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与海洋

合集下载

海洋与地球科学大一知识点

海洋与地球科学大一知识点

海洋与地球科学大一知识点地球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行星,上面分布着广袤的海洋。

海洋与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上的海洋及其与地球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和掌握海洋与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海洋与地球科学的主要知识点。

一、地球的构造地球大致由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和地壳五个部分组成。

内核主要分为固态内核和液态外核,外核是地球上唯一的液态金属部分,而地壳则是我们所生活的地球表面部分。

了解地球的构造有助于我们理解海洋和地壳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海洋的形成和分布海洋是地球上占据最大比例的水体,它们由海洋盆地形成。

海洋盆地的形成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和构造活动。

全球海洋主要被分为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每个海洋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如洋流、海洋生态系统等。

三、海洋的地理特征海洋具有丰富的地理特征,其中包括海岸线、大陆架、海底山脊、海沟等。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分界线,它们通常是一个相对平缓的区域,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大陆架是指陆地延伸至海洋下面水深200米的区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底山脊是海洋中最长的山脉系统,它们延伸了数万公里,是海洋地壳运动的重要证据。

四、海洋的循环系统海洋循环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影响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之一。

海洋循环系统包括风暴和海洋环流等。

风暴是循环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方式,可以产生强风和大浪。

海洋环流是海洋中水流的运动方式,可以分为表层环流和深层环流,对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五、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中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集合体。

它们包括沿岸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和深海生态系统等。

沿岸生态系统是海洋与陆地交界处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众多的生物和资源。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由珊瑚及其周围环境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是海洋中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

深海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生物最为丰富的地区,拥有许多奇特的生物群落。

高中地理:1.1《地球上的海与洋》素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1.1《地球上的海与洋》素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选修2

word
第一章海洋概述
1.1 地球上的海与洋
相关素材
海与洋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

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

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

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

它的水温和盐度的变化不大。

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

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很少。

世界共有4个,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

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

夏季,海水变暖,冬季水温降低;有的海域,海水还要结冰。

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节,海水会变淡。

由于受陆地影响,河流夹带着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浊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

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与海流。

海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

边缘海既是海洋的边缘,又是临近大陆前沿;这类海与大洋联系广泛,一般由一群海岛把它与大洋分开。

我国的东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边缘海。

内陆海,即位于大陆内部的海,如欧洲的波罗的海等。

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陆海深些。

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个。

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 1 - / 1。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章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章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形状、结构和特征对于理解地理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

1. 地球的形状与尺度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三维体。

其形状并非完全规则的椭球体,而是略微偏扁。

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km,极半径为6356km,赤道周长约为40,075km。

通过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尺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

2.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内至外分为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层结构。

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是由铁、镍和硫等物质组成的液态层。

地幔主要由富含铁、硅、镁、铝和氧等元素的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围的一层,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了解地球的结构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3. 经线与纬线经线是指连接地球相对于極地的两个点的圆线,也被称为经度。

纬线是指同一海拔面上的所有点与两个极点的连线所组成的圆线,也被称为纬度。

经纬线帮助我们确定地理位置,并帮助绘制地球上的地图。

4.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每24小时一周,这也是我们日夜更替的原因。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公转一圈为一年。

了解地球的运动有助于我们理解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等现象。

5. 地图的绘制和使用地图是地球的缩影,可以将地球上的各种地理信息通过图形和符号进行展示。

地图的绘制需要遵循一定的比例尺和投影方式,以准确地反映地球的形状和地理实况。

我们可以通过地图了解地球上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等信息。

6. 地球的分区地球可以按照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要素进行分区。

常用的分区方式包括大洲分区、气候分区、植被分区、人口密度分区等。

地球的分区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各个地区的特点和差异。

总结:地球与地图是我们地理学习的基础,通过了解地球的形状、结构、运动以及地图的绘制和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海洋与地球科学大一知识点

海洋与地球科学大一知识点

海洋与地球科学大一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尺寸:地球是近似于扁球体,根据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尺寸。

2.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由内向外分为内核、外核、地幔、壳四层,地壳最外层是海洋和大陆。

3.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和生物四个方面,相互作用形成地球系统。

4.海洋的形成和演化:海洋是地球表面的水体,形成于数十亿年前地球表面冷却后积聚的水蒸气。

5.海洋环流系统:海洋环流由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包括全球大循环、风机动力、地球自转和地理约束等。

6.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指海洋中生物群落、环境和能量的相互作用和循环,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食物链等。

7.地球体系: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地球固体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它们相互作用并维持着地球的平衡状态。

8.地球表面的地貌:地球表面的地貌包括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河流和湖泊等,是地质作用和侵蚀造成的结果。

9.地球内部的构造:地球内部由不同的圈层组成,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它们分别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征。

10.地震和地壳运动:地震是地壳运动中的一种表现,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断裂带、构造构造带等有关。

11.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研究地质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地质灾害、水资源利用、土地利用等。

12.海洋地质学:海洋地质学研究海洋地质环境的演化和地质过程,包括海洋的地质构造、海底地形、沉积物等。

13.地球系统模型:地球系统模型是抽象和简化的地球系统的数学表达,用于预测和解释地球系统的行为。

14.地球历史与演化: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包括地质历史、生物进化等。

15.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问题,海洋和地球科学研究了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措施。

地理人教版高二选修2学案:知识导航_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地理人教版高二选修2学案:知识导航_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思维激活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又壮观。

位于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间的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南极洲附近的南极海域是浮冰最多的海域,浮冰总面`积3 400万平方千米;非洲大陆与马达加斯加岛间的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

你还能说出多少海洋之最呢?提示:最大的洋:太平洋;体积最大的洋:太平洋;最小的洋:北冰洋;体积最小的洋:北冰洋;岛屿最多的洋:太平洋;最大的海:珊瑚海;体积最大的海:珊瑚海;体积最小的海:亚速海;最大的内海:地中海;面积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最深的海:珊瑚海;最浅的海:亚速海;海水最咸的海:红海;海水最淡的海:波罗的海;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最长的海沟:秘鲁—智利海沟。

自主整理一、海与洋的区分1.海洋、海、洋的概念(1)海洋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总称。

(2)洋是海洋的____________,也是海洋的____________。

(3)海是海洋的____________部分。

2.海、洋的区分(1)洋远离____________,深度____________,面积____________,受大陆影响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理化性质和潮汐系统,以及强大的____________系统。

(2)海则靠近____________,深度____________,面积____________,兼受____________、陆影响,具有____________的理化性质,____________现象明显,没有独立____________系统。

二、四大洋四大洋的特点(1)太平洋轮廓近于____________形,南北____________,中间____________;东部海岸____________,西部海岸较____________,岛屿,是全球岛屿最____________的大洋;平均水温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优质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优质课件(共24张PPT)

曲折
众多 全部在北 半球
一二三
图表导读读教材图1.3 四大洋的分布 大洋分界线主要是海、海峡或某一条经线。对四大洋分布的内 容,重在掌握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和主要特点,而对分界线作一般了 解即可。
一二三
三、海、海峡、海湾 1.海的分类:按照它所处的位置可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陆间海。 (1)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一面以大陆为界,另一面以半岛、岛屿 或群岛与大洋分开。 (2)内陆海:深入大陆内部的海。 (3)陆间海:介于大陆之间,并有海峡与相邻海洋相连通。 2.海峡、海湾的概念 (1)海峡指连通海洋与海洋的狭窄天然水道。 (2)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
1 2 3 4 5-6 7
4世界第一、二大洋的分界线为( ) A.白令海峡 B.纽芬兰岛60°W C.通过合恩角的68°W经线 D.通过好望角的20°E经线 解析:世界第一、二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和大西洋,其分界线为通过 合恩角的68°W经线。 答案:C
读图,完成第5~6题。
1 2 3 4 5-6 7
1 2 3 4 5-6 7
1关于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洋内洋流系统强大,但由于洋面复杂,因此理化性质不稳定 B.有稳定的潮汐系统 C.远离大陆,深度大、面积广 D.是海洋的中心部分,也是海洋的主体 解析:大洋内洋流系统强大,洋面较均一,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 答案:A
1 2 3 4 5-6 7
一二三
二、四大洋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一二三
四大洋概况比较:
项目
太平洋
水温、水深
温度最高 深度最大
轮廓形状 近于椭圆形
海岸线 东直西曲
岛屿
最多
半球位置
既跨东西半球,又 跨南北半球

中图版(北京)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复习课件(共18张PPT)

中图版(北京)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复习课件(共18张PPT)

关闭
(1第)(从1图)中题可,结以合看图出中,信息可(知填,“世东界”或陆地“西主”要)分半布球在的东陆半地球面。积第较大。
(2()2序)号题①,~我⑦国代位表于七亚大洲,洲即,图我中国的位序于号七①大所洲示中。第的(3()填题序,北号美)大洲。
(3洲)和④南和美⑤洲两的大分洲界的线分是界巴拿线马是运河;图中A为太平洋。、连B接为A印、度B洋两,大关闭洋的 重要(连海1接)上两东通大道洋(的是2)水①上交(通3要)道巴是拿海马马峡六运,甲河海它峡是马。欧六洲甲、非洲向东到太平洋西岸
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谢谢
解析 答案
中考聚焦体验
1-4 5 6 7
5.(2015·山东泰安)有关地震、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每个人应立即向屋外冲 B.火山、地震很少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C.目前不能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 D.火山是因为板块挤压变形隆起形成的
)。
关闭
C
答案
中考聚焦体验
1-4 5 6 7
6.(2015·山东德州)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5年4月25日14时 11分,尼泊尔(28.2°N,84.7°E)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源深度 20千米。此次地震的原因是( )。
关闭
A本.位题于考环查太板平块洋构地造学震说带的上应用。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次地震位于亚
B欧.亚板洲块板与块印与度印洋度板块洋的板交块界碰处撞,挤属压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关闭 C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D.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解析 答案
中考聚焦体验
1-4 5 6 7
7.(2015·四川南充)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讲学稿:第一章+海洋概述+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讲学稿:第一章+海洋概述+

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课程标准】读图认识世界海洋的分布大势,了解海与洋的区别。

【学习目标】1、能在地图上分辨出各大洲、大洋的分布,能说出主要海、海峡、海湾的名称。

2、能将海进行简单分类。

3、会阐述重要海峡、海在海上运输中的战略及经济意义。

【学习过程】一、世界海洋与陆地分布活动一:在下图中填上各大洲、大洋的名称,并用“┄┄”标出各大洋和大洲的分界线。

二、海与洋的区分活动二:阅读课本P2,完成下列表格。

三、四大洋概况四、海、海峡、海湾活动三:阅读课本P3—P4,完成下列表格。

1、海的分类:活动四:阅读西亚地图五、读西亚地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主要海的名称。

A、;B、;C、;D、;E、;F、;(2)上述海中属于边缘海的有(填字母);属于内陆海的有(填字母);属于陆间海的有(填字母)。

2、海峡:连通与之间的天然水道。

3、海湾:洋或海延伸进,且深度逐渐的水域。

活动五:一艘货轮从英国首都伦敦沿最短航线到我国天津港,沿途需经过哪些重要的海?并将它们分类。

(内陆海/陆间海/边缘海)活动六:探讨红海、地中海的战略和经济意义?【课时评价】一、基础过关1.下列属于陆间海的是A.地中海B.阿拉伯海C.东海D.日本海2.以白令海峡为分界线的是A.大西洋和印度洋B.印度洋和太平洋C.太平洋和北冰洋D.北冰洋和大西洋3.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达上海港,走最近航线要依次经过A.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B.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C.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琼州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4.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注与大洋洲“十”字路口的海峡是A.马六甲海峡 B.白今海峡 C.德雷克海峡 D.台湾海峡5.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北冰洋6.下图中海峡不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A.①海峡B.②海峡C.③海峡D.④海峡7.渤海和黄海分别属于A.陆间海边缘海B.边缘海内陆海C.海湾边缘海D.内陆海边缘海8.读下图,与图中A、B、C、D四个海域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墨西哥湾、南海、孟加拉湾、北海B.加勒比海、南海、阿拉伯海、北海C.加勒比海、日本海、波斯湾、波罗的海D.墨西哥湾、日本海、阿拉伯海、波罗的海二、能力挑战9、读“世界海陆分布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单元《地球运动及海陆分布》复习提纲检测卷及答案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单元《地球运动及海陆分布》复习提纲检测卷及答案

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考点一: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一、地球的自转(1)在上面三幅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地球的自转方向为。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则为时针方向。

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太阳东升西落)(1)在图中描出赤道、地轴和晨昏线,并在夜半球上画上斜线。

(2)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被称为线。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因而产生了的现象。

(3)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东边时刻较,西边时刻较,从而出现了。

(4)图中A、B、C、D四点,位于白天的有,位于黑夜的有。

四点的地方时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5)朝向太阳的半球上,点将首先进入黑夜;背向太阳的半球上,点将首先迎来黎明。

(6)同一条经线上时间;同一条纬线上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分钟,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小时。

二、地球的公转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图①的节气是,日期前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北半球昼夜状况是,北极圈出现了现象,南极圈出现了现象。

3.图②的节气是,日期前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全球昼夜,(有、无)极昼、极夜。

4.图③的节气是,日期前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北半球昼夜状况是,北极圈出现了现象,南极圈出现了现象。

5.图④的节气是,日期前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全球昼夜,(有、无)极昼、极夜。

6.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的,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

赤道上永远昼夜。

7.一年中有2次阳光直射的是带,一年中有1次阳光直射的是线,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带。

既没有阳光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的是带。

8.从②→③→④北半球昼夜状况是,从④→①→②北半球昼夜状况是。

9.从①→②→③北半球昼夜变化是昼渐夜渐,③→④→①北半球昼夜变化是。

10. 北半球的人们通常将3、4、5三个月划分为季;6、7、8三个月划分为季;9、10、11三个月划分为季;12、1、2三个月划分为季。

2019-2020年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第二节 海陆分布中图版练习题第四十篇

2019-2020年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第二节 海陆分布中图版练习题第四十篇

2019-2020年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第二节海陆分布中图版练习题第四十篇第1题【单选题】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南极洲【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没有热带地区的大洲是( )A、亚洲B、北美洲C、欧洲D、南美洲【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假设一颗陨石落向地球,砸中海洋的可能有多大( )A、29%B、71%C、40%D、60%【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大洲中,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都穿过的是( ) A、B、C、D、【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有关陆地和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71%为陆地29%为海洋B、海洋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C、①大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D、②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A、北美洲B、南美洲C、非洲D、亚洲【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关于七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亚洲濒临三大洋,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B、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C、欧洲是全球七大洲中,唯一没有热带和亚热带的大洲D、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均为濒临三大洋的大洲【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图乙显示的海陆面积比约为A、8:2B、7:3C、5:5D、9:1【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山、______河、大高加索山脉;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______.【答案】:【解析】:第10题【综合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甲点的经纬度(______,______)。

图中地理事物名称:①______洲,②______洋,③______沙漠。

亚洲与欧洲分界线④______山脉,亚洲与非洲分界线⑤______运河。

亚大陆气候特征复杂多样。

观察ABC三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造成三地气候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选择其中一幅并描述其气候特征:______。

初中地理名师导学(季版)(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精选教育文档

初中地理名师导学(季版)(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精选教育文档

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3.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用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解释一些自然地理现象。

【自主学习】1.阅读p4-5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种运动叫做地球的_______。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自转一周需要有_______。

(2)任何地球上都有一半地区是白天,一半地区是黑夜。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___________现象。

(3)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时针,从地球南极点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时针。

(4)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可以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________。

2.阅读p4-5的b、c、d图,思考:(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2)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3)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4)你知道地球自转为什么产生昼夜更替吗?【互动探究】活动一:探究地球的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学生实验:每小组用一较大的透明的地球仪进行演示,学生动手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让小组成员观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吗?2. 指出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

当中国是白天时,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3.地球上某地经历一次白天和黑夜大约多长时间?4.从南极和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有什么不同?教师点拨总结:活动二:探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不停地自转使得地表上昼与夜发生了什么变化?2. 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教师点拨总结: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

七年级地理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七年级地理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七年级地理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具体内容包括:世界海陆分布,七大洲的名称、位置和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概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知识,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地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世界海陆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点。

难点:如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地图、多媒体课件。

学具:地图、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特点。

2. 自主探究学生观察地图,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知识;(2)详细讲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点;(3)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请学生指出地图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2)请学生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5. 小组讨论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世界地图,标注七大洲和四大洋;(2)简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特点。

2. 答案:(1)世界地图见附件;(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特点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知识,但对地图的识别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地理新闻,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世界海陆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点。

难点:如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地球上的海与洋

地球上的海与洋

2、界线: 北 挪威海以南为界 冰 洋 白令海峡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通过合恩角的 通过厄加 北段:马六甲海峡; 南段:塔斯马尼亚 67°W经线 勒斯角 的20°E 岛( 147°E经线) 经线
三、海、海峡、海湾 内陆海:波罗的海、黑海、 1、海 渤海 (1)海的分类 边缘海:白令海、黄海、 东海、南海、日本海、北 海、加勒比海、珊瑚海 (2)意义 陆间海:地中海、红海 2、海湾 3、海峡 (1)定义 (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台湾海峡) (2)意义
比斯开湾
阿拉斯加湾
几 内 亚 湾
“名不副实”的海和海湾
阿拉伯海
波 斯 湾
哈得孙湾
墨西哥湾
第二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一、人类认识海洋的历程 1、15世纪以前 ——天圆地方 ——鱼盐之利、舟楫之便 2、1405年~1433年 ——郑和七下西洋 3、15世纪末开始 ——大航海时代 ——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
4、“一战”以后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重要空间 5、现在 ——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 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二、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 1、海洋探险时代 2、海洋科学研究时代
第三大 最小 (7500万 (1300万 KM2) KM2) 倒写的“U”形 三大洲包围
3800米(最 最浅 大深度爪哇 海沟达7729 (1200米) 米)
17℃
最低
划分 北、中、南太平洋
(以回归线为界) 东部平直、陡峭, 西部曲折
海岸特 点和岛 屿数量
北大西洋— 北印度洋—— —5°N—— 赤道——南印 南大西洋 度洋 北部曲折,北部曲折, 岸线曲折, 南部平直 南部平直 岛屿众多

第一章 地球(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第一章 地球(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第一章《地球》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为“地球”。

核心主题:本单元的核心主题是地球,主要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和地球仪和地球的运动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从地球的宇宙环境入手,涉及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过程,紧接着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更好地研究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最后给学生介绍了地球的运动。

从知识的结构来看,知识点是层层深入的,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先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然后再讲解地球形状和大小以及地球的运动。

因此本单元的的讲解可以层层递进,让同学们深入对地球的了解。

二、目标与内容2.1课标要求和素养目标本单元一共涉及8条课标。

1.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2.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3.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4.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5.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6.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7.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8.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目标一:通过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目标二: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目标三: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目标四: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如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从而增加对太空探索活动的了解和认识;目标五: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与海洋§1—1 地球的基础知识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宇宙: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天体和电磁波等物质组成的宇宙范围:半径约150亿光年宇宙中的星系:约有10亿个星系小星系有几万颗恒星,大星系有上千亿颗恒星太阳所在的星系叫做银河系天体系统:天体常常聚集成一个个天体群或集团,通称为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球与月球、人造卫星等组成较低级的地-月系统太阳与地球及其他行星组成较高一级的太阳系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太阳周围的星体: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50颗卫星,2000多颗小行星以及600多颗彗星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体积较小、密度较大、卫星较少,表层为固体,重元素较多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体积大、密度小、卫星较多,无固体表面,轻元素较多。

太阳系的范围:太阳系以冥王星轨道为边界,直径为118×108km,太阳发出的光需要5.5小时才能穿出太阳系。

地球自转:地球绕通过地心的地轴的旋转称为自转,地球自转会产生天体的周日视运动,产生地转偏向力或科氏力。

地球公转:a. 地球环绕地球与太阳公共质心的运动b. 地球环绕地月公共质心的运动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个旋转椭球体,赤道半径较长,两极半径较短...................。

地球赤道处是一个椭圆,长轴比短轴约长430m, 长轴指向西径200、东径1600。

北半球较细、较长,南半球较粗、较短。

是一个不规则的扁球体地球的南北半径并不互相对称,地球的几何中心也并不在赤道平面上北极比椭球面高出14m,南极比椭球面凹进24m赤道至45°N间向内凹进,赤道至60°S间向外凸出2.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a为6378.160km;极半径b为 6356.755km;地球扁平率a ba为 0.0033529 ;赤道周长为40075.24km;子午线周长为40008.08km;表面面积为510 070 100平方公里(约五亿平方公里);地球体积:1 083 l57 900 000立方公里(约一万亿立方公里)。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包围着地球的气体,厚度有几万千米,总质量约5 136×lO8t。

大气圈无明确的上界。

大气有明显的可压缩性2.水圈水圈是地球表层的水体,占地球总质量的0.024%。

陆上江河湖沼的水直接、或通过水汽、或通过地下水与海洋相通。

所以地球上的水体构成了包围地球的完整圈层——水圈。

3.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范围。

磁层和大气层将对生命有害的高能辐射和带电离子阻挡或吸收。

磁层:太阳风是从太阳向行星际空间抛射出的高温高速低密度的粒子流,主要成分是电离氢和电离氦。

因为太阳风是一种等离子体,所以它也有磁场,太阳风磁场对地球磁场施加作用,好像要把地球磁场从地球上吹走似的。

尽管这样,地球磁场仍有效地阻止了太阳风长驱直入。

在地球磁场的反抗下,太阳风绕过地球磁场,继续向前运动,于是形成了一个被太阳风包围的、慧星状的地球磁场区域,这就是磁层。

极光现象:地球磁场形如漏斗,尖端对着地球的南北两个磁极,因此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沿着地磁场这个“漏斗”沉降,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

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

在南极地区形成的叫南极光。

在北极地区形成的叫北极光。

四、地球的内部结构1.地核a.内核固体;b. 外核液态;地球上层较重的铁、镍等物质逐渐熔融,并渗过硅酸盐物质向地心流动而形成地核2.地幔地内深处较轻的硅酸盐物质也相继熔融浮到地球上部,形成地幔上地幔上地幔由橄揽岩层组.........成.下地幔是由金属硫化物、氧化..........物组成的铬、铁、镍层..........地热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的物质衰变所产生的巨大热量对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有重大意义。

上下地幔均能传播地震纵波和横波,所以为固态物质层3.地壳大陆地壳:最轻的硅铝质岩浆升到地球最上层,构成花岗岩地壳大洋地壳:较轻的硅镁质岩浆上移至地壳下层凝结,构成玄武岩地壳地球历史:从地球的地壳形成时算起,地球已有.........年的历史了....四十六亿4.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不连续,突然急剧减少)第一个不连续界面........(.莫霍面):深度不一致,在大陆区较深,可达90余公里以上。

在大洋区较浅,甚至不到5km,简称莫霍面。

莫霍面以上一般称为地壳,以下为地幔..............。

第二个不连续界面........(.古腾堡面)深度在2898km处,简称古腾堡面,这个界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五、地球的起源与地质时代1.地球的起源a.约在50~60亿年前,存在一个巨大的气体尘埃星云,叫做太阳云b.太阳云不稳定地自转, 在自身引力作用下进行收缩,使大量物质聚集于中心部分(图A)c.体积缩小导致自转速度加快,离心力随之加大,太阳云逐渐变成圆盘状d.太阳云在收缩过程中,密度、压力加大,导致温度急剧上升,产生氢聚变为氦的核反应。

产生了光芒四射的原始太阳(图B)e.原始太阳抛出的物质参加到围绕它旋转的圆盘中去。

f.尘埃物质作为气体凝聚的核集结成一个个大小团块,并沿赤道下沉,形成一圈一圈有规律间隔的尘环。

g.环内物质在不均匀引力作用下,大质点吸引小质点,逐渐聚结成为行星胚胎(图1—4C),最终形成行星。

图1—4 太阳系形成示意图2.地球的地质年代根据岩石中存在的微量放射性元素蜕变规律测定出岩石生成的绝对年龄寒武纪5亿年前志留纪4亿年前泥盆纪 3.5亿年前石炭纪3亿年前三迭纪2亿年前侏罗纪 1.5亿年前白恶纪0.7亿年前第三纪600万年前古新世距今6500—7000万年始新世6000 万年前渐新世3800 万年前中新世2600 万年前上新世900 万年前第四纪1 248 万年前(冰期末年)第四纪2 73 万年前第四纪3 12.5 万年前全新世 1.2 万年前§1─2海与洋一、地表海陆分布地球表面崎岖不平深度大于3000m的海洋:约占海洋总面积的75%;而高度不足1 000m的陆地:占其总面积的71%。

海洋的平均深度达3 795 m陆地的平均高度却只有875 m如果将高低起伏的地表削平,则地球表面将被约2 646m厚的海水均匀覆盖。

二、海水的起源1.水的组成:海水97%,冰川2.25%,河水、湖水及地下淡水<1%;大气中的汽态水,比例极小2.当量水深海水的当量深度应为2700~2800m,大气中水汽的当量深度3cm。

3.海水的形成a.海水水体来源:来自地球内部地下的岩石...........地壳增温,岩石结晶水变成产生水汽。

岩浆活动或火山爆发,水汽跑到地球的外部,变成汽态水,以雨滴的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上来,形成原始的水圈。

b.海水中盐分来源:原始的海洋,是略带咸味,没有现在海水的含盐量高。

①基岩的溶解提供给海水的盐分;②海底火山的喷发活动不断增加海水中的氯化物和硫酸盐的含量;③是陆地上大量的火成岩和矿物质风化、侵蚀和溶解后形成的盐由河流输送到海洋里。

海水的平均盐度:35c.形成特点:逐渐积累☆原始海洋中的海水约为目前海水的1/10。

现在地球上有这样多的海水,无疑是经过十几甚至几十亿年的逐渐积累而成的。

☆一方面因地表上河水最后的归宿是大海,而河水流经陆地时总带有一定量的盐分;另一方面,大面积海水的唯一去路是蒸发,而蒸发出去的总是淡水。

这就是海水中的盐分在太阳能和重力的作用下逐渐积累的过程。

三.海洋的划分洋海洋的主要部分洋的特点:面积广阔,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 ;深度大,一般在2~3km以上;平均盐度35,且年变化小;水色高、透明度大;有各自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

海洋的边缘部分......特点面积比洋小得多,只占海洋总面积的11%,深度一般较浅。

各海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各有特点,温度受大陆影响很大,并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水色低、透明度小、沉积物多为陆生的。

海的分类地中海位于各大洲中间,而且面积广大,如亚欧非之间的地中海内海位于同一大陆的两部分之间,面积较小,如渤海。

缘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只有一些岛屿同大洋相隔,海水可以在缘海和大洋间自由沟通,如东海等。

3.海湾洋或海的一部分延伸入大陆,其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称为湾。

一般来说在入口的地方海角与海角之间的联线,作为湾的分界线。

海湾中的海水性质一般与其相邻的海洋的海水性质近似。

在海湾中常出现最大的潮差,这显然与深度和宽度的不断减小有关。

例如,我国抗州湾的钱塘江怒潮驰名世界,它的潮差一般可达6~8m,最大时可达12m之多。

4.海峡海洋中相邻海区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称为海峡。

海峡中海洋状况的主要特征....是急流,尤其是潮流速度很大.............。

海流一般具有上下层流入或流出的,如直布罗陀海峡。

也有从左右侧流入或流出的,如渤海海峡等。

§1—3 海陆变迁1.大陆漂移说十九世纪初,德国学者魏格纳认为在大约三亿年前(石炭纪晚期),地球上只有一块陆地,叫作“泛大陆”,而“泛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称为“泛大洋”。

后来到中生代(约在二亿年前)时期,“泛大陆”开始分裂和漂移,以后久而久之,才分离成近代全球大陆和大洋的分布状况。

(1)学说主要依据:地表形态,特别是大西洋两边的地形(2)基本内容:①.漂移层序....:轻的花岗岩(硅铝质)地壳,漂浮在较重的玄武岩(硅镁质)基底之上。

②移动力:....由于地球自转离心力的作用和潮汐力的作用,到中生代之后,“泛大陆”就开始由东向西漂移。

(.3.)学说的作用:.......☆解释大洋形成原因:..........因漂移速度不同,就分裂成几块大陆,其间就形成了各个大洋。

☆解释山脉形成原因:大陆漂移前缘,则受基底阻碍就被挤..........................压,形成褶皱山脉。

.........(4)学说的缺陷:☆着眼于地壳的水平运动☆对引起漂移的驱动力论据还不够充分2.对流说1920年至1930年初,荷兰地质学家米尼兹( Vening.Meinesz)利用精密重力仪测量海面上的重力,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了对流说。

地球内部地幔的温度比地壳温度高,地幔物质呈塑性状态,能...........................发生缓慢的对流.......(1)学说主要依据:海面重力资料(2)基本内容:地幔对流....对流体被地核加热后上升到地壳下面,顺着地壳下层水平流动;当一部分热通过地壳逐渐散失后,对流体变冷下沉,如此产生地幔对流。

(3)学说的作用:☆解释地壳水平运动........:对流体在水平方向流动时可以带动地壳底部,使地壳也跟着作缓慢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