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题 (2)教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一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检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一检测试题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

它们同在唐代到达了无可比较的顶峰。

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开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初唐的书法,由于皇室宫延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

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

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的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假设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

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茏,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

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但他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顶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李白诗的无拘无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

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天地万物之变,……一表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不只是张旭的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高一语文必修一检测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检测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检测题及答案导读:本文高一语文必修一检测题及答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篇一】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颤栗/颤抖沁园/分泌湖畔/叛变B.长篙/蒿草遏制/拜谒悄悄/悄然C.峥嵘/狰狞强劲/干劲押解赴京/解甲归田D.百舸/磕绊漫溯/宿愿差可告慰/鬼使神差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

A项,zhàn/chàn,qìn/mì,pàn;B项,ɡāo/hāo,è/yè,qiāo/qiǎo;C项,zhēng,jìnɡ/jìn,jiè/jiě;D项,ɡě/kē,sù,chā/chāi。

答案:B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作家翟泰丰曾在评论臧克家诗作的《融抒情与哲理于一体的世纪画卷》一文中指出:“如果说对人生哲理抒发得境界的,要算《有的人》这首现代诗,这是响遍祖国大地的名著力作。

这首诗把人生的伟大与丑恶论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诗又是那么潇潇洒洒,铿锵有力,字字力透纸背,句句镌刻在人们心间,以哲理的力量毫不容情地道出了人生真谛。

”A.淋漓尽致B.栩栩如生C.铿锵有力D.力透纸背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B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用来论述“人生伟大与丑恶”不妥,可改为“入木三分”。

C项,“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

D项,“力透纸背”形容诗文等作品深刻有力。

答案:B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总书记12月7日离京视察深圳时,由八辆车组成的车队下午3点半进入前海深港合作区,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任何横幅欢迎。

B.高校毕业生“主动失业”的状况令人担忧,出于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考虑,毕业生们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选择。

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习题:第二单元测评(含答案)

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习题:第二单元测评(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传统中国基本是将财权集中于中央,但由于管理区域的扩大和公共事务的增多,到清朝时,地方政府在承担一定政治、经济、社会功能与责任的同时,自然而然被赋予一定的财政权力,甚至在晚清还出现了中央财权下移和地方分权的现象。

清代初期,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野,但有以“起运”“存留”为标志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划分和调整。

“起运”与“存留”实质上就是中央与地方对于所征收钱粮按一定比例进行再分配。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皇权的高度集中导致财权的高度集中。

户部作为中央财政主管机构,制定财税征管政策,包括修订和编纂《赋役全书》以实现各省、州、县的赋役定额化;推行和利用诸如“易知由单”“实征红簿”“串票”“截票”等征税工具,以及滚单催征、顺庄编里等征收方法,确保赋役的足额征收。

与此同时,通过起运、存留制度调剂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支比例,通过解款和协款制度调剂不同省份、不同地方之间的收支余缺,从而控制地方财政。

康熙以后还采取“悉数解司”与户部掌管“奏销”的举措,进一步强化中央对于地方财税的掌控。

各地征收钱粮“悉数解司”等于取消了以州县为单位的财赋存留,州县正项经费开支必须随时向布政司及其所辖的户部寄存库领支。

而清朝前期的奏销制度,除了由布政司汇总所属府州县当年的赋税出入数额,核造上报计簿(“奏销册”)给户部审核外,还由督抚另外“复核”题奏,以达到相互监督的目的,以实现其集权的目的。

从起运与存留的比例来看,清代中央有逐渐加强集权的趋势。

清初,存留与起运各占一半,随着军费开支和中央财政的匮乏,中央政府开始对地方存留进行削减,地方存留所占比例逐渐下降。

康熙中叶至嘉庆、道光年间,地方存留一般不超过25%,嘉庆末年甚至仅为17.4%。

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比例变成了头重脚轻的局面,形成集权型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精编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精编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题语文(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出题人:兰显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 yáo)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3.对《再别康桥》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然别离时那富于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C.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

D.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4.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躲在乡愁里,才发现______________①我不是无根浮萍②不是断线的风筝③不是世俗风雨中无处栖身的孤雁A.③②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②③①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二、(6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6—7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二单元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二单元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失败的英雄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

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

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

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

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

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

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

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

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

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

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

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赢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套)章节测试卷全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套)章节测试卷全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套)章节测试
卷全集
第一章人生苦短,何必忙碌
测试一
1.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大学教育中的“四大基本原则”是什么?
2. “年方十九”,“壮志凌云”,这是对年轻人最为恰当的写照,请问这句话中哪些用词是比喻?
3. 读完散文文章《人生苦短,何必忙碌》后,你有什么体会?谈谈你的感受。

测试二
1. 阅读下面课文,回答问题:童年是一个世界,而本文的“世界”主要是指的什么?
2. 阅读下面这句话,请问哪个字形容词的用法不正确?“我悲愤交加,痛不欲生。


A. 悲愤
B. 交加
C. 痛不欲生
3. 请写出整篇散文的中心思想。

第二章文化湖 octoberfestival
测试一
1. 下列哪一个不是德国啤酒节的主要俗?
A. 吃烤肠
B. 戴发卡
C. 喝啤酒
2. 阅读下面这句话,请问何者是比喻?
“时间像一条哈巴狗”
A. 时间
B. 哈巴狗
3. 阅读文章后,谈谈你对德国啤酒节的看法。

测试二
1. 下列哪个国家不是庆祝Oktoberfest的?
A. 德国
B. 美国
C. 英国
2. 阅读下面这句话,请问是哪种修辞手法?
“风里来,雨里去。


A. 对比
B. 排比
C. 迭起
3. 请简述Oktoberfest的历史起源。

......(略)
注意:以上测试题仅为示例,实时内容以校方出的测试卷为准。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 单元质量检测二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 单元质量检测二

人教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二(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基础积累(共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 .此亡秦之续耳解析:A 项,“共”通“供”;B 项,“振”通“震”;C 项,“蚤”通“早”。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 B .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C .比.诸侯之列 比:比较 D .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解析:C 项,比:并,列。

答案:C3.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越国以.鄙远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夜缒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吾其.还也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解析: A 项,连词,表顺承;介词,把。

B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

C 项,代词,代使者;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D 项,都是让步关系,尚且,还。

答案:D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 B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C.常以身翼.蔽沛公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在夜里;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C项,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D项,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答案:B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以其无礼..于晋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C项,无礼:古今义相同,不合礼节。

A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

B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D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带的包裹。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基础训练2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基础训练2

基础训练(2)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各国游客在北京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热情,大家相敬如宾,京城处处洋溢着和谐、友好的气氛。

B.新疆“达瓦孜”传人赛买提·艾山在湖南张家界市天门山挑战世界最大坡度高空走钢丝时发生意外,功败垂成,在距终点仅50米处跌坐在钢绳上,被迫放弃挑战。

C.2009年春晚舞台造型引进奥运团队,舞蹈《蝶恋花》应用了现代高科技造型手段——LED大屏幕,加上舞蹈演员背上漂亮的彩绘以及美妙的舞姿,实在是赏心悦目。

D.安徽省教育厅出台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新举措的消息一经发布,大家相互转告,口耳相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用身体和意志,证明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用精神和毅力,表现自己的人格尊严、突破生命局限的志气和勇气。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将利益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C.对调整高考录取方案,有人认为最好能对选修科目按分数划等级,有人认为可以按文理分别划线,这样才比较公平。

D.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5、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丹不忍以己之私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④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⑤皆白衣冠以送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6、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又前.而为歌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B、箕.踞以骂曰C、沛公欲王.关中D、越国以鄙.远7、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孔子云:“何陋之有?”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题大全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题大全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题大全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题(人教版)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生物钟是一门跨学科科学。

生物钟学的中心概念是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机制。

它可以帮助生物体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每个器官和系统都有自己的节律,而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衔接的。

譬如,心跳平均每分钟70次。

而晚上只有60至50次。

处于运动状态时,心跳则会加快。

呼吸和新陈代谢也如此。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自然界就产生了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自然界产生的生物现象。

它存在于生命的各个阶段。

研究表明,生物节律对肌体适应不良生态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生物钟医学中还有一个概念——非同步。

它犹如钟表中的尺寸不同的齿轮。

当齿轮相吻合时,就会不停地运动。

当齿轮出现故障时,肌体就有了毛病。

坐飞机到外地就是一个例子。

人已经习惯于晚上呆在某个地方,如果换了地方,肌体就需适应变化。

如果不适应,人就会懒洋洋、工作效率低下、头疼、精神紧张;自我感觉不佳等。

这一切都可称作非同步。

一昼夜中,人体的机能是不断变化的,病亦如此,而且是严格遵循规律的。

就拿高血压来说,早晨血压会升高,白天会下降并趋于正常,夜间又会升高。

借助血压计可以测量出血压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

人可以根据血压升降的规律服药,而不是死板地一日三次。

也就是说,一天服一次药就可以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

少服药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又可省钱。

同样,针灸和理疗也要选择最佳时刻。

选择的时间不当,也许还会造成不良后果。

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

他们给家鼠注射了增加肌肉收缩力的药物。

药量相同,注射时间不同,结果大相径庭。

早上注射,家鼠几乎全军覆没,而晚上注射则无一死亡。

现代生物钟医学的主要研究课题是,研究纠正人体生物节律的方法和药剂。

根据“生物钟”选择最佳时刻治疗疾病,能够收到比平时更好的效果。

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起使用的方法是借助理疗仪。

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

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出生和成长。

臧棣曾评价新诗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是其百年发展及未来所需关注的。

新诗是在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但是无论其间的反叛还是背向,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

中国新诗无论如何发展,都是在中华文化土地上生根发芽,汲取了古典诗歌精华,这一事实是不可否定的,也是不可忽视的。

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的学识和视野都经过国外教育的熏陶而得到了极大拓展。

西方诗潮在中国的大力宣扬和广泛传播,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有诗歌发展态势的必然趋向。

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影响是新诗自身发展的一大动力,然而也很可能带来视野的局限,对这两者应如何结合和接受所呈现的迷思性是新诗一直在摸索与调适的。

新诗在古典诗歌的土壤中接受阳光雨露变革旧诗,结合西方诗艺追求新理念,两者结合从而指向重生,而两者在古今中外文化间的融合和失真状态,是其不断追求中所一直呈现的迷思。

(摘编自陈西西《新诗的追逐与迷思》)材料二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

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

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2)经典的力量一、双基提要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字(1)狭隘.()戕.害()斑斓.()咒.语()时髦.()(2)沉()nì慰()jièchī()迷麻()bì消()qiǎn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丰盈彻悟恢宏望洋兴叹气象万千无足轻重3.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最终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②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③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读杰作。

A.逐渐戕害必须B.逐步戕害必须C.逐渐妨害必需D.逐步妨害必需4.下列名句与作者配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王安石)B.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C.(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黑塞)D.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也要泛览。

(鲁迅)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她身着一袭绿色长裙,溶入音乐起舞,用形体语言,行云流水....般勾勒出江南春光无限好的意境。

B.在这次打击赌博的行动中,该市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一举端掉了十几个窝点,缴获了一大批赌具赌资。

C.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怎样,还不得而知,我们将刮目..相看..。

D.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

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正是由于这个观点的改变,不仅使“国力牌名袜”在上海市场一鸣惊人,而且影响了上海人对袜品的消费观念,推动了上海袜品行业的革命。

高中语文必修一练习:水平测试2+Word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练习:水平测试2+Word含答案

第二单元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

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

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

《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以御史大夫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

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

”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

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

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

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

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

三、项羽崛起于吴中。

“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

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的佳话。

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

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题

高一上学期测试一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感冒”一词竟源于古代官场“感冒”是常见的流行病,可是任何一部古代中医典籍中都没有“感冒”一词。

原来,“感冒”这个常用语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来自官场,是一个官场专用语。

宋代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通称“馆阁”。

按照规定,馆阁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以防图书被盗,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

”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

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

因此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

这一记载出自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原文是:“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

故事,豁宿不得过四,至第五日即须入宿。

遇豁宿,例于宿历名位下书:‘腹肚不安,免宿。

’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

”南宋时期,时为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

陈鹄喜欢别出心裁,他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的发明创造:“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

”陈鹄偏偏不愿意写“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写上“感风”,还沾沾自喜地声称“感风簿”跟“害肚历”可谓一联绝对。

陈鹄创造的“感风”一词也是有来历的。

与他同时期有个中医学派,史称“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写了一部医书《三因方》,将复杂的疾病按照病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

外因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称“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指虎、狼、毒虫等意外疾病。

陈鹄于是创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风”信手拈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感”者,受也,故称“感风”。

“感风簿”一词从此开始风靡官场。

到了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的托辞。

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一书中说:“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感风簿’之遗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含解析共30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含解析共30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含解析共30套)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1沁园春长沙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2沁园春长沙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3雨巷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4再别康桥……………………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23飞向太空的航程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24飞向太空的航程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检测1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检测2第二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检测3第三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检测4第四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检测5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检测6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沁园春•长沙本练案共2页,共17题,满分为60分,用时40分钟一、打牢语言基础.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导学号42454004A.沁人心脾橙黄橘绿金碧辉煌百舸争流B.龙飞凤翔怅然若失寥若晨星大体轮廓c.茫无边际沉默寡言携手并肩人烟稠密D.诗朋酒侣遒劲有力当局者迷遏制腐败【解析】A“舸”应读“ɡě”。

B“怅”应读“chànɡ”。

D“遒”应读“qiú”。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导学号42454005 A.沁园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携来百侣B.橘子州鹰击鱼翔挥斥方遒王侯将相c.主沉浮苍海横流漫江碧透峥嵘岁月D.竟自由指手画脚视若粪土怒不可遏【解析】B“州”应为“洲”。

c“苍”应为“沧”。

D“竟”应为“竞”。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42454323①美国挥舞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使得一些国家唯其马首是瞻,但在中国面前,却踢到了铁板上,受到中国政府的强硬反击。

②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③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单元测试】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人教版必修1、2检测卷(含答案)

【单元测试】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人教版必修1、2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2检测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

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还萦绕在苍穹。

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

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②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

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

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③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

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

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④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

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益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益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单元综合测评2+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单元综合测评2+Word版含答案

单元综合测评(二)第二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B.愿足下更.虑之更:更加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被D.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B[B项,更:改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79942053】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D.拔剑撞而破.之B[B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3.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79942054】A.大王来何操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夫晋,何厌之有D.不然,籍何以至此B[B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句。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分)(1)《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对秦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鸿门宴》中,表示“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地位”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二、阅读理解(4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7分)【导学号:79942055】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方之子。

每闻警报,葵与诸将偕出,遇敌则深入死战。

一日,方赏将士,恩不偿劳,军欲为变。

葵时十二三,觉之,亟呼曰:“此朝廷赐也,本司别有赏赉。

”军心赖一言而定,人服其机警。

方卒,嘉定十五年,起复..直秘阁、通判..庐州,进大理司直、淮西安抚参议官。

十七年,李全往青州,淮东制置使许国檄.葵议兵。

葵至曰:“君侯欲图贼,而坐贼阱中,悔已无及,惟有重帐前兵,犹足制之尔。

”国曰:“兵不能集,集不能精,奈何?”曰:“葵请视两路之兵,别其精锐,君侯留三万帐前,贼不敢动矣。

通用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一单元(二)

通用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一单元(二)

通用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一单元(二)选择题1、关于《百合花》,下列对原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叙述了宏大战争背景下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在政治主题之外,还表现了人情美、人性美,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B.男主人公本是一个稚气、腼腆的小通讯兵,却在残酷战争中成长为一个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形象真实、立体、丰满。

C.小说中描写的中秋的温馨场面与战争的残酷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使小通讯兵的牺牲更刺痛人心,增强了艺术张力。

D.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通过“我”串联男女主人公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并通过“我”的细腻感受,增强了抒情性。

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B.“是一个稚气、腼腆的小通讯兵,却在残酷战争中成长为一个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错误。

本文的男主人公本身就是具有稚气、腼腆和英勇无畏的两面性。

他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

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

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危难。

不是从“稚气、腼腆”成长为英勇无畏。

2、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用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中“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则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枫林的红色仿佛人工染成的。

B.“鱼翔浅底”的“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状态。

C.“鹰击长空”的“击”字准确地描绘出苍鹰展翅、矫健勇猛的雄姿。

D.“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其中“透”字写出江水碧绿清澈和江水满溢之状,“争”活现出百舸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能力。

D.“‘透’字写出……江水满溢之状”错,“漫”表现满溢状态。

故选D。

3、下列对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商城实验学校高中部2015级必修一测试卷(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I卷(30分)选择题答案1—5 : 6—10:一、(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忸怩.( ní)凌侮.(wǔ)百舸.(kě)咒.语( zhòu)B.颓圮.(qǐ)粜.米(dí)忌惮.(dàn)峥.嵘(zhēng)C.叱.骂( chì)鳏.夫(ɡuān)惆.怅(chóu)荆.棘(jīng)D.抛掷.( zhì)火钵.(bō)洗涤.(dí)污淖.(zhà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寂寥廖廓.陨身不恤短小精悍B.凄婉坎坷义愤填膺生杀与夺C.演绎枯躁汹涌澎湃自出机抒D.殴打怜悯酣畅淋漓博闻强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将3辆现代化的采血车开上街头,在市区主干道的3个广场上设立了采血点,采血车每天按时上街,无偿献血者不绝如缕....。

B.从目前播出的情况看,刘威把这位与他实际年龄相差整整二十岁的老头关守家演绎的栩栩如生....,心理脉博也把握得非常准确。

C.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D.王老师舐犊情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看待,对他们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小狗包弟》这篇散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记录了作者一段复杂的心理,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

B.梁任公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政坛风云人物,也是学术界一位难得的才子,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梁任公。

C.一个是掏粪工人,一个是国家主席,两者地位悬殊,却将他们相提并论,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在读者心中会产生很多的疑问。

D.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不仅演绎了今天国家的尊严,彰显了民族的复兴,而且见证了那段历史,时时警醒国人。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电脑杀人十几年前,前苏联曾发生一起震惊世界棋坛的电脑杀人案:国际象棋冠军尼古拉·古得科夫,与一台超级电脑对弈,在连克三局后,突然被电脑释放的强大电流击毙,倒在了众目睽睽之下。

这宗不可思议的杀人案,是在一台M2-21超级电脑——机器人与世界级象棋大师的比赛进行到第6天时发生的。

当时的媒体报道说,古得科夫以出神入化的高超棋艺连胜三局,正准备开始第4局的鏖战时,突然触电身亡。

警方立即介入了案件调查,最初怀疑是电脑短路以致引起漏电,但后来对电脑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却证实电脑本身完好无缺。

于是,调查人员得出结论:电脑是输入了赢棋程序的,当它在棋艺上赢不了对方时,便自行改变输往棋盘的电流,设法将对手杀死。

这宗命案不是意外事故,而是一次冷血谋杀!为此,准备对这台超级电脑提出控告。

要审讯一部机器吗?这是亘古未有的奇事,听起来有点荒谬。

然而,警方的这个决定,却得到了某些学者的支持。

例如,瑞士的一位法律学者哈格曼就同意警方的意见,他认为民,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突飞猛进,有些电脑和机器人比任何人都能更快捷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它们已不仅仅是机器,而应被考虑为“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是,由于科学界对此事的意见不一,加之某些法律程序不够完备,审讯这台超级电脑的事被搁置下来。

后来,经过多年的调查、测试和分析,人们才开始对这宗“电脑杀人案”有了新的认识。

据测试,电脑、电子游戏机以及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发出各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

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光、伽马射线等。

这种电磁波充斥在空间,形成了一种被称为“电子雾”的污染源,它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因而很容易被忽视,但已确确实实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正在构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新的威胁。

“电子雾”能扰乱周围敏感的电子控制系统,造成各种意外事故,这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

例如,日本曾有10多名工人死在机器人手下,就是由于外来电磁波使机器人内部已编好的程序发生紊乱,以致动作失灵,误伤了工人。

再如,日本三重县一家游乐场发生意外,一列过山车与另一列过山车相撞,42名乘客受伤,其中一些人伤势严重。

据调查分析,罪魁祸首也是来历不明的无线电波,过山车的安全系统因这些无线电波的干扰而失控。

正是基于对大量类似事故的检测分析,加上有关当局的一系列深入调查,终于使搁置数年的上述“电脑杀人案”真相大白:它既不是电脑的“硬件”出现短路之类的故障,也不是电脑程序人员故意在软件中设计了放电杀人的程序,更不像某些媒体渲染的:电脑棋手“在连败三局的尴尬情况下,恼羞成怒,为了赢棋,竟然自行改变程序,加大输往棋盘的电流,将对手杀死。

”杀人的罪魁祸首,原来就是外来的电磁波!是它干扰了电脑中已经编好的程序,以致动作失误而突然放出强电流,酿成了这场悲剧。

(选自《青年科学》2007年第7期)5.对“电脑杀人”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电脑短路而引起漏电,使国际象棋冠军尼古拉·古得科夫突然触电身亡。

B.电脑棋手在连败三局的尴尬情况下,恼羞成怒,自行改变输往棋盘的电流,设法将对手杀死。

C.电脑程序人员故意在软件中设计了放电杀人的程序,害死尼古拉·古得科夫。

D.外来的电磁波干扰电脑中已经编好的程序,以致动作失误而突然放出强电流,酿成悲剧。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电脑杀人案发生后,警方立即介入了调查,得出结论:这宗命案不是意外事故,而是一次冷血谋杀!B.警方决定对这台杀人的超级电脑提出控告,但却遭到科学界的反对。

C.经过多年的调查、测试和分析,人们开始否定“电脑杀人”的说法。

D.“电子雾”扰乱周围敏感的电子控制系统,造成各种意外事故,这方面的案例各国都有,不胜枚举。

7.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警方怀疑电脑杀人,这纯粹是无稽之谈。

B.电磁波充斥在空间,会形成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电子雾”,这种不能被人类发现的“电子雾”,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C.发生在日本的机器人误伤人案例和电脑杀人案都是“电子雾”扰乱电子控制系统造成的意外事故。

D.只要人类还在使用电脑,“电脑杀人案”就将不可避免。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囚,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左传·僖公三十年》8.烛之武所言于秦有利无害的一句是[ ]A.亡郑以陪邻B.越国以鄙远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9.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夫晋,何厌之有C.君之所知也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0.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其”指秦国,“贰于楚”是说郑对晋怀有二心,同楚亲近。

B.“焉用亡郑以陪邻?”“以陪邻”的意思是:而给邻国(指晋国)扩大土地。

C.“君之所知也”“所知”的内容是“晋军早晨渡河回国,晚上就筑墙将焦、瑕两地划给秦国了。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君图之”意思是:希望秦君考虑损晋利秦这件事。

第Ⅱ卷(共120 分)四、(23分)11. 把第Ι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囚,君亦无所害(5分)译文:(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译文: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①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②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秋夜离人相思",作者羁旅他乡,眼前的萧瑟秋夜引发了他对相思之人的思念。

故作此词。

)【注释】:①真珠:即珍珠。

②都来:算来。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答:(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每题1分)(1)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

(戴望舒《雨巷》)\(3)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 _。

(司马迁《鸿门宴》)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4)真的猛士,,。

(鲁迅《记年刘和珍君》)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5)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下雨天,真好琦君一清早,掀开窗帘看看,窗上已撒满了水珠;啊,好极了,又是个下雨天。

雨连下十天、半月、甚至一个月,屋里挂满万国旗似的湿衣服,墙壁地板都冒著湿气,我也不抱怨。

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在那儿,我又可以重享欢乐的童年。

那时在浙江永嘉老家,我才六岁,睡在母亲暖和的手臂弯里。

天亮了,听到瓦背上哗哗的雨声,我就放了心。

因为下雨天长工们不下田,母亲不用老早起来做饭,可以在热被窝里多躺会儿。

我舍不得再睡,也不让母亲睡,吵著要她讲故事。

母亲闭著眼睛,给我讲雨天的故事:有个瞎子,雨天没有伞,一个过路人见他可怜,就打著伞送他回家。

瞎子到了家,却说那把伞是他的。

他说他的伞有两根伞骨是用麻线绑住,伞柄有一个窟洼。

说得一点也不错。

原来他一面走一面用手摸过了。

伞主笑了笑,就把伞让给他了。

我说这瞎子好坏啊!母亲说,不是坏,是因为他太穷了。

伞主想他实在应当有把伞,才把伞给他的。

在熹微的晨光中,我望着母亲的脸,她的额角方方正正,眉毛细细长长,眼睛眯成一条线。

我的启蒙老师说菩萨慈眉善目,母亲的长相一定就跟菩萨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