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四 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综合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综合实验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Diode-Pumped solid-state Laser,DPL),是以激光二极管(LD)代替闪光灯泵浦固体激光介质的固体激光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在光通信、激光雷达、激光医学、激光加工等方面有巨大应用前景,是未来固体激光器的发展方向。本实验的目的是熟悉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和调试技术,以及倍频的原理和技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2.了解固体激光器倍频的基本原理;
3.掌握固体激光器被动调Q的工作原理,进行调Q脉冲的测量。(选做)
二、实验原理
1.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工作原理:
上世纪80年代起,生长半导体激光器(LD)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使得LD的功率和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也极大地促进了DPSL技术的发展。与闪光灯泵浦的固体激光器相比,DPSL 的效率大大提高,体积大大减小。在使用中,由于泵浦源LD的光束发散角较大,为使其聚焦在增益介质上,必须对泵浦光束进行光束变换(耦合)。泵浦耦合方式主要有端面泵浦和侧面泵浦两种,其中端面泵浦方式适用于中小功率固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空间模式匹配好等优点。侧面泵浦方式主要应用于大功率激光器。本实验采用端面泵浦方式。端面泵浦耦合通常有直接耦合和间接耦合两种方式。
直接耦合:将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面紧贴增益介质,使泵浦光束在尚未发散开之前便被增益介质吸收,泵浦源和增益介质之间无光学系统,这种耦合方式称为直接耦合方式。
直接耦合方式结构紧凑,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较难实现,并且容易对LD造成损伤。
间接耦合:指先将LD输出的光束进行准直、整形,再进行端面泵浦。常见的方法有:组合透镜系统聚光:用球面透镜组合或者柱面透镜组合进行耦合。
自聚焦透镜耦合:由自聚焦透镜取代组合透镜进行耦合,优点是结构简单,准直光斑的大小取决于自聚焦透镜的数值孔径。
光纤耦合:指用带尾纤输出的LD进行泵浦耦合。优点是结构灵活。
本实验先用光纤柱透镜对半导体激光器进行快轴准直,压缩发散角,然后采用组合透镜对泵浦光束进行整形变换,各透镜表面均镀对泵浦光的增透膜,耦合效率高。本实验的压缩和耦合如图 2所示。
LD
激光晶体
LD 激光晶体
组合透镜激光晶体
自聚焦透镜LD LD 光纤激光晶体1. 2. 3. 4.
图 1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的常用耦合方式 1.直接耦合 2.组合透镜耦合 3.自聚焦透镜耦合
4.光纤耦合
Nd:YAG
LD 耦合系统电源TEC 和散热片
图 2 本实验LD 光束快轴压缩耦合泵浦简图
2.激光晶体
图 3 Nd:YAG 晶体中Nd 3+
吸收光谱图 激光晶体是影响DPL 激光器性能的重要器件。为了获得高效率的激光输出,在一定运转方式下选择合适的激光晶体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已经有上百种晶体作为增益介质实现了连续波和脉冲激光运转,以钕离子(Nd 3+)作为激活粒子的钕激光器是使用最广泛的激光器。其中,以Nd 3+离子部分取代Y 3Al 5O 12晶体中Y 3+离子的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 ),由于具有量子效率高、受激辐射截面大、光学质量好、热导率高、容易生长等的优点,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
的LD 泵浦的理想激光晶体之一。Nd:YAG 晶体的吸收光谱如图 3所示。
从Nd:YAG 的吸收光谱图我们可以看出,Nd:YAG 在807.5nm 处有一强吸收峰。我们如果选择波长与之匹配的LD 作为泵浦源,就可获得高的输出功率和泵浦效率,这时我们称实现了光谱匹配。但是,LD 的输出激光波长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时,输出激光波长会产生漂移,输出功率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波长,需采用具备精确控温的LD 电源,并把LD 的温度设置好,使LD 工作时的波长与Nd:YAG 的吸收峰匹配。
另外,在实际的激光器设计中,除了吸收波长和出射波长外,选择激光晶体时还需要考虑掺杂浓度、上能级寿命、热导率、发射截面、吸收截面、吸收带宽等多种因素。
3.端面泵浦固体激光器的模式匹配技术
图 4是典型的平凹腔型结构图。激光晶体的一面镀泵浦光增透和输出激光全反膜,并作为输入镜,镀输出激光一定透过率的凹面镜作为输出镜。这种平凹腔容易形成稳定的输出模,同时具有高的光光转换效率,但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模式匹配问题。
图 4 端面泵浦的激光谐振腔形式
如图 4所示,则平凹腔中的g 参数表示为:
1111,L g R =-= 22
1L g R =- 根据腔的稳定性条件,1201g g <<时腔为稳定腔。故当2
L R <时腔稳定。
同时容易算出其束腰位置在晶体的输入平面上,该处的光斑尺寸为:
0w =本实验中,R 1为平面,R 2=200mm ,L=80mm 。由此可以算出0w 大小。
所以,泵浦光在激光晶体输入面上的光斑半径应该0w ≤,这样可使泵浦光与基模振荡模式匹配,在容易获得基模输出。
5.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的被动调Q 技术(选做)
目前常用的调Q 方法有电光调Q 、声光调Q 和被动式可饱和吸收调Q 。本实验采用的Cr 4+:YAG 是可饱和吸收调Q 的一种,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电磁干扰,可获得峰值功率大、脉宽小的巨脉冲。
Cr 4+:YAG 被动调Q 的工作原理是:当Cr 4+:YAG 被放置在激光谐振腔内时,它的透过率会随着
腔内的光强而改变。在激光振荡的初始阶段,Cr4+:YAG的透过率较低(初始透过率),随着泵浦作用增益介质的反转粒子数不断增加,当谐振腔增益等于谐振腔损耗时,反转粒子数达到最大值,此时可饱和吸收体的透过率仍为初始值。随着泵浦的进一步作用,腔内光子数不断增加,可饱和吸收体的透过率也逐渐变大,并最终达到饱和。此时,Cr4+:YAG的透过率突然增大,光子数密度迅速增加,激光振荡形成。腔内光子数密度达到最大值时,激光为最大输出,此后,由于反转粒子的减少,光子数密度也开始减低,则可饱和吸收体Cr4+:YAG的透过率也开始减低。当光子数密度降到初始值时,Cr4+:YAG的透过率也恢复到初始值,调Q脉冲结束。
6.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的倍频技术
光波电磁场与非磁性透明电介质相互作用时,光波电场会出现极化现象。当强光激光产生后,由此产生的介质极化已不再是与场强呈线性关系,而是明显的表现出二次及更高次的非线性效应。倍频现象就是二次非线性效应的一种特例。本实验中的倍频就是通过倍频晶体实现对Nd:YAG输出的1064nm红外激光倍频成532nm绿光。
常用的倍频晶体有KTP、KDP、LBO、BBO和LN等。其中,KTP晶体在1064nm光附近有高的有效非线性系数,导热性良好,非常适合用于YAG激光的倍频。KTP晶体属于负双轴晶体,对它的相位匹配及有效非线性系数的计算,已有大量的理论研究,通过KTP的色散方程,人们计算出其最佳相位匹配角为:θ=90°,φ=23.3°,对应的有效非线性系数d eff=7.36×10-12V/m。
倍频技术通常有腔内倍频和腔外倍频两种。腔内倍频是指将倍频晶体放置在激光谐振腔之内,由于腔内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因此较适合于连续运转的固体激光器。腔外倍频方式指将倍频晶体放置在激光谐振腔之外的倍频技术,较适合于脉冲运转的固体激光器。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LD安装及系统准直
将LD电源接通。通过上转换片观察LD出射光近场和远场的光斑。测量LD经快轴压缩后的阈值电流和输出特性曲线。
将耦合系统、激光晶体、输出镜、Q开关、准直器等各元器件安装在调整架和滑块上;
将准直器安装在导轨上,利用直尺将其调整成光束水平出射,中心高度50mm,水平并且水平入射在激光晶体中心位置;
通过调整架旋钮微调耦合系统的倾斜和俯仰,使晶体反射光位于准直器中心,并且准直光通过晶体后仍垂直进入LD;
通过调整架旋钮微调Nd:Y AG晶体的倾斜和俯仰,重复上一步的调节步骤。
在准直器前安装T1输出镜,调整旋钮使输出镜的反射光点位于准直器中心。
2.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实验
实验装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