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血液与运动ppt
合集下载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产 生的电信号经传导系统传遍整 个心脏,引起心肌细胞收缩。
心脏工作原理剖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能。收缩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收缩,将血液泵出; 舒张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舒张,血液回流填充。
心脏收缩与舒张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
心脏工作过程中伴随着心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两者紧密相连。
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直径约7.5μm,厚度约 2.5μm。
3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白细胞种类、数量及作用
01
种类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五种。
02 03
数量
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 5%,嗜碱性粒细胞占1%左右。
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吸入 氧气,使血液在肺部得到氧合,为体循 环提供富含氧的血液。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和滤过压共同作用,使血浆中的液体成分通过毛细 血管壁滤出,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中的水分和溶质通过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回流至静脉系统,维持组织液 的动态平衡。同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回流至血液循 环。
静脉血管类型及功能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作为容量血管, 可容纳全身约60%-75%的 循环血量,具有较大的可 扩张性。
静脉瓣
静脉内存在静脉瓣,可防 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单 向流动。
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受重力影响较小, 主要依赖骨骼肌的挤压作 用和呼吸运动等因素进行 调节。
运动生理学-血液与运动课件

原因
运动性蛋白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到损伤,蛋白质通过受损的滤过膜进入尿液中。
症状
运动性蛋白尿的症状包括尿液浑浊、尿中泡沫增多等,有时还可能出现腰部酸痛、尿频、尿急等症状。
预防与治疗
预防运动性蛋白尿的关键是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剧烈运动。出现症状时应多休息,减少运动量,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严重时需就医治疗。
提高运动员表现
通过更深入地了解血液与运动的关系,我们可以开发更有效的训练和恢复策略,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预防和治疗运动相关疾病
通过研究血液在运动中的变化,我们可能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与运动有关的疾病和伤害。
展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预防与治疗
预防运动性血尿的关键是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剧烈运动。出现症状时应多休息,减少运动量,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严重时需就医治疗。
原因
运动性血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受到损伤,红细胞通过受损的基底膜进入尿液中。
运动性血尿
定义
运动性蛋白尿是指在运动后出现尿中蛋白质含量升高的现象。
红细胞变形能力提高
运动训练可以使红细胞膜的流变性增强,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有利于通过毛细血管,提高氧的输送能力。
红细胞抗氧化能力增强
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会损伤红细胞,而长期运动可以使红细胞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减少氧化应激对红细胞的损伤。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强
运动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的免疫防御能力。
白细胞能够识别和对抗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有助于止血。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

运动可以改善血脂水平,特别是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的水平。
防止动脉硬化
通过降低血压和改善血脂水平, 血液循环运动可以防止动脉硬化
,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03
常见的血液循环运动
拉伸运动
肩部拉伸
有效放松肩部肌肉 ,改善血液循环。
大腿后侧拉伸
能够减轻腿部疲劳 ,促进腿部血液循 环。
骑行
骑行方式
可以选择室内骑行或户外骑行,户外骑行可以欣 赏风景,对精神也有益处。
骑行时长与频率
建议每次骑行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骑行3-5次 。
作用机理
骑行能够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减少心 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扩胸运动
练习方法
练习者双手伸直,向外扩展胸部,同时抬头挺胸,然后放松 。
作用机理
通过反复扩展胸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瑜伽
瑜伽类型
如阿斯汤加瑜伽、流瑜伽等,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 合适的瑜伽类型。
练习时长与频率
建议每次练习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周练习3-5次。
作用机理
瑜伽能够调节呼吸、放松身体,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和减轻压力。
提肛运动
练习方法
练习者收缩肛门周围的肌肉,同时深 吸一口气,然后缓慢呼出。
血液循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肺 部和消化系统输送到全身各个组 织和器官,为细胞提供必要的能 量和养分。
维持内环境稳态
血液循环通过调节体液成分和渗 透压等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保证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
07
血液循环运动在健康管理 中的应用
提高心肺功能与健康水平
增强心肺耐力
(HDL-C)的水平。
防止动脉硬化
通过降低血压和改善血脂水平, 血液循环运动可以防止动脉硬化
,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03
常见的血液循环运动
拉伸运动
肩部拉伸
有效放松肩部肌肉 ,改善血液循环。
大腿后侧拉伸
能够减轻腿部疲劳 ,促进腿部血液循 环。
骑行
骑行方式
可以选择室内骑行或户外骑行,户外骑行可以欣 赏风景,对精神也有益处。
骑行时长与频率
建议每次骑行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骑行3-5次 。
作用机理
骑行能够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减少心 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扩胸运动
练习方法
练习者双手伸直,向外扩展胸部,同时抬头挺胸,然后放松 。
作用机理
通过反复扩展胸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瑜伽
瑜伽类型
如阿斯汤加瑜伽、流瑜伽等,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 合适的瑜伽类型。
练习时长与频率
建议每次练习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周练习3-5次。
作用机理
瑜伽能够调节呼吸、放松身体,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和减轻压力。
提肛运动
练习方法
练习者收缩肛门周围的肌肉,同时深 吸一口气,然后缓慢呼出。
血液循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肺 部和消化系统输送到全身各个组 织和器官,为细胞提供必要的能 量和养分。
维持内环境稳态
血液循环通过调节体液成分和渗 透压等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保证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
07
血液循环运动在健康管理 中的应用
提高心肺功能与健康水平
增强心肺耐力
《运动生理学全集》PPT课件

精选PPT
(二)研究方法
1、实验的分类:根据实验对象的不同可将实验分为 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根据实验的进程可将实验 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根据实验观察的水平 可将实验分为整体、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等; 根据实验的场所又可分为运动现场实验和实验室 实验等。
2、动物实验:常将动物实验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 实验。
及其特点 4、掌握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理;
1、肌肉的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
教学重点 2、肌纤维的生理、代谢特征以及影响肌肉收缩的主要因素; 3、骨骼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投影仪
精选PPT
第一节 骨骼肌收缩的机理
一、肌纤维的微细结构(复习) (一)肌原纤维
效应器五个环节。 二、体液调节 (一)概念: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的作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方式。 (二)特点:缓慢、持久和广泛。 (三)方式:内分泌调解,局部体液调解。 (四)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相当于神
经调节的效应器,故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精选PPT
三、自身调节
(一)概念:指组织细胞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 的过程;
影响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 生理学原理; 2、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训练和锻 炼。
精选PPT
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水平 1、整体水平:是从整体角度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例如,在剧烈运动时,人体机能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各系统机能之间是如何协调的等。 2、器官、系统水平 主要研究运动对某些器官或系统 的影响。例如,研究运动时的心率和血压变化等。 3、细胞、分子水平 主要研究运动对细胞内各亚微结 构及生物分子的影响。有关运动与线粒体、生物膜、 收缩蛋白、血红蛋白、DNA、RNA 等。
(二)研究方法
1、实验的分类:根据实验对象的不同可将实验分为 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根据实验的进程可将实验 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根据实验观察的水平 可将实验分为整体、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等; 根据实验的场所又可分为运动现场实验和实验室 实验等。
2、动物实验:常将动物实验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 实验。
及其特点 4、掌握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理;
1、肌肉的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
教学重点 2、肌纤维的生理、代谢特征以及影响肌肉收缩的主要因素; 3、骨骼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投影仪
精选PPT
第一节 骨骼肌收缩的机理
一、肌纤维的微细结构(复习) (一)肌原纤维
效应器五个环节。 二、体液调节 (一)概念: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的作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方式。 (二)特点:缓慢、持久和广泛。 (三)方式:内分泌调解,局部体液调解。 (四)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相当于神
经调节的效应器,故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精选PPT
三、自身调节
(一)概念:指组织细胞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 的过程;
影响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 生理学原理; 2、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训练和锻 炼。
精选PPT
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水平 1、整体水平:是从整体角度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例如,在剧烈运动时,人体机能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各系统机能之间是如何协调的等。 2、器官、系统水平 主要研究运动对某些器官或系统 的影响。例如,研究运动时的心率和血压变化等。 3、细胞、分子水平 主要研究运动对细胞内各亚微结 构及生物分子的影响。有关运动与线粒体、生物膜、 收缩蛋白、血红蛋白、DNA、RNA 等。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

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
CONTENTS
新课导入
血管总长约:96000公里,地球一周:40000公里。
可绕地球
圈?
学习目标
1.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 血管的功能,及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 相适应的特点。
1
血管
人体内的三种血管
静脉
1.从肺静脉注水,水从 哪流出? 主动脉
右心房 左心房
2.从主动脉注水水从哪 流出? 主动脉
右心室 左心室
肺动脉 主动脉
3
心率和脉搏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_心__率__,成年人在安静 状态下平均心率为_7_5_次__/_m_i_n_。儿童的心率一般 高于成年人。
心脏收缩时,使得动脉血管壁先向外扩张,然后 收缩。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搏动,即动 脉脉搏。
退 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努力,终会有所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前进的路上 照自己的不足,学习更多东西,更进一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钻进钱眼,不惜违法乱纪;做人,穷,也要穷的有骨气!古之立大 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想干成大事,除了勤于修炼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下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理想,脚下的路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任何事业,学业的基础,都要以自身品德的修炼为根基。饭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财富如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留下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 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英雄气概,威压八万里,体恤弱小,善德加身。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去的只是身体,心灵可以永远保持丰盛。乐 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做领导,要能体恤下属,一味打压,尽失民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越是微小的事情,越见品质。学而不知道,与 行,与不知同。知行合一,方可成就事业。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若是天下人都能互相体谅,纷扰世事可以停歇。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 越高,所需要的能力越强,相应的,逼迫自己所学的,也就越多。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忠心,也是很多现代人缺乏的精神。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若人人皆每日反省自身,世间又会多出多少君子。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给世界和身边人,多一点宽容,多一份担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千古大志,乃是圣人也。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淡看世间事,心情如浮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 载物。君子,生在世间,当靠自己拼搏奋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进学之道,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更高。百学须先立志。天下大事,不立 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做人,心胸要宽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心端正,方可知行合一。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者,不会把时间耗费在负性情绪上。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力行善事,有羞耻之心,方可成君子。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做学问和学技 的练习。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谁伤害过你,谁击 重要的是谁让你重现笑容。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并非没有安慰与希望。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最深 一个人,而是心里没有了任何期望。要铭记在心;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完美的日子。只因幸福只是一个过往,沉溺在幸福中的人;一直不知道幸福却很短暂。一个人 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做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只倾其所有过的生活。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人生最美的是过程,最难的是相知,最苦 的是真爱,最后悔的是错过。两个人在一起能过就好好过!不能过就麻利点分开。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下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 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转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乌云总会被驱散的,即使它笼罩��
CONTENTS
新课导入
血管总长约:96000公里,地球一周:40000公里。
可绕地球
圈?
学习目标
1.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 血管的功能,及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 相适应的特点。
1
血管
人体内的三种血管
静脉
1.从肺静脉注水,水从 哪流出? 主动脉
右心房 左心房
2.从主动脉注水水从哪 流出? 主动脉
右心室 左心室
肺动脉 主动脉
3
心率和脉搏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_心__率__,成年人在安静 状态下平均心率为_7_5_次__/_m_i_n_。儿童的心率一般 高于成年人。
心脏收缩时,使得动脉血管壁先向外扩张,然后 收缩。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搏动,即动 脉脉搏。
退 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努力,终会有所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前进的路上 照自己的不足,学习更多东西,更进一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钻进钱眼,不惜违法乱纪;做人,穷,也要穷的有骨气!古之立大 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想干成大事,除了勤于修炼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下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理想,脚下的路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任何事业,学业的基础,都要以自身品德的修炼为根基。饭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财富如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留下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 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英雄气概,威压八万里,体恤弱小,善德加身。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去的只是身体,心灵可以永远保持丰盛。乐 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做领导,要能体恤下属,一味打压,尽失民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越是微小的事情,越见品质。学而不知道,与 行,与不知同。知行合一,方可成就事业。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若是天下人都能互相体谅,纷扰世事可以停歇。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 越高,所需要的能力越强,相应的,逼迫自己所学的,也就越多。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忠心,也是很多现代人缺乏的精神。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若人人皆每日反省自身,世间又会多出多少君子。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给世界和身边人,多一点宽容,多一份担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千古大志,乃是圣人也。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淡看世间事,心情如浮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 载物。君子,生在世间,当靠自己拼搏奋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进学之道,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更高。百学须先立志。天下大事,不立 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做人,心胸要宽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心端正,方可知行合一。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者,不会把时间耗费在负性情绪上。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力行善事,有羞耻之心,方可成君子。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做学问和学技 的练习。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谁伤害过你,谁击 重要的是谁让你重现笑容。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并非没有安慰与希望。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最深 一个人,而是心里没有了任何期望。要铭记在心;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完美的日子。只因幸福只是一个过往,沉溺在幸福中的人;一直不知道幸福却很短暂。一个人 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做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只倾其所有过的生活。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人生最美的是过程,最难的是相知,最苦 的是真爱,最后悔的是错过。两个人在一起能过就好好过!不能过就麻利点分开。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下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 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转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乌云总会被驱散的,即使它笼罩��
第二章 血液与运动 第三节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或红细胞数量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水平的一 种暂时性现象。 ▪ Hb的亚理想值(诊断标准):男子140 g/L
女子130 g/L ▪ 正常人贫血诊断标准:男子120 g/L,女子110 g/L
(二)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
▪ 安静状态下,运动员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其分类 计数和非运动员无明显区别
▪ 运动后,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和B 淋巴细胞为主),增加幅度与运动强度有关,与 运动持续时间关系较小。
与运动量呈正相关;运动后1~2h恢复正常 ▪ 2) 适应:长期系统训练:安静时,红细胞数量与
一般人相近或略低于;红细胞变形的影响
▪ 2. Hb与运动 ▪ Hb与运动机能状态:Hb是决定运动员最大摄氧
量的主要因素。 ▪ 运动性贫血:是由于运动训练引起的Hb浓度和/
(应对排汗、降低血液黏滞性和外周阻力,有利 于体温调节和物质运输)。
(二)运动对血脂和血糖的影响
▪ 1. 运动对血脂的影响 ▪ 随着有氧运动时间延长,血中自由脂肪酸增多;
运动可降低餐后血脂水平。 ▪ 长期运动可降低血脂(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
LDL-C),提高HDL-C。 ▪ 2. 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 短时间运动,血糖先升高后回落;1~2小时,血
多。
小结
▪ 名词:红细胞比容、缓冲体系 ▪ 问题: ▪ 调节机体酸碱平衡的三条途径 ▪ 知识点: ▪ 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 体内最主要的缓冲体系:NaHCO3 / H2CO3
第三节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第六章 血液与运动 第三节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一、运动对血浆的影响
▪ (一)运动对血浆容量的影响 ▪ 反应: ▪ 1. 运动时,贮存血量释放使循环血量增加(运动
员和耐力运动者显著) ▪ 2. 运动时,汗液流失导致血浆中水分和电介质的
女子130 g/L ▪ 正常人贫血诊断标准:男子120 g/L,女子110 g/L
(二)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
▪ 安静状态下,运动员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其分类 计数和非运动员无明显区别
▪ 运动后,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和B 淋巴细胞为主),增加幅度与运动强度有关,与 运动持续时间关系较小。
与运动量呈正相关;运动后1~2h恢复正常 ▪ 2) 适应:长期系统训练:安静时,红细胞数量与
一般人相近或略低于;红细胞变形的影响
▪ 2. Hb与运动 ▪ Hb与运动机能状态:Hb是决定运动员最大摄氧
量的主要因素。 ▪ 运动性贫血:是由于运动训练引起的Hb浓度和/
(应对排汗、降低血液黏滞性和外周阻力,有利 于体温调节和物质运输)。
(二)运动对血脂和血糖的影响
▪ 1. 运动对血脂的影响 ▪ 随着有氧运动时间延长,血中自由脂肪酸增多;
运动可降低餐后血脂水平。 ▪ 长期运动可降低血脂(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
LDL-C),提高HDL-C。 ▪ 2. 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 短时间运动,血糖先升高后回落;1~2小时,血
多。
小结
▪ 名词:红细胞比容、缓冲体系 ▪ 问题: ▪ 调节机体酸碱平衡的三条途径 ▪ 知识点: ▪ 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 体内最主要的缓冲体系:NaHCO3 / H2CO3
第三节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第六章 血液与运动 第三节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一、运动对血浆的影响
▪ (一)运动对血浆容量的影响 ▪ 反应: ▪ 1. 运动时,贮存血量释放使循环血量增加(运动
员和耐力运动者显著) ▪ 2. 运动时,汗液流失导致血浆中水分和电介质的
运动生理学---第二章_血液

葡萄糖分子 水分子 1%葡萄糖溶液 半透膜 5%葡萄糖溶液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
晶体渗透压 NaCl、NaHCO3 、葡萄糖、尿素 分子小、数量多,渗透压大 胶体渗透压 白蛋白、球蛋白 防止水分过多渗出
血浆渗透压的意义 血浆渗透压的稳定,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所 必需的条件
不同的渗透压对红细胞的影响
二、运动对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自学内容第四节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血红蛋白的功能 携带O2和CO2
Hb+ O2 ←→HbO2 Hb· NH2+ CO2 ←→Hb· NHCOOH
缓冲血液酸碱度 运动员机能评定生理指标
血红蛋白与运动训练
对运动员血红蛋白正常值评定 过低影响氧气运输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过高增加血液的黏滞性,不利于血液循环 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一般男运动员不超过 17g/L,女运动员不超过16g/L;一般不应 低于全年平均水平的80%。 用血红蛋白指标进行运动员选材
0.6% 膨大 0.4% 破裂
正常 0.9%NaCl
1.5% 皱缩
0.9% 恢复
酸碱度 血浆pH值 正常值:7.35~7.45,平均7.4 最大耐受:6.9~7.8 正常酸碱度的维持因素 缓冲体系 缓冲对
主要缓冲对
血浆中主要缓冲对
NaHCO 3 H2CO3
Na - Pr H - Pr
第五节 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自学内容
本章到此结束
加 抗 凝 剂
不 加 抗 凝 剂
血清 不含有纤 维蛋白原 血饼
血小板、白细胞 1% 红细胞 ♂40%~50% ♀37%~48% 红细胞压积:红 细胞在全血中所 占容积百分比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
晶体渗透压 NaCl、NaHCO3 、葡萄糖、尿素 分子小、数量多,渗透压大 胶体渗透压 白蛋白、球蛋白 防止水分过多渗出
血浆渗透压的意义 血浆渗透压的稳定,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所 必需的条件
不同的渗透压对红细胞的影响
二、运动对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自学内容第四节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血红蛋白的功能 携带O2和CO2
Hb+ O2 ←→HbO2 Hb· NH2+ CO2 ←→Hb· NHCOOH
缓冲血液酸碱度 运动员机能评定生理指标
血红蛋白与运动训练
对运动员血红蛋白正常值评定 过低影响氧气运输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过高增加血液的黏滞性,不利于血液循环 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一般男运动员不超过 17g/L,女运动员不超过16g/L;一般不应 低于全年平均水平的80%。 用血红蛋白指标进行运动员选材
0.6% 膨大 0.4% 破裂
正常 0.9%NaCl
1.5% 皱缩
0.9% 恢复
酸碱度 血浆pH值 正常值:7.35~7.45,平均7.4 最大耐受:6.9~7.8 正常酸碱度的维持因素 缓冲体系 缓冲对
主要缓冲对
血浆中主要缓冲对
NaHCO 3 H2CO3
Na - Pr H - Pr
第五节 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自学内容
本章到此结束
加 抗 凝 剂
不 加 抗 凝 剂
血清 不含有纤 维蛋白原 血饼
血小板、白细胞 1% 红细胞 ♂40%~50% ♀37%~48% 红细胞压积:红 细胞在全血中所 占容积百分比
(优质课件)运动生理学-血液循环与运动

95
小结
• 7、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其成因前提 是血管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和 血管弹性共同作用。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概念。
• 8、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 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循环备量和血管容积匹 配。
• 9、静脉血压及影响因素。
• 10、毛细血管的功能及组织液的生成。
82
血流量的重新分配
器官 安静时%
内脏(含肝) 1350 27
肾
1100 22
脑
700 14
心
200 4
骨骼肌 1000 20
皮肤
300 6
其他
350 7
总计
5000 100
轻度运动时%
1210 12 900 9 750 8 350 4 4500 47 1500 16 400 4 9500 100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
3
第一节 心脏生理
4
5
4
6
5
7
6
8
7
9
8
兴奋传导的特点和意义
①房、室内传导速度快。使所有心房或 心室肌几乎同时兴奋和同时收缩,称为 同步收缩,有利于泵出更多的血。 ②房室结传导速度慢。使心房兴奋和收 缩先于心室,有利于心室的充分充盈。
10
11
9
12
53
一、神经调节
(一)心血管中枢
• 延髓是心血管的基本中枢。
1、延髓
心迷走中枢 两者交互抑制 心交感中枢 功能相反
缩血管中枢
延髓以外还有许多部位都有调节心血管功 能的神经元聚集,如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
54
(二)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小结
• 7、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其成因前提 是血管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和 血管弹性共同作用。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概念。
• 8、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 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循环备量和血管容积匹 配。
• 9、静脉血压及影响因素。
• 10、毛细血管的功能及组织液的生成。
82
血流量的重新分配
器官 安静时%
内脏(含肝) 1350 27
肾
1100 22
脑
700 14
心
200 4
骨骼肌 1000 20
皮肤
300 6
其他
350 7
总计
5000 100
轻度运动时%
1210 12 900 9 750 8 350 4 4500 47 1500 16 400 4 9500 100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
3
第一节 心脏生理
4
5
4
6
5
7
6
8
7
9
8
兴奋传导的特点和意义
①房、室内传导速度快。使所有心房或 心室肌几乎同时兴奋和同时收缩,称为 同步收缩,有利于泵出更多的血。 ②房室结传导速度慢。使心房兴奋和收 缩先于心室,有利于心室的充分充盈。
10
11
9
12
53
一、神经调节
(一)心血管中枢
• 延髓是心血管的基本中枢。
1、延髓
心迷走中枢 两者交互抑制 心交感中枢 功能相反
缩血管中枢
延髓以外还有许多部位都有调节心血管功 能的神经元聚集,如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
54
(二)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4课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1新人教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缚—放—充—放—听
高血压与低血压
如果一个人的血压持续高于18.7/12kPa,则
认为是高血压。
如果一个人的血压持续低于12/6.7kPa,则
认为是低血压。
高血压
你的亲人中有患高血压的吗?他(她) 有什么感觉?你能不能用所学的预防高血 压的知识指导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改变不 合适的生活习惯?
预防高血压要注意体育锻炼,控制糖 和脂肪的过量摄入,多吃清淡食物,多吃新 鲜的蔬菜和水果,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保 持心情愉快等。
运输二氧化碳和废物
思维拓展:
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 肉注射消炎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 是什么?(请用简图表示)
臀部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左心室 主动脉 脚背动脉 脚背毛细血管
小知识
虽然心脏里充满了血液,但是心肌的
血液供应却不能直接依靠心腔中的血液,
如果,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就让我回到宿命的泥土!这三十年的美好,都是善意的谎言,我带着最美丽的那部分,一起化作春泥。
可是,连死也不是卑微的人所能大胆妄求的。时间像一个无聊的守狱者,不停地对我玩着黑白牌理。空间像一座大石磨,慢慢地磨,非得把人身上的血脂榨压竭尽,连最后一滴血水也不剩下时,才肯利落的扔掉。世界能亘古地拥有不乱的步伐,自然有一套残忍的守则和过滤的方式。生活是一个刽子手,刀刃上没有明天。
舒张期
上图为某人的心动周期,请据图分析此人的 心率为__7_5_次_ /_分
心率的正常范围:60~100次/分
2000多年前,著名的医学家扁鹊就已经用 切脉方式诊断疾病。
探究 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步骤:1.感觉心脏的节律跳动,记录心跳次数 腕部测定动脉搏动次数/分钟 原地运动后再次记录心率和脉搏
高血压与低血压
如果一个人的血压持续高于18.7/12kPa,则
认为是高血压。
如果一个人的血压持续低于12/6.7kPa,则
认为是低血压。
高血压
你的亲人中有患高血压的吗?他(她) 有什么感觉?你能不能用所学的预防高血 压的知识指导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改变不 合适的生活习惯?
预防高血压要注意体育锻炼,控制糖 和脂肪的过量摄入,多吃清淡食物,多吃新 鲜的蔬菜和水果,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保 持心情愉快等。
运输二氧化碳和废物
思维拓展:
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 肉注射消炎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 是什么?(请用简图表示)
臀部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左心室 主动脉 脚背动脉 脚背毛细血管
小知识
虽然心脏里充满了血液,但是心肌的
血液供应却不能直接依靠心腔中的血液,
如果,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就让我回到宿命的泥土!这三十年的美好,都是善意的谎言,我带着最美丽的那部分,一起化作春泥。
可是,连死也不是卑微的人所能大胆妄求的。时间像一个无聊的守狱者,不停地对我玩着黑白牌理。空间像一座大石磨,慢慢地磨,非得把人身上的血脂榨压竭尽,连最后一滴血水也不剩下时,才肯利落的扔掉。世界能亘古地拥有不乱的步伐,自然有一套残忍的守则和过滤的方式。生活是一个刽子手,刀刃上没有明天。
舒张期
上图为某人的心动周期,请据图分析此人的 心率为__7_5_次_ /_分
心率的正常范围:60~100次/分
2000多年前,著名的医学家扁鹊就已经用 切脉方式诊断疾病。
探究 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步骤:1.感觉心脏的节律跳动,记录心跳次数 腕部测定动脉搏动次数/分钟 原地运动后再次记录心率和脉搏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PPT课件

5)Ret增高(可排除再障)
6)RBC大小不等,中心浅染区扩大,血清铁
7.0μmol/L
7)血清胆红素正常,尿三胆阴性(可排除溶血)
8)E0.15
进一步检查: MCV、MCH、MCHC、骨髓细胞铁
染色、RDW、粪便虫卵
.
22
1、动态观察病情和疗效,如结核病、风 湿病等的病情和疗效观察。
2、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器质性疾病与 功能性疾病、细菌性感染与非细菌性感染等 鉴别的参考。
3、反映血浆中球蛋白增高。
.
15
二、血沉测定的缺点在于其实验结果
受妊娠、贫血及高球蛋白血症等因
素影响。必要时(在实验室条件允 许的情况下)可同时作ASO、CRP (C反应蛋白)测定,以更好的协助 诊断或鉴别诊断。特别是CRP与 ESR临床意义基本相似,但无E1.生理性变化
(1)正常成年男性血沉变化不大,12岁以下 男童和60岁以上男性血沉可增快,临床上以 0~20mm / h末为正常;
(2)新生儿因纤维蛋白原含量低,血沉较慢;
(3)妇女月经期血沉略快,妊娠三个月以上 血沉渐加快,直至分娩后三周逐渐恢复正常,
可能与生理性贫血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等 有关;
2、作为贫血类疾病疗效判断、治疗性试 验、病情观察的指标。
.
6
四、血小板的检测
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 [参考值] 直接计数法
(100~300)×109/L
.
7
[临床意义]
1.Plt↓ Plt<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可见于:
⑴Plt生成障碍:如再障、白血病等。
⑵Plt破坏或消耗增多,见于:
①免疫性破坏,如有Plt自身抗体(如ITP、恶性淋巴 瘤)、过敏性药物损伤(磺胺药、奎宁)、病毒感染 (上呼吸道炎症、风疹)、Plt同种抗体(新生儿Plt减 少症、输血后Plt减少症);
[正式版]血浆血清全血的区别ppt资料
![[正式版]血浆血清全血的区别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0d3e404856a561253d36fe4.png)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血浆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等渗溶液:正常人在体温37ºC时,血浆渗透压约 为5800mmHg,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 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 0.9%NaCl(称为生理盐水)、5%葡萄糖溶液等 。 红细胞在高渗NaCl溶液中,由于高渗溶液吸水力 强,红细胞失水发生皱缩,丧失功能。
第三节 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
的变动不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以保持 KHCO3/H2CO3;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动态平衡。 血液是如何维持酸碱平衡的?
第三节 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
NaHCO3/H2CO3;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意义: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需条 060之间,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含量。
下层:红细胞(暗红色)。
中层:血小板和白细胞 (一薄层的白色物质)。
红细胞比容或压积:红细 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 百分比。
男子约为40%-50%,女 子约为37%-48%。
分血计试管中的血液 分层示意图
血细 胞
(一)血细胞与血浆
血液是一种粘滞的液体,由血细胞 和血浆组成。
红细胞:占全血40%-50%
二、内环境
(一)内环境的概念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人 体 内 环 境 示 意 图
(二)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由于人体内有
多种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中理化因素 有人测定运动员的碱贮备量比未受过训练的人高10%。
血液不断地将从呼吸器官吸入的氧和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处,供给组织细胞进行代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血液与运动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 体育教育专业
运动生理学 授课学时 授课教师 第二章 血液 4
1、掌握血液的机能、血液的理化特性以及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的机能; 2、熟悉渗透压的概念和意义,血浆正常的PH值及其维持相对稳定的 教学要求 机理。 3、了解血量相对稳定的意义,影响血液粘滞性的因素以及运动与血 量及血细胞的关系。
B
AB O
-
+ -
+
+ -
注:+
表示有凝集;- 表示无凝集。
二、白细胞 (一)数量:正常人血液中白细胞总数为(4. 0~10.0)×109/L 平均为7.0×10 9/L。 (二)分类 1、颗粒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 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 2、无颗粒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正常人白细胞分类记数和主要功能
三、血液的组成 (一)血浆(无形成分):占血液总量 50%~60%。 (二)血细胞(有形成分):占血液总量 40%~50%。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 (三)红细胞比容(或称为压积):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健康成年男子红细胞比容约为 40%~50%,女子约为37%~48% 四、血液的机能 (一)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二)运输机能 1、运输气体;2、运输营养;3、运输代谢产物;4、运输热量。 (三)参与调节 激素随血液循环运送到相应的靶细胞,以调节其机能活动。 (四)防御与保护机能 1、白细胞→吞噬分解作用→细胞防御; 2、血浆中免疫物质→免疫→化学防御; 3、血小板→凝血和止血→保护作用。
ABO 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红细胞上凝集原
血型 A B AB O
4、鉴定:依据
血清中凝集素
A B A和 B 无
抗 B 抗 A 无 抗 A和抗 B
A凝集原+抗 A凝集素→凝集反应; B 凝集原+抗B 凝集素→凝集反应。
血型的鉴定
鉴 受检者血型 A 定 血 清 抗 B 标准血清 -
抗 A标准血清 +
二、运动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 长期运动训练,对运动员单位体积红细胞数 量影响不大,甚至有所下降。但是,运动员红细胞总数较 一般人有明显增加,尤其是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其增加幅 度更加明显(增加15%)。 三、运动与白细胞 肌动白细胞增多,分为三个时相,即淋巴细 胞时相、中性粒细胞时相和中毒时相。 1、淋巴细胞时相的特点是白细胞总数略有增加,淋巴细胞 增加明显,但中性粒细胞有所下降。 2、中性粒细胞时相的特点是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中性粒 细胞增加明显,淋巴细胞减少。 3、中毒时相分为两个阶段,再生阶段和变质阶段。再生阶 段的特点是白细胞总数大大增加,嗜酸性粒细胞消失。变 质阶段的特点是白细胞总数开始减少。
名 称 主要功能 均 值 百分比(%)
中性粒细胞 4.5×109/L 50~70 吞噬细菌与坏死胞 嗜酸性粒细胞 0.1×109/L 1~4 抑制组胺释放 嗜酸性粒细胞 0.025×109/L 0~1 释放组胺与肝素 淋巴细胞 1.8×109/L 20~40 参与特异性免疫 单核细胞 0.45×109/L 1~7 吞噬细菌与衰老的红细胞 总数 7.0×109/L
三、酸碱度 (一)正常 pH值:7.35~7.45,平均为 7.40。人 体耐受的最大 pH值变化范围为 6.9—7.8。 (二)PH值相对稳定的原因:血液中含有数对具有 抗酸和抗碱作用的物质(称为缓冲对)。 (三)缓冲对:NaHCO3\H2 CO3、Na2HPO4 /Na H 2 P O4 、Na—蛋白质/H—蛋白质等。 (四)碱储备:100ml 血浆中碳酸氢钠的含量。
1、血液的机能; 教学重点 2、血液的理化特性; 3、红细胞的作用及生成。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 1.渗透压相对稳定的意义; 2.维持血浆PH值相对稳定的机理及意义。 多媒体,投影仪
第一节
概述
一、体液 (一)概念:组成人体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各种物质的总称。 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 60~70%。 (二)组成: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 40%左右;细胞外液, 约占体重的 20%。 二、血量 (一)概念:存在于循环系统中全部血液的容量。 (二)比例:正常人血量约占体重的 7%~8%,每千克体重 约有70~80ml 血液。每千克体重的血量男子比女子多, 幼儿比成年人多,肥胖者少于正常人。 (三)组成:循环血量,储存血量。 (四)血量相对稳定:人体内血量比较恒定,其变动范围不 超过 10%,
第三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一)数量和功能 1、数量: 男子:(4.0~5.5)×1012/L,平均 5.0×1012 /L; 女子:(3.5~5.0)×1012/L,平均为 4.2×1012 /L。 2、机能:(1)运输O2和CO2 ;(2)缓冲血液的酸碱度。 (二)血红蛋白 1、含量:男子:约为 120~160g/L,女子约为 110~15 0g/L。 2、作用:(1)运输O2和CO2 ;(2)缓冲血液的酸碱度。
(三)白细胞的机能 白细胞的主要机能是保护机体,抵 抗外来微生物的侵害和免疫作用。 1、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依靠吞噬活动 消除异物,参与炎症反应; 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被侵入体内的 异物刺激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或局 部细胞反应。
三、血小板
(一)数量:正常成年人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 (二)血小板的机能 1、促进止血; 2、加速凝血。 凝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第二段, 凝血酶原转变成凝 血酶;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其具体过程是: Ca2+ 凝血因子+血小板因子 凝血酶原激活酶 凝血酶原激活酶、Ca2+ 凝血酶原 凝血酶 凝血酶、Ca2+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二、渗透压
(一)概念: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浓度较低的溶液向浓度较 高的溶液渗透所产生的压力。 (二)影响因素:溶液的浓度。 (三)正常值:正常人血浆的渗透压约为770kPa(5776mmHg)。 (四)血浆渗透压的组成:1、晶体渗透压;2、胶体渗透压。 (五)血浆渗透压的作用: 1、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血细胞及其它组织细胞正常机能 活动的重要条件; 2、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机体水平衡。 (六)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其 大小相当于 0.9%NaCI(生理盐水)或 5%葡萄糖溶液。 高渗溶液,低渗溶液。
第二节
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颜色、比重及粘滞性 (一)颜色:决定于血红蛋白的含量,以及血液含氧 量的多少。 (二)密度:血液的密度主要决定于红细胞的数量, 其次决定于血浆蛋白的浓度。 (三)粘滞性 1、产生原因:血液内部各种物质的分子或颗粒之 间的摩擦而产生阻力。 2、影响因素:红细胞的数量及血浆蛋白的含量。
作业: 1、名词解释:内环境,渗透压,碱储备。 2、试述血液的机能。 3、试述机体维持酸碱度相对稳定的机理和途径。 4、论述运动与血液之间的关系。 小结: 1、总结血液的作用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血液血红蛋白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3、概括运动对血液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原因。
(三)红细胞的生成
1、红细胞的生成:原始血细胞→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 2、原料:(1)蛋白质;(2)铁。 3、成熟因子:(1)维生素 B12;(2)叶酸。 4、调节因子:(1)促红细胞生成素;(2)雄性激素。 5、条件:机体缺氧所致。 (四)血型 1、概念:血细胞特异凝集原的类型。2、血型系统:人体具有二十几种彼此独立的血型系统,如 ABO、Rh、P、MNSs 等。 3、ABO血型系统
第四节
运动与血液
一、运动与血量 血量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存血量。运动过程中,储存血 液被迅速释放出来加入循环血中,从而增加循环血量。 运动时一般人大约可增加 10%;而运动员可增加 20~30 %以上。 1、短时间大强度运动:血细胞容量和血浆容量均明显增 加,而且血液出现浓缩性变化。该变化可能与储存血液 释放有关。 2、长时间耐力性运动: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数变化不大, 血容量变化情况由血浆水分转移而定。若血浆水分从毛 细血管渗出到组织液或排出体外,血浆容量将减少,血 液浓缩;反之,血浆容量增加,血液稀释。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 体育教育专业
运动生理学 授课学时 授课教师 第二章 血液 4
1、掌握血液的机能、血液的理化特性以及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的机能; 2、熟悉渗透压的概念和意义,血浆正常的PH值及其维持相对稳定的 教学要求 机理。 3、了解血量相对稳定的意义,影响血液粘滞性的因素以及运动与血 量及血细胞的关系。
B
AB O
-
+ -
+
+ -
注:+
表示有凝集;- 表示无凝集。
二、白细胞 (一)数量:正常人血液中白细胞总数为(4. 0~10.0)×109/L 平均为7.0×10 9/L。 (二)分类 1、颗粒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 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 2、无颗粒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正常人白细胞分类记数和主要功能
三、血液的组成 (一)血浆(无形成分):占血液总量 50%~60%。 (二)血细胞(有形成分):占血液总量 40%~50%。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 (三)红细胞比容(或称为压积):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健康成年男子红细胞比容约为 40%~50%,女子约为37%~48% 四、血液的机能 (一)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二)运输机能 1、运输气体;2、运输营养;3、运输代谢产物;4、运输热量。 (三)参与调节 激素随血液循环运送到相应的靶细胞,以调节其机能活动。 (四)防御与保护机能 1、白细胞→吞噬分解作用→细胞防御; 2、血浆中免疫物质→免疫→化学防御; 3、血小板→凝血和止血→保护作用。
ABO 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红细胞上凝集原
血型 A B AB O
4、鉴定:依据
血清中凝集素
A B A和 B 无
抗 B 抗 A 无 抗 A和抗 B
A凝集原+抗 A凝集素→凝集反应; B 凝集原+抗B 凝集素→凝集反应。
血型的鉴定
鉴 受检者血型 A 定 血 清 抗 B 标准血清 -
抗 A标准血清 +
二、运动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 长期运动训练,对运动员单位体积红细胞数 量影响不大,甚至有所下降。但是,运动员红细胞总数较 一般人有明显增加,尤其是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其增加幅 度更加明显(增加15%)。 三、运动与白细胞 肌动白细胞增多,分为三个时相,即淋巴细 胞时相、中性粒细胞时相和中毒时相。 1、淋巴细胞时相的特点是白细胞总数略有增加,淋巴细胞 增加明显,但中性粒细胞有所下降。 2、中性粒细胞时相的特点是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中性粒 细胞增加明显,淋巴细胞减少。 3、中毒时相分为两个阶段,再生阶段和变质阶段。再生阶 段的特点是白细胞总数大大增加,嗜酸性粒细胞消失。变 质阶段的特点是白细胞总数开始减少。
名 称 主要功能 均 值 百分比(%)
中性粒细胞 4.5×109/L 50~70 吞噬细菌与坏死胞 嗜酸性粒细胞 0.1×109/L 1~4 抑制组胺释放 嗜酸性粒细胞 0.025×109/L 0~1 释放组胺与肝素 淋巴细胞 1.8×109/L 20~40 参与特异性免疫 单核细胞 0.45×109/L 1~7 吞噬细菌与衰老的红细胞 总数 7.0×109/L
三、酸碱度 (一)正常 pH值:7.35~7.45,平均为 7.40。人 体耐受的最大 pH值变化范围为 6.9—7.8。 (二)PH值相对稳定的原因:血液中含有数对具有 抗酸和抗碱作用的物质(称为缓冲对)。 (三)缓冲对:NaHCO3\H2 CO3、Na2HPO4 /Na H 2 P O4 、Na—蛋白质/H—蛋白质等。 (四)碱储备:100ml 血浆中碳酸氢钠的含量。
1、血液的机能; 教学重点 2、血液的理化特性; 3、红细胞的作用及生成。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 1.渗透压相对稳定的意义; 2.维持血浆PH值相对稳定的机理及意义。 多媒体,投影仪
第一节
概述
一、体液 (一)概念:组成人体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各种物质的总称。 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 60~70%。 (二)组成: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 40%左右;细胞外液, 约占体重的 20%。 二、血量 (一)概念:存在于循环系统中全部血液的容量。 (二)比例:正常人血量约占体重的 7%~8%,每千克体重 约有70~80ml 血液。每千克体重的血量男子比女子多, 幼儿比成年人多,肥胖者少于正常人。 (三)组成:循环血量,储存血量。 (四)血量相对稳定:人体内血量比较恒定,其变动范围不 超过 10%,
第三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一)数量和功能 1、数量: 男子:(4.0~5.5)×1012/L,平均 5.0×1012 /L; 女子:(3.5~5.0)×1012/L,平均为 4.2×1012 /L。 2、机能:(1)运输O2和CO2 ;(2)缓冲血液的酸碱度。 (二)血红蛋白 1、含量:男子:约为 120~160g/L,女子约为 110~15 0g/L。 2、作用:(1)运输O2和CO2 ;(2)缓冲血液的酸碱度。
(三)白细胞的机能 白细胞的主要机能是保护机体,抵 抗外来微生物的侵害和免疫作用。 1、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依靠吞噬活动 消除异物,参与炎症反应; 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被侵入体内的 异物刺激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或局 部细胞反应。
三、血小板
(一)数量:正常成年人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 (二)血小板的机能 1、促进止血; 2、加速凝血。 凝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第二段, 凝血酶原转变成凝 血酶;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其具体过程是: Ca2+ 凝血因子+血小板因子 凝血酶原激活酶 凝血酶原激活酶、Ca2+ 凝血酶原 凝血酶 凝血酶、Ca2+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二、渗透压
(一)概念: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浓度较低的溶液向浓度较 高的溶液渗透所产生的压力。 (二)影响因素:溶液的浓度。 (三)正常值:正常人血浆的渗透压约为770kPa(5776mmHg)。 (四)血浆渗透压的组成:1、晶体渗透压;2、胶体渗透压。 (五)血浆渗透压的作用: 1、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血细胞及其它组织细胞正常机能 活动的重要条件; 2、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机体水平衡。 (六)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其 大小相当于 0.9%NaCI(生理盐水)或 5%葡萄糖溶液。 高渗溶液,低渗溶液。
第二节
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颜色、比重及粘滞性 (一)颜色:决定于血红蛋白的含量,以及血液含氧 量的多少。 (二)密度:血液的密度主要决定于红细胞的数量, 其次决定于血浆蛋白的浓度。 (三)粘滞性 1、产生原因:血液内部各种物质的分子或颗粒之 间的摩擦而产生阻力。 2、影响因素:红细胞的数量及血浆蛋白的含量。
作业: 1、名词解释:内环境,渗透压,碱储备。 2、试述血液的机能。 3、试述机体维持酸碱度相对稳定的机理和途径。 4、论述运动与血液之间的关系。 小结: 1、总结血液的作用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血液血红蛋白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3、概括运动对血液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原因。
(三)红细胞的生成
1、红细胞的生成:原始血细胞→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 2、原料:(1)蛋白质;(2)铁。 3、成熟因子:(1)维生素 B12;(2)叶酸。 4、调节因子:(1)促红细胞生成素;(2)雄性激素。 5、条件:机体缺氧所致。 (四)血型 1、概念:血细胞特异凝集原的类型。2、血型系统:人体具有二十几种彼此独立的血型系统,如 ABO、Rh、P、MNSs 等。 3、ABO血型系统
第四节
运动与血液
一、运动与血量 血量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存血量。运动过程中,储存血 液被迅速释放出来加入循环血中,从而增加循环血量。 运动时一般人大约可增加 10%;而运动员可增加 20~30 %以上。 1、短时间大强度运动:血细胞容量和血浆容量均明显增 加,而且血液出现浓缩性变化。该变化可能与储存血液 释放有关。 2、长时间耐力性运动: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数变化不大, 血容量变化情况由血浆水分转移而定。若血浆水分从毛 细血管渗出到组织液或排出体外,血浆容量将减少,血 液浓缩;反之,血浆容量增加,血液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