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六章-三焦辨证课件PPT

合集下载

11第六章 三焦辨证

11第六章 三焦辨证

47
【病因病机】热入心包,阳明腑实。
【诊断要点】身热,昏谵,便秘。 【辨证要点】1.一辨热入心包——心包则身热、昏谵;
2.二辨腑实热结。 【治疗措施】清心开窍,攻下腑实。代表方:牛黄承气汤 。 【方剂】牛黄承气汤 。安宫牛黄丸 生大黄末
48
《温病条辨》中焦篇第17条 “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 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
第六章 三焦辨证
1

• 一、三焦辨证的源流

2
(一) 三焦的概念
1.功能三焦 a、人体阳气运行的道路: b、人体水液运行的道路: 2. 部位三焦 a、划分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 b、人体传化之腑中的一腑:
3
• 上中下三焦的生理功能: • 《灵枢· 营卫生会篇》:“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 三焦主持人体的气化功能,是水谷精 微敷布运化和糟粕排泄的通道。
68
阳明病 气分证 中焦病
69
同一层次
㈣ 阴液亏损,阳明热结
【临床表现】 • 身热; • 腹满,便秘; • 口干唇裂; • 舌苔焦燥,脉沉而细。
70
【病因病机】阴液亏损,阳明热结
【诊断要点】身热,便秘,口干,苔燥,脉细。
【治疗措施】滋阴攻下。代表方:增液承气汤 。
71
不大便属 阴素虚或前医误伤津液 ——半虚半实之证
伴见
湿蒙心包 神识昏蒙,似清似寐或时清时寐。
伴见
灼热,舌謇肢厥,舌质 红绛、或纯绛鲜泽。
身热朝轻暮重, 舌苔垢腻,脉濡滑。
54
★辨析注意要点:

• •
探求证候成因 ;
鉴别类证 ; 审识兼证、变证;

观察动态变化等。
55

温病学三焦辩证课件

温病学三焦辩证课件

下焦病证的治疗原则
温补肾阳
利水渗湿
针对下焦肾阳虚弱的病证,采用温补 肾阳的药物,如附子、肉桂、淫羊藿 等,以温补肾阳,增强肾脏功能。
针对下焦湿热蕴结的病证,采用利水 渗湿的药物,如茯苓、泽泻、车前子 等,以利尿排湿,缓解水肿等症状。
养血滋阴
对于下焦肝肾阴虚的病证,采用养血 滋阴的药物,如熟地黄、枸杞子、女 贞子等,以滋阴养血,柔肝补肾。
05
案例分析
上焦病证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邪热闭肺
01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患者发热,咳嗽,气急,口渴,尿少,舌 红苔黄,脉数。此为邪热闭肺,肺气失宣所致。治宜 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03
详细描述:患者高热不退,咳嗽气粗,痰黄稠,口渴 尿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为热毒炽盛,内陷心
包所致。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调节人体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通畅。
三焦与脏腑的关系
总结词
三焦与心、肺、脾、肝、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详细描述
三焦与心、肺、脾、肝、肾等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三焦与心肺关系密切,心肺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 着三焦的功能;三焦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的功能状况可以影响三焦的通调水道功能;三焦与肝肾关系密切,肝 肾的功能状况可以影响三焦的元气运行。
湿,通淋止痛。
06
总结与展望
三焦辩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理论价值
三焦辩证是中医温病学的重要理 论之一,它有助于理解温病的发 生、发展与传变规律,为临床诊 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实践意义
三焦辩证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 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医生准确 地判断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和评 估预后。
三焦辩证的未来发展方向
下焦病证的案例分析

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
湿邪郁阻气机——胸脘痞满;
湿热积滞内阻肠道,气机不通——腹痛,便溏不爽
舌赤,苔黄腻或黄浊,脉滑数——湿热内盛之象
湿热积滞搏结肠腑证以身热,腹痛,大便溏垢,
苔黄腻、黄浊为辨证要点。
(6)湿阻大肠证:
指在湿热性温病过程中,湿浊闭阻于肠道,
湿浊之气不得下降而蒙上的证候。
本证多因湿热之邪流连气分,阻滞肠道,传
汗出、口渴、咳喘气促为主要表现
(3)湿热阻肺证:
湿热性质的病邪亦可犯于肺,出现卫受湿遏, 肺气失宣的病机变化。 主要症状:恶寒发热,身热不扬,胸闷,咳
嗽,咽痛,苔白腻,脉濡缓等。
以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为辨
证要点。
主要病机变化:湿郁卫表,肺失宣降
• 即吴鞠通所说:“肺病湿则气不得化。”
① 对温病病位的概括:三焦主化气行水,将五脏六腑 划入三焦,以此说明病机演变,能正确辨别病位。 ② 揭示温病传变的规律:三焦辨证虽然具有脏腑辨证 的性质,但与内科的脏腑辨证不尽相同。三焦辨证 反映了温邪的传变,“始上焦,终下焦。” ③ 指导温病的治疗:“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 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理论的产生:
•吴鞠通倡导三焦辨证。
•《温病条辨》“历取前贤精妙,考之《内经》,
参以心得” ,仿《伤寒论》六经辨证的体例, 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把温病病位从上、中、 下三焦进行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一纵一
横,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温病的病变本质,形成
了较为完整的温病辨证体系。
Q:三焦辨证有何意义?
另外,还有因邪热损伤肠络,血溢肠间,而
致肠腑蓄血者,症见身热夜甚,神志如狂,大便
色黑等
吴又可说:“尽因失下,邪热久羁,无由以泄,

三焦的辨证概述课件

三焦的辨证概述课件
本上符合临床实际情况。适用于辨析病变的阶段、浅深 和轻重。 不足之处: ⑴ 未能辨明具体病变脏腑。 ⑵ 详于病变过程中的实证,略于病变病变过程的虚证。 ⑶ 适于阐述温热性质病证,不适于阐述湿热性质病证。
第16页,共18页。
三焦辨证对病变的脏腑定位较明确,而且既适于温热 性质病证,也适于湿热性质病证。
第5页,共18页。
三焦证候相互传变
刘河间:首曰上焦,尾曰下焦
喻嘉言:从口从鼻所入之邪,必先注中焦,以次分布上下
吴鞠通: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 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 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王孟英:夫温热究三焦者,非谓病必上焦始,而渐及中下 也。
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 咽燥,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脉虚。
辨证要点: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 咽燥,舌绛不鲜 干枯而萎,脉虚。 2)虚风内动:神倦肢厥,耳聋,五心烦热,心中憺憺大动, 手指蠕动,或瘛疭 ,舌干绛而萎,脉虚。 辨证要点:手指蠕动,或瘛疭 ,舌干绛而萎,脉虚。
第13页,共18页。
下焦病转归
1.正气较盛,正能敌邪---外出而愈 2.阴精耗竭,阳气失于依附---阴竭阳脱(死亡)
温病的辨证体系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第2页,共18页。
三焦辨证
三焦的含义
从地位性质上来讲:三焦是六腑之一 。
从形态上来讲:三焦有名无形,是躯体之内、脏腑之外, 分布于人体胸腹腔的一个大腑。
从总体功能上来讲,三焦是气机的通道、气化的场 所。
从部位划分来讲:分上、中、下三焦,包含相关的脏腑 器官。
第3页,共18页。
三焦划分不单纯根据部位,还结合三焦及脏腑功能
“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

三焦辨证(1)

三焦辨证(1)

暑温
暑 风 、 暑厥
发病即可见中焦阳明热盛见证。 起病即呈足厥阴肝、手厥阴心包见证。
精品课件
10
★. 三焦病变难以截然分开(脏腑)。
上中焦同病----痰热阻肺,腑有热 结证。
中下焦同病----阳明热盛,引动肝 风证。
证。
上下焦同病----心营热盛引动肝风
精品课件
11
★. 三焦辨证中顺传、逆传的概念:
【治疗措施】宣肺泄热,凉营透疹。代表方:银翘散去豆豉加味。
精品课件
23

㈤ 湿热阻肺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身热不扬,无汗或少汗,胸 闷,咳嗽,咽痛,苔白腻,脉濡缓等。
【病因病机】湿热犯肺,卫受邪郁,肺失肃降。
【诊断要点】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治疗措施】芳香宣化,化湿清热。代表方:三仁汤 。
身热不退,朝轻暮重
神识昏蒙,神志似情似昧,时或谵语。
舌苔黄腻
濡数
清化湿热,豁痰开窍。
菖蒲郁金汤
精品课件
27
★ ㈧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
【临床表现】身热,喘促不宁,痰涎壅滞,潮热腹满便秘, 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
【病因病机】痰热阻肺,腑有热结。
【病因病机】燥热壅肺,灼伤阴液。
【诊断要点】身热,干咳无痰或少痰,气逆而喘,鼻咽干 燥,脉数。
【治疗措施】清肺泄热,养阴润燥。代表方:清燥救肺汤。
精品课件
22
★ ㈣ 肺热发疹
【临床表现】身热,咳嗽胸闷,肤肤红疹,疹点红润,舌质 红,脉数等。 【病因病机】邪热郁肺,内窜营分 。
【诊断要点】肤肤红疹、发热,咳嗽 。
精品课件
24

㈥ 热陷心包
本证可参卫气营血辨证部分营分证中的热入心包证。

第六章 三焦辨证

第六章 三焦辨证

• ★ 三焦辨证的特点: • 病位明确,病机具体,证候典型。
二、病程划分与传变规律
(一)三焦病程阶段
心 上焦

脾 中焦

肾、膀胱 下焦

(二)温病传变的一般规律:
始于上焦
则传中焦
上焦病不治
中焦病不治
即 传 下 焦
终于下焦
注意 ★三焦病变传变规律并非固定不变。
★三焦病变难以截然分开。
上中焦同病----痰热阻肺,腑有热结 证。
邪热壅 肺肺失宣 降 大来自实热 传导不畅发热、痰、喘 腹满,便秘
治则:
• 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 “脏腑合治之法”
--《温病条辨》
方药
• 宣白承气汤 宣白--“白”在五行中应“肺”,故“宣
白”实 乃“宣肺”之意。 承气--“顺承胃气”之意。
㈨ 热入心包,阳明腑实
【临床表现】 身热; 神昏谵语,舌謇肢厥; 腹满便秘; 舌质绛,苔黄燥,脉数沉实。
为何“汗出”而用麻黄?
麻黄与桂枝同用则发汗力猛,配石 膏则为辛凉,主在宣透肺热而不在解 表。
麻黄配石膏:不在发汗解表,而在宣肺平喘。
石膏配麻黄:不在清泄阳明,而在清肺中邪热 。
麻黄∶石膏=1∶10或者1∶6 1∶8
㈢ 燥热伤肺
【临床表现】身热、鼻咽干燥,心烦口渴,干咳无痰或 少痰,甚则痰中带血,气逆而喘,胸满胁痛,舌边尖红 赤,苔薄白而燥或薄黄而燥,脉数。
【病因病机】热入心包,阳明腑实。
【诊断要点】身热,昏谵,便秘。
【辨证要点】1.一辨热入心包——心包则身热、昏谵; 2.二辨腑实热结。
【治疗措施】清心开窍,攻下腑实。代表方:牛黄承气汤 。 【方剂】牛黄承气汤 。安宫牛黄丸 生大黄末

三焦辨证PPT参考幻灯片

三焦辨证PPT参考幻灯片
16
(5)湿蒙心包证:
湿蒙心包指气分湿热酿蒸痰浊,蒙蔽心包 络的病理变化,又称为“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 主要症状:
身热,神识昏蒙,时清时昧,似清似昧,间 有谵语,舌苔垢腻,舌质不绛等。
17
主要病机:
痰湿蒙蔽心窍,心神困扰——神志昏蒙 邪留气分,未入营血——舌质不绛 湿热上泛——舌苔垢腻
比神志昏谵轻 不伴四肢厥冷
湿犯太阴 肺
肺失宣化
12
(4)热陷心包证:
心主神明,而心包代心行令,所以在温病过程 中出现神明失常多责之于心包。
邪陷心包是指邪热内陷,引起心包络机窍阻闭, 心不能主神明的病理变化,又称为邪闭心包证。 主要症状:
身灼热,神昏,肢厥,舌蹇,舌绛等。
13
病机分析:
热陷包络,逼乱神明——神志异常(神昏谵语,甚 或昏愦不语); 心窍为邪热所闭,气血周行郁阻,不能布达四肢
咳嗽———————肺气失宣
7
(2)肺热壅盛证:
如犯于肺卫的温邪进一步由表入里,肺 热亢盛,可造成邪热壅肺,肺气闭阻。
主要症状:身热,汗出,咳喘气促,口 渴,苔黄,脉数等。
该证候类型又称为邪热壅肺证。
8
温邪自肺卫传入气分——身热,无恶寒 里热壅迫,津液外泄——汗出 液为热耗,津为汗伤——口渴 肺气壅塞,闭郁失宣——咳喘气促 里热壅盛——苔黄脉数
舌红绛

15
热陷心包还常夹痰兼瘀,正如何秀山说:“邪 陷心包非痰迷心窍,即瘀塞心孔”。 夹痰者,“平素心虚有痰者,外热一陷,里络 就闭”,即指痰热内闭心包之证,症见神昏,喉 间痰鸣,舌绛苔垢等。 其夹瘀者,多系邪热与瘀血互结,瘀热闭塞心 窍所致,症见神昏谵语或神志如狂,唇黑甲青, 舌质紫晦等。
• 若肺受邪乘,生气之源告困,清气难入,浊气难 出,脏腑失养,则可危及生命。

中医诊断学课件:三焦辨证

中医诊断学课件:三焦辨证

治则方药: 清热宣肺平喘 麻杏石甘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运用: 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二、肺热发疹证
肺热
病性、病位
发疹
热已入营
气营同病
(一)临床表现
肺热
发热、咳喘
波及营分
肌肤发疹
陆子贤:“疹为太阴风热。”
❖(二)治则方药:
宣肺泄热,凉营透疹
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 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1 银翘散 2 去豆豉 3 加味
结膜(畏光流泪) 麻疹粘膜斑——早期诊断
2.出疹期(持续3-5天)
时间:发热3-4d 顺序:耳后发际 前额面
颈 躯干 四肢 手掌足底 形态:充血性斑丘疹
疹间皮肤正常 伴随症状:全身毒血症状加重
3.恢复期(1-2周)
热度降低 症状减轻 皮疹先出先退 色素沉着、脱屑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LC相对 病原学检查:分泌物,血尿行
第二节 上焦病辨证
掌握邪热壅肺证、肺热 发疹证、湿热阻肺证、痰热 阻肺,腑有热结证的辨治。
一、邪热壅肺证
条文
临床 应用
病因 病机
治则
临床
方药 辩证 表现
要点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生理
病理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热邪
咳嗽、喘
主气

行水
咳痰
热饮证
辨证要点
身热、咳喘、痰
--《温病条辨》
(四)方药
宣白承气汤
宣白--“白”在五行中应 “肺”,故“宣白”实乃“宣 肺”之意。
承气--“顺承胃气”之意。
生石膏 杏仁 瓜蒌皮

中医诊断学 第六章 其他辩证 (三 三焦辩证)[精华]

中医诊断学 第六章 其他辩证 (三 三焦辩证)[精华]

(二)中焦病证
(1)阳明燥热,里热炽盛: ①壮热,口渴,汗大出,脉洪大(经热证) ②日晡潮热,腹胀满硬痛,便秘,脉沉实
(腑实证) (2)太阴湿热: ①身热不扬,汗出不解,苔黄腻,脉濡数
(湿热薰蒸) ②脘腹痞闷,肢体困重,泛恶欲吐,大便溏泄
(湿阻气机)
(三)下焦病证
(1)肾阴耗损,虚热内扰: 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背,舌绛,脉
第三节 三焦辨证
创立者: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 适应范围:温热病 湿温病 理论来源:《内经》《伤寒论》《温热论》
上焦: 心肺
中焦: 脾胃
下焦: 肝肾
(一)上焦病证
(1)温病初起,邪袭肺卫: 发热,微恶风寒,咳嗽,脉浮数 (2)热邪壅肺,肺失宣降: 高热,咳喘气粗,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3)肺卫之邪,逆传心包: 身灼热,神昏 谵语,舌蹇肢厥,舌红绛
细数,舌燥咽干,耳聋,神倦,脉虚 (2)虚风内动:
手足蠕动六经---- 6 卫气营血-- 4 三焦---- 3
7、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是对六经辨证的很好发 挥和补充,更符合现代临床实际

经络腧穴各论-三焦精品PPT课件

经络腧穴各论-三焦精品PPT课件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两骨之间。 【主治】
1、感冒发热、偏头痛:“头痛发热外关安” 2、五官病:足临泣—主治耳、目病。 3、胸胁痛、上肢痿痹—“上肢不离外关”
“实则肘挛,虚则不收” 4、落枕、踝关节扭伤、急性腰扭伤—后溪:
取患肢对侧外关穴,强刺激,活动患部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可透内关。
5
(四)手少阳三焦经腧穴概述
本经共23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 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 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 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 丝竹空。
6
手少阳三焦经
❖ 经穴歌 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 液门中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 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中; 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 瘈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竹空。
手少阳三焦经
Sanjiao Meridian of Hand-Shaoyang, SJ.
1
手少阳三焦经穴概览
❖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主要分布在上肢外侧中间、肩、颈部、 侧头部、面部。
❖ 应掌握的解剖标志:指甲角、第四、五掌指关节,腕背 横纹,指总伸肌腱,尺、桡骨,尺骨鹰嘴,三角肌,肩 峰,肱骨大结节,第七颈椎,下颌角,胸锁乳突肌,耳 廓,耳尖,下颌骨髁状突,眉梢等。
23
24
25
26
手少阳经穴主治
主治疗侧头病,耳、目、咽喉病,以及经脉循行所过部 位的病变。
关冲

热病、神昏
中渚
侧头病,耳、目、 耳疾
支沟
咽喉病、胁肋、热病 便秘、胁痛
外关
外感热病、上肢痹痛
肩髎
肩背痛
翳风
耳疾、面瘫、颊肿
耳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三焦辨证中顺传、逆传的概念:
特点:温邪以脏传腑,正气逐邪外出,病趋好转,预后较好。
顺传----上焦手太阴肺
中焦足阳明胃。
逆传----上焦手太阴肺
上焦手厥阴心包。
特点:温邪以脏传脏,发病急骤,病情重笃凶险,预后较差。
顺传涉及上中二焦,而逆传仅位于上焦。
14
三、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 ㈠ 确定病位,阐明病机。
48
《温病条辨》中焦篇第17条 “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
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
49
【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病位
病机
治法
阳明腑实证
潮热,腹满胀痛,便闭,心烦谵语, 舌红台黄燥,脉沉实有力
34
㈤ 湿热阻肺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身热不扬,无汗或少汗; 胸闷,咳嗽,咽痛; 苔白腻,脉濡缓等。
35
【病因病机】湿热犯肺,卫受邪郁,肺失肃降。 【诊断要点】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治疗措施】芳香宣化,化湿清热。 【方剂】三仁汤 。
36
㈥ 热陷心包
本证可参卫气营血辨证部分营分证中的热入心包证。
15
上焦温病 中焦温病 下焦温病
心(心包)、肺 脾、胃
肝、肾、膀胱
16
㈡ 区分证候,揭示传变:
《温病条辨》:
“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 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 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肝与 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17
㈢ 制法立方,指导治疗。
•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治疗措施】辛凉疏卫 宣肺泄热. 【方药】银翘散 桑菊饮
23
(二)邪热壅肺证
24
热饮证
辨证要点
身热、咳喘、痰
25
【病因病机】邪热壅肺,肺气闭郁。 【诊断要点】身热,咳喘,苔黄。 【治疗措施】清热宣肺平喘。 【方剂】麻杏石甘汤
26
为何“汗出”而用麻黄? 麻黄与桂枝同用则发汗力猛,配石
膏则为辛凉,主在宣透肺热而不在解 表。
舌象 脉象 治法
舌謇,舌纯绛鲜泽 细数 清心开窍
方剂 清宫汤送服“三宝”
身热不退,朝轻暮重
神识昏蒙,神志似情似昧,时或谵语。
舌不绛,舌苔垢腻
濡数
清化湿热,
服至宝丹。
41
㈧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
【临床表现】 身热; 喘促不宁,痰涎壅滞; 潮热腹满便秘; 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
【药物组成】石菖蒲、郁金、山栀子、连翘、木通、 竹叶、丹皮、竹沥、灯芯、紫金片。
40
• ★温病热陷心包与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治比较表
证型
热陷心包(营)
湿蒙心包(气)
病因 肺卫之邪不解,逆传心包。
湿热痰浊蒙蔽心包
病理 邪热内陷,痰热阻闭,包络被蒙。湿热郁蒸,酿痰蒙蔽心包。
热象 身灼热 症
状 神志 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
第六章-三焦辨证
概说
• 一、三焦辨证的源流
2
(一) 三焦的概念
1.功能三焦 a、人体阳气运行的道路: b、人体水液运行的道路:
2. 部位三焦 a、划分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 b、人体传化之腑中的一腑:
3
二、病程划分与传变规律
7
(一)三焦病程阶段
心 上焦

8
脾 中焦

9
肾、膀胱 下焦

10
(二)温病传变的一般规律:
始于上焦
则传中焦
上焦病不治
中焦病不治
即 传 下 焦
终于下焦 11
注意 ★三焦病变传变规律并非固定不变。
湿温
初起病变重心在足太阴脾,而兼邪郁肌表。
暑温
暑 风 、 暑厥
发病即可见中焦阳明热盛见证。 起病即呈足厥阴肝、手厥阴心包见证。
12
★三焦病变难以截然分开。 上中焦同病----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证。 中下焦同病----阳明热盛,引动肝风证。 上下焦同病----心营热盛引动肝风证。
42
病位
• 肺腑同病 • “腑”--大肠 • 肺与大肠关系
43
证候与病机:
邪热壅肺 肺失宣降
发热、痰、喘
大肠实热 传导不畅
腹满,便秘
44
治则:
• 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 “脏腑合治之法”
--《温病条辨》
45
方药
• 宣白承气汤 宣白--“白”在五行中应“肺”,故
“宣白”实 乃“宣肺”之意。
承气--“顺承胃气”之意。
18
第一节 上焦病辨证
19
• 邪在上焦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 包的病变。
• 邪在肺,多为疾病的初起阶段。
20
一、常见的上焦证
21
㈠ 邪袭肺卫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口微渴, 舌边尖红赤,舌苔薄白欠润,脉浮数等。
22
•【病因病机】温邪犯肺,肺气失宣。
【诊断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37
㈦ 湿蒙心包
【临床表现】 身热朝轻暮重; 神志昏蒙,时清时昧; 耳聋目瞑; 舌苔垢腻,舌质不绛,脉濡滑等。
38
【病因病机】湿热留恋,酿蒸痰浊,蒙蔽心包。
【诊断要点】身热朝轻暮重,神识昏蒙,舌苔垢腻。
【辨证思路】1.一辨神志; 2.二辨湿热特点。
39
【治疗措施】清热化湿,豁痰开窍。
【方药】菖蒲郁金汤 。送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
27
麻黄配石膏:不在发汗解表,而在宣肺平喘。 石膏配麻黄:不在清泄阳明,而在清肺中邪热。 麻黄∶石膏=1∶10或者1∶6 1∶8
28
㈢ 燥热伤肺
【临床表现】身热、鼻咽干燥,心烦口渴,干咳无痰或 少痰,甚则痰中带血,气逆而喘,胸满胁痛,舌边尖红 赤,苔薄白而燥或薄黄而燥,脉数。
29
【病因病机】燥热壅肺,灼伤阴液。 【诊断要点】身热,干咳无痰或少痰,气逆而喘,鼻咽干 燥,脉数。 【治疗措施】清肺泄热,养阴润燥。
46
㈨ 热入心包,阳明腑实
【临床表现】 身热; 神昏谵语,舌謇肢厥; 腹满便秘; 舌质绛,苔黄燥,脉数沉实。
47
【病因病机】热入心包,阳明腑实。 【诊断要点】身热,昏谵,便秘。 【辨证要点】1.一辨热入心包——心包则身热、昏谵;
2.二辨腑实热结。 【治疗措施】清心开窍,攻下腑实。代表方:牛黄承气汤 。 【方剂】牛黄承气汤 。安宫牛黄丸 生大黄末
【方药】清燥救肺汤。
30
(四)肺热发疹证
肺热
病性、病位
发疹
热已入营
气营同病
31
【临床表现】 身热; 咳嗽胸闷; 肤肤红疹,疹点红润; 舌质红,脉数等。
32
肺热
发热、咳喘
波及营分
肌肤发疹
陆子贤:“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33
【病因病机】邪热郁肺,内窜营分 。 【诊断要点】肤肤红疹、发热,咳嗽 。 【治疗措施】宣肺泄热,凉营透疹。 【方药】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