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建模课程设计
建筑结构模型课程设计

建筑结构模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建筑结构模型的基本概念、制作方法和应用技巧。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建筑结构模型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建筑结构模型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了解建筑结构模型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独立完成建筑结构模型的制作,并正确使用相关工具和材料;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建筑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模型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建筑结构模型的基本概念:介绍建筑结构模型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建筑结构模型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2.建筑结构模型制作方法:详细讲解建筑结构模型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选材、设计、制作、调试等,让学生掌握建筑结构模型制作的基本技能。
3.建筑结构模型应用:介绍建筑结构模型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如结构分析、视觉效果展示等,让学生了解建筑结构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建筑结构模型的基本概念、制作方法和应用技巧,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建筑结构模型。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建筑案例中建筑结构模型的应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建筑结构模型的实际作用。
3.实验法:学生动手制作建筑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结构建模策划书3篇

结构建模策划书3篇篇一结构建模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结构建模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结构建模的效率和质量,我们计划举办一次结构建模策划书活动。
二、活动主题创新思维,结构建模三、活动目的1. 提高学生的结构建模技能和创新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时间[具体时间]五、活动地点[具体地点]六、活动对象[具体对象]七、活动内容1. 结构建模基础知识培训:邀请专业的结构建模教师或工程师,为学生介绍结构建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
2. 结构建模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结构建模实践操作,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建模任务。
3. 结构建模比赛:学生根据给定的题目,进行结构建模设计,并提交作品。
评委根据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等方面进行评选,评选出优秀作品。
4. 颁奖典礼:举行颁奖典礼,为获奖学生颁发证书和奖品。
八、活动宣传1. 制作海报、宣传单等宣传材料,在学校宣传栏、教学楼等位置张贴和发放。
2. 利用学校官方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活动通知和宣传信息。
3. 邀请学校广播站、校报等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和宣传。
九、活动预算1. 培训费用:[X]元2. 实践操作材料费用:[X]元3. 比赛奖品费用:[X]元4. 宣传费用:[X]元5. 其他费用:[X]元十、活动组织与管理1. 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 设立活动指导组,负责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
3. 设立活动评审组,负责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选和打分。
4. 设立活动后勤组,负责活动的场地布置、设备维护等工作。
十一、注意事项1. 活动期间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在进行实践操作时,要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 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活动现场,保持环境整洁。
篇二结构建模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结构建模已经成为了工程、建筑、设计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桥梁建模课程设计

大学生桥梁建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桥梁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桥梁建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熟悉并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桥梁建模,掌握桥梁建模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学生能够了解桥梁设计的规范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桥梁建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桥梁模型的构建,具备独立完成桥梁建模任务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析软件对桥梁模型进行受力分析,提出优化方案,提高桥梁设计的合理性。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有效沟通,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桥梁建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桥梁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自主学习动力。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注重实践与创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敬业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桥梁建模的综合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实际操作有较高的兴趣,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桥梁结构基本理论:包括桥梁的分类、结构组成、受力特点等,涉及教材第一章内容。
2. 桥梁建模软件应用:学习AutoCAD、SketchUp、Midas Civil等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桥梁模型构建,涉及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桥梁建模步骤与技巧:介绍桥梁建模的一般步骤,如模型构建、受力分析、优化设计等,涉及教材第三章内容。
4. 桥梁设计规范与标准:学习我国桥梁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建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涉及教材第四章内容。
5. 桥梁建模项目实践:分组进行桥梁建模项目,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设计、建模和优化,涉及教材第五章内容。
大学生bim建模课程设计

大学生bim建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范围;2. 掌握BIM建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3. 学习BIM模型创建、修改、优化的方法;4. 了解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案例。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操作BIM建模软件,完成建筑模型的创建与修改;2. 能够运用BIM技术进行建筑结构分析、能耗分析等;3. 能够利用BIM模型进行施工图绘制、预算编制等;4. 能够针对具体项目需求,运用BIM技术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行业的热爱,提高职业素养;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3. 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新技术、新理念的兴趣;4.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生BIM建模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BIM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对新技术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为后续相关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BIM基本概念与原理- BIM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 BIM技术与传统建筑设计的区别;- BIM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BIM建模软件操作- 常用BIM建模软件介绍与比较;- 软件的基本操作、功能模块和使用技巧;- 建筑模型的创建、修改、优化方法。
3.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BIM技术在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的应用案例;- 基于BIM模型的建筑结构分析、能耗分析等;- BIM技术在施工图绘制、预算编制等方面的应用。
4. BIM项目实践-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项目中BIM技术的应用;- 实践操作:根据项目需求,运用BIM技术完成建筑模型的创建与优化;- 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pkpm结构课程设计

pkpm结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PKPM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结构设计任务。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PKPM软件的基本操作,了解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常见结构类型的设计要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PKPM软件进行结构设计,独立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结构设计问题,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结构设计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结构设计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PKPM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软件的界面布局、功能模块及其操作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软件进行结构设计。
2.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讲解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原理、结构稳定性、材料性能等,使学生了解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
3.常见结构类型的设计要点:介绍梁、板、柱、墙等常见结构类型的设计要点,使学生掌握各种结构类型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4.结构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结构设计案例,使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PKPM软件的基本操作、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结构类型的设计要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结构设计案例,使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PKPM软件进行结构设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设计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保证实验室设备的齐全和正常运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建模软件课程设计报告

建模软件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建模软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运用建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建模软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的建模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熟练操作建模软件,进行模型的建立、编辑和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建模软件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建模软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的建模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模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建模软件的定义、功能、特点和基本原理;2. 建模软件的常用建模方法,如几何建模、参数化建模和仿真建模等;3. 建模软件的操作技巧,如模型建立、编辑和优化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操作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我们将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步掌握建模软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建模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操作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建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学习和应用建模软件,通过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我们将准备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来说,我们将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以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我们将准备多媒体资料,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建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我们将准备实验设备,以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建模操作和实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占总评的20%。
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主要评估学生对建模软件操作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主要评估学生对建模软件基本原理和建模方法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50%。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范例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范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结构元件,并解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科学知识分析简单结构问题,计算出结构的受力情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模型材料设计并构建小型结构模型,展示对结构原理的理解。
2. 学生通过实验和模拟,能够掌握测量和记录数据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有效沟通,解决结构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将对工程学和结构设计产生兴趣,培养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志向。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技术工作的尊重,理解工程师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结合物理、数学和工程技术原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和动手实践,因此课程设计需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
教学要求:教学应注重启发式和探究式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对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教师可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成果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结构设计基本概念:包括结构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稳定性、强度和耐久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结构设计概述2. 结构元件与受力分析:介绍梁、柱、板等常见结构元件,及其在承受不同类型力时的响应。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结构元件与受力分析3. 结构设计方法与步骤:讲解结构设计的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计算分析、施工图绘制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结构设计方法与步骤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小型结构模型,分析实际工程案例。
三d建模课程设计

三d建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3D建模的基本概念,理解3D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 使学生了解并熟练运用3D建模软件的基本工具和功能;3.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空间结构及尺寸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3D建模设计的能力,包括模型创建、修改、优化等;2. 培养学生运用3D建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设计简单的家具、建筑模型等;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形式,分享和交流3D建模心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3D建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2.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3. 引导学生关注3D建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以实际操作为主,引导学生掌握3D建模技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主要内容包括:1. 3D建模基本概念:讲解3D建模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3D建模软件介绍:介绍常用的3D建模软件及其功能特点,如AutoCAD、Blender、SketchUp等。
3. 软件基本操作与工具使用:学习3D建模软件的界面布局、基本操作,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 视图操作:学习如何切换视图、旋转视图、缩放视图等;- 基本建模:学习创建、选择、移动、缩放、旋转等基本操作;- 修改工具:学习使用拉伸、挤压、切割、布尔运算等修改工具。
桁架结构建模课程设计

桁架结构建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桁架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2. 使学生了解桁架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及优势;3. 培养学生对桁架结构建模软件的操作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桁架结构进行分类和分析;2. 掌握桁架结构建模的基本步骤,能够独立完成简单桁架结构的建模;3. 学会利用建模软件对桁架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和优化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3. 增强学生对我国建筑事业的认同感,激发为我国建筑事业贡献力量的意愿。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工程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桁架结构建模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对工程实践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为我国建筑事业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桁架结构基本概念:介绍桁架的定义、分类及特点,使学生了解桁架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桁架结构概述2. 桁架结构受力分析:讲解桁架结构的受力特点,分析桁架结构在受力过程中的内力分布。
教材章节:第二章 桁架结构受力分析3. 桁架结构建模方法:介绍桁架结构建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建模软件,指导学生掌握建模步骤。
教材章节:第三章 桁架结构建模方法4. 桁架结构建模实践: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指导学生运用建模软件进行桁架结构建模。
教材章节:第四章 桁架结构建模实践5. 桁架结构优化设计:分析桁架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建模软件对桁架结构进行优化。
教材章节:第五章 桁架结构优化设计6. 桁架结构建模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桁架结构建模案例,分析其建模过程及优化方法。
教材章节:第六章 桁架结构建模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安排6个课时,每个课时对应上述一个教学内容。
小学生建模课程设计

小学生建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建模概念,如模型结构、比例关系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几何、测量等,进行模型的构建。
3. 学生能够通过建模活动,理解并描述相关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如纸、木头、计算器等,进行模型的制作。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共同完成模型制作。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建模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建模活动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动手操作的欲望。
2. 学生在建模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自信。
3. 学生通过建模活动,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4.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小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课程内容与教材紧密结合,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建模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制定以下教学大纲:1. 建模基础知识:- 模型的定义与分类- 比例关系及其在建模中的应用- 建模工具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2. 建模技能培养:- 几何图形的绘制与剪裁- 测量与计算- 模型结构的搭建与装饰3. 实践与应用:- 生活场景建模- 科学现象模拟- 创意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建模基础知识学习,介绍模型定义、分类和比例关系。
第二课时:建模工具和材料认识,学习几何图形绘制与剪裁。
第三课时:测量与计算,进行简单模型结构搭建。
第四课时:小组合作,完成生活场景建模。
第五课时:创意模型设计与制作,展示与评价。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结合,按照教学大纲逐步推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建模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本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在讲解建模基础知识、比例关系等理论部分时,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
建筑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结构类型、材料性能及力学特性;2. 使学生能够运用几何关系和力学知识分析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并掌握相关计算方法;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AutoCAD、SketchUp等)进行建筑结构初步设计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建筑结构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参与项目讨论和方案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结构设计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建筑结构设计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建筑相关专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结构设计基本概念- 结构类型及特点- 建筑结构材料及力学性能2. 建筑结构设计原理- 结构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 结构稳定性分析- 结构抗震设计原理3. 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 结构设计计算步骤及方法- 结构施工图绘制4. 建筑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框架结构设计实例- 拱结构设计实例- 网架结构设计实例5.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 国家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等级及要求- 建筑结构设计常用符号及术语6. 创新实践与团队协作- 设计方案的创新与优化- 团队合作及沟通表达- 项目管理与组织协调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以教材为基础,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小学版3D建模课程设计

4、教授学生能够对不同实体所在的空间位置进行调整
5、教授使用布尔运算操作进行加、减法操作
3
汉诺塔
1、教授草图轮廓的绘制
2、教授学生能够使用草图轮廓创建三维实体
3、教授使用倒角命令对实体进行优化
4、教授使用拉伸、布尔加法运算及缩放命令
4
课桌椅
1、教授课桌椅的设计与绘制
2、在课桌椅做的制作过程中教授新的技能点:掌握三维实体的倒角、拉伸等编辑操作,为模型添加材质。
3、引导学生制作创意课桌椅
5
一展小身手
台灯
1、教授使用圆柱折弯命令
2、教授学生能够使用圆弧、直线命令绘制封闭草图并拉伸
3、教授学生能够使用预制文字命令在实体上进行刻字
4、教授隐蔽网格、隐蔽线条命令的作用
5、教授学生能够有创造性的设计三维实体作品
6、初步培养将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在三维设计环境中进行表达的能力
6、教授如何设计制作台式计算机
10
手机
1、教授学生能够灵活的掌握二维草图的精确绘制
2、进一步熟练掌握材质渲染命令的使用方法
3、教授学生能够对作品的细节部分进行优化和完善
4、教授学生亲手设计手机及相框
11
相框
12
自行车
1、教授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命令绘制较为复杂的二维草图
2、教授使用圆环折弯命令
3、教授学生能够将较为复杂的设计方案细化分解
一展小身手台灯初步培养将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在三维设计环境中进行表达的能力小小设计师电脑教授如何设计制作台式计算机10手机教授学生能够灵活的掌握二维草图的精确绘制11相框教授学生亲手设计手机及相框12自行车教授学生能够综合各种操作命令和方法设计较为复杂的作品引导学生制作自行车13设计新家园儿童娱乐园带领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各种工具和命令设计复杂造型的三维实体教授将三维实体数据导出为stl格式并能进行适宜的参数设置便于3d打印14我家我做主教授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缩放拖拽组合等命令对实体进行精确编辑和定位15未来家园教授学生能够使用3done网络资源平台共享和交流设计作品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善于交流的学习品质16梦想与现实带领学生学习3d打印机工作的基本原理并使用教授学生能够将三维实体模型导出3d打印机能够识别的格式教授学生能够将stl文件导入3d打印机操作软件并进行适宜的参数设置经历使用3d打印机制作作品的过程体验3d打印机的神奇魅力
pkpm结构课程设计

pkpm 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PKPM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建筑结构分析的过程;2. 使学生了解PKPM软件的操作流程,掌握结构建模、参数设置、分析计算等基本步骤;3. 帮助学生掌握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能够运用规范进行结构设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PKPM软件进行结构建模、分析计算和结果查看的能力;2. 培养学生根据计算结果调整结构方案,进行优化设计的能力;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结合规范和实际情况进行结构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 增强学生对我国建筑行业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旨在通过PKPM结构设计软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建筑结构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建筑结构类型、受力分析及设计原则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PKPM软件操作流程:介绍PKPM软件的安装与启动、界面认识、基本操作方法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结构建模:学习PKPM软件中的结构建模功能,包括模型建立、单元划分、节点处理等,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参数设置与分析计算:学习如何设置结构分析参数,进行结构静力、动力分析及稳定性计算,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结果查看与调整:掌握如何查看分析结果,识别结构问题,并进行结构方案调整和优化设计,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bim建筑建模课程设计

bim 建筑建模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建筑建模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掌握BIM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创建、修改、管理和分析建筑模型。
3. 学生能了解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BIM软件进行建筑模型的构建,包括建筑结构、构件和设施的建模。
2. 学生能通过BIM模型进行空间分析、能耗分析和施工模拟等。
3. 学生能利用BIM技术进行协同设计和有效沟通,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其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追求。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其在实际项目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信心,树立环保、节能、高效的建筑理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建筑基础知识,对BIM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对实际操作和行业应用尚不熟悉。
教学要求:结合教材,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BIM建模技能,注重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BIM建筑建模知识:第一部分:BIM基本概念与原理1. 理解BIM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
2. 掌握BIM建筑模型的组成要素和建模原理。
3. 学习BIM软件的分类及功能特点。
第二部分:BIM软件操作与应用1. 学习BIM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界面认识、视图控制、基本工具使用等。
2. 掌握建筑模型的创建方法,如墙、柱、梁、楼板、屋顶等构件的建模。
3. 学习设备、家具和装饰元素的添加与编辑。
4. 应用BIM模型进行空间分析、能耗分析和施工模拟等。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cad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cad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CAD软件进行结构设计,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熟悉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了解结构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结构设计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结构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对工程实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结构设计原理和CAD软件的应用。
1.结构设计原理:包括梁、板、柱、墙等基本结构的设计方法,结构材料的性能和选择,结构设计的规范和标准等。
2.CAD软件的应用:包括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如绘图、修改、标注等,以及利用CAD软件进行结构设计和分析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结构设计原理和CAD软件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一定的实验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CAD软件,进行结构设计实践。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结构设计原理和CAD软件应用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结构设计和CAD软件应用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CAD软件等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ism建模方法课程设计

ism建模方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ism建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会运用ism建模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3. 了解ism建模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优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ism建模方法对复杂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2. 培养学生运用ism建模方法进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ism建模方法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4. 引导学生认识到ism建模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ism建模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ism建模方法,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ism建模方法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ism建模方法的定义与特点- ism建模方法的组成要素与结构- ism建模方法的适用范围2. ism建模方法的应用案例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ism建模案例进行讲解- 分析案例中的问题背景、建模过程及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探讨ism建模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3. ism建模方法的实践操作- 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相对应,安排实践操作环节- 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ism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 ism建模方法的相关拓展- 介绍ism建模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探讨ism建模方法与其他建模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引导学生关注ism建模方法的发展趋势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建筑建模课程设计方案

建筑建模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建筑建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建筑建模软件的基本操作,如SketchUp、Revit等;3. 学生能够了解建筑建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4. 学生能够掌握建筑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模型创建、修改、细化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建筑建模软件进行简单的建筑模型创建;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建筑建模技巧,进行模型的细节处理和优化;3. 学生能够通过建筑建模实践,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学生能够进行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一个建筑模型的搭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建筑建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兴趣;2. 学生通过建筑建模的学习,培养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意识;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4. 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树立勇于挑战困难的信心。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制定具体、可衡量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建筑建模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空间思维、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 建筑建模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建模的概念、分类、应用场景,使学生了解建筑建模的基本框架。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建筑建模概述2. 建筑建模软件操作:学习SketchUp、Revit等建筑建模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界面认识、工具使用、视图控制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建筑建模软件及其操作3. 建筑模型构建方法:学习建筑模型的创建、修改、细化等技巧,掌握建筑模型的基本构建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建筑模型的构建方法4. 建筑模型实例分析:分析优秀建筑模型案例,了解其设计理念、建模技巧和优化方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建筑模型实例分析5. 团队协作与建筑模型搭建:分组进行建筑模型搭建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
题目:结构模型设计、制作及加载
教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2011土木工程2班
学号:201140610202
学生姓名:伍国强
指导教师:罗高作、缑勇
2014年 6 月24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
三、课程设计成果
1、结构设计说明
2、结构方案图
3、结构计算书
4、模型破坏分析
5、附录
结构建模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姓名伍国强学号201140610202 专业班级2011土木工程2班
课程设计题目:结构模型设计、制作及加载
课程设计评语
成绩评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姓名:伍国强专业班级: 2011土木工程2班
指导教师:罗高作、缑勇工作部门: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一、课程设计题目
结构模型设计、制作及加载
二、课程设计内容
1、模型制作材料
(1)纸质材料:A3打印纸若干。
(2)模型粘结剂:胶水统一采用液体胶水。
2、模型制作工具
(1)美工刀;
(2)剪刀;
(3)铅笔;
(4)直尺、三角尺;
(5)大头钉、大头针若干;
3、模型设计所需信息
(1)模型加载台:加载台的支点(中心)净跨为600mm,加载台宽300mm;
(2)模型承载台:模型1/4、3/4位置加载固定荷载,由四个铁块提供荷载,分两级加载,铁块的尺寸为200mm×50mm×30mm(质量约为1.8kg),须有一个承载平台或设挂篮(计入模型总质量)。
4、模型设计要求
(1)提供制作的相关结构模型的设计书(包括设计图);
(2)结构制作模型必须与提供的设计书一致;
(3)结构模型支点跨径为600mm,宽度不超过300mm,高度不超过400mm。
5、加载试验要求
(1)结构模型现场加载试验过程中,由各组成员自行加载。
(2)加载过程中只能使用提供的工具。
(3)每级加载后,必须持荷20秒方能继续下一级加载。
(4)模型在加载实测过程中,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视为被破坏或失效:
○1加载20秒以内模型坍塌;
○2模型竖向最大挠度超过100mm;
○3杆件折断等其它的失效情形。
6、分组情况
3-4人一组,自由组合原则。
三、进度安排
时间进度安排
第18 周周一结构方案设计并优化周二结构方案设计并优化周三制作结构模型
周四制作结构模型
周五现场加载
四、基本要求
1.小组成员均应参与结构建模的各个环节,每位成员独立完成各自的设计说明书。
2.设计说明书要求A4纸打印,内容详实,表述清晰,方案图直观易读。
3.结构验算方法正确,条理清楚。
1 结构设计说明
1.1 作品名称
天梯壹号
1.2 模型简介
此结构模型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的桁架桥梁,模型简约大方,线型分布合理。
采用大跨结构模型,净跨600mm,两头搭接长度各50mm,模型高200mm,左视图为等腰梯形,下底宽200mm,上底宽150mm。
模型具体视图见结构方案图。
1.3 方案特点
由于桁架结构设计简约,受力明确,施工简单,不但能使平时所学的力学和结构知识得到较好的应用,而且也锻炼了具体制作施工的能力,故采用了一个桁架结构设计。
该模型最大的优点是在加载时能将荷载均匀的传给每一根杆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零杆的使用。
此外,在制作过程中,着重考虑了受压受弯杆件的截面尺寸以及节点的布置和制作。
在模型可以承受一定荷载的前提下优化了模型的尺寸和线型。
结构采用空心纸质杆件,有效的节约了材料和自重。
此外主平面桁架部分为两个三角形从而结构稳定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侧面为等腰梯形上窄下宽同样也是为了增强稳定性。
1.4 应用前景
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与实际桥梁设计与施工有相似之处,可用于江河湖上的大跨桥梁和大型建筑物上的空中走廊等,运用前景广泛。
2 结构方案图2.1 结构三维图
2.2 结构正立面图
2.3 结构侧立面图
2.4 结构俯视图
2.5 结构实物图
2.6 构件汇总表
表1 桁架杆件表
柱编号构件长度/mm 制作长度/mm 截面尺寸/mm 卷纸层数数量FG-1 282 310 20*10 5 1 FG-2 282 310 20*10 5 1 FG-3 282 310 20*10 5 1 FG-4 282 310 20*10 5 1 FG-5 250 280 10*10 4 1 FG-6 250 280 10*10 4 1
FG-7 250 280 10*10 4 1
表2 梁构件表
梁编号构件长度/mm 制作长度/mm 截面尺寸/mm 卷纸层数数量TL-1 300 350 20*10 4 2 TL-2 350 380 20*10 2 4 XL-1 150 150 10*10 3 3 XL-2 364.01 200 10*10 3 3
表3 斜拉构件表
编号构件长度/mm 制作长度/mm 截面尺寸/mm 卷纸层数数量ZD1 160 190 150 1 2 ZD2 190 190 150 1 2
3 结构计算书
3.1 结构模型计算
内力部分由结构力学求解器解得。
1)
轴力图
2)
剪力图3)
弯矩图4)内力计算表
3.2 结构静荷载承载力验算
3.3 结构位移计算
1)结构位移图
2)
由上图和上表可知最大位移小于100mm,结构位移满足要求。
4 模型破坏分析
模型荷载设计值为100N,能承受10KG的重量。
但由于受实际制作工艺水平和一些不可预见的偶然因素影响,人为的设置一个保守系数Kp=0.8 故结构承重为F≥100*0.8=80N。
加载的四块铁块总重72N,在加载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位移以及失稳现象,加载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模型加载取得成功有以下几点原因:
1)制作模型的杆件采用了专门预制的矩形钢条,不仅杆件制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所制的杆件质量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各根杆件规格质量相差甚微;
2)设计采用了结构内力和线型分布都均衡的桁架结构,充分利用了受压方柱抗压能力和纸带良好的抗拉能力;
3)模型完成后得到了充分的干燥养护时间,以至于模型强度进一步增强。
附录(相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