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 论
2020年7月26日星期日
第一节 跨国公司投资动因【自学】
一、跨国公司投资宏观动因
1.世界科技的大发展 2.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 3.资本运动全球化 4.国家干预战略的运用
二、跨国公司投资微观动因
1.追求高额利润型投资动机 2.资源导向型投资动机 3.市场导向型投资动机 4.效率导向型投资动机 5.风险分散型投资动机 6.技术导向型投资动机 7.追求优惠政策型投资动机 8.环境污染转移型投资动机 9.全球战略型投资动机
第三,企业与顾客、供货商,甚至竞争对手需 要保持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以便尽可能降低 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阶段Ⅱ:成熟期
技术已经完善,产品已定型,但尚未实现标准 化生产。
●美国跨国公司拥有的 三类垄断优势:
①来自不完全竞争的 产品市场的优势
产品差异化能力 品牌、商标 销售技术和渠道 价格控制
●美国跨国公司拥有的三类垄断优势: ②来自不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的优势
技术要素(专利、专有技术) 资本要素(融资的能力) 管理技能和信息
③来自规模经济的垄断优势 跨国公司拥有的内部规模经济
(三)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及缺陷
1.贡献
①用垄断代替了完全竞争,并将国际直接投资与 国际间接投资区别开来。第一次把资本国际流 动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摆脱了新 古典贸易和金融理论的思想束缚。
②把跨国公司视为国际生产的主体,而不仅仅是 国际交换的主体。
③明确提出了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 是企业的所有权优势,这一分析思路对其他直 接投资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思想:寡头垄断厂商会相互跟随进入新的国外市 场,这是一种以对外直接投资作为防御武器的战略, 即进行防御性投资。在寡占的市场结构条件下,一旦 一家跨国公司对某国直接投资,其它跨国公司也会跟 着这家厂商对该国进行投资,以抵消第一家跨国公司 行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统计资料表明:美国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行的 大量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地集中在寡占市场结构明显的 行业。
•对外直接投资的产品 •返销国内阶段
•产品生产成熟阶段
•对外直接投资替代出口 •的过渡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产生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弗农(R.G. Vernon)于
1966年5月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的《产品 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 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后来经 过威尔斯(Louis T. Wells)和赫希哲(Hirsch )等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The 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 雷蒙·维农(Raymond Vernon)
产品生命周期
(一)主要内容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的对外直接 投资是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运动中,由于生产 条件和竞争条件变动而做出的决策。
•新工艺、新产品 •初始阶段
3.多数理论侧重研究微观的企业行为,少数理论侧重宏 观分析。
第三节 主要的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 巴克莱等人的内部化理论 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 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 (一)主要内容
二、内部化理论
( 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 (一)产生背景
1.起源 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利(Peter J. Buckley)、 卡森(Mark Casson) 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llan M. Rugman)
---1976《跨国公司的未来》、1978《国际经营论》、 1979《多国企业的选择》
第二节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概述
二、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分类与共同出发点 ◆分类 1.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理论 垄断优势论、寡占反应论、核心资产论 2.以贸易理论和工业区位论相结合的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论、比较优势理论、通货区域论 3.以分析市场存在不完全竞争为基础的理论 内部化理论 4.以综合考虑和分析各种影响国际投资决策的因素为基 础的理论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外部规模经济
●来自政府干预的垄断优势: ——由政府干预产生的垄断优势能使企业通过对
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实现价值增值
市场准入 利率 税率 外汇及进出口管理
●利率不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 1.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流向是相反的 2.证券资本流动是利率差异作用的结果 3.直接投资是对利润差异的反应,是一种伴 随着投资企业长期控制的资本流动
第二节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概述
一、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产生与逐步自成体系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致力于建立一个统一的 或一般的跨国公司理论,用以说明不同国家(地 区)、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3.1976-1979年 巴克利、卡森、拉格曼 内部化理论
4.1981年 邓宁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Knicker Bocker
寡占市场结构 ①进攻性投资: 率先去海外投资的行为 ②防御性投资:
追随进攻性投资的 投资行为
寡占反应论(Oligopolistic Reaction
Theory)
尼克博克于1973年发表的《寡占反应和跨国公司》, 在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跨国 公司寡占理论。
●直接投资与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关 美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
在具有独特优势的少数部门,如汽车、石油 、电子、化工等制造业。
▲垄断优势理论的基本论点
垄断资本集团进行FDI的动机源于市场缺 陷。
垄断资本集团所拥有的各种优势足以抵消 东道国当地企业的优势和国外经营所引起的额 外成本从而使FDI成为可能。
陷,并从中间产品的性质与市场机制的矛盾来 论证内部化的必要性
(4)指出内部化是为了消除市场的不完全性, 强调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三)内部化理论的贡献及缺陷 ——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重要转折 2.缺陷
(1)不能解释FDI的地理方向和跨国经营的布 局。
(2)内部化理论的分析重点是生产组织的一般 形式,忽视了对跨国公司垄断行为特征的分 析。
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海默于20世纪 60年代初提出。此后,海默的导师金德尔 伯格对其进行了补充和系统阐述。
---海默《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 资研究》
---金德尔伯格《对外直接投资的垄断理论》
厂商的垄断优势 寡占市场组织结构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两个条件: (1)企业必须要拥有垄断优势 (2)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三)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及缺陷
2.缺陷
①该理论只进行了经验的分析与描述,缺乏抽象Leabharlann Baidu 实证分析;
②该理论不能解释生产部门跨国化的地理布局问题 和服务业企业跨国投资行为的区位选择问题;
③缺乏对信息不对称、市场外部性等方面的理解和 运用;
④以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为研究对象, 不能完全适用于解释其他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 资行为。
(2)当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的市场不完全 时,企业就有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 统一管理经营活动。
(3)内部化超越国界时就产生了跨国公司。
(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决定市场内部化的四个因素 (1)产业特定因素
产品性质、外部市场结构、规模经济 (2)区位特定因素
区位地理上的距离、文化差异、社会特点等引 起的交易成本的变动 (3)国家特定因素
以企业的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由 于市场不完全而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 进行的问题。企业内部的转移价格起着润滑剂 的作用,使内部市场能如外部市场一样有效地 运转。
跨国化是企业内部化超越国界的表现。
(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假设前提
(1)企业在不完全市场上从事经营的目的是追 求利润的最大化。
还要进行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活动,例如研发、 采购、营销等,但市场的运作是有成本的,如果 能将这些与市场有关的活动纳入企业内部,以统 一的行政管理取代市场,则可以节省交易费用。
二、内部化理论
( 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
(一)产生背景
2.内部化的定义 内部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
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
①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 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 关;
②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 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 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④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 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垄断优势
①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 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②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 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③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 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 率。
④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 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 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
第二节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概述
一、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产生与逐步自成体系 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中期主要研究不同国 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与决定因素 1.美国企业的海外扩张理论 ●1960年 海默 垄断优势论 ----标志着独立的跨国公司投资理论产生 ●1966年 维农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日本企业的海外扩张理论 ●1979年-1981年 小岛清 比较优势理论
▲知识产品的特点:
①知识的开发和应用在一定时期内具有自然垄断 的性质,而差别定价和歧视性定价是实现知识 产品价值的主要形式。
②知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的R&D,难以估价。
③知识产品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外部市场交易存 在技术泄漏的潜在风险。
④信息的不对称使知识产品市场存在着买方不确 定性。
(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5.市场内部化的成本
(二)垄断优势理论的发展 (1)核心资产论 (The Core-Asset Theories)
代表性观点:
①产品差异论
强调企业创造差异产品的 能力。
②占有能力论
强调企业对于知识和技术 所产生的成果的占有能力。
(2)寡占反应论 (Oligopolistic Reaction
Theory) 尼克尔博克 Frederick T.
东道国的政治、法律、财经制度对跨国公司业 务的影响 (4)公司特定因素 不同企业组织内部市场的管理能力
(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产品所有权的交换是外部市场交易成本高的主 要原因。市场内部化避免了所有权交换引起的 利益摩擦,从而可避免市场交易成本、提高经 营效率。
4.以结合在专利权、人力资本之中的各种知识为 代表的中间产品是企业内部化的动力。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的主要思想
阶段Ⅰ:导入期
该阶段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首先,新产品刚从试验转入商业实用,技术尚 不完善,产品亦未定型,因而销量不定,这要求 对投入要素的调整具有高度灵活性。
其次,单个企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产 品差异程度较高,易形成市场垄断。
(1)市场分割的成本 (2)附加的企业内部交流成本 (3)东道国对外国企业的政治歧视也会给跨国公司
的海外经营带来政治风险 (4)内部市场的管理成本
(三)内部化理论的贡献及缺陷
——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重要转折 1.贡献 (1)区分了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市场不完全性 (2)有助于说明各种类型跨国公司形成的基础 (3)把市场的不完全归结为市场机制内在的缺
---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 M.Rugman)在1981年 出版的著作《跨国公司的内幕》中又作了进一 步的完善。
二、内部化理论
( 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 (一)产生背景
1.起源 ▲美国学者科斯 交易成本学说(科斯定理)
---1937年 《厂商的性质》 企业是一个多功能的复合体,除了生产之外
第二节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概述
二、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分类与共同出发点
◆共同出发点
1.所有理论均认为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行为不能用 传统的国际资本移动理论来解释,因为直接投资包含着 资本、技术、管理才能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转移。
2.所有理论均认为应以不完全竞争作为假设前提,因为 直接投资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具有某些垄断优势时 的海外扩张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