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区地形地貌及其变化对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
2、按滑坡的力学性质
①牵引式滑坡:由于坡脚被切割,使斜坡下部先变形滑动,从而 使斜坡上部失去支撑,引起斜坡上部相继向下滑动。
滑动速度比较缓慢,但会逐渐向上延伸,规模越来越大。
②推动式滑坡:由于斜坡上部不恰当地加载或在各种因素作用下, 斜坡上部先变形滑动,从而挤压推动下部斜坡向下滑动。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 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对各类工程建筑以及人类的 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
二、滑坡的形态要素
剖面示意图
平面示意图
滑坡要素示意图
1-滑坡体;2-滑坡面;3-滑坡床;4-滑坡壁; 5-滑坡周界;6-滑坡台阶;7-滑坡舌;8-拉张裂缝;
2、岩堆的工程地质特征
①坡度:岩堆大都为近期堆积,其表面坡度接近于组成物质在干燥 状态下的天然休止角,浸水后容易发生局部或整体移动。
②构造:岩堆内部常具有向外倾斜的层理,在外力作用或其它因素 的扰动下,容易发生表层或层间滑动变形。
③结构:岩堆一般结构松散,孔隙率大且不均匀,在荷载作用下易 发生不均匀沉降。
由于地震的加速度,使斜坡岩土体承受巨大的惯性力,并使地 下水位发生强烈变化,促使斜坡发生大规模滑动。
7. 人为因素
①开挖边坡使岩土体的内力状态改变,还会使岩土体中的残余 构造应力释放;
②施工时放坡坡度太大、在斜坡上任意堆载、不合理的开挖;
③破坏地表植被,使地表水下渗增强,破坏自然排水系统;
④引水灌溉或排水管道泄漏使水渗入斜坡;
5) 公路通过岩堆时,可以采用挡土墙以稳定路基,但应注意挡 土墙和岩堆的整体稳定性和不均匀沉陷问题。
第二节 滑坡
一、滑坡的概念及危害
黄土地质勘察分析
黄土地质勘察分析黄土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砂土,因其中含有大量的粘土质,碳酸盐和有机质,有着很高的农业生产价值和广泛的用途。
黄土的形成和分布与气候、地质构造、岩性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地质勘察和分析对于黄土地区的开发和利用至关重要。
地质勘察与分析是对黄土地区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对其进行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研究可以为黄土地区的经济、环保和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
其主要内容包括黄土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地貌特征、物化性质、水文地质特征、土壤化学特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
黄土的地质构造主要是指黄土层的粒度构成、分布层位和层序关系、厚度大小以及与下伏地层和上覆地层的联系等。
粒度构成对黄土的是内部结构和物化性质产生影响,如粘粒含量和粒径大小的不同会导致黄土的机械强度和水渗透性的变化。
分布层位和层序关系的认定则对于划分黄土成因序列和寻找化石和古环境记录具有重要意义。
厚度大小的研究可以为工程建设和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
黄土的岩性特征主要是指其矿物质组成和结构类型等,如黄土中常见的矿物有膨润土、伊利石、蒙脱土、透闪石、石英、绿泥石等,而其结构类型一般有层状结构和交错结构等。
岩性特征的研究可以为探究黄土物理化学性质的机制及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黄土的地貌特征包括地貌类型、地形因素、坡度和坡向等。
地貌类型是指各种地形类型的分布情况,如丘陵、峡谷、平原、塬地等,其中不同地形对于黄土的形成和分布都有着不同的作用。
地形因素主要是指地形起伏程度和地形坡度,它们对于黄土侵蚀和沉积速度产生重要的影响。
黄土的物化性质主要包括黄土的颗粒结构、毛细作用和孔隙性质等。
黄土的颗粒结构是黄土物理化学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中含有大量的粘土质、碳酸盐和有机质等。
毛细作用是指颗粒间的吸附力作用,它对于黄土的水分传输和机械强度具有重要影响。
孔隙性质是指黄土中各种孔隙的类型、大小和数量等,它对于黄土的水分存储以及孔隙水的运移和污染等方面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1-60-)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1-60-)1 总则1.0.1 为确保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包指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地基处理、施工、使用与维护。
1.0.3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设,应根据首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困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对建筑物产生危害。
1.0.4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工程,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湿陷性黄土 collapsible loess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2.1.2 非湿陷性黄土 non collapsible loess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无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2.1.3 自重湿陷性黄土 loess collapsible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
2.1.4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loess noncollapsible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不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
2.1.5 新近堆积黄土 recently deposited loess沉积年代短,具高压缩性,承载力低,均匀位差,在50~150kPa压力下变形较大的全新世(2Q)黄土。
42.1.6 压缩变形 compression deformation天然湿度和结构的黄土或其他土,在-定压力下所产生的下沉。
2.1.7 湿陷变形 collapse deformation湿陷性黄土或具有湿陷性的其他土(如欠压实的素填土、杂填土等),在一定压力下,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所产生的附加下沉。
2.1.8 湿陷起始压力 lnitial collapse pressure湿陷性黄土浸水饱和,开始出现湿陷时的压力。
西安地铁2号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危害及对策
西安地铁2号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危害及对策根据西安市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构造特征分析,西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将遇到断裂构造、地裂缝、地面沉降、黄土湿陷、饱和软黄土、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人工填土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现分述如下:3.6.1断裂构造西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通过渭河南岸断裂、长安-临潼断裂两大断裂构造。
二者均为正断层性质的隐伏断裂,第四纪以来均有活动。
活动断裂对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震时地表位错和振动对工程的破坏或影响。
结合这两个断裂皆为隐伏断裂,且第四系覆盖层厚情况,目前,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关条款分析认为,设计中可不考虑活动断裂地表位错对轨道交通的影响,主要应加强结构适应不均匀沉降变形的能力,加强抗震设防,可以设计监测网进行长期观测,3.6.2 地裂缝西安市自50年代以来,发现地裂缝13条,西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通过12条地裂缝。
西安地裂缝是在西安正断层组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由南而北,在黄土梁洼之间有规律排列,呈带状分布,西安地裂缝具有相同的三维活动特征。
地裂缝的出露段和活动最强烈的地裂缝,多发育在黄土梁洼区,在东西两侧的阶地区出露较少,多为推断隐伏地裂缝。
在黄土梁洼区中,南部梁与洼发育最明显,梁与洼相对高差大,地裂缝也最发育,其活动量也最大。
地裂缝自上世纪50年代恢复活动,与地面沉降同时发生,是由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引发的。
由于下层地层释水压缩,引发上层陷落,破裂面沿下伏正断层面发展,突发点多在主地裂缝附近发生,然后缓慢两侧“双向发展”。
由于具“扭动性质”,初期地裂缝断续出现,呈似雁形状排列,贯通后与下伏正断层相对应。
由于深层地下水的开采是地裂缝发展的诱发因素,因此,地裂缝的发展与地下水周期性开采具有同步性。
上世纪70~80年代,西安市城区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同期西安市地裂缝发展最快,活动量最大。
每年内,不同的季节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不同,地裂缝活动速率也相应变化,二季度加快,三季度最大,四季度最小。
地貌类型有哪些以及地质作用
地貌类型有哪些以及地质作用地貌类型:黄土地貌,岩溶地貌,风蚀地貌,河流地貌等地形类型: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
2、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风力、冰川、海浪)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地质地貌学在国民生活与生产中具有哪些作用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分为:山脉、丘陵、河流、湖泊、海滨、沼泽等.地貌分八种: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等.假如以图形表示,也就是用等高线绘制出来的地形图.地貌是在地形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须探究其前因后果.地貌学是研究地形成因的科学.地貌、地质构造地貌学(geomorphology)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
它是地理学的分支,亦是地质学的一部分。
地貌学的英文Geomorphology源自希腊语,由Geo(地球)Morphe(外表形态)和Logos(论述)三词组成,即关于地球外表面貌的论述。
地貌学对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矿产勘查、自然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均有实际意义。
地质与地貌学的实习目的和意义一、地貌三江平原北界为黑龙江,西、南、东三面被小兴安岭、那丹哈达岭及完达山环抱。
区内地势低平,沼泽湿地发育。
地形标高在西南部佳木斯一带为海拔80m,平原中部海拔50~60m,东北端的抚远县黑瞎子岛(抚远三角洲)最低处海拔34m,地面坡度在1/10000左右。
平原中有残山、残丘零星分布。
区内可见三级阶梯状地面,台地海拔100m左右;Ⅰ和Ⅱ级阶地组成低平原,海拔50~60m,区内沼泽、湿地遍布,河流纵横,以沼泽化草甸为主,属低冲积平原沼泽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沼泽湿地分布区。
二、地质构造1、构造侏罗纪中晚期,三江盆地发育成近海裂谷盆地,分别由走向NE 的汤原凹陷、军川隆起、富锦隆起、绥滨凹陷和前进凹陷5个构造单元组成。
汤原、绥滨和前进凹陷,自侏罗纪以来持续沉降,沉积物巨厚,其中汤原凹陷沉积厚度达7000m以上,其余两个凹陷沉积厚度也达2500m。
新高考地理地形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考点地形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拓展提升】2019年3月15日18时05分,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枣岭乡发生山体滑坡,造成20人死亡,13人受伤,卫生院、住宅楼等多个建筑物垮塌,直接经济损失达七百多万元。
滑坡区地处黄土斜坡,高70m,坡度45°,在40m处存在一层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差。
本地区降水集中在每年5一10月份。
下图是滑坡地区概览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滑坡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地形坡度较陡①降水集中,黄土垮塌①斜坡顶建筑物分布密集①粉质粘土形成软弱面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在滑坡防御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A.分析滑坡规律B.精准监测滑坡体的移动并预警C.获取某时刻滑坡图像D.评估滑坡灾情【答案】1.A 2.B【解析】1.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知道滑坡区滑坡的坡度为45度,地形坡度较大,①正确。
滑坡发生的时间为3月,本地区降水集中的时间是每年5~10月份,故本次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降水集中,①错误。
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滑坡处,卫生院、住宅等多个建筑垮塌,可以推测此次滑坡坡顶的建筑物数量较多,分布较为密集,①正确。
在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滑坡在40米处存有一层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差,会导致地表的下渗水在此处长期积压,引发滑坡,①正确。
①①①正确,故选A。
2.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其主要的职能为定位、导航。
分析滑坡规律,评估滑坡灾情这些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排除A、D选项。
精准监测滑坡体的移动并预警,是可以由定位导航系统中的定位功能来获得,B选项正确。
实时获取滑坡图像是遥感(RS)的功能,C选项错误。
故选B。
读图“某地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A.11月一次年1月B.2—3月C.4-5月D.7-8月4.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①修建水利工程①修建护坡工程①清除河道淤泥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最能有效得出滑坡、泥石流空间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答案】3.D 4.D 5.A【解析】3.根据图中可知,在7~8月份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次数最多,因此D选项正确。
工程地质学复试题
1、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2、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3、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分支学科,它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从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科学.4、原生矿物岩石经物理风化破碎,但成分没有发生变化的矿物碎屑。
5、次生矿物岩石经过化学作用,使其进一步分解,形成一些颗粒更细小的新矿物。
6、粒径土颗粒的大小以其直径来表示,称为粒径,其单位一般采用mm。
粒径只是一个相对的、近似的概念,应理解为土粒的等效直径。
7、粒度成分土中各个粒组相对百分含量,通常用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表示. 8、等(有)效粒径非均粒土累积含量占10%(粒组累积百分含量)所对应的粒径。
(平均粒径=50%限制粒径=60%)9、不均匀系数是土的限制粒径和有效粒径的比值,即为。
值越大,土粒越不均匀,累积曲线越平缓;反之,值越小,则土粒越均匀,曲线越陡.曲率系数是累积含量30%粒径的平方与有效粒径和限制粒径乘积的比值,即为,Cc 值能说明累积曲线的弯曲情况。
10、土的结构:是指组成土的土粒大小、形状、表面特征、土粒间的连结关系和土粒的排列情况。
11、土的构造:在一定的土体中,结构相对均一的土层单元体的形态和组合特征.包含土层单元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相互关联等方面。
12、细粒土的稠度:由于细粒土的含水率不同,表现出稀稠软硬程度不同的物理状态,如固态、速态或流态,细粒土这种因含水率变化而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物力状态,即为细粒土的稠度.13、稠度界限随着含水率的变化,细粒土可由一种稠度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稠度状态,相对于转变点的含水率,称为稠度界限,也称为界限含水率。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Code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collapsible loess regions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25—2004,自2004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4.1.1、4.1.7、5.7.2、6.1.1、8.1.1、8.1.5、8.2.1、8.3.1(1)、8.3.2(1)、8.4.5、8.5.5、9.1.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 25—90同时废止。
2004年3月1日前言1 总则1.0.1 为确保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包括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地基处理、施工、使用与维护。
1.0.3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设,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物产生危害。
1.0.4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工程,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略)3 基本规定3.0.1 拟建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并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表3.0.1 建筑物分类1当建筑物各单元的重要性不同时,可根据各单元的重要性划分为不同类别。
甲、乙、丙、丁四类建筑的划分,可结合本规范附录E确定。
3.0.2 防止或减小建筑物地基浸水湿陷的设计措施,可分为下列三种:1 地基处理措施消除地基的全部或部分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或将基础设置在非湿陷性黄土层上。
2 防水措施1)基本防水措施:在建筑物布置、场地排水、屋面排水、地面防水、散水、排水沟、管道敷设、管道材料和接口等方面,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或生产、生活用水的渗漏。
湿陷性黄土与黄土地区的地质灾害
湿陷性黄土与黄土地区的地质灾害黄土是一种第四地质历史时期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
以风力搬运堆积未经此生扰动的、无层理的、黄色粉质富含碳酸盐并具有大孔隙的土状沉积物称之为黄土。
具体说就是分布在山西、陕西和甘肃等地构成黄土高原的黄土作为代表。
黄土具有如下特征:1、为风力搬运沉积,无层理。
2、颜色以黄色、褐黄色为主,有时呈灰黄色。
3、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含量一般在60%以上,几乎没有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
4、富含碳酸钙盐类。
5、垂直节理发育。
6、一般肉眼可看的大孔隙。
满足所有特征的称为典型黄土或者原生黄土,当缺少一项或者几项,称为次生黄土。
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在一定的压力下,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故在润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1、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70%,而粉土颗粒中又以0.05~O.01ram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小于0.005ram的粘土颗粒较少,占总重约14.28%,大于0.1rnm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25mm的中砂颗粒。
上述颗粒的矿物成分,粗颗粒中主要是石英和长石,粘粒中主要是中等亲水性的伊利石。
此外,在湿陷性黄土中又含有较多的水溶盐,呈固态或半固态分布在各种颗粒的表面。
黄土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在生成初期,土中水分不断蒸发,土孔隙中的毛细作用,使水分逐渐集聚到较粗颗粒的接触点处。
同时,细粉粒、粘粒和一些水溶盐类也不同程度的集聚到粗颗粒的接触点形成胶结。
黄土高原区地质环境特征及灾害发育类型分析--以甘肃省环县为例
黄土高原区地质环境特征及灾害发育类型分析--以甘肃省环县为例郭瑞;丁宏伟;包骊军;彭杨宏;王永红【摘要】Combined with instance on landslide evaluation in Huanxian county , Gansu province , 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developmental typ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analyzed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har -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Loess Plateau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it has com-plex topography and drought , the new tectonic activity is strong , the majority of the area is covered by loess in this area.The groundwater types are mainly loose rock type pore water and fissure water .The soil type are generally based on general soil (sandy loam, loam clay, etc) and special soil(loess).The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s is not only universal but also uneven , and it is distributed along the banks of the river valley , but the distribution is sparse , in medium altitude mountain area .The main typ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the landslide , mudslides , avalanches and unstable slopes .The main factors forming geological disasters have to-pography , soil types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The groundwater and vegetation are secondary factors that cause the form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t is a predisposing factor ( inducing rainfall , earthquake and human activ-ity) that cause geological disasters .The landslide is more likely to be affected by slope gradient .The land-slide is mostly likely to erupt at 20 °~50 °slope interval .The collapse occurs mostly in relatively high and steep slope ( slope is greater than70 °) .The m ud flow mostly develops in the valley , specifically , in the basin area of 0.1~5.0 km2 , with a gully slope angle of being 25°~45°, and the main channel longitudinal gradi-ent being within 10%~40%.%结合甘肃省环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例,总结了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分析了区域内地质环境特征及地质灾害成因。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和简答
1.矿物的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通常采用摩氏硬度2.活断层:现在正在活动,或在最近地质时期发生过活动的断层3.潜水: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4.风化作用:让岩石产生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的作用5.地基承载力:地基所能承受有建筑物基础传递来的荷载的能力6.节理:作用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发生破裂形成的断裂构造7.原位测试:在岩土层原来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的天然结构含水量以及盈利状态下测定岩土的工程力学性质8.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类型之一,利用规定重量的穿心锤,从恒定高度上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难易程度判别图的性质9.含水层: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10.断层:岩层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的位移的这种断裂构造11.褶皱: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称为褶皱12.矿物:天然产生的均匀固体,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是掩饰的基本组成13.土的构造:地球表面还没有固化成岩的松散堆积物14.土的压缩性:15.斜坡:地表因自然作用而形成的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地段16.工程地址问题: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下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17.解理:矿物受外流作用,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18.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地沿解理面以外方向破裂,起破裂面称作断口19.径流:地下水由补给区流向排泄区的过程叫径流20.隔水层: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21.土的工程分裂:以松散土为对象,以服务于工程建筑为目的的分类22.岩浆岩:岩浆作用的产物,分布于大陆海洋地表和地下23.变质岩:原先生成的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高温及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气体和液体作用后,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的改变形成新的岩石24.断裂构造:岩石受力后发生变形,作用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岩石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发生破裂形成的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25.化学风化作用: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的氧和二氧化碳等的作用下发生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和氧化等复杂化学变化26.滑坡:斜坡土上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沿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现象27.岩溶: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28.填土:由人类多动而堆积成的土,素填土、杂填土和冲填土、压实填土29.渗透性:岩土能被水或其他液体透过的性质称之为渗透性30.潜水等水位线图:潜水面上标高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图1.简述原位测试与室内土工试验性比所具有的优势:1.不需经过钻探取样,直接测定岩土力学性质,更能真实反映岩土的天然结构及天然应力状态下的特性2.原位测试所涉及的土尺寸较室内试验样品要大得多,因而更能反映土的宏观结构如裂隙等)对土的性质的影响,比土样具代表性3.可重复进行验证,缩短试验周期2.岩溶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1岩石必须是可溶的2.岩石必须是透水的3.水必须有溶蚀力4.水必须是流动的2.按运动方式可将斜坡分为哪几类1.崩塌2.泥石流3.滑坡3.工程地质现场原位测试的主要方法:静力荷载试验,触探试验,剪切试验,地基土动力特性试验4.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结构):显晶质结构,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构造):块状构造,气孔与杏仁构造,流纹构造6.水对岩体质量的影响:1.产生浮托力,空隙水压力2.流动的重力水产生动水压力3.有溶解能力,对岩石产生化学腐蚀,导致岩石成分及结构的破坏7.层流与紊流的区别:8.何为滑坡?简述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斜坡上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沿一定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现象。
黄土地貌_精品文档
黄土地貌黄土地貌是指由黄土构成的地貌景观。
它是中国特有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等省份。
黄土地貌以其独特的地貌形态和丰富的矿物质含量而闻名,被誉为地质宝库。
本文将介绍黄土地貌的形成原因、特征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黄土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经历了地壳的隆升和沉降,同时受到季风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地面的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厚厚的黄土层。
黄土层由各种矿物质、有机物质以及粘土等组成,其色泽呈现出黄褐色,因此得名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平坦、丘陵和峡谷等。
黄土地貌平坦的地形和起伏的丘陵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在平坦的区域,黄土层覆盖着广阔的土壤,形成了宽广的农田和牧场。
而在丘陵地区,黄土地貌形成了起伏的地形,给人一种丰富多样的景观感。
此外,黄土地貌还包括一些陡峭的峡谷和深沟,这些地形是由于长期水流的侵蚀所形成的。
黄土地貌不仅具有独特的地貌形态,还富含着丰富的矿物质。
由于黄土层的形成过程中,大量的矿物质被沉积在土壤中,这使得黄土地貌成为中国的宝库。
在黄土地貌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古代动植物化石和化石矿床,这些发现为研究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黄土地貌对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黄土地貌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使得它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黄土地貌为农作物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并能够有效保持水分,提高土壤肥力。
其次,黄土地貌还具有重要的水源保护功能。
黄土层的密实结构和较高的含水量能够减少地下水的流失,稳定水源供应。
此外,黄土地貌还为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护了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不合理的利用,黄土地貌正面临着一些问题。
大规模的采矿和土地开发导致了土地的破坏和水源的减少。
不合理的农业耕种方式和过度的牧草放牧也加剧了黄土地貌的水土流失问题。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
1 主题内容与合用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1 ∶50000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界质综合勘查的设计编写;综合勘查精度要求;综合勘查技术要求;环境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评价;城市发展规模地质论证及预测;报告编军、成果验收和提交等要求。
1.2 本规范合用于城市以及国家重点项目,国土综合开辟重点地区的1 ∶50000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界质综合勘查工作。
其他比例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界质综合勘查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GB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ZB/T D10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 ∶50 000)DZ 44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ZB D14 003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 ∶25000—1 ∶50 000)DZ 55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3 总则3.1 1 ∶50000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界质综合勘查(以下简称1 ∶50 000 综合勘查) 是地质工作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
应在1 ∶200000 区域水文地质勘查的基础上进行。
3.2 1 ∶50000 综合勘查目的是:提高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界质研究程度。
为城市地区、国家重点项目和国土综合开辟的重点地区专门性勘查奠定基础;为国土整治、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现代化管理提出地质依据与建议: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界质科学发展提供资料。
3.3 1 ∶50000 综合勘查基本任务是:在查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界质条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有关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界质问题,研究不良环境界质现象(灾害)的诱发因素、活动规律以及提出相应的防护和整治措施。
根据国土整治、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对地质环境作出评价,从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出发,论证工作区适宜的建设发展规模、布局及产业结构。
3.4 1 ∶50 000 综合勘查区的确定,必须服从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布局,近期主要部署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重要经济区,国土综合开辟区,农业综合开辟区。
地震滑坡影响因素分析
地震滑坡影响因素分析孙再鸣;袁敬;孙强【摘要】地震往往诱发大量的崩塌、滑坡,在带来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导致交通设施的严重损坏.地震滑坡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归纳分析了影响地震滑坡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在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期刊名称】《铁道建筑》【年(卷),期】2010(000)012【总页数】3页(P81-83)【关键词】地震滑坡;失稳;地质环境【作者】孙再鸣;袁敬;孙强【作者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陕西渭南,714000;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河北保定,07100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6.41+9.11 地质构造在地震过程中,主震和余震基本上是沿着发震主破裂带两侧呈带状或链状分布,由于主破裂带两侧区域是地震影响最为强烈的地带,导致了地震诱发的崩塌和滑坡成带状和链状分布,即滑坡和活动构造断裂在宏观上分布表现为一致性。
这些特点已经为多个实例所证实。
邹谨敞等(1996)对古浪地震滑坡分析认为,地震滑坡带与地震破裂带吻合。
图1为1973年炉霍地震的滑坡分布情况。
图1 炉霍地震滑坡分布地震滑坡的分布以及滑坡的运动方向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
邹谨敞等(1994)指出古浪大震诱发的地震滑坡的优势滑动方向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一组剪切面方向一致。
2 地震参数一般来说地震震级越大,破坏程度越大,地震烈度越高,地震滑坡就越发育。
辛鸿博等(1999)均认为触发边坡崩滑的最小震级应取为里氏4.7级。
地震烈度与崩塌滑坡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3点(辛鸿博,1999):①地震诱发的边坡崩塌与滑坡,主要出现在Ⅶ~Ⅸ度地震烈度区;②边坡地震崩滑次数的概率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其数学期望值等于8.0,但是并不意味着位于Ⅷ度以上区域的边坡不易崩塌,仅说明发生在Ⅸ度及其以上区域的边坡崩滑数量相对较少,这是因为强烈地震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同时Ⅹ度及其以上的烈度区为地震的极震区,其面积与其他烈度区的面积相比要小得多;③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地震引发边坡崩滑的最小烈度为Ⅵ度。
黄土地貌的形成与演化
黄土地貌的形成与演化1.引言黄土地貌是中国广袤土地上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重要的地质意义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黄土地貌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从地质、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2.地质条件与黄土的形成黄土地貌主要分布于中国中西部地区,这一地区主要由黄土和红黄土组成。
黄土是在新生代晚期由风成作用集积而成的,其形成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首先是地壳运动。
在新生代晚期,这一地区发生了多次地壳运动,这些运动促使了物质的堆积与迁移,为黄土地貌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其次是岩石的侵蚀和风化作用。
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黄土地区的岩石经历了长期的侵蚀和风化,而这些物质在风的作用下被带到了远离源区的位置,随后与传统土壤混合,形成了黄土。
此外,还存在着植被和河流的作用。
这些因素在黄土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植被的保护和河流的侵蚀促进了黄土在地下层的形成。
3.气候因素对黄土地貌的影响气候因素在黄土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土地貌所处的中国中西部地区属于内陆干旱地区,这种干旱气候是黄土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干旱气候导致了植被的退化和土地的荒漠化,这使得黄土地貌的形成更为加速。
在干旱环境下,土壤中的水分被大量蒸发,土壤颗粒因此更容易被风力带走,造成黄土的形成。
除了干旱,温度变化也是黄土地貌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季节性的温度波动导致了土壤的膨胀和收缩,使得黄土在地表和地下不断变化,从而推动了黄土地貌的演化。
4.黄土地貌的演化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黄土地貌演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古代的耕地和现代的工程建设对黄土地貌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黄土地区主要用于农田耕作。
农民使用犁具翻耕土壤,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和排水情况,导致黄土地貌的地下层不断被暴露,形成新的黄土。
而现代的工程建设,如水利工程、公路和城市化进程,也对黄土地貌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这些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土壤进行了大规模的开挖和填充,改变了黄土地貌的原貌。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Code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collapsible loess regions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25—2004,自2004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4.1.1、4.1.7、5.7.2、6.1.1、8.1.1、8.1.5、8.2.1、8.3.1(1)、8.3.2(1)、8.4.5、8.5.5、9.1.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 25—90同时废止。
2004年3月1日前言1 总则1.0.1 为确保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包括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地基处理、施工、使用与维护。
1.0.3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设,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物产生危害。
1.0.4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工程,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略)3 基本规定3.0.1 拟建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并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表3.0.1 建筑物分类1当建筑物各单元的重要性不同时,可根据各单元的重要性划分为不同类别。
甲、乙、丙、丁四类建筑的划分,可结合本规范附录E确定。
3.0.2 防止或减小建筑物地基浸水湿陷的设计措施,可分为下列三种:1 地基处理措施消除地基的全部或部分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或将基础设置在非湿陷性黄土层上。
2 防水措施1)基本防水措施:在建筑物布置、场地排水、屋面排水、地面防水、散水、排水沟、管道敷设、管道材料和接口等方面,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或生产、生活用水的渗漏。
黄土高原的主要地理特征是什么?
黄土高原的主要地理特征是什么?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区域之一。
其地理特点十分鲜明,成为了人们研究和了解中国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窗口。
黄土高原的主要地理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特征黄土高原地势起伏,地貌多样。
主要地貌类型有丘陵、山地、高原、盆地等。
其中,黄土丘陵是最为典型的地貌形态,高约50-200米,坡度0.3-3度,呈波浪状分布。
此外,黄土高原还有大量沟壑和峡谷,其中典型的有壶口瀑布、峪口风景区等。
雨季时期,显得格外壮观。
二、黄土高原气候特征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气温变化幅度较大。
年平均气温8-15摄氏度,气温高峰出现在7-8月份,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冬季较为寒冷,尤其是北部地区更是如此。
由于年降水量不足,造成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三、黄土高原地质地貌特征黄土高原是我国黄土土壤分布面积最广,最为典型的地区,黄土是黄土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基础土壤。
黄土属于松散紧密两种类型,松散黄土是丘陵、山地地区的重要土质,紧密黄土主要分布在高原和盆地等区域。
黄土层厚度一般在20-50米,最厚达200米以上,是中国及世界范围内最为典型的黄土地貌自然景观。
四、黄土高原植被特征黄土高原植被类型丰富,尤其以草原为主。
草种主要有旱作牧草、禾草、鼠麴草、垂穗雀麦等。
此外,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也很常见。
植被的分布受到地形地貌、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各地区之间差异很大。
由于水土流失、退化等问题,黄土高原植被的覆盖率呈下降趋势。
五、黄土高原人类活动特征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农牧区,古代就有许多渠道进行水利开发和农田建设,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随着人口增长和过度开发,黄土高原遭受了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的困扰。
政府加强环保宣传和治理,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需要努力。
综上所述,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保护好这片独特的自然资源。
黄土路基
黄土地区路基1.黄土地区路基工程的特点黄土是指第四世纪以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沉积的,以粉粒为主,富含钙质的粘性土,呈棕黄色、灰黄或黄褐色。
黄土覆盖世界大陆面积的12%左右,分布于温带沙漠外缘的半干旱地区、中纬度森林、荒漠草原地带,呈现断续分布。
中国黄土的分布面积,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而且黄土地形在中国发育得最为完善,规模也最为宏大。
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高原;华北的黄土平原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平原。
中国黄土总面积达63.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
黄土的工程特性:①、黄土的孔隙比一般为0.7~1.1,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并具有垂直节理,可保持天然垂直边坡;②、黄土的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质地均匀,不含大于0.25mm颗粒;③、黄土含有10%~30%的碳酸钙,有的黄土中含有大量钙质结核;④、黄土天然含水率低,干燥时比较坚固,遇水容易崩解,剥蚀。
⑤、有些黄土具有湿陷性,受水浸湿后易溶盐的溶解破坏了土粒间的胶结作用,黏聚力减弱,在自重或外荷载作用下产生湿陷性沉陷。
⑥、黄土土质依据土的塑性指标进行分类。
当塑性指数不大于10时,应定为砂质黄土;当塑性指数大于10时,应定为黏性黄土。
黄土的时代及其工程性质由于黄土特有的性质和黄土类型复杂,黄土地区的路基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黄土地貌有真独特的形态、形成所谓塬、梁、岇的地貌景观。
由于冲沟发育。
黄土地区山高谷深。
因此,黄土地区路基多高填深挖,工程数量浩大。
(2)黄土路堑边坡容易产生变形。
常见的变形有剥落、冲蚀、溜坍和崩塌,所以恰当的根据工点黄土类型和特性选择路堑边坡形式及边坡坡度是防止发生上述变形关键。
(3)黄土高路堤容易产生下沉,这一方面是由于黄土湿陷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黄土天然含水量小,难以达到要求的压实密度的缘故。
(4)黄土路堤边坡在雨水作用下容易产生冲蚀。
(5)由于黄土具有垂直节理、多孔隙及丰富的易溶盐,使黄土产生陷穴。
工程地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
工程地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2022年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工程地质一、填空题:1.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分为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2.辉长岩主要由下列矿物组成:、、、3.自然界的矿物按其内部组成质点是否有规则排列可分为和两类。
4.根据褶曲横断面形态.可将褶曲分为、、和5.成岩作用包括作用、作用、作用和作用6.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
7.褶皱构造中褶曲的形态有两种:、8.根据矿物的颜色产生原因,可将矿物的颜色分为、和三类。
9.河流阶地按组成物质不同,可分为阶地、阶地和阶地。
10.风化作用按其产生的原因与方式可分为、、11.河流流水对碎屑物的搬运方式有____、____、____三种。
12.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和拓宽河床的作用称为河流的________作用。
13.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有和两种形式。
14.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可分为、和三个阶段。
15.沉积岩的主要胶结类型有、、、16.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____和____,其中阶地的形成是由地壳的____所引起的。
17.作为建筑物地基和建筑物的四周环境的地层,都是由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形成。
由一种或多种岩石和各种地质构造所组成,具有各向异性复杂的岩石地层,在工程地质上,把它称为________。
18.地壳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和19.河流的侧蚀作用使河谷变____和变____。
20.摩氏硬度计将矿物硬度分为个等级,其中石英的硬度为21.地震的基本烈度是指____。
22.按软土的沉积相和沉积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四种。
23.按岩层断裂后两侧沿断裂面有无明显的相对位移,断裂构造可以分为和两种类型。
24.河流流水对碎屑物的搬运方式有、、三种。
25.岩石发生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包括、、、26.按软土的沉积相和沉积特征,可将其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四种。
27.右图为地质[平面]图,图中的构造为CSDCNO128.滑坡按力学特征可以分为和两种类型。
黄土地区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思路
黄土地区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思路发表时间:2018-05-16T16:43:04.9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作者:崔建华[导读] 摘要:黄土是一种第四地质历史时期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我国黄土分布范围广、具有特殊成分和工程地质特性。
山西华冶勘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太原市 030002 摘要:黄土是一种第四地质历史时期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我国黄土分布范围广、具有特殊成分和工程地质特性。
黄土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和甘肃等地,黄土分布地区地质灾害频发,黄土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特点取决于黄土分布区域特征和局部地形条件,因此,分析常见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等,加强对黄土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科学研究,了解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积极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对避免和减轻致灾地质作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黄土;地质灾害;减灾1.黄土地质灾害因为黄土形成过程中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地质灾害频发种类繁多的特性。
黄土地质灾害的实质可以概括为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综合产生的结果。
细分黄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为: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泥石流等。
滑坡发生在城镇中则会造成人畜伤亡、毁坏工厂、学校、行政单位房屋等一些列灾难。
工矿区一旦发生滑坡将直接摧毁矿山基础设施、毁坏厂房、造成人员伤亡和矿山停工停产,造成损失不可估量。
崩塌造成的主要损失是通过中断交通给运输业带来巨大的影响,此影响不只局限于发生崩塌灾害的当地地区,更严重的是造成的连锁反应。
地裂缝是在一些城市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现象,主要是地表岩层、土体在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
泥石流是在暴雨、冰雪融化等现象发生后的地质灾害。
2.地质灾害发育特征2.1滑坡滑坡是在土体自身重力影响下黄土斜坡大块甚至整体顺着沿软弱结构面向下滑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