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配套课件(人教版:解题能力讲座4 高考常用的思维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场强方向水平,则合力 F= 2mg,沿合力方向小球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如图乙所示,位移 DC= 22h,有 22h=12·mFt2
2.方法应用 (1)运用物理模型解题的基本程序 ①通过审题,提取有用信息。如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 理情境、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等。 ②弄清题给信息的诸因素中什么是主要因素。 ③再寻找与已有信息(某种知识、方法、模型)的联系,通 过类比联想或抽象概括或逻辑推理,建立起新的物理模型, 将新情境问题转化为常规问题。
图3
A.场强方向一定沿水平方向
B.小球离开 B 端后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C.若场强方向沿水平方向,则小球从 B 到 C 的时间为
h g
D.小球经过 C 点时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成 22.5°角
读题
提取信息
(1)建模一
类比建模
(2)建模二
ຫໍສະໝຸດ Baidu
解析 小球进入电场后在杆上做匀速运动,合力为零;过B 点脱离杆后又能经过B点正下方的C点,B点速度与BC成45° 角沿AB向下,表明小球运动轨迹为曲线,合力与ABC同平面 指向BC右侧,设为F,则当小球在杆上运动时,杆的弹力与 F等大反向,所以F垂直于杆斜向右下方且为恒力,即F的方 向与小球离开杆时的速度方向垂直,因此小球脱离杆后做类 平抛运动,运动轨迹为抛物线,B对;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 沿垂直于杆的方向,所以电场力方向不确定如图甲所示,即 场强方向不确定,A错;
答案
3πm (1)4eB0
(2)B≥
2+1mv0 ea
(3)2k2mkvm0-v0Bae1B1 2ekBπm1 -2πva0
本题第(2)问中在电子的速度一定的条件下,半径由磁感应强 度大小决定,最大半径对应最小的磁感应强度。作出最大的 弦是解决本问的关键,分别将两速度方向延长或反向延长, 可得圆弧的两公切线,以两公切线为腰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为弦,找出最大的弦即可求出最大半径。
(2)在平时的物理学习中,要注意分析总结各种物理模型,熟 知一些常规模型的受力特点、应用规律、使用范围,对相似、 相近的物理情境进行联想,从而形成需解决问题与已解决问 题的内在联系,实现已知物理模型向新的物理模型的有效迁 移。
【典例2】 (多选)在水平界面MN的下方存在匀强电场,绝 缘光滑杆AB与水平面成45°角,带电小球从杆上A点由 静止滑下,进入电场后恰好做匀速运动,并从B端离开 杆AB,之后又经过B点正下方距B为h的C点。设小球在 杆上滑动时电荷量不变。那么 ()
2R=a,解得 Bmin=
2+1mv0 ea
则磁感应强度 B 应满足的条件为 B≥ 2+ea1mv0。

(3)设电子在 y 轴右侧和左侧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 r1 和 r2, 则有 ev0B1=mrv1 20,ev0B2=mrv2 20 由图乙所示的几何关系可知 2k(r1-r2)=a,解得 B2=2k2mkvm0-v0Bae1B1 设电子在 y 轴右侧和左侧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分别为 T1 和 T2,则 T1=2eπBm1 ,T2=2eπBm2 ,t=k·T1+2 T2 解得 t=2ekBπm1 -2πva0。
⑤ 由①⑤式解得 F=2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F′=-F 轻绳所受的最大拉力为 20 N。 答案 (1)1.41 m (2)20 N
思维方法九 模型思维法 1.方法概述
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是物理知识的一种 直观表现。模型思维法是利用类比、抽象、简化、理想 化等手段,突出物理过程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 把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从而进行分析和推理 的一种思维方法。
电子在磁场中 (1) 做圆周运动
画圆弧,找半 径,定圆心
圆心角
应用周期公 式求时间t
(2)
延长v0与过P的水平线, 最大圆弧的两公切线
最大圆弧弦
最大半径
半径公式
最小磁感应强度
电子在y轴右、左侧做 (3) 圆周运动的半径r1、r2
磁感应强度 大小B2
电子在y轴右、左侧做 (4) 圆周运动的周期T1、T2
OP的长度与半径 r1、r2的关系
电子的运 动时间t
规范解答 (1)如图甲所示,电子在磁场中转过的角度 θ=34π 运动周期 T=2eπBm0 t=2θπT,联立解得 t=43eπBm0。

(2)设磁感应强度最小值为 Bmin,对应最大回旋半径为 R,圆心
为 O1,则有 ev0Bmin=mRv20,R+
m/s2,不计空气影响,求:
(1)地面上 DC 两点间的距离 s; (2)轻绳所受的最大拉力大小。 解析 (1)小球从 A 到 B 过程机械能守恒,有 mgh=12mv2B
① 小球从 B 到 C 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 H=12gt2

在水平方向上有 s=vBt ③
由①②③式解得 s≈1.41 m (2)小球下摆到达 B 点时,绳的拉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有 F-mg=mvL2B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物 理第一轮复习配套课件(人教 版):解题能力讲座4 高考
常用的思维方法系列三
思维方法八 临界思维法 1.方法概述
临界状态是指物体从一种运动状态(或物理现象)转变为另 一种运动状态(或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它既具有前一种 运动状态(或物理现象)的特点,又具有后一种运动状态 (或物理现象)的特点,起着承前启后的转折作用。临界状 态是物理问题中常遇到的一种情况,以临界状态的规律 为突破口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临界思维法。
2.方法应用 (1)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 找出发生临界问题的原因
找准临界状态
找到临界条件 分析讨论临界状态和相应的临界值
(2)从关键词中找突破口:许多临界问题,题干中常用“恰 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 语对临界状态给以暗示。审题时,一定要抓住这些特定的词 语挖掘其隐藏的规律,找出临界条件。
【即学即练】
1.(2013·福建卷)如图2所示,一不可伸
长的轻绳上端悬挂于O点,下端系一
质量m=1.0 kg 的小球。现将小球拉到
A点(保持绳绷直)由静止释放,当它经
过B点时绳恰好被拉断,小球平抛后落
在水平地面上的C点。地面上的D点与
图2
OB在同一竖直线上,已知绳长L=1.0 m,B点离地高度H
=1.0 m,A、B两点的高度差h=0.5 m,重力加速度g取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