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派简介

合集下载

朦胧诗派-

朦胧诗派-

五、关于朦胧诗的研究
(一)朦胧诗所体现的人本主义和英雄主义 朦胧诗所体现的人本主义和英雄主义 (二)对“朦胧诗”的创作根源及其艺术的 探讨 (三)、朦胧诗的发展、变异及其文学史叙 朦胧诗的发展、 朦胧诗的发展 述 (四)关于朦胧派的论争
(一)朦胧诗所体现的人本 主义和英雄主义
【概要】在这世纪之交,人们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的反思 愈加深入了。对80年代的“朦胧诗”冲击波的反思是百年 文学反思的重要部分,近年来,这一话题又在学界引起了 一定的争论。为了尽可能对“朦胧诗”作出公允的评价, 本文试将其放在当代文学思潮的运动发展中去,考察新诗 潮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析出其作为人本主义英雄主义诗歌 的精神实质,及其在当代文学史中的意义和价值。在论述 过程中,本文力图做到穷理与资料的充分结合,以期获得 学理上的周密与历史的真相相一致,从而对“朦胧诗”做 出合理的评判。 【关键词】 朦胧诗 新诗潮 人本主义 英雄主义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 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 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所谓新诗潮,是 指我国当代人本主义文学中的一次英雄主义诗歌思潮,这
朦胧诗派
目录
• • • • • 一、简介 二、名称由来 三、历史功绩 四、朦胧诗的代表诗人及阵地 五、朦胧诗的争论
六、关于朦胧诗的研究
朦胧诗简介
朦胧诗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争议最多、 朦胧诗 影响最大、最深远的诗歌流派。所谓朦胧 诗,即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 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 策略和方式来隐示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 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 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明等特征。
(四)关于朦胧派的论争
关于朦胧诗的论争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发生在中国新诗坛上声 势浩大的“朦胧诗”①论争,影响极其深远。随后中国当 代新诗全面展开,有关当代新诗的研究也步入正轨,“朦 胧诗”一次次地重新置于研究、批评以及再叙述的文学史 脉络中。九十年代以来的新诗发展史叙述中,“朦胧诗” 通常被追认为当代诗歌的新起点。②在与“朦胧诗诗歌同 时并行不悖的众多诗歌团体个人中,不约而同地选择“朦 胧诗”作为当代新诗的新起点,众多文学史纷杂的讲述中 暗含着一种新的线性进化逻辑,而这一逻辑就是,思想文 化解放运动后,一种区别于“左翼文学”、“解放区文 学”以及建国后的 “十七年文学”的新的类型,或者新的审美向度出现③,

朦胧诗派及代表诗人简介

朦胧诗派及代表诗人简介

朦胧诗派及代表诗人简介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8]北岛原名赵振开,笔名有“艾珊”、“石默”等。

原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

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1979年在《诗刊》发表《回答》,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从此成为当时最有影响,也最受年轻人喜爱的青年诗人之一。

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是朦胧诗最引人瞩目的时期,也是北岛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这时期的创作,最突出地表现出一种怀疑和否定的精神,被看作是这一诗歌流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当时最有争议的诗人。

80年代初,他的创作有过一个时期的中断,这与关于朦胧诗的论争有关,也与他自己的创作由于观念的变化而方法也有所调整有关。

出版有诗集《北岛诗选》(1986)、《五人诗选》(1986)等。

其中,《北岛诗选》获得中国作协全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

80年代末以后,他一直生活在欧美,并继续编辑文学刊物《今天》,90年代后,在欧美流浪,现居美国。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于福建泉州石码镇,长于厦门市鼓浪屿。

1966年(14岁),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在作文中有抒情表现而受到批评。

1969年(17岁)初中未毕业即下乡,到闽西北山区的上杭县插队落户,1971年开始写诗和散文,并得到当时被流放到闽西北山区的福建诗人蔡其矫的指导,其诗也在知青中流传。

朦胧派诗人

朦胧派诗人

朦胧派诗人:
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

朦胧派诗人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些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视,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文革”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如: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人。

精彩话语,比如:北岛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宣告》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回答》
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
舒婷“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苦一晚”
《神女峰》原名龚佩瑜。

朦胧诗派经典诗句

朦胧诗派经典诗句

朦胧诗派经典诗句一、朦胧诗派简介1.1 朦胧诗派的定义朦胧诗派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诗坛上的一股重要力量,由席慕蓉等人提倡和领导。

这一诗派追求文字的超脱和意境的模糊,以朦胧的笔触表达情感和思考。

1.2 朦胧诗派的产生背景朦胧诗派的产生是与社会背景紧密相关的。

在当时,国家形势动荡不安,社会风气保守,传统文化权威主义盛行。

朦胧诗派的出现对这种现实状况提出挑战,试图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对社会和人性的关怀和呼唤。

1.3 朦胧诗派的特点与风格朦胧诗派主张诗歌不应过于明晰和抽象,而应传达一种朦胧、模糊的情感。

其风格以意象的散漫和象征的呈现为主,诗句常常流畅婉转,带有一定的虚幻和梦幻色彩。

二、朦胧诗派经典诗句选析2.1 “月亮渐行渐远,云层渐把月遮住”这一句出自席慕蓉的《月亮船》。

通过朦胧的词语和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渐行渐远、逝去的感伤之情。

诗句所传递的情感在朦胧的笔触下更加令人沉迷。

2.2 “沿着那阳光去的方向,也没看见太阳的影子”这是臧克家的《男人们的黄昏》中的一句诗句。

通过黑夜与黄昏的对比,诗人以朦胧的形象呈现了对黄昏时分的无奈和迷茫。

诗句中的意象在读者脑海中产生深刻的共鸣。

2.3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诗出自戴望舒的《雨巷》。

诗人通过描写西风凋碧树的景象,以及自己独自站在高楼上眺望天涯的情景,表达了一种孤独、无奈和追求的情感。

这种情绪在朦胧诗派的诗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4 “看着夜,花落如泪”这是海子的《丢掉一切,哭给你听》中的一句诗句。

海子以极为简洁的词语表达了夜晚的萧索和内心的哀愁,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力感。

三、朦胧诗派对现代诗歌的影响3.1 对诗歌形式的影响朦胧诗派对传统的诗歌形式有了较大的打破。

它不拘泥于传统的韵律和格律,更注重富有意境的表达。

这种突破为后来的现代诗歌探索开辟了新的道路。

3.2 对诗歌主题的影响朦胧诗派不同于之前的革命主题和现实主义主题的诗歌创作,更加关注内心的情感和抒发。

朦胧诗简介

朦胧诗简介
没有,没有飞翔
弃妇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蚁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唯游蜂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
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
代表人物的写作特点
舒婷诗中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温情和友 谊的呼唤。
北岛诗中的觉醒者对旧世界的决绝反叛。 顾城对个人梦境的执拗守护。 江河、杨炼将自我与民族历史融为一体的
英雄冲动,经思想界的发掘与阐释,与新 的时代构成了热烈而暧昧的历史想象关系。
朦胧诗的经典语句
北岛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宣告》),“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 高尚者的墓志铭”(《回答》)。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朦胧诗人的今天
如今,朦胧诗人各自东西,北岛仍然是重 量级的,却主要改写随笔;顾城惨死异国 他乡;杨炼还在到处漂泊,诗作却已很难 引起兴奋;江河隐姓埋名,离群寡居,与 外界很少来往;只有舒婷一人功成名就, 在诗坛的影响力却与日俱下。其他当时活 跃的朦胧诗人,如今更是不见踪影…
朦胧诗的精神内涵

朦胧诗派——精选推荐

朦胧诗派——精选推荐

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在诗歌创作中,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他们的诗歌表现出与传统新诗截然不同的风格,在诗坛乃至整个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后来被称为朦胧诗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人):新生代诗人,也叫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也叫后新诗潮。

1986年,《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的“现代主义诗歌大展”标志着新生代诗人的集体亮相。

他们企图反叛和超越朦胧诗,重建一种诗歌精神,这种精神建立在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人生的感性体验上。

新生代诗人代表:韩东、于坚、杨黎、李亚伟等。

改革文学:出现于70 年代末,并于80年代前半期达到高潮的,一股反映改革开放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心理的变革与冲突的文学创作潮流。

代表作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路遥《人生》高晓声《陈奂生系列》“三崛起”划时代的壮举,第一次一个人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对社会、历史的独特思考,不再是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不再是政治服务的工具。

寻根文学--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的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丙崽—韩少功《爸爸爸》中的主人公,国民身上一直斩不断的国民劣根性,用现代意识去透视传统文化的暗区,以此体现并挖掘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结构。

地域文化的奇异,神秘色彩—反抗中原文化的大一统,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文化动乱的根源。

王一生—阿城《棋王》中时代主人公,活着只有两个目的吃和棋。

简单宁静而平凡的生活态度,诚实地生活,重视生命价值。

传统文化在现代人身上的体现,对当代人生的积极意义。

现代派小说—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场受西方现代派影响,以抒写现实真感体验内容的潮流。

先锋小说-移植而来的文学“移植文学”,关注小说的形式和技巧,以叙事为主。

最大特点:移植文学,完全以西方文学为蓝本,疏远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朦胧诗派的特点

朦胧诗派的特点

朦胧诗派的特点朦胧诗派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深入人心的一支流派。

它源于晚清文学家孟郊和冯梦龙派系,其特点表现为意象丰富、内容雅致、思想创新、结构精致、文字灵巧等。

首先,朦胧诗的意象丰富,作者利用十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用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优美的图景,富有空灵性和神秘意蕴,使诗歌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能够给人以深刻的触动。

在《静夜思》中,孟郊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等意象表达思念家乡和乡愁之情,这种空灵、唯美的意象征求着读者的探寻。

其次,朦胧诗的内容雅致,作者善于以抽象的思维在诗歌中表现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他们把写景写物拓展到抽象的思想概念上,以抒发个人理想、追求、思想和精神活动,体现出无比雅致的意境,令人赞叹不已。

同时,朦胧诗的思想创新,朦胧诗派以诗歌的力量传播他们的思想和理想,诗歌不仅成为他们表达自我的重要窗口,更成为他们通往自我完善的途径。

他们在弘扬着自己的思想和态度时,也充分表达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重视,让读者感受到了其精神活力。

此外,朦胧诗的结构精致,朦胧诗诗歌通常严谨拒绝零碎,简洁明快,它以最简洁的语句表达最精致的意境,如孟郊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简洁却意境丰富,言简意赅,让读者无不感叹。

最后,朦胧诗的文字灵巧,文字灵巧是朦胧诗派诗歌抒情格调的最显著特点,诗人们运用了文字的灵活变化,用抒情而又富有实践性的语言把抽象的诗情化和实际的细节凝练在一起,令诗歌显得恒久而章法完整,语言生动形象,句句推动故事发展,让读者得到有益的启迪。

朦胧诗派的特点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追求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无怪乎影响了整个晚清文学,其中的味道未曾褪色,今天仍然给人们以深刻的感悟,当我们述说朦胧诗派时,不仅仅是在回顾历史,更是在探讨自我与人文之间的关联。

朦胧诗派及代表诗人简介

朦胧诗派及代表诗人简介

朦胧诗派及代表诗人简介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8]北岛原名赵振开,笔名有“艾珊”、“石默”等。

原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

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1979年在《诗刊》发表《回答》,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从此成为当时最有影响,也最受年轻人喜爱的青年诗人之一。

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是朦胧诗最引人瞩目的时期,也是北岛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这时期的创作,最突出地表现出一种怀疑和否定的精神,被看作是这一诗歌流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当时最有争议的诗人。

80年代初,他的创作有过一个时期的中断,这与关于朦胧诗的论争有关,也与他自己的创作由于观念的变化而方法也有所调整有关。

出版有诗集《北岛诗选》(1986)、《五人诗选》(1986)等。

其中,《北岛诗选》获得中国作协全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

80年代末以后,他一直生活在欧美,并继续编辑文学刊物《今天》,90年代后,在欧美流浪,现居美国。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于福建泉州石码镇,长于厦门市鼓浪屿。

1966年(14岁),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在作文中有抒情表现而受到批评。

1969年(17岁)初中未毕业即下乡,到闽西北山区的上杭县插队落户,1971年开始写诗和散文,并得到当时被流放到闽西北山区的福建诗人蔡其矫的指导,其诗也在知青中流传。

朦胧诗派介绍

朦胧诗派介绍

文化素养的形成和表现特点又有很大的差别。 所受的文化教养不同:北岛在思想性格形成的重 要阶段,曾接触过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而顾城较 少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 对现实的态度不同:北岛虽然拒绝与现实社会合 作,但始终表现出自己对人类精神困境的“终极 关怀”;而顾城在对现实失望后,以逃避的态度 去寻找自己眼中的童话世界,去创造一个与世俗 世界相对立的美好幻境。
朦胧诗的发展与变异
朦胧诗
江河、杨炼 的史诗
后朦胧诗
新生代
“第三代”诗人,
以韩东、于坚、 杨黎、李亚伟等 为代表
第三代诗人
“后朦胧”诗人,以海子、王家新、骆一禾、
西川等为代表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海子
关于海子
1964年生于安微省怀宁县,在农村长大。1979年
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 1983年秋,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 教研室。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代表诗人 —顾城
顾城简介
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 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 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 童话般的少年生活。顾城被舒婷称为“童话诗 人”,他诗歌的魅力是来自那种童话般的迹近 “纯洁”的幻想。 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 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 品。作品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 种文字。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朦胧诗派介绍》课件

《朦胧诗派介绍》课件

对传统诗歌的颠覆
朦胧诗派对传统诗歌的语言、主题和 形式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变,引发了一 些保守的批评家对其价值和意义的质 疑。
04
朦胧诗派的未来展望
传承与创新
传承
朦胧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流派,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朦胧诗派应当继续传承其核心精神和艺术特色,保持其独特的艺术
起源与发展
起源
朦胧诗派起源于“文革”后期的一群 青年诗人,他们开始独立创作并形成 了一定的群体。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朦胧诗派逐渐成为 中国诗歌界的重要力量,其影响逐渐 扩大,成为了一个时代诗歌的代表。
代表诗人与作品
代表诗人
北岛、舒婷、顾城、海子等。
代表作品
《回答》、《致橡树》、《弧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
表达方式。
朦胧诗派的诗歌作品启示我们, 诗歌应该具有时代感和历史责任 感,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命运。
朦胧诗派的诗歌作品启示我们, 诗歌应该不断创新和实验,探索 新的艺术手法和技巧,以适应时
代发展的需要。
THANKS
感谢观看
《朦胧诗派介绍》ppt课 件
• 朦胧诗派概述 • 朦胧诗派的文学风格 • 朦胧诗派的影响与评价 • 朦胧诗派的未来展望 • 总结
01
朦胧诗派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朦胧诗派,也称“新诗潮”,是 指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出 现的一支诗歌流派。
特点
注重个体感受和内心体验,强调 诗歌的隐喻、象征和意象,语言 含蓄、朦胧、多义,呈现出一种 独特的艺术风格。
朦胧诗派的诗歌注重个体情感和社会意识的结合 ,通过个体的感受和思考来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 变迁。
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讲朦胧诗派课件

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讲朦胧诗派课件
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讲——朦胧诗派 课件
❖ 即使现在读起来,不少朦胧诗人的诗作仍深具魅 力,比如北岛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 一个人”(《宣告》),“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 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回答》),顾城 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杨炼的“高原如猛虎,焚烧于 激流暴跳的万物的海滨”、“或许召唤只有一 声——/最嘹亮的,恰恰是寂静”(《诺日朗》)、 舒婷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 痛哭一晚”(《神女峰》)等等,当年称得上传 诵一时,在当时思想解放、人性开放的启蒙思潮 和时代背景下领风气之先,自然好评如潮。如今 读来虽然已无当初震撼,但还是不错。有些甚至 可以说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但也有些诗作,不乏 概念化、简单化甚至口号化的痕迹。
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讲——朦胧诗派 课件
❖ 。在男权本位的人类社会,女性自古就处于被动和 从属的地位,男性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 要求和改造着女性,派定给她们“贤妻良母孝妇” 的角色,并且打造和删削出一些“永远的女性”,以 此作为妇道妇德的标准和典范,使女性不但认同着 这些规范和界定,而且逐渐将其内化为自我道德律 令。“巫山神女峰”就是这样一个“典范”。在 诗人看来,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虽然可作为守贞 的典范而为人礼赞,却不能享受生存的快乐,经历 真实的生命过程和情感体验,只能是被风干的一 个虚幻祭品。“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 种基于生命本真的向往和呼唤,是对传统道德训 诫的背叛,也是对被男权文化异化扭曲了的女性 自我的背叛。
❖ 从人们普遍的猎奇心态下对惠安女子的浅表性
的欣赏的背后,看到了世人浅薄。南国家乡的姐
妹的生存处境,普天之下女性的“并未苦难已经
绝迹”的命运,激发诗人“为妇女请命”,抗议

朦胧诗派及其代表诗人

朦胧诗派及其代表诗人

朦胧诗派朦胧诗派:70 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北岛原名赵振开,笔名有“艾珊”、“石默”等。

原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

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1979年在《诗刊》发表《回答》,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从此成为当时最有影响,也最受年轻人喜爱的青年诗人之一。

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是朦胧诗最引人瞩目的时期,也是北岛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这时期的创作,最突出地表现出一种怀疑和否定的精神,被看作是这一诗歌流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当时最有争议的诗人。

80年代初,他的创作有过一个时期的中断,这与关于朦胧诗的论争有关,也与他自己的创作由于观念的变化而方法也有所调整有关。

出版有诗集《北岛诗选》(1986)、《五人诗选》(1986)等。

其中,《北岛诗选》获得中国作协全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

80年代末以后,他一直生活在欧美,并继续编辑文学刊物《今天》,90年代后,在欧美流浪,现居美国。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于福建泉州石码镇,长于厦门市鼓浪屿。

1966年(14岁),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在作文中有抒情表现而受到批评。

1969年(17岁)初中未毕业即下乡,到闽西北山区的上杭县插队落户,1971年开始写诗和散文,并得到当时被流放到闽西北山区的福建诗人蔡奇娇的指导,其诗也在知青中流传。

朦胧诗派

朦胧诗派
北岛

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 钞票
坏的名誉是永远挣不脱的 枷锁 如果事实上真是这样的话
我愿在单调的海洋上终生 漂泊 哪儿能找得到结实的舢板 我只有在街头四处流落 只希望敲到朋友的门前 能得到一点菲薄的施舍
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 叶
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 青稞 如果命运真是这样的话
我愿为野生的荆棘放声高 歌 哪怕荆棘刺破我的心 火样的血浆火样地燃烧着 挣扎着爬进喧闹的江河 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
一代人的主导情绪和情感基调
就其发展过程而言,最早可溯源到“文革” 时期60年代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当时许多知识青年普遍怀有一种模糊而又强 烈的情绪:不解、怀疑、愤怒、无奈、对抗 等交织在一起,一种被抛弃的失落感以及对 幻灭了的理想的沮丧和坚执,对失去家园的 牵系等,成了这一代人的主导情绪和情感基 调。
命运
食指
二 羞怯的微笑是醉人不伤心的美酒 绯红的面庞是丰满无核心的苹果 如果维纳斯是这样的话 我至今还未感受到爱情的焦渴 有人说酒后异常地痛苦 有人说苹果有时也苦涩 朋友,我不知道,因为 至今我还没有亲自尝过 明朗的目光是笔直走不完的路程 深沉的眼睛是躲也躲不过的灾祸 如果你是这样选择爱人的话 爱情的小船将永远荡漾在秋波 哪个愿永远在动荡之中 是水手谁不想靠岸停泊 年轻的朋友,该静下心来 认真思考,仔细斟酌
————渴求光明的使者
诗派简介
朦胧派诗人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 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 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 天地,新空间。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 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 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 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朦胧诗派主要指北岛、舒 婷、顾城、江河、杨炼、多多、食指、芒克、方含、 梁小斌为代表的一批青年诗人。

朦胧诗派的特点

朦胧诗派的特点

朦胧诗派的特点
朦胧诗派,作为一种新兴的诗歌流派,最早出现在清末民初的中国诗坛,其核心成员包括张炎、韩维、郭沫若以及钱钟书等。

朦胧诗派的诗歌闪耀出别样的独特光芒,其诗歌特色在与众不同,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也曾在北洋文学史上留下重要痕迹。

首先,朦胧诗派以其诗意空灵清新的特点著称。

朦胧诗派的诗歌充满了虚幻的气氛,表达了一种沉静而理智的宗教哲学思想。

朦胧诗歌的叙述让读者感受到一股虚无的风格,仿佛这些诗句在指引着读者走向另一种未知的世界,气韵空灵,富有哲学思想,有让读者远离尘世,远离喧嚣的虚无之境。

另外,朦胧诗派也有一种象征主义的文学风格。

在朦胧诗派中,诗歌中有许多象征、象征主义和隐喻,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可以表达一些深刻的哲学思想。

比如郭沫若的《遗失的声音》,他用假想的声音来寄寓清末萧条社会的不满和痛苦,这种象征性的言表现更加深刻,也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最后,朦胧诗派的诗歌常常有强烈的社会评论意味。

朦胧诗人用自己的超现实诗歌来揭露腐败的社会现实,他们把诗歌表达出对不公正现实深深的不满,甚至激起社会对社会变革的热情。

凭借着他们前卫的诗歌思想,朦胧诗派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改变有着重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朦胧诗派的诗歌特色是独一无二的,其浪漫的诗意和前卫的社会精神,也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

朦胧诗歌的虚无之美让读者思想放飞,前卫的社会评论意蕴又给人们以警醒,它是中国诗歌
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朦胧诗派整理

朦胧诗派整理

朦胧诗派及诗人整理朦胧诗派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朦胧诗派主要指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多多、食指、芒克、方含、梁小斌为代表的一批青年诗人。

“朦胧诗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对人的美好情感,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爱和关怀的需求、对人的权利和自由的向往,是人本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一时期“朦胧诗”的重要主题。

十年动乱,使人的美好情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无情的破坏,人的权利与自由受到恣意的践踏,人们长期为一种当时所谓的“革命激情”所欺骗。

最早从那种“革命激情”中觉醒的,是一部分知识青年,而催促他们觉醒的,则是当时的“上山下乡”运动。

也是属于“朦胧诗”的那一代人的写照。

这样的诗篇在新诗潮诗歌中数不胜数,它们所体现的人本主义英雄主义思想和精神,向上承接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传统,同时,它们也成了推动70年代末文学界思想解放运动和80年代初文学启蒙思潮的有机力量。

朦胧诗派诗人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1969年至1982年是其创作的前期,整体风格明丽纯净,这个阶段出现了两个创作高峰——1970年到1972年以及1977年到1982年。

顾城在这个时期写出了许多天才之作,他专注于自然界那些美好、纯净而明媚的事物,辅以丰富奇崛的想象,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令人神往、不可思议的艺术空间,也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理想的童话世界。

他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他此时的创作不是依靠社会经验,而是依仗其对万物的敏感和与生俱来的才华,当然,他也在用心思考和探索,诗中也流露出轻微的虚无和颓废的情绪。

什么是朦胧派?朦胧派的代表诗人有?

什么是朦胧派?朦胧派的代表诗人有?

什么是朦胧派?朦胧派的代表诗⼈有?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作为⼀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然⽽却以各⾃独⽴⼜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个“崛起的诗群”。

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坛引起论争。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是:⼀揭露⿊暗和社会批判,⼆是在⿊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彩,三是在⼈道主义基础上建⽴起来的对“⼈”的特别关注。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的重要⽅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学⽣命之树的崛起。

以朦胧诗为主的新诗潮诗歌运动在70年代末“思想解冻”后逐渐进⼊⾼潮时期,其标志便是1979年3⽉号《诗刊》上北岛短诗《回答》的发表,随着《回答》⼀诗的发表,“朦胧诗”开始由地下状态进⼊公开状态,新诗潮诗⼈不仅很快就占领了各种⽂学报刊的主要版⾯,他们还创办了⾃⼰的民间诗歌刊物《今天》杂志,推出了⼀批优秀诗⼈的作品,如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严⼒等,并且引发了诗歌界乃⾄整个⽂学界的⼀次历时数年的声势浩⼤的关于“朦胧诗”的论争。

这类诗歌在创作⼿法上⼤量使⽤象征的艺术表达⽅式,使得诗歌的⽂学意义充满多样性和不明确性,所以也被⼈们称为朦胧诗。

朦胧诗⼈们在反思和对⾃我价值的探寻之后,终于找到了⾃⼰作为“历史的见证⼈”的位置,其实现⾃我价值的途径就是为后⼈提供历史的见证,因此,“提供历史的见证”也就成了“朦胧诗”的最终主题。

1985年11⽉出版的《朦胧诗选》收集了这些诗⼈的作品,这也是朦胧诗派⼀词的来源之⼀,⼜因为相当⼀部分朦胧诗⼈都在《今天》上发表过作品,朦胧派也往往被称为今天派。

20世纪80年代开始,朦胧派被陆续出现的新诗潮流派取代,从1984年开始,中国新诗潮诗歌运动进⼊“后朦胧派”发展阶段。

朦胧诗派的特点

朦胧诗派的特点

朦胧诗派的特点
朦胧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历史悠久的一支诗歌流派,其形成于宋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支流派,受到了无数读者与学者的喜爱。

朦胧诗派的诗歌思想源于先秦时期的思想,其诗歌一般比较朦胧,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被称为“抒情诗”,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朦胧诗派的文学风格有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内容。

朦胧诗派的诗歌多表达了以婉转的语言表达个人的苦恼与惆怅,其诗歌多倾向于内心深处,而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二是艺术表现。

朦胧诗派的诗歌多以“朦胧”作为艺术表现方式,它极尽抒情艺术的奥妙,不着痕迹的表达思想,令人激越;
三是写作形式。

朦胧诗派的诗歌多写以古体诗为主,七言四句的古体诗与五言诗的组合,以及节句的运用,充分展现了朦胧诗派的美妙与娓娓而多情;
四是形式观念。

朦胧诗派的诗歌多追求形式美,不一定要有实质内容,但也不失精神内涵,语言风格也浑朴却也深刻;
五是情感色彩。

朦胧诗派的诗歌呈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淡淡情感和精神寄托,这种情感色彩极为平淡,而不带有愤怒,因而被称为“抒情诗”,具有着自然、纯真、清灵的意境。

朦胧诗派的诗歌一贯贴近生活,大气清新,显示出文化追求清新和自然联结的精神风格,令众多读者与学者倾倒不已,被誉为“抒情诗派”。

朦胧诗派诗歌不受时代改变而改变,经久不衰,得以流传到
今天,仍然充满着清新的灵性,令人欣赏和叹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朦胧诗派简介
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文革”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人。

朦胧诗无疑是中国当代汉语诗歌史上最值得关注也绕不过去的重要课题,它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开启了诗歌的多个方向,启迪了当代汉语诗歌的多种可能性,它的源头性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对于当代汉语诗歌来说,朦胧诗始终是一个强大的存在,一座含金量罕见、挖掘不尽的宝库。

一般认为,朦胧诗是自1978年北岛等主编的《今天》杂志开始的。

当时活跃于《今天》杂志的诗人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舒婷、顾城、杨炼、江河、梁小斌、芒克等。

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与思考。

他们所创作出来的诗歌,与当时诗坛盛行的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这些诗歌后来被统称为“朦胧诗”。

朦胧诗这一概念,事实上自产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

它来自评论家章明的一篇评论的题目《令人气闷的“朦胧”》,章明认为这些诗歌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不好的影响,过于追求个人化的意象与词汇,涵义有时显得晦涩,整体意境显示某种荒诞而诡异的色彩,有时还呈现某种灰暗低沉的情绪。

其实这一概括并不足以涵盖后来所说的朦胧诗的全部,而且文章里面涉及的诗人也没有一个是后来被公认为朦胧诗的代表性人物。

但有趣的是,“朦胧诗”这一简单化的命名后来却成为约定俗成的名词。

不过,在另外一些支持朦胧诗的评论家那儿,朦胧诗代表一种新的“崛起”,当时有三篇非常有影响的诗歌评论,后来被称为“三个崛起”,即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先生的《在新的崛起面前》、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先生的《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和当时还是吉林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这三位评论家正好老中青齐备,他们的这三篇评论,概括和总结了朦胧诗的一些特点,肯定了朦胧诗的作用和成就,可以说为朦胧诗起到了鸣锣开道的作用。

朦胧诗的历史功绩及艺术成就是无法忽视的,在一篇回顾当代汉语诗歌二十多年所走过的道路的文章中,我曾这样评价朦胧诗:当代汉语诗歌最具实质性影响的努力有三次,即朦胧诗、口语化努力、叙事性的强调。

其中,朦胧诗的出现使中国的新诗传统在滞缓几十年之后再次与世界接轨,并逐渐同步。

它最大的贡献是唤醒了一种现代意识。

一种新诗现代化的意识。

确实,由于朦胧诗人大多经历了“文革”导致的精神危机,出现了类似西方“上帝死了”之后的现代主义背景,因此,朦胧诗人迅速被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所吸引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因此使中国当代汉语诗歌向前跳跃了好几步,并逐步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走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即使现在读起来,不少朦胧诗人的诗作仍深具魅力,比如北岛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杨炼的“高原如猛虎,焚烧于激流暴跳的万物的海滨”、“或许召唤只有一声──/最嘹亮的,恰恰是寂静”、舒婷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等等,当年称得上传诵一时,在当时思想解放、人性开放的启蒙思潮和时代背景下领风气之先,自然好评如潮。

如今读来虽然已无当初震撼,但还是不错。

有些甚至可以说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但也有些诗作,不乏概念化、简单化甚至口号
化的痕迹。

朦胧诗自《今天》杂志始,当时被誉为代表性诗人的是后来被称为“朦胧诗五人”的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

如今这五人各自东西,北岛仍然是重量级的,却主要改写随笔;顾城惨死异国他乡;杨炼还在到处漂泊,诗作却已很难引起兴奋;江河隐姓埋名,离群寡居,与外界很少来往;只有舒婷一人功成名就,在诗坛的影响力却与日俱下。

其他当时活跃的朦胧诗人,如今更是不见踪影……诗人黄灿然说十年就能看出一个诗人是否有生命力,此言不假。

真正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诗歌和诗人总是屈指可数的。

另外一方面,却有一些当年算不上风云人物甚至还有些落寞的诗人,经过时间的淘洗,其重要性却日显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