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10课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图3 公元1900年前后世界主要航 图4 公元2013年五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对中国
海贸易
商品路线和铁路示意图网购需求预估示意图
一、全球贸易网
2.影响世界贸易的因素
材料二 经济危机影响下的世界贸易。
材料三 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障碍: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然大幅度消 退了。最初的自然障碍主要是巨额的运输成本,随着铁路以及航 运业的逐步改善,最终远洋航运彻底扫除了这个障碍,人为的障 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同样,这些障 碍也正在减退甚至消失,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 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人为的障碍也是逐 渐消退的。
衣服前面四个口袋:
礼、义、廉、耻;
门襟五粒纽扣:
立法、司法、行 政、考试,检察 三民主义 五权分立;
(民族、民权、民生)
共和理念 (自由、平等、博爱);
材料四
更钟
思考:
根据材料四,结合教材,了解茶、服饰、钟表等商 品的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及产生的文化影响。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2.贸易地位与文化地位
——(美)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思考:
根据材料二、 三,结合当下英 国脱欧、中美贸 易战等国际热点 议题,联系教材, 分析世界贸易的 推动与阻碍因素, 并谈谈你的认 识。。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1.承载文化交流的代表性商品:茶、服饰、钟表等
材料四
更钟
思考:
根据材料四,结合教材,了解茶、服饰、钟表等商 品的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及产生的文化影响。
思考:
结合所学,尝试梳理近代以来中国贸易地位的变化 与文化地位变化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ppt课件
4.明代徐渭有一首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
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见该配诗画作是 ( A.山水画,重视写实 C.文人画,重视写意 B.风俗画,刻画习俗 D.人物画,形神俱备 )
【解析】选C。徐渭是文人画的代表,在他的绘画中用笔似草书 之飞动,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恰如其分的结合,强
2.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有哪些风格?
提示:(1)特点: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风格:有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等不同风格。 3.京剧有什么特色? 提示:京剧形成之初即吸纳了众多的地方剧种的优点 ,民间地 方色彩较弱;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 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
提示: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图画文字‛,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
最早的成熟文字。 2.行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 值。欧阳询是著名代表人物。( × ) 提示: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 美价值。欧阳询是楷书的著名代表。
3.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 ) 提示: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
三、京剧的出现
1.戏曲的演变历程: 原始的歌舞 发展而来。 (1)起源:从___________ (2)春秋战国: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优伶。 元杂剧 把戏曲推向了成熟。 (3)元朝:_______ (4)明朝。 ①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昆曲 流传甚广。 ②_____
2.京剧:
3.发展历程: 时期 远古 时代 战国 从萌芽走向 成熟 _____ 特 点 代 表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时间:课时:课型:新授主备: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学目标:1.了解全球贸易网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2.了解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的发展脉络,理解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了解文化交流国际化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教学难点: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的发展脉络,理解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提问:15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世界贸易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如何?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了解全球贸易网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2.了解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的发展脉络,理解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困惑疑难点。
(一读、二画、三找、四梳理、五结论)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一)自学指导一阅读第二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5分钟1、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的联系如何?2、商品流动的表现有什么?(茶、服装、钟表)3、文化交流的原因及表现有什么?2、学了以上知识有什么启示或收获?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1. 特点: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
2. 表现:(1)茶①地位:饮茶风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②传播: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
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2)服装法国:①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线条流畅的龙凤花草纹样等,融入法国 18 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② 20 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大胆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 20 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中山装: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3)钟表诞生并传入中国:诞生于欧洲,大约在 16 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共19张ppt)
• 时空观念: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构建全球贸易网络形成的过程及商品流 动承载的文化交流路线。
•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关于茶叶的文献等史料,了解近代以来世界
贸易中商品流动的史实,知道商品所承载的文化特色。
• 唯物史观:认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辩证分析经济与文化 之间的关系。
1.基础知识的梳理:
同学们阅读课本57-58页填写下面的表格
类别 茶 服 饰
钟表
时间 最初 16世纪后 17世纪 明治维新 民国 16世纪 18世纪
表现
文化创新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茶韵悠长(以茶文化为例)
1.基础知识的梳理:同学们阅读课本57-58页填写下面的表格
类别 时间
表现
文化创新
最初 中国茶在周边传播 茶 16世纪后 广泛传播到欧、美、
——摘自张进军《中英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茶叶在近代欧洲得以流行的原因。
原因:①具有饮料功能和药用价值 ②王室的示范效应 ③新航路的开辟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推动茶叶的大量流入。
走近高考:
2.(2016·海南卷.15题)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
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
非、大洋洲等
“日本茶道“ 英国的“下午茶“
服 17世纪 法国传教士传播
饰
明治维新
西服在日本流行
18、20世纪借鉴中国、日本服饰融入法国服 装设计
民国
中山装
钟表 16世纪
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18世纪
进口钟表数量较多
2.茶文化的传播(历史地图册53页 时空观念)
通过地图找 到茶文化传 播的路线及 时间
第10课+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备课课件
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历史 上的世界贸易,深入理解贸易 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 角色。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学情 分析
优势
高中学生
计划用时0.5分钟
➢ 基础历史知识储备比较充足,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 ➢ 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历史理论的理解力,
即将迎来继位70周年的女王,经历 过14位美国总统,从哈里·杜鲁门到现 在的拜登。而女王同样在温莎城堡招待 过拜登的前任唐纳德·特朗普喝下午茶。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计划用时0.5分钟
设计意图: “茶”是中国先民的伟
大发现,英国形成了享用 “下午茶”的习惯。“茶” 作为东方文化元素是如何在 西方社会流行起来的?
但是由于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加之本课内容多且较陌生, 课堂教学中很难做到深入浅出,对教材的整合可能有所欠缺。
部编人教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恳请各位教师批评指正!
巩固新课(课堂小结)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一)过程 1、新航路开辟前 2、新开后—工业革命前 3、两次工业革命: 4、20世纪上半叶 5、二战后 (二)原因 二、商品流动和文化交流国际化 (一)茶 (二)服饰 (三)钟表 (四)文化产业
计划用时0.5分钟
设计意图: 通过板书来进行课堂小结,
巩固新知识。板书本着简洁明 了、重难点突出的原则设计为 纲要式为主的综合性板书。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计划用时0.5分钟
在本课教学中,我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 主体理论。根据知识点的难度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通过让 学生小组探究与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 究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史料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课 堂氛围活跃,基本实现了本课教学目标。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10课_梨园春秋[课件]
张生的热烈执著、莺莺的含蓄蕴藉,红娘的锋利 俏皮,都写得活灵活现。红娘这个晶莹亮丽的形 象,在后世成了热心撮合男女恋爱婚姻者的共名。
二、成熟——元杂剧、明清昆曲
1、元杂剧: • 原因: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文人地位低下,借戏剧创作宣泄不满。 • 特点: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结 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的配 合,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 代表: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
第十课
梨园春秋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课标要求: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
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三星堆铜人面具,这 是迄今发 现的最早的傩戏面具 三星堆铜人面具 :方正脸, 长刀眉,三角形立眼;长方耳, 耳垂穿孔;蒜头鼻,高鼻梁直达 额中两眉间;阔口,闭唇,颐方 圆。
惊叹”百戏之祖”—曾经的“国剧”昆曲 昆曲的兴盛
明末,昆腔成为第一 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 剧种,是名副其实的 “国剧”清初,昆曲 的名称产生了。从明 天启初到清康熙末, 是昆曲蓬勃兴盛的时 期 ,昆曲是当时的 “国剧”。
明代声腔
昆曲的特点:
• 载歌载舞,无声不歌, 无乐不舞; • 声腔婉转,极其细腻, 格律、宫腔极其考究; • 故事至情至性.
西厢记
《西厢记》描写相国小姐崔 莺莺私毁与家长所定的未婚 夫郑恒之间的婚约,挣脱母 亲的管束,与一见钟情的书 生张珙相爱并委身。结尾处,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 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 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 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 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 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 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由而 抗争。
这种戏曲流行在浙江 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 福州一带,所以叫南戏。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 园春秋教案
清新县第一中学集体备课教案高二级学科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主备人:林勇伟课题梨园春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戏剧发展的基本历程与重要阶段,熟悉京剧的形成与特点。
认识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与戏剧盛衰的关系。
初步培养学生从文学创作、历史分析、艺术表现等角度欣赏戏剧这一综合性舞台艺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透过中国传统戏曲发展流变的史实,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探寻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脉络,捕捉古人的生活场景,从而培养学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如何以“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并依据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完善,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
教材分析重点:京剧的形成和特点难度:京剧在北京形成的原因。
教学分析教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学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教学手段常规教学,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小的舞台上,浓缩着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堪称窥探传统社会发展轨迹和古人生活的窗口。
它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见。
你知道最早的中国戏曲是怎样产生的吗?号称“国剧”的京剧又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一)、戏曲起源与发展王国维对“戏曲”的解释:认为用歌舞来说故事,并说明傩因为是载歌载舞而具有戏曲的萌芽。
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
所以,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把戏曲的发展过程分为:傩(萌芽)----宫廷宴乐,杂技百戏(元素)——梨园(教练场所)——瓦舍(娱乐场所)——南戏(完备形式)——元杂剧(成熟)——昆曲(百戏之祖)。
来说明这一过程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
1、南戏南徙的北方人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南戏就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了。
【创新设计】2105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精美课件: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ppt课件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演变 (1)起源与成熟:中国的原始文字称为“________”; 至____,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发展脉络:汉字按照________、大篆、______、 ______、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3)演变总趋势:由____到____。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6)两宋时期:__________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 ______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 端的《__________》。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______成就最为突出,最 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________。元代王冕的《墨梅 图》、明代徐渭的《__________》、清代郑板桥的 《______》,都是写意画精品。
答案: (6)宫廷画院 风俗画 画 牡丹蕉石图 墨兰图
清明上河图
文人画
写意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三、京剧的出现
1.中国戏曲的起源:从原始的____发展而来。 2. 中国戏曲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 ______。
(2)______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________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______流传甚广。 答案:1.歌舞 2.(1)优伶 (2)元杂剧 金品质•高追求 (3)戏曲演出 昆曲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3.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以及全球化对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影响。请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a.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b.我国在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观点鲜明,论述合理,不少于800字。
4.小组合作,搜集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相关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内容包括:
3.理解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对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基本知识。
2.运用历史地图、史料、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历史认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中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使他们认识到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合作,树立国际合作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幅世界地图,标注出各大洲的主要贸易路线,引发学生对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兴趣。
教师引导语:“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从古至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从未停止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请大家观察这幅世界地图,思考一下,这些贸易路线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对各国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验学生对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扩展的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绘制一张近代以来世界贸易路线图,标注出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等重要事件,并简要说明这些事件对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历史课件 第3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中国画的发展特点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 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 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则反映了对封建专制强化的不满和抗争。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 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二、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 1.京剧艺术形成的原因 (1)外部因素:明清时期,北京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四方的艺人聚集在这里,以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 民的文化娱乐需要。 (2)内部因素:徽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3)直接因素:为给乾隆皇帝祝寿,“四大徽班”进京,这是 京剧形成的关键。
(1)材料一中两幅书法作品作者分别是谁?各自体现怎样的 书法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 因。
[信息解读] (1)结合图片中作品名称与字体的形体特征组 织答案。
(2)从关键信息“精神气度”“离迹师神”可知宋代书法追 求个性。
[答案提示] (1)《兰亭序》的作者为王羲之,体现了行书兼 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的特点。《多宝塔碑》的作者为颜真 卿,体现了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的特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清 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开封繁荣的城市生活景象,其中众 多的商业店铺成为反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突出表现,所以 答案选 C。A、B、D 则没有体现。
[答案] C
绘画艺术的发展有其内在的继承性和规律性。不同历史时期 社会的变化会对绘画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绘画 的发展方向。同时,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能感受到其独特 的时代气息。
[解析] 材料中各种书法的“趣”“韵”“姿”“度”并非 是社会矛盾的反映,而是个性的表现,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 从书法中无法看出文人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故 C 项错误;不能因 为书法风格多样就判定其书法艺术达到最高峰,故 D 项错误。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共22张ppt)
唐人所绘《宫乐图》,画中有的仕女 正在舀茶,有的在炙茶,有的在品茗。 反应了典型的唐代煎茶喝法。
小结: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六 20世纪90年代:
加速全球化
近代新以航来路/开1辟5世殖纪一民后扩至张工世业界革市命场前:国两际次分科工二技贸革易命格:局
零 15世纪之前:
局限 闭塞
五 20世纪70年-80年代:
多极化 四 二战后: 体系化 制度化
前提:新航路的开辟;殖民
扩张和掠夺;经济全球化的
革命
成
原因 表现
① 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推动欧美国家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 品市场;②交通工具的革新。
①形成了国际分工、贸易格局——西欧、北美生产和出口制成品, 其他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②世界贸易额剧增。
20世纪以 来
世界贸 易和国 际分工 的发展
阻碍因素 ① 两次世界大战; ② 冷战的发生。
促进因素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的逐渐形成过程,以茶及茶饮风俗的传播、 服饰的变化、钟表的传入等具体案例,了解全球贸易网的形成情况,以及商品流动 对文化交流和发展的影响。
目录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与发展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知识回顾2】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
①《关贸总协定》;② 中国改革开放;③ 冷战结束;④ 世贸组织; ⑤ 第三次科技革命;⑥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⑦ 跨国公司等
表现
① 全世界贸易出口总值迅速增加; ② 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统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10课 导学案
第十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导学案)【基础扫描】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简述全球贸易网形成的过程。
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市场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开始形成的?说出其开始形成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1)背景:①贸易局限: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和大陆之间;②贸易扩展: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洲际贸易得到扩展。
(2)表现:①商品与大大增加;②公司出现和发展。
(3)影响:客观上了洲际贸易,促使世界市场形成。
2、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动力是什么?简述其主要的表现和影响。
(1)动力:①19世纪中后期,随着的完成,世界市场形成;②条件的改变,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表现:①形成了国际和格局。
②世界额剧增。
③更多的地区纳入到世界之中。
(3)影响:世界市场形成,世界日益成为一个。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完全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动力是什么?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简述其主要的表现和影响。
(1)动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的展开,世界市场形成。
(2)影响因素:①阻碍因素:两次的影响,两大阵营对峙的阻碍。
②促进因素:1947年的签署,中国的发展,格局瓦解及“”的结束,世界组织的成立。
(3)发展表现:1950—2000年,全球贸易(出口)总值增长了近100倍。
①主要国家通过输出、掠夺原、输出,控制落后国家的命脉,榨取大量财富。
②西方列强掀起的狂潮。
到20世纪初,世界被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影响:生产的国际深度发展,经济化加快发展。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殖民和;●●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力是:两次;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的原因和表现有哪些?1、原因:国际的开展,双方的接触,商品对的传播。
2、表现:(1)茶的外传及影响:①外传:16世纪之前,中国茶主要在大陆传播;近代以来,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西洋等地区。
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2.文化交流国际化 (1)茶的外传 ①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饮茶风俗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蕴含了含蓄内敛 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②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 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a.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 “ 万里茶道 ”。 2019年3月22日,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阅读教材·想一想
1.阅读教材P56“思考点”: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科技进步,推动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②冷战的结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2.阅读教材P57“学思之窗”: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和经营情况体现了跨国公司的 什么特征? 提示:带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性。
3.阅读教材P59“问题探究”:这段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文化观念? 提示:反映了作者对西方技艺产生浓厚兴趣,对西方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开始突破 “天朝上国”的自大心理。
发掘教材·读一读 1.阅读“油—醋瓶和茶叶瓶”(见教材P55)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简述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
以后世界市场和世界贸易的形成与发展,从“时空观
1. 了 解 不 同 时 代 、 不
念”的角度了解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同类型商路的开辟。
课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4.其他剧种
黄梅戏
川剧
1、目前所知最早 的成熟的汉字是:
A、金文
B、籀文
C、铜器刻画符号
D、甲骨文
2、秦统一后,推行“书同文字”,将统一哪一 字体作为官方规范规则:
A、隶书 B、籀文 C、楷书 D、小篆
3、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与纺织有关的甲骨文字
铸造出来的文字—金文
“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 文。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 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铭、《大盂鼎》铭、 《散氏盘》铭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大篆)
大篆起于西周晚
年,是春秋战国时期 通行于秦国的汉字形 体。大篆也称籀文, 因见于《史籀篇》得 名。大篆的主要特点 是:象形符号进一步 失去象形性;笔画线 条化,匀称、柔婉; 构形较复杂,字形趋 于方块形,比金文工 整。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6000多年前,“文字图画” (2)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金 文)、小篆、隶书、楷书
(3)总趋势:由繁到简
(4)过程: 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
篆书、秦隶
今文阶段:隶书、楷书
什么是书法?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法则,写字的艺术, 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是 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 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 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 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 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近代著名 散文家梁实秋
历史必修三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十年高考真题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2020.1·浙江高考·2)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
右图所示之东汉字砖,有学者研究认为系行书之滥觞肇迹,盛行于晋代。
据此判断A.行书介于篆书与草书之间B.行书肇自甲骨金文并吸收草书之长C.行书之体介于楷书与草书D.行书兼具隶书之对称与楷书之方正2.(2020·全国Ⅱ卷高考·24)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
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
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
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3.(2020·全国Ⅲ卷高考·26)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4.(2020·全国Ⅰ卷高考·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该作品体现了图4步辇图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5.(2019.4·浙江高考·5)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①甲骨文②行书③小篆④金文⑤隶书⑥草书⑦楷书A.②⑤⑦B.②③⑤⑥⑦C.①②③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6.(2019·海南高考·6)图1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A.①B.②C.③D.④7.(2018.4·浙江高考·4)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板桥(16931765),即郑燮, 字克柔,号板桥, 江苏兴化人,生于 1693年,卒于 1765年,康熙秀 才、雍正举人、乾 隆进士。客居扬州, 以卖画为生。为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世称 “三绝”,画擅兰 竹。
第十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一、汉字与书法
1、文字起源: 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
2、文字演变
(1)脉络:
商代甲骨文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2)趋势: 由繁到简
(二)书法
1、两个阶段:
自发 阶段
魏晋
自觉 阶段
2、总特点: 实用、审美价值
3、书 体:
字体 特点
楷书 详备
严整 实用
草书 简约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 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 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 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 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 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 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
刀马旦、老旦、贴旦、闺 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颜真卿《祭侄文稿》
观察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草书
楷书
隶书
行书
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
《彩陶钵绘鸟纹》 《鹳鱼石斧纹》
《龙凤人物图》
《人物驭龙图》
〈夫妇宴饮 图〉
《女史箴图》
《列女仁智图》
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 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 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 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即迁想 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 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即 以形写神。
青衣:以唱为主, 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 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 皇后、公主、贵夫人、女 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 主。
武旦、刀马旦:为 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 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净
亦叫花脸。净 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 色,看来并不干净,故 反其意为‘‘净”净行 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 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 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 子花脸,如大将、和尚、 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 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 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 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 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 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洛神赋图〉(局部)东晋 顾恺之
隋展子虔 《游春图》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 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是了 解北宋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生活的史料。
元王冕《墨梅图》 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天象
图画文字
鼠牛
虎兔
龙蛇
马
羊猴
狗
猪
鸡
甲骨文
大篆
楷 书
小篆
隶 书
欧阳询 《化度寺碑》
颜真卿
柳公权
《颜家庙碑》 《玄秘塔碑》
王羲之 《十七帖》
王献之 《中秋帖》 “中秋不復不得相 還爲即甚省如何 然勝人何慶等大 軍。”
怀素《自叙帖》
张旭《古诗四帖》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王羲之 《兰亭集序》
代表
彩陶画 帛画 顾恺之 展、阎、吴 敦煌壁画 张择端
王冕、徐渭、郑板桥
三、京剧的出现
程咬金
廉颇
包拯
曹操
吕蒙
宇文成都
问题一:
清朝以 前,中国戏 曲的发展历 程是怎么样 的?
原始歌舞
春秋战国的优伶
元杂剧 明朝昆曲
问题: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 a、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 b、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c、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京剧 发展: a、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
现“同光十三绝” b、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c、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 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 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 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 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 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 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 (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流畅 审美
行书 兼具
代表人物及时间
魏晋(定鼎)钟、王 唐(盛世)欧、颜、柳
魏晋以来,名家辈出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唐张旭、怀素
东晋王羲之、唐颜真 卿、北宋苏轼、元赵 孟頫、明文征明
二、
走向成熟
魏晋
以形写神
隋唐
吸收外来风格
两宋
宫廷画、风俗画
元明清 文人画-特点
徐渭晚年又号青
藤道人。性情奔放,
徐 不拘礼节。画法学米
渭 南宫。山水、人物、
: 《 牡
花鸟、虫鱼都极佳妙; 笔简意赅,善于概括
丹 事物的形象,实开明
蕉 代以来水墨写意一画
石 的新风格。此幅墨韵
图 》
气势,奔放横溢。其 特点更在于他以笔墨
形象寄予浓烈的思想
感情。
“兰竹石,相继出,大君子,离不得”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一片青山一片兰,兰芳竹翠耐人看。洞庭云 梦三千里,吹满春风不觉寒。”
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 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 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 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 (文人,儒生);武丑,专演 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 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 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 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 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 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