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音乐 美的课堂
音乐课中引导学生用美的声音歌唱的研究

音乐课中引导学生用美的声音歌唱的研究
在音乐课上,使用美的声音来引导学生歌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美的声音不仅可
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探讨音乐课中引
导学生用美的声音歌唱的研究。
美的声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音乐课上,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和无聊,特别
是对于那些对音乐课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
使用美的声音来引导学生歌唱可以让学生更加
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美的声音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感受,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
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美的声音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歌唱技巧。
美的声音是经过训练和改善的声音,具有优美
的音色和高度的音准。
通过引导学生用美的声音歌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音
域和音乐技巧。
美的声音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的情感表达
和演唱技巧。
美的声音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在音乐课上,学生需要大声地唱歌,让自己的声音传达出来。
如果学生的声音美丽而动听,他们会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展示
自己的音乐才华。
美的声音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艺术天赋和个性,增强他们在音
乐表演中的自我表达能力。
创造美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学环境的创设

OCCUPATION2011 878创造美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学环境的创设文/王栓玲针对小组协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进度,甚至调换角色,从而使各小组进一步把各自的学习活动深入下去。
四、多向反馈,即时调整笔者发现,任务驱动教学在课堂上应用时,经常有教师束缚于预先设计好的任务活动,缺乏创新性和生成性。
教师总期望学生按要求设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
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任务的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课前设计的活动只能是预设,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多向反馈,即时调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推波助澜。
这样,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理想的对知识的渴求的状态,才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五、效果评价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
恰当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
所以,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很重要的。
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评价;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以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从学生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了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由于片面追求专业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
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分”,而是促进“发展”,为学生找到自己能力的增长点,从而更好地改进学习。
关于音乐课堂教学心得体会(通用12篇)

音乐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1一、课堂教学: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
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高二年级以歌唱教学为主,为了让学生能力得到了锻炼在练声与歌唱的中间穿插一些音高与节奏的训练,这些训练以游戏式的集体参与方式出现,如可先听音高1、5、3、6,然后就这些音以一小节编出不同类型的节奏型,例如:2/41111︱555︱333︱66‖先让学生打出来每一小节的节奏型,等对准拍点后再连贯,然后加入音高全部唱出来。
这既缓解了练声与歌唱之间紧张的情绪,也使学生能学会学以致用,贯穿到音乐的其他领域。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基本乐理知识的传授。
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二、课堂管理: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一面。
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三、课外活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综合音乐会,展示个人特长。
,同时也分享了艺术的愉悦。
本学期还组织两名学生参加晋江市的校园歌手赛,在经过短暂的训练之后,虽然没取得优秀的名次,但是也赛出了她们的良好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她们对音乐更深入的认识。
本学期加强对艺术高考生的指导,利用晚自习时间对其进行专人辅导。
不足:没能实现在高二年组建合唱队的计划,使学生失去了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学习、锻炼的计会。
什么样的课堂是理想的音乐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是理想的音乐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是理想的音乐课堂?这是每位音乐教师实施新课程时都应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承载着新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同时也引领着教师的教学实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及质量。
笔者以为,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音乐课堂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是闪耀智慧光芒的课堂,是洋溢成长气息的课堂。
一、学习氛围宽松、和谐在以知识传承和技能训练为宗旨的音乐课堂里,教师需要营造的是一种紧张高效、严肃有序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努力排除各种干扰,抑制学生的个别需求与随机活动,尽力把他们的注意力与行为统一到计划中的学习要求上去,并通过种种奖惩手段来维持纪律。
试想,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怎能主动、愉悦地学习?而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音乐课堂所追求的是和谐、活跃、民主而平等的理想氛围,具体表现在:其一,课堂变成学习者的乐园,每个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者与教师各有区别的共同发展与教学相长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
其二,学习者感到安全,能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积极主动地实现认知或情感深处的碰撞与融合,从自身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在40分钟的课堂里真正学到东西,真正获得益处。
其三,课堂中处处充盈着尊重,尊重每个学生的参与权利,尊重差异,尊重多样选择,尊重每个生命体的独特价值,使每个学生都在一个关系融洽、大家都不必掩饰的环境中思考,人人都在急于参与表现和创造的心理环境中学习。
二、学习方式自主、多样传统音乐教学的每堂音乐课都是先练打节奏、发声练习,接着唱歌谱、读歌词,最后演唱歌词、处理歌曲。
学生们对这种传承式的音乐教学,尤其是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已经产生了深深的厌烦情绪,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学生越来越多。
新课程背景下的理想音乐课堂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者通过听、唱、奏、创、跳、画为一体的音乐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在集体与个别学习中,在感受、鉴赏、合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学习,实现学生多途径参与音乐学习实践的改革目标。
大学音乐美学教案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美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能力。
3. 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2. 音乐与人生的关系3. 音乐美的鉴赏方法4. 音乐创作的基本原则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一首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二)主体部分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介绍音乐美学的起源、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音乐美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2. 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讲解音乐对人的情感、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影响。
- 通过实际案例,展示音乐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作用。
3. 音乐美的鉴赏方法- 教授音乐美的基本鉴赏方法,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 通过聆听和分析音乐作品,让学生掌握鉴赏技巧。
4. 音乐创作的基本原则- 介绍音乐创作的基本原则,如主题鲜明、结构完整、旋律优美等。
-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音乐创作的技巧。
(三)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及理由。
2. 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旋律或和声,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3. 教师点评,总结创作中的优点与不足。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音乐美学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音乐,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
2. 作品创作: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和作品质量。
3. 鉴赏能力:通过聆听和分析音乐作品,评价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1. 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具吸引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谈谈音乐课教学中的美育

谈谈音乐课教学中的美育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让学生感受音乐教学的形式美音乐的特点是它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生动的节奏,它们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乐声,为音乐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美的感受对象。
在音乐课上,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音乐美,而应在音乐教学形式上展现美。
1、课堂教学的结构节奏美音乐的节奏给人以生动、协调的美感,音乐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如能体现出这种节奏美,这堂课就会变得活泼生动起来。
我们在一堂课的内容安排,处理方法上可做到主副相宜,难易相配,长短交替,动静结合,使整节课形成错落有致的节奏美。
例如:歌唱技巧,敏锐的听觉,熟练的记谱,高水平的演奏等等是需要通过“滴水穿石”般的训练获得的,可把他作为每堂课的副线进行短安排;乐理、唱歌、欣赏等内容作不同课型的重点,可把它作为每堂课的主线进行长安排;听、写、分析为静。
唱、奏为动,可使它们互相穿插,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课的复杂和单调。
实践证明,注意课堂教学的结构节奏美,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保持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课堂教学的方法美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我们针对某个理论问题或技术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从不同层次多角度去感受认识它,使它得到较圆满的解决,这就使教学有一种立体美感。
如:在教学方法上,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更多的运用心灵感受式、直观感知式、兴趣诱发式、自然渗透式,启发讨论式的反复比较式等。
追求课堂教育的主体美,使学生处于一个多方面接受新信息刺激的环境之中,提高教学效率。
(1)歌词立意美、语言美、音韵美、格律美,给孩子以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对歌词的意境,大意作简短的介绍,其次对歌词的字词,要求正确的咬字、吐字,清晰地发声,然后教师用手势指挥孩子们富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读歌词,使学生们在美的感受中理解歌词和熟记歌词,从而实现对音乐歌词美的理解。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美

张 镪 浙江 绍兴 市塔 山中心校
就 教 育 现 状 而言 ,音 乐 教育 由于 没 有升 学 考 试 的压 力 , 摸摸他们的头 , 贴 贴 他们 的脸 , 说 一 声你 真 棒 ; 当他 们遇 到 困 难 的 时 候要 拍 拍他 们 的肩 , 说 一 声要 加 油 。总 之 , 在 音 乐课 堂 中, 教 师 要与 学 生 建 立 一 种 平等 民主 、 相 互 交 流 的课 堂气 氛 , 把 关 爱和 笑 容 留给 学 生 , 从而使f 门 亲 其 师 而信 其 道 、
仓 嵝 是遥 不可 及的 。 2 .学唱 编 导 感受 课 堂 在 新 课改 的研 究 中 , 笔者 时刻 把 建 立新 型 的 师生 关 系融 入 于 日常教 学 中 。力 争 创建 宽 松 、 民主 、 平等 的课 堂 气 氛 , 激
学噬 _ - 黾老师, 啃绪白 写 刘象 , 他 门 有尊严, f 门 不: 喜欢 老 师 经常 甩 命 令式 的 口气 跟 f 也 们 说话 。比 如常 在 音乐 课 堂 应 用一 些 好不 好 、 行不行 、 大 家说 怎 么办 — 类 的话 语 , 这样 , 既 尊 重 了 门 的意见 ,又 激 发 了f 门 学 习 和思 考 的兴趣 。 同 时, 音 乐教 学 是 门艺 术 , 它 有 许 多方 面 需要 我们 去 不断 研 究和 探 索 。在 音 乐教 学 中 ,我 们要 充 分 发 挥好 学生 主动 探 求 的作 用 ,从而达 到 提高 课 堂教 学质 量的 目的。 一个 合格 的音 乐教 师 ,往 往想方 设法 地让 学 生在 参 与音 乐活动 和 感 受音 乐 的活 动 中, 去探 索 、 去创 新 , 去 激 发表 达f 门 的真 隋实 感 , 促 进他 们 的 想象 力 的发展 , - L L  ̄ ) 为每个 学 生学 习音 乐的 真正动 力 , 使 音 乐教 育的 教学效 果 更 加 显著 , 教 学质 量有 所提 高 。 3 .蹲 下 身 来 有 教 无类 融 ^ 课堂 在 练 习演 唱歌 曲的 m J " l  ̄, 老 师 可 以走 到 学 生 中 间去 和 他 们 一起 演 I : I 昌 甚 至 跳舞 , 尤其 在低 年 级 教 学 时 老 师 应 多给 孩 子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审美能力的培养一、音乐的审美能力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音乐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对美的感知、表达和鉴赏能力。
在音乐领域中,审美能力包括对音乐美感的感知和鉴赏,对音乐作品的表达和理解能力,以及对音乐艺术的创造和欣赏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既要注重培养他们对音乐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也要注重培养他们对音乐作品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对音乐艺术的创造和欣赏能力。
二、培养方法1. 多听和模仿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多样化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多听多模仿。
通过多样的音乐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类型的音乐美感,并且在模仿中培养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
在模仿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掌握音乐的节奏、旋律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2. 学习乐理知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乐理知识的学习。
通过学习乐理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感知其中的美感,提高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老师需要注重对乐理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的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不能只停留在听和模仿的层面,更要注重学生的创作和表演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4. 聆听和鉴赏三、注意事项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化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老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个方面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
可以通过听、说、读、写、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地感受和理解音乐的美感。
2.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的审美能力都不同,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和指导。
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推动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3. 鼓励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老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积极创造。
如何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如何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
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
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数鸭子》时轻声用小鸭子的叫声哼唱歌曲曲调,歌曲表演时由学生自由选择唱还是用动作表演,很多同学都喜欢动作表演,这样既生动形象又容易记住歌词,在活跃的课堂氛围里学会了新歌曲。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编歌词环节,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
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教育论文【课题研究】

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音乐课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音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愉悦了学生性情、提高了他们素质、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音乐教学使学生们感悟到祖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的魅力,并且让这种艺术魅力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几十年来,音乐课堂教学的理念不断翻新,教学形式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不断发展,音乐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更好的渗透美育教学,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重要问题。
以下,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仅供大家来讨论与研究。
一、理解歌曲教学中表达的情感美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学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美的存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三个有机部分,进行教唱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进行唱歌教学时,教师应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完整艺术形象,生动地揭示歌曲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理解并感受到音乐的美,这样的教唱才是真正的教唱课。
例如,我在六年级的《爱的奉献》一课,我以《爱的奉献》赈灾义演活动导入。
5月12日,自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之后,全球关注,举国恸容,中国宣传文化界在这场天灾面前情牵灾区,心系受灾群众,渴望为受灾的地区和百姓捐款捐物,奉献一份爱、贡献一份力……学生在学唱歌曲时,已经被音乐深深地感动,在演唱时能够饱含深情。
教师适时地引导,让学生体会“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话的重要含义。
二、体会音乐欣赏中蕴含的美乐曲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欣赏教学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和情操的重要手段。
在六年级欣赏《欢乐颂》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简介乐曲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第二部分,他根据1785年德国诗人席勒同名诗歌写成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是一部气势磅礴的交响合唱曲。
谈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谈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一、引言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和手段,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课堂中,美育的运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和修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探讨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以及它对学生的影响。
二、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1.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力。
音乐欣赏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在音乐课堂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并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音乐会或者音乐展览等场所,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音乐修养,还能够感受到音乐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和情感。
2.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也是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让学生参与音乐表演,可以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锻炼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音乐表演不仅能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艺术特长,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在音乐课堂中进行音乐表演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例如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在班级或学校的音乐会上进行演出;还可以参加学校的合唱团或乐团,与其他学生一起合作演出。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还能够体验到音乐表演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3.音乐创作音乐创作是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又一重要形式。
通过让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音乐创作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音乐课堂中进行音乐创作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创作歌曲、作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还可以通过编曲、和声等方式来改编已有的音乐作品。
静夜思教学反思(15篇)

静夜思教学反思(15篇)静夜思教学反思1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夜思教学》。
简洁的语言,真挚的感情,深邃的意境,折射出旅行者的乡愁。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挂图和诗歌进行大胆想象,自我换位想象,回忆家乡的美好,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通过情感整合,学生可以阅读它,充满魅力和朗朗上口。
情感整合后,学生可能无法说出一些词义,但他们可以理解诗歌。
为弱智学生而设“阅读是最主要的,阅读中的理解”只能听懂,不能说,这对提高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很有帮助。
首先,把诗歌作为一个整体来读、说和感知。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验诗歌的魅力和完美环境。
我在《静夜思》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首先,播放《静夜思》的原声读音录音,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美和诗歌的节奏美。
然后掌握关键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通过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诗人的乡愁,并讲解如何从阅读中感知诗歌。
其次,阅读、聆听和感受古诗词的节奏。
优美的古诗词是从中国继承下来的`文化瑰宝。
每一首古诗都有必要的节奏。
只有按照节奏朗读,才能再现意境,体验趣味。
然而,刚刚学过古诗的智障学生却不懂这些。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录音式阅读,让学生从听中感受,从模仿和练习阅读中获得自我启示。
第三,阅读、表演和理解古诗词的味道。
在朗诵古诗《静夜沉思》的教学中,我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静夜沉思,静思静思”;你有过思念亲人的经历吗?告诉我你当时的感受。
然后伟大的诗人李白,像你一样,在这种心态下写下了这首古诗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所以,不用旧模式教师介绍,而让学生介绍自我搜集来的资料,效果更好。
学生在介绍李白和写作背景时,便培养了口头表达本事及听说本事,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资料做好准备。
在理解诗意时我注重多让学生朗读、交流。
这样既不会破坏诗歌的朦胧美,又能够促使他们动脑思考,自主学习。
仅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
《静夜思》教学反思(15篇)

《静夜思》教学反思(15篇)《静夜思》教学反思11、在教写生字时我一般是让学生说说写该生字的笔画顺序,以及要注意的地方,这也是我平时教学时常用的一种,是希望孩子能自己用眼睛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让孩子描红,而后在田字格中写,而我就在孩子写时再巡视指导,最后将错误较多的地方指出来,提醒孩子。
改进办法:最好能在孩子说完后再演示生字的书写过程,教师要一边写一边说笔画顺序,再请孩子书空,然后才让孩子写,最后是展示学生写的情况,纠正错误。
2、在教认读的生字时,我主要用的方法是让孩子自己说该生字在读音方面要注意什么,比如平翘舌、前后鼻音等。
再说要用什么方法记住该生字,比如加一加、换一换、猜字谜等。
改进办法:教给孩子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在认读生字上,可以让孩子通过读音来归类,比如翘舌的归一类,或者是后鼻音的归一类。
让孩子用归类的方法记住一类的字。
而到了下学期则可以提高为按字的结构归类。
《静夜思》教学反思2本周教了《静夜思》这首诗,教学之后感触不少:《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其语言凝练,感情真挚,反映了外出游子深夜思乡之情。
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先结合预习,让学生看拼音自读《静夜思》要求读准字音,初步识字。
因为学生有背诵古诗的基础,再加上预习,所以对于古诗的背诵是很轻松的事。
然后我就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巩固识字。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读通了生字后重点就是朗读感悟古诗的意境了。
对此我先让学生读,然后我范读,通过对比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想去学,读好古诗。
再通过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的乐趣。
在学生熟读后,我又引导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随机予以解决。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问题很丰富,有字词类的、有诗句内容的,还有的问他为什么想家乡呀等,这些问题都说明孩子们在动脑思考了。
四年级音乐山童教案:融合自然元素,打造别具一格的音乐课堂

四年级音乐山童教案:融合自然元素,打造别具一格的音乐课堂打造别具一格的音乐课堂一、引言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综合能力、情感体验和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年级音乐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键盘基本技能,更是教师创设别具特色的课堂和教学形式的关键所在。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是我们治学的方向。
本文将介绍在四年级音乐教学中,如何将自然元素融入课堂,营造出新颖的教学氛围,达到创造不同于以往音乐课堂的目的。
二、如何融入自然元素1.课堂活动设计在音乐课堂中融入自然元素,需要教师制定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
比如,在教学有关儿歌“小兔乖乖”的编唱方法时,可以将生动翻新的身体律动动作和小兔子的形象联系起来,让学生们更容易记忆编唱。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和小兔形象相关的掌声锤奏、节拍操等活动,让学生们在有趣的氛围中获得更多音乐知识。
2.一起外出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将自然元素带到学生的视野中来。
可以去音乐展览馆、儿童美术馆或者是一起在自然风光中参观音乐剧,让学生们亲身感受自然与音乐的联系。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们主动积极探索、体验音乐和自然风景美的热情,课堂记录也可以让学生们在回到教室后自主完成。
3.音乐素材创设通过创建与自然元素相关的音乐素材来营造新颖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解说、故事、音乐作品等方式跟全班学生分享他们对自然的感受,让学生们了解到音乐的本质和意义。
另外,也可以创造和自然风景环境相似的回音墙、沙漏等演奏乐器,让学生们在打击乐、钢琴、琵琶等多种乐器的演奏中体验出自然风暴、山间鸟鸣的美妙与灿烂。
三、打造别具一格的音乐课堂1.学生角色扮演通过氛围创设和融入自然元素,可以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打造多元化和别具一格的音乐课堂。
比如,可以设计音乐比赛,鼓励学生们在竞技中创意编创作品,并选出最佳合唱、编曲、组曲等音乐作品,让学生们扮演不同音乐角色,同样可以通过舞蹈、戏剧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身体协调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三年级美术上册《我们的音乐会》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创作建议。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每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强调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
3.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观察、感受、表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艺术、发现美。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运用情景创设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美术课堂。通过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如古典、民族、流行等,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美术创作的灵感。同时,展示音乐会场景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你印象中的音乐会是什么样子的?
2.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音乐会的氛围?
3.音乐与美术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以下任务:
1.小组成员共同观察、讨论音乐会场景,提炼出关键元素。
2.分工合作,每人负责绘制音乐会场景的一部分,最后整合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1.情感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态度,激发学生对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的兴趣。
2.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积极合作、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想象力。
3.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于个人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塑造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
三年级美术上册《我们的音乐会》优秀教学案例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堂“四美”教学模式的研究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堂“四美”教学模式的研究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四美”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四美”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理论基础1.音乐欣赏的概念音乐欣赏是指通过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的一种艺术活动。
它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2. “四美”教学模式的含义“四美”教学模式是指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感官美、情感美、思维美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实践方法1.感官美的培养感官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感官的刺激,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提高音乐欣赏的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视听、触摸、嗅觉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
2.情感美的培养情感是音乐作品所传达的基本要素之一,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共鸣能力。
4.审美能力的培养三、实证研究与评价1.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一所小学的音乐欣赏课堂进行观察和实践,结合学生的反馈和测试结果,进行实证研究。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对“四美”教学模式的感受和反馈。
2.评价标准四、结论与展望1.结论2.展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四美”教学模式,探索更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
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音乐教育APP等,创造更好的音乐欣赏教学环境和体验。
音乐课堂教学总结

音乐课堂教学总结音乐课堂教学总结1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
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非说教。
组织好良好的艺术教学过程,其实也就是美育的过程,是美的欣赏和熏陶的过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要使美育受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则需要春风化雨般的艺术性教学。
如精辟生动的理论讲授,优美规范的表演,精湛艺术的课堂布局等。
都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一、结构美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乐趣和享受,而且对教学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首先要讲究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设计出有特色的开头。
如我在欣赏民族器乐曲《翻身的日子》一课中,先演唱一首《翻身道情》,直接的视觉和听觉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一个美的境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结尾也很重要,切忌虎头蛇尾,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
其次是注意运用感情。
教学是一门艺术,始终贯穿着感情的线索,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对人的心灵和情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在上课时必须进入角色。
前苏联艺术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曾说:“当演员来到剧院的时候,他应当把自己个人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剧院外,在这里,剧院里的他,整个属于艺术。
”所以,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要实现“心灵净化”,除去一切与教学无关的情感和思绪,保持高度旺盛的“临教”心态。
音乐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学生听课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制约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板着面孔。
例如:在学生唱不好视唱时,不能火冒三丈,把学生批评一通,这样会给学生心理上罩上阴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循循善诱,对症下药,或请唱得好的同学表演,再表扬鼓励一番,这样的效果就明显不同与前一种了。
《音乐美学》教学大纲

《音乐美学》教学大纲《音乐美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本课程为音乐学及美学的交叉学科,属于音乐基本理论课目,讲授关于音乐的存在与音乐美的存在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程基本内容及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音乐存在及美存在的基本问题和音乐与其它艺术在存在及表现上的区别等,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
2.教学要求通过音乐美学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透过感性音乐现象进行理性思考,发现音乐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同时能够自如地用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
音乐美学课在理论水平.思想方法和人文知识方面的训练及启迪,补充了音乐专业学生普遍缺乏的理论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音乐美学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明确并掌握音乐美学是怎样一门学科[重点与难点] 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课题;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时数] 2 [主要内容]第一节音乐美学简介及研究对象一、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二、音乐美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1.音乐美学的学科性质 2.研究对象第二节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一、哲学的方法二、心理学的方法三、社会学的方法四、20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心扩展:语义――符号学、现象学、接受美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
[参考书目][1] 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 张前,王次昭.音乐美学基础[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音乐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2.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课题是什么?3.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主要的是那种方法?第二章音乐的功能与价值[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音乐的功能及音乐的价值并能够对音乐的功能和价值进行拓展 [重点与难点] 音乐的艺术功能.实用功能;音乐独有的价值.音乐作为特殊工具的价值 [教学时数] 2 [主要内容]第一节音乐的功能一、艺术功能二、实用功能第二节音乐的价值一、音乐自身的独有价值二、音乐多种价值的混合三、音乐作为特殊工具的价值[参考书目][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2]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什么是音乐的艺术功能和实用功能? 2.音乐自身独有的价值是什么?第三章音乐的审美本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并掌握音乐的审美本质[重点与难点] 音乐的丰富有序美是音乐不可替代的本质属性;音乐美的特殊性 [教学时数] 2 [主要内容]第一节音乐是人的听觉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一、音乐是人的听觉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二、音乐美的本质是丰富而有序的感性样式第二节音乐的丰富有序美是音乐不可替代的本质属性一、音乐的美是音乐独立存在的合理性依据二、音乐美的听觉感性样式是不可替代的第三节音乐美的特殊性一、音乐与语言艺术比较――非语义性二、音乐与视觉艺术的比较――音乐的听觉感受性 [参考书目][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张前,王次昭.音乐美学基础[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什么是音乐美的本质?2.音乐美的特殊性是什么?第四章音乐的形式[教学目的与要求] 深入理解并掌握有关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 [重点与难点] 音乐形式的构成;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 [教学时数] 2 [主要内容]第一节音乐形式的构成一、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二、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三、形式要素与组织手段之间的中介环节――形式美的法则第二节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一、时间的表象二、虚幻的空间三、想象中的运动[参考书目][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张前,王次昭.音乐美学基础[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试说明音乐形式的构成?2.你认为音乐形式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第五章音乐的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并掌握音乐中的音乐内容的自律性和他律性 [重点与难点] 音乐中的音乐性内容;音乐中的非音乐性内容 [教学时数] 2 [主要内容]第一节音乐中音乐性的内容一、音乐内容的基本含义二、音乐中音乐性的内容 1.基本情绪 2.风格体系3.精神特征第二节音乐中非音乐性的内容一、音乐中的画面和视觉形象一一绘画性内容二、音乐中的文学性内容 [参考书目][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张前,王次昭.音乐美学基础[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简述音乐内容的基本含义。
一年级静夜思教学反思

一年级静夜思教学反思一年级静夜思教学反思1《静夜思》这首诗堪称李白诗中的经典,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背诵了,故教学重点放在了读准字音和理解古诗上。
家长教孩子背古诗,一般不会注重字音有没有念准了,所以听孩子们背诵这首诗,要么全都是前鼻音,要么全都是平舌音,所以纠正字音,要花一定的功夫。
首先课题中的“静”,很多孩子都没读准,它是后鼻音,比较难度,“思”是平舌音,个别孩子常读成翘舌音了,把古诗的题目读正确,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其次在理解诗意时,大部分孩子都对第二行有疑问——疑是地上霜。
抓住了这个难点,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霜,恰好今天早上发现塑胶跑道上有一层白白的霜,就带孩子们去看了看,并加以解释,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附在地面的土块、石块、树叶、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体上,就凝结成了冰晶的白霜。
接着让孩子们读读第一行和第二行,说说李白觉得什么像地上的霜,到底是一年级的孩子,很多孩子没认真读就开始乱猜“月亮”、“床”,甚至猜到了“李白”,于是我让孩子们别急,再仔细读读一、二两行,第二次读,很多孩子都有了新的体会,“月光像地上霜。
”是啊,李白觉得月光洒在床前就像地上的霜一样。
此时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到,当时李白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此时的凄凉孤寂让孩子们去体会可能困难了点。
于是我试着让孩子们想一想,你们觉得月光洒在地上像什么,孩子们对这种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最有兴趣了,有的说像一层白白的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条白裙子……是啊,为什么作者不把月光比作白纱、白裙,而是比作寒冷的霜呢?说明当时李白的心情如何?孩子们慢慢地体会到,李白当时孤单、寂寞的感觉,这样对读好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很大的帮助。
正因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无法立刻回去和他们团聚,所以才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觉。
像这样突破难点,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在本课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大学美育音乐课堂感悟1000字

大学美育音乐课堂感悟1000字美育是培养人的审美意识,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树立人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它和德育智育一样,是学校贯穿到每一学科,每一节课,每一项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长期的教育和任务。
它能改善环境,净化人的心灵。
最重要的是,美育启发了我们,有美育的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
同样,在此次的培训课堂中,培训老师言传身教的体现出来的,以及运用于课堂中的美,我们领略到了美育的风采,感受了美育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深的影响。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实践证明,音乐、美术等课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
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把怎样发现、拓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事物感到有兴趣,进而转化为乐趣和志趣往往是从直观开始的,它是一种无条件反应活动,是感性认识。
而这种感性认识经过师生互动、互相启发、定向发展等过程,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
智育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审美知识,知识面越广,就越能辨别真伪和美丑,越有利于美育的实施与创新。
美育是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
因此,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很强的审美能力以及健康个性,使之成为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各种类型、各个层次人才的一种整体性教育活动。
总之,美育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美育就是通过美的情感、美的言辞、美的理性、美的气度、美的结构,揭示新思想、新学科的科学性、真理性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真理的美好追求,从而开发学生智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的音乐美的课堂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摇篮,音乐课更是一门传递美的课程。
为充分体现音乐课特点,挖掘音乐课的内涵,本文从美的环境,让孩子向往音乐;美的教师,让孩子亲近音乐;美的教学,让学生体验音乐和美的欣赏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真正把音乐之美带给学生。
【关键词】音乐美课堂
音乐是情感的摇篮,音乐课更是一门传递美的课程。
记得童年时代每当走进音乐教室,透过纯洁的童心,听着美妙的音乐,感觉世界是多么地美好。
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充分体现音乐课的特点,挖掘音乐的内涵,把美展示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美,这是大家必须重视的。
但事实上,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的不同,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也不同,有时还会影响到课堂质量,如何使每一位学生自始至终都在美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我一直思考与实践的。
一、美的环境,让孩子向往音乐
音乐教室是学生的音乐乐园。
优美、整洁的环境会给师生带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
有时我们会在钢琴上摆一盆绿色植物,使教室充满生机。
二、美的教师,让孩子亲近音乐
音乐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甚少,一周只有两节课的相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更应塑造自身美的形象,热情,大方,得体,举手投足都应洋溢着艺术老师特殊的内在美。
每节课前我们都会调节好自己的心态,面带微笑迎接学生走进音乐教室,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另外我觉得老师的手势也特别有讲究,一方面给学生提示,另一方面一个美的手势会让学生有全新的感觉,获得美的享受,例如《大雨小雨》这首力度对比强烈的歌,用小拇指来表示“弱”,握拳表示“强”,来提示学生唱出歌曲的力度对比。
经过这一手势的运用,学生不但唱出了歌曲的活泼情绪,而且生动、有效的手势成了学生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
三、美的教学,让学生体验音乐
1.美的语言。
美丽动听的语言人人爱听。
在教学中也不例外。
运用一些优美或诙谐的词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小白船》一课的教学时,运用了一则美丽的歌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美丽的语言与旋律的完善结合,使主题完整、集中,形象丰满、生动,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2.美的示范。
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有时尽管老师讲得非常具体,学生也不一定能理解。
我的体会是:老师的示范必不可少,不管是唱、弹、跳尽量给学生示范。
不但要示范,还要示范的美。
音乐老师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记得有一次给学生欣赏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听完后,有一个学生举手对说:“老师,你能在钢琴上为我们演奏一下这个曲子吗?”虽然后半部分的旋律我记得不太清楚,但前半部分弹的还是很熟练、很有感情的。
听完后学生们一个个发出啧啧的赞叹声“真美。
”虽然我不是顶级的钢琴家,但在学生的眼里,老师弹得是那么的美。
3.美的设计。
一节课设计地好、设计地美,对学生是一种享受,同样对教师自己也是美的收获。
《嘀哩嘀哩》是一首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歌曲。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春天,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课时带领学生先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
在第二课时先播放歌曲《春来了》,在黑板上画上了绿绿的草、红红的花、茂盛的树、郊游的学生。
上课时,用导言入题:“都说春天是五彩缤纷、百花盛开的季节。
那么春天到底在哪里?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吗”?因为学生们在课前已听到、看到了春天,都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眼里的春天。
接着我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精心制作的幻灯并满怀激情的朗诵“山青了、树绿了、小草偷偷的探出了小脑袋、柳树吐出了新芽、小鸟在枝头唱着动听的歌、春姑娘把鲜花撒向大地。
”春天再次映入学生的眼帘,他们被这迷人的景色深深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说:“春天真美啊!”
这种与教学相关的情境创设,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去感受艺术,达到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境地。
四、美的欣赏
美的事物无处不在,学生有时不会欣赏“美”,这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去“发现美”——“体验美”,无论是谁,都喜欢“听”音乐。
但“听”不等于“欣赏。
”要欣赏音乐,必须理解音乐,即发现音乐中的美。
例如给学生听《摇篮曲》时,先要求学生保持心平气和的心境,回忆小时候妈妈催你入睡时的情景和唱过的歌。
在听的时候,有的学生伸出双手随音乐轻轻摇动,仿佛在摇篮中,有的同学则露出甜美的微笑,仿佛回到了儿时,体验着从母亲心头流露出的那份对自己的深厚情感。
音乐之美正如古诗所描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然而,要发现美、找到美,都需要花一番“审美”的功夫。
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让我们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性情上得到陶冶。
让我们真正把音乐之美带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尽情地享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