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复习

合集下载

中专技校职高单招对口升学语文总复习第一章语文基础知识精选全文完整版

中专技校职高单招对口升学语文总复习第一章语文基础知识精选全文完整版
(2)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文学用语、公文用语、科技用语等)。
3.辨析用法
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即使词性相同的近义词,它们的搭配对象也有所不同。例如“坚定”和“坚强”,前者常和“立场”“方向”等词语配合,后者常和“性格”“意志”等配合。再如“交换”和“交流”,前者可与“资料”“意见”“位置”等具体事物搭配,后者可与“文化”“思想”“人才”“物资”等抽象事物或比较概括的事物相搭配。又如“发扬”一般与“作风”“传统”等搭配,而“发挥”一般与“作用”“功能”等搭配;“改进”一般与“工作”“方法”“技术”等搭配,而“改善”一般与“关系”“条件”“生活”等搭配。例如“发扬”多与“传统”“精神”“风格”“作风”等词语搭配,“发挥”多与“作用”“特长”“优势”等词语搭配。
1.常见考点
①多义多音字
词义不同,读音也不同。例如,“与会”的“与”,指参加、加入,读作yù;“赠与”的“与”,指给,读作yǔ。对于这类字,应当多推敲词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词性不同,读音也不同。“相”做名词时读作xiànɡ,如“相貌”;做动词时一般读作xiānɡ,如“相亲”;做副词时也读作xiānɡ,如“互相”。要掌握好这类字的读音,须具备一定的词性知识,并且注意推敲该词的词性,结合词义记忆。
(3)从词义范围的大小辨析。
2.辨析色彩
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例如“爱护—保护—庇护”(褒—中—贬),“团结—结合—勾结”(褒—中—贬),“沟通—勾通”(褒—贬)。例如“爱护”是褒义词,要用在肯定赞扬的方面;“庇护”是贬义词,要用在否定批判的方面;“保护”是中性词,在不需要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时可以使用。
(4)同音字
一般地说,同音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音同形异字,汉字属表意文字,其中的形声字也不同于纯表音文字。同一个字可能有几个读音,同一个读音也可以写出很多字形不同的字。如,同是“shì”音,却有“事”“是”“市”“式”“视”“室”“试”“世“势”“饰”“释”“仕”“士”“誓”“嗜”“噬” “谥”“拭”“匙”等几十个不同的汉字。音同形异汉字成为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另一类是音同形近字,即读音相同字形也相近的汉字,与上文形近字中声符相同读音也相同的情况交叉,兹不举例。

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一节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课件 理

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一节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课件 理
答案(dáàn):B A,D C,A C,B C,A D,B D
第十七页,共35页。
考点(kǎo 集合(jíhé)的基本关系及空集的妙用 diǎn)三
【例3】 设集合A={x|x2-3x-10≤0},B={x|m+1≤x≤2m -1},若B⊆A,求实数(shìshù)m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考查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关键搞清A,B两 集合谁是谁的子集.若B⊆A,说明B是A的子集,即集合B中元素 都在集合A中,注意B是∅的情况;同样若A⊆B,说明A是B的子集, 此时注意B是不是∅;若A=B,说明两集合元素完全相同.
A.A=B B.B=C C.C=E D.B=E
思路点拨:要注意分辨各集合的代表元素是什么,如果性质 相同,但代表元素不同,则它们所表示的集合也是不一样的.因此 对于集合问题(wèntí),要首先确定它属于哪类集合(数集、点集或某 类图形).
第十五页,共35页。
解析:集合 A 是用列举法表示,它只含有一个元 素,即函数 y=x2+2,集合 B,C,E 中的元素都是数, 即这三个集合都是数集,集合 B 表示的是函数 y=x2 +2 的值域2,+∞,集合 C 表示的是函数 y=x2+2 的 定 义 域 R, 集 合 E 是不 等 式 x - 2≥0 的 解集 2,+∞,集合 D 的元素则是平面上的点,此集合是 函数 y=x2+2 的图象上所有点所组成的集合.故只有 B=E.故选 D.
第七页,共35页。
2.并集. (1)定义: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 为(chēnɡ w集éi)合__(_j_íh_é_)_A_与__集__合__(_j_íh的é)并B集,记作___A__∪__B_____(读作 “A并B”).即 A∪B={ x|x∈A,或x∈B}. (2)性质:

高中物理必修(人教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小结复习ppt

高中物理必修(人教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小结复习ppt

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
位置变化
2.
时间、时刻是标量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位置
的变化
描 述 运 动 的
定义: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
位移
表示方法:用坐标的变化Δ x=x2-x1表示 有向线段
位移(一条直线上)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
运动方向

个 物 理 量
定义: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v=Δ x/Δ t(位移的变化率) 单位:m/s 速度是矢量: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
图2
典例 6 如图 3 所示,是 A、B 两个物 体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 A 做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 B 做减速直线运动 C.物体 A 的加速度为正值,B 的 加速度为负值,所以 A 的加速 度大于 B 的加速度 D.物体 B 的速度变化比 A 的速度变化快 ( )
快,加速度就越大,而速度则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二 者之间无论是大小, 还是方向都没有必然的联系, 故 A、 D 两选项是可能的,而选项 C 不可能.速度是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瞬时速度的大小即速率,速度变
也可能是速度大小 化可能是速度方向变化而大小不变,
变化而方向不变, 还可能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变化, 故 B 选项正确. 答案 ABD
解析
由于题中假设的各种运动, 不容易跟现实生活中
的运动作直观的对应,因此,可借助于 v-t 图象进行 判断.在 v-t 图象上,斜率的大小反映着物体运动加 速度的大小.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时, v-t 图象会 变得逐渐平坦,最后平行于 t 轴.因此,题中 A、B、 C、D 四种情况,对应的 v-t 图象如下图所示.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章 第一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课件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章 第一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课件

4.据用法辨音法
可根据用法不同,从专用术语与一般用语角度识记多 音字。还有一些多音字与其他语素合成的词语是专用 术语,因而其读音也不同于一般用语中的读音。我们 在识记这类多音字时,应着重分析其构词是专用术语 还是一般用语,然后来识记正确读音。如辨别“巷” 在“巷道”和“大街小巷”中的读音时,我们就可以 由“巷道”和“大街小巷”分别是采矿业专用术语和 一般用语推知其读音分别为“hànɡ”和“xiànɡ”。
答案 D
5.(2013·湖南)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
确的一组是
A.惬.意(qiè)
静谧.(bì)
伊甸.园(diàn)
惊鸿一瞥.(piē)
B.乘.势(chénɡ)
戏谑.(xuè)
可塑.性(suò)
跬.步千里(kuǐ)
C.佳肴.(yáo)
苋.菜(xiàn)Fra bibliotek瞭.望哨(liào)
独辟蹊.径(xī)
答案 D
2.(2013·四川)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
不相同的一项是
A.猝.然/精粹.
汗渍./啧.啧
粮囤./囤.积
冠冕./分娩.
B.讥诮./硝.烟
土坯./胚.胎
果脯./胸脯.
跬.步/硅.谷
C.商埠./阜.盛
敕.造/赦.免
复辟./辟.邪
箭镞./簇.拥
D.朔.日/溯.源
嗔.怪/瞋.目
落.枕/落.款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章 语言基础知识
第一节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题型体验感悟
[真题体验]
1.(2013·天津)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
的一组是
A.裨.(bì)益
窠.(kē)臼

通用技术必修1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总复习ppt课件

通用技术必修1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总复习ppt课件

专利的种类
我国目前的专利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1. 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发 明专利申请实行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度,保护期限为20年,自 申请日起算。 2. 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 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实行初步审查制度,保护 期限为10年,自申请日起算。 3. 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等所作出的富有美 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外观设计专利实行初步审查制度, 保护期限为10年,自申请日起算。
有许多设计都是创新活动,但重复的设计,侵犯他人 版权的设计,落后的设计都不是创新活动。
• 设计的种类 设计可以是技术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包括外观、 概念、平面、景观设计等)和教学设计等。本书讨论的主 要是技术设计。
• 技术创新
从来源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来源于有计划、有步骤的 设计;二是来源于偶然的发现。创新设计给技术的进步带 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设计

推动

着汽

车技

术的

发展

1943年, 匈牙利的 比克发明 的圆珠笔
1829年 詹姆士•倍利 成功地研制出钢笔尖
1884年华特曼发明了比 较实用的自来水笔
设计用到多种知识
燃料燃烧,产生动力 燃烧学和热力学
考虑各部件的承重和传动 机械学和力学
减少运动阻力 流体力学
使各部件性能满足 需要
审查专利申请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以及专利法规定 的其他实质性条件
6
授权阶段
发放授权通知书和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
重要考点
第三节 设计是技术的灵魂

2024届新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 第一章 第1节 集合 课件(35张)

2024届新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 第一章 第1节 集合 课件(35张)

2.(多选)已知集合 A={x|x2-2x=0},则有( )
A.∅ ⊆A C.{0,2}⊆A
B.-2∈A D.A⊆{y|y<3}
解析:A={0,2},由子集的概念知 ACD 正确.
答案:ACD
3.(必修第一册 P10 例 2 改编)已知集合 A={x|-2≤x≤3},B={x|x<-1 或 x>4}, 那么集合 A∪B=( )
C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3
B.4
C.5
D.6
解析:集合 A={1,2,3},B={4,5},C={x+y|x∈A,y∈B},所以 C={5,6,
7,8},即 C 中元素的个数为 4. 答案:B
2.已知集合 P={-1,2a+1,a2-1},若 0∈P,则实数 a 的取值集合为( )
A.{-12,1,-1}
5.(必修第一册 P9 习题 1.2T5 改编)设 a∈R,若集合{2,9}={3a-1,9},则 a= ________.
解析:由集合相等知 3a-1=2,解得 a=1. 答案:1
备考第 2 步——突破核心考点,提升关键能力 考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 【考点集训】
1.(2022·苏州模拟)设集合 A={1,2,3},B={4,5},C={x+y|x∈A,y∈B},则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_确__定__性___、_互__异__性___、_无__序__性___.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_属__于___或__不__属__于__关系,用符号_∈___或__∉__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_列__举__法___、__描__述__法__、_图__示__法___.
x∈A,则 x∈B)
真子集 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且集合 B 中 _A_____B_(或___B____A_)__ 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 A 中

8年级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总复习

8年级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总复习

1、我国地形的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有利影响:①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②山区森林、草地、旅游、矿产等资源丰富,不利影响:耕地资源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不利于农产品等山区资源外运。

2、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的特征的有利影响是: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使我国的江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内陆地区的大开发。

第三,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往往建在高一级阶梯与低一级阶梯交界处,这是因为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水利资源丰富。

3、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掌握:课本4、五种基本类型都有,山地占1/3,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2/35、我国的主要山脉: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第一章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复习题答案

复习题第一章一、单选题1、当两个异性带电物体互相靠近时,它们之间就会()。

A、互相吸引B、互相排斥C、无作用力D、不能确定2、通过电磁感应现象可以知道,当导体的切割速度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一定时,导线的切割长度越短,则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 )。

A、越小B、不变C、越大D、不确定3、在电路中,电阻的联接方法主要有( )。

A、串联和并联B、并联和混联C、串联和混联D、串联、并联和混联4、一般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 )V。

A、-1B、0C、1D、25、已知一部分电路的端电压为10V,电阻为5ΩW,则电流的电流为()A。

A、1B、2C、5D、106、磁感应强度B与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S的乘积,称为通过该面积的()。

A、电磁力FB、电场强度EC、磁通量FD、磁场强度H7、在直流电路中,电感元件的()。

A、容抗值大于零B、感抗值大于零C、感抗值等于零D、感抗值小于零8、()是衡量电源将其他能量转换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A、电流B、电压C、电动势D、电功率9、在感性负载交流电路中,采用()的方法可提高电路功率因数。

A、串联电阻B、并联电阻C、串联电容D、并联电容10、在纯电容交流电路中,电路的()。

A、有功功率小于零B、有功功率大于零C、有功功率等于零D、无功功率等于零11、判定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通常采用( )进行判定。

A、左手螺旋定则B、安培环路定理C、右手螺旋定则D、楞次定律12、规定在磁体外部,磁力线的方向是()。

A、由S极到达N极B、由N极到达S极C、由N极出发到无穷远处D、由S极出发到无穷远处13、已知一段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10W,该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为5V,则该段电路的电阻为()W。

A、10B、2C、5D、2.514、三相对称交流电源的特点是()。

A、三相电动势的幅值和频率相等,初相位互差120°B、三相电动势的幅值和频率相等,初相位互差90°C、三相电动势的幅值和频率不相等,初相位互差120°D、三相电动势的幅值和频率不相等,初相位互差90°15、电功率的常用单位符号是()。

高三物理总复习 第一章 章末整合

高三物理总复习 第一章 章末整合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1章
章末整合
高考物理总复习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出发时 B 在 A 前 3m 处 C.3s 末两个物体相遇后,两物体不可能再相遇 D.运动过程中 B 的加速度大于 A 的加速度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1章
章末整合
高考物理总复习
[解析]
已知在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由图象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1章
章末整合
高考物理总复习
设车厢脱落后,t=3s 内卡车行驶的路程为 s1,末速度 为 v1.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1 2 s1=v0t+ a1t 2 v1=v0+a1t v1 2=2a2s2 ⑤ ⑥ ⑦
人 教 实 验 版
式中,s2 是卡车在刹车后减速行驶的路程.设车厢脱 落后滑行的路程为 s,有 v0 2=2as ⑧
必考内容
第1章
章末整合
高考物理总复习
法二:平均速度法 物体在前 4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 x1 T 瞬时速度,即 v t = v = =v0+a· T 2 2 对于物体沿斜面的整个上升过程,由匀变速直线运动 T 的速度公式得 0=v0+a(T+ ) 2 将数据代入解得 v0=0.6m/s,a=-0.1m/s2.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1章
章末整合
高考物理总复习
1 T2 2x 2×0.2 2 而 x= a( ) ,故 a= = 2 m/s =0.1m/s2 2 2 T2 2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得 T v0=a×3× =0.1×3×2m/s=0.6m/s. 2
人 教 实 验 版
[答案]
人 教 实 验 版

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 (1)

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 (1)

0b
化简:|a-b|-|a+b|+|b-a|=
3.若x+|x|=0,则x一定是( D )
A、正数
B、负数
C、正数或零 D、负数或零
-a+3b
6、乘方
•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a· a· a·…· a=an
指数
a 幂
n
底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正数 。 负数的奇数次幂是 负数 ,偶数次幂是 正数 。 0的任何次幂都是 0 。
D.两数互为相反数,则它们的正偶数次幂的值相等
二、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整数
{ 有理数
{ { 分数
正整数
0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注意: 非负整数指正整数和0。
{ {{ 有理数
正有理数 0 负有理数
正整数 正分数 负整数
负分数
注意: 非负数指正数和0。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内:
π

、0.3、 34、
2 ) 3 、4.7…}
3
7、科学记数法
• 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其 中1≤∣a∣<10,n为正整数;
• 注意:指数n与原数的整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例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040000, 就记作 -1.304×107 。
8、近似数
• 准确数、近似数、精确度
• 如3.1403
若(a 3)4 b 2 0,则(a b)2015 -1
若 1 m 0,则m、m2、1 的大小关系是 m
1 m m2 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任何一个有理数的偶数次幂都是正数
B.(-3)2与32互为相反数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讲经纬网与地图三要素课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讲经纬网与地图三要素课件
在地球仪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点为最北点,南极点为最南点。
若a的经度为45°E,b的经度为135°W,从a到b最短航线的航向为( )
特 ① 30° 纬线是中、低纬度 只要知道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或估算出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即用两点间的经度差值乘以111cos φ千米。
长 度
都相等(约 2 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 渐 缩短


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 赤道上最大
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 隔 相等
关 系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 所有纬线都相互 平行
-6-
2.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图 示
划 从 本初子午线 向东、向 从 赤道 向南、向北各分
分 西各分 180°
90°
1°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如上图中AB。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
就可以计算或估算出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即用两点间的纬度差值
乘以111千米即可。
-17-
考点一
考点二
②若两地在同一条纬线上(或几乎在同一条纬线上),经度相差1° 的纬线长度约为111×cos 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上图 中AC。只要知道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或估算出两地之间的 实地距离,即用两点间的经度差值乘以111cos φ千米。
经 度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如上图中A(40°N,20°W)与D(40°S,160°E)。
纬度
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②弧线式划经纬网2图0(以°极点W经~纬0网°图为~例1)上6相0对°方E向的确定。
第一讲 经纬网与地图三要素
分 为 东半球 , 以 赤道 为界,以北为北半 第(2)题,结合图示知,甲、乙两地的距离约为555千米,根据比例尺公式即可计算出①图的比例尺约为1∶30 000 00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教案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一、内容分析小结与复习分作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了正数与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以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方法与运算律,从而给出全章内容的大致轮廓,第二部分针对这一章新出现的内容、方法等提出了5个问题;通过这5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主动进行新的知识的建构。

二、课时安排:小节与复习的要求是要把这一章内容系统化,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学习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有理数的概念与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

因此,本章总复习的二课时这样安排(测验课除外):第一课时复习有理数的意义及其有关概念;第二课时复习有理数的运算。

三、教学方法的确定:设计典型例题,检测学生知识,科学地进行小结与归纳。

四、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本节课将复习有理数的意义及其有关概念。

其内容包括正负数、有理数、数轴、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相反数与绝对值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数轴来认识、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借助数轴,把这些概念串在一起形成一个用以描述有理数特征的系统。

另外,在运用有理数概念的同时,还应注意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

一、教学目标;1.理解五个重要概念:有理数、数轴、倒数、绝对值、倒数。

2.使学生提高区分概念的能力,正确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3、能正确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有理数五个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有理数、数轴、倒数、绝对值、倒数。

三、教学难点: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正数和负数:(给出四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必要性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为-4℃是什么意思?(2)如果向正北规定为正,那么走-70米是什么意思?(3)21世纪的第一年,日本的服务出口额比上一年增长了-7.3%,这里的“服务出口额比上一年增长了-7.3%”是什么意思?(4)请同学们谈一谈,为什么要引入负数?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例子吗?2.有理数的分类:(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理解有理数的含义。

202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1节:集合(学生版)

202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1节:集合(学生版)

202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1节集合考试要求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4.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5.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1.元素与集合(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表示符号分别为∈和∉.(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表示关系文字语言符号语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相等集合A 与集合B 中的所有元素都相同A =B 子集A 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 中的元素A ⊆B 真子集A 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 中的元素,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是A 中的元素A B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符号表示A ∪BA ∩B若全集为U ,则集合A 的补集为∁U A图形表示集合{x|x∈A,或x∈B}{x|x∈A,且x∈B}{x|x∈U,且x∉A}表示4.集合的运算性质(1)A∩A=A,A∩=,A∩B=B∩A.(2)A∪A=A,A∪=A,A∪B=B∪A.(3)A∩(∁U A)=,A∪(∁U A)=U,∁U(∁U A)=A.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2.注意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A⊆B⇔A∩B=A⇔A∪B=B⇔∁U A⊇∁U B.4.∁U(A∩B)=(∁U A)∪(∁U B),∁U(A∪B)=(∁U A)∩(∁U B).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任何一个集合都至少有两个子集.()(2){x|y=x2+1}={y|y=x2+1}={(x,y)|y=x2+1}.()(3)若{x2,1}={0,1},则x=0,1.()(4)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A∩B)⊆(A∪B)恒成立.()2.若集合P={x∈N|x≤2023},a=22,则()A.a∈PB.{a}∈PC.{a}⊆PD.a∉P3.(2021·新高考Ⅰ卷)设集合A={x|-2<x<4},B={2,3,4,5},则A∩B=()A.{2}B.{2,3}C.{3,4}D.{2,3,4}4.(易错题)(2021·南昌调研)集合A={-1,2},B={x|ax-2=0},若B⊆A,则由实数a的取值组成的集合为()A.{-2}B.{1}C.{-2,1}D.{-2,1,0}5.(2021·西安五校联考)设全集U=R,A={x|y=2x-x2},B={y|y=2x,x∈R},则(∁U A)∩B=()A.{x|x<0}B.{x|0<x≤1}C.{x|1<x≤2}D.{x|x>2}6.(2021·全国乙卷)设集合S={s|s=2n+1,n∈Z},T={t|t=4n+1,n∈Z},则S∩T =()A. B.S C.T D.Z考点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已知集合U={(x,y)|x2+y2≤1,x∈Z,y∈Z},则集合U中元素的个数为()A.3B.4C.5D.62.若集合A={a-3,2a-1,a2-4},且-3∈A,则实数a=________.3.(2022·武汉调研)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x|x∈Z且86-x∈N}=________.4.设A是整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对于k∈A,如果k-1∉A,且k+1∉A,那么称k是A的一个“孤立元”.给定S={1,2,3,4,5,6,7,8},由S的3个元素构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孤立元”的集合共有________个.考点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例1(1)已知集合A={-1,1},B={x|ax+1=0}.若B⊆A,则实数a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为()A.{-1}B.{1}C.{-1,1}D.{-1,0,1}(2)已知集合A={x|-3≤x≤4},B={x|2m-1≤x≤m+1},且B⊆A,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训练1(1)(2022·大连模拟)设集合A={1,a,b},B={a,a2,ab},若A=B,则a2022+b2023的值为()A.0B.1C.-2D.0或-1(2)已知集合A={x|log2(x-1)<1},B={x||x-a|<2},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1,3)B.[1,3]C.[1,+∞)D.(-∞,3]考点三集合的运算角度1集合的基本运算例2(1)(2021·全国乙卷)已知全集U={1,2,3,4,5},集合M={1,2},N={3,4},则∁U(M∪N)=()A.{5}B.{1,2}C.{3,4}D.{1,2,3,4}(2)(2021·西安测试)设全集U=R,M={x|y=ln(1-x)},N={x|2x(x-2)<1},那么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x|x≥1}B.{x|1≤x<2}C.{x|0<x≤1}D.{x|x≤1}角度2利用集合的运算求参数例3(1)(2021·日照检测)已知集合A={x∈Z|x2-4x-5<0},B={x|4x>2m},若A∩B 中有三个元素,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3,6)B.[1,2)C.[2,4)D.(2,4](2)已知集合A ={x |x 2-4≤0},B ={x |2x +a ≤0},若A ∪B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a <-2B.a ≤-2C.a >-4D.a ≤-4训练2(1)(2021·全国甲卷改编)设集合M ={x |0<x <4},N x |13≤x <aM ∩N =N ,则a 的取值范围为()A.a ≤13B.a >4C.a ≤4D.a >13(2)集合M ={x |2x 2-x -1<0},N ={x |2x +a >0},U =R .若M ∩(∁U N )=∅,则a 的取值范围是()A.(1,+∞)B.[1,+∞)C.(-∞,1)D.(-∞,1]Venn 图的应用用平面上封闭图形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 图.集合中图形语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将集合问题图形化.利用Venn 图的直观性,可以深刻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快速进行集合的运算.例1设全集U ={x |0<x <10,x ∈N +},若A ∩B ={3},A ∩(∁U B )={1,5,7},(∁U A )∩(∁U B )={9},则A =________,B =________.例2(2020·新高考海南卷)某中学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其中有96%的学生喜欢足球或游泳,60%的学生喜欢足球,82%的学生喜欢游泳,则该中学既喜欢足球又喜欢游泳的学生数占该校学生总数的比例是()A.62%B.56%C.46%D.42%例3向100名学生调查对A,B两件事的看法,得到如下结果:赞成A的人数是全体的35,其余不赞成;赞成B的人数比赞成A的人数多3人,其余不赞成.另外,对A,B都不赞成的人数比对A,B都赞成的学生人数的13多1人,则对A,B都赞成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_,对A,B都不赞成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_.1.(2021·新高考Ⅱ卷)设集合U={1,2,3,4,5,6},A={1,3,6},B={2,3,4},则A∩(∁U B)=()A.{3}B.{1,6}C.{5,6}D.{1,3}2.(2021·郑州模拟)设集合A={x|3x-1<m},若1∈A且2∉A,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2,5)B.[2,5)C.(2,5]D.[2,5]3.(2021·浙江卷)设集合A={x|x≥1},B={x|-1<x<2},则A∩B=()A.{x|x>-1}B.{x|x≥1}C.{x|-1<x<1}D.{x|1≤x<2}4.(2022·河南名校联考)已知集合A={a,a2,0},B={1,2},若A∩B={1},则实数a的值为()A.-1B.0C.1D.±15.已知集合A={x∈Z|y=log5(x+1)},B={x∈Z|x2-x-2<0},则()A.A∩B=AB.A∪B=BC.B AD.A B6.设集合A={(x,y)|x+y=1},B={(x,y)|x-y=3},则满足M⊆(A∩B)的集合M 的个数是()A.0B.1C.2D.37.(2022·太原模拟)已知集合M={x|(x-2)2≤1},N={y|y=x2-1},则(∁R M)∩N=()A.[-1,+∞)B.[-1,1]∪[3,+∞)C.[-1,1)∪(3,+∞)D.[-1,1]∪(3,+∞)8.设集合A ={x |(x +2)(x -3)≤0},B ={a },若A ∪B =A ,则a 的最大值为()A.-2B.2C.3D.49.(2021·合肥模拟)已知集合A ={-2,-1,0,1,2},集合B ={x ||x -1|≤2},则A ∩B =________.10.(2021·湖南雅礼中学检测)设集合A ={x |y =x -3},B ={x |1<x ≤9},则(∁R A )∩B =________.11.已知集合A ={x |y =lg(x -x 2)},B ={x |x 2-cx <0,c >0},若A ⊆B ,则实数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2.已知集合A ={a ,b ,2},B ={2,b 2,2a },若A =B ,则a +b =________.13.若全集U ={-2,-1,0,1,2},A ={-2,2},B ={x |x 2-1=0},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A.{-1,0,1}B.{-1,0}C.{-1,1}D.{0}14.(2020·浙江卷)设集合S ,T ,S ⊆N +,T ⊆N +,S ,T 中至少有2个元素,且S ,T 满足:①对于任意的x ,y ∈S ,若x ≠y ,则xy ∈T ;②对于任意的x ,y ∈T ,若x <y ,则y x ∈S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S 有4个元素,则S ∪T 有7个元素B.若S 有4个元素,则S ∪T 有6个元素C.若S 有3个元素,则S ∪T 有5个元素D.若S 有3个元素,则S ∪T 有4个元素15.已知集合A={x∈R||x+2|<3},集合B={x∈R|(x-m)(x-2)<0},且A∩B=(-1,n),则m=________,n=________.16.当两个集合有公共元素,且互不为对方的子集时,我们称这两个集合“相交”.对于集合M={x|ax2-1=0,a>0},N={-12,12,1},若M与N“相交”,则a=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总复习 练习题教学课件PPT初一公开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总复习 练习题教学课件PPT初一公开课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课时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B 受人类活动范围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顺序为猜想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体→根据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球体。

故选B 。

1. [2022昭通期末]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 B.③②④①D.②④①③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完成2—3题。

2. [2022合肥期末]人们常说“天衣无缝” ,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面积大约是 ( )A.4万平方千米B.6 371平方千米C.5. 1亿平方千米D.960万平方千米2.C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 1亿平方千米,所以想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5. 1亿平方千米。

3. [2022石家庄期末]下列地点可以实现“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是 ( )A. 甲地B.乙地C.丙地D.北极点3.A 八万里是4万千米,图中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属于地球的最大周长, 甲地位于赤道上,在甲地地球自转一周的运行距离约为4万千米。

故选A。

( 1)实验1:铅笔在篮球上沿篮球表面由近到远移动时,该同学发现 (填“铅笔头”或“铅笔尾”)会慢慢看不见,铅笔 的长度会慢慢变 (填“长”或“短”)。

(2)实验2: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该同学所看到的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位置 (填“会“或“不会”) 发生变化。

(3)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上述实验反映的内容一致? 。

(4)通过上述实验及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是 。

4. 新考法[2022昭通期末改编]某同学把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笔尖朝下(如图所示) 。

4.【答案】 ( 1) 铅笔头 短 (2)不会 (3)月食、 登高望远 (4) 球体【解析】 ( 1)模拟实验1中,在篮球面上,铅笔头位置由近到远移动,铅笔头会慢慢看不见,铅笔的长度会慢慢变短。

河北单招数学总复习数学总复习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河北单招数学总复习数学总复习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清单
知识点二
集合间的关系
2.真子集
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并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则集合A
是集合B的真子集(A包含于B但不等于B),记作A⫋B或B⫌A,读作“A真包含于B”
(或“B真包含A”).
性质: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对于集合A,B,C,若A⫋B,B⫋C,则
A⫋C.
1.充要条件的定义
(1)对于两个命题p,q,如果有p⇒q,则称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注意:p是q的充分条件,是指只要具备了条件p,那么q就一定成立,即命题中的条件是充分
的;q是p的必要条件,是指如果不具备条件q,则p就不能成立,即q是p成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如果p⇒q且q⇒p,即p=q,则p是q的充分且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复习指南
1.了解集合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了解空集、全集、
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了解
集合与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符号,并能运用这些
符号表示集合与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
命题探究
本章是每年考试的必考内容,也是比较容易拿
(2)A∪A=A.
(3)A∪∅=A.
(4)A ⊆ A∪B,B ⊆ A∪B.
(5)若A ⊆ B,则A∪B=B.
知识清单
知识点二
集合的并集
3.图示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
(1)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如图1-1所示).
(2)借助数轴表示数集的交集、并集(如图1-2所示).
知识清单
知识点三
集合的补集
分的知识点.集合在近几年考试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考

第一章 声现象 总复习

第一章 声现象 总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总复习一、填空题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产生的,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人们平常谈话时,声音是靠_____传播的;鱼儿听到响声会被吓跑,声音是靠____传播的。

3.乐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有关,_____越高,音调____。

5.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越大,响度_____。

6.人冲远处喊叫时,常把双手合拢做成喇叭状围在口边,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______。

7.下列各种声音是由什么振动的?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1)音乐课上,小迪的唱歌声:________(2)苍蝇飞过我们身边时,常听到一阵“嗡、嗡、嗡”的声音:____________(3)小文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_____________(4)风吹树叶的沙沙声:_______________8.海面上一炸弹爆炸,岸边的人听到两次爆炸声,两次之间时间相隔△t秒,当时声音在空气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米/秒和v2米/秒,那么,爆炸处离岸________米。

9. 如图1—1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如图1—1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甲图1—1 乙10.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则该处海的深度是_______m。

二、选择题1.我们常用“震耳欲聋”来形容人说话的情况,这是指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都有可能2.“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指的是()A 音调高低B 响度大小C 音色好坏D 以上说法都对3.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环境声音不超过()A 50dB B 70dBC 90dBD 100dB4.假如跟你一墙之隔的邻居经常吵架,干扰你的学习和休息,下列措施无效的是()A 赶快将门窗关紧B 用棉花塞住耳朵C 将门窗打开D 将毛毯挂在窗上5.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A 钟声的回音B 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C 大钟还在振动D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6.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绝,因为()A 雷在不停的打B 双耳效应C 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D 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凡是振动的物体一定能发出我们可以听得见的声音B 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C 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D 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B “起音太高唱不上去”中的“高”指的是音调C “尖声细嗓”指的是音调D “轻声慢语”指的是音调9.往保温瓶里灌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A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10.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力分别敲打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A 响度B 频率C 音调D音色11.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中减弱噪声的是()A 用棉花塞住耳朵B 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C 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D 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1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敲锣声是靠锤子的振动引起的B 没有发声体的振动也会有声音C 物体振动就一定有声音D 振动停止后,发声体停止发声13.演员在唱歌时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声时声带振动的()A 频率不同B 振幅不同C 频率和振幅都不同D 响度不同14.我们能辨别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是由于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A 音调不同B 响度不同C 音色不同D 上述三项都不同15.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快B 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C “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D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16.人看到蝙蝠在空中飞行,却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是因为()A 蝙蝠不会发声B 蝙蝠发声的响度太小C 发声的频率太高D 发声的频率太低三、简答题1.“男中音放声高歌,音调高;女高音低声伴唱,音调低”,这种说法正确吗?2.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一艘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海轮,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流体流动
1.1.1 流体的密度
1. 密度定义和单位
2. 影响ρ的主要因素 f t, p
液体: f t ——不可压缩性流体
气体: f t, p ——可压缩性流体
3.气体密度的计算
理想气体在标况下的密度为:
0
M 22.4
操作条件下(T, P)下的密度:
0
p p0
T0 T
或者
PM RT
1atm 1.033kgf / cm2 760 mmHg 10.33mH 2O 1.0133bar 1.0133 105 Pa
1工程大气压 1kgf / cm2 735.6mmHg 10mH2O 0.9807bar 9.807 104 Pa
2、压强的表示方法
1)绝对压强(绝压):流体体系的真实压强称为绝对压强。 2)表压 强(表压): 压力上读取的压强值称为表压。 3)真空度: 真空表的读数
p2
hf
对于理想流体,当没有外功加入时,即 hf 0 和We=0
gZ1
u12 2
p1
gZ2
u22 2
p2
3、柏努利方程式的讨论
1)柏努利方程式表明理想流体在管内做稳定流动,没有外 功加入时,任意截面上单位质量流体的总机械能即动能、位 能、静压能之和为一常数,用E表示。
2)对于实际流体,在管路内流动时,应满足: 上游截面处的总机械能大于下游截面处的总机械能。
We:输送设备对单位质量流体所做的有效功
5)有效功率的计算
4.混合物的密度
1)液体混合物的密度ρm
取1kg液体,令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率分别为:
1 xwA xwB xwn
m 1 2
n
2)气体混合物的密度
取1m3 的气体为基准,令各组分的体积分率为:xvA,xvB,…,
xvn其中:
m 1x1 2 x2 ...... n xn
5.与密度相关的几个物理量
假设垂直方向上的高
R
p2
R
度为R,读数为R',与 水平倾斜角度α
R'sin R
R' R
sin
0
倾斜式压差计
3) 微差压差计(双液体U管压差计)
p1 p2 Rg( A C )
适用于压差较小的场合。 密度接近但不互溶的两种指示
液A和C (A> B ) 扩大室内径与U管内径之比应大于10 。
1)比容: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体积,用υ表示,单位
为m3/kg。
在数值上:
1
2)比重(相对密度):某物质的密度与4℃下的水的密度的比
值,用 d 表示。
d
,
4 C水
4C水 1000kg / m3
1.1.2 流体的静压强
1、压强的定义
其它常用单位有: atm(标准大气压)、工程大气压kgf/cm2、bar;流体柱 高度(mH2O,mmHg等)。 换算关系为:
三、管径的估算 对于圆形管道,以d表示管道内径
d 4Vs
u
选管径程序:
取经验值u
d 4Vs
u
园整d
校核u
1.2.3 连续性方程——定态流动的质量守恒定律
u1 A11 u2 A2 2
如果把这一关系推广到管路系统的任一截面,有:
wS u1A11 u2 A22 uA 常数
若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ρ=常数,则有:
表压强 = 绝对压强 - 大气压强 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强=-表压
当用表压或真空度来表示压强时,应分别注明。 如:4×103Pa(真空度)、200KPa(表压)。
1.1.3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1.流体的静力学方程
p p0 gh
表明在重力作用下,静止液体内部压强的变化规律。 2、方程的讨论
1)液体内部压强P是随P0和h的改变而改变的,即:
4) 倒U形压差计 指示剂密度小于被测流体密度,
如空气作为指示剂
p1 p2 Rg ( 0 ) Rg
1.2.1 流体的流量与流速
一、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量,称为流量
1. 体积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经管道任意截面的流体体积。
VS——m3/s或m3/h 2.质量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经管道任意截面的流体质量。
VS
wS
u1A1 u2 A2
uA 常数
对于圆形管道:
u1 u2
d2 d1
2
结论:当体积流量VS一定时,管内流体的流速与管 道直径的平方成反比。
1.2.4 柏努利方程——定态流动的能量守恒定律
2、柏努利方程(Bernalli)
gZ
u 2 2
p
We
hf
gZ1
u12 2
p1
We
gZ2
u22 2
P f P0 , h
2)当容器液面上方压强P0一定时,静止液体内部的压强P仅
与垂直距离h有关,即: P h
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压强相等。
3)当液面上方的压强改变时,液体内部的压强也随之 改变,即:液面上所受的压强能以同样大小传递到 液体内部的任一点。
4)从流体静力学的推导可以看出,它们只能用于静止的
1.1.4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1、压强与压强差的测量
1)U型管压差计
当管子平放时:
P1 P2 A B gR
b. 指示液的选取:
——两点间压差计算公式
指示液与被测流体不互溶,不发生化学反应;
其密度要大于被测流体密度。
应根据被测流体的种类及压差的大小选择指示液。
2)倾斜U型管压差计
p1
连通着的同一种流体的内部,对于间断的并非单一
流体的内部则不满足这一关系。
5)P
P0 gh可以改写成
P P0
体压强计的根据,在使用液柱高度来表示压强
或压强差时,需指明何种液体。
6)方程是以不可压缩流体推导出来的,对于可压缩性的 气体,只适用于压强变化不大的情况。
3)对于可压缩流体的流动,当所取系统两截面之间的绝对
压强变化小于原来压强的20%,
即:p1
p1
p2
<20%时
仍可使用柏努利方程。式中流体密度应以两截面之间流体
的平均密度ρm代替 。
4)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gz、u 2 、p 处于某个截面上的流体本身所具有的能量
2
We和Σhf: 流体流动过程中所获得或消耗的能量
wS——kg/s或kg/h。
体积流量和质量流量的关系是 wS VS
二、流速
1. 流速 (平均流速)
单位时间内流体质点在流动方向上所流经的距离。
u Vs A
m/s
2. 质量流速 (质量通量)
单位时间内流经管道单位截面积的流体质量。
G ws Vs u kg/(m2·s)
AA
流量与流速的关系: ws Vs uA G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