的关系运算。
假设有两个关系R(A1,A2,...,An)和S(B1,B2,...,Bm),R中的每个元组都与S中的每个元组进行组合,组成一个新的关系T。
T的元组数为R的元组数乘以S的元组数。
关系运算中的笛卡尔积可以通过连接操作来实现。
连接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共同域的相等性,将两个关系的元组组合成新的关系的过程。
常见的连接有等值连接、自然连接、外连接等。
通过连接操作,可以将满足连接条件的元组从两个不同的关系中提取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关系。
三、关系代数与关系运算的应用关系代数是用来进行关系运算的一种形式化语言。
通过关系代数的操作,可以对关系之间进行选择、投影、连接、并、差等操作,实现对数据的查询和处理。
例如,在一个员工数据库中,有两个关系表Employee和Department,其中Employee表包含员工编号、姓名、部门编号等字段,Department表包含部门编号、部门名称等字段。
集合的笛卡尔积与二元关系
集合的笛卡尔积与二元关系一、集合的笛卡尔积1.定义:集合的笛卡尔积,又称集合的直积,是两个集合的所有有序对的集合。
如果集合A 和集合B是非空集,则集合A与集合B的笛卡尔积记为A×B,定义如下:A×B={(a,b)|a∈A,b∈B}其中,(a,b)是有序对,a是第一个元素,b是第二个元素。
2.性质:笛卡尔积具有以下性质:•交换律:A×B=B×A•结合律:对于集合A、B、C,有(A×B)×C=A×(B×C)•分配律:对于集合A、B、C,有A×(B∪C)=(A×B)∪(A×C)•笛卡尔积的基数:对于非空集A和B,有|A×B|=|A||B|二、二元关系1.定义:二元关系是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如果集合A和集合B是非空集,则集合A与集合B上的二元关系是集合A×B的子集。
2.性质:二元关系具有以下性质:•反身性:对于集合A中的每个元素a,有(a,a)∈R•对称性:对于集合A中的每个元素a和b,如果有(a,b)∈R,则(b,a)∈R •传递性:对于集合A中的每个元素a、b和c,如果有(a,b)∈R和(b,c)∈R,则(a,c)∈R3.二元关系的表示:二元关系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示,包括:•箭头图:使用箭头来表示二元关系中的元素。
箭头从第一个元素指向第二个元素,表示这两个元素之间存在关系。
•矩阵表示:使用矩阵来表示二元关系中的元素。
矩阵的每一行和每一列分别对应集合A和集合B的元素,矩阵中的元素表示这两个元素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函数表示:使用函数来表示二元关系中的元素。
函数从集合A映射到集合B,函数的输出值表示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之间的关系。
三、集合的笛卡尔积与二元关系1.笛卡尔积与二元关系的关系:笛卡尔积与二元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二元关系是笛卡尔积的子集,笛卡尔积是二元关系的超集。
离散数学第四章-二元关系和函数
(2) 笛卡儿积是集合,有关集合的运算都适合。
(3) 一般,A B B A 。
5
3、笛卡儿积运算对 或 满足分配律
(1) A(B C) (A B) (AC) (2) (B C) A (B A) (C A) (3) A(B C) (A B) (AC) (4) (B C) A (B A) (C A)
解: (A) ,{a},{b}, A ,
R , , ,{a} , ,{b} ,
, A , {a},{a} , {a}, A ,
{b},{b} , {b}, A , A, A
14
4、A 上二元关系的表示法。
集合表示法 有三种 矩阵表示法
图形表示法
15
一般:设 A {x1, x2, , xn}
1、定义:
(1) 若集合R为空集或它的元素都是有序对, 则称 R 为二元关系。 若 x, y R ,则记作 xRy ,
否则,记作 xRy 。 (2) A B的任何一个子集都称作从A到B的一个二元关系。
特别地,当 A B 时,称作 A上的二元关系。
例、 A {a,b} ,B {0,1, 2}
设 R1 a, 0 , b, 0 , b, 2 R2 R3 A B
传递的。
26
例6、判断下图中的关系分别具有哪些性质。
解:R5 既不是自反也不是反自反的,
反对称的,传递的。
27
例6、判断下图中的关系分别具有哪些性质。
解:R6 是反自反的,既不是对称
又不是反对称,不是传递的。
28
例7:设 R1, R2 为 A上的对称关系, 证明R1 R2 也是 A上的对称关系。 证明:对任意 x, y
笛卡尔积和关系
笛卡尔积和关系笛卡尔积集合X和集合Y的笛卡尔积可以定义为:理理解:X和Y的笛卡尔积将构成⼀一个由⼆二元组构成的集合。
在这⾥里里集合中,每⼀一个元素是⼀一个⼆二元组(x,y)的形式,元组中x来⾃自于集合X,元组中y来来⾃自于集合Y。
举例例:学⽣生学号集合={s0001, s0002, s0003, s0004…}学⽣生姓名集合={张⼀一,王天,赵启,…}则学⽣生学号集合和姓名集合的笛卡尔积为{(s0001,张⼀一),(s0002,张⼀一),(s0003,张⼀一),(s0001,王天),(s0002,王天)…}通过上述举例例,笛卡尔积中元素是⼆二元组,⼆二元组的数量量为笛卡尔积中元素的个数,该个数为学⽣生学号集合中元素个数*学⽣生姓名集合中元素个数,原因是每⼀一个⼆二元组中第⼀一个元素由“学⽣生学号集合元素个数”的可选内容,⼆二元组中第⼆二个元素由“学⽣生姓名集合元素个数”的可选内容,根据排列列关系,可以得到笛卡尔积中元素的个数为对应集合中元素个数的乘积。
n元笛卡尔积刚刚介绍了了由两个集合构成的笛卡尔积,是由由⼆二元组构成的。
如果由n个集合,共同参与笛卡尔积运算,将形成由n个元素构成元组的笛卡尔积,n个元素构成的元组称为n元组。
⼆二元关系和多元关系在学⽣生学号集合和姓名集合的笛卡尔积中,并不是所有的⼆二元组都是有效的,如不可能在显⽰示⽣生活中出现⼀一个学号与两个⼈人绑定,例例如不可能同时出现(s0001,张⼀一)和(s0003,张⼀一)的情况,⼀一个⼈人只能有⼀一个学号。
同时,⼀一个学号只属于⼀一个学⽣生。
所以,在第笛卡尔积中,选择那些符合客观规律律的⼆二元组构成的集合,该集合是笛卡尔积的⼦子集,称这个⼦子集为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关系是可以具体的,比如学⽣生学号和学⽣生姓名可以产⽣生关系,学⽣生姓名和学⽣生性别也可以产⽣生关系。
从⼆二元组的笛卡尔积中产⽣生的关系,称为⼆二元关系。
从多元组的笛卡尔积中国产⽣生的关系称为n元关系。
笛卡尔关系运算
笛卡尔关系运算
笛卡尔关系运算,又称为笛卡尔积,是数学中一种运算方法,用于求两个集合的所有可能的有序对。
设有两个集合A和B,A中有m个元素,B中有n个元素,则A和B的笛卡尔积为
一个集合,包含了所有可能的有序对,总共有m×n个元素。
表示为A × B = {(a, b) | a ∈ A, b ∈ B}
例如,如果A = {1, 2},B = {a, b, c},则A和B的笛卡尔积为{(1, a), (1, b), (1, c), (2, a), (2, b), (2, c)}。
笛卡尔关系运算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集合论、离散数学、数据库和计算机科学中。
在数据库中,笛卡尔关系运算可以用来进行多表的连接操作,将多个表中的数据按照某个条件进行匹配,以获取相关的数据。
在计算机科学中,笛卡尔关系运算也可以用来进行排列组合的计算等。
离散数学 二元关系与函数
三、二元关系的定义
如果一个集合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定义 如果一个集合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集合非空 且它的元素都是有序对 )集合非空, (2)集合是空集 ) 则称该集合为一个二元关系 简称为关系 记作R. 二元关系, 关系, 则称该集合为一个二元关系 简称为关系,记作 如<x,y>∈R, 可记作 xRy;如果 ∈ ;如果<x,y>∉R, 则记作 y ∉ 则记作x 实例: 实例:R={<1,2>,<a,b>}, S={<1,2>,a,b}. R是二元关系 当a, b不是有序对时,S不是二元关系 是二元关系, 不是有序对时, 不是二元关系 是二元关系 不是有序对时 根据上面的记法, 根据上面的记法,可以写 1R2, aRb, a c 等.
12
1、从A到B的二元关系与 上的二元关系 、 的二元关系与A上 到 的二元关系与
是两个集合, 是笛卡尔乘积 × 的子集,则称R 定义 A和B是两个集合,R是笛卡尔乘积 A×B 的子集,则称 和 是两个集合 为从A到 的一个二元关系 的一个二元关系。 为从 到B的一个二元关系。 例如: 例如:A={a1,a2,a3,a4,a5} , B={b1,b2,b3} 的二元关系。 若 R={(a1,b1),(a2,b1),(a4,b3)},那么R就是一个从A到B的二元关系。 ,那么R就是一个从A 也可写作a 并称a 相关。 对于R中的元素( 相关 对于 中的元素(a1,b1) R ,也可写作 1Rb1 ,并称 1 , b1 以R相关。 中的元素 ∈ 对于不属于R的有序对,如(a5,b2) R,也可写作 5 对于不属于 的有序对, 的有序对 ∉ 也可写作a 并称a 不以R相关 相关。 并称a5 ,b2 不以 相关。 A上二元关系的一般定义: 上二元关系的一般定义: 上二元关系的一般定义 是集合, 定义 A是集合,R1是笛卡尔乘积 A×A 的子集,则称R1为A上的二元关系 × 的子集,则称R 上的二元关系 上的一个二元关系。 例如: ,那么R 上的一个二元关系 例如:A={a,b,c,d,e},R1 ={(a,b), (c,a), (b,b)},那么 1是A上的一个二元关系。 , 由此可知, 的二元关系R就是笛卡尔乘积 × 的一个子集, 由此可知,从A到B的二元关系 就是笛卡尔乘积 A×B 的一个子集, 到 的二元关系 上的二元关系R 而A上的二元关系 1就是笛卡尔乘积 ×A 的一个子集 上的二元关系 就是笛卡尔乘积A× 的一个子集.
离散数学第五版第四章(耿素云、屈婉玲、张立昂编著)
4.1迪卡尔乘积与二元关系
5) 迪卡尔乘积运算对并和交运算满足分配律,即: (3)A×(BC)= (A×B)(A×C) 证明: 对于任意的<x,y> <x,y>A×(BC) xA yBC xA (yB y C) (xAyB) (xAyC) <x,y>A×B <x,y>A×C <x,y>(A×B)(A×C)
A1×A2×……×An ={<x1,x2,……,xn>|x1A1 x2A2 …… xnAn}
4.1迪卡尔乘积与二元关系
例2:设A={1,2},求P(A)×A 解:P(A)={,{1},{2},{1,2}} P(A)×A={<,1>,<,2>, <{1},1>,<{1},2>, <{2},1>,<{2},2>, <{1,2},1>,<{1,2},2>}
4.1迪卡尔乘积与二元关系
(2)(AB)×(CD)=(A×C)(B×D) 证明:设A=、B={1}、C={2}、D={3} (AB)×(CD)={<1,2>、<1,3>} (A×C)(B×D)={<2,1>、<2,3>} 所以:等式不成立
(3)(A-B)×(C-D)=(A×C)-(B×D) 证明:设A={1}、B={1}、C={2}、D={3} (A-B)×(C-D)= (A×C)-(B×D)={<1,2>}
4.1迪卡尔乘积与二元关系
三、二元关系 2. 集合上元素的关系(定义4.6)
设A,B为集合,A×B的任何子集所定义的二元关系叫做 从A到B的二元关系,特别当A=B是则叫做A上的二元关系。 例:A={0,1}、B={1,2,3},
网络工程专业《离散数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工程专业《离散数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2022版)计算机学院2022年编制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28003课程名称:离散数学学分/学时:4.5学分/72学时课程类别:专业教育模块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授课对象:22网络工程本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二、课程简介《离散数学》课程在讲授利用离散问题进行建模、数学理论、计算机求解方法和技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使用离散数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命题逻辑基本概念、等值演算、推理理论,一阶逻辑基本概念、推理理论,集合代数、二元关系、函数、基本组合计数公式、图的基本概念、欧拉图与哈密顿图、树、代数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公式及其应用,掌握离散数学中的常规逻辑推断方法,能够具备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对所考察的问题作出推断或预测,以及应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学习、工作和发展建立良好的知识储备。
三、课程具体目标1.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科学中普遍地采用离散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得到良好的数学训练,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掌握有关逻辑和证明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离散结构进行问题建模和求解,从而为其学习计算机专业各门后续课程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并为从事计算机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毕业要求1.1工程知识】(M)2.掌握命题逻辑基本概念、等值演算、推理理论,一阶逻辑基本概念、推理理论,集合代数、二元关系、函数、基本的组合计数、图论等知识的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表示和一些相关运算。
【毕业要求1.1工程知识】(M)3.在传统模式课堂上让学生自带移动智能终端(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开展即时互动反馈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以满足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互动与即时反馈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笛卡尔积和二元关系课件(离散数学)剖析
2021/3/16
8
二、笛卡儿积
例3:设A={a,b},B={0,1},C={}。试求出A×A, A×B,B×A, (A×B)×C, A× (B×C)
A×A={<a,a>,<a,b>,<b,b>,<b,a>} A×B={<a,0>,<a,1>,<b,0>,<b,1>}
B×C={<0, >,<1, >}
< ,{, {}} >,<{}, > ,
< {},{}>,<{},{{}}>,
< {},{, {}} >}
2021/3/16
7
二、笛卡儿积
当| A | = m,| B | = n时, | A×B | = m × n
特别的,当A = B时,A×A称为集合A上的 笛卡尔乘积,也可简写Biblioteka A²。| A×A | = n2
<a1,b1>可以写作a1Rb1 ,称a1,b1以R相关。
2021/3/16
14
三、二元关系
例6:列出从集合A={1,2}到B={1}的所有的 二元关系.
解:A×B的所有子集都是A到B的二元关系。 R1= , R2={<1,1>}, R3={<2,1>}, R4={<1,1>,<2,1>}
二元关系是一个集合,其元素是有序对。
2021/3/16
24
四、关系的表示
例8:A = {1,2,3,4,6} ,R是A上的整除关系, 求R的矩阵表示。
12346
1 1 1 1 1 1
离散数学第四章 关系
2010-11-3
定理4.3.1 若R⊆A×B,S⊆B×C,T⊆C×D, 则 (R*S)*T=R*(S*T) 这说明复合运算是可结合的。我们常删去括号 将它们写成R*S*T。 由归纳法易证, 任意n个关系的合成也是可结合 的。在R1*R2*…*Rn中, 只要不改变它们的次序, 不论在它们之间怎样加括号, 其结果是一样的.
4
2010-11-3
定义4.1.2 给定集合A和B,若有序对的第一分 量是A的元素,第二分量是B的元素,所有这些 有序对的集合,称为A和B的笛卡尔积,记为 A×B, A×B={‹x,y›|x∈A∧y∈B}
5
2010-11-3
例 设A = {a, b, c}, B = {0, 1}, 则 A × B = {‹a, 0›, ‹a, 1›, ‹b, 0›, ‹b, 1›, ‹c, 0›, ‹c, 1›} B × A = {‹0, a›, ‹0, b›, ‹0, c›, ‹1, a›, ‹1, b›, ‹1, c›} A × A = {‹a, a›, ‹a, b›, ‹a, c›, ‹b, a›, ‹b, b›, ‹b, c›, ‹c, a›, ‹c, b›, ‹c, c›} B × B = {‹0, 0›, ‹0, 1›, ‹1, 0›, ‹1, 1›} 可以看出:A × B ≠ B × A (除非A = ∅或 B = ∅或 A = B,见后面定理) 即笛卡尔积不满足交换律。
18
2010-11-3
例 设A和B分别是学校的所有学生和所有课程的集合。假 设R由所有有序对‹a,b›组成,其中a是选修课程b的学生。 S由所有有序对‹a,b›构成,其中课程b是a的必修课。什么 是关系R∪S,R∩S,R⊕S,R-S和S-R? 解:关系R∪S由所有的有序对‹a,b›组成,其中a是一个学 生,他或者选修了课程b,或者课程b是他的必修课。 R∩S是所有有序对‹a,b›的集合,其中a是一个学生,他选 修了课程b并且课程b也是a的必修课。 R⊕S由所有有序 对‹a,b›组成,其中学生a已经选修了课程b,但课程b不是 a的必修课,或者课程b是a的必修课,但a没有选修它。 R-S是所有有序对‹a,b›的集合,其中a已经选修了课程b但 课程b不是a的必修课。S-R是所有有序对‹a,b›的集合,其 中课程b是a的必修课,但a没有选它。
04二元关系
父子关系:{ <a,c>,<a,d> }. 母子关系: { <b,c>,<b,d> }. 兄弟关系: 。。。夫妻关系。。。 都是A上的二元关系
若|A| = n,则|A A| = n2 , A A的所有子集有 2n个2 , 因此, A上有2n个2 不同的二元关系。
第四章 二元关系和函数
§4.1 集合的笛卡尔积与二元关系 §4.2 关系的运算 §4.3 关系的性质 §4.4 关系的闭包 §4.5 等价关系和偏序关系 §4.6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4.7 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
2019/5/19
离散数学
1
§4.1 集合的笛卡尔积与二元关系
一、二元关系的概念
有序对(序偶):由两个元素x 和y 按一定顺序排成 的二元组。记作:< x, y >。其中x是它的第 一元素,y是它的第二元素。
二元关系的数学定义:如果一个集合为空集或者它 的元素都是二元有序对,则这个集合 称为一个二元关系,记作:R
如果< x, y > R ,记作 x R y 如果< x, y > R ,记作 x R y
2019/5/19
离散数学
8
一、二元关系的概念(续)
从A到B的二元关系:设A、B为集合, A B的任何 子集所定义的二元关系叫做从A到B的二元关系。
2019/5/19
离散数学
3
一、二元关系的概念(续)
例1:设A = { a, b },B = { 0, 1, 2 },求A B,B A。 解:由笛卡尔积的定义知 A B = { < a, 0 >, < a, 1 >, < a, 2 >, < b, 0 >, < b, 1>, < b, 2> } B A = { < 0, a >, < 0, b >, < 1, a >, < 1, b >, < 2, a >, < 2, b> }
离散第四章 二元关系小结
21/63
四,关系的闭包运算
定理:给定集合X,R是X中的关系.于是可有 (a) 当且仅当 ,R才是自反的. (b) 当且仅当 s ( R ) = R,R才是对称的. (c) 当且仅当 t ( R ) = R,R才是传递的. 证明:仅给出(a)的证明过程 如果是R自反的,则R具有定义给出的应具 备 R ′的全部性质.因此有 r ( R ) = R .反之,如 果 r ( R) = R ,则由定义的(1)得R是自反的.
1 2 4 A 3 5 6 B
9/63
二,关系矩阵
定义: 给定两个有限集合X={x1,x2,…,xm}和Y= {y1,y2,…,yn},R是从X到Y的二元关系,如果有:
1 rij = 0 如果<xi y j >∈ R 如果<xi y j > R
则称 [rij ] | X ∪Y |×| X ∪Y是R的关系矩阵,记作MR | 例:设A={1,2,3,4},R为定义在A上的二元关系, R={<2,1>,<3,1>,<3,2>,<4,1>},写出关系矩阵. 0 0 0 0 1 0 0 0 M R = [rij ]4×4 = 1 1 0 0 1 0 0 0
13/63
一,关系的合成
合成运算是对关系的二元运算,使用这种运算, 能够由两个关系生成一个新的关系,对于这个新 的关系又可进行合成运算,从而生成其它关系. 定理:设R1是从X到Y的关系,R2是从Y到Z的关 系,R3是从Z到W的关系,于是有
( R1 R2 ) R3 = R1 ( R2 R3 )
14/63
四,关系的闭包运算
定理:给定集合X,R是X中的二元关系.于是可有
2/63
4.1关系的基本概念
两个关系笛卡尔积
4.1 集合的笛卡儿积与二元关系 4.2 关系的运算 4.3 关系的性质 4.4 关系的闭包 4.5 等价关系和偏序关系 4.6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略) 4.7 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略)
1
4.1 集合的笛卡儿积和二元关系
有序对
笛卡儿积及其性质 二元关系的定义 二元关系的表示
10
从A到B的关系与A上的关系
定义 设A,B为集合, A×B的任何子集所定义的二元 关系叫做从A到B的二元关系, 当A=B时则叫做 A上 的二元关系. 例4 A={0,1}, B={1,2,3}, R1={<0,2>}, R2=A×B, R3=, R4={<0,1>}. 那么 R1, R2, R3, R4是从 A 到 B 的二元关系, R3和R4同时也是 A上的二元关系. 计数 |A|=n, |A×A|=n2, A×A的子集有2 个 n2 . 所以 A上有 2n2个不同的二元关系. 例如 |A|=3, 则 A上有=512个不同的二元关系.
3). 真.可由等量代入的原理证得. 4). 真.当A = 时, 有: A A A成立.
二元关系的定义
定义 如果一个集合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集合非空, 且它的元素都是有序对 (2)集合是空集 则称该集合为一个二元关系, 简称为关系,记作R. 如<x,y>∈R, 可记作 xRy;如果<x,y>R, 则记作x y 实例:R={<1,2>,<a,b>}, S={<1,2>,a,b}. R是二元关系, 当a, b不是有序对时,S不是二元关系 根据上面的记法,可以写 1R2, aRb, a c 等.
所以有A×(B∪C) = (A×B)∪(A×C).
4-3 二元关系与函数 离散数学 教学课件
设A={1,2,3},定义A上的二元关系R为: R={1,2,2,3,3,1}
试求:r(R),s(R),t(R) 解:继续这个运算,则有
R = R4= R7= … =R3n+1= … ={1,2,2,3,3,1} R2= R5= R8= … =R3n+2= … ={1,3,2,1,3,2} R3= R6= R9= … =R3n+3= … ={1,1,2,2,3,3}=IA 其中:n是任意的自然数。 t(R)=R∪R2∪R3∪…
= R∪R2∪R3 ={1,1, 1,2, 1,3, 2,1>, 2,2, 2,3,
3,1,3,2,3,3}
闭包的构造方法(矩阵法)
设关系R, r(R), s(R), t(R)的关系矩阵分别为M, Mr , Ms 和 Mt , 则
Mr = M + E Ms = M + M’ Mt = M + M2 + M3 + … 说明:E 是和 M 同阶的单位矩阵, M’是 M 的转置矩阵. 注意:在上述等式中矩阵的元素相加时使用逻辑加.
传递闭包t(R)的矩阵构造方法举例
0 1 00 1 0 0 0 1
M R2M RM R0 0 10 0 11 0 0
1 0 01 0 0 0 1 0
0 010 1 0 1 0 0
M R3M R2M R1 0 00 0 10 1 0
0 1 0 1 0 0 0 0 1
1 1 1
Mt(R) MR MR2 MR3 1 1 1
第4章 二元关系与函数
4.1 集合的笛卡儿积与二元关系 4.2 关系的运算 4.3 关系的性质 4.4 关系的闭包 4.5 等价关系和偏序关系 4.6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4.7 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
包含关系: R={<x,y>| x,y∈A∧={,{a},{b},{a,b}}, 则 A上的包含关系是
R={<,>,<,{a}>,<,{b}>,<,{a,b}>,<{a},{a}>,
<{a},{a,b}>,<{b},{b}>,<{b},{a,b}>,<{a,b},{a,b}>} 除此以外,还可以构成其他关系:
1
26
A上的关系数目为 ,这个数目往往是很大的, 而我们通常关注的是其中少量的有特殊含义的关 系. 如EA,IA,整除,小于等于,包含等 3 关系的表示方法. 1)集合表达式 2)关系矩阵 3)关系图 2 接下来的课程,我们将学习关系的运算,关系的性质等.
27
作业(清华版)
28
7.3 关系的运算
关系矩阵表示从A到B的关系
关系矩阵:若A={x1, x2, …, xm},B={y1, y2, …, yn},R 是从A到B的关系,R的关系矩阵是布尔矩阵MR = [ rij ] mn, 其中 rij = 1 < xi, yj> R. 注意:A, B为有穷集,关系矩阵适于表示从A到B的 关系或者A上的关系
3)R的域fidR: R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并集
fldR=domR∪ranR
例1 R={<1,2>,<1,3>,<2,4>,<4,3>}, 则
domR={1, 2, 4}
ranR={2, 3, 4}
fldR={1, 2, 3, 4}
30
关系的基本运算定义(续)
1)关系的逆 R的记作 R1 = {<y,x> | <x,y>R} R 求关系的逆就是把其中的有序对颠倒过来 .
10
二元关系
什么是关系: 在涉及离散对象的很多问题中,往往需要研 究这些对象之间的某种关系. 日常生活中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等, 都可以抽象成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关系. 为简单起见,我们仅讨论两个集合上的二 元关系.
11
二元关系的定义
定义 如果一个集合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集合非空, 且它的元素都是有序对 (2)集合是空集 则称该集合为一个二元关系, 简称为关系,记作R. 如<x,y>∈R, 可记作 xRy;如果<x,y>R, 则记作x y 实例:R={<1,2>,<a,b>}, S={<1,2>,a,b}. R是二元关系.当a, b不是有序对时,S不是二元关系 根据上面的记法,可以写 1R2, aRb, a c 等.
第2章 二元关系
为了研究离散对象之间的联系,本章引入关 系的概念 本章讨论的二元关系(简称关系)仍然是一种 集合. 它的元素是由有序对组成.
1
2.1 有序对与笛卡儿积
有序对
笛卡儿积及其性质
二元关系的定义
二元关系的表示
2
有序对
定义 由两个元素 x 和 y,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的 二元组称为有序对,记作<x,y>. x叫有序对的第一元素,y叫有序对的第二元素 实例:点的直角坐标(3,4) 有序对性质 有序性 <x,y><y,x> (当x y时) <x,y> 与 <u,v> 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x,y>=<u,v> x=u 且 y=v
关系也是一种集合,只是关系中的元素为有序对.
12
从A到B的关系与A上的关系
例4 A={0,1}, B={1,2,3}, 求A×B, A×A
A×B={<0,1>,<0,2>,<0,3>,<1,1>,<1,2>,<1,3>} A×A={<0,0>,<0,1>,<1,0>,<1,1>}
定义 设A,B为集合, A×B的任何子集所定义的二元 关系叫做从A到B的二元关系, A=B时则叫做 A上的二元关系.
={<-4,-3>,<-4,-2>,….<-4,4>,<-3,-2>…..}
对于x∈X定义集合 R(x)={y|xRy} 求R(0)= R(0)={1,2,3,4}
25
小结
为了研究离散对象之间的联系,本章引入二元关系的概念. 什么是关系? 关系也是一种集合,二元关系中的元素为有序对,这些有序 对中的两个元素来自两个不同或相同的集合. 因此,关系是建立在其他集合之上的集合. 如,A到B上的关系,反映不同集合中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A上的关系,反映的是同一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关系.
5
笛卡儿积:一种新的集合运算
定义 设A,B为集合,用A中的元素为第一元素,B中的 元素为第二元素,构成有序对,所有这样的有序对组 成的集合叫做A与B 的笛卡儿积记作AB, 即 AB ={ <x,y> | xA 且yB }
例2 A={1,2,3}, B={a,b,c} AB ={<1,a>,<1,b>,<1,c>,<2,a>,<2,b>,<2,c>, <3,a>,<3,b>,<3,c>} BA ={<a,1>,<b,1>,<c,1>,<a,2>,<b,2>,<c,2>, <a,3>, <b,3>,<c,3>}
21
用关系图表示A上的关系
关系图:若A= {x1, x2, …, xm},R是从A上的 关系,R的关系图是GR=<A, R>, 其中A为结 点集,R为边集.如果<xi,xj>属于关系R,在 图中就有一条从 xi 到 xj 的有向边.
A={1,2,3,4}, R={<1,1>,<1,2>,<2,3>,<2,4>,<4,2>}, R的关系图GR如下:
2
2
问题:下列说法有何区别?
设A,B为集合, 从A到B的二元关系, A上的二元关系
15
A上三种特殊关系
设 A 为任意集合, 是 A 上的关系,称为空关系 EA, IA 分别称为A上的全域关系与恒等关系, 定义如下: EA={<x,y>|x∈A∧y∈A}=A×A IA={<x,x>|x∈A} 例如, A={1,2}, 则 EA={<1,1>,<1,2>,<2,1>,<2,2>} IA={<1,1>,<2,2>}
9
例题
例3 (1) 证明 A=B C=D AC=BD (2) AC=BD是否推出 A=B C=D ? 为什么? 解 (1) 任取<x,y> <x,y>AC xA yC xB yD <x,y>BD (2) 不一定. 反例如下: A={1},B={2}, C=D=, 则 AC=BD 但是 AB.
2
2
n2
n2
13
从A到B的关系与A上的关系
定义 设A,B为集合, A×B的任何子集所定义的二元 关系叫做从A到B的二元关系, A=B时则叫做 A上的二元关系. 例4 A={0,1}, B={1,2,3}, R1={<0,2>}, R2=A×B, R3=, R4={<0,1>}. 那么 R1, R2, R3, R4是从 A 到 B 的二元关系, R3和R4同时也是 A上的二元关系. 计数 |A|=n, |A×A|=n2, A×A的子集有 2 n 个. 所以 A上有 2 n 个不同的二元关系. 例如 |A|=3, 则 A上有=512个不同的二元关系. 其中只有少数的二元关系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14
关系也是集合(其元素为有序对), 因此可对关系进行集合的运算,如并∪\交∩\ 补,从而产生其他新的关系,其运算规则与一 般集合一样地进行.
下面讨论关系的以下运算: 求定义域\值域\域\关系的逆\ 关系的复合\关系R在A上的限制\A在R下的像. 以及关系的幂运算
29
关系的基本运算定义
1)定义域domR :R中所有有序对的第一元素构成的集合 : domR = { x | y (<x,y>R) } 2)值域ranR: R中所有有序对的第二元素构成的集合: ranR = { y | x (<x,y>R) }
注意: 以上关系图适于 表示A上的关系
22
实例
A={1,2,3,4}, R={<1,1>,<1,2>,<2,3>,<2,4>,<4,2>}, R的关系矩阵MR和关系图GR如下:
1 0 MR 0 0 1 0 0 0 1 1 0 0 0 1 0 0
23
A到B的关系图(不是真正意义的关系图,主 要用于计算)
4
有序对的概念可以扩展成有序 n 元组
定义 一个有序 n (n3) 元组 <x1, x2, …, xn> 是一个 有序对,其中第一个元素是一个有序 n-1元组,即
<x1, x2, …, xn> = < <x1, x2, …, xn-1>, xn>
当 n=1时, <x> 形式上可以看成有序 1 元组. 实例 n 维向量是有序 n元组.
8
分配律的证明
证明 A(BC)=(AB)(AC) 证 任取<x,y> <x,y>∈A×(B∪C) x∈A∧y∈B∪C x∈A∧(y∈B∨y∈C) (x∈A∧y∈B)∨(x∈A∧y∈C) <x,y>∈A×B∨<x,y>∈A×C <x,y>∈(A×B)∪(A×C) 所以有A×(B∪C) = (A×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