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问题
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是什么
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是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活动无处不在。
当我们消费商品、提供服务或者进行生产时,这些行为往往不仅仅影响到我们自身,还可能对其他人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外部性”。
外部性可以说是经济活动中的“溢出效应”。
简单来说,就是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产生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比如,在一个美丽的小镇上,有一家花园式的工厂。
工厂的主人精心打理着花园,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树木,不仅美化了工厂自身的环境,还让整个小镇变得更加美丽和宜人。
路过的居民可以欣赏到这美景,心情愉悦,这就是一种正外部性。
因为工厂主人的行为给旁观者带来了好处,而他们并没有为此支付任何费用。
再比如,在一条繁华的街道旁,有一家餐厅。
餐厅生意火爆,但它的厨房油烟排放没有经过有效的处理,直接排放到了街道上。
这使得周围的空气变得污浊,路过的行人不得不掩住口鼻,附近居民也不敢开窗通风。
这就是一种负外部性。
餐厅的经营行为对周围的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而餐厅并没有承担这些负面影响的全部成本。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外部性存在于许多经济领域。
在生产方面,一家化工厂的污水排放可能会污染附近的河流,影响到渔业和居民的用水安全;一家发电厂的废气排放可能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周边居民的健康产生危害。
在消费方面,一个人在公共场所吸烟,会让周围的人被动吸入二手烟,损害他们的健康;一个人在居民区内大声播放音乐,会干扰到邻居的休息和学习。
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市场失灵。
在理想的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应该能够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
但当存在外部性时,市场价格往往不能反映经济活动的全部成本或收益。
以负外部性为例,如果一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了环境污染,但它不需要为这种污染付出相应的成本,那么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低于社会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过度生产,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因为市场价格只反映了企业自身的成本,而没有反映对社会造成的损害。
经济外部性为什么市场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经济外部性为什么市场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在经济学中,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效应影响到与该活动无关的第三方。
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指的是经济活动对第三方造成的积极影响,如环境改善或技术创新。
负外部性则表示经济活动对第三方造成的消极影响,比如环境污染或噪音污染。
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整资源配置,使供求达到均衡状态。
然而,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市场机制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以下是外部性导致市场失效的几个原因:1. 信息不完全:外部性的存在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供给方和需求方无法准确了解外部性对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例如,在制造业中,企业可能会忽视其生产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为这些影响不计入成本。
这种信息不完全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使市场无法实现最优资源配置。
2. 无法达成协议:外部性效应通常会涉及到多个市场参与者,他们可能没有充分的动机或机会来达成协议。
对于正外部性,社会成员倾向于低估因其他人的行为而受益的收益。
对于负外部性,个人可能会低估其行为对其他人造成的损害。
此外,协商和谈判成本也可能导致外部性无法得到充分内部化。
3. 公共物品特性:外部性可能导致某些商品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即无法排他和竞争。
公共物品的特点使得市场无法为其提供有效的供给。
典型的例子是国防,一旦国防体系建立,无法排除某些人享受国防带来的保护,而且国家无法唯一地从个人那里收费。
4. 道德风险:外部性的存在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产生道德风险。
在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供给方可能不愿承担其行为对第三方的负面影响,并且可能采取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例如,某些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而不合规地排放污染物。
然而,尽管市场无法解决所有外部性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
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处理外部性:1. 税收和补贴:政府可以通过对负外部性征收税收或制定税收减免政策,以内部化外部成本,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市场失灵经济学中的外部性问题
市场失灵经济学中的外部性问题市场经济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但在现实中,市场并不总能够完美地解决各种问题。
经济学家们研究了许多市场失灵的情况,其中之一便是外部性问题。
本文将探讨市场失灵经济学中的外部性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为了更好地理解外部性问题,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非交易双方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正面外部性意味着交易双方之外的人会获益,而负面外部性则表示其他人会受到损害。
这种影响可能是物质上的,比如产生污染造成的空气污染,也可能是非物质上的,比如邻居装修所产生的噪音干扰。
外部性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市场中的价格无法准确反映交易的真实成本或收益。
这导致了市场参与者没有充分考虑外部性的影响,从而导致了资源的低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减少。
以环境污染为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和环境破坏,但这些成本并未包含在产品的价格中,消费者在购买时也无法意识到这些潜在的负面影响。
因此,市场无法在这种情况下提供最优的资源配置。
为了解决外部性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其中之一是政府干预。
政府可以通过征税或者制定环境法规来内部化外部性的成本。
对环境污染进行征税,可以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使产品价格反映出环境成本,从而鼓励企业减少排污。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法规来限制产生外部性的活动,比如严格限制工业企业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建设,以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除了政府干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也可以减轻外部性问题带来的影响。
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各方可以共同协商解决外部性问题。
例如,市政当局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投资建设环保设施,来解决污染问题。
此外,社会组织和公民团体的积极参与也可以推动外部性问题的解决。
比如,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倡导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从而减少个人对环境的不良行为。
然而,要解决外部性问题并不容易。
经济学中的外部性问题如何解决
经济学中的外部性问题如何解决在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外部性问题如同一个棘手但又至关重要的难题,时刻影响着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外部性,简单来说,就是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旁观者产生了未被市场交易涵盖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被称为正外部性;也可能是消极的,被称为负外部性。
负外部性的典型例子是环境污染。
当一家工厂为了生产而排放废气、废水时,周边居民的健康受到威胁,生活质量下降,但工厂在决策时往往不会将这些外部成本考虑在内,导致其过度生产,资源被过度消耗,环境被过度破坏。
而正外部性的例子如教育,一个人接受教育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收入能力,还能为社会带来诸如更高的生产力、更低的犯罪率等好处,但个人在接受教育时并不能完全获得这些社会收益,可能导致教育投资不足。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外部性问题呢?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多种方法。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来矫正外部性。
对于产生负外部性的行为,政府可以征收税费,使经济主体承担其行为带来的外部成本。
例如,对污染企业征收排污税,增加其生产成本,从而促使企业减少污染排放。
相反,对于产生正外部性的行为,政府可以给予补贴,以激励更多的投入。
比如,对研发新能源技术的企业提供补贴,鼓励其创新,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
其次,产权的明确界定也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重要途径。
著名经济学家科斯提出,如果产权能够清晰界定,并且交易成本足够低,那么通过市场交易就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假设一家工厂的污染影响了周边的农场,若产权明确规定农场拥有清洁空气的权利,那么工厂要么停止污染,要么向农场支付补偿以获得污染的权利;反之,如果工厂拥有污染的权利,农场则可以出价让工厂减少污染。
然而,在现实中,产权的界定往往并非易事,交易成本也可能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一方法的应用。
另外,政府的直接管制也是常见的手段。
政府可以制定法律法规,直接规定企业的生产标准、排放标准等,强制企业减少外部性。
比如,规定汽车的尾气排放标准,要求工厂安装特定的减排设备等。
经济学解读市场中的外部性问题
经济学解读市场中的外部性问题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致力于理解市场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外部性,它在市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市场中的外部性问题进行解读和讨论。
一、外部性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个体或者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并没有在市场交易中得到充分反映。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向外部性和负向外部性两种类型。
正向外部性指的是某个经济活动的效应对其他个体或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教育的投入可以提高人们的技能水平,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
这是一种正向的外部性效应。
负向外部性则是指某个经济活动的效应对其他个体或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例如,工厂污染对环境造成破坏,给周围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带来风险,这是一种负向的外部性效应。
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市场失灵,使得资源分配不够优化。
因为市场只能考虑到交易双方的私人利益,而不能充分考虑到外部性影响的利弊。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外部性问题,经济学提出了一些政策工具和经济手段。
二、政府干预的角色和方法面对外部性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政府干预方法:1. 税收与补贴政策:政府通过征收税收或者给予补贴来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实现外部性问题的内部化。
例如,对于污染排放较多的工厂可以征收排污费用,或者对于环保行业给予补贴,从而引导经济主体考虑外部性影响。
2. 立法和监管措施: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和监管措施,以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
例如,对于危险品的生产和运输可以设定严格的标准和规定,以保护公众安全和健康。
3. 建立市场机制:政府也可以通过建立市场机制,使经济主体在考虑外部性问题时能够更好地反映其真实成本和效益。
例如,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三、外部性问题的实际应用和研究外部性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并且对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外部性对经济的正负影响
外部性对经济的正负影响外部性是经济活动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影响,而不直接涉及交易或支付。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积极影响,而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或回报;负外部性则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消极影响,而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或纠正。
本文将探讨外部性对经济的正负影响。
一、外部性的正面影响1.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外部性的存在可以激励企业不断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当一个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或改进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或提高了产品质量时,其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就会下降,进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市场份额。
同时,其他企业也会从该企业的创新中受益,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2.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外部性的存在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当一个企业采取了环保措施,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时,其生产成本会下降,进而降低产品的价格,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这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市场份额,同时也会鼓励其他企业采取类似的环保措施,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外部性的负面影响1.阻碍经济发展外部性的负影响主要体现在过度或不合理的利用资源、污染环境等方面。
当一个企业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时,不仅会损害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还会对其他企业和整个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这会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破坏等问题,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降低市场竞争力外部性的负影响还可能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当一个企业采取了不正当手段或不合理手段获取不当利益时,如贿赂官员、操纵市场等行为,其行为就会受到监管部门的惩罚和制裁,进而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同时,这种行为也会损害其他企业的利益和消费者的权益,从而降低整个市场的竞争力和效率。
总之,外部性对经济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经济学基础】究竟什么是经济中的“外部性”它会造成什么?
【经济学基础】究竟什么是经济中的“外部性”它会造成什么? 在以前的更新当中我多次提到了⼀个词“外部性”那么究竟什么是外部性呢?我们曾经说到,市场之中有⼀只看不见的⼿,这只⼿会⾃然⽽然的使市场向更好的情况下发展,并且是买卖双⽅的情况都变好,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这只⼿的功能会失灵。
第⼀种是“托拉斯”也就是垄断;第⼆种就是“外部性”。
关于垄断我们会放在后⾯的更新中去讨论,今天主要说外部性的基本性质跟它所能造成的问题以及解决⽅案。
⾸先我们要知道外部性也分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所谓正外部性就是说某个经济个体的活动使他⼈或社会受益,⽽受益者⽆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为个体的活动使他⼈或社会受损,⽽造成外部不经济的⼈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那么在这⾥我会举例说明,先拿正外部性来说,像具有阶段突破的技术⾰新,例如科学家发明出了我们⼩时候所吃的那种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糖丸”,那么这个就叫做正外部性,因为糖丸的出现让除发明⼈外的其他⼈获得了利益,并且我们并不需要为此付出代价,这时我们的总剩余提⾼了;相反的,我们举⼀个负外部性的例⼦,⽐如化⼯⼚排除的废⽔,这些废⽔会污染我们的环境,这种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就被称为负外部性。
因为环境的污染使得除⽣产者以外的其他⼈也受到了损失,并且造成污染的⼈并没有去承担这个成本,这时社会的总剩余降低了。
在了解了外部性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们将讨论下⼀个问题,外部性是如何使市场失灵的?我们从成本的⾓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由于⼯业的⽣产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这些污染⼜使更多的⼀些⼈增加了成本,这些成本可能是受到污染之后治疗的成本,可能是⽔源受到污染之后寻找新的⽔源所增加的成本,不管是哪⼀种,我们得到⼀个不等式:⽣产者的成本⼩于社会成本。
因为⽣产者的成本之后不包含旁观者所受到污染的成本,所以这种物品在宏观的市场上⽆法达到⼀种平衡,市场⾃然就混乱了。
同样对于正外部性也是⼀样,在没有激励的前提下没有⼈愿意去创造⼀种物品或劳务使得其他所有⼈都可以⽆偿的享受到,因为创造或改变某种东西是需要成本的,这⾥的成本不仅是经济成本,还有很多隐性成本。
经济社会发展中外部性的影响及其矫正
【摘要】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活动的开展,文章结合具体的案例,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外部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就矫正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外部性;矫正措施;经济社会【中图分类号】F276一、外部性的影响(一)外部性简述1.外部性概念经济行为中的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了外部影响,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主体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因此而获得补偿。
换言之,外部性就是没有在价格中得以反映出来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2.外部性原因因为存在外部效应,预示着人们在做经济活动决策时,依据的价格不仅没有精确地反映其所有的社会边际效益,而且也没有精确地反映其所有的社会边际成本。
根本原因就是存在的某种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影响了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而该第三者由此获得的效益或由此付出的成本在交易双方的决策中都没有被考虑。
3.外部性影响外部性的根本影响在于,根据失真的价格信号作出的经济活动决策,会使社会资源配置出现错误,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以下将从正外部性、负外部性的角度分别说明其对经济活动中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经济社会发展中外部性的影响及其矫正杨萧钰卿(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二)正外部性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1.理论分析正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了额外的经济收益,同时受益者又无需花费代价的情形,其中“额外的经济收益”就是外部边际效益(MEB),即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给第三者带来的额外效益。
存在正外部性时,社会边际收益要大于个人边际收益,它等于个人边际收益加上外部边际效益所得到的总和。
故正外部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带有正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没有很充分地反映该种物品或服务所能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即社会边际成本与个人边际收益的均衡点要低于社会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收益的均衡点(资源配置效率最优点);除此之外,由于这种“额外的效益”是非排他的,那么就会有搭便车的情况出现。
论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问题
( 一) 庇古关于外部性 的研究 。 最早进行 外部性治理方案研
究 的 是庇 古 , 其在代表性著作 《 福利经济学》 中 首 次 用 现 代 经 济 学 的方 法 从 福 利 经 济 学 的角 度 ,系 统 地 研 究 了外 部 性 问题 , 提
生的 , 是对第三人产生 的影 响, 并且这种 影响又是处 于市场体 系之外, 故称之为外部性 。 在现实经济生活 中, 根据不 同的特性可 以将外部性划分为 许多种类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政府对外 部效应 的调控和 治理 ,
三、 关 于外 部 性 的理 论 研 究
、
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
所谓外部性 , 指 的是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于其他经济主 体产生的一种未能 由市场能 达 到 最 大 效率 , 即不 能达 到 帕 累托 最 优 。 由于 这 种 影 响 是 某 一经 济 主 体 在 谋 求 利 润 最 大 化 的过 程 中 产
经济 /产业
《 合 作 经 济 与 科 技 》
N o . 9 x 2 0 1 5
论 经济 活动 中的外部性 问题
口文 /王建 国
( 广州 中医药大学 广 东・ 广州 )
[ 提要] 本文针对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 问题 , 分析和 归纳
政府在外部效应 内部化 过程 中所要承担 的责任和所要 进行调 控 的具体措施 , 体 现 出政府在 市场经济 自身调节失灵的情况 下
出对 正外部性行为进行补贴 , 而对负外部性行为进行征税或收 费。 庇古的 ( ( 福利经济学》 以对增进世界或一个国家经济福利为 研 究对象 , 认为增加 国民收入和调节收入差距可 以有效地推进
社会 的福 利 。在 探 讨 增 加 国 民收 入 的手 段 时 , 他提出要增加 国
微观经济学视角下的外部性及其应用
微观经济学视角下的外部性及其应用外部性,又称外溢效应或外部效应,是指市场交易中经济主体活动所产生的效应不仅对交易双方产生影响,而且对第三方人或非市场参与者也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微观经济学的视角探讨外部性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
一、概念和特点外部性是指市场行为对第三方产生的非直接价格变动,其主要表现为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负面或正面影响。
例如,工厂排放废气污染环境,人们在吸烟时对他人的健康造成威胁等。
此外,外部性通常分为正向外部性和负向外部性。
正向外部性是指市场经济活动对第三方产生的积极影响,例如,教育、研究等;而负向外部性则是指市场经济活动对第三方产生的消极影响,例如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等。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任何市场经济主体(包括个人、家庭、企业、政府)的行为都会以某种方式影响第三方。
如果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市场机制互相弥补,即交易双方之间的不利影响能被价值体系内部逐渐消除,那么这种影响就是“内部性”。
反之,如果这种影响不互相弥补,那么就是“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市场机制无法准确反映市场经济主体的价值决策,因为交易双方之间存在其他个人或群体的间接影响。
因此,市场机制无法达成理论最优状态。
这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外部性的分类在经济学中,外部性可分为三种类型:生产性外部性、消费性外部性、网络外部性。
1. 生产性外部性生产性外部性是指生产者生产商品或服务时,会对第三方产生影响的情况。
例如,某企业污染周围环境,污染会对周围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
2. 消费性外部性消费性外部性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对第三方产生影响的情况。
例如,人们去迪士尼乐园游玩,他们的欢声笑语会影响到周围居民的休息。
3. 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是指不同市场参与者间构成的网络所产生的外部性。
例如,如果所有人都使用微信,那就会形成一个网络,标准的短信可能会因此失去价值。
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问题
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问题市场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市场并非完美无缺。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往往与外部性问题相关,外部性是指产生商品或服务的经济活动对除买卖双方以外的第三方产生的影响。
一、市场失灵与外部性的原因及影响市场失灵主要源自以下几个原因:1.信息不对称:市场经济中,买方和卖方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
卖方拥有更多的信息,而买方则面临不完全信息的情况。
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无法有效运作,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一种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例如公园、街道照明等。
由于公共物品无法进行排他性使用,市场无法提供这样的物品,导致市场失灵。
3.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指某一市场只能由一家或少数几家垄断性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由于大规模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其他企业无法进入该市场而形成垄断。
自然垄断也是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
4.外部性: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指一种经济行为对除直接买卖双方以外的第三方产生的影响。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情况。
正外部性指经济行为的外部效益对第三方产生积极影响,而负外部性则对第三方产生负面影响。
市场失灵和外部性对经济产生了诸多影响:1.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市场失灵导致资源无法按照市场需求和供给自动配置,从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机会成本。
2.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由于公共物品无法进行排他性使用,市场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
这使得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
3.外部性造成的负面影响:负外部性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环境污染、噪音扰民等。
这些负面影响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以保护公众利益。
二、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解决措施为了解决市场失灵和外部性问题,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1.政府干预: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法律和政策来解决市场失灵和外部性问题。
例如,对于负外部性问题,政府可以实施污染排放标准,对排放过高的企业进行罚款或者强制关停,以减少环境污染。
经济发展中的外部性问题研究与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中的外部性问题研究与解决方案外部性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经济活动对除了直接参与者之外的其他人、组织或者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外部性问题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外部性问题的定义和分类外部性问题是指在市场交换过程中,供求双方以外的其他人群所承担的成本或受益。
根据效应的方向,外部性可以分为正面外部性和负面外部性。
正面外部性指的是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的正向影响,如技术创新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而负面外部性则是指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污染和交通拥堵等。
二、外部性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外部性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市场无法内化外部性。
在市场经济中,为了追求自身最大利益,个人或企业通常只考虑自己的成本和利益,往往忽视了对其他人或者整个社会的影响。
这就导致了外部性问题的产生和扩大。
外部性问题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由于外部性问题的存在,经济主体无法全面考虑到所有的成本和利益,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以环境污染为例,企业没有考虑到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导致环境资源过度消耗。
2. 市场失灵:外部性问题使得市场失去了有效的运作机制。
由于市场无法准确反映供求双方的成本和效益,导致价格无法体现真实的资源稀缺程度,使得资源在市场中得不到正确的配置。
3. 社会公平问题:外部性问题通常会给弱势群体带来更大的损失。
例如,污染对低收入居民的健康影响更大,导致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问题。
三、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方案解决外部性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解决方案:1. 立法和政策措施: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和政策措施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例如,采取环境税收政策,对污染企业征收一定比例的税费,以内部化环境成本。
此外,还可以通过制定环境标准和奖励机制,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
经济学原则知识:外部性原则——外部性和市场失灵的影响
经济学原则知识:外部性原则——外部性和市场失灵的影响外部性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某些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未反映在交易双方的成本或收益中。
这些影响可能是正面的,比如某个人的健康和幸福,也可能是负面的,比如污染和噪音。
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市场的运作出现问题,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比如,在没有管制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会忽略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污染物排放过多,从而使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受到影响。
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并没有反映出环境污染的成本,这就是负面外部性的存在。
与此类似的还有噪音、交通拥堵等问题。
正面的外部性也存在,例如艺术品的欣赏、教育、医疗服务等。
这些活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生产力和福利都有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市场机制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货币或者商品的形式,所以需要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是外部性存在的一个结果。
在没有管制的情况下,市场竞争会导致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来满足消费者需求,但这种方式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活动可能造成的外部公共危害。
政府介入,往往会采取税收和市场管制等手段,通过使企业对外部性负责,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税收是政府调节外部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税收可以通过在生产或者消费过程中征收税收,来使企业和个人承担外部性成本。
以污染为例,政府通过征收排放税、污染费用等方式,增加企业排放成本,从而促使企业在生产决策中充分地考虑到环境成本。
市场管制也是调节市场失灵的一种方式。
政府可以制定标准和规定,来确保市场不会失去对外部性的控制。
比如,环保法规中规定商家必须处理好垃圾和废物,以防止污染。
另外,政府也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对具有正面外部性的企业进行奖励。
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了市场失灵,政府的干预有助于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税收、市场管制和政府补贴等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对外部性负责,促进市场的正常运行。
而对于引发负面外部性的企业,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和执法,并引导企业从技术上找到减少污染的方法,同时,也应该鼓励公众积极监督环境污染问题,提高政府和社会的相关维权能力。
市场经济中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市场经济中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经济体制。
然而,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一些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完全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本文将详细探讨市场经济中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并分析其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一、外部性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活动的生产或消费对非直接参与该活动的个体或者第三方产生的影响。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面外部性和负面外部性。
1. 正面外部性正面外部性指的是某一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或者社会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
例如,教育的正面外部性表现为受教育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增加了其劳动生产力,从而为整个社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此外,环保行为对社会的积极外部性也是一种正面外部性。
2. 负面外部性负面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或者社会产生消极的外部效应。
例如,工业污染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仅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还增加了社会的治理和修复成本。
又如,交通拥堵导致的时间浪费和能源消耗也是一种常见的负面外部性。
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市场无法充分内化外部效应,导致资源配置不完全有效。
有时,政府需要采取干预措施来纠正外部性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征收环境污染税、制定减排政策等。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激励措施来提倡正面外部性,如提供教育补贴、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等。
二、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既无法排他性使用又无法竞争性供给的物品或服务。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不可排他性两个特征。
1. 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表现为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能力。
例如,公园的使用对其他人并无消耗上的限制,一个人的参观并不会削减其他人的参观机会。
2. 不可排他性公共物品的不可排他性意味着无法排除非付费者的使用。
例如,公共广播服务无法阻止没有付费的人接收广播信号。
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性,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提供和分配公共物品,因为私人企业无法通过销售公共物品获得利润。
因此,公共物品的供应往往需要政府的参与。
经济学如何应对市场环境中的外部性问题
经济学如何应对市场环境中的外部性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外部性是指由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成本或利益向其他经济主体传递的情况。
外部性问题在市场环境中十分常见,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失灵、市场失效等,因此需要经济学的干预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从正面外部性和负面外部性两个方面,探讨经济学如何应对市场环境中的外部性问题。
1. 正面外部性的应对正面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积极的效应。
在市场环境中,正面外部性可能导致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济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政府干预: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来应对正面外部性。
例如,政府可以投资建设公共交通设施,以便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进而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鼓励创新和研发:正面外部性通常与创新和研发密切相关。
为了鼓励创新,政府可以提供专利保护和研发补贴等政策。
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正面外部性的认识是应对的关键。
经济学家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加人们对正外部性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激励其参与和支持积极的行为。
2. 负面外部性的应对负面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负面影响。
负面外部性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
为了应对负面外部性,经济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税收与补贴:通过税收和补贴措施,经济学可以内部化负面外部性的成本。
例如,对污染排放严重的企业征收环境污染税,以鼓励其减少污染排放;同时,对使用清洁能源的企业给予补贴,鼓励其增加使用。
准入限制和排污权交易:针对存在严重负面外部性的行业,可以采取准入限制措施,对进入该行业的企业进行严格审核,以控制其产能。
同时,可以引入排污权交易制度,通过市场手段促使企业减少污染排放。
技术创新和研发: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可以降低负面外部性的产生。
例如,投资研发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和方法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环境中的外部性问题,经济学需要不断发展研究和方法。
微观经济中的外部性与公共政策
微观经济中的外部性与公共政策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微观经济领域中,“外部性”这个概念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对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及社会福利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而公共政策在应对外部性问题时,发挥着关键的调节和引导作用。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外部性。
简单来说,外部性就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
比如,一家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水,污染了周边的河流,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健康,这就是一种负外部性。
相反,一个人在自家花园里种满了美丽的花草,让路过的行人都能欣赏到美景,感到心情愉悦,这就是一种正外部性。
负外部性的存在往往会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配置效率低下。
还是以工厂排污为例,由于工厂不需要为其造成的污染付出相应的成本,所以它在生产决策时就不会考虑到污染对社会带来的危害,从而会过度生产,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同样,正外部性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供给不足。
比如,研发新技术的企业往往不能完全获得其创新成果带来的所有收益,因为其他企业可能会通过模仿和学习来免费受益,这就会降低企业进行创新研发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外部性问题,公共政策就应运而生。
常见的公共政策手段包括税收、补贴、管制和产权界定等。
税收是应对负外部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政府可以对产生负外部性的企业征收相应的税款,使其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减少其生产规模或者采取更环保的生产方式。
例如,对污染企业征收环境税,迫使它们为自己造成的污染买单,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补贴则是用于鼓励正外部性的产生。
政府可以对提供正外部性的经济主体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激励更多的此类行为。
比如,为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生产提供补贴,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保护环境。
管制是政府直接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规定和限制。
比如,政府可以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要求企业必须安装特定的污染处理设备,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否则将受到处罚。
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概念
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概念市场失灵和外部性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揭示了市场经济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对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对经济体系的影响。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及原因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出现偏差或无法有效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状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不完全竞争:当市场中存在垄断或寡头垄断等形式时,市场上的价格和产量无法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资源无法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2.信息不对称:市场上存在买方和卖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信息不充分或者失真。
这将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有效配置资源,使得社会福利无法最大化。
3.外部性: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将在下面的内容中详细阐述。
二、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外部性是指个体的经济行为对于其他个体或社会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正外部性)或负面的(负外部性)。
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无法反映社会成本或效益,从而破坏了市场的有效性。
1.正外部性:当个体的经济活动为其他个体或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时,称之为正外部性。
例如,教育投资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2.负外部性:当个体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或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时,称之为负外部性。
例如,工厂的生产过程可能会排放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这种污染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外部性的影响和解决办法外部性的存在对市场经济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包括资源配置的不足、社会福利的减少等。
为了解决外部性带来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政府干预: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税收、补贴等手段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例如,对于环境污染,政府可以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或者对污染企业征收环境税,以内部化环境成本。
2.协商和契约:个体之间可以通过协商和契约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例如,邻居之间可以通过协商达成一致,限制噪音或者解决其他影响。
3.内部化外部性:个体在经济决策中可以主动考虑外部性,并将其纳入计算。
市场经济中的外部性问题
市场经济中的外部性问题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则是通过供需关系和价格机制来分配资源和决定产品和服务的交换价值。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市场机制并不总能完全解决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问题。
其中一个可能导致市场失效的因素是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结果对于第三方产生的非直接经济效应。
这些效应可能是正面的,即外部性效益,也可能是负面的,即外部性成本。
通常情况下,市场交易只考虑买方和卖方之间的私人成本和效益,而忽视了外部性的影响。
这就导致了市场无法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一个经典的外部性问题是环境污染。
当一个工厂排放废气或废水时,它会对周围的居民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这种负面影响并不会反映在工厂的成本中,因此工厂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减少污染。
这种情况下,市场无法为环境质量付出真正的成本,导致资源无法有效配置。
为了解决市场经济中的外部性问题,政府需要通过干预来修正市场失灵。
一种常见的政府干预形式是征收排污费或制定环境标准,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
通过强制企业内部化外部成本,市场机制可以更好地反映社会成本,并促使企业更加环保。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各种政策工具来减轻外部性问题。
例如,设立自然保护区、补贴环保技术发展、提供环境教育等。
这些政策旨在保护环境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外部性问题不仅限于环境领域,它还存在于其他领域,如健康和教育。
在医疗领域,个人的健康决策会影响其他人的健康状况。
在教育领域,每个人接受教育都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针对这些不同领域的外部性问题,政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
例如,在医疗领域,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公共医疗保险制度来解决个人无法承担高额医疗费用的问题,从而增加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在教育领域,政府可以制定教育政策,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外部性问题是市场经济必然面临的挑战,但政府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失灵。
然而,政府的干预也需要谨慎操作,以确保干预措施能够真正解决外部性问题,而不会引发其他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问题
作者:王建国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18期
[提要] 本文针对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问题,分析和归纳政府在外部效应内部化过程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和所要进行调控的具体措施,体现出政府在市场经济自身调节失灵的情况下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关键词:外部性;政府调控;内部化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14日
一、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
所谓外部性,指的是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于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一种未能由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反映出来的影响,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大效率,即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由于这种影响是某一经济主体在谋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对第三人产生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又是处于市场体系之外,故称之为外部性。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根据不同的特性可以将外部性划分为许多种类。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政府对外部效应的调控和治理,所以现在主要从外部性的实际影响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对外部性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负的外部性和正的外部性。
所谓负的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负面的经济影响,而又未能通过市场交换给予补偿;所谓正的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正面的经济影响,却又未能通过市场交换而得到报酬。
二、外部性的内涵
从外部性的定义可以看出,其概念包含三个基本要点:
第一,经济主体之间的外部性影响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
也就是说,这种影响不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而是以市场交易的方式施加的。
如果没有这个限定,那么外部性概念就过于宽泛。
第二,外部性有正也有负。
从外部性的发生主体来看,其行为可能对他人带来未获补偿的效用或产量的损失,也可能带来未付报酬的效用或产量的增加。
前者即为负外部性,或称外部不经济,后者则为正外部性,或称外部经济。
第三,外部性会出现在消费领域,也会出现在生产领域。
也就是说,外部性影响的承受者可能是厂商,也可能是消费者。
总之,外部性是一个内涵丰富,富有研究价值的重要概念。
三、关于外部性的理论研究
(一)庇古关于外部性的研究。
最早进行外部性治理方案研究的是庇古,其在代表性著作《福利经济学》中首次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外部性问题,提出对正外部性行为进行补贴,而对负外部性行为进行征税或收费。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以对增进世界或一个国家经济福利为研究对象,认为增加国民收入和调节收入差距可以有效地推进社会的福利。
在探讨增加国民收入的手段时,他提出要增加国民收入就必须增加社会产量;而要增加社会产量就必须实现社会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而要实现社会生产资源最优配置就必须确保产业经济学边际社会净产量价值与边际私人净产量价值相等。
(二)科斯对外部性的研究。
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其对外部性问题的阐述主要体现在1960年发表的代表性论文《社会成本问题》中,这篇论文以庇古税为理论背景,可以说是在对庇古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
科斯认为,解决外部性的关键是明确界定产权,他的主要思想被总结为著名的“科斯定理”。
科斯第一定理:假如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权力的初始配置状况不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科斯第二定理:当交易费用大于零时,权利的初始配置影响效率,应尽量减少交易成本;科斯第三定理:当交易费用大于零时,如果政府可以直接选择最优的产权安排,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社会效益达到最大。
即政府通过较为准确的界定初始权利,将优于私人之间通过交易来纠正权利的初始配置,这正是科斯第三定理的产业经济学实质。
四、外部性所产生的经济影响
外部性的存在将会阻滞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使其实际经济效率偏离帕累托最优。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在有外部性存在的场合,单个经济主体在从事一项经济活动时,其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并不一致,而经济主体进行决策时又始终坚持私人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成本的原则,故而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
从均衡的角度来分析,当社会资源问题既定时,如果在一种产品上的资源配置过度,则势必造成在另外一种或几种产品上的资源配置不足。
五、外部性的内在化
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让外部性内部化。
内部性是指通过将产生外部性的经济主体与受到外部性影响的经济主体合并,使原来的外部性影响转化为内部影响,借以纠正资源配置的低效状态。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通过合并将外部性影响转为内部化的例子并不少见。
六、政府治理外部性政策分析
因为各种方法的特点和实用性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在不同方案中做出最优选择,最大限度地纠正外部性,使外部性内部化。
以下对不同手段做出阐述和分析:
(一)政府直接管制。
科斯认为,政府有能力以低于私人组织的成本进行某些活动。
因此,在市场和私人谈判解决不了负外部性时,有必要进行政府直接管制,即政府做出直接规定,强制性地规定人们必须做什么、不得做什么,并要求人们必须服从。
对违反这些强制性规定的行为给予相应程度的罚金,使其行为的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其主要表现为:禁令,如明令禁止某些生产经营活动或资源利用与排污,甚至对一些严重污染企业直接采取“关、停、并、转”的强制措施;行政许可证制,即规定只有持有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生产经营许可证才能生产或排污。
(二)正确地配置产权。
外部性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产权的不合理分配,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问题可以通过重新分配产权得到解决。
例如,如果一个单位的生产活动对另一个单位发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的话,那么把这两个单位合并成一个单位就可以使外部问题内部化了。
只要法定的产权是明确界定的和可以交易的,那么“看不见的手”总是会使相关的经济实体得出有效率的结果。
因此,政府在产权改革中力求使产权明晰,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外部性问题。
所以,政府所要做的便是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经济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明晰产权归属,使当事人自由交易,从而使外部性问题得以解决,进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税收与补助。
税收是政府征集财政收入的手段,历来是满足政府支出需要的。
税收可以用于消极的外部性问题的治理,即对企业生产中产生的额外成本,也就是未能在企业生产成本中体现的成本(即部分社会成本)用税收形式加之于企业,使企业的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一致。
这与政府规定排放标准的区别在于它不用一刀切的办法来处理企业的污染排放。
企业可以自行排放污染,排放得多,多交税;排放得少,少交税。
政府则用征收污染的税收治理污染。
与税收相反的做法是补助,以鼓励企业治理污染,减少污染。
(四)经营许可证。
对于消极的外部性生产,政府可采取发放许可证的办法以限制产生。
例如,环境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而政府是该商品的所有者。
作为环境的所有者,政府可以把污染废物分割成一些标准的单位,然后在市场上公开标价出售一定数量的“污染权”,每一份权利允许其购买者可排放一单位的废物,每一水域或区域出售污染权的数量要足以保证环境能被人们接受。
政府不仅应允许污染者购买这种权利,而且如果受害者或潜在的受害者遭受了或预期将要遭受高于价格的损害时,他们为了防止污染,政府应允许他们以高于污染者的出价来购买这些权利。
而且在产生外部性的污染者之间,政府也应允许其对污染权进行竞购。
(五)公民参与。
我们不应该忘记政府在解决外部性问题时的一个重要推动:公民参与。
政府与公民共同合作能够形成一种合力,从而使外部性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政府解决外部性
问题需要外力的融入与参与,通过调动公民个人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协调各方利益要求,建立主体间的各种合作方式。
一个完美的民主社会,既要有积极性的政府,也要有积极性的公民。
政府要支持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政府与公民共同合作的治理模式不失为治理外部性的良好途径之一。
(六)发展循环经济。
针对外部性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还以可采取积极措施,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包括资源开发、清洁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三个环节。
政府是循环经济的推动者,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必须明确职能定位。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但是各经济主体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不足,而公众由于资源环境意识和观念的淡薄,也明显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因此,目前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出发展循环经济的环境氛围,树立循环经济的战略意识。
总之,外部性意味着经济中的资源偏离了帕累托最优,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和手段进行干预调节。
每种方法或途径对于校正外部性问题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管哪一种方法都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的万能药方,单独的使用任何一种方法并不能有效地根治所有的外部性问题。
在实际经济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外部性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或将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校正经济中存在的外部性问题,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红.外部性的经济分析与对策.南开经济研究学报,1999.1.
[2]杨效龙.外部效应与产权安排[J].经济学家,1995.5.
[3]盛洪.外部性问题和制度创新[J].管理世界,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