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框架图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第一编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①教育心理实验②观察法③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1)心理发展的概念(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③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⑤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⑥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3)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第二节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1)遗传决定论(2)环境决定论(3)二因素论(4)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第三节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3)维果茨基的发展观第二编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第一节学习概述(1)什么是学习(2)学习的类别第二节学习理论及其基本派别(1)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2)学习理论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与不同的规范(3)学习机能获得理论的基本派别(4)学习理论的基本派别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1)桑代克关于学习实质的基本观点(2)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①桑代克前期关于学习规律的基本观点a.三条主要的学习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b.五条从属的学习律:多重反应心向与态度优势元素联结变化类比反应②桑代克后期对学习律的修正a.对主要的学习律的修正:放弃练习律、修正效果律b.对从属的学习律的修正:增加了效果扩散与相属性第二节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建立过程与基本观点(2)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①消退律②泛化与分化律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提出及其基本观点(2)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①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②行为塑造技术与强化a.连续接近技术;b.强化原理与技术(强化的类型与安排)(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程序教学理论第四节观察学习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2)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影响因素的基本观点①三元交互作用②榜样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③强化对学习过程的影响(3)班杜拉的教学观及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4)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五节联结派学习理论小结第五章认知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1)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2)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二节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1)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经典实验①位置学习实验②潜伏学习实验(2)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观点(3)对托尔曼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1)布鲁纳学习理论与格式塔学习理论的渊源①关于认知结构的观点②关于学习过程的观点a.学习过程是类目化过程b.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c.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环节③关于促进学习的条件a.知识的呈现方式b.学习的内在动机(3)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①结构教学观②发现法教学模式(4)对布鲁纳的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评价第四节奥苏贝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1)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①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定义②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与机制③有意义学习的结果④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⑤有意义学习的类型(2)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讲授教学法和“先行组织者”策略①教学基本原则②教学内容的安排③“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3)对奥苏贝尔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评价第五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根源①哲学根源②心理学根源③技术根源①关于学习过程②关于学习结果(3)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①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思路a.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b.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c.注重协作学习d.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②建构主义提倡的主要教学设计a.随机通达教学设计b.支架式教学设计c.抛锚式教学设计d.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4)对建构主义的评价第六节认知派学习理论小结第六章其他派别学习理论第一节加涅的积累学习理论(1)加涅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①关于学习的实质②关于学习的过程③关于学习的结果(2)学习的条件①不同类型学习的条件②学习的结果与条件(3)对加涅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二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人本主义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①学习与教学的目的②学习的类型与过程③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2)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①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②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③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3)对人本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评价第三节学习理论研究的新进展(1)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分类于学习的研究①陈述性知识及其学习过程②程序性知识及其学习过程(2)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关于学习理论的研究①结构—定向教学理论②示例演练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③学习双机制理论第三编第七章知识的学习与教学第一节知识与知识学习(1)知识的概念(2)知识的分类(3)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①知识的理解a.什么是知识的理解b.知识理解的水平c.知识理解的过程d.促进知识理解的方法②知识的巩固③知识的运用第二节知识分类与学习的传统观点(1)概念的学习①概念的界定②概念的心理构成③概念的分类④概念的功能a.称谓功能b.简化认识过程c.系统化功能⑤概念的获得a.概念的形成b.概念的同化⑥概念的运用水平⑦概念的教学(2)原理的学习与教学①什么是原理②原理学习的意义③原理学习的过程④原理学习的方式⑤影响原理学习的因素a.对原理所涉计的概念的掌握b.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c.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d.教师的言语组织⑥有效地进行原理教学的注意事项a.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水平b.言语指令的设置c.创设原理学习的问题情境d.强调原理的运用e.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f.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3)问题解决的学习与教学①问题解决的性质②问题解决学习的意义③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模式a.关于问题解决的各种理论模式b.问题解决得一般过程④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a.问题情境b.定势c.功能固着d.知识经验⑤教学实际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三节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分类与学习的观点(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①陈述性知识及其表征②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机制a.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和贮存b.陈述性知识的巩固c.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③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④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①程序性知识及其表征②程序性知识的学习a.模式识别学习b.动作步骤学习③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④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3)学科知识结构的表征方式①学科知识结构的一般表征方式②学科知识结构的个别差异第八章学习策略与培养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1)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①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活动或程序②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③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2)学习策略的特点①主动性与操作性的统一②外显性与内隐性的统一③变通性与通用性的统一(3)学习策略的分类①二分法a.基本策略与辅助策略b.一般策略与调节策略c.微观策略与宏观策略d.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②三分法a.一般策略、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b.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和精加工策略c.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③多分法(4)学习策略的发展第二节认知策略及其培养(1)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①复述策略a.什么是复述策略b.复述策略的培养(时间、次数、方法)②精加工策略a.什么叫精加工策略b.精加工策略的类型c.精加工策略的作用③组织策略a.什么叫组织策略b.组织策略的类型(2)思维与解决问题策略①表征问题阶段的思维策略②解答问题阶段的策略③思路总结阶段的策略(3)培养学生成为良好的学习策略使用者①学习策略是可以教会的②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a.要能识别重要的学习策略并能对其进行结构分析b.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c.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d.注重元知识策略的训练,使学习策略的运用更加有效而灵活第三节元认知策略及其培养(1)元认知概述①元认知的定义②元认知的结构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体验c.元认知监控(2)元认知策略①计划策略②目标策略③策略监控④注意监控(3)元认知的培养和训练①元认知培养的可能性②国外元认知培养的主要方式a.自由放任式b.直接传授式c.元记忆获得程序模式d.波利亚的启发式自我提问式e.计算机程序教学模式(4)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具体途径(5)元认知训练的典型实验研究①金的实验②德克勒斯的实验第四节资源管理策略及其培养(1)学习计划与学习时间的自我管理(2)学习环境的自我管理(3)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第九章动作技能的获得第一节动作技能概述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第三节促进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第十章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1)学习迁移的一般概念(2)迁移的种类①正迁移与负迁移②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③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④一般性迁移与特殊性迁移⑤近迁移与远迁移(3)研究与测量学习迁移常用的方法(4)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第二节关于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及研究(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概括原理说(4)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5)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6)学习定势说第三节学习迁移研究的新进展(1)当前关于学习迁移的重要理论与研究①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②迁移的产生式理论③迁移的结构匹配学说④迁移的图式理论⑤关于样例迁移与样例三维迁移模式的研究(2)当代学习迁移研究的特点①迁移研究的系统分化②对共同因素研究的拓展③对迁移过程主体因素研究的不断深化④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的争论仍然存在第四节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①影响学习迁移的客体因素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b.学习情景的相似性c.教师的指导②影响学习迁移的主体因素a.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b.学习者的迁移心向c.认知策略与元认知(2)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①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编排教学程序a.选取合适的变式材料b.选择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境c.教材体系的合理安排d.合理安排教学程序②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技巧a.促进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学规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水平b.应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防止干扰c.强调迁移的特征,引起学生的迁移心向③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④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学习与学校的积极态度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第一节智力的发展与培养(1)智力及其结构①智力的定义②智力的结构(2)智力的测量(3)智力培养的原则①提高认识,积极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②通过教学活动发展个体的智力③创设智力发展的情境,组织学生多参加科技和课外活动④注意根据智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发展(3)国内外智力开发的主要模式①对智力整体的训练②针对思维能力的训练③对元认知进行的训练第二节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1)创造力概述①创造力的定义②关于创造力的理论③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④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⑤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2)创造力的测量与鉴别①以发散性思维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②以创造性个性为指标的调查问卷③以创造成果为指标的产品评定(3)创造力的发展与影响因素①创造力的发展特点②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4)创造力的培养①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a.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b.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c.鼓励学生进行独创,敢于标新立异d.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e.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f.培养创造性的个性②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a.创造力训练的一般技巧创设适宜的条件;采用发散式提问模式;摆脱习惯性思维;通过自我知晓增进创造力;b.创造力训练的具体技巧举例缺点举例训练;希望点列举训练;图形想像训练;联想训练;展开性思维训练c.奥斯本—帕内斯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案第十二章品德的形成第一节品德概述第二节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和研究第三节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第四节品德不良的矫正第十三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第二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第三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第四编第十四章学习动机与学习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1)学习动机的一般概念(2)学习动机的分类(3)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影响①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a.对学习行为的启动作用b.对学习行为的维持作用c.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②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的影响(4)学习动机的内部构成①认知的内驱力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③附属的内驱力第二节国外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1)本能论(2)驱力论(3)强化论(4)需要层次论(5)认知失调论(6)自我效能论(7)成就动机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技法的方法与技术①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②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④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作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⑤利用原有的内部学习动机,使之向不同的学习情景发生迁移(2)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①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信息②合理运用外部奖赏③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④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第十五章认知因素与学习第一节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二节认知风格与学习风格第十六章人格因素与学习第一节自我概念与学习第二节归因、控制点与学习第三节焦虑与学习第五编第十七章教学设计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第二节教学目标第三节教学形式第四节教学模式第十八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第二节课堂中的人际互动第三节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第四节建立有效的课堂秩序第十九章教学评价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第二节标准化测验第三节教师自编测验第四节真实性评价第二十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职业角色第二节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三节教师的学生观与教师期望第四节专家型教师。
心理学框架图
.心理学框架图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心理现象意志过程: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心理学概述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理论任务(从理论上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任务应用任务(揭示各个时间领域中心理现象的特殊规律)心理学分支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绪论心理学历史发展心理学有一个长久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心理是反映反映,是物质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是物质的普通属性反映,发展演化成心理心理依赖于客观世界(现实)自然条件、社会影响、主体以外的他人的言行等所有的心理现象对客观现实依存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主观能动反映神经系统概述反射和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大脑皮质与心理..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非心理过程,而为心理特性)注意概述注意的生理机制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刺激物的特点、人的内部因素怎样保持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心理活动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范围定义知觉对象特点,对象排列的集中、有规律,被知觉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范围越大影响因素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任务越少范围越大,经验越丰富范围越大定义心理活动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特征注意稳定性注意分散心理活动离开应当完成的活动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于两个及其以上不同的对象活动注意分配原来专注程度影响因素注意的转移新对象特点认知概念感觉,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多个属性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刺激物的来源不同)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温度觉、触觉和痛觉)种类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知觉中哪种感觉信息起主导作用感觉和知觉知觉对象不同物体知觉、社会知觉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事物的时间、空间和运动特性特殊知觉幻觉和错觉感觉的一般规律感受性,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绝对阈限,差别阈限感觉阈限感受性的变化同一感觉中的感受性变化感觉的适应,对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痛觉)“月明星稀”感觉的对比,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知觉的相对性,对象和背景知觉的整体性,过去经验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理解性,意义和语词知觉的恒常性,外界条件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是学习的基本要素)概述定义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过程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分类记忆内容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系统模式图信息处理顺序保存在头脑中的事物的形象定义相应的感觉通道种类记忆表象形象性,与知觉形象相比,模糊、片段特征概括性,与思维概括相比,对某一类事物的形象(外部特征)的反映记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或中间环节作用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定义识记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目的分类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方式定义保持数量,减少与增加规律质量,概括与简略,完整合理,详细具体,突出了某些部分保持和遗忘定义过程分析永久性暂时性分类衰退说遗忘原因干扰说提取失败说识记材料的数量识记材料的性质时间影响因素规律再认和回忆..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概括反映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过程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发展水平)动作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概述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直觉思维分析思维种类是否具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及其清晰意识创造思维思维的创新程度常规思维推理形式概念判断关系思维与语言检验假设提出假设分析问题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传统提出问题目标状态初始状态中介状态认知心理学观点个性特点和动作状态尝试性动作迁移作用原型启发定势,心里准备状态情绪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算法启发法问题的解决策略定义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空想幻想理想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情感理论界定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情感社会需要起源生理需要关系有情境性无情境性表现概述区别晚发生早晚早定义相同,共同构成感情联系情绪与情感两极性情绪的外部表现和机体变化激情应激焦虑种类情绪的分类(强度、持续性、紧张度)心境美感情感的分类(社会需要)道德感理智感. .人格概念定义有时也称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心理学框架图
结论
Timothy
外向性和责任感与工工作满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工工作满 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
自自尊与工工作满意感和工工作绩效之间都存在正相关
研究结果
Persi
神经质与幸福感之间不不存在显著相关,外向性与 swb之间存在 显著相关,其他因素与swb之间不不存在显著相关
神经质和外向性跟生生活机能是息息相关的,大大五人人格通过自自陈式 问卷获得
特质的因素分析方方法
人人格特质形成的年年龄趋势
2-5 6-13
自自我和超我 继续发展自自我,产生生利利他行行行为
25-50
成熟阶段,也是基本人人格很少改变的时期
人人格的发展
担心心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
感到无无所需求,孤独寂寞
多疑
兴趣狭窄
老老老人人的特点
记忆力力力减退
思想僵化,保守
多话,喜欢讨论过去
易易激怒怒
分类
动力力力特质
意义
激起个体对某些事物的情绪反应 指引个体趋向有目目的的行行行为 结果是完成或达到这些反应
含义
来自自外界环境因素
外能
情操
广广泛而而复杂的态度,他与某些兴趣,意⻅见看法和少数态度结合, 使个体注意某种或某类事物,以固定的态度对待该事物并以一一定 的方方式做出反应
态度
更更有特异性,是在特定情境下对特定事物以特定的方方式进行行行反应 的一一种倾向
社会联系和社交活动减少
16种人人格因素
研究范围广广博
贡献
以统计资料料为基础建立立理理论 对临床研究和咨询心心理理学的贡献
理理论评价
为行行行为遗传学的产生生作了了开创性的贡献
充满了了很多统计资料料,偏重研究中的技术性,喜欢应用用一一些新的 字词,看起来比比较生生涩
心理学框架
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心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理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犹豫等现个性(心理)倾向性(动力结构)----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象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特征结构)----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调节结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监控1、区别①日常生活中的个性---“特点”“性格”“个别性”心理学中的个性 ---“个体多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共性与个别性的组合”②个性---传统心理学(以前苏联为代表)中常见名词/个人的性格个人格---现代心理学(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中常见名词/人的格调、个人风格等2、书上定义性社会性完整整体性的概个稳定性性述独特性结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学说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人格发展理论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人格理论人格成因生物遗传、社会文化、家庭环境、早期童年经验、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1、定义个体对所有属于自己的身心状况的意识。
自什么是自我意识生理状况2、具体内容包括心理特征我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状况自我认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意心理成分(结构)自我体验(“我是否满意自己?”“我能悦纳自己?”)自我监控(“我怎样控制自己?”“如何改变我,使我成为理想的那种人?”)识生理自我(3岁以前)——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发展社会自我(3岁~青春期)——是个体深受社会文化影响和熏陶,开始学习角色并形成自己的角色的时期概心理自我(青春期~青年后期)——自我意识主观化时期自我意识是个人接受环境与教育影响的中介述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自我意识制约着个性发展的方向与形式自我意识水平对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调节作用小学儿童自我意识1、定义当个体或群体因缺乏某种刺激时会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状态以及要求达到新的平衡的体验表现为需要。
基础心理学思维导图
迁移 原型 定势 13
语言
语言和言语 言语的形式
外部言语 内部言语
14
想象
过程 种类
加工 改造 形成新形象 无意向想 有意想象
梦 创造 再造 幻想
15
理智特征 情绪特征 意志特征 态度特征
1
个性心里
需要 动机 情绪情感 能力 人格
种类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产生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种类 区别/联系 功能 情绪理论 变化维度 种类 意志 种类 结构理论 个性差异 影响因素 特征 气质 性格 人格理论
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阶段 品质 一般&特殊 液体智力&晶体智力 认知&操作&社会交往 模仿&再造&创造 二因素论 群因素理论 结构理论 发展水平差异 类型差异 发展早晚差异 遗传 环境和教育 遗传环境交互作用 独特性 整体性 稳定性 功能性 统一性 类型说 巴甫洛夫 特征 外在表现 观点 结构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 荣格内外向人格类型论 人格特质论
基础心理学
心理过程 个性心里
感觉 知觉 注意 记忆 思维 语言 想象 需要 动机 情绪情感 能力 人格
表象 三级记忆系统 特征 过程 种类 概念形成 问题解决 语言和言语 言语的形式 过程 种类 种类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产生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种类 区别/联系 功能 情绪理论 变化维度 种类 意志 种类 结构理论 个性差异 影响因素 特征 气质 性格 人格理论
按内容分5种 是否意识到 能否加以陈述 艾宾浩斯曲线 特征——直观,形象,不稳定,可操
作 作用——感知向思维的过度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12
思维
特征 过程 种类 概念形成 问题解决
间接性 概括性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概括 根据形态:动作,形象,抽象 根据答案方面:辐合,发散 创造性:创造,再造 内涵和外延 概念掌握——归纳/演绎推理 自然概念&人工概念 影响因素
心理学框架图
心理学框架图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与动物得)心理现象(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得科学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心理现象意志过程: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心理学概述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理论任务(从理论上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得一般规律)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任务应用任务(揭示各个时间领域中心理现象得特殊规律)心理学分支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绪论心理学历史发展心理学有一个长久得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得历史心理就是对客观世界得反映心理就是反映反映,就是物质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得过程,就是物质得普通属性反映,发展演化成心理心理依赖于客观世界(现实) 自然条件、社会影响、主体以外得她人得言行等所有得心理现象对客观现实依存心理得实质心理就是主观能动反映神经系统概述反射与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心理就是人脑得机能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大脑皮质与心理注意概述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得指向与集中(非心理过程,而为心理特性)注意得生理机制引起无意注意得因素刺激物得特点、人得内部因素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怎样保持有意注意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得关系注意范围定义心理活动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对象得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特点,对象排列得集中、有规律,被知觉成一个相互关联得整体,范围越大知觉者得活动任务与知识经验,任务越少范围越大,经验越丰富范围越大注意特征注意稳定性定义心理活动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中所能持续得时间注意分散心理活动离开应当完成得活动任务,而被无关得事物所吸引注意分配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于两个及其以上不同得对象活动注意得转移影响因素原来专注程度新对象特点认知概念感觉,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得反映知觉,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多个属性进行综合整体得反映种类感觉(刺激物得来源不同)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温度觉、触觉与痛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感觉与知觉知觉中哪种感觉信息起主导作用知觉知觉对象不同物体知觉、社会知觉事物得时间、空间与运动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特殊知觉幻觉与错觉感觉得一般规律感受性,对刺激物得感觉能力感觉阈限绝对阈限,差别阈限感受性得变化同一感觉中得感受性变化感觉得适应,对刺激物得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痛觉)感觉得对比,“月明星稀”不同感觉得相互作用知觉得相对性,对象与背景知觉得特性知觉得整体性,过去经验知觉得理解性,意义与语词知觉得恒常性,外界条件概述定义过去经验在人脑中得反映(记忆就是学习得基本要素)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分类记忆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信息处理顺序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系统模式图定义保存在头脑中得事物得形象记忆表象种类相应得感觉通道特征形象性,与知觉形象相比,模糊、片段记忆概括性,与思维概括相比,对某一类事物得形象(外部特征)得反映作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得桥梁或中间环节识记定义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得过程分类目得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方式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保持定义规律数量,减少与增加保持与遗忘质量,概括与简略,完整合理,详细具体,突出了某些部分过程分析定义分类暂时性永久性遗忘原因衰退说干扰说提取失败说规律影响因素时间识记材料得性质识记材料得数量再认与回忆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得间接概括反映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思维得凭借物(思维得发展水平)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概述思维探索目标得方向不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种类就是否具有明确得思考步骤及其清晰意识直觉思维分析思维思维得创新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思维与语言关系思维解决问题得思维过程传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认知心理学观点初始状态中介状态目标状态影响解决问题得因素迁移作用原型启发定势,心里准备状态情绪尝试性动作个性特点与动作状态问题得解决策略算法启发法想象定义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得过程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幻想理想空想情感理论界定情绪人得需要就是否得到满足得反映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得体验关系起源生理需要社会需要概述区别表现有情境性无情境性发生早晚早晚情绪与情感联系定义相同,共同构成感情两极性情绪得外部表现与机体变化种类情绪得分类(强度、持续性、紧张度) 心境激情应激焦虑情感得分类(社会需要)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人格理论人格概念定义有时也称个性,就是一个人得整个心理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得各种心理特征得总与。
心理学框架图
心理学框架图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心理现象意志过程: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心理学概述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理论任务(从理论上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任务应用任务(揭示各个时间领域中心理现象的特殊规律)心理学分支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绪论心理学历史发展心理学有一个长久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心理是反映反映,是物质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是物质的普通属性反映,发展演化成心理心理依赖于客观世界(现实)自然条件、社会影响、主体以外的他人的言行等所有的心理现象对客观现实依存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主观能动反映神经系统概述反射和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大脑皮质与心理注意概述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非心理过程,而为心理特性)注意的生理机制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刺激物的特点、人的内部因素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怎样保持有意注意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注意范围定义心理活动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特点,对象排列的集中、有规律,被知觉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范围越大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任务越少范围越大,经验越丰富范围越大注意特征注意稳定性定义心理活动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分散心理活动离开应当完成的活动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注意分配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于两个及其以上不同的对象活动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原来专注程度新对象特点认知概念感觉,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多个属性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种类感觉(刺激物的来源不同)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温度觉、触觉和痛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感觉和知觉知觉中哪种感觉信息起主导作用知觉知觉对象不同物体知觉、社会知觉事物的时间、空间和运动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特殊知觉幻觉和错觉感觉的一般规律感受性,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绝对阈限,差别阈限感受性的变化同一感觉中的感受性变化感觉的适应,对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痛觉)感觉的对比,“月明星稀”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知觉的相对性,对象和背景知觉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过去经验知觉的理解性,意义和语词知觉的恒常性,外界条件概述定义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是学习的基本要素)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分类记忆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信息处理顺序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系统模式图定义保存在头脑中的事物的形象记忆表象种类相应的感觉通道特征形象性,与知觉形象相比,模糊、片段记忆概括性,与思维概括相比,对某一类事物的形象(外部特征)的反映作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或中间环节识记定义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分类目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方式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保持定义规律数量,减少与增加保持和遗忘质量,概括与简略,完整合理,详细具体,突出了某些部分过程分析定义分类暂时性永久性遗忘原因衰退说干扰说提取失败说规律影响因素时间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再认和回忆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概括反映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发展水平)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概述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种类是否具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及其清晰意识直觉思维分析思维思维的创新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思维概念判断推理思维与语言关系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传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认知心理学观点初始状态中介状态目标状态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迁移作用原型启发定势,心里准备状态情绪尝试性动作个性特点和动作状态问题的解决策略算法启发法想象定义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幻想理想空想情感理论界定情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关系起源生理需要社会需要概述区别表现有情境性无情境性发生早晚早晚情绪与情感联系定义相同,共同构成感情两极性情绪的外部表现和机体变化种类情绪的分类(强度、持续性、紧张度)心境激情应激焦虑情感的分类(社会需要)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人格理论人格概念定义有时也称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学》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在新环境中成为破冰者
……
儿童的阅读能力、创造性测验成绩显著下降
电视对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
社交行为的改变:社交活动减少、性别刻板印象明显
暴力情节的负面影响:攻击性行为升高、对身边发生的暴力事件“免疫”,表现 冷漠
对健康无益,可能变胖
如何看待电视、网络
电视的正面影响
有以教育、科技为主题的儿童片 家长儿童共同看电视的美好时光
语言暴力的四种类型
比较:让人忽略自身优势,破坏满足感、降低幸福感,蒙蔽自己对自己的爱意 逃避责任:一边做着自己讨厌的事,一边说不得不做
语言暴力无效
强人所难:其背后是威胁,如果对方不答应要求,就会受到惩罚 道德批判→求同存异,说出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指责他人
解决方式
比较→不断地接纳,接纳自己的好与不好,接纳每个人的不同,接纳世界的多样 性
催眠
提供一个探索意识、个人觉知与动机的方式
记忆的编码特异性
当记忆提取时,提取的编码内容与背景相匹配时,记忆最有效
留意课程中间容易遗忘的时段,提前准备预习
记忆力
利用编码特异性进行学习
复习内容时常常变换顺序
个人化口诀
利用“元记忆”(知道感)在考试时合理分配题目时间
获得内心平静
冥想
冥想的作用
提升整体幸福状态 增加大脑皮质层厚度 减少神经元细胞损失
惩罚、语言暴力的影响
只会增加负面敌意与不合作
体罚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手段
很难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体罚所带来的效果其他方式也能达到
体罚无效
体罚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效果 真正的自制力由认知控制表现出来
建立可以内化的自控能力
告诉孩子为什么要限制某种行为 在做出不良行为后为何要感到内疚
心理学基本框架
心理学基本框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社会心理:社会化,印象与归因,态度,群体心理:群体互动,集群行为和领导行为。
人际关系心理:人际沟通,人际互动学科性质:1、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2、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观点研究方法:我们如何研究社会心理学1、假设的形成与验证2、相关研究:探寻自然关系(相关还是因果)3、调查研究4、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控制变量随机分配从实验室推广到生活小结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如何看待彼此,如何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科学。
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构建社会世界,我们的社会直觉如何指引我们,而有时候又如何误导我们的,以及我们的社会行为如何受他人、我们自己的态度和生物性的影响。
社会学和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母体,相比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试图在研究内容上更侧重于个体,在研究方法上更侧重于实验。
相比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对个体之间的差异关注得较少些,而更关注人类如何看待影响彼此。
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理解“焦点效应”1、现场实验2、焦点效应:在我们心中,自己比其他任何事更关键。
通过自我专注的观察,我们可能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
3、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
4、我们可能高估了自己的社交失误或公众心理疏忽的明显度。
自己错按了警铃自己是宴会上唯一没有为主人准备礼物的客人。
其实别人并没有像我们自己那样注意我们。
自我概念:我是谁我们世界的核心:我们的自我感觉自我参照效应: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的加工和很好的回忆。
我们对自我的感觉处于我们世界的核心,由于我们倾向于把自己看成世界的核心,我们会高估别人对我们行为的指向度。
一、社会化社会化(socialization)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二、影响个体社会化的社会因素(一)遗传因素:生理基础(二)社会文化:“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中国文化的象征:“太极图”西方文化的象征:“十字架”一、社会化(三)家庭: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化因素。
《学前心理学》各章框架课件
章节练习题
7.反映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是( )。
A.方位知觉 B.大小知觉 C.时间知觉 D.距离知觉
8.某幼儿能够依靠生活作息制度来认识时间,如“下午是午睡起 来以后”,这说明该幼儿 ( ) A.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来对时间定 向 B.依靠生理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 C.能够对持续时间进 行估计 D.有了与具体事物和事件相联系的时间知觉
A.随意后注意 B.有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6.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 )。
A.不变 B.扩大 C.缩小 D.以上都有可能
章节练习题
7 . 注意是一种( )。 A.独立的心理过程 B.认识风格 C心理现象 D个性特征 8.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
2.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
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 成绿色。 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 题相关的内容。 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 阶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能力 D.范围
16.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认真、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 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 意的分配
什么是感觉和知觉及种类
学 前 儿 童
感觉和知觉在学前 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11.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应当突出重点,教学指示棒与 直观教具的颜色不要接近。 这是利用了( )。 A.知觉中的新颖 性规律 B.知觉中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规律 C.知觉中对象与 背景的差别的规律 D.知觉中对象的活动性规律
社会心理学知识框架图(完整版)
第一节概述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行为、社会意识定义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互动社会行为勒温B=f(P,E)研究对象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和范围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时间: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哲学思辨内容: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启蒙期)人物:康德、卢梭时间: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经验描述特点:观察简史(形成期)人物: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概述(霍兰德)时间:始自20世纪20年代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特点:描述转向实证研究,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研究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方法档案法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社会学习论社会交换论理论符号互动论流派精神分析论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概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社会化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1 家庭;2 学校;3 大众传播媒介;4 参照群体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概念按角色获得方式分: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分: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社会角色分类按角色的功能分: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社会角色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分: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社会化角色扮演: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与自我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概念自我的概念自我自我的结构自我概念的功能:1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2 解释经验;3 决定期待自我、身份与自尊身份的定义身份身份的特点自尊的概念詹姆斯自尊=成功/抱负自尊一些影响自尊的因素自尊的测量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认知者的经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认知者的动机和兴趣认知者的情绪印象与印象形成的定义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印象形成的效应光环效应刻板印象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1 加法模式;2 平均模式;3 加权平均模式;4 中心品质模式印象管理的定义社会知觉印象管理印象管理的作用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与归因常用的印象管理的策略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投人所好归因的概念内因与外因行为原因的分类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归因控制点理论罗特不变性原则归因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影响归因的因素:1 社会视角;2 自我价值保护(自我防卫策略、动机性归因偏差);3 观察位置;4 时间因素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社会动机的概念社会动机概述激活功能社会动机的功能指向功能维持与调节功能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亲和动机亲和即合群,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亲和起源于依恋定义成就动机目标的吸引力主要的社会动机影响因素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社会动机权力动机与构成: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社交情绪侵犯行为本能论的解释洛伦兹原因挫折—侵犯学说多拉德社会学习论的观点定义利他行为外部因素:a 自然环境b 社会情境c 时间压力d 利他的对象的特点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利他者的心理特征:a 心境;b 内疚;c 人格;社交情绪的定义利他技能社交焦虑社交情绪嫉妒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羞耻内疚第五节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态度的定义态度的成分: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A;行为倾向成分B;态度形成态度与行为态度与价值观态度的功能: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知功能卡茨态度的属性: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态度的形成:依从、认同、内化凯尔曼态度转变的模型霍夫兰德传递者、沟通信息、接受者、情境因素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传递者的威信;传递者的立场;说服的意图;说服者的吸引力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沟通信息方面的因素:信息差异;畏惧;信息倾向性;信息的提供方式态度转变接收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人格因素;个体的心理倾向情境:预先警告;分心;重复态度形成海德的平衡理论个体(P)、他人(O)、对象(X)与态度转变理论认知失调论费斯延格态度转变社会交换论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态度测量著名的投射测验摩根的主题统觉测验(TAT);罗夏的墨迹测验行为反应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沟通的概念沟通的沟通的结构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结构与功能人际沟通的分类沟通网络目光与面目表情沟通体语沟通身体运动和触摸与姿势与装饰人际关系人际距离人际关系的概念特点:⑴个体性;⑵直接性;⑶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原则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和理论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深度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人际吸引的定义人际吸引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熟悉与邻近、相似性、互补、外貌、才能、人格品质人际互动的概念人际互动人际互动的形式:合作与竞争第七节社会影响从众的概念从众的功能从众从众的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反从众寻求行为参照从众行为的原因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群体因素影响从众的因素个体人格因素情境的明确性社会促进的定义:也称社会助长。
普通心理学框架图
p43含义知觉的选择性p44含义刺刺激物结构个体的知识经验影响因素提⾼高了了⼈人知觉事物的能⼒力力整体知觉会抑制部分知觉作⽤用知觉的整体性p44含义个体以往的经验词语的作⽤用动机与期望兴趣与情绪,定势等影响因素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作⽤用知觉理理解性p44含义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分类视觉线索影响因素知觉恒常性p45含义知觉定势知觉习惯种族效应经验对知觉的影响知觉学习知觉适应知觉的特性p46含义形状的特征分析轮廓和图形形状识别注意在形状知觉中的作⽤用眼动与形状知觉形状知觉⼤大⼩小-距离不不变假设物体熟悉性体态变化⼤大⼩小知觉眼睛的调节作⽤用双眼视轴的辐合肌⾁肉线索对象的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理梯度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明暗与阴影单眼线索p47双眼视差深度知觉视觉⽅方位定位听觉⽅方位定位⽅方位知觉空间知觉知觉联系区别知觉的含义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封闭线条朝向简单性知觉的组织原则知觉的概述p52含义⼤大⼩小错落形状和⽅方向错觉螺旋和运动错觉明暗错觉不不同感觉通道相互作⽤用产⽣生的错觉种类眼动说移情说完形倾向说透视说常性误⽤用说原因错觉p48含义时序知觉时距知觉时间点知觉包含分辨确认估量量预测时间知觉具有四种形式根据⾃自然界周期性的变化计时器器提供的信息⼈人体⽣生理理和⼼心理理周期性的变化时间知觉依据感觉通道⼀一定时间内事件的数量量和质量量兴趣与情绪影响因素时间知觉真动知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主动运动运动后效似动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数据加⼯工⾃自下⽽而上概念驱动加⼯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模板假设局限模板说原型假设局限原型说特征假设局限特征说结构优势描述理理论模式识别理理论知觉信息加⼯工知觉。
基础心理学知识框架
第一节概述一、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二、人的心理的本质三、心理学发展简史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结构、反馈的概念。
知识补充:植物神经系统又称自主神经系统,这个概念和后面的诸多章节有密切联系,所以学员必须搞清楚。
植物神经系统是外周传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能调节内脏和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
它受大脑的支配,但有较多的独立性,特别是具有不受意志支配的自主活动,主要分布在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中。
第三节感觉和知觉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相关知识二、感觉现象易错考点痛觉既是内部感觉也是外部感觉。
痛觉最难以适应,但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
四、知觉概述知觉的四个特性五、知觉的种类六、记忆及记忆进程第四节思维、言语及想象一、思维、言语及想象概念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二、注意概述注意的分类概念辩析:注意分散、注意转移和注意分配举例来说,某学生看书时发现一个英文单词不会,然后去查字典,查完后继续看书,这是两次注意转移,而非注意分散,因为每个活动都是围绕任务进行的。
注意转移是相继的。
注意分配则是同时的。
第六节需要与动机一、需要与动机概述第七节情绪、情感和意志一、情绪、情感概述二、意志意志的相关知识第八节能力与人格一、能力和人格能力、人格、气质和性格的概念三、人格理论人格理论的相关知识心理学名言The same fire that melts the butter hardens the eggs——Gordon Allport 翻译:火能够融化黄油,火也能够凝固鸡蛋——奥尔波特解读:在同样的环境下,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形成不同的行为模式。
基础心理学知识框架图
杜威、安吉尔
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里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用。
行为主义
华生
心理学研究行为的认为,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
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
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人本主义心理学
罗杰斯、马斯洛
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认知心理学
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爱和归属的需要
生长需要
爱和归属的需要指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以及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包括给他人的爱和接受他人的爱。爱与性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等同,性行为不仅来自于性欲,而且受爱和情感需要的支配。
尊重的需要
生长需要
尊重的需要是指希望有稳定的地位,得到他人的高度评价,受到他人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自己的信心,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信心。
适合从事耐心、细致、相对稳定的工作。如财务管理、外科医生、法官、出纳员、会计、话务员和播音员等。
适宜选择校对、统计、打字、秘书、化验等工作
需要的层次
类属
表现
生理需要
缺失性需要
生理需要指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需要,在一切需要中他是最优先的。
安全需要
缺失性需要
安全的需要指人对安全、秩序、稳定以及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威胁和恐惧。它表现为人都希望自己有丰厚的收入,有一定稳定的工作,希望生活在安全、有秩序、可以预测和熟悉的环境中,喜欢做自己熟悉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框架图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心理现象意志过程: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心理学概述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理论任务(从理论上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任务应用任务(揭示各个时间领域中心理现象的特殊规律)心理学分支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绪论心理学历史发展心理学有一个长久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心理是反映反映,是物质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是物质的普通属性反映,发展演化成心理心理依赖于客观世界(现实)自然条件、社会影响、主体以外的他人的言行等所有的心理现象对客观现实依存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主观能动反映神经系统概述反射和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大脑皮质与心理注意概述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非心理过程,而为心理特性)注意的生理机制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刺激物的特点、人的内部因素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怎样保持有意注意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注意范围定义心理活动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特点,对象排列的集中、有规律,被知觉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范围越大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任务越少范围越大,经验越丰富范围越大注意特征注意稳定性定义心理活动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分散心理活动离开应当完成的活动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注意分配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于两个及其以上不同的对象活动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原来专注程度新对象特点认知概念感觉,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多个属性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种类感觉(刺激物的来源不同)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温度觉、触觉和痛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感觉和知觉知觉中哪种感觉信息起主导作用知觉知觉对象不同物体知觉、社会知觉事物的时间、空间和运动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特殊知觉幻觉和错觉感觉的一般规律感受性,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绝对阈限,差别阈限感受性的变化同一感觉中的感受性变化感觉的适应,对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痛觉)感觉的对比,“月明星稀”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知觉的相对性,对象和背景知觉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过去经验知觉的理解性,意义和语词知觉的恒常性,外界条件概述定义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是学习的基本要素)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分类记忆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信息处理顺序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系统模式图定义保存在头脑中的事物的形象记忆表象种类相应的感觉通道特征形象性,与知觉形象相比,模糊、片段记忆概括性,与思维概括相比,对某一类事物的形象(外部特征)的反映作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或中间环节识记定义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分类目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方式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保持定义规律数量,减少与增加保持和遗忘质量,概括与简略,完整合理,详细具体,突出了某些部分定义分类暂时性永久性遗忘原因衰退说干扰说提取失败说规律影响因素时间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再认和回忆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概括反映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发展水平)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概述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种类是否具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及其清晰意识直觉思维分析思维思维的创新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思维与语言关系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传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认知心理学观点初始状态中介状态目标状态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迁移作用原型启发定势,心里准备状态情绪尝试性动作个性特点和动作状态问题的解决策略算法启发法想象定义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幻想理想空想情感理论界定情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关系起源生理需要社会需要概述区别表现有情境性无情境性发生早晚早晚情绪与情感联系定义相同,共同构成感情两极性情绪的外部表现和机体变化种类情绪的分类(强度、持续性、紧张度)心境激情应激焦虑情感的分类(社会需要)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人格理论人格概念定义有时也称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概述成分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人格特质定义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而形成的一些稳定的人格特征。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定义心理活动的稳定动力特征稳定性和动力性气质类型传统分类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体型说(德国克瑞奇米尔)气质类型生理机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基本特性组合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定义人在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与气质区别稳定性,先天与后天动力性,与行为内容有关与无关联系具有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同样性格,同一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不同性格气质为性格图上色彩,性格掩盖或改造气质性格结构成分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各种性格特征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关系各种性格特征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结合性格具有可塑性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主观因素类型内倾型外倾型鉴定测验法投射法定义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与活动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能力是成功完成活动的必须的个性特征区别不同范畴能力能力与知识不同发展速度联系能力在组织得当、方法合理地掌握知识过程的发展掌握知识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种类(根据倾向性不同)一般能力特殊能力个性差异定义个体的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心理与行为的最基本动力感到乏力而力求满足的心理倾向需要分类起源不同生理需要社会需要对象不同物质需要精神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其他需要理论阿尔德夫(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麦克莱兰(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合群需要)需要与动机定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直接动力。
概念动机与目的(拉与推,相互转化)动机体系与主导性动机定义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动机内驱力表现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内驱力与需要有需要有内驱力,需要满足内驱力降低目标与诱因特定目标构成诱因,诱因是满足需要的外界条件或刺激物定义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成就动机结构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表现定义动机起源于问题原因的解释,寻求理解动机归因六个原因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壮况其他三个维度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性归因动机教育心理学教育案例人、时、地、事、背景、起因主题故事说明道理细节结果评析学习运用理论撰写教案目的总结教改经验促进交流研讨教师心理教师角色角色与教师角色概述角色定义身份、地位、职责角色从集许多角色于一身教师角色设计者、指导者和信息源、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伙伴、帮助者、反思者研究者教师角色的影响教师领导方式教学风格教师中心,讲演式,效率学生集体中心,讨论式,创新教师人格特征教室期望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应寄于合理的期望和要求,给他们以公正和足够的支持与鼓励。
教师素质教学效能感定义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分类个人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的认识与评价一般教学效能感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教学反思定义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审视和分析自己所做出的决策、行为和结果方法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能力教育机智定义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映,并采取恰当措施以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表现形式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教师威信与师爱教师威信定义教师具有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形成品德高尚,知识渊博,教育艺术与学生长期密切交往良好的仪表、作风、习惯第一印象严格要求自己师爱定义表现形式知识技能掌握与教学知识的掌握知识定义分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知识的理解定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分类(事物复杂程度)对言语的理解,用语言符号标志事物个数对事物类属关系的理解,多个事物组成类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多类事物关联对逻辑关系的理解,多多类事物之间促进知识理解的条件丰富的感性材料注重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知识的迁移定义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分类影响的先后,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影响的性质,正迁移和负迁移知识迁移的条件理解水平教材组织结构定势,先前活动对后继活动造成的准备状态利用可迁移的情境,提供所教的东西与应用知识的应用定义教学中的基本形式书面答题实际操作书面答题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应用知识解题的过程审题、重现有关知识、课题类化技能的掌握技能定义通过练习获得的自动化的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关系区别动作技能,是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并顺利进行时,形成的活动方式。
智力技能,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联系动作技能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也是它的经常体现者智力技能师动作技能的调节者复杂活动包括两种技能成分(活动的主导成分)掌握技能的意义动作技能种类根据动作是否连贯(有无明确始终点)连续动作技能不连续动作技能根据进行过程中情境是否变化封闭的动作技能开放的动作技能形成阶段认知与定向阶段初步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技能的形成阶段练习的有效条件练习曲线技能迁移与干扰智力技能形成过程特征内潜性观念性简缩性形成条件学习策略与创造力学习能力培养学会学习自学能力学习策略自学能力培养学习策略的掌握、运用、反思与改进SQ3R(Survey Question Read Recite Review) PQ4R(PreviewQuestion Read Reflect Recite Review)程序学习学习策略的训练复述策略训练精细加工策略训练组织策略训练元认知训练创造力定义个体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基本特征创造力以发散思维为核心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影响因素环境智力个性创造力培养创造方法举要检查单法类比模拟发明法分析借鉴发明法移植综合法希望点列举法健康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定义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共同决定健康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心理卫生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活动心理健康标准智力正常,对现实的有效知觉情绪适中意志健全,自我调控能人格统一,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人际关系和谐,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与社会协调一致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本体因素诱发因素家庭、学校、社会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概述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信息收集分析诊断阶段目标确定阶段方案探讨阶段行动实施阶段结束心理咨询与辅导中的会谈技术倾听技术影响技术非言语技术改变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方法松弛训练法系统脱敏法冲击法厌恶法群体心理学群体心理概述群体定义特征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情感共同的价值规范一定的组织机构分类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学校群体的心理效能班级和班集体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管理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从众与服众集体极化与去个性化竞争与合作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