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案PPT公开课
一《雨巷》课件(共16张PPT) 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 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 江思等。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28年《雨巷》发表在《小说月报》 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也因 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正字音:
• 彷徨 páng huáng • 寂寥 jìliáo • 彳亍 chì chù • 惆怅 chóu chàng • 颓圮 tuí pǐ
中,诗人往往以丁香喻愁。
美丽 高洁 愁怨
丁香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 雨中愁。”
——李璟《浣溪沙》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 独自愁。”
——李商隐《代赠》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 ,因为 你的名字就是她。多么忧郁的花, 多愁善感的人啊。”
——歌曲《丁香花》
1、雨巷: 悠长、寂寥、迷茫
意象 2、篱墙: 破败、凄凉
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 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在优美的画面中,我们走进
了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 巷”。诗人自己在其中孤独 地行走彷徨。 他在孤寂中渴望遇见“丁香 一样的”姑娘。然而诗人知 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 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 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 即逝,像梦一样。留下来的, 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 的现实中彷徨
——迷蒙、伤感
篱墙
颓圮,给人一衰败、凄凉之感
——当雨巷、篱笆墙结合起 来,于是便营造出幽深、寂 静、朦胧、凄美的氛围。
油纸伞
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美的背景、美的点缀。 油纸伞为寂寥的雨巷,平
添了一份冷漠,一份凄清。
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
丁 谢。开花为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 香 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在诗词
《雨巷》 课件ppt(24张PPT)
社会黑暗困顿 的大环境。
油纸伞对于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写实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家一般都用油纸伞,比较普遍;
写意
雨水打在油纸伞上,飘忽朦胧,与悠长悠长的雨巷相映衬,刚 好营造出一种幽静朦胧的意境。
油纸伞给人一种怀旧的距离感,在独特的环境中能产生一种清远的氛围。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有人认为是一首理想诗,你认为呢?
合 作 探 究
诗中主要书写了哪些意象?
我
雨巷
油纸伞
篱墙 丁香姑娘
合 作 探 究
丁香姑娘具有怎样的特点,象征着什么? 忧愁迷茫 楚楚动人 优雅 惹人爱怜 小家碧玉 像梦一般出现又消失
“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 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戴望舒的雨巷是光指江南雨季的小巷吗?这些意象指什么?
运用象征手法,朦胧、 含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 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 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 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并 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妙用复沓句
第三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第四节:“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用两个“飘”表现丁香姑娘的 倏忽而至。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丁香姑娘的一切都在雨的哀曲 里消散了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教案公开课ppt课件.ppt
问一问:
1、哪些词语表现了诗歌的低沉、感伤的基调?
➢愁怨、凄婉迷茫
“姑娘”
➢颓圮、寂寥
“雨巷”
2、本文都有哪些意象?
( 意象是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我
丁香姑娘
雨巷
意象
油纸伞
颓圮的篱墙
太息般的眼神
赏析意象
雨巷: 是由“雨”和 “巷”构成。迷蒙的细 雨笼着狭窄破旧的小巷, 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 败空寂的背景,给人以 冷漠、凄清又惆怅的心 理感受。
友人 恋人 美好的事物
《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
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
接天流。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课后练一练:
联系作者感情经历,从爱情角度分析这首诗。
感知雨巷
(听范读、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1)、听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孤独、寂寞、凄凉、 痛苦、忧伤、彷徨等 (2)、那么这首诗为什么这么哀怨凄伤呢?
写作背景
《雨巷》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首诗
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
代。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无 法实现理想。
《雨巷》就是这部分进步青年的这种心境的
朗读指导
朗读诗歌: 停顿、轻重、节奏、语速 本诗节奏: 沉 稳 舒 缓
语速: 渐 缓 朗读基调: 低沉、幽怨
走进雨巷
全文梳理:
第 1 节: “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 第2~3节: 姑娘——丁香的颜色、芬芳、忧愁、抑郁。 第 4 节: 姑娘出现。 第5~6节: 姑娘在雨的哀曲里消失。 第 7 节: 希望、感伤。
雨巷教学PPT课件演示教学.ppt
诗集有《望舒草》、《我的记忆》《望舒 诗稿》和《灾难的岁月》等。戴望舒的诗深得 我国古典诗歌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 象征诗派的影响。
早期诗作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总体上表 现出孤独、抑郁、消沉的特点。意象朦胧、含 蓄。戴诗中主要有两类抒情形象:苦闷的孤独 者和飘忽愁怨的少女(《雨巷》为代表)。
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 而使诗歌节奏整齐和谐。
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 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 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⑤押韵
全诗由“雨巷”定韵,每节第3、6行押韵,听觉柔和 的“ang”韵,间隔重复,一韵到底,使全诗的音韵格调统 一和谐、舒缓悠扬,同凄婉悱恻的情调融为一体,形成一 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结束
意境
意境则不同,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 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 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它依赖于作品的意象而产生,是超 越于具体意象之外,需要通过联想和 想象才能达到的境界。
意境偏于镜。
举例: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
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 由。”有着多种意象:山、林、江、舸、 鹰、鱼,达6种之多。
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 朦胧、迷蒙、美。
意象
▪ 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 象。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情感的客观 物象。它们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 入诗中,所以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 识和情感,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 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
▪ 诗人情感+客观物象=意象(偏于象)
诗人为什么希望逢着一个“哀怨又彷徨”的 “丁香”一样的姑娘?希望逢着一个快乐热情的姑 娘岂不更好?
《雨巷》优秀PPT教学课件
我终于忍不住抬起了头,母亲的沉默让我无措,我决定先求得母亲的原谅。 可母亲打断了我即将出口的话,她只是又一遍的问着我,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城市里生活。 我愣了一下,然后深吸了一口气,坚定地对母亲说道“是!我一直希望可以去城市里读书。”过了许久,母亲缓缓点了点头,我听见她带着很大的决心说了一个字:好。我惊讶得对上了母亲的眼睛,发现母亲深邃的眼睛里翻涌着不知名的情绪。她不再看我,转身离开了屋子。 望着母亲因承担生活的重担而日渐弯曲的腰背,我的内心一阵酸涩。我懂了母亲话中的意思,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我站起身,内心挣扎地跟了上去,房子里却早已不见了母亲的身影。我有些焦急的冲了出去,呆呆地看着坐在台阶上沐浴着阳光,相互依靠着的父母。 母亲望着家门前这一片小小的菜园,许久无语,只有紧紧锁住的眉头显示了主人的痛苦。父亲在旁边轻声安慰着:“我知道你舍不得,住了几十年的地方,早就有了感情,要不咱不走了,也许她只是一时感兴趣呢?更何况,去了那儿如果找不到工作 ,怎么活呢?”母亲摇了摇头,“我们俩谁不了解她那倔脾气?我怎么会为了自己耽误了她。无论怎么辛苦,对她好的,我都会为她争取到的。只是……只是我真的放不下这儿,真的……” 在晨曦中,母亲眼里含着的泪水悄悄滑下,轻抚过她清瘦的脸颊,落在了用水泥铺成的台阶上。看着母亲颤动的双肩,我终是忍不住背过身去,任凭泪水夺眶而出……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清晨,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她的孩子面前咽下了所有痛苦和无奈,却坐在台阶上偷偷哭泣的样子……
“彷徨” 代的迷惘
写出诗人在那个时
“悠长” 写出现实道路的漫 长,小巷的深长
“希望” 人
写出作者是有追求的
《雨巷》教案课件
注意事项
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引 导学生从文本出发,鼓励 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
情境教学法
目的
注意事项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 歌的背景和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 验。
素材选择要贴切,避免过多的干扰因 素,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诗歌本 身。
步骤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音乐 等素材,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诗歌的 情境。
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语言特点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交流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
教师讲解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精髓。
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
引导学生将《雨巷》与其他描写雨的诗歌进行对比,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创作练习
让学生尝试模仿《雨巷》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关于雨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雨巷的短片,引导学生进入雨巷的情境,感受雨巷的氛围。
提问导入
教师提出一些关于雨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雨巷》,引导 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自读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 内容和情感。
深入研读
05
作业布置
1. 课后阅读
总结词:巩固知识
详细描述:建议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雨巷》这首诗,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 感,以及作者戴望舒的创作风格。
2. 诗歌朗诵
总结词:培养技能
详细描述: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雨巷》这首诗,提高他们的诗歌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写作练习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让学生根据《雨巷》的主题和情感,写一篇短文或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2024年)戴望舒《雨巷》ppt课件
布局特点
《雨巷》共七节,每节六行,采用复 沓回环的手法,形成循环往复的旋律 。
诗人巧妙地运用重复和排比的手法, 使诗歌具有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 节奏。
押韵与节奏
全诗押ang韵,每节三、六行押韵, 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 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意义。
语言优美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凝练,善于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营 造出一种朦胧而优美的艺术境界
。
情感真挚
戴望舒的诗歌情感真挚、深沉,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 绘,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
2024/3/26
6
02
诗歌内容解析
Chapter
2024/3/26
7
诗歌结构与布局分析
整体结构
创作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27年 。当时,中国正处于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时期 ,诗人深感苦闷和彷徨。
时代背景
作品通过描绘雨巷这一独特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现 实世界的失望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展现了当时知 识分子内心的苦闷和迷茫。
2024/3/26
5
诗歌风格与特点概述
意象独特
戴望舒的诗歌以意象独特著称, 《雨巷》中的“雨巷”、“丁香 般的姑娘”等意象,既具有鲜明 的视觉形象,又蕴含着丰富的象
画面
诗歌中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撑着油纸伞的姑娘”、“独自彷 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等。这些画面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 特的视觉效果。
意境
通过色彩和画面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幽深的意境。这 种意境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互交融,使得诗歌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13
建筑美:结构、层次和立体感
Chapter
雨巷教学ppt课件
THANKS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和见解,提高课堂参与度 。
多媒体辅助
使用PPT课件展示相关图 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 素材,增强学生对诗歌的 感性认识。
04
雨巷的课堂互动
问题提问与回答
01
提问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思考 和理解。
02
雨巷的文学地位
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雨巷》被视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戴望舒的《雨巷》借鉴了西方意象派诗歌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雨巷的作者介绍
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 梦欧,浙江杭县人,现代著名诗 人、翻译家。
写读后感
总结词
思考与表达
详细描述
读完《雨巷》后,学生需要写出自己的读后感,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 力和表达能力。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总结词:分析能力
详细描述:通过对《雨巷》中意象的分析,如“雨巷”、“丁香”、“姑娘”等 ,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艺术手法,培养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
导入
介绍《雨巷》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戴望舒 的生平。
文本分析
对诗歌中的意象、意境进行深入剖析, 探讨主题思想。
拓展延伸
介绍戴望舒的其他诗歌作品,加深对作 者及其诗歌风格的理解。
课堂互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 感悟和体会。
教学方法选择
讲授法
教师对《雨巷》的创作背 景、作者生平进行讲解, 为学生理解诗歌提供背景 知识。
2024年度戴望舒《雨巷》ppt课件
向学生推荐与《雨巷》相关的文献,如戴望舒的其他作品、同时代诗人的作品、研究戴望舒的学术著作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雨巷》的背景和内涵。
文献推荐
给予学生阅读方法上的指导,如如何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如何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阅读指导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互相点评
各小组朗诵完毕后,互相点评和交流,分享对诗歌韵律之美的不同感受和见解。
分组朗诵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雨巷》中的一段进行朗诵,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情感的投受诗歌韵律之美
创意写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以“雨巷”为题进行自由创作,可以写散文、小说、诗歌等体裁,表达对“雨巷”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戴望舒《雨巷》ppt课件
目录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诗歌内容解析 艺术手法鉴赏 比较阅读:戴望舒其他作品欣赏 跨文化对比:中西方诗歌中的雨巷元素 课堂活动与拓展
01
CHAPTER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戴望舒出生于浙江杭州,早年曾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后赴法国留学。
早期经历
他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其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
结构
通过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在表达上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感,让读者在诵读时能够感受到诗歌的内在逻辑。
层次
通过描绘具体可感的形象,如“雨巷”、“丁香姑娘”等,使诗歌具有一种立体感,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听到、闻到诗歌中所描绘的一切。
立体感
建筑美:结构、层次和立体感
04
CHAPTER
比较阅读:戴望舒其他作品欣赏
色彩
运用灰暗的色调,如“雨巷”、“油纸伞”、“颓圮的篱墙”等,营造出一种阴郁、压抑的氛围。
《雨巷》教案课件
一、教案基本信息《雨巷》优秀教案PPT课件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雨巷》的基本内容,体会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创造力,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教学重点:1. 诗歌《雨巷》的象征意义和意象分析。
2. 诗歌朗读和情感表达的技巧。
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2. 诗歌创作的指导和评价。
二、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创作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共同探讨诗歌《雨巷》的内涵和创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雨巷》诗歌内容、作者介绍、象征意义分析、朗读技巧等。
2. 纸张和笔:用于学生诗歌创作和笔记。
3.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诗歌《雨巷》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感氛围。
2. 诗歌内容讲解:教师用PPT课件展示《雨巷》的诗歌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和意境。
3. 作者介绍: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心境。
4. 象征意义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如雨巷、丁香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朗读技巧讲解:教师示范朗读,讲解朗读的节奏、情感和停顿等技巧,并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背诵《雨巷》诗歌。
2. 完成一篇关于《雨巷》象征意义的短文。
3. 创作一首以“雨巷”为主题的诗歌,可以是仿写或原创。
六、教学过程(续)6. 诗歌情感表达:讨论如何通过朗读和表演来表达诗歌的情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准备朗读或表演。
7. 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他们的朗读或表演,其他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价。
七、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受。
2.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音乐或其他艺术形式来表达对《雨巷》的感受和理解。
语文《雨巷》课件ppt
感音韵之美
韵脚:巷 娘 怅
和
谐
悦
押韵
耳
•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 散文到诗的转化
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舒 缓
•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词语的重叠
悠
扬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 排比手法
样的忧愁
回
•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
希望逢着丁香一样的姑娘。
第1节,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 第2节,丁香姑娘美丽忧愁 第3节,丁香姑娘彳亍前行
诗节大意 第4节,丁香姑娘虚无缥缈
第5节,丁香姑娘倏忽而逝(极快眨眼 间就消失了)
第6节,丁香姑娘消散 第7节,照应开头,深化主旨
体会:
《雨巷》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它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激动人心的, 还是忧愁哀伤的。
美丽、高洁、 愁怨、易逝
1、油纸伞:复古、怀旧、迷蒙
意象 2、雨巷:悠长、寂寥、迷茫
3、颓圮的篱墙:破败、凄凉
4、丁香:美丽、高洁、愁怨
构成了全诗迷离、凄凉而哀伤的超然意境。
我
孤身一人,彳亍着,心事重重。
——一个寂寞的独行 者,一个孤独的追求者。
小 组
雨巷仅仅是一条狭窄破旧、阴暗潮湿的小巷吗?
重点字词:
• 彷徨 • 寂寥 • 彳亍 • 惆怅 • 颓圮 • 太息
páng huáng jì liáo
chì chù
走走停停的样子
chóu chàng tuí pǐ 坍塌、破败
叹息
02
诵读感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注意字音、节奏、停顿、押韵(, ang韵脚有:长、巷、娘等)
《雨巷》优秀教案课件
介绍《雨巷》课件,利用引人入胜的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世界,并阐述 本次课程的意义和目的。
课程导入
小游戏
设计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小游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进入文学世界。
意义和目的
介绍学习本次课程的重要性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文学背景
作者简介
简要介绍《雨巷》的作者,让学生对作者有初 步的了解。
个人理解和感受
分组分享个人对《雨巷》的解读和感受,丰富 课堂讨论。
优秀阅读体验
分享学生中的优秀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文学阅读。
思考反思
1
启示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雨巷》对他们个人的启示和影响,促进思维拓展。
2
自我反思
推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深化对诗歌和文学的理解。
课程总结
主要内容
总结本次课程涵盖的主要内容,回顾学习收获。
展望下一次课程
展望下一次文学探究课程的主题,激发学生对文学研究的兴趣。
That's it!
诗歌背景
阐述《雨巷》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内容分析
1
逐句解读
逐句解析《雨巷》的诗句,帮助学生深
主题和寓意
2
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
分析《雨巷》的主题和隐含的
探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和运用的 意象,让学生体验诗歌的美感。
阅读体验
《雨巷》优秀课件ppt精选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01
雨巷的意象
诗歌以雨巷为背景,通过描绘狭窄阴沉的巷子、淋漓的细雨等意象,营
造了一种朦胧、幽深的审美体验。
02 03
丁香姑娘的意象
丁香姑娘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她代表着美好、纯洁和爱情。诗人 通过描绘丁香姑娘的美丽容颜和芬芳气息,让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 纯洁。
03
诗歌中情感表达与传递
忧郁情感体现
01
02
03
悠长寂寥的雨巷
通过描绘雨巷的悠长、寂 寥,营造出一种孤独、忧 郁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 诗人内心的苦闷。
独自彷徨的姑娘
姑娘的形象是忧郁的化身, 她的独自彷徨、默默行走,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 无助。
冷漠、凄清的环境
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如 “冷漠”、“凄清”、 “颓圮的篱墙”,进一步 加深了忧郁情感的表达。
要求学生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 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角色扮演:演绎诗中人物情感变化过程
选定诗中的角色,如诗人、丁香 姑娘等,由学生自愿或指定扮演, 通过表演展现诗中人物的情感变
化。
指导学生分析角色的内心世界, 把握情感基调,通过语言、动作 和表情等方式将角色的情感变化
生动地表现出来。
诗歌主题的跨文化交融
诗歌主题上,《雨巷》不仅表达了东 方文化中的孤独、思念等情感,也体 现了西方文化中对人性、命运的深刻 思考,实现了不同文化主题的交融。
06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与实践
小组讨论:分享对《雨巷》独特理解
分组讨论《雨巷》的主题、意 象和情感表达姑娘等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 这些意象如何营造出独特的诗 歌氛围。
共鸣情感传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指导
朗读诗歌: 停顿、轻重、节奏、语速
本诗节奏: 沉 稳 舒 缓 语速: 渐
缓
朗读基调: 低沉、幽怨
走进雨巷
全文梳理:
第 1 节: “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 第2~3节: 姑娘——丁香的颜色、芬芳、忧愁、抑郁。 第 4 节: 姑娘出现。 第5~6节: 姑娘在雨的哀曲里消失。
第 7 节: 希望、感伤。
pǐ )
作者简介
戴望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
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05年出生于杭州。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成名作《雨巷》即收入其中)。
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 1948年出版了《灾难的岁月》,一生 留下了诗篇92首。 代表作有《我的记忆》、《望舒草》、 《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等。
友 人 恋 人
美好的事物
“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意义: 丁 香 一 样 的 姑 娘
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象征手法
走出雨巷 揭示主题
《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 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借“丁 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 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 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 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 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 世界的表露。
感知雨巷
(听范读、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1)、听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孤独、寂寞、凄凉、
痛苦、忧伤、彷徨等 (2)、那么这首诗为什么这么哀怨凄伤呢?
创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 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 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 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 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 的反映。 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 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 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 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 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 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 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浣溪沙》
李 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
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
接天流。
代
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课后练一练:
联系作者感情经历,从爱情角度分析这首诗。
①现实社会
②事业低谷 ③际遇低谷
我:诗中抒情主人公,一个孤 独、忧愁又怀着希望在雨巷中 徘徊的独行者。既代表诗人自 己,也代表了那个时代一部分 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当然, 我们也可以将“我”理解为一 位沉醉于爱情中的青年.
①知识分子
②进步青年 ③失恋者
丁香姑娘(为什么不选择别的花来形容姑娘?)
高洁 美丽 忧伤
问一问:
1、哪些词语表现了诗歌的低沉、感伤的基调?
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我” “姑娘” “雨巷”
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凄婉迷茫
颓圮、寂寥
2、本文都有哪些 意象?
( 意象是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我 丁香姑娘 雨巷
意象
油纸伞 颓圮的篱墙 太息般的眼神
赏析意象
雨巷: 是由“雨”和 “巷”构成。迷蒙的细 雨笼着狭窄破旧的小巷, 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 败空寂的背景,给人以 冷漠、凄清又惆怅的心 理感受。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 赏能力。
预习检查
彷徨(páng 彳亍( chì 太息( tài huáng ) chù ) xī ) 寂寥( jì liáo )
惆怅( chóu 颓圮( tuí
chà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