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提出创新我国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建议

提出创新我国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建议

提出创新我国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建议
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公私合作模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

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由社会资本运营,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其他政策支持。

2. 推动市政债券发行:允许中小城市政府发行市政债券,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融资。

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吸引投资者,以获得建设所需的资金。

3. 设立基础设施专项基金:建立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的基础设施专项基金,用于向中小城市提供融资支持。

通过统一管理和运作的方式,提高融资效率和项目的可持续性。

4. 创新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例如,发行面向基础设施项目的专项债券、设立基础设施债权债务置换工具等,以满足中小城市的融资需求。

5. 推动PPP模式:进一步完善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PPP合作模式,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和专业运营商来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回报,提高融资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

以上建议旨在为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提供一些创新思路,具体实施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

特色小镇PPP模式特征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

特色小镇PPP模式特征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

特色小镇PPP模式特征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特色小镇PPP模式已成为当前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其实现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PPP模式的有效性。

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PPP项目选择缺乏科学系统性当前,特色小镇PPP项目的选择缺乏科学系统性。

很多地方盲目的选择PPP项目,忽视了资源关系,缺乏检验标准。

同时,PPP的主体、资金、评估、风险管控等环节也缺少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一些项目无任何可替代性,导致PPP项目运营效果不佳。

(二)PPP项目落地存在不充分PPP项目落地中,很多机构和企业对PPP模式不理解或理解不充分,面对PPP项目运营规律、管理要求和风险防范等因素,很多机构和企业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导致PPP项目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三)PPP项目管理缺失目前,特色小镇PPP项目的管理缺失很大。

由于目标和风险方面的约束缺失,各方利益分配的不平等,缺少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导致PPP项目的合理性、法律性、效率性和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

(四)PPP项目融资的可行性和性质问题特色小镇PPP项目的融资问题是制约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实践中,很多PPP项目由于资金缺乏、回报难以达到预期等等问题而备受困扰。

同时,在PPP项目的融资过程中,由于资金的来源、使用、管理等因素,很多项目存在财务性质上的问题,使得PPP项目的可行性难以得到保障。

特色小镇PPP项目与传统项目的主要差异是, PPP项目的风险管控更为复杂。

PPP合作方之间的利益分配、权力斗争、信息不对等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合作风险的出现。

目前,针对PPP项目的风险管理和政策体系仍有待完善。

二、政策建议(一)PPP项目选择应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通过加强PPP项目的政策引导和规范,树立选择科学、系统化的PPP项目的导向,引导PPP投资对经济上的优势能够实现充分利用。

(二)PPP项目落地应加强解释和材料支撑政府应加强对PPP模式的解释工作,普及PPP模式知识,同时建立成熟的材料支撑数据库,为PPP项目运营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知识支持。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投融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投融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投融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投资渠道、投资主体、投资总量、投资结构和投资效益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主要改善项目投融资活动提出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问题;对策建议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1.1投融资渠道单一,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发挥。

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增长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性资源来应对市场需求的模式实现的。

政府资金和利用国内外金融机构贷款占投资总额的80%以上,直接投资比例不到20%。

许多地方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基本由政府承担,其资金配套、贷款担保以及运行经费不足的弥补基本上也是依靠地方财政。

更有甚者,个别地方城建资金几乎全部靠财政支出,导致地方政府财政赤字。

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改革问题上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致使基础设施市场化建设进程缓慢。

部分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干涉过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民间投资、外商投资的投资空间,压抑了市场机制活力,对扩大内需和消费启动极为不利,也导致市场机制作用难以发挥。

1.2投融资主体单一,缺乏有效的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的手段。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巨大、回收期长、利润水平较低,企业一般不愿意进行投资,长期依赖政府财政投资。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改革还没有真正开展,政府仍然担负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主要责任和义务,无法调动民间资本和外资的积极性,而通过政府投入的城建资产运营权很大程度上未得到落实,使得城建投资主体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1.3多头管理,整体协调不够,经营主体模糊,政企不分。

地方投融资体制包括城市的多个职能部门,主要通过行政系统对城市建设中的投融资进行宏观协调和管理。

现实中,这种投融资活动处在“条块分割”的多头管理中,既破坏了投融资活动各环节的内在关联,也不利于加强宏观调控和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特色小镇发展现状与问题及建议汇报(最新)

特色小镇发展现状与问题及建议汇报(最新)

一、资金问题小集镇及集镇周边基础设施改造,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彻底改变小集镇整体现状,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各类管网、路网、电网、线网等建设需要统一规划,满足现代发展战略部局,急需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力度。

二、资源型中高端人才紧缺问题随着近几年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综合性、务实强干型人才紧缺,乡镇留不住人。

现状是一个人兼职几项工作,不能专心研究,服务于某一专项工作,干工作力不从心。

三、项目落地受用地指标限制问题以及项目实施征地前后群众失地保险问题经过引资,企业引资等途径,项目签约后,受用地指标限制等原因,刚谈完的项目,时隔几个月、半年、一年后,还是无法落地,项目成了一纸空文。

随着群众认识程度的提高,项目征地前后,农户对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提出质疑。

乡镇无法也无能力给予答复解决,导致项目“流产”,按现形政策无法给予项目征地后的失地农户吃上一颗”定心丸“。

四、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和道德水平再提高改革开放40年来,群众富了,腰包鼓了,但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平、公信力大局意识淡了。

要加强对这些人的思想再教育,切实增强全民道德文化水平,提高乡村振兴思想文化基石。

五、建议一是,加大乡镇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同时指导乡镇在基础建设。

其他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上跟踪力度。

督促基层把钱用在刀刃上,建设项目要有建设必要性。

二是,出台相关人才保障机制,让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的专业人才,愿意来能够留得住,用心服务基层。

三是,上级及时出台失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方针、政策,让基层乡镇项目谈成签约后,尽早落地投产见效益。

四是,各级宣传部门、党政各教育部门,从娃娃抓起,在全社会营造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性学习。

切实让广大干部、群众富起来的同时,精神上也更加充实,有更多获得感、满足感。

1。

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及建议

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及建议

在经济新常态下,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创建一批特色小镇,这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探索。

特色小镇正成为推进项目建设、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引擎。

据统计,浙江首批37个特色小镇吸引了3,300多家企业,完成投资480亿元,有5个小镇投资已经超过20亿元。

特色小镇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且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

一、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投融资渠道较少,政府财政压力较大。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采取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的办法,依靠政府自身掌握的财政性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他投资渠道尚未完善。

尽管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但在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迅速扩张的形势下,国家预算内投资对基础设施资金的满足率却逐年下降。

如和合小镇总投资56.1亿元,主要用于非盈利性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其中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投入约16.4亿元;平阳宠物小镇总投资52.2亿元,主要用于非盈利性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其中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投入约22.7亿元。

从投资来源看,2016年37个特色小镇民间投资占比比较低,民资占固定资产比重仅为51.28%,与全省民间资本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相比低11.51个百分点。

投融资结构的不合理,必然造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可持续补偿的机制缺乏,资金严重短缺。

这也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总量的扩张。

(二)投融资制度环境建设缓慢,阻碍投融资模式创新。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社会资本开始逐步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但我国的投融资制度环境建设缓慢,严重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

特别是国家关于投融资的法律约束方面,虽然很多制度都在朝着放松对民间资本的约束发展,但是相关的鼓励和保护措施依然匮乏,政府更倾向于利用行政权力和自己的资源配置能力,缺乏考虑重新安排制度以激活民间资本的动力。

特色小镇的投融资特点、问题及解决方案

特色小镇的投融资特点、问题及解决方案

特色小镇的投融资特点、问题及解决方案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加入“产业地产交流群”,了解每日最新产城资讯、获取干货报告、与行业同仁交流学习。

作者 | 徐学超来源 | 元时代智库一、特色小镇投融资特点当前特色小镇建设热情高涨,各级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也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促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特色小镇的建设内容很多,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利用、社会公共服务健全、特色产业发展、生态/人文环境建设等等。

特色小镇的投资建设,呈现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纯市场化运作难度较大。

因此需要打通三方金融渠道,保障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资金,三方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利益捆绑,在特色小镇平台上共同运行,最终实现特色小镇的整体推进和运营。

那么如何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解决特色小镇投融资问题,让特色小镇投融资模式成为特色小镇培育有力的资金支持呢?二、特色小镇投融资问题分析特色小镇投资主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 小镇财政资金困难,建设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2. 乡镇政府与县级有关职能部门的利益冲突。

3. 土地权属混乱,用地粗放。

4. 小镇规划缺乏科学性,缺少弹性。

5.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有待提升。

6. 产业经营与管理能力差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

项目自身融资特点衍生的问题:1. 资金的短期大量投入与长期回收的矛盾(财务平衡)。

2. 城镇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矛盾(城镇开发外部性问题)。

3. 项目系统复杂性带来的不确定性。

(项目投资风险问题)。

4. 优质资源向上一级行政中心集聚(人才困局)。

三、特色小镇投融资问题分析(一)投融资规划概念及目的投融资规划立足资金统筹安排,重点研究特色小镇开发资金投入与产出能力,科学设计开发与融资时序,创新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模式,提出有效的融资策略,推动规划有效落实和建设运营工作有序进行,科学预测收益来源和强度,在规划与建设运营、项目与资本、政府与市场、产业与要素间架起桥梁。

四川特色小镇融资路径探索及发展建议

四川特色小镇融资路径探索及发展建议

学术研讨67I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导向下,特色小镇以其独有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模式,成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 要载体。

本文杭理了四川特色小镇发展 的实践以及主体行为,并分析其资金需 求及供给状况,结合不同主体的资金需 求探索了特色小镇融资的路径,对特色 小镇融资提供了发展建议。

发展特色小镇,是经济步入新常态后 的一种新的探索,本质上讲,特色小镇承载着新经济发展的新形态。

也是我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新型城镇化这几大战略的对接点,是目前乡村振兴战重要意义。

2四川特色小镇融资的路径探索2013年四川推进“百镇建设行动”,经过几年的努力设,成效显著,已形成了 300多个试点镇。

在此基础上,培育和创建 的特色小镇体现出了四川独有的发展特 色。

总体来说,参与四川特色小镇建设发 展的主体包括政府、开发商、特色产业龙 头企业、特色产业中小微企业及个人从业 者以及中介金融机构。

同时,在特色小镇 建设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三种资金需求,第 一,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的资金需求。

第二,特色产业龙头企 业进行项目投资,开发建设以及维持日常 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需求;第三,中小微 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

2.1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配套建设项目(1)政策性金融支持。

由于一般商业 银行贷款门榲较高,大多数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般商业银行进行贷款难度 较大。

由国家政策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 将承担主要贷款人的责任。

如农发行在特 色小镇建设中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截至 2016年末,浙江省8个小城镇建设项目共获得农发行160亿元贷款,采用重点项目资金 投入和贷款相结合,省、市、县进行三级联动为项目配套资金超1.3亿元,帮助小镇 度设施建雌关[4]〇(2 )PPP项目融资。

自2016年10月起,国家出台相关文件积极鼓励政府同社 会资本合作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鼓励利 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即采用pppm式。

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分析与对策

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分析与对策

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分析与对策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建设好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促进投资、创造就业,还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率。

然而,由于建设这些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常常会出现融资难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缺乏可持续的融资模式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一般都是大项目,需要长时间的资金投入和运行。

但传统金融市场只能提供短期资金,缺乏长期资金的供应。

此外,由于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需要考虑风险和报酬的平衡,而金融市场上缺乏与之匹配的金融产品,难以吸引投资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尝试建立可持续的融资模式。

例如,建立以基础设施为标的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通过将固定收益类债务证券的收益与基础设施收益结合,提供给投资者更加稳定、长期且安全的回报。

此外,政府可以引导机构投资者设立长期投资计划,或者开展基础设施项目的共同投资计划,将国家、私人资本和外国投资者的资本实现有效整合和利用。

二、信息不透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风险高。

而许多投资者缺乏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信息、现场管理以及售后服务的了解,这使得他们难以评估风险和收益。

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常常存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问题,监管部门也难以确保项目的公开透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强检查、监管、审计和评估,并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开更多的信息。

政府可以制定法规和标准,约束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的行为。

同时,政府还可以启动一些透明的融资渠道,让广大投资者可以轻松地了解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情况和融资情况的具体情况。

例如,可以将建设项目信息、融资信息等重要资料挂在政府网站上,让公民可以随时查阅对学习了解底层信息。

三、政府赚取利润机会较少很多基础设施都属于公共服务,政府通常不会从其中获得营利性收益或者获得的收益率较低。

在建设投资中,高收益是吸引投资者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高、回报低,往往难以吸引资本投入。

特色小镇项目融资难?PPP融资模式解决方案在这里!

特色小镇项目融资难?PPP融资模式解决方案在这里!

特色小镇项目融资难?PPP融资模式解决方案在这里!特色小镇项目开发与建设离不开充足的资金,资金链一旦断裂,一个项目基本也就宣告失败。

那么政府、企业该采取什么样的融资方式成为小镇建设至关重要的一个节点。

在此情况下,PPP融资模式成为了企业的首选,且看它为何在众多融资方式中脱颖而出?特色小镇作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从根本上来说,特色小镇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态。

特色小镇需要以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前提,但对一些财政比较薄弱的地区而言,大量的资金投入显然不现实。

因此,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投融资模式及后续的运营管理方式,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特色小镇的建设。

而融资约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最大障碍。

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合适的融资模式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PPP模式在中国各级地方政府都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投资领域绝大多数集中在综合管廊、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而PPP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的运用尚未得到合理的运用。

本文基于PPP融资模式的相关原理,深入研究该融资模式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以重点解决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来源问题。

特色小镇应用PPP融资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应用PPP融资模式的必要性减轻财政压力,开拓融资渠道目前,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出各种各样的特色小镇,但是政府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特色小镇必须以产业为主体,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大。

要实现特色小镇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融资模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才能够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庞大的社会资金。

因此,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为基本特征的PPP融资模式,能够有效地综合使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弥补特色小镇资金缺口,丰富资金来源。

因此,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各级探索引入PPP模式,解决特色小镇资金不足的问题。

降低和分散风险在特色小镇建设中采用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相应的合同,对投资、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项目的不同阶段管控相应风险,有利降低和分散风险,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一、引言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生活品质。

然而,在实践中,特色小镇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规划设计问题与对策1. 缺乏整体规划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地方政府只注重单个项目的开发,缺乏整体规划的问题。

这导致了特色小镇内部功能分散、布局混乱,影响了小镇的整体形象和发展效益。

对策:加强规划引导,要求特色小镇建设必须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特色小镇规划的指导,确保小镇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形成有机的空间结构。

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金紧张和规划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小镇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对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色小镇建设应优先考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的完善。

政府可以引入社会资本,通过PPP等方式,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

三、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1. 产业单一化一些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布局,过度依赖某一种产业,一旦该产业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整个小镇经济的崩溃。

对策:推动多元化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发展多元化产业,降低风险。

同时,鼓励小镇内的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创新,提高竞争力。

2. 人才流失由于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吸引人才的条件相对较差,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小镇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

对策: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特色小镇应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培养本地的创新创业人才。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人才引进的支持和激励措施。

四、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1. 生态环境破坏一些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影响了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项目融资与投资方案

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项目融资与投资方案

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项目融资与投资方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各个国家的重要议题。

然而,由于巨额的资金需求和长期回报周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和投资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项目融资与投资方案,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项目融资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项目融资一直是一个关键问题。

首先,由于基础设施项目通常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传统的融资渠道往往无法满足需求。

此外,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风险较高,使得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以下是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1. 多元化融资渠道:为了满足项目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来筹集资金。

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和债券发行,还可以考虑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基金等非传统融资方式。

此外,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吸引外资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2. 政府支持与合作: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通过提供贷款担保、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等方式来支持项目融资。

此外,政府还可以积极与私营部门合作,共同承担项目风险和回报。

3. 创新金融工具:为了应对基础设施项目的长期回报周期和风险,可以考虑引入创新的金融工具。

例如,可发行基础设施债券,以项目未来的收入作为还款来源;可设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吸引长期资金投资等。

二、投资方案的选择与评估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中,选择合适的投资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投资方案以及对其进行评估的方法。

1. 公共-私人合作伙伴关系(PPP):PPP模式是一种常见的基础设施投资方式,通过政府与私营部门的合作来共同承担项目风险和回报。

在选择PPP方案时,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政府支持、市场需求等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合理的合同和风险分担机制。

2. 外商直接投资(FDI):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许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

特色小镇意见建议

特色小镇意见建议

特色小镇意见建议特色小镇意见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特色小镇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小镇是指以乡村文化、自然景观、传统手工艺、农业旅游等为基础,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功能完善,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在实现城乡融合和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特色小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方向1.注重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应该注重产业发展,通过引进优秀企业和项目,提高当地经济水平。

同时,也应该注重本土文化传承和创新,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强化环境建设特色小镇应该强化环境建设,在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遗迹的基础上,打造宜居宜游的环境。

同时也要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便利服务。

3.拓宽融资渠道特色小镇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其发展,因此需要拓宽融资渠道。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源。

二、建设要点1.注重规划设计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是其发展的基础,应该注重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发展方向和布局,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因素。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小镇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持其发展。

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方面。

同时也要注重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便利服务。

3.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特色小镇应该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以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可以结合当地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和手工艺品等产品。

三、优化管理模式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特色小镇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来保证其稳定发展。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组织架构等方式来加强管理。

2.加强宣传推广特色小镇需要进行宣传推广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通过建立网站、举办活动等方式来宣传特色小镇的文化和产品。

3.加强人才培养特色小镇需要有专业人才来支持其发展。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引进人才等方式来加强人才培养。

四、政策支持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特色小镇需要政策支持来推动其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提供财政资金等方式来加大对特色小镇的支持力度。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问题和意见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问题和意见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问题和意见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红利释放下,各地不断探索和完善,涌现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特色小镇。

位于大别山北麓,裕安区西南的独山镇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生态环境,实现了产业发展“一产一油”,发展平台“一谷一带”,集镇建设“一古一新”,旅游发展“一红一绿”,从全国数以万计的小镇中脱颖而出,荣获首批中国特色小镇称号。

深入推进过程中,认真总结独山特色小镇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瓶颈性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特色”彰显不足。

裕安区独山镇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革命摇篮”、“将军故里”,红色历史还须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还须进一步传承,红色故事还须进一步宣讲;特色产业虽已形成,但产业链条还需延伸,当前普遍还停留在初级产品,产业链、价值链不长,产品附加值还得不到有效发挥,茶叶深加工、茶文化旅游、新茶品研发以及油茶深加工、油茶观光旅游等产业环节上普遍还是空白,产业层次得不到提升,产业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

同时,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实力不强,推进产业提层次、上档次的能力不够、动力不足。

二是建设资金筹措难。

独山镇地处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经济负担较重,镇本级财政资金有限,重大建设主要是靠争取项目,但项目申报往往规定严格,手续繁杂,项目建设牵扯的上级部门较多,审批办证过程漫长,前期的可研、环评、规划、土地、消防、施工等各项设计费用巨大,大大增加建设成本。

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项目在资金拨付程序上要求较为繁琐,耗时较长,导致跑项目、争资金比较被动。

三是建设管理人才缺乏。

独山镇作为全国重点镇、区域中心镇、旅游核心镇,但全镇干部队伍中真正精通规划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旅游产业谋划的高质量人才极为匮乏。

例如,镇规划建设所人员配备不够齐全,现在仅有两名工作人员,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大多“半路出家”,面对重点难点问题时,缺少技术支持。

调研报告:特色小镇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建议

调研报告:特色小镇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建议

特色小镇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建议一、特色小镇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从目前中国特色小镇的建设实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内生型”特色小镇数量不足目前,特色小镇的打造以“外推型”小镇为主,不少地方在规划建设当中存在“盲目建设”“过度模仿”等问题,未能依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建设适合本地情况的特色小镇。

在建设小镇的过程当中,市场还不能起到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这导致一个地区的产业不能依据市场需求变化得到自发性地生长、培育、升级。

在建设小镇过程中,本地居民还未能充分参与进来,这使得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反馈、纠正。

(二)产业层次不高,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深度不够许多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附加值较低,不能有效地进行产业延伸、产业融合以及产业功能拓展,导致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产业水平的低下导致该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不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无法吸引优秀的人才、企业入驻。

总之,因为产业结构的单一,导致以小镇为实体的空间单位功能缺失,特色小镇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功能无法实现,小镇建设的核心仍停留在“物”而不是“人”的阶段。

“产、城、文、智、旅”五位一体发展并不能真正实现。

(三)先进技术支撑不足,不少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缺乏高新技术支撑无论是“城中镇”“园中镇”,还是“镇中镇”,数字化往往意味着必须有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

目前,很多乡镇的技术创新多以大企业为主,缺乏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平台和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产、学、研、用”不能有效结合,这使得许多乡镇的产业发展仍处在较低水平,无法实现产业的升级。

一整套良好的科技创新体制与现代互联网信息体系目前仍在探索阶段。

(四)融资渠道缺乏,要素保障机制不健全目前,特色小镇在融资机制方面,虽然已经出现基金模式、信托模式、债券模式、PPP 模式等多种融资模式,但投融资的主要模式仍是政府平台公司向银行信贷。

成功案例小城市基础建设设施已有的融资方式的建议(一)

成功案例小城市基础建设设施已有的融资方式的建议(一)

成功案例小城市基础建设设施已有的融资方式的建议(一)成功案例小城市基础建设设施已有的融资方式的建议概述在小城市的基础建设中,融资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列举一些成功案例,并提出建议,帮助小城市在基础建设的融资方面取得成功。

1. 公私合作模式•引入私人资本,与政府共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提供土地、政策支持等资源,私人资本进行投资和运营。

•建议加强合作机制中的监管力度,确保项目运营符合规范。

2. 建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政府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吸引投资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者可以通过基金获得项目收益,并为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提供资金支持。

•建议政府积极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基金,增加融资渠道。

3. 土地出让和租赁•将城市闲置土地出让或租赁给开发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获得土地收入。

•开发商在建设完毕后,可以销售或租赁土地上的房产来回收投资。

•建议政府制定规范的土地出让和租赁政策,确保公平竞争和项目质量。

4. 建立基础设施债券市场•发行基础设施债券,吸引投资者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

•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由政府负责偿还。

•建议政府提供一定程度的担保,增加债券的可信度和吸引力。

5. 创新融资模式•探索创新的融资模式,如众筹、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

•利用互联网平台,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政府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创新融资模式的发展。

结论在小城市基础建设的融资方面,公私合作模式、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土地出让和租赁、基础设施债券市场以及创新融资模式都是可行的方式。

小城市政府应根据自身情况和资源,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并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项目顺利运营和资金回报。

6. 建立专业投资机构•小城市可以考虑建立专门从事基础建设融资的投资机构。

•该机构可以聚集各方资源,为基础建设项目提供融资和支持。

•建议政府与专业机构合作,共同设立基础建设投资机构。

7. 引入公众参与•打破信息不对称,引入公众参与基础建设融资。

七招化解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

七招化解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

七招化解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
针对重庆市区县政府投融资主体发展起点低、思想观念不解放、资金不足、资金筹措渠道单一等问题,中国现代集团专家提出如下对策。

在体制建立方面,主要是:
首先,逐步建立适应资本市场融资要求的、规范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

各地应整合各种分散的资源,统一交由城建投融资主体运营管理。

其次,建立国有资产与资源注入机制。

通过财政资金补充、城建资产注入、土地增值收益返还等形式,建立持续的城建资产与资源注入机制。

再次,建立偿债保障机制。

政府可以设立城建项目偿债基金,委托城镇建设投融资主体管理和运营,逐步形成城建投资主体偿债保障机制。

最后,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城建投融资主体实行国有独资公司或法人独资公司管理体制,董事会成员实行政府提名制,中高层职务实行聘任制,并建立对应的薪酬激励制度。

此外,还有三个补充观点:
一是要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

城建投融资主体可以灵活运用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信托等融资方式,扩大直接融资比例。

二是要不断创新土地经营机制。

完善土地收储和开发制度,建立城镇规划与土地储备相结合的联动机制,鼓励引进社会资本,推进城镇土地储备、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工作。

三是要大力开展项目融资创新。

加大力度盘活存量资产,积极采用BT(建设—转让)、BOT(建设—运营—转让)、TOT(转让—运营—转让)和PPP (政府项目与民间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城镇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创新。

以上几点,是中国现代集团专家针对重庆区县投融资主体目前存在“症结”开出的良方。

相信这些“良方”不仅对重庆,也对其他地区投融资主体解决融资难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调研报告: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调研报告: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时期。

为贯彻落实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各级政府和各类投资主体建设特色小镇建言献策,我们对中央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文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联系了具有典型代表的特色小镇进行了实地调研。

研究发现,当前特色小镇建设热情高涨,各级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政府、企业和相关支持部门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偏差,我们需要回归特色小镇的价值本位,从“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视角出发,系统性设计特色小镇的支撑架构,有效促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一、特色小镇建设具有重要时代性意义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特色小镇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产业发展新平台、“四化同步”新载体和新型城镇化供给侧改革新抓手,具有重要的时代性意义。

(一)特色小镇建设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经济转型的产业发展新平台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以“三期叠加”为典型特征的新常态时期。

这就要求我们构建新型产业发展平台,同时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快速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强调以产业发展为首要支撑,在产业选择上强调首选战略性新兴和历史经典产业,这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吻合的。

同时,特色小镇的产业首先强调“特”,这就为产业同质化竞争设置了一定障碍,也为深挖当地产业资源潜力提供了机会。

因此,在新常态下,特色小镇建设为我国产业升级转型搭建了新型平台,将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产生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特色小镇建设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推进的新载体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化同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特色小镇建设,从一开始讲究强调要具有“特而强”“聚而合”的气质。

也就是说,在产业上可以是工业、农业、信息产业驱动,也可以是服务业驱动。

特色小镇融资难的十三条建议

特色小镇融资难的十三条建议

特色小镇融资难的十三条建议建设特色小镇,离不开有效融资渠道。

想做事的小镇却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特色小镇融资中,可以运用供应链融资模式的主要是应收账款质押、核心企业担保、票据融资、保理业务等。

特色小镇的发展,资金是一大难题。

在特色小镇的顶层设计中,要以特色产业为引擎、为核心,以金融为动力、为先导,再好的产业模式也必须依托于有效的投融资才能落地,才能变成现实,产业规划与投融资规划必须并行。

2017年以前,商业银行对包括特色小镇在内的各种政府类项目的支持方式比较灵活,只要有政府信用背书,均可以找到相应的政策和产品予以对接。

今年,财政部23号、34号文出台后,各商业银行收紧了政府类项目的融资政策,不再接受财政补贴、拨款等来自财政渠道的资金作为还款来源。

针对政策的变化,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应调整思路,通力配合,着力解决特色小镇建设融资问题。

一、严准入,解决融资主体问题政府应当明确特色小镇建设主体的准入门槛,或者制定针对特定主体的支持政策,实施定向引进。

要优先引入市场化经营、自身经营性现金流稳定,或实力雄厚、拥有专业团队与特色小镇运营经验的大型央企、大型房企、文化旅游开发企业,作为特色小镇建设主体。

二、勇创新,解决融资模式问题要根据资源禀赋、产业优势,从旅游度假驱动、特色农业驱动、产业驱动、养老旅居驱动、文旅组合等特色小镇开发模式,择优选择运营模式。

(一)打包组合模式将特色小镇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与垃圾、污水处理等具有一定现金流的公共服务项目合并,组成项目包,采用PPP模式。

在项目初始阶段,可以考虑引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设计项目建设和融资方案。

近期,农行已与旌德宣砚小镇、焦岗湖花田花海旅游区的社会资本方达成合作意向,在特色小镇的建设平台上,实现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向而行。

(二)龙头带动模式特色小镇在规划初期引入实力较强、能够获得银行支持的社会资本,银行先期支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建设相关设施,从而带动特色小镇整体运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及建议
作者:叶晓青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5期
[提要] 特色小镇建设是浙江省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扩大有效投资、集聚高端要素、加快资源整合的重要抓手。

但目前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普遍面临融资困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特色小镇发展。

为此,本文在总结分析现在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存在问题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解决小镇融资难的相应对策,为加快推进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建言献策。

关键词:特色小镇;基础设施;融资
在经济新常态下,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创建一批特色小镇,这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探索。

特色小镇正成为推进项目建设、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引擎。

据统计,浙江首批37个特色小镇吸引了3,300多家企业,完成投资480亿元,有5个小镇投资已经超过20亿元。

特色小镇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且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

一、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融资渠道较少,政府财政压力较大。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采取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的办法,依靠政府自身掌握的财政性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他投资渠道尚未完善。

尽管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但在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迅速扩张的形势下,国家预算内投资对基础设施资金的满足率却逐年下降。

如和合小镇总投资56.1亿元,主要用于非盈利性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其中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投入约16.4亿元;平阳宠物小镇总投资52.2亿元,主要用于非盈利性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其中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投入约22.7亿元。

从投资来源看,2016年37个特色小镇民间投资占比比较低,民资占固定资产比重仅为51.28%,与全省民间资本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相比低11.51个百分点。

投融资结构的不合理,必然造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可持续补偿的机制缺乏,资金严重短缺。

这也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总量的扩张。

(二)投融资制度环境建设缓慢,阻碍投融资模式创新。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社会资本开始逐步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但我国的投融资制度环境建设缓慢,严重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

特别是国家关于投融资的法律约束方面,虽然很多制度都在朝着放松对民间资本的约束发展,但是相关的鼓励和保护措施依然匮乏,政府更倾向于利用行政权力和自己的资源配置能力,缺乏考虑重新安排制度以激活民间资本的动力。

总体来说,我国的投融资
制度完善和环境搭设方面还是欠缺的。

这最终也就制约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的创新性。

(三)政府管理角色的缺失。

政府监管可以为维护投资者两方面的利益提供较为可信的承诺,对于吸引长期私人资本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满足其对基础设施服务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

政府在监管上的薄弱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和私有化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特色小镇创建的过程中,由于政府监管上的薄弱,导致有些小镇规划质量层次不高,有些建设进度差距较大,有些产业层次有待提高,有些形象特征不够明显。

部分地方政府在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时,易按照自己的主观思维方式去创造市场,导致运营主体错位,违背市场规律。

地方政府要想长期稳定地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就要采取如特许权经营制度的多种办法,通过行政监管与市场监督的有机结合,提高监管效率。

(四)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对领军企业缺乏吸引力。

目前,部分特色小镇产业特色不够鲜明。

有的小镇产业定位模糊,有的小镇虽然有主攻产业,但引进的项目又不属于这个产业,产业特色不鲜明、不突出。

特色小镇的运营要求以市场为主体,由一两个实力雄厚的领军企业作为核心,紧密围绕其优势产业开展相关产业链招商、公共配套等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特色小镇建设投资额大且成效显现快,对投资主体实力要求很高。

但一些小镇由于产业基础薄弱或核心产业不突出,对行业领军人才或核心团队吸引能力严重不足,不易在短时间内引进资质较深的市场主体。

同时,做强产业特色理念不强,在特色产业招商引资上守株待兔多,深入谋划、大力度主动出击不够,导致特色产业有效投资不足,小镇特色产业投资偏低。

37个省级特色小镇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仅为60.25%。

二、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对策建议
(一)创新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机制
1、建立特色小镇产业投资基金来吸引民间投资。

对小镇产业投资资金实行统一调度、有偿使用、保值增值。

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镇建设资金压力。

2、发行特色小镇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专项债券或集合债券等各类债权融资工具用于特色小镇公用设施项目建设。

3、银行信贷融资。

加强银政、银建合作,积极开展城建金融创新。

银行提供小城镇专项贷款产品,根据小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和项目特点,因地制宜提供债券融资、股权投资、基金、信托、融资租赁、保险资金等综合融资服务。

4、政府应该加大金融政策倾斜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小城镇建设。

小镇建设要积极创造适合贷款要求的条件,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主动配合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以获取金融机构对小镇建设的贷款支持。

5、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采用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相应的合同,对投资、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责任进行明确划分,这有利降低和分散风险,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二)改善投融资制度环境。

地方政府要完善担保体系,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改善当地金融生态环境。

同时,政府要通过制定政策,进行制度创新,积极引导建设资金;转变观念,科学管理用活资金;转变思想,树立经营城市的观念,充分认识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克服狭隘思想、部门利益的局限,树立大局意识,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城市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流动,为城镇建设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完善配套政策,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上,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优势,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形成产权明晰、符合市场规律、具备产业特征的特色小镇商业模式,让社会资本进得来、留得住、能受益;加快PPP立法,把特色小镇作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创新的承载平台。

(三)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

特色小镇建设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揽,而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

一方面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和市场是有清晰边界的,要实行企业自我管理服务、多方协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企业在特色小镇建设的主体地位要真正落实,包括产业发展、人才引进、效益创造等都主要靠企业来完成,让企业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担风险;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鼓励企业参与小镇建设,吸引这些企业以特色小镇理念建设新项目,发展新产业。

(四)突出产业特色。

特色小镇要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引进行业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以及以高校毕业生、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主的“新四军”到小镇来创业创新,培育行业“单打冠军”,构筑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产业创新高地。

特色小镇建设要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征,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

同时,要摸索建设适应本地特点、符合发展大趋势的新业态新模式,借助知名企业提高本地产业水平,注重通过理念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打造持久性的小镇品牌。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香.浅谈市政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管理重点[J].建筑经济,2005.10.
[2]刑恩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融资操作实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3]杨国荣,张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选择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5.4.
[4]衣宁.浅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M].城乡建设,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