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第二章(精品PPT)
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 国际化经营企业本身不断演进为当今的跨国公 司的形态。与此同时,跨国公司本身的结构、 特征和行业分布等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本章主要就跨国公司及国际直接投资有重 大理论(lǐlùn)影响的派别,特别是新近出现的几种 理论(lǐlùn)进行阐述。
Ⅰ
Ⅱ
Ⅲ
国内生产
出口
进口
国内消费
a 美国
(m ěi ɡu ó)
Ⅰ
Ⅱ
Ⅲ
进口
国内消费
出口
国内生产
b 其他兴旺国家
产品(chǎnpǐn)生命周 期理论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八页。
Ⅰ
Ⅱ
Ⅲ
国内消费
出口
进口
国内生产
c 开展中国家
25
三、产品(chǎnpǐn)生命周期理论
〔二〕理论的完善与开展 1966年,维农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模型后,
16
第十六页,共四十八页。
二、垄断优势(yōushì)理论
〔一〕理论的提出与主要内容(nè iró ng) 海默认为,跨国公司垄断优势是外部市场不完全的结果。其中
市场的不完全性主要表达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 〔2〕规模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 〔3〕政府干预经济而导致的市场不完全;
第一页,共四十八页。
第二章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zhíjiē)投资 理论及其开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第二节 西方(xīfāng)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 论 第三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开展
第二页,共四十八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guójì)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 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 ✓ 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上颇具优势。 ✓ 低价产品营销战略。
22
技术地方化理论
➢ 理论来源:英国经济学家拉奥在对印度跨国公司的竞争 优势和投资动机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提出的。
➢ 理论内容: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同样可以通过技术创新 形成自己的“特有优势”,以下几个条件起到积极作用:
➢ 理论基础:采用正统国际贸易理论2×2模型,即两个国 家和两种产品进行分析。
14
比较优势理论
➢ 理论观点:
✓ 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趋于比较劣势的产 业(又称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这些边际产业是对方国家(东道国) 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边际产业开始进行投 资,可以使对方国家因为缺少资本、技术、经营技能等而未能 显现或未能充分显现出来的比较优势,显现出来或增强起来, 可以扩大两国间的比较成本差距,实现数量更多、获益更大的 贸易。属于贸易创造型投资,可以增进双方国家的福利。
➢ 理论假设前提:由于交易成本过高,外部市场失效,主 要是知识产品市场。知识产品市场机制失效,是指产权 知识产品价格及产权知识传播价格不能被有效确定,产 品知识的模仿者可以以比产权知识的创造者较低的成本 获得和运用该知识。
8
内部化理论
➢ 理论核心观点:
✓ 厂商所具有的知识资产优势,不是形成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 件,厂商特有优势是在国内形成的,必须以低成本的方式转移 到国外,因转移而发生的成本必须低于由转移而带来的收益。
3
思考:
• 1. 该理论的观察视角,宏观还是微观? • 2.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前提和动机 • 3. 该理论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
4
一、主流优势理论
国际投资学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课本精炼知识点含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西方主流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市场不完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的不完全包括:1.产品市场不完全2..要素市场不完全3.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市场不完全4.政策引致的市场不完全。
跨国公司具有的垄断优势:1.信誉与商标优势2.资金优势3.技术优势4.规模经济优势(内部和外部)5.信息与管理优势。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
垄断优势认为不完全市场竞争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二)产品生命周期论: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兴与衰。
(三)内部化理论:把外部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
(纵向一体化,目的在于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从而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并取得市场内部化的额外收益。
)(1)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1.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企业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3.内部化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国际直接投资。
(2)市场内部化的影响因素:1.产业因素(最重要)2.国家因素 3.地区因素4.企业因素(最重要)(3)市场内部化的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1.统一协调相互依赖的企业各项业务,消除“时滞”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制定有效的差别价格和转移价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消除国际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4.防止技术优势扩散和丧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市场内部化的成本:1.资源成本(企业可能在低于最优化经济规模的水平上从事生产,造成资源浪费)2.通信联络成本3.国家风险成本4.管理成本当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大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时,跨国企业才会进行市场内部化,当企业的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时,就产生对外直接投资。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即“三优势范式”。
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二、新古典理论
评价:
1、新古典理论引入了资本边际生产力的概念,
认为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差异才是决定资本国
际流动的因素,较好地解释了资本流动多发生
在发达国家之间的现象。
2、古典理论只从流通领域考察资本的国际
流动,而新古典理论则从资本的流通对生 产领域的影响来考察资本的国际流动,这 是新古典理论的一个进步。
相同收益的资产或有价证券的价格就会发生变化。 利率高的国家,资产和有价证券的价格低,而利 率低的国家资产和有价证券的价格高。这样就会 发生从利率高的国家向利率低的国家进行投资。
一、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理论公式:C=I/R
C是资产和有价证券的价格; I是该项资产和有价证券的常年收益,即年均收益;
第一节 早期国际投资理论
一、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二、新古典理论
一、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时间:产生在国际直接投资大发展前
理论的核心: 各国存在的利率差别是国际资本流 动的主要原因。
理论的主要内容: 假定存在A,B二国,资本在两国间可以自由流动。
如果两国间利率存在差别,那么两国的能够带来
3、虽然假设条件,较之现实生活要简单得
多,但是,这个模型的理念是值得称道的, 即国际投资能够同时增加资本输入国和输 出国的收益,从而增加全世界的经济收益。
第二节、西方主流国际投资理论
(一) 垄断优势论
(二)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 内部化理论
(四)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跨国公司理论
06:28
33
图中:
Ⅰ—Ⅰ线是日本(甲国)的商品成本线,假定其中由a—Z 都是用1万日元投资生产出来的日本商品的成本顺序线。由 a(劣)—Z(优)即由成本高——低。
Ⅱ—Ⅱ线是对方国家(东道国或乙国)商品成本由低到高 的顺序线:两线交点,表示按外汇汇率计算的两国M商品的成 本比率相等。
a、b、c产业是日本的边际产业,应该从这些产业开始进 行对外直接投资。投资的结果,对方国家的成本可望降至a*、 b*、c*。这样,日本就能从对方国家进口,亦即实现数量更 多、利益更大的贸易。小岛清称这种投资为顺贸易导向的— 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
比较优势的度量:
1、用相对劳动生产率衡量 2、用相对劳动成本衡量 3、用机会成本衡量
1、相对劳动生产率
用相对劳动生产率衡量比较优势: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相对劳 动生产率,则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生产可能性(100人)
中国 美国
大米 (MT) 100 125
小麦 (MT) 50 100
绝对优势论:实质上是讲一国企业必须占 有绝对优势或利用绝对优势。如:垄断优势理 论、内部化理论、区位理论以及邓宁的国际生 产的综合理论。
比较优势论:主要以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建 立在其上的现代比较成本理论。
06:28
31
日本的小岛清教授则一反跨国公司理论的传 统,他根据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独树一帜 地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亦称母国) 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亦即边际产 业依次进行,规避产业劣势,或者说扩张边际产 业,这是小岛理论的核心。
生产可能性(100人)
中国 美国
大米 (MT) 100 125
小麦 (MT) 50 100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并快速发展,成为世界 经济的强国和大国,在很大程度上与日本政府注重 培养本国经济的动态比较优势相关。※
1. 贸易结构优化理论 三、技术缺口理论
传统理论认为,比较优势产生于各国自然资源质上和量上的差异,经 济学家普斯纳尔认为,国际间技术水平的高低也是比较优势产生的重 要原因。
开辟新市场 保护和扩大原有市场 克服贸易限制和障碍 跟随竞争者
(4)效率导向型投资动机 :
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5)分散风险型投资动机 ;
3.1 跨国公司投资动因
(6)技术导向型投资动机; (7)追求优惠政策型投资动机 ; (8)环境污染转移型投资动机 ; (9)全球战略型投资动机 。
?第一次从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角度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作为整体考察企业的跨国经营行为?把东道国的区位优势与企业的所有权优势结合起来说明了国际生产格局的形成?对制造业跨国公司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分析工具特别是对战后初期美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在欧洲国家的贸易和直接投资活动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 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Different product Life cycle※
Product Cycle Model
The model suggests that firms innovate new products at home and in relation to home market.
How are these trade flows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country and how do they affect domestic factor prices?
《跨国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跨国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60012课程名称:跨国公司治理英文名称: Governance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二、课程简介《跨国公司治理》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门课程以研究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为起点,详细阐释跨国公司的理论与政策,并研究跨国公司的经营与管理战略、生产与营销、财务与税收以及人事管理等内容。
并且每章均设有案例研究板块,用详实生动的经典案例解释和检验书中的内容。
Governance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s a specialized course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jors. This course takes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explains the theories and policies of 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 in detail, and the study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operation andmanagement strategy,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financial and tax and personnel management and so on. And each chapter has a case study section to explain and test thebook's content with detailed and vivid classic case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是国际商务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 ①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
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 关; ②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 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 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④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 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不能完全适用于解释其他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 资行为。
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二、内部化理论 ( 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
(一)产生背景 1.起源
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利(Peter J. Buckley)、 卡森(Mark Casson)
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llan M. Rugman) ---1976《跨国公司的未来》、1978《国际经营论》、
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第二节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概述
一、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产生与逐步自成体系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致力于建立一个统一的 或一般的跨国公司理论,用以说明不同国家(地 区)、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3.1976-1979年 巴克利、卡森、拉格曼 内部化理论
4.1981年 邓宁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三)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及缺陷 2.缺陷 ①该理论只进行了经验的分析与描述,缺乏抽象的
实证分析; ②该理论不能解释生产部门跨国化的地理布局问题
和服务业企业跨国投资行为的区位选择问题; ③缺乏对信息不对称、市场外部性等方面的理解和
运用; ④以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为研究对象,
(一)产生背景
2.内部化的定义 内部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第二章:跨国公司基本理论
2.3.3 关于小岛清理论的评价 1.存在的问题 1.存在的问题
对小岛清理论的批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所谓日本式贸易创造型投资,日本集中对经济发展水平较 低、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主要是东南亚地区)的资源开发工 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直接投资。 第二,小岛清关于“美国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将最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业转移至国外”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小岛清理论全盘接受了完全竞争的假设,闭口不谈垄断因 素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是不现实的。 第四,小岛清理论回避了“边际产业扩张”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过于美化了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积极 作用,掩盖了发达国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维护现存的不合理的 国际分工格局。
3
2.1.3 跨国公司理论学派的共同出发点
1.以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
2.以市场不完全和垄断优势为立论基础
4
第2节 垄断优势理论
2.2.1 基本观点
金德尔伯格详细列举过跨国公司所有拥有的各种垄断优势并将之 分为以下三类。 1)在商品市场上,产品的差异化、商标、促销技术与价格联盟 等,都可能导致不完全竞争,从而使企业产生垄断竞争; 2)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专利、技术、技术秘密、、特殊的管理 技能、资本市场的优势条件和商誉等,可能造成不完全竞争、给 企业带来垄断优势; 3)规模经济现象的存在也能给大规模企业带来垄断优势,包括 跨国公司拥有的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13
第5节 内部化理论
2.5.1 市场内部化的主要内容
内部化理论认为,市场不完全并非规模经济、寡占或关税壁垒引 起的,而是由于市场失效(Market Failure),以及由于某些产品 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市场内部化。 外部市场失效是内部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1)外部市场失效是内部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企业外部市场失效,促使内部市场的建立,该理论认为,市场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存在于企业之外,受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支配 的外部市场;另一类是企业内部的市场,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 响,也不存在买卖双方在市场上按独立竞争原则确定的价格,交 易价格是根据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和谋求最大限度利润的目 的,由公司少数决策人制定的,即转移价格。
02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6小岛清)
• 转移“边际产业”的理由: 转移“边际产业”的理由:
第一, “边际产业”的转移,最能扩大母国与东道国双方比较成本差距, 从而最大化地促进国际贸易; 第二, “边际产业”的转移,最能有效地提升双方的产业结构,符合双方 及世界的利益,促进各国经济不断地、循序渐进地平衡发展; 第三,“边际产业”的转移,也是最有效的技术转移途径,因为双方的技 术和管理水平差距最小,最易于消化吸收。
• 建立了融国际贸易和FDI于一体的宏观分析框架。
(二)“边际产业“的对外直接投 资
好的对外贸易应该按国际分工原则,应以扩大对外贸易为准绳。但 究竟转移哪种产业?投资顺序应如何? • 母国应向东道国转移“边际产业” 母国应向东道国转移“边际产业”
“边际产业”的定义:在投资国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同时在东道国 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 “边际产业”是个广义的概念, 既包括边际产业,也包括边际企业,又包括边际部门。
六、小岛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边际产业转移论
沿用H-O-S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 确定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建立判断对外直接投资“好”与“坏”的规范标准; 论证“日本型”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型”对外直接 投资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 分析跨国公司的社会福利效应 • • • •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Βιβλιοθήκη (三)FDI的两种模式之比较
• FDI的“日本模式”: FDI的 日本模式”
• 据小泽辉智(ozawa)的实证研究,日本的FDI具有以下特征:投资方 向侧重于发展中国家,并多发生在“边际产业”;在规模上,以 中小企业为主,投资规模小,合资企业为中心。
※资源导向型,顺比较优势型,促进贸易型 • FDI的“美国模式”: FDI的 美国模式”
自考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跨国公司与管理第一章跨国公司概述1.跨国公司:是一种在多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全球性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企业组织。
2.直到1974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第57次会议的有关决议文件中,才正式采用了“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3.跨国公司的判断标准用那些?结构性标准:即通过研究一个公司的跨国范围,及对子公司的股权安排和控制程度,来判断其是否属跨国公司。
营业实绩标准:主要是通过研究一家公司在国外经营的资产额、销售额、官员人数和利润等指标来判断它是否属于跨国公司。
行为特性标准:任何一家跨国公司都应有全球性经营战略。
4.经营大师彼得F德鲁克认为,虽然跨国公司的总部不设在某国,但其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都是全球性的。
5.跨国公司的特征?1跨国公司是“国际化”了的企业2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经营跨国化的基本手段3全球战略和内部一体化4技术内部化6、绝大多数跨国公司都包括三种基本单位:母公司:负责对外直接投资,并对接受投资的经济实体进行控制的公司。
子公司:经母公司直接投资而在母国内外设立的经济实体。
分公司:母公司的分部。
7、跨国公司的类型1按经营项目分类:(从跨国公司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出发,跨国公司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经济资源为主的跨国公司。
二是以经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跨国公司。
三是以提供服务为主的跨国公司。
2按公司决策中心进行分类:(从决策上分类)一是以民族为中心的跨国公司,主要考虑母公司的权益。
二是以多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以众多子公司的权益为主。
三是以全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以全公司在世界各地权益的统筹考虑为依据。
3按公司内部经营结构分类:一是横向型跨国公司。
二是垂直型跨国公司。
三是混合型跨国公司。
8、跨国公司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
9、近代的跨国公司始于德国的拜尔化学公司。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中大型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继续占主导地位。
11、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所起的作用?1加速生产国际化,促进生产力发展。
哈佛技能管理2
企业特定优势的涵义和来源
企业特定优势是海 - 企业特定优势 是海- 金理论是核心 是海 内容。 内容 。 海 - 金学派研究的共同出发 点是, 点是 , 利用外部市场不完全性所形 成的不同优势, 成的不同优势 , 是促使对外投资的 动因。 动因 。 这是区别于内部化学派的关 键。
1.核心资产优势 1.核心资产优势
r (rate of return)
r0* r1 r1*
r0
O
k1
k0
Capital
O*
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跨国公司理论一 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跨国公司理论一: 垄断优势理论 • “跨国公司理论之父”的海默,在他的博 跨国公司理论之父” 海默, 跨国公司理论之父 士论文《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Firms》提出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 National Firms》提出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 观点: 跨国公司利用市场不完全性 观点:“跨国公司利用市场不完全性 Imperfection)所产生的企业 (Market Imperfection)所产生的企业 特定优势(Firm (Firm特定优势(Firm-Specific Advantages) 对海外业务进行控制, 对海外业务进行控制,以抵消当地企业 的优势而获得足够的回报是企业对外直 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 R.E.Caves把核心资产定义为“在给定投入条 R.E.Caves把核心资产定义为“ 把核心资产定义为 件下,使企业能生产更好更便宜的产品, 件下,使企业能生产更好更便宜的产品,或在 给定产出的条件下使企业比竞争对手生产成本 更低的产品的技术和知识。在内容上核心资产 更低的产品的技术和知识。在内容上核心资产 主要包括工艺或设计专利、专有技术、 主要包括工艺或设计专利、专有技术、商标和 牌号、 牌号、市场营销技巧以及使产品差异化的能力 等。凯夫斯特别强调企业使产品形成差异化能 力的重要性。在市场失效的情况下, 力的重要性。在市场失效的情况下,这正是企 业进行对外投资的真正优势所在。 业进行对外投资的真正优势所在。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1. 引言跨国公司(MNCs)是指在一个或多个国家进行业务活动的公司。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变得越来越普遍。
国际投资理论是研究跨国公司如何进行国际投资决策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探讨几种主流的国际投资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
2.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关注跨国公司为了获得利润而进行跨国投资的动机和方法。
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于18世纪提出。
该理论认为,国家应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其相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相对劣势的产品。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行为可以解释为寻求更高效的生产和全球资源配置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较优势理论逐渐演变为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出口和进口不同产品,还包括相似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贸易。
该理论将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视为一种寻求规模经济和专业化优势的策略。
3. 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是由理查德·考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投资时,主要考虑的是合同成本和交易成本。
合同成本是指跨国公司与外部供应商进行交易所需的成本,而交易成本是指通过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可以减少的成本。
根据内部化理论,当合同成本高于交易成本时,跨国公司将倾向于在公司内部进行生产,而不是与外部供应商交易。
因此,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行为可以解释为一种内部化的策略,旨在降低合同成本和交易成本。
4.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无法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因此需要政府干预。
在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中,市场失灵可能是促使跨国公司进行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市场失灵可以表现为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或外部性等。
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投资来利用不同市场的优势和补充。
例如,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在低成本国家进行生产,然后再在高成本国家销售产品,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5. 结论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提供了解释为什么跨国公司选择进行国际投资的理论框架。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二章)
第五节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四、分析过程
国际投资是市场不完全的产物,市场不完全性导致了所有权优 势,所有权优势是跨国公司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所有权优势不足于说明企业为什么一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而 不是通过发放许可证或其它方式利用它的特定优势,必须引入内 部化优势才能说明为什么对外直接投资要优于许可证贸易; 仅考虑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仍不足于说明为什么企业把生 产地点设在国外而不是在国内,必须引入区位优势才能说明企业 在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做出选择; 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决定了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条件。
2、成熟的寡占阶段:规模经济,成本优势。牵制战略与跟进 战略。 3、衰老的寡占阶段:丧失优势。通过价格协调瓜分市场;或 用产品差异化维持市场;或退出进入新的领域。
14
第三节 产品周期理论
三、寡占反应理论
是1973年美国学者尼克博克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些跨国 公司之所以对外直接投资,是对于其他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一 种反应,目的在于维持竞争力的均衡。 他认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有两种,一种是进攻性投资, 指那些对外直接投资的先行者;用产品周期理论解释;第二种
4、维护垄断优势
21
第四节 内部化理论
四、评价
内部化理论从内部市场形成的角度阐述了对外直接投资
理论,对跨国公司的内在形成机理有比较普遍的解释力。
内部化理论的不足之处是过分注重企业经营决策的内部 因素,却忽略了对影响企业运作的各种外部因素的分析,对 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和生产缺乏总体认识,对对外直接投资 的区位选择等宏观因素也缺乏把握。
利因素; 二是不完全市场的存在使得企业拥有和保持这种优势;
5
第二节 垄断优势理论
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跨国公司管理》PPT课件
二、公关管理——与东道国的关系
东道国为达到自己的目标,往往通过政府管制和各种 政策、法规,对跨国公司实施限制,这种限制往往给跨 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带来诸多困难和障碍。跨国公司为实 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必须正确处理与东道国的关系 ,包 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适时调整经营活动,尽量减少因东道国控 制而遭受的损失。
除了上述三个竞争优势外,从发展中国家近年 来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看,发展中国家跨国直接投 资还有三个重要的优势:
1、许多发达国家已拥有或正拥有对外直接投资所 必需的经济基础;
2、国家的大力扶持; 3、在吸引外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
经营方式
对外直接投资
有
出口贸易
有
技术转让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六、国际竞争优势——跨国直接投 资的动因与条件
波特认为构成国际竞争优势有四个方 面的因素。(1)因素状况(2)需求状 况。(3)相关的支持性产业,即一个 企业和与之相关的产业的支持。(4) 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
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 在一个行业中公司的数量 竞争的激烈程度 政府所有还是私人所有
第二,从多方面获得对公司的支持,分散和化解 东道国实施限制的压力。
第三,进行直接的反限制活动。
三、全球社会责任
企业首先是一个经济实体,它要通过经营活动追求 利润最大化目标。同时,企业又是一个社会组织,它 只有兼顾赖以生存的社会的利益,才能更好地实现自 身的经济利益。企业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自身利益与 社会利益的共存性,这一规律给经营者的启示是:在 开展经营活动、追求赢利目标时,别忘了肩负的社会 责任。
构成跨国企业垄断优势的多种因素可以归结为: 1、技术优势 2、规模经济优势 3、资金和货币优势 4、组织管理优势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与形式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1)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指的是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对外投资。
(2)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对外直接投资或海外直接投资。
(3)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解释,这种控制是指投资者拥有一定数量的股份,因而能行使表决权并在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中享有发言权。
(4)国际直接投资的结果是海外企业的设立。
很多海外企业都是股份制的,一般认为拥有一家海外企业10%以上股份的投资就属于对外直接投资。
✧扩展内容: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表述✧FDI本身并未指明投资方向,既可以是对外直接投资也可理解为外国直接投资,因此联合国贸发会议编写的《世界投资报告》将FDI具体区分为外向FDI(Outward FDI)和内向FDI(Inward FDI)。
✧在中国,FDI通常理解为内向FDI。
其正式名称为“外商直接投资”,而不是“外国直接投资”,原因在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属于外商直接投资,但并不是外国直接投资。
✧外向FDI通常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海外直接投资、境外直接投资等。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1.国际合资企业国际合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为了一个共同的投资项目联合出资,按东道国有关法律在东道国境内建立的企业。
特点是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
2.国际合作企业国际合作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依照东道国法律共同设立的企业。
特点是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均由各方通过磋商在合作合同中约定,是典型的契约式合营企业。
3.国际独资企业国际合作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依照东道国法律在东道国设立的全部资本为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特点是作为单独的出资者,外国投资者独立承担风险,单独经营、管理独资企业,独享利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内部化超越国界时就产生了跨国公司。
(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决定市场内部化的四个因素 (1)产业特定因素
产品性质、外部市场结构、规模经济 (2)区位特定因素
区位地理上的距离、文化差异、社会特点等引 起的交易成本的变动 (3)国家特定因素
(二)垄断优势理论的发展 (1)核心资产论 (The Core-Asset Theories)
代表性观点:
①产品差异论
强调企业创造差异产品的 能力。
②占有能力论
强调企业对于知识和技术 所产生的成果的占有能力。
(2)寡占反应论 (Oligopolistic Reaction
Theory) 尼克尔博克 Frederick T.
外部规模经济
●来自政府干预的垄断优势: ——由政府干预产生的垄断优势能使企业通过对
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实现价值增值
市场准入 利率 税率 外汇及进出口管理
●利率不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 1.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流向是相反的 2.证券资本流动是利率差异作用的结果 3.直接投资是对利润差异的反应,是一种伴 随着投资企业长期控制的资本流动
3.多数理论侧重研究微观的企业行为,少数理论侧重宏 观分析。
第三节 主要的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 巴克莱等人的内部化理论 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 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 (一)主要内容
以企业的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由 于市场不完全而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 进行的问题。企业内部的转移价格起着润滑剂 的作用,使内部市场能如外部市场一样有效地 运转。
跨国化是企业内部化超越国界的表现。
(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假设前提
(1)企业在不完全市场上从事经营的目的是追 求利润的最大化。
第二节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概述
二、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分类与共同出发点
◆共同出发点
1.所有理论均认为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行为不能用 传统的国际资本移动理论来解释,因为直接投资包含着 资本、技术、管理才能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转移。
2.所有理论均认为应以不完全竞争作为假设前提,因为 直接投资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具有某些垄断优势时 的海外扩张行为。
二、内部化理论
( 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 (一)产生背景
1.起源 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利(Peter J. Buckley)、 卡森(Mark Casson) 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llan M. Rugman)
---1976《跨国公司的未来》、1978《国际经营论》、 1979《多国企业的选择》
(三)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及缺陷
2.缺陷
①该理论只进行了经验的分析与描述,缺乏抽象的 实证分析;
②该理论不能解释生产部门跨国化的地理布局问题 和服务业企业跨国投资行为的区位选择问题;
③缺乏对信息不对称、市场外部性等方面的理解和 运用;
④以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为研究对象, 不能完全适用于解释其他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 资行为。
第三,企业与顾客、供货商,甚至竞争对手需 要保持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以便尽可能降低 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阶段Ⅱ:成熟期
技术已经完善,产品已定型,但尚未实现标准 化生产。
东道国的政治、法律、财经制度对跨国公司业 务的影响 (4)公司特定因素 不同企业组织内部市场的管理能力
(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产品所有权的交换是外部市场交易成本高的主 要原因。市场内部化避免了所有权交换引起的 利益摩擦,从而可避免市场交易成本、提高经 营效率。
4.以结合在专利权、人力资本之中的各种知识为 代表的中间产品是企业内部化的动力。
(三)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及缺陷
1.贡献
①用垄断代替了完全竞争,并将国际直接投资与 国际间接投资区别开来。第一次把资本国际流 动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摆脱了新 古典贸易和金融理论的思想束缚。
②把跨国公司视为国际生产的主体,而不仅仅是 国际交换的主体。
③明确提出了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 是企业的所有权优势,这一分析思路对其他直 接投资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市场分割的成本 (2)附加的企业内部交流成本 (3)东道国对外国企业的政治歧视也会给跨国公司
的海外经营带来政治风险 (4)内部市场的管理成本
(三)内部化理论的贡献及缺陷
——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重要转折 1.贡献 (1)区分了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市场不完全性 (2)有助于说明各种类型跨国公司形成的基础 (3)把市场的不完全归结为市场机制内在的缺
陷,并从中间产品的性质与市场机制的矛盾来 论证内部化的必要性
(4)指出内部化是为了消除市场的不完全性, 强调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三)内部化理论的贡献及缺陷 ——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重要转折 2.缺陷
(1)不能解释FDI的地理方向和跨国经营的布 局。
(2)内部化理论的分析重点是生产组织的一般 形式,忽视了对跨国公司垄断行为特征的分 析。
•对外直接投资的产品 •返销国内阶段
•产品生产成熟阶段
•对外直接投资替代出口 •的过渡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产生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弗农(R.G. Vernon)于
1966年5月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的《产品 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 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后来经 过威尔斯(Louis T. Wells)和赫希哲(Hirsch )等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 M.Rugman)在1981年 出版的著作《跨国公司的内幕》中又作了进一 步的完善。
二、内部化理论
( 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 (一)产生背景
1.起源 ▲美国学者科斯 交易成本学说(科斯定理)
---1937年 《厂商的性质》 企业是一个多功能的复合体,除了生产之外
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
①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 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 关;
②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 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 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④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 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The 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 雷蒙·维农(Raymond Vernon)
产品生命周期
(一)主要内容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的对外直接 投资是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运动中,由于生产 条件和竞争条件变动而做出的决策。
•新工艺、新产品 •初始阶段
●美国跨国公司拥有的 三类垄断优势:
①来自不完全竞争的 产品市场的优势
产品差异化能力 品牌、商标 销售技术和渠道 价格控制
●美国跨国公司拥有的三类垄断优势: ②来自不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的优势
技术要素(专利、专有技术) 资本要素(融资的能力) 管理技能和信息
③来自规模经济的垄断优势 跨国公司拥有的内部规模经济
第二节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概述
一、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产生与逐步自成体系 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中期主要研究不同国 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与决定因素 1.美国企业的海外扩张理论 ●1960年 海默 垄断优势论 ----标志着独立的跨国公司投资理论产生 ●1966年 维农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日本企业的海外扩张理论 ●1979年-1981年 小岛清 比较优势理论
Knicker Bocker
寡占市场结构 ①进攻性投资: 率先去海外投资的行为 ②防御性投资:
追随进攻性投资的 投资行为
寡占反应论(Oligopolistic Reaction
Theory)
尼克博克于1973年发表的《寡占反应和跨国公司》, 在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跨国 公司寡占理论。
●直接投资与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关 美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
在具有独特优势的少数部门,如汽车、石油 、电子、化工等制造业。
▲垄断优势理论的基本论点
垄断资本集团进行FDI的动机源于市场缺 陷。
垄断资本集团所拥有的各种优势足以抵消 东道国当地企业的优势和国外经营所引起的额 外成本从而使FDI成为可能。
主要思想:寡头垄断厂商会相互跟随进入新的国外市 场,这是一种以对外直接投资作为防御武器的战略, 即进行防御性投资。在寡占的市场结构条件下,一旦 一家跨国公司对某国直接投资,其它跨国公司也会跟 着这家厂商对该国进行投资,以抵消第一家跨国公司 行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统计资料表明:美国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行的 大量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地集中在寡占市场结构明显的 行业。
第二节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概述
一、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产生与逐步自成体系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致力于建立一个统一的 或一般的跨国公司理论,用以说明不同国家(地 区)、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3.1976-1979年 巴克利、卡森、拉格曼 内部化理论
4.1981年 邓宁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垄断优势
①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 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②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
③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 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 率。
④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 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 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