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3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后期从苏联引入这一口号,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其影响比以往其它方法更加深远,甚至一直延续到当代。作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一种基本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1932年苏联首届作家代表大会确定的。它要求文艺家从现实的革命出发,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现实,这种艺术的描写还必须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这个口号的提出,是为了清算"拉普"机械论的文学思想以及"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偏误,所以有强调"写真实"的一面。(传入时有些变形,由于周扬在左联的领导地位,文章几乎给此后左翼文坛对创作方法探求定下了调子,即既吸收了其中有利于现实主义恢复与发展的因素,又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左倾机械论的****)
34、两个口号论争:指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这两个口号都是因日寇扩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先由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周扬提出,并由此开展了国防文学运动和国防戏剧、国防诗歌活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到上海和鲁迅、胡风等商量后由胡风撰文提出的。受到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的指责而发生论争。鲁迅撰文提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批评了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左翼领导人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错误。这是左翼文学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由于某些思想分歧而发生的论争。通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初至今的文学作品,包括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及当代文学等流派和风格。
以下是一些与现当代文学相关的名词解释:
1.现代主义文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文学运动,强调个人
主义、独特的叙事形式、意象和对现实的批判,代表作品包
括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弗朗茨·卡夫卡的作品。
2.后现代主义文学:对现代主义文学的批判和超越,强调
多元性、断裂性和相对主义,挑战传统叙事结构和意义的稳
定性,代表作品包括托马斯·品钦的《声音与狂喜》和伊安·
麦克尤恩的作品。
3.当代文学:指现在的文学创作,包括多种风格和流派,
如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当代文学作品反
映了当代社会、文化和个体的经验和观点。
4.文学流派:指文学作品按照特定的风格、主题或形式分
类的方式。
常见的文学流派包括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
主义、奇幻文学、科幻文学等。
5.实验性写作:指在文学创作中采用新颖、非传统的形式
和技巧,挑战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追求创新和
独特性。
6.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的学科领域,包
括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和当代的文化批评、女性主义批评、
后殖民主义批评等多种批评理论。
这些名词解释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现当代文学及其相关领域。
然而,请注意文学领域是广阔而多样的,以上解释仅提供了一些常见概念的简要说明。
对于特定的文学作品和理论,可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阅读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当代文学: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尚在延续的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属于我国的断代文学史之一。
中国当代文学既是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延续,同时,它又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开放性的体系,是一个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变革发展的全新的文学历程。
2十七年的文学:(1949-1966)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
3文革“十年”文学:(1966-1976):万马齐喑,百花凋零。
沦为政治斗争工具的主流文学;传递弥足珍贵文学声音的非主流文学(地下文学)。
4新时期文学:(1976-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
1977年8月十一大宣布“文革”以粉碎四人帮结束,并把文革之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为“新时期”。
文学界虽将文革之后的文学成为“新时期文学”。
事实上,直到1978年5月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才是新时期的真正到来。
当代文学中最富有探索性的阶段。
“五四”文学精神回归。
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但文学的浮躁也不可忽视。
5复调:巴赫金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提出“复调小说”的理论。
他认为,陀氏创作的是一种“多声部性”的小说,是“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
“恰恰是在不同声音、不同意识相互交往的联接点上,思想才得以产生并开始生活”,所以“思想就其本质上来讲是对话的”。
6显性文学:即公开发表,进入了“印刷传媒”,处在流通地位,可以“正当”地、“合法”地拥有读者的作品。
7潜在写作: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
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
“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8反讽:是个中外现代小说中常见的—种叙述方式和美学效果。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1. 小说: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文学体裁,以叙事为主,通过灵活的想象和多元的艺术形式描绘人物,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以多样的情节织成故事。
2. 小说家:小说家是一种专业作家,负责创作以叙事文学体裁为主的小说作品。
3. 风俗小说:风俗小说是一种描写当时或某个特定地区的社会生活的文学形式,揭示社会的弊端和展示当时的社会风俗文化。
4. 戏剧:戏剧是一种讲述故事的艺术,通过舞台演出的方式展示故事的素材,运用卡司牌、服饰、舞台布景等来模拟真实的世界,把话剧中的内容演绎出来。
5. 尝试文学:尝试文学是一种具有实验性质的文学体裁,充分发挥作者想象力,从现实与虚构文学空间中挖掘故事,并以夸张的艺术形式表达语言文化特性,以实现创意丰富叙事。
6. 小说类型:小说类型是根据小说中各个要素而形成的小说分类,常见的小说类型是历史小说、情节小说、爱情小说、推理小说等。
7. 浪漫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是17世纪末和19世纪末诞生的一种文学体裁,追求自由和自然,强调超自然的力量和个人的心灵系统,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反对制度、崇尚自由和崇尚爱情。
8. 魔幻文学:魔幻文学是一种混合了现实和奇幻的文学体裁,描述的是完全不同于人们认知世界的奇妙世界,可以从中寻找更深层次的人生意义。
9. 现实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是一种把人们生活经历写在小说里的文学形式,它通过描述人们的社会角色及其动机,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紧张关系,展示当下的主要社会现象来表达作者的思考。
10. 幻想小说:幻想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多样的虚构场景表现当前生活,让作者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想象世界,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
它大多以童话、神话和其他奇幻文学形式为基础。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编(最新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编(最新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编1.时务体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报刊政治家继承王韬报刊政论的传统,在政论写作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报章文体。
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最为典型,故被称为“时务文体”。
又称“新文体”、“报章体”,是一种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比较通俗浅显的文体。
这种文体特征为:半文半白,平易畅达,语言丰富、笔调自由、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
其历史渊源:既是汉魏无文风的发扬也是思想解放的产物。
它的社会效果:令读者开眼,风靡一时,并为后世政论报纸纷纷效仿。
而守旧的老辈则痛恨它。
2.诗界革命(暨南大学05年)即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
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
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
3.小说界革命(安师大03年)光绪二十八年十月(1902年11月),《新小说》杂志在日本横滨创刊。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口号,这是“小说界革命”的开始。
“小说界革命”的影响相当深远,许多人投身于小说创作,直接促使了创作热潮的出现,在近代小说史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4.南社(苏州大学06年,中山大学12年,南开大学01年)是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学社团。
该团体于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成立,发起人为同盟会会员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1917年,因对“同光体”的评价发生争论,南社内部开始分裂。
1923年,南社解体。
以后又有新南社和南社湘集﹑闽集等组织。
前后延续30余年。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乡土小说:指20Y初出现于文坛的一股文学潮流,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重要作家: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等寓居京沪的青年作者。
主要作品:王鲁彦《柚子》、彭家煌《怂恿》、台静农《地之子》、许钦文《故乡》、蹇先艾《水葬》、许杰《惨雾》。
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
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而得名),始于20世纪初,1912—1917年为其繁盛期,直至1949年才基本消失。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
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
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总体特征是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
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包天笑《上海春秋》等。
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
鸳鸯蝴蝶派小说内容多为才子佳人恋爱婚姻,接触到婚姻制度不合理,但又常囿于礼教。
其中好的有一定社会、艺术价值,但也有许多作品以营利为目的而粗制滥造。
这一流派在小说形式、技巧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
文学研究会对其游戏、消遣的文学观进行过批判。
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
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
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
该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
被朱自清评为“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歌团体。
内容: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清新、美丽。
形式:自由诗、浪漫主义手法;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爱美剧:汪仲贤在1920.10,演出箫伯纳《华伦夫人之职业》失败后,于1920。
11发表了《优游室剧谈》。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指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该方针是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目的的,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研工作领域的表现,文艺工作者在为工农兵服务的前提下,可以运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来创作。
在该方针的鼓舞下,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逐步活跃起来。
2.八个样板戏样板戏指文革时期一些优秀的大中型舞台艺术作品,这是当初江青为体现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指导方针,所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中国式的文艺“改革”。
1967年5月9日至6月15日八个样板戏同时在北京上演,对样板戏的宣传登峰造极。
这八个样板戏分别为:《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及交响音乐《沙家浜》。
“样板戏”的数量正是在这一时期被确认为“八个”的。
3.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
十年文革期间,无数知识青年被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中。
“伤痕文学”的出现直接起因于上山下乡,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
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4.改革文学中国自1978底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
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
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5.朦胧诗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
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2、“样板戏” 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
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
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
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
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3、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
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4、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5、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诗体大解放】自由诗派是新文学第一个10年(1917~1927)中出现最早、成绩最大、影响最深的一个诗歌主流。
绝大部分诗人及其作品都属于这个流派。
他们不仅有诗歌创作的艺术实践,而且有比较完整的自由诗理论。
自由诗从旧式诗词格律的镣铐里脱胎而出,在体式、音节、语言方面力求解放,显示出新的特色。
自由诗派的理论代表主要有胡适、康白情、郭沫若等。
胡适从1917年回国以后,就下定决心要打破“从前一切束缚自由的枷锁镣铐”,如古典诗词的格式、平仄和押韵等,创作自由体的白话新诗。
1916年10月在完成了《尝试集》的创作之后,他又发表《谈新诗》一文,总结了自由诗的创作理论,倡导“诗体大解放”,号召诗人创作自由体的白话诗。
他认为这种自由诗的主要特点是:一、打破五、七言诗的格式,代之以为内容所需要的长短句;二、打破旧诗的平仄限制,代之以轻重高低的自然音节;三、废除旧诗的押韵,代之以现代语言的韵律,有韵固然好,无韵也无妨。
康白情则在1920年3月写的《新诗的我见》中,主张新诗要“自然成章,而没有一定的格律;切自然的音节,而不拘音韵……”与此同时,郭沫若也在给宗白华的信中主张新诗创作应“破除一切已成的形式”,任凭诗人主观感情的冲动作“绝端自由”的自我表现(《三叶集》第46页、49页)。
在这些理论的指导和推动下,新文学的先驱者们都在创作自由诗的实践中进行了可喜的尝试。
郭沫若是第一个10年中自由诗派的集大成者,《女神》是其代表作。
艾青则是自由诗派中继郭沫若之后的一座高峰。
谢冰心、刘大白、刘半农、殷夫、蒲风、臧克家、蒋光慈、田间、何其芳、李季、阮章竞等都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自由体诗人。
此外湖畔四诗人、小诗派、七月诗派、九叶诗人等也是写作自由诗卓有成就的诗人。
自由诗派对我国现代诗歌创作有很大影响,为繁荣我国现代诗歌作出了巨大贡献。
【春阳社】,中国境内第一个新剧(话剧)团体,1907年10月由王钟声创办于上海,主要成员:徐半梅、萧天呆、陈镜花等。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之一。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
(1)在第二次文代会上,出现被确定为指导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原则;(2)内容要点:A.坚持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B.必须要注意在文学当中表现出的英雄人物,社会主义本质,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光辉形象。
(3)从阶级属性来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属于无产阶级文学。
代表作家作品有高尔基的小说《母亲》、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法捷耶夫的《毁灭》等,高尔基被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2、介绍《百合花》作家茹志鹃于1958年3月创作的短篇小说。
小说以淮海战役为背景,小说写的是发生在战斗前沿包扎所的故事,一个出身农村的军队士兵“小通讯员”与两位女性“我”与“新媳妇”在激烈的战斗环境下的情感关系,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见解诠释了战争,人性,该篇小说塑造的英雄人物通讯员接近于我们日常生活,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和业绩真实再现了我人民解放军热爱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是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
艺术特色:茹志鹃的取材和切入生活的角度是别致的,是展开战争血与火的残酷场面的正面描写。
作家具有比较细腻的情感,善于把握人物内心世界的一起伏、一回旋,并以生动的细节描写予以表现。
《百合花》中调动了“破洞”、“馒头”等一系列细节,于表现心理、塑造人物颇为有益。
小说中有一股浓浓的抒情味,善于运用第一人称叙事,《百合花》中我既是叙事者又是一个充满情感,具有性格的人物。
3、天安门诗歌运动:1976年4月“清明节”前后,人民群众冲破当时的严厉禁令,掀起了一场以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为主要内容的“天安门诗歌”运动。
这场诗歌运动所引发的机缘是政治性的,它主要利用旧体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愤怒与谴责,爱憎之情判然,体现出文学极强的现实功利性。
诗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深沉思考,直面现实的战斗式人文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时期文学初期的思潮趋向。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
创办《前哨》、《世界文化》、《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
“左联”的成立,对于团结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培养革命青年作家队伍,繁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6年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宣布自动解散。
【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汉口。
由郭沫若,茅盾、丁玲、胡风、夏衍等任理事,周恩来为名誉理事之一,老舍任总务部主任,负责“文协”的日常工作。
“文协”的机关刊物是抗战期间坚持时间最久的《抗战文艺》。
“文协”在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
提倡抗战文艺的通俗化,要求文艺紧密地与抗日斗争相结合。
“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民族主义文学】指由1930年6月,由cc特务头子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策划,并纠集一帮政客、帮闲、特务和反动文人,发起的反革命文学运动。
其主要成员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波、王平陵、傅彦长、黄震遐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上海市政府委员、国民党御用文人、国民党军官等。
出版刊物《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等。
在《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中鼓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民族主义”。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了“新文艺的危机”。
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进而否定“左联”提倡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
【现代诗派】“现代派”因施蛰存在1932年5月出版《现代》杂志而得名。
施蛰存在《现代·发刊词》中写道:“《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感受的现代情绪。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创作,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流派和作品类型。
本文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文学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一、新文学运动新文学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和标志,发生在20世纪初。
该运动起源于对封建文化体制的不满,旨在推翻旧有文学规则和传统。
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鲁迅、郁达夫等。
他们以写实主义为基础,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风貌,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
二、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创作风格,受到南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启发。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通常包含超自然、幻想元素,探索现实与虚幻之间的边界。
代表作家有莫言、余华等。
这种创作风格带给读者一种奇幻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关切。
三、“文革”文学“文革”文学是指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6年)的文学作品,特点是强调革命思想、宣传党的政策和意识形态。
在这一时期,艺术和文学创作受到政府的强力控制和指导。
由于政治原因,很多优秀的作家被迫沉默或遭受迫害。
尽管“文革”文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
四、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
它对现代风格和观念进行了批判和重新解读,强调“破除万象”,挑战传统的文学形式和结构。
该流派作品常常以非线性叙事、意象性语言和反传统的手法为特点。
著名代表有杨绛、王小波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开拓了新的创作思路,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多元化发展。
五、女性文学女性文学是指由女性创作和讨论女性问题的文学作品。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意识觉醒,女性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女性作家以独特的视角和亲身经历,揭示了女性在家庭、社会和个人生命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代表作家有林海音、阿城等。
女性文学为人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文学世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多样性。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于1978年在《文汇报》上提出,伤痕小说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第一种全新文学题材。
文革之后,涌现出一批以揭露“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创伤”,谴责极左路线的破坏为核心的小说作品,被称为“伤痕小说”。
刘心武的《班主任》成为伤痕小说的奠基之作。
卢新华《伤痕》,使“伤痕文学”和“伤痕小说”得名于此。
它冲破了“四人帮”极左文艺的种种清规戒律,描写了人性遭受专制主义与极左路线摧残的悲剧,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
小说缺点在于理论先行。
2、寻根小说:在1984年12月,在杭州《新时期文学:回顾与预测》中提出,韩少功提出“文学有根”,“根”是指民族传统文化。
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代表作家有韩少功、贾平凹、陈建功、郑万隆、李杭育。
艺术特色:对小说情调氛围的营造;向平淡、节制的语言倾斜,或者直接融进文言的词汇和句子,来增强小说的表现力;小说章法结构取自于古代小说,尤其是“唐人传奇”和“宋人笔记”。
意义:小说偏离了主流小说的政治批判,现实批判和对历史的反思的现象,对日常生活、风俗、民情的描写,拓展了小说的表现领域。
3、新写实小说:是具有传统写实意义的小说。
代表人物刘震云、池莉、刘恒。
小说的写实特点:还原生活。
对日常的、平庸的、琐碎生活的关注。
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不同之处在于“典型化”,包括放弃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
对过去“宏大历史叙述放弃,代之的是对日常的、琐碎的、平庸的日常生活”的表现与兴趣。
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了一种开放的态度,表现为“还原生活”的零度叙述方式。
扩大了小说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造成了对意义的消解这一新的盲区。
4、先锋小说:具有虚构的特点,重视“叙述”的过程。
代表作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格非的《逆舟》和苏童的《妻妾成群》。
中 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从 1917 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一直到当下的文学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多样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现象、流派、作家和作品。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的解释。
一、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始于 1917 年,是一场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它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旧道德、旧礼教,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进行文学创作。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文学观念、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的全面革新。
二、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成立于 1921 年,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其主张“为人生”的文学,强调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的疾苦。
代表作家有茅盾、叶圣陶、许地山等。
三、创造社创造社成立于 1921 年,成员多是留日学生。
该社团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的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
代表作家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四、新月派新月派得名于 1923 年成立的新月社,1928 年《新月》月刊创刊,形成了新月诗派。
新月派主张新诗的格律化,倡导“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在诗歌形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代表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等。
五、乡土文学20 世纪 20 年代,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形成了乡土文学流派。
乡土文学描绘了乡村的风俗、人物和生活,反映了农民的苦难和农村的凋敝。
代表作家有鲁迅、彭家煌、王鲁彦等。
六、左翼文学左翼文学是 20 世纪 30 年代的文学流派,受当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强调文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反映社会的阶级斗争。
代表作家有茅盾、丁玲、蒋光慈等。
七、京派文学京派文学活跃于 20 世纪 30 年代,其作家多在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京派文学追求一种淳朴、自然的人性美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调,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
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朱光潜等。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2、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3、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4、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5、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为人生、现实主义)3.创造社1、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3、理论主张:尊重自我,注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为艺术,浪漫主义)4.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
《语丝》创刊于1924年11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
《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
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
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2,美文:美文的产生与周作人的大力倡导有关,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语丝文体:是指语丝社作家融会英国随笔和中国三代笔记的笔法,自筹新体,于“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同时,又不失其含蓄蕴藉、稳健持重的风度,在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上可谓一时重镇。
《语丝》发表的主要散文,在创作上,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
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
41,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又称礼拜六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文学主张把小说作为“游戏”与“消遣”的工具,其主流是言情小说,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
代表人物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等。
42,学衡派: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一个复古主义派别。
因1922年吴宓创办的《学衡》杂志而得名,以“昌明国粹、融华新知”为宗旨,主要倾向是反对新文化运动,反对言文合一。
主要成员有吴宓、梅光迪、胡先肃等。
44,京派:是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
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其基本特征是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
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创作了不少艺术上成熟精致的作品。
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
16. 学衡派学衡派是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文化团体,或可以说是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
1922年1月,梅光迪、吴宓、胡先骕、刘伯明、柳诒徵等七人,在南京东南大学发起创办了《学衡》杂志,学衡派便因《学衡》杂志而得名。
(完整word版)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良心出品)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1.《文学革命论》(2007年、2011年、2012年):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在文中鲜明地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出了三大主义: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的立诚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这篇文章的发表,对于文学革命的发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双簧戏: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在由刘半农写复信予以逐条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引起广泛的社会注意。
3.湖畔诗社: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诗人是汪静之、应修人、冯雪峰等,出版过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蕙的风》等,他们写抒情诗,尤其以清新质朴、大胆率真的情诗在白话新诗的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被朱自清成为当时“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人。
4.美文:又称为小品文,由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进美文这一概念,于1921年发表文章《美文》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王统照、傅斯年胡适等曾撰文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徐志摩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人们往往以闲话絮语谈天来形容其文体特点,充满个性的随意议论,夹叙夹议是其最重要的语体特点。
5.春柳社:1906年,留日学生成立于东京的一个综合性文艺团体,因从事演剧活动在中国早期话剧创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创始人为曾孝谷李叔同主要成员有欧阳予倩,陆镜若等,1907年搬演西方话剧《茶花女》又正式公演《黑奴吁天录》,春柳社是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最早掀起了引进话剧的热潮,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正式由春柳社开始的。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当代部分)6.伤痕文学1977年11月,刘心武的短篇小说《斑主任》在《人民文学》发表,立即引起轰动。
《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不久,《文汇报》(1978年8月11日)发表了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和“伤痕小说”的得名便源于此。
表现“伤痕”作品的主要内容,可以大致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写知识分子、国家官员受到的迫害,他们的受辱和抗争。
一是写“知青”的命运:以高昂的热情和献身的决心投人这场革命,却成为献身目标的“牺牲品”。
如何看待这些作品,曾在1978—1979年发生过争论,不久,“伤痕文学”概念的贬斥含义逐渐消退,成为对一个时期文学思潮的概括。
“伤痕文学”的主要作品:《班主任》(刘心武)、《伤痕》(卢新华)、《神圣的使命》(王亚平)、《高洁的青松》(王宗汉)、《灵魂的搏斗》(吴强)、《献身》(陆文夫)、《姻缘》(孔捷生)、《我应该怎么办》(陈国凯)、《从森林来的孩子》(张洁)。
8.寻根文学:1985年前后形成潮涌的"寻根小说"创作,"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历史深处而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和人类学的思考"。
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综览寻根小说,这一批作家对自己所寻的"根"究竞是什么,"文化"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等并不甚了然,其对"根"或"文化"的态度也较矛盾,概括地说大致有这样三类:一是持肯定态度,代表作主要有阿城的《棋王》。
二是持否定态度,代表作有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运动【五四文学革命】。
1、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2、文学革命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以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为主要内容,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实绩:出现了大量的新文学作品、社团、刊物,确立了白话文的正宗地位等;3、文学革命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它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了现代文学的发展新时期。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指由1930年6月,由特务头子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策划,并纠集一帮政客、帮闲、特务和反动文人,发起的反革命文学运动。
其主要成员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波、王平陵、傅彦长、黄震遐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上海市政府委员、国民党御用文人、国民党军官等。
出版刊物《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等。
在《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中鼓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民族主义”。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了“新文艺的危机”。
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进而否定“左联”提倡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
【革命文学运动】1、 1928年初,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以《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三个刊物为主要阵地,一齐鼓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文学是宣传的武器,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不必一定要出自无产阶级,最重要的是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等,存在着片面性和机械论的倾向;在革命文学创作中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对五四以来的文学作家和作品进行批判否定,尤其是集中攻击鲁迅,从而引发了与鲁迅、茅盾等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论争促使双方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高了思想,纠正了某些理论错误,扩大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影响,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2、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革命文学论争】指的是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后期太阳社、创造社之间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包括国际革命文学队伍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以及对鲁迅、茅盾等进行宗派主义的攻击。
鲁迅、茅盾等进行反击,阐述自己对革命文学的意见,批评创造社、太阳社的错误。
性质:这是革命文学内部的论争。
结果:论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注下(创造社、太阳社多数成员是党员)停止。
影响:论争提高了双方的思想,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形成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热潮,从而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两个口号”论争】1、 1935年,党中央根据日寇扩大对华侵略战争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1935年底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解散左联。
1936年党中央特派员冯雪峰从延安到上海。
鲁迅、冯雪峰、胡风等商量后,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以进行补救。
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对此进行指责,于是发生两个口号的论争,使左翼文学处于分裂状态。
这场论争,是左翼文艺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而发生的思想分歧和论争。
鲁迅著文提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反对并批评了左的关门主义和右倾偏向。
2、1936年10月,由于鲁迅、茅盾的努力,代表文艺界各派别的21人签名的《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发表,标志着左翼文学界经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显示了抗日救亡新形势下文艺界的广泛团结。
两个口号论争得到了积极的结果,为过渡到下一时期的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更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较充分的思想条件。
【抗战文艺运动】1、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抗战文学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是全国规模的文学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并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几十个分会;文协会刊《抗战文艺》1938年创刊,1946年停刊,是抗战时期历史最久的文艺刊物;2、抗战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出现了大量充满热情,易于宣传和富有鼓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街头诗,街头剧,多人合作的大型戏剧和报告文学等;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中心;3、抗日战争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全国范围的抗战文艺运动充分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始终与时代、社会相辅相成,同步共进的根本特征。
【解放区文艺运动】1、抗日战争爆发前后,许多左翼作家及大批文艺青年来到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使解放区文学运动蓬勃兴起。
2、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1942年以前以延安为中心先后建立起文艺界统一战线组织和各种文艺团体,开展大众化抗日宣传活动如街头诗、街头剧等;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新秧歌运动蓬勃发展,作家的思想面貌和文艺思想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涌现了一大批语言和形式大众化的中、长、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抒情诗、长篇叙事诗、话剧和新歌剧等,显示了解放区文学的崭新面貌。
【上海孤岛文艺运动】其时空界限是: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间是4年零1个月,地域是原属于英美势力范围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
整个上海及上海四周的大片国土沦于敌手,这两个外国租界犹如汪洋中的一块孤岛。
就在这块孤岛上,掀起了有声有色,规模影响较大的抗战文学运动。
以历史剧和杂文创作最为活跃,并出版了《鲁迅全集》、《海上述林》等著作,对鼓舞全民抗战斗志,提高民族自信心,抗击敌后反动文化势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延安文艺座谈会】1、 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极其艰苦的相持阶段。
严峻的形势要求文学对民族革命战争以更好的协助。
当时解放前文学的主流是好的,但作家队伍的思想面貌、文艺思想等方面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学习提高,总结经验教训,克服错误缺点,于是,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2、会上,毛泽东作了“引言”和“结论”的两次发言,合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精辟论述了如何服务的问题,强调作家要到群众斗争中去汲取创作源泉,改造世界观;3、延安文艺座谈会对新文艺尤其是解放区文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1、 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解放区文学与国统区文学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会师了。
这是继往开来的大会,是总结和动员的大会。
会上,周扬和茅盾分别代表解放区和国统区做了《新的人民的文艺》和《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主题报告,郭沫若作《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总报告,指出新文艺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文艺”。
2、大会标志着现代文学历史阶段的结束,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当代文学发展阶段。
【第四次文代会】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是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
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对大会的祝辞,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关文艺的新的观念原则。
《祝辞》指出:“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对文艺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作家“写什么和怎样写”,“不要横加干涉。
”这对新时期文学在恢复期里大步走向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时期文学在复苏期的发展态势,是与这一阶段里一系列文艺观念的基本问题和创作中具有倾向性问题的热烈争鸣连在一起的。
这些争鸣活动,既是理论界对新的创作成果的及时评价,又是对新时期文学发展历史的归纳、总结和升华,真实地记录了文艺观念拨乱反正的历程。
【天安门诗歌运动】1976年“清明节”前后,人民群众冲破当时的严厉禁令,掀起一场以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为主要内容的“天安门诗歌”运动。
这场诗歌运动所引发的机缘是政治性的。
它主要利用旧体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愤怒与谴责,爱憎之情判然,体现出文学极强的现实功利性。
诗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深沉思考,直面现实的战斗式的人文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时期文学初期的思潮趋向。
尤其这些诗歌在1977年以后结集出版,使得“天安门诗潮”中的文学精神得以迅速广泛地传播,并引发了新时期文学初期的“伤痕”类型文学创作的出现。
社团【南社】南社是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1909成立于苏州,其发起人是柳亚子、高旭和陈去病。
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他使文学走出象牙塔与现实相结合,成为激励后人报国图强的强打精神力量。
【春柳社】1907.2,由中国留学生组织,在东京成立,是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
主要成员: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
搬演了《茶花女》;改编并演出五幕剧《黑奴吁天录》,这是中国最早改编的话剧。
春柳社在公开发表的《演艺部专刊》里宣称,他们所要创造的,主要是借鉴西方的,以语言、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新的戏剧形式,当时称之为“文明戏”。
1912年,春柳社成员陆续回国,组成了“新剧同志会”。
1914年在上海建立了“春柳剧场”,大张旗鼓地组织职业性演出活动。
【新潮社】1、于1919年在北京成立,其代表人物有罗家伦、俞平伯、叶圣陶、冰心等,他们主张提倡新文化,鼓吹文学革命,2、代表作品及刊物有:《新潮》3、影响: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
【文学研究会】1、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有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等;2、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3、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居多。
4、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在当时和以后都对新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创造社】1、 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等;3、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等,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特征;4、创造社的作品,尤其是郭沫若的诗歌和郁达夫的小说,对当时和以后的新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和文学研究会成为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形成新文学的另一强大的文学思潮;5、 1925年五卅后是创造社后期,宣传和倡导革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