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素材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集体备课主讲稿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知识点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连减的简便运算,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简单|运算。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促进学习的迁移。
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
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联系与区别。
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体会四则运算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累计丰富的四则运算活动经验。
五、单元课时安排: (共2课时)1、加法运算定律--4课时2、乘法运算定律--4课时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2.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3.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1.会用个性化的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能熟练运用加法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谈话导入二、新课讲授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时节,李叔叔准备骑车开始一个星期的旅行。
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
(出示课件)根据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干米?应该怎样列式解答?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一下|巴? (生在本子上解答)谁起来说- -下你是怎么解答的? (40+56)还有其他方法吗? (56+40)那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第一个是. 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第二个是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得数是一-样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大单元集体备课 全部教学设计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17-18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内容,也是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
教材中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安排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行程中问题,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观察、发现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练习中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示机会。
3.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而且发现在计算过程中合理使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那减法运算中会不会也存在某些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连减的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设计意图: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意图,说明活动对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运用已有知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复习铺垫则能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这里通过“凑整”的对口令游戏和对加法的运算定律的简单回顾,引发思考,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空间,实现高效课堂。
]【环节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1.在解决问题中初步理解减法性质。
(1)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科书P21例4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个骑自行车旅行的李叔叔吗?看,李叔叔在查阅旅游资料。
你从图上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预设:我了解到李叔叔看的这本书一共有234页,他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要求的问题是李叔叔还剩多少页没看。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推选两人同时汇报,一人说想法,另一人在黑板上列出对应的算式。
预设:生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去掉李叔叔昨天看的66页,再去掉今天看的34页,然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人教版
-运用运算定律简化四则混合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通过实例分析与练习,使学生掌握运算定律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运算策略。
举例:
在解决“324+257+676”这类问题时,学生应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将其变为“324+676+257”,从而简化计算。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有着不同的接受程度。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运算定律的概念,大多数学生能够迅速地产生共鸣,这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讲授部分,我发现对于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学生们掌握得相对较好,他们能够通过具体的数字例子理解并应用这些定律。然而,当涉及到乘法分配律等稍微复杂一些的运算定律时,部分学生开始显得有些吃力。我意识到需要通过更多的例子和直观的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概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运算定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将运算定律应用到具体情境中,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加深他们的理解。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会偏离主题,需要我及时引导回正轨。
在学生小组讨论中,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这个过程让我看到学生们在合作中的成长,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提醒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度,创造更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主要介绍了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本章内容是小学数学中乘法运算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除法的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乘法运算相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交换律:a×b=b×a2.乘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分配律:a×(b+c)=a×b+a×c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乘法运算定律。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乘法运算定律的PPT。
2.教学素材:生活实例、练习题。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买水果”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例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可以用乘法运算定律来解答。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乘法运算定律,分别是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三个定律。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定律进行操练。
例如,小组一选择乘法交换律,小组二选择乘法结合律,以此类推。
每组通过讨论和操作,得出相应的结论。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个定律,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一、单元教学内容运算定律P17——P31二、单元教学目标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4、在经历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发现过程中,体验归纳、总结和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
5、在经历运算定律的字母公式形成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6、经历简便计算过程,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7、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四、单元教学安排运算定律…………………………………………10课时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40+56=56+40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主要介绍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这三个定律是解决四则运算问题的关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效率和准确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并能在实际运算中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运算符号和运算顺序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在实际运算中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运用运算定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运算定律。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故事情境,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3.练习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引出运算定律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定义和运用。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三个定律。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运算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解释和演示运算定律的运用。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主要包括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三个部分。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定律,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对于运算定律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性质的含义。
2.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2.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3.除法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算定律;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定律;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和橙子,一共花了50元,其中苹果每千克10元,橙子每千克5元,问妈妈买了多少千克的苹果和橙子?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性质的定义和公式。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运算定律的概念。
3.操练(20分钟)针对每个运算定律,给出几个具体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
例如,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以下表达式:1.25 × (4 + 3)2.12.5 × (0.2 + 0.3)根据乘法结合律,计算以下表达式:1.12 × 15 × 202.0.12 × 15 × 20根据除法性质,计算以下表达式:1.100 ÷ 25 ÷ 22.100 ÷ (25 × 2)4.巩固(10分钟)针对每个运算定律,给出几个综合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本单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一起学习,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再学习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在简便计算这一部分教学中,除了安排加法、乘法的简便计算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加法运算定律。
2.乘法运算定律。
二、重难点设置:重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
难点: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好在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的理性认识。
学生易错点是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只是模仿着运用运算定律而不理解,只有对运算定律的内涵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后才能达到正确灵活地运用。
1.使学生认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理解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的内涵,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使学生经历归纳、概括运算定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模型的建构与解构过程,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备课上课讲义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备课四2廖晓萍教学内容和作用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加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括连减中的简便计算;第二节是乘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括算法的合理选择与灵活应用。
总共也就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这五条运算定律。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编排特点(1)集中编排,突出整体。
本单元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加以系统编排,并且将减法中“连减的性质”与除法中“连除的性质”也渗透穿插在内,这样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对四则运算中的相关运算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结合情境,突出意义。
在运算定律的呈现过程中,教材不是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意义提供支持。
如加法运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乘法运算定律则安排了同学们植树的问题情境。
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四则运算意义,理解运算定律的内涵。
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理解定律内涵。
(3)体现灵活,突出思维。
以往的教材,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较为注重算法技巧,本单元在编排中,则有意识地改变这种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运算定律的学习与简便计算应用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加法运算定律。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加法运算定律的例题和练习题。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小棒等学具,便于学生操作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加法运算定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有关加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运算定律》单元课件(共6课时PPT73张)
方法1: 234-66-34
=168-34 =134
方法2: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
方法2是关注到了什么?
为什么234-66-34和234-34-66相等?
具有这种特点的式子你还能写出一些吗?
用字母表示方法2的做法是:
乘法结合律: 1.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积不变。字母表示为:(a×b)×c=a×(b×c) 2.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时,有时会同时用到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运算定律
第5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2)
一、新课导入
我们已经研究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 √) (×) (√) ( ×) (× ) (√ )
三、巩固练习
4.数学小门诊。(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1) 359-(59+47) =359-59+47 =300+47 =347( × )
改正:=335599--5(599-+4477) =253
(2) 546-156-56 =546-(156-56) =546-100 =446( × )
4×25=100
25×4 = 4×25
你能再举几个 这样的例子吗?
18×7 ○=7×18 124×35 ○=35×124 你发现了什么?
① 每组算式中有两个因数,而且两个因数相同,只 是交换了位置。
② 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因数的乘积相等。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1课时主要讲述了加法运算定律。
这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能够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加法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
但是,对于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加法运算定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能够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2.教学难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和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运算定律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合作,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例题,尝试探索加法运算定律。
3.课堂讲解: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这些运算定律是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关键,对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于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解决。
但是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定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能够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2.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定律,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乘法运算定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究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和运用。
3.讲解:教师对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详细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4.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提高运算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这些运算定律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运算定律方面的理解还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教学难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
3.采用实践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4.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3.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准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导入法,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运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更多的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 17~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简便计算(连减的简便计算).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 .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 .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 .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 .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 .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单元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1.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3.本单元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4.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课时安排第 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第 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第 3课时连减的简便运算第 4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 5课时乘法分配律第 6课时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第 7课时除法的运算性质第 1 课时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 17页例 1、 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 .你们想让自己计算得又对又快吗?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三单元就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愿望 .首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加法运算定律.二、新课教学1.学习例 1.探索加法交换律(2个数的加法) .教师出示教材第17页主题图 .师:通过阅读 .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获取的信息: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 km. 下午骑了56 km. 所求的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 1: 40+ 56= 96(千米)生 2: 56+ 40= 96(千米)师: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 .师:如果其他任意两个数相加时.交换一下两个加数的位置 .相加的和是不是也不变呢?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同桌合作交流发现.师;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能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来表示吗?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这个共同的特点?能试着写出来吗?学生汇报随机板书:a+ b= b+a.师生总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就是法交换律.师强调注意 a与 b可以表示 0、1、 2、 3中的任意整数.如 1+ 2= 2+ 1等 .所以 a+ b= b+ a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 .2.学习例 2.探索加法结合律(3个数的加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例 2.师:通过阅读.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获取的信息:李叔叔第一天骑了88 km. 第二天骑了 104 km.第一天骑了 96 km.所求的问题: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尝试列式.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并说出自己的想法.生 1: 88+ 104+ 96=( 88+ 104)+ 96=288生 2: 104+96+ 88=88+( 104+ 96)=288师:猜一猜 .( 88+ 104)+ 96与 88+( 104+ 96)这两个式子相等吗?通过这两个式子.你有什么猜想?怎样证明?学生讨论、交流.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师:说的好 .这就是加法结合律.你能用符号表示它吗?生: a+ b+c= a+ ( b+ c) .三、巩固练习1.().叫加法的交换律.三个数相加 .先把()相加.再和()相加.或者先把()相加.再和()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 .用字母表示为().2.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填一填.72+ 32=()+()()+ 41=()+59139+ 45+ 61=()+()54+ 81+ 119= 54+()105+ 72+ 95= 72+()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它对于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运用好它.第 2 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材第20页例 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算法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学生举例说一说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二、新课教学出示例题表格: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城市 A→B城市 B→C城市 C→D城市 D→E115 km 132 km 118 km 85 km 师:根据上面的条件 .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对问题“按照计划 .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讨论 ..师: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 .并说明理由 .115 + 132+ 118+ 85= 247 + 118+ 85= 365 + 85= 450 (米)115 + 132+ 118+ 85= 115 + 85+ 132+ 118 ← 加法交换律= ( 115+ 85) + ( 132+ 118) ← 加法结合律=200+ 250=450(千米)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师:通过比较这两种不同的算法.你发现了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生:第 2种算法是把能得到整百的数先结合起来再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师:说得好 .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 .所以要加小括号 .第 2种算法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生: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 .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师: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 20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计算.汇报方法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第 3 课时连减的简便运算教学内容连减的简便运算:教材第21页例 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现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连减运算的三种算法.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 .你们喜欢看书吗?古人有句话说得好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展示教材第 21页例 4主题图)这是李叔叔读书的情况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新课教学1.阅读与理解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生: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 .今天又看了 34页 .这本书一共 234页 .师: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 1:一共看了多少页?生 2:昨天比今天多看了多少页?生 3: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师:说的好 .我们就来解决第3个问题 .2.尝试各种算法.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师:先自己试试.看看有什么好方法.然后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3.交流优化算法.师:你们都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思路介给大家.(学生说思路.教师板书)思路 1:从这本书中的总页数里先去掉昨天看的66页 .再去掉今天看的34也 .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板书 1: 234- 66- 34思路 2: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再从总页数中去掉已经看过的页数.就算出还剩下没有看的页数 .板书: 234- ( 66+ 34)思路 3:从这本书中先去掉今天看的34页 .再去掉昨天看的66页 .就是还剩下没有看完的.板书: 234- 34- 66师:同学们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讲的很有道理 .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请你从三个算式中选择一个进行计算 .(学生计算 .师巡视、辅导)师:都算完了吗?你用那种方法进行计算的?生 1:我用的是 242-34- 66这种方法 .因为 234- 34就是 200.这样算比较简单 .生 2:我用的是 242-( 66+ 34) 这种方法 .因为 66+ 34正好得 100.再从总数 234里减去 100.不容易出错 .(教师在此时应强调: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生 3:估计用 234- 34- 66的同学不多 .因为和那两种方法相比 .这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麻烦 . 小结: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 .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 .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前面的 .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连减的算法.来进行简便的计算 .4.质疑验证 .改变总页数 ..现在老师把书的总页数 234改成 266.想一师:在连减算式中是不是都可以这样算呢?我们来验证一下想 .你认为怎样算简便?(学生思考并回答)师:说一说在连续减去两个数时.怎样算比较简便?师:在今后做题时 .希望同学们在做题时 .一定要认真审题 .根据数据的特点 .找出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 5.拓展 .师:我们原来学习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的时候已经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这些运算定律.现在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减法的运算定律吗?学生回答 .板书 .a- b- c= a- ( b+ c)a- b- c= a- c- b.我们一起来做几道题检查自己学习的情况吧!师:大家学会了吗?学得怎么样三、巩固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528- 53- 47;470- 254- 46;545-167- 1452.智力大比拼.在 __上填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1) 868 52 48=868( 52+ ___)(2) 1500 28- 272= _____- ( 28 272)3.逛商场:“五一”大酬宾期间 .彩电降 355元 .样品再降 245元 .样品现价 2255元 .这台彩电原价多少元?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防止形成思维定势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第 4 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材第24、 25页例 5、例 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加法交换律:a+ b=b+ a加法结合律:( a+ b) + c= a+ ( b+ c)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 .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 5.提出问题 .师: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教材第24页主题图) .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 .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生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生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师:说的很好 .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问题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指名列式 .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 4×5和 25×42.认识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师: 4×25和 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生: 4×25= 25×4.(2)举例验证 .师: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教师板书 .如 .35 ×2=2×35; 60×30= 30×60.( 3)概括规律 .师: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得出结论 .生: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师:这个规律叫乘法交换律.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 .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 b×a.师:这里的 a 与 b可以是哪些数?生:任意数 .师:同学们说的好 .我们要注意用乘法交换律时.一定要注意:数不能变化 .运算符号不能错 .2.教学例 6:乘法结合律 .( 1)发现问题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后须先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 .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回答老师板书两种算法:( 25×5) ×2 、25×( 5×2) .最后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 .明确 ( 25×5) ×2= 2 5×( 5×2)( 2)举例验证 .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 .师: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5×4) ×10○ 15×( 4×10) ( 125×8) ×5○125(×8×5)学生计算后 .指名回答 .明确是相等关系 .( 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 .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学生汇报交流 .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a×b) ×c=a×( b×c)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运用乘法结合律时注意的问题.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较.师: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即换加(因)数的位置 .和(积)不变;结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 25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小组内说一说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第 5 课时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教材第26页例 7.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问题、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总结通过举例、验证得出定律.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对定律进行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总结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意义.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谁知道 3月 12日是什么节日?生:植树节 .师:植树的目的是什么?生:美化环境.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积极参加到植树造林中来.这是我们小学参师:同学们说得真棒加植树情况:参加植树的一共有25个小组 .每组里 4人负责挖坑、种树 .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二、新课教学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信息和问题间的联系列出算式.有几种不同的解答方法都请你列出来.师板书:方法一:方法二:( 4+ 2) ×25 4 25+ 2××25= 6×25 =100+ 50=150(人)=150(人)师:请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并比较哪种解法更简便 .1.列成等式 .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这两种解法虽列式不同.但都能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在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等号来连接表示它们的得数是相等的.所以说 ( 4+2) ×25= 4×25+ 2×25小结:虽然这两个算式样子不同.但是计算结果是相等的 .我们就可以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2.类比展开 ..交流反馈 .请同学们找出相等的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学生小组合作完成32×6+65×6 ( 32+ 65) ×832×8+65×8 ( 32+ 65) ×632×6+45×6 ( 32+ 45) ×832×8+45×8 ( 32+ 45) ×6师:观察等式 .仿照等式随意举例 .像这样的情况 .是偶然巧合还是有其中的规律呢?大家不妨再举几个例子 .再算一算 .举例 .小组交流 .挑选几组板书 .3.体验感悟 .概括规律 .师:观察这些算式 .这中间隐藏着什么规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结论: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 .师:能概括起来 .说一说?.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结果不变 .这叫做乘生: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法的分配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用字母表示这个定律.即:( a+ b)×c﹦ a×c+ b×c (请你用文字描述一下这个等式.)想一想: a×( b+ c)=()×()+()×()4.逆用乘法分配律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用 .那么 .乘法分配律有逆运算吗?你会运用吗?敢接我们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用受我的考验吗?276 ×38+ 276 ×62= ____ ×(___+ ___)三、巩固练习1.根据乘法分配律.在 __里填入合适的数.( 1) ( 15+23) ×2= ____×2+ _____×2( 2) ( 37+12) ×16=37×____+12×____( 3) ___×___+ ___×___= ( 16+26) ×8( 4) ( 25+11) ×8= ____×____+ ____×_____如果计算的话 .( 4)你会选择左边的算式还是右边的算式进行计算.为什么?2.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 2×15+ 4×15= ( 2+ 4) ×15 ()( 2) 5×( 20+ 6) = 5×20+ 6 ()(3) 8×23+ 8×27= 8×23+ 27()(4) 9×( 6×4) = 9×6+ 9×4()小结:有时是先乘再求和比较简便 .有时是先求两数的和再乘比较简便 .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 .灵活对待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第 6 课时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教学内容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教材第29页例 8( 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会通过拆数 .变式等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一说学过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 b=b+ a加法结合律:( a+ b) + c= a+ ( b+ c)乘法交换律: a×b= b×a乘法结合律: ( a×b) ×c= a×( b×c)乘法分配律: a×( b+c) = a×b+a×c2.口算: 25×4×6= 7×8×125=4×7×25=师:你是怎么算的 .依据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像这样把 25×4 = 100.125 ×8= 1000结合在一起比较容易计算 .师:我们一起就来学习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二、探究新知教师出示教材第 29页例 8. .买了 5副羽毛球拍 .花了 330元 .还买了 25筒羽毛球 .每筒 32元.(“师: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一打”是 12个 .)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1.怎样列式?谁来说说自己列的式子?应该怎么算呢?2.竖式计算 .预设:3.能不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呢?预设:12×25 12 25×= ( 3×4) ×25 = ( 10+ 2) ×25= 3×( ___×___)= ____________= 3×____ = ____________= ____ = ____说一说你对每种解法的理解 .4.优化方法 .12×25 12 25 ×= ( 3×4) ×25 = ( 10+ 2) ×25= 3×( 4×25) = 10×25+ 2× 25= 3×100 = 250+50= 300 = 300这两种和竖式计算你喜欢哪一种?说一说你的理由.三、巩固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或者运算符号.( 40+ 7) ×12=()()()()()()29 ×56+ 56×31= [()()()]()()()2.用简便的方法计算.(1) 104×25(2) 15×( 20+ 3)(3) 38×7+ 62×7(4) 5×23+ 5×27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谁来小结一下?第 7 课时除法的运算性质教学内容除法的运算性质:教材第29页例 8( 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2.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的学习.使学生会用除法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教学难点会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计算下列两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463- 175- 125362-( 150+ 162)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过渡: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就学习除法的简便计算.二、新课教学1.出示例 8( 2):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买了 5副羽毛球拍 .花了 330元 .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2.怎样列式?方法一:330 ÷5÷2方法二:330÷(5×2)= 66÷2=330÷10= 33(元)=33(元)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330÷5÷2=330 ÷( 5×2)4.像这样两个算式相等的例子你还能举出来吗?能举完吗?5.猜想一下 .像这样的算式可能存在着什么规律吗?明确: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 .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6.这条规律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280 ÷(7×5)7200 25÷47.应用规律你有什么感受?小结:应用规律可以使计算变得既简便又有趣.三、巩固练习1.下列各组算式相等吗?① 680÷2÷5 680 ( 2×5)÷② 390÷39×5 390 2÷5 ÷③ 360÷( 36÷2) 360 36÷2÷④ 810÷18 810 9÷2 ÷②④左右两个算式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2.怎么样算简便就怎样算.480 ÷( 5×48)2000 ÷125 ÷88100 ÷5÷81540÷45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主要讲述了乘法运算定律。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代数和几何的基础。
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这些定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的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在教材中,首先介绍了乘法交换律,即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接着介绍了乘法结合律,即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最后介绍了乘法分配律,即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这两个加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乘法运算定律。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和发现规律,提高学习效果。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用。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但对于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学生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运算规律的应用。
3.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参差不齐,对于一些抽象的运算定律,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通过丰富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和交流,培养学生发现和运用运算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整数四则运算中的简单运用。
其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加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例1~例4),其中包括连减的性质;第二节是乘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例5~例8),其中包括连除的性质和算法的合理选择与灵活运用。
2.地位与作用:这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本单元内容在“数与代数”这一板块的知识里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探究和理解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并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单元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建议用7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教材P17~18例1、例2,完成P18“做一做”,P19“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定律的价值。
2.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逐步提高归纳、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探究数学运算定律的基本体验和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获得探究数学运算定律的基本体验和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时节,李叔叔准备骑车开始为期一个星期的旅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集体备课主讲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三角形》
一、教材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知识点包括: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辨认和区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够辨认不同的三角形。
难点:通过拼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
四:单元课时安排
1、三角形的特性——————————————1课时
2、三角形的分类——————————1课时
3、三角形的内角和———————————1课时
4、四边形的内角和———————————1课时
5、三角形的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 运算定律全单元教案
课时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能力目标: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
四:教学难点:熟练运用运算定律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本。
六: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板书:a+b=b+a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69+172)+28 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主要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和方程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应用。
除法的运算性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内容,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来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2.使用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运算定律,巩固所学知识。
3.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分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运算定律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通过实例和图示来解释和展示这些运算定律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运算定律来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例如分数的运算和方程的求解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运算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算定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一起学习,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再学习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在简便计算这一部分教学中,除了安排加法、乘法的简便计算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1.加法运算定律。
2.乘法运算定律。
二、重难点设置:
重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
难点: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好在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的理性认识。
学生易错点是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只是模仿着运用运算定律而不理解,只有对运算定律的内涵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后才能达到正确灵活地运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理解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的内涵,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使学生经历归纳、概括运算定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模型的建构与解构过程,积累基本
的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2.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算定律建构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内化运算定律。
3.强调形式的归纳与意义的理解相结合。
4.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联系和区别。
课时安排
1 加法运算定律 4课时
2 乘法运算定律 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