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中学2020高三语文学科复习备考策略研讨 课件 (共36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高考真题、经典考题 为例,总结归纳现代文阅读、文言文翻译、经典文化论 著等文字题答题的角度和规范。
3 .突破“去套路化”题型,多角度、多维度训练学 生的理解及应变能力,由内而外地引导学生读懂文本, 把握文本。
4. 作文教学在“传承与创新”中进行多角度练习, 丰富资料,拓展渠道,为学生提供新鲜而生动的视听看 资料。
历年高考作文题
❖ (2018高考作文题)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 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 料,写一篇文章。
❖
❖ (2017高考卷真题)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参考答案: ❖ 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
觉辛酸。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 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 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提炼观点
理解,评价
纯《论语》(课内) 17年 课文填空
分析教育技巧
纯《论语》(课内+ 18年 课内注解
概括,分析观点
课外)
备注:15、16年语文高考中,《<论语>选读》列入自选模块,故不列入表格。
一以贯之
❖ 一个根本 孔子的基本思想 ❖ 两道题目 题一以识记、理解(概括提炼)为考查形式,
难度在A、B等级; 题二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为考查形式,难
“本次命题现代文阅读部分采用了非连续性实用类 文本形式,又融入了跨文本阅读理念。语料选择由过 去单篇文章改为四个语段材料,……,大大提升了对 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
——《2018年高考浙江省语文学科命题思路》
3. 关注例题中的细微变化
【考试内容与要求】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 和评析。与18、17、14年相同。而15、16年《<论语>选 读》列入自选模块,故不同。 【题型示例】与2018年相比有变化,由三个题型改为两个 题型:题型一为对纯《<论语>选读》课内语段的考查(12 年高考题),题型二为《论语》+其他文化论著的思想对比 题(类同11年高考题);删去了题型三对纯其他文化论著 (《孟子》)的选段考查。
度在C、D等级。 ❖ 三种语料 《<论语>选读》(课内)、
《论语》其他章节(课外)、 其他文化论著(譬如《孟子》《庄子》《韩非 子》《墨子》等) 且《论语》选段必考(正常情况下)。
❖ (一) 审题意识 ❖ ☆理解和评价题型的区别 ❖ (二) 规范意识 ❖ ☆采分意识 ☆答题语言 ☆答题次序 ❖ (三) 文本意识 ❖ ☆当前文本语境 ☆课内文本(《<论语>选读》)语境
联想、回归 ❖ (四)文化意识 ❖ ☆传统文化背景 ❖ ☆当代文化背景(在古为今用题型中,今人意识强烈)
(2018高考卷真题)
(1)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4分)
学生一般的答题模式: (1)主旨:做人要谦虚知礼。分析:孔子认为,即使一 个人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却骄傲吝啬,那其他都不值 得看了。
研究比较
语料出处 年份 题一
题二
纯《论语》(课内) 09年 课内成语
指出教学原则,评析
纯《论语》(课内+ 10年 课外)
课内句子
分析思想
《论语》+其他文化 11年 论著
提炼观点
评价两种为政观
纯《论语》(课内) 12年 提炼观点
对照思想谈看法
纯《论语》(课内+ 13年 课外)
课文填空
简析观点
纯《论语》(课内+ 14年 课外)
❖ (2018高考卷真题)
❖ 1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 果?(5分)
❖ 12.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5分)
参考答案: ❖ 11.①连用10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
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②前文渲染的是“闹”,此处连用 “一”凸显的是“静”,形成强烈反差。③前文铺陈的是“繁”, 此处聚焦于“一”,梦与现实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 12.①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②再写游人众 多,为后面观灯受阻理伏笔。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 向高潮并点题。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两年高考的语用题比较,我们会发现对于
“逻辑思维”的考察没有变化,指向“思维发展 与提升”素养;而2017年高考的第6题指向的是 “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两个素养; 而2018年高考第6题指向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2. 把握基本规律和方向
如实用类文本语料选择群文阅读,即非连续性 文本。
4. 关注从“量” 到“质”的变化
以2017到2018年的高考试卷为例,整份试卷的阅读内容明显 增多,增加了500多字,整份卷子达到7200多字,阅读量很大,而 且不是浏览,是有深度的阅读,卷子涉及多种体裁和题材,在两个半 小时之内,考生要读懂,还要答题、写作,难度不小。 这其实体现 了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说过的一句话“要让一部分学生做不完语文 试卷”,这不是存心给学生设难,而是体现了“语文学习要有量的积累, 才会有质的突破”的教学思想。
❖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 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2018年 高考)
•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 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3分)
• 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有
关,
,所以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温
这样一来,对学生的阅读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信息的检 索、定位、分析、辨别、判断、概括等都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有效的 落实。因此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有针对性、有策略性地训练,帮助学 生适应这样的试题变化,增强阅读能力。
二、针对考点,有的放矢
1.夯实基础,将字音、字形、词语及古诗文默写等 识记的内容贯穿整个复习过程。
❖ 复习的支点:阅读和写作
❖ 复习的核心:语言和思维
❖
语境的把握、体察、分析
1.关注思维逻辑方面的创新性题型
❖ “语用题”往往是“创新的试验田”: (2017年 高考)
❖ 5.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 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 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3分)
18年高考题参考答案: (1)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
“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则 是恶劣的品质。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 华出众也不足称道。
理解是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理解和评价题型的区别
理解,理解经典中关键词语、句子的内涵,细致 地思考、挖掘思想的要点及表达的层次。 评价,就是要发表自己对语段所体现出来的思想 的看法,或赞成,或肯定,或作辩证评价。 分析,就是要结合所给语段的词语、句子,说明 观点的由来、根据。
❖ (2017高考作文题)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 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 (2016高考作文题)……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 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 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2018高考作文命题全景透析
❖ 价值导向:在时代的洪流中凸显立德树人
(一)时代洪流 (1)关注民族复兴 【典型考题】全国新课标卷Ⅰ以“世纪宝宝”为切入点,先 讲述了其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的过程,然后又 展望未来,把时间定格在2020与2035年,想象其和中国 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过程。所以考生无论是讴歌2018 年以前中国的沧桑巨变,还是想象2018年以后中国的追梦 历程,抑或是对2035年的18岁的一代人谈感悟,其行文的 核心始终离不开“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民 族复兴的时代话题。
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的解读。
聚焦核心素养 适当延伸
新课标(2017年)明确语文的学科素养“语言建
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 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根据近几年的浙江高考语文试卷 分析,基本上都能够得到体现,所以今年的高考题型和 往年应该是基本一样。
❖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了语言、思维、审美、文 化等四个方面。
镇海中学2019高三语文学科复习备考策略交流
高三备课组 朱黎俊
课程滋养
1 • 认清形势,审视变化 2 • 针对考点,有的放矢 3 • 团队协作,力求高效 4 • 及时反思,交流困惑
一、认清形势,审视变化
❖1. 7选3的考试模式带来了学情的巨大变化。 ❖ 2.语文承载着比以往更重的“区分”任务。 ❖3. 近几年考试真题的研究比对及浙江高考语文新课
❖ (2017高考卷真题)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参考答案: ①“示意”“卸”等神态细节描写,包含对照意味,细致刻 画出母亲嗔怪、不安、沉重等微妙的心理变化。②“出神”两次出现, 强调了母亲沉浸在茫然、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态中。③“黑糊糊的夜 空”,是实景的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生活负担 加重而忧虑,因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
(13)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 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 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 无(“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 幻色彩。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 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 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
❖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 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人 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 利。
❖ (2018高考卷真题)
10.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 特点?(4分)
参考答案: ①用词夸饰,辞彩绚丽。②运用铺陈、排比语句。 ③语气急切:用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用“你 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2018高考作文命题全景透析
(2)关注改革开放 【典型考题】全国新课标卷III“改革开放三部曲”以三条标语浓缩了改革开放不 平凡的四十年历程,折射出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与发展方式的变迁。具体 来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表明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任务就是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模式的 反思;“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是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未来改革开放的深层 次思考与道路设计。这三条标语全面地展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波澜壮阔的发展 历程,让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时刻铭记改革前辈的光荣与梦想,引导考生不忘 初心,接力奋斗,砥砺前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20.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 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
参考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 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 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 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 孤身远去的不舍。
度的变化,既影响植物吸收肥料的程度,也影响植物
的新陈代谢过程,
,都会使植物新陈代谢
的酶活性发生变化,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使新陈代谢
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植物的快速成长。据研
究,
,即根、冠、叶的温度都有差异,而
根温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最直接。
(2017年 高考)
• 6.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 求:运用笫三人称,有心理描写;语言 连贯、准确、生动;不少于100个字。 (6分)
• 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 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Baidu Nhomakorabea我要把 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2018年 高考)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30个字。(2分)
❖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 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4分)
3 .突破“去套路化”题型,多角度、多维度训练学 生的理解及应变能力,由内而外地引导学生读懂文本, 把握文本。
4. 作文教学在“传承与创新”中进行多角度练习, 丰富资料,拓展渠道,为学生提供新鲜而生动的视听看 资料。
历年高考作文题
❖ (2018高考作文题)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 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 料,写一篇文章。
❖
❖ (2017高考卷真题)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参考答案: ❖ 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
觉辛酸。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 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 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提炼观点
理解,评价
纯《论语》(课内) 17年 课文填空
分析教育技巧
纯《论语》(课内+ 18年 课内注解
概括,分析观点
课外)
备注:15、16年语文高考中,《<论语>选读》列入自选模块,故不列入表格。
一以贯之
❖ 一个根本 孔子的基本思想 ❖ 两道题目 题一以识记、理解(概括提炼)为考查形式,
难度在A、B等级; 题二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为考查形式,难
“本次命题现代文阅读部分采用了非连续性实用类 文本形式,又融入了跨文本阅读理念。语料选择由过 去单篇文章改为四个语段材料,……,大大提升了对 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
——《2018年高考浙江省语文学科命题思路》
3. 关注例题中的细微变化
【考试内容与要求】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 和评析。与18、17、14年相同。而15、16年《<论语>选 读》列入自选模块,故不同。 【题型示例】与2018年相比有变化,由三个题型改为两个 题型:题型一为对纯《<论语>选读》课内语段的考查(12 年高考题),题型二为《论语》+其他文化论著的思想对比 题(类同11年高考题);删去了题型三对纯其他文化论著 (《孟子》)的选段考查。
度在C、D等级。 ❖ 三种语料 《<论语>选读》(课内)、
《论语》其他章节(课外)、 其他文化论著(譬如《孟子》《庄子》《韩非 子》《墨子》等) 且《论语》选段必考(正常情况下)。
❖ (一) 审题意识 ❖ ☆理解和评价题型的区别 ❖ (二) 规范意识 ❖ ☆采分意识 ☆答题语言 ☆答题次序 ❖ (三) 文本意识 ❖ ☆当前文本语境 ☆课内文本(《<论语>选读》)语境
联想、回归 ❖ (四)文化意识 ❖ ☆传统文化背景 ❖ ☆当代文化背景(在古为今用题型中,今人意识强烈)
(2018高考卷真题)
(1)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4分)
学生一般的答题模式: (1)主旨:做人要谦虚知礼。分析:孔子认为,即使一 个人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却骄傲吝啬,那其他都不值 得看了。
研究比较
语料出处 年份 题一
题二
纯《论语》(课内) 09年 课内成语
指出教学原则,评析
纯《论语》(课内+ 10年 课外)
课内句子
分析思想
《论语》+其他文化 11年 论著
提炼观点
评价两种为政观
纯《论语》(课内) 12年 提炼观点
对照思想谈看法
纯《论语》(课内+ 13年 课外)
课文填空
简析观点
纯《论语》(课内+ 14年 课外)
❖ (2018高考卷真题)
❖ 1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 果?(5分)
❖ 12.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5分)
参考答案: ❖ 11.①连用10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
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②前文渲染的是“闹”,此处连用 “一”凸显的是“静”,形成强烈反差。③前文铺陈的是“繁”, 此处聚焦于“一”,梦与现实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 12.①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②再写游人众 多,为后面观灯受阻理伏笔。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 向高潮并点题。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两年高考的语用题比较,我们会发现对于
“逻辑思维”的考察没有变化,指向“思维发展 与提升”素养;而2017年高考的第6题指向的是 “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两个素养; 而2018年高考第6题指向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2. 把握基本规律和方向
如实用类文本语料选择群文阅读,即非连续性 文本。
4. 关注从“量” 到“质”的变化
以2017到2018年的高考试卷为例,整份试卷的阅读内容明显 增多,增加了500多字,整份卷子达到7200多字,阅读量很大,而 且不是浏览,是有深度的阅读,卷子涉及多种体裁和题材,在两个半 小时之内,考生要读懂,还要答题、写作,难度不小。 这其实体现 了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说过的一句话“要让一部分学生做不完语文 试卷”,这不是存心给学生设难,而是体现了“语文学习要有量的积累, 才会有质的突破”的教学思想。
❖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 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2018年 高考)
•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 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3分)
• 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有
关,
,所以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温
这样一来,对学生的阅读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信息的检 索、定位、分析、辨别、判断、概括等都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有效的 落实。因此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有针对性、有策略性地训练,帮助学 生适应这样的试题变化,增强阅读能力。
二、针对考点,有的放矢
1.夯实基础,将字音、字形、词语及古诗文默写等 识记的内容贯穿整个复习过程。
❖ 复习的支点:阅读和写作
❖ 复习的核心:语言和思维
❖
语境的把握、体察、分析
1.关注思维逻辑方面的创新性题型
❖ “语用题”往往是“创新的试验田”: (2017年 高考)
❖ 5.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 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 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3分)
18年高考题参考答案: (1)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
“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则 是恶劣的品质。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 华出众也不足称道。
理解是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理解和评价题型的区别
理解,理解经典中关键词语、句子的内涵,细致 地思考、挖掘思想的要点及表达的层次。 评价,就是要发表自己对语段所体现出来的思想 的看法,或赞成,或肯定,或作辩证评价。 分析,就是要结合所给语段的词语、句子,说明 观点的由来、根据。
❖ (2017高考作文题)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 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 (2016高考作文题)……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 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 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2018高考作文命题全景透析
❖ 价值导向:在时代的洪流中凸显立德树人
(一)时代洪流 (1)关注民族复兴 【典型考题】全国新课标卷Ⅰ以“世纪宝宝”为切入点,先 讲述了其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的过程,然后又 展望未来,把时间定格在2020与2035年,想象其和中国 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过程。所以考生无论是讴歌2018 年以前中国的沧桑巨变,还是想象2018年以后中国的追梦 历程,抑或是对2035年的18岁的一代人谈感悟,其行文的 核心始终离不开“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民 族复兴的时代话题。
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的解读。
聚焦核心素养 适当延伸
新课标(2017年)明确语文的学科素养“语言建
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 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根据近几年的浙江高考语文试卷 分析,基本上都能够得到体现,所以今年的高考题型和 往年应该是基本一样。
❖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了语言、思维、审美、文 化等四个方面。
镇海中学2019高三语文学科复习备考策略交流
高三备课组 朱黎俊
课程滋养
1 • 认清形势,审视变化 2 • 针对考点,有的放矢 3 • 团队协作,力求高效 4 • 及时反思,交流困惑
一、认清形势,审视变化
❖1. 7选3的考试模式带来了学情的巨大变化。 ❖ 2.语文承载着比以往更重的“区分”任务。 ❖3. 近几年考试真题的研究比对及浙江高考语文新课
❖ (2017高考卷真题)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参考答案: ①“示意”“卸”等神态细节描写,包含对照意味,细致刻 画出母亲嗔怪、不安、沉重等微妙的心理变化。②“出神”两次出现, 强调了母亲沉浸在茫然、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态中。③“黑糊糊的夜 空”,是实景的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生活负担 加重而忧虑,因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
(13)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 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 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 无(“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 幻色彩。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 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 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
❖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 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人 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 利。
❖ (2018高考卷真题)
10.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 特点?(4分)
参考答案: ①用词夸饰,辞彩绚丽。②运用铺陈、排比语句。 ③语气急切:用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用“你 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2018高考作文命题全景透析
(2)关注改革开放 【典型考题】全国新课标卷III“改革开放三部曲”以三条标语浓缩了改革开放不 平凡的四十年历程,折射出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与发展方式的变迁。具体 来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表明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任务就是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模式的 反思;“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是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未来改革开放的深层 次思考与道路设计。这三条标语全面地展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波澜壮阔的发展 历程,让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时刻铭记改革前辈的光荣与梦想,引导考生不忘 初心,接力奋斗,砥砺前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20.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 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
参考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 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 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 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 孤身远去的不舍。
度的变化,既影响植物吸收肥料的程度,也影响植物
的新陈代谢过程,
,都会使植物新陈代谢
的酶活性发生变化,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使新陈代谢
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植物的快速成长。据研
究,
,即根、冠、叶的温度都有差异,而
根温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最直接。
(2017年 高考)
• 6.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 求:运用笫三人称,有心理描写;语言 连贯、准确、生动;不少于100个字。 (6分)
• 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 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Baidu Nhomakorabea我要把 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2018年 高考)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30个字。(2分)
❖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 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